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歌大全
【诗歌鉴赏】朱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朱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朱熹《九曲棹歌》原文
武夷山上有仙女,山下寒流清澈。
欲识个中奇绝处,掉歌闲听两三声。
渔船在溪边,满庭峰的影子浸在青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这两种旋律优美,花儿排列在水面上。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着沟里的船,不知道该怎么停?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寺渠东西两侧有两块石头,石花落在碧剑中。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乌曲山很高,云层很深,雾雨使这片平坦的森林变暗了很长一段时间。
林间有客元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
苍屏六声环绕青湾,毛慈终日复盖柴关。
客来倚掉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首歌把船移到绿色的海滩上,隐藏的屏幕仙女手掌向后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之风即将开启,鼓楼岩正在流入水中。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忽然间,桑马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朱熹译《九歌》
待更新
朱熹九歌赏析
《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一首七排诗,此诗是朱熹携友人同游九曲溪时所作。
这首诗是历代文人骚客吟颂武夷诗中,最早概括描绘武夷九曲溪风貌的一幅长卷佳作。
而九曲溪也因此作名扬天下。
朱熹诗歌全集。
古代诗歌鉴赏朱熹
古代诗歌鉴赏朱熹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古代诗歌鉴赏朱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诗歌鉴赏朱熹11南乡子·落日照楼船朱熹〔宋代〕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分上下两阕,共四句。
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时间的词,建立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架构:黄昏——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过逐步变换,最后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2墨梅朱熹〔宋代〕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3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朱熹〔宋代〕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古代诗歌鉴赏朱熹21咏岩桂二首其一朱熹〔宋代〕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2白鹿洞书院朱熹〔宋代〕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3日用自警示平父朱熹〔宋代〕圆融无际大无馀,即此身心是太虚。
不向用时勤猛省,却于何处味真腴。
寻常应对尤须谨,造次施为更莫疏。
一日洞然无别体,方知不枉费功夫。
古代诗歌鉴赏朱熹31赋水仙花朱熹〔宋代〕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宋代朱熹的作品
宋代朱熹的作品
朱熹(1130-1200)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和理论著作。
以下是朱熹的一些著名作品:
1.《观书有感》:这篇散文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
读书的心得和体会,探讨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
2.《秋夕》: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的诗歌,通过描绘秋夕时
的月光、虫声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家庭团圆的向往。
3.《挽歌行》:这是一首哀悼亡妻的诗歌,用朴实的语言表达
了对已故妻子的眷念和思念之情。
4.《四书章句集注》:这是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四书的注释和解读,是朱熹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后世的儒家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理学三字经》:这是朱熹创作的一首理学入门读物,以简
洁明快的语言和韵文形式,阐述了他的理学观点和价值观。
6.《朱子家训》:这是朱熹撰写的一本家训文集,强调家庭和
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对后世的家教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朴素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分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今天就与大家分享朱熹的诗歌代表作,仅供大家参考!朱熹的诗歌代表作11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诗外表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2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宋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微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朱熹的诗歌代表作21观书有感·其二朱熹〔宋代〕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一作:艨艟)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根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突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2偶成/ 劝学诗朱熹〔宋代〕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3读书要三到朱熹〔宋代〕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朱熹的诗歌代表作31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宋代〕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反复涵咏体会,才觉察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2秋月朱熹〔宋代〕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3司马光好学朱熹〔宋代〕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单独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朱熹的诗歌代表作41水口行舟二首朱熹〔宋代〕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两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第一首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着意渲染山水,寄托坦荡胸怀,都是宋人绝句的成功之作.2偶题三首朱熹〔宋代〕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3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朱熹〔宋代〕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朱熹的诗歌代表作51次韵雪后书事二首朱熹〔宋代〕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单独回.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单独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这首诗是一首记事诗.诗歌所记何事?且看诗歌本身.2百丈山记朱熹〔宋代〕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低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假设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春日朱熹古诗
