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篇1背景: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感恩的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朋友、对家人没有感恩的意识。
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干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天下”唯我最大。
所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如何去理解、尊敬父母,明白怎样孝敬母亲。
2.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知道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准备。
2. 搜集歌曲《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母亲》。
3. 制作相关课件,排练有关节目。
活动形式:听故事,唱歌,诗歌朗诵,写爱心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听歌曲《母亲》,创设情景导入。
师: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引出主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孝敬父母,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无私。
二、浓浓的父爱、母爱1、视频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地震中的母爱》。
孟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2、说说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父母之间有那些感人的故事呢?学生1.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没耽误过。
学生2.晚上我生病了,发烧,妈妈急忙送我去医院。
学生3.下雨了,妈妈给我送伞。
天冷了,妈妈给我送衣服。
学生4.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还要干其他活。
等师:孩子们,聆听着你们的诉说,感受着你的感动,让我们唱起《妈妈的吻》聆听这世间最美的、最真的母爱。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全班同学跟长。
三、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之恩,我们怎样回报妈妈一份爱呢?1.母爱是最动听的歌,让我们用最美的诗歌来赞美她吧。
学生朗诵诗歌《慈母颂》。
2.母爱是最动人的歌,请听《母爱》。
通用版七年级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 教案

思考:假如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们会对孩子提要求吗?会提什么要求?
你和你的父母有过什么矛盾吗?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小组讨论引出主旨:相互理解-------主动沟通-----解决矛盾
三、说一说:亲子天平。
请小组合作一同完成我们的亲子天平,学生第一填写的亲子天平是倾斜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远远多于我们对父母的爱,观看影片《天堂的午餐》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应该感恩父母,早日报答父母的恩情。
教学内容
1.理解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付出。
2.了解和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3.感恩父母。
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2.学会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课题引入
一、猜一猜故事引入主题。(课件:展示故事内容)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二、忆一忆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系列——
感恩父母教案
授课类型
活动探究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3、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课件展示)
小结: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已经长大可以撑起父母的一片天空。
四、添一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再次补充我们的亲子天平。
(课件展示:亲子天平)
四、情感升华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1.3 教学活动:观看父母关爱子女的短片,分组讨论父母的爱,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章:认识自己的家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珍惜家庭的幸福,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特点,学会珍惜家庭。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交流对家庭的爱。
第三章: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共同制作感恩卡片,向父母表达感激。
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分享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第五章:行动表达感恩之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行动。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
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分享感恩行动的收获。
第六章:理解父母的辛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付出,增强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之心。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的不易,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父母的辛劳。
6.3 教学活动:开展“家长体验日”活动,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学会感恩的技巧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表达感恩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向父母表达感谢。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课题:感恩父母教材:幼儿园教材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2. 培养幼儿关心、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3. 培养幼儿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2. 培养幼儿关心、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具;2. 班级中的父母照片;3. 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母的音频或视频,向幼儿展示父母关心、照顾他们的情景,让幼儿对父母的付出有直观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有什么好啊?”,引导幼儿进行回答。
Step 2:情境引导(10分钟)教师将班级中的父母照片分发给每个幼儿,并请他们合作讨论照片上父母和自己的共同点,如眼睛大、鼻子长等。
然后请幼儿结合这些共同点,思考父母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如父母更成熟、更懂事等。
最后请幼儿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都为他们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幼儿感受到的父母的关爱。
教师能够帮助幼儿整理出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如给予食物、给予爱等。
Step 3:情感培养(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值得感恩的,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感恩父母的话语,如“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我吃好吃的东西!”等。
然后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出一段感恩父母的话语,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给我带来的幸福!”等。
最后,教师将幼儿的感恩话语制作成卡片或纸条。
Step 4:行为培养(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如何感恩父母的行为,如帮助父母做家务、主动给父母一个拥抱等。
然后,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情境,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模拟感恩父母的行为,如模拟给父母做一顿饭、帮父母整理房间等。
Step 5: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展示刚才制作的感恩父母的卡片或纸条,并请幼儿选择其中一条,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发表感恩父母的感言。
教师鼓励幼儿用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父母在生活中的付出和关爱。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活动:讲解父母的爱,分享父母关爱子女的案例,学生分享感受。
第二章:感悟父母的辛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不易。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活动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父母的辛劳,让学生进行孝心实践活动,如为父母分担家务等。
