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1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2013-2014.1 (4)3.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2013-2014.2,2016-2017.1 (4)1.把几十个年龄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
2013-2014.2 (4)8、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2014-2015.1 (5)14.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015-2016.1 (5)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5)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5)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5)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5)7、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5)9、《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6)10、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1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6)12、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1、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7)一、教育与个体发展 (7)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012-2013.2 (7)2.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辨析题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善于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力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就是教育。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育学原理辨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
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教育学题 (带答案)
题型: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辨析题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2.凡是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除了教育之外, 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 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发展相关。
这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只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4.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此观点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此观点错误。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案例背景
某中学在进行一次教学改革,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家中通过视频观看教师的讲解,而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和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度有所提高,但成绩提升不明显。
二、问题
1. 分析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参与度提高的原因。
2. 探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的可能原因。
3. 提出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三、答案
1. 学生参与度提高的原因可能包括:
- 视频讲解可以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 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安排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2. 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的可能原因可能包括:
- 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 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讨论和实践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知识点。
- 学生可能在观看视频时缺乏足够的专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可能包括:
- 加强对学生在家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例如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定期检查。
- 优化课堂讨论和实践的内容,确保覆盖所有重要知识点。
- 增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析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然而,要实现成绩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对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调整。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几个学生正在树下观察,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学生随口而答:“听蚂蚁唱歌呢。
”只有一个学生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现代教育理论包括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非严厉斥责学生。
教师缺乏民主意识,需要实行等距离教学,例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走下高高的讲坛。
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答题中,不仅要给出正确的答案,还要解释“为什么”。
因此,回答问题时要先讲结论,然后联系具体案例,最后写出理论依据。
掌握答题技巧的关键是要全面。
XXX老师40年来不断塑造自我,尤其注重心灵的塑造。
他热爱学生,与学生和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活让他感到充满生机。
他不断努力,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练“范读课文”,深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与学生一起打雪仗。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辨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辨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辨析题1.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
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
3.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错。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即对3岁-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但学前教育不等于幼儿教育。
4.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5.所有被称呼为“老师”的都是教师。
错。
老师,是人们对各行各业“能者”的尊称,是一种广义的教师概念,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概念。
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是狭义上的。
狭义的教师概念,外延限定在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学的人员。
因此,狭义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别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6.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
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7.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8.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9.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在教育学基础领域中,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查形式,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解答辨析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下面将给出一些典型的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1. 辨析题一:“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和教学是教育过程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育是指对人的综合发展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培养过程,旨在使个体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校外活动、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
而教学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是具体教育行为的过程,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德的活动。
教育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2. 辨析题二:“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差异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通常是宏观的、抽象的,是对被教育者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而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所确定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是微观的、具体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的表达。
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个体的整体素质,而教学目标则注重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达到确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 辨析题三:“授课教师”和“教育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授课教师和教育家都是教育工作者,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授课教师是指在教育机构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思维。
授课教师通常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辨析题
一、观点辨析题1、《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但是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在前教育学阶段,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是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上,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正确。
所谓教育现象,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观实在。
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
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认为呢?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中学-辨析题和案例分析题整理
辨析题考点总结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P2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P4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地位混淆P26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概念混淆P36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P416.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P547.教学相关:①教学的含义——双边(教师教、学生学)P78②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P79③教学的任务——双基+德智体美(传授知识)P79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8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9.注意的品质P117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10.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P13611.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P14712.“学习”相关①学习的实质(练习和反复经验、比较持久、改变)P137②有意义学习的实质P15113.先行组织者概念P1521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P15815.学习迁移概念缩小;学习迁移种类概念混淆(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P16216.气质、性格有无好坏之分(气质P188性格P190)17.场独立和场依存的概念混淆(P192)1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P195)19.心理健康的概念缩小内涵P20620.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21.德育相关:品德和道德概念混淆P221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多端性、反复性22.非正式群体的影响缩小概念辨析题练习题及答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不具有延时价值。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世家影响,促使他们朝希望的方向发展。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2篇)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____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史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活动的都是教育。
错误。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错误。
____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主要区别。
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而惩罚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之外,另外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
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5、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史科学知识和技能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劳6、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工作方式,因此,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7、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学。
错误,先有教育后有教育学。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实践活动发展到一起历史阶级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只有教育活动,而没有教育学这门科学。
8、论语是世界上最早专门用于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错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著作。
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错误,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多开展课外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动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促进现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学》辨析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学》辨析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学》辨析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1)一、辨析题1.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答: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韵衔接和关系。
2.好老师只需把课上好。
答: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3.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答: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4.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答:错。
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答: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6.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答:错。
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
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7.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答: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8.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一、案例分析试题某中学正在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引入了艺术教育,并特设了舞蹈课程。