春日朱熹古诗春日朱熹古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日朱熹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朱熹古诗篇1春日宋代含义: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就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含义:春天。
胜日含义: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含义:游春,踏青。
泗水含义:河名,在山东省。
滨含义:水边,河边。
光景含义:风光风景。
等闲含义: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含义: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就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就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就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就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就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就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就是春”,就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就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就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就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朱熹家训的古诗
朱熹家训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朱熹家训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朱熹家训的古诗朱熹家训全文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伴侣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行不读,礼义不行不知。
子孙不行不教,童仆不行不恤。
斯文不行不敬,患难不行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行一日无也,可不慎哉!二.朱子家训诗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干净,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需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行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行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廉价;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薄情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困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诗歌鉴赏]春日·朱熹
,
。
,
。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
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
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
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
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
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简介
•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 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 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 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 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 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 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宋·朱熹
李梓萱
春 日
宋——朱熹
shèng 胜 wú 无 děng 等 wàn 万 rì 日 biān 边 xián 闲 zǐ 紫 xún fāng sì shuǐ 寻 芳 泗 水 guāng jǐng yī shí 光 景 一 时 shí dé dōng fēng 识 得 东 风 qiān hóng zǒng shì 千 红 总 是 bīn 滨 xīn 新 miàn 面 chūn 春
•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 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 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 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 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 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 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 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朱熹最经典的四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本文导读: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人。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
曾在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讲学。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等书,门人辑有《朱子大全》。
朱熹四首诗,经久不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一、《泛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诗,是把泛舟比方学道的。
昨天的夜里,我到江岸边来,见那春水已经涨起来了,许多大号船只,停泊在水面上的,好似羽毛一般地轻浮。
回想从前水浅的时候,空费了多少推移的气力,到了今日,水已涨足,船在江心里,尽可以自由行动了。