第三章:感恩父母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分享感恩父母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分享感恩父母的例子,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第四章:如何感恩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父母。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感恩父母,分享感恩父母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如何感恩父母,分享感恩父母的方法,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
第五章:孝敬父母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5.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分享孝敬父母的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享法。
5.4 教学活动: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分享孝敬父母的方法,学生进行孝心实践活动。
第六章:沟通与理解6.1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理解。
6.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讲解,如何倾听和表达,解决冲突的方法。
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6.4 教学活动:进行沟通技巧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的沟通场景。
第七章:建立感恩的习惯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定期感恩父母的好习惯。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
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感恩过父母,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分享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付出的思考。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故事,感受父母的付出。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故事和感受。
第二章:理解父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角度和期望。
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2.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角度: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
讲解如何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父母和孩子,模拟一些日常场景,体会双方的感受。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父母。
第三章:感恩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3.2 教学内容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孝道的体现。
讲解如何表达感恩之情:通过言语、行动、心意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以及感恩的好处。
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封给父母的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第四章:孝敬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4.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陪伴父母。
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以及孝敬父母的好处。
个人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和时间。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加深对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的理解。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提高家庭关系的和谐度。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4.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5. 心理素质的培养:教授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重要性、孝敬父母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从中得到启示。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角色,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增进家庭关系等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谈谈对父母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父母的爱:阐述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期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4. 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
5. 家庭关系的和谐: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母”的作文。
2. 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计划,践行孝道。
3. 学会一首关于感恩的歌曲,与家人分享。
4. 观察家庭关系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5. 学会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六、教学内容:7. 理解父母的期望:讲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背后蕴含的爱,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母的期望。
8. 处理亲子冲突:教授学生如何妥善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9. 培养独立性:指导学生如何在父母的爱和支持下,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10. 规划未来: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目标,并思考如何在未来实现这些目标,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睦,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介绍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和无私奉献,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 父母的付出:分析父母在家庭中的劳动付出,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
3. 感恩父母: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4. 亲子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亲子沟通能力。
5. 家庭和睦: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和睦,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亲子沟通的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付出。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从而培养感恩意识。
4. 小组分享法:鼓励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付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2. 观看视频或分享案例:让学生观看关于父母付出的视频或分享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父母辛苦的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亲子沟通的经验。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感恩意识。
5.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父母、珍惜家庭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感悟分享: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感悟和收获,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课程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互相鼓励,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父母引言: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感恩是一种美德,而孩子们的最亲密、最为关键的家庭成员是他们的父母。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聚焦于帮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感恩的心态。
通过情感表达、角色扮演和亲子活动,学生将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并感激父母在他们生活中的支持与奉献。
一、教育目标:1. 鼓励学生真诚地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3. 激发学生尊重父母、珍惜家庭关系的意识;4. 通过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沟通和亲密度的加强。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勤付出与爱的表达;2. 亲情的重要性;3. 孝顺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三、教学流程:1. 情感引导(10分钟)a) 学生坐成一个圆形,师生共同分享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经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b) 引导学生讨论父母的辛勤付出,并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感恩程度。
2. 亲子角色扮演(25分钟)a) 邀请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他们的父母,同时鼓励他们充分了解、观察和思考父母日常所做的事情。