然而,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只能聘请一位舞蹈教师。
以下是该校班主任小李在帮助学校做出决策时遇到的困境,请你利用所学教育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描述:小李发现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只有一位舞蹈教师,他在每节课上都需要将近50名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教学。
由于场地有限,每组只能容纳25名学生,这意味着每节课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参与实际的舞蹈学习。
小李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他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2. 学生积极性: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参与舞蹈课程?3. 资源分配:是否有其他方法来合理分配资源,解决人员和场地的限制问题?二、案例分析答案1. 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方案:-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覆盖整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减少学生学习的盲区。
- 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例如午休时间或课余时间,安排小组复习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别辅导和指导。
- 舞蹈教师与班主任、家长定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2.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案:- 将舞蹈课与其他科目或活动结合,例如将舞蹈元素融入体育课或学校文艺演出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创作,设立舞蹈小组或舞蹈社团,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 定期举办舞蹈比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对舞蹈学习的热情。
3. 解决资源分配问题的方案:- 寻求外部资源支持,例如与当地艺术团体合作,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讲座或指导,增加学校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和深度。
- 制定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同时配合自主学习和小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学前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一:小明是一位三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的适应期表现得非常不好,总是哭闹不安,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
请分析小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明的适应期表现不佳可能是因为他对新环境和新人不适应,导致产生焦虑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小明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帮助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其次,可以利用游戏和玩具等方式,引导小明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培养他的社交能力;最后,可以适当安排家长在幼儿园陪同,让小明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安全感,帮助他顺利度过适应期。
案例二:小红是一位四岁的幼儿,她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总是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对学习兴趣缺缺。
请分析小红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红缺乏学习主动性可能是因为她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小红的学习兴趣,让她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可以鼓励小红参与各种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她的学习动力;最后,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红的学习情况,让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帮助小红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案例三:小李是一位五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带来困扰。
请分析小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答案:小李经常打架斗殴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情绪的管理不够成熟。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的教育,帮助小李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冲突;其次,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班级规范和行为规范,让小李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自觉避免打架斗殴的情况发生;最后,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小李的行为问题,让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帮助小李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教育案例分析题:1. 请根据你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描述一次成功的校园活动,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请以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为例,分析他/她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请描述一次你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
4. 请结合你的实习经历,分析一次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请以你所在学校的一门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案例分析答案:1. 一次成功的校园活动是我们学校举办的“环保日”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自发组织了环保宣传展览、废物回收利用等多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注重环保教育,学生们对环保问题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 我所熟悉的一位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点是对学生关怀备至,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在课堂管理上较为松散,导致学生纪律不够严明。
建议老师可以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数学学习中的难题,我通过向老师请教、找同学讨论、多加练习等方式克服了这个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 在实习经历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纪律不够好,表现为上课时不专心、不守纪律等。
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纪律。
5. 我所在学校的一门课程教学质量较好,老师授课生动有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但也存在作业量较大、课程内容较为繁杂等问题。
建议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简化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希望这些案例分析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
教育学试题辨析题一、选择题1. 教育学中,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下哪项策略是错误的?A. 设定明确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B. 提供即时且具体的反馈C.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D.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正确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A 项正确)。
提供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B项正确)。
然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C项错误)。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D项正确)。
2. 根据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学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成熟B. 近端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C. 更有经验的人提供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要D. 教育应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适度的挑战正确答案:D解析:维高斯基的近端发展理论强调教育应当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理论中,近端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在有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相比,它包括了通过社会互动和指导能够达到的更高水平(A、B项错误)。
更有经验的人,如教师或同伴,提供的帮助对于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完成任务至关重要(C项错误)。
因此,教育应当提供适度的挑战,帮助学生在近端发展区内实现潜能的发展(D项正确)。
二、填空题1. 在教育心理学中,__________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受到认知结构的影响,学习应当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出发,逐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答案:认知发展解析: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通过逐步引导和建构,帮助学生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案例辨析题及答案(2篇)
第1篇案例一:小王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性格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与同学交流。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王得了满分,老师表扬了他,但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
课后,小王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显得有些孤独。
问题:请分析小王的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分析:1. 小王性格内向,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社交机会,导致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
2. 虽然小王在数学测验中取得了满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喜悦,这可能是因为他对于成绩的追求并不在于排名或表扬,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挑战。
3. 小王在课后独自坐在教室角落,表现出孤独感,这可能是他社交能力不足的体现,也可能是他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教育建议:1. 为小王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运动会等,以增加他与同学互动的机会。
2. 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让小王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交流,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3. 老师可以定期与小王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
4. 在表扬小王时,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在社交、情感等方面的成长,让他感受到全面发展的肯定。
5. 鼓励小王多参与公共演讲或辩论等活动,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案例二:小张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中等,但经常因为迟到而被老师批评。
有一次,小张因为早上起床晚了导致迟到,老师批评了他,小张感到很委屈,认为老师对他不公平。
问题:请分析小张的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分析:1. 小张经常迟到,这可能是因为他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2. 小张在受到老师批评后感到委屈,这可能是因为他对于老师的期望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存在误解,或者他对于批评的接受程度较低。
3. 小张的行为表现出他对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以及与老师沟通不畅的问题。
教育建议:1. 帮助小张建立时间管理意识,教他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时到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解析: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解析:教育的确要为社会服务,但只有阶级社会的教育才具有阶级性。
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解析: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四、简答题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较强;专制性突出;宗教性较强;道统性突出;理论性较强;象征性突出;教育生产相脱离;教育为封闭教育;现代教育特征:教育生产紧密化;学校教育民主化;教学手段科学化;培养全面发展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思潮;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到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劳动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变化而变化;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五、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意义:(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
(2)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即使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也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3)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答:我认为教育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人为本。
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
(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
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个性、优点的发展。
(3)循序渐进的教育观。
教师应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是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的。
(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
老师要以爱作为基础和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去关心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第二章教育功能一、单项选择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
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二、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值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指: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三、简答题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答: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还有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的功能。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答:教育相对独立性包括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步。
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或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就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必然会失去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答: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四、论述题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答: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 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3) 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五、案例分析题1.《新疆,你怎么了?》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
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这是教育向负向功能发展的体现。
只有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 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