二、《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虽是南宋有名的理学家,但这首诗却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
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
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
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三、《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泗水曾经是孔子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朱熹是儒学大师,以泗水寻芳暗指追寻孔子之道,可能性很大。
若真如此,诗歌的意思就改头换面了。
“新”暗指人们受到儒学熏陶之后的新气象,“东风”指圣人之道如春风化人,“万紫千红”表达儒学内容丰富多彩、遍地开花。
四、《次韵雪后书事》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诗作前半扣住诗题“雪后”,写雪后寻梅之事。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及鉴赏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译文及鉴赏《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本文将对其原文进行呈现和译文,同时对该作品进行鉴赏。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如下:始觉外篇应自嗟,四声分定觉盈差。
老夫超然识底物,神县安能致诸奢!岁月虽多惊浩浩,廉单未尽强滔滔。
取将补之好学士,为余千龄焉相保。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的译文如下:一开始感到外篇应该自嗟叹,四声的划分让我感到无比焦虑。
年老的我超然物外,明辨事物底细,神性的低居如何能去满足奢望呢!岁月的流逝虽然众多,但那廉俭的功德未尽,强烈的水流滔滔不绝。
选择优秀学子来补充那不足之处,保持一千年的乃是余下的期许。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朱熹在读书时的心境与感受的抒发。
他首先面对的是外篇,即诗词中声调的划分,朱熹感到不解和焦虑,认为四声的划分并不完备,导致了声调的不准确。
接着,他反思自己超然物外的境界,意指自己在识别底层事物方面具有过人的能力,但同时也质疑自己是否能够满足诸多外在的奢望。
朱熹提到岁月的流逝,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思想境界上的廉俭还未能彻底完成,最后,他希望能够找到优秀的学子来继承他的事业,保持一种持久的追求与期许。
从审美角度来看,《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展示了朱熹那种思考现实与超越现实的精神。
他以声调的不准确为引子,展示了对学识的批判和呼唤;再通过自省人生的经验,表达了对虚无主义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自己在超然于世的状态下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最终,他寄予了对后世学子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负时代,持续对真理的执念,将理想传承下去。
朱熹在这首诗中的语言简练,寥寥数语给人以深思。
他以自我追求的现实境遇为切入点,通过对感受和经验的反思,进而展现了对超越尘世和持续追求真理的渴望。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对于学识与理想的严肃态度。
他在自己已经感到无从选择之时依旧坚守初心,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
朱熹著名诗句大全_励志诗歌
朱熹著名诗句大全·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熹·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 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语录· 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 鹧鸪天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 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 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 忆秦娥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朱熹· 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
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
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而今白发羞垂领。
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
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
朱熹诗三首
朱熹诗三首一、朱熹的诗歌创作背景朱熹(1130年-1200年),北宋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朱熹以其简约、明快、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凝聚了他对世界万物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感悟。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 诗歌内容秋天是一个寂静而凉爽的季节,朱熹利用这个季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
他以自然的物象来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绪变化。
2. 诗歌主题通过这首诗,朱熹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田园景象,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人们应如何面对世界的思考。
3. 诗歌赏析朱熹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共四首,每首描写了秋天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和感受。
首先,他通过“将晓”一词传达了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和一轮明亮的太阳即将升起的意象。
然后,他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描绘清晨的宁静和清凉。
接下来,他通过“淡雾浓云愁永昼”表达了秋天阴霾的天气给人们带来的忧愁情绪。
最后,他以“独自莫凭栏”表示对事物冷淡的态度。
三、《登幽州台歌》1. 诗歌内容《登幽州台歌》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幽州台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在此的心情。
2. 诗歌主题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思索和对人生境遇的领悟。
3. 诗歌赏析朱熹的《登幽州台歌》是一首以景物描写为主、感慨寄托为辅的诗歌。
他通过描绘幽州台的山水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弘。
他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来形容幽州台的宽广和辽阔。
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四、《秋日田园杂兴十七首》1. 诗歌内容《秋日田园杂兴十七首》是朱熹的另一部重要诗集,其中包含了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2. 诗歌主题这部诗集主要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同时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和反思。