b) 学生分小组进行互相角色扮演,让他们互相演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行为和牺牲。
c) 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表演表示感谢,给予肯定和鼓励。
d)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演经历,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感恩信写作(30分钟)a) 学生写一封感恩信给自己的父母,表达他们对父母所做一切的感激之情。
b) 引导学生写感恩信时注重细节描写、真挚感情的流露和具体的感谢对象,以及对未来的承诺和对父母的爱。
4. 亲子活动(40分钟)a) 学生邀请父母到学校参加特别的感恩活动。
b) 在活动现场,学生可以表演感恩信或者感恩演讲,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他们的无私奉献。
c) 安排一些亲子互动游戏,配合主题进行,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d) 鼓励家庭成员互相表达爱和感恩之情,通过愉快的活动加深亲子关系。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父母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父母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和贡献,学会感恩父母。
2.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掌握合理表达情感的方法。
3.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知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家庭的基本状况及自身与家庭环境的互动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生活中父母所做出的贡献及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感恩方式。
2.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情感: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学习中付出努力、关爱家人、顺应家庭规矩、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等方式,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情感。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介绍社区的公益事业及参与其中的意义,在情感方面邀请社区或者亲属老人参与,加深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解读:介绍相关知识,如家庭关系、父母的角色、情感表达的方法等。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及社会中与感恩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探究感恩的内涵。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情感表达、尝试与家人的对话等。
4.小组讨论:邀请学生分组探讨如何表达感恩之情,分享经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5.活动设计:邀请社区居民、父母或长辈参与感恩活动,提供孩子一个实践感恩的机会。
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贡献和影响,从而能够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在与家人的交往中尝试积极沟通和表达情感,以及和其他人交流合作时更加理解感激。
五、教学效果评估1.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问卷、实际表现观察和心理测评等。
2.注重学生反馈:了解孩子对本次教学的评价,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有所改变。
3.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例如同班同学、学校管理者、社区居民、家长等都可以对孩子的表现及变化进行评估。
六、教学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要点(1)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和贡献,学会感恩父母。
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精选5篇)

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精选5篇)心理健康我爱爸爸妈妈教案1一、主题:感恩父母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促使学生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过程。
②令学生明白父母生活细节于自己行为背后的教育意义。
③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
④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正确地孝敬父母。
2.情感目标:①调动起学生感激父母之情②缩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三、教学对象:高一(4)班全体学生四、教学内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通过猜阴影图片游戏,播放视频,体验式音乐环境联想,诗歌朗诵,予父母的书信,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轻松活跃多样的形式,把父母养育孩子含辛茹苦的过程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以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一种感恩的思想,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种思想以正确,恰当的方式付诸于行动。
五、教学形式:①猜阴影图片游戏②播放视频③播放轻柔纯音乐④诗歌朗诵⑤列举事例⑥撰写予父母书信⑦案例分析⑧小组讨论⑨集体合唱六、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于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为的教育目的与情感寄托,并从自我内心出发,催动感恩父母的情感动力,并从生活中关注父母的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七、教学难点:以正确,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八、教学准备:1.通过各方途径收集父母与孩子的照片,并运用photoshopcs5技术处理成阴影照片。
2.收集相关感恩父母的视频,事例,以及轻柔的`纯音乐,并对多媒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调试以及剪辑。
3.根据教案的教学过程,制作相关的PPT。
九、教学过程:第一乐章:感念亲恩A:同学们,初次见面,请允许我轻声的问候大家一句:你们幸福吗?有谁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环节)B: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很值得骄傲,因为你用心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用一份情去奠造着这个世间的和谐与温馨。
A: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祝贺你,你其实是用一颗更高更热忱的心,理性地掂量着这世界的美丑善恶,永不懈怠的,追求着心中的那份期待,以不满的渴望,催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幼儿园大班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感恩父母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设计一门针对大班幼儿的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设计这门课程,并讨论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课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父母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一门专门的感恩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父母的付出,并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课程目标1.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学会尊敬和感恩父母的付出。
2.帮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建立积极的家庭观念。
3.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内容1.爱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绘本等形式,向孩子们传达爱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学会用言语和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2.家庭日常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意识到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比如给他们洗衣服、做饭、陪他们玩耍等,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感恩和珍惜家庭的温暖。
3.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用积极的方式和父母沟通。
4.感恩的意义:故事共享环节,介绍一些感恩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从小事开始感恩父母。
四、课程实施1.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模拟一些日常生活的情景,比如假装做家务、制造冲突等,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亲子互动:安排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参与课程,共同体验感恩的意义。
3.定期反思:课程结束后,组织孩子们写感恩日记,每周定期反思自己对待父母的方式,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五、课程评估1.观察记录:老师观察孩子们在课后与父母的互动,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举止。
2.听取家长反馈:定期向家长征询对孩子在家中表现的观察和建议,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孩子在家中对待父母的方式。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教案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如何让学生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