朱熹与武夷山的著名诗句
朱熹与武夷山的著名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朱熹(1130~1200)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理学家,是宋代朱子学的创立者。
在他的著作中,除了学术著作外,还有不少咏史诗、咏物诗和山水诗。
武夷山是他笔下常常提到的一座山,也是他最为喜爱的一座山,因此在他的诗篇中,总能感受到对武夷山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以下介绍朱熹与武夷山的著名诗句:1. 窗含西岭,千秋雪,江峡何时清。
石麟双倚去无迹,白羽孤飞浪却轻。
——《望岳》在这首《望岳》中,朱熹以窗外远山作为诗的插入物,突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钦慕之情。
武夷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其雄伟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着朱熹,也激发了他在这首诗中的诗意和情感。
2. 武夷山下雾气多,将军侠客到中坡。
沧海白头皆戴雨,青山江畔遍插戈。
——《与张九龄诗》在这首诗中,朱熹描绘了武夷山峻峭的山势和蜿蜒的山脉。
他用语生动地描绘出武夷山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出对武夷山的热爱之情。
3. 山深风味绿,木老雨声清。
云外行人接,江头钓船经。
——《夜泊武夷川》武夷山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的地方,朱熹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山间的风景和气息,表现出对武夷山的独特感受。
4. 面对夕阳,元山赤。
高空齐鸟,飞与石。
斩绝时流,烟火散,疑多般,高奇百,乾坤变。
——《惠律注杨》在这首诗中,朱熹表达了对武夷山山势的赞美,描绘了夕阳下武夷山的神秘和壮丽。
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永恒不变之美。
5. 水气平原融彩绿,石砌横盘迳拥青。
夜岷曙避昏分险,古稼灯稀林引僧。
——《早春武夷寺》这首诗描写了“武夷寺”的清幽之美,描绘了古稼和林间僧侣的景象,展现出了动静相宜的禅意。
朱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武夷山寺庙的敬重和向往之情。
朱熹与武夷山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深情厚谊。
他在诗中对武夷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朱熹的诗篇中,武夷山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地方,每一次与武夷山相关的作品都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这座山的真挚热爱和向往之情。
朱熹写景的诗歌
朱熹写景的文章《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日》完全是在描写春日里的美景,可是只要细细品来又是会发现靓丽手法高超,诗人正是通过对于春日美景的寻觅,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圣贤的崇敬,毕竟当时的北方已经被金国所占领,所以诗人希望可以实现统一,能够去到北言寻觅春色,这也正是他这首诗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那么除了这一首之外,另一首《秋月》同样也是难得的佳作,整首诗也是意境唯美,写出了不一样唯美月色。
《秋月》宋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首《秋月》同样表现手法高超,诗人依旧还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来写景,整首诗都是在描写月色,可是又没有一个“月”字,读来当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后世对于宋诗一直是持批评的态度,认为宋诗它失去了唐诗的风韵,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一味地偏向于哲理,其实像朱熹的这样的作品,还是继承了唐诗的风格,依旧还是非常抒情,也很是唯美,写得也是极为生动有趣。
《庐山卧龙庵记》宋朱熹卧龙庵在庐山之阳,五乳峰下。
子自少读龟山先生杨公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
去岁蒙恩来此,又得陈舜俞《庐山记》。
读之其言日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至于幽深险绝,皆有水石之美也。
此庵之西,苍崖四立,怒瀑中泻,大壑渊深,凛然可畏。
有黄石数丈,隐映连属在激浪中。
视者眩转,若欲蜿蜒飞舞,故名卧龙。
此山水之特胜处也。
于是又知其泉石之胜。
乃如此间以行田,始得至其所。
则庵既无有,而刘君亦不可复见,独其泉石之胜犹昔。
然其壮伟奇特之势,则有非陈《记》所能仿佛者。
予既惜其出于荒埋废壤,而又幸其深阻翼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倘可得擅而有也。
乃捐俸钱十万,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橡,将徙居焉。
又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公之像,置之堂中。
朱熹的诗1到6年级
朱熹的诗1到6年级朱熹的诗主要是指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诗歌。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深邃隽永而著称。
朱熹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此外,朱熹的诗歌也有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等方面,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和洞见。
他的诗歌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在1年级-6年级课文里的古诗,共9首,请欣赏。
劝学诗朱熹〔宋代〕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春日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秋月朱熹〔宋代〕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梅花两绝句其一朱熹〔宋代〕溪上寒梅应已开,故人不寄一枝来。
天涯岂是无芳物,为尔无心向酒杯。
晚霞朱熹〔宋代〕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
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墨梅朱熹〔宋代〕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游烂柯山朱熹〔宋代〕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梅朱熹〔宋代〕姑射仙人冰雪容,尘心已共彩云空。
年年一笑相逢处,长在愁烟苦雾中。
兰朱熹〔宋代〕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朱熹《偶题三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偶题三首朱熹(宋代)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译文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飘荡。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注释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
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
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赏析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
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作者介绍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的英文诗歌
朱熹的英文诗歌Introduction朱熹 (1130–1200) 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然而,我们通常只熟悉他的汉诗作品。
但你是否知道,朱熹也曾创作过一些英文诗歌?本文将介绍朱熹的英文诗歌作品及其特点。
朱熹的英文诗歌作品尽管朱熹的英文诗歌作品数量较少,但每一首都展现了他丰富的内涵和才华横溢。
1. 《Thoughts in the Night》Thoughts in the night,Like birds in flight,Fluttering through my mind,Leaving traces behind.这首诗表达了朱熹夜晚时的思绪万千。
他将思维比作翱翔的鸟群,在他的脑海中跃动,留下深远的痕迹。
2. 《The Beauty of Nature》Through the misty haze,The mountain peak ablaze,Nature's beauty shines,In its glorious signs.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朱熹对山脉和云雾的描绘,传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赞美之情。
朱熹英文诗歌的特点虽然朱熹的英文诗歌作品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来揭示其在英文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1. 情感表达(Expression of Emotions)朱熹的英文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表达。
他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词句,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语调和抒情手法,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激动。
2. 自然描写(Description of Nature)与他的汉诗作品一样,朱熹的英文诗歌中也经常出现自然景观的描写。
他通过生动的词汇和直观的表达方式,将自然界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这种自然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3. 真实感受(Authenticity)朱熹的英文诗歌流露出他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朱熹九曲棹歌译文
朱熹九曲棹歌译文一、引言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北宋理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不少成就,其中《九曲棹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针对朱熹的《九曲棹歌》进行译文,并详细探讨其主题与意义。
二、译文五湖四海人皆知,色雀葛麦尽无期。
浮光暂与随流水,莫惜分明取所爱。
九曲棹歌登青天,飞鸣韶濩盈耳然。
相看白鹭与优伶,调妙一时并贵贱。
高山可骛当马前,无限红尘容那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悬。
梦回山泉越白石,内临风员外故里。
声散云屏千里碧,落花风卷过江水。
三、详解1. 诗歌背景朱熹的《九曲棹歌》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致与人生哲理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湖泊、山水以及天象变化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类追求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心态,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感悟。
2. 第一部分:湖泊景色诗歌开篇就描述了“五湖四海”,意为整个世界、人人皆知晓。
接着,诗人以色雀、葛麦等细小生物为例,强调一切生命都将终结,没有永恒。
浮光暂时,如同流水般消逝。
然而,人们仍然应该珍惜分明的时刻,追求真爱。
3. 第二部分:九曲棹歌接下来的九曲棹歌是整首诗的核心。
九曲意指曲径通幽、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象征人生旅程的曲折与艰难。
诗中的登青天代表通往理想境界的争取。
飞鸣韶濩则指嘹亮的歌声,充满着音乐之美。
在这里,诗人以白鹭和优伶为形象,既可以是高雅者的泰斗,也可以是平凡人的艺术家,强调无论贵贱,只要调妙,则一时都能获得人们的欣赏。
4. 第三部分:山水与人生此部分描绘了山水景观和人生命运之间的关系。
高山可超越马前的障碍,代表人可以克服困难,追求胜利。
红尘指尘世的喧嚣和欲望,容不下人们追求高尚的心灵。
更深的月色和半人家则是指月色透过树林的更深处,只能看到一半家园,象征人生的未知与不确定。
北斗阑干,南斗悬,则是形容星空中北斗和南斗的位置变化,暗喻人生的起伏和不断的变化。
5. 第四部分:回忆与风景最后一部分是回忆与风景的交融,诗人梦回故里回忆往事,而同时也面对着变幻多姿的自然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诗人小传】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
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
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
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
光宗朝,除知漳州。
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
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
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
嘉定初,谥“文”。
《宋史》有传。
事迹另见黄榦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
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
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
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引《读书续录》云:“晦庵先生词,几于家弦户诵矣。
其隐括杜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诗《水调歌头》一阕,气骨豪迈则俯视苏辛,音韵谐和则仆命秦柳,洗尽千古头巾俗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云:“《词综》所录朱晦翁《水调歌头》、真西山《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
”九曲棹歌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鹿洞书院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拜张魏公墓下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我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
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
公时首建义,自此扶三纲。
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
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
西征奠梁益,南辕无江湘。
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
缟素哭新宫,哀声连万方。
黠虏闻褫魄,经营久彷徨。
玉帛骤往来,士马且伏藏。
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
白首复来归,发短丹心长。
拳拳冀感格,汲汲勤修攘。
天命竟难谌,人事亦