2. 准备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谁一直在照顾我们?2. 分享一些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例子,如怀胎十月的辛苦、养育孩子的辛劳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3. 分享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故事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表达感恩之情(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父母的心里话,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父母,并念给父母听,感受表达感恩之情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父母辛苦付出和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延伸:1. 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
2.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感恩父母的书籍,如《感恩的心》、《父母恩深》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父母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父母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付出和辛劳;2.理解感恩的意义,知道如何表达感恩之情;3.通过情境模拟、故事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处理和人际交往能力;4.掌握基本的礼节规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交能力;5.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父母的付出和辛劳1.1 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识别父母为之付出的辛劳和心血; 1.2 根据相应的级别,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发掘父母的情感付出;1.3 让学生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爱。
2. 感恩的意义2.1 通过配合相应的情境模拟,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2.2 让学生体悟感恩的重要性,建立感恩意识; 2.3 教授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 礼节规范和表达方式3.1 通过故事、实例、分享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2分组让学生用规范的方式进行交流、问候、致谢等活动,加深对礼节规范和表达方式的印象。
4. 基本人际交往技巧4.1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选择性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4.2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调技巧,表达能力和敏锐度。
1.情境模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或是虚构情景来进行模拟;2.故事阅读:通过相关的故事来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3.角色扮演:让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角色扮演,体验感恩和表达;4.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5.选择性训练:针对集体或个体参加针对交际能力的训练课程。
四、教学过程1. 父母的付出和辛劳1.1 自我介绍:让学生介绍自己在家中的生活和日常活动; 1.2 讲述故事:讲述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家长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1.3 合作活动:邀请学生口头表达家长为他们所做的贡献。
2. 感恩的意义2.1 情景模拟:通过物品最终回到原身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感恩之情; 2.2礼物交换:通过大量的礼物交换活动体验感恩之情; 2.3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作为敬业、体现爱心、贴心细节或其他行动的成果,并且家人的公正评论和确认。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介绍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2. 感恩的意义:讲解感恩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 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了解。
4. 家庭幸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5. 行动倡议: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亲子关系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亲子沟通技巧,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制定表达对父母感激之情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收集亲子关系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准备纸张、笔等用品,供学生制定行动计划时使用。
1. 导入:简要介绍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父母的爱:详细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 讲解感恩的意义:阐述感恩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4. 分析亲子关系案例:展示典型亲子关系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亲子沟通技巧,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6. 教授家庭幸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幸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7. 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持续践行感恩。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课后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亲子关系的改善等方面,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感谢之情,记录在日记中。
2. 亲子活动: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彼此感情。
2023年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案(精选5篇)

2023年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案(精选5篇)我爱爸爸妈妈心理健康教案1教学意图教育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每一位父母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
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
我们在享受着他们对我们的爱,同时作为孩子,我们也要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爸爸妈妈的爱。
板书:爸爸妈妈,我爱你二、感受爸爸妈妈的爱1、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吗?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好多找一些学生说一说。
让他们能深刻体会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学生说完后,教师总结。
并讲故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爱。
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的时候,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她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一片空间,让自己的孩子得救了,而这位母亲却因此失去了胳膊。
另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过马路时,突然迎面过来一辆汽车,眼看就要撞上孩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母亲冲了上去,儿子得救了,而母亲却失去了两条腿。
总结,这两位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受到生命危险时,不惜牺牲自己而挽救自己孩子。
我相信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你的`父母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2、说说自己是怎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你们都得到了父母对你们的爱,那么你们又是怎样去爱他们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这些你还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好,那么你今后准备怎样去做呢?三、总结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你对爸爸妈妈的爱吧,让他们永远露出灿烂的笑脸。
然后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只要妈妈露笑脸》。
四、课外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表示你对他们爱的话,并做一件能表示你对他们的爱的一件事。
课后反思我最近刚看过一本书《感悟母爱》,可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也可能母亲的爱更直接,更让人感觉到,所以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是爸爸妈妈的爱,倒不如说是妈妈的爱。
因为学生不管是说对自己的爱,还是去爱他们,好象都在说妈妈,很少说到爸爸。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付出。
2. 感恩的意义: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3. 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了解。
4.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珍惜家庭关系。
5. 行动表达: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分享:通过讲述有关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沟通技巧。
4. 小组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分享珍惜家庭的感悟。
5. 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表达父母爱的行动计划,将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学生感悟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3. 亲子关系改善: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亲子关系的改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材料:收集有关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用于课堂分享。
2. 讨论话题:准备与父母沟通、家庭和睦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道具,如衣物、饰品等,以便进行角色扮演。
4. 行动计划模板:为学生提供行动计划模板,帮助他们明确表达父母爱的具体行动。
六、教学准备:1. 教案准备:详细编写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教学场地: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材料:准备PPT、故事书籍、讨论卡片等教学资源。
感恩父母 教学设计(共8篇)

感恩父母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感恩父母教学设计《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设计理念1、心理课的课堂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体验在这里生成,感悟在这里形成。
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感恩教育。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
辅导活动准备1、课前调查,收集学生与父母间不愉快和感人事迹,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2、一个课件。
辅导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切实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懂得感恩父母。
难点:学生充分流露自己的所思所想,引起共鸣。
辅导过程课件辅导过程一、创设情景,情绪唤醒。
师:孩子们,你们上学寄宿在学校,离家好几天了,想家吗?生:想师:你最想家中的谁啊?生:爸爸、妈妈。
(多数是妈妈)师: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首感人的歌曲《母亲》播放视频阎维文的《母亲》师:歌曲听完了,孩子们,你们心中是不是或多或少的感受想表达呢?好,咱们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品味这个感觉。
教师板书:感恩父母。
二、讲故事,促进心理感受师: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附后)教师讲故事师:孩子们,故事讲完了。
从大家饱含热泪的眼神中,老师读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你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停顿0.5分钟)生1:这位母亲很伟大;生2:母爱是无私的;生3:我爱这位母亲;……三、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师生交流师:是啊,哪一位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父母不是平凡而伟大的呢?我们的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们,他们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们,此时此刻,想妈妈吗?想爸爸吗?生:想师:想一想,孩子们当你伤心时,当你流泪时、当你生病时,当你受到挫折时,你与你的父母之间发生了那些感人的故事?说说你和父母感人的故事。
感恩父母 教案 心理健康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辛苦和付出: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在生活中付出的努力和关爱。
2. 感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 亲子关系的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4. 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感恩的主题。
2. 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展示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易。
3. 感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用行动表达爱意。
4. 亲子关系的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5. 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素质:关注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评估其心理韧性。
六、教学活动: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2. 组织“孝心行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如为父母做饭、洗脚等,让学生体验关爱父母的感觉。
3. 开展“父母心”征文活动,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活动准备】
1.照片,父母的简单情况,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乐,录像资料
一、情景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音由弱到强,教师轻轻哼唱进入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首歌词时,你心是城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怎样?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情景?
3.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情感体验
同学们,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拥有母亲的爱是多么的幸福,失去母爱是多么的凄凉,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他们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走进心灵深处去寻找我们的爸爸妈妈。
1.心理游戏
(1)准备活动:使身体轻松,最后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
身体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稳,然后做三次深呼吸,再从头、颈、肩、胸慢慢放松,这时提醒学生可以趴在桌子上,或靠、躺在柜椅子上,总之,怎样放松怎样舒服就可以怎样,继续腰部放松,腿、脚放松,提示:啊!好轻松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觉,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
(2)活动开始(心理暗示)
现在,脑子里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地停一分钟。
(很轻的婴儿的啼哭声响起)那一天,随着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业,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处……我躺在妈妈身边……妈妈看着我……慢慢地,我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吃饭了,会穿好衣服了。
那天,妈妈送我到幼儿园,我一天一天长大了,那天,妈妈送我上学,第一天上学时,走进学校真神气……有一天你病了,爸爸妈妈……
那天,下着大雪……炎热的夏日……公园里……
那天,你在写作业,那天你得奖了……(停顿一会儿,给学生充分想像的时间)……渐渐地,你长大了,长高了,小男孩儿变成了英俊少年,小不点儿变成了漂亮的小姑娘,那个少年,那个姑娘轻轻地走到爸爸妈妈面前。
请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和你一样吗?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谁?
游戏结束后,学生慢慢地回到现实情景中。
2.请同学们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游戏中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
3.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把无私的爱给了我们,许多同学都想讲一讲,下面的小组内向同学讲讲父母的两三件事。
(小组讨论)
4.在讲父母事情的时,你双是什么感受?
5.听别人讲父母的故事时,你又是什么感受?
三、激发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用心呵护着自己的儿女,愿意为儿女付出一切,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辛苦,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你愿意向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吗?(分小组讨论)
2.谁愿意介绍一下你的父母(不指名,自动上台)
1.你认为你的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四、暗示导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小组内讲一讲为父母做过的事情)
3.你现在心里是一种什么感受?
4.爱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享受,我们付出爱的同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快乐,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回报我们伟大的父母。
师生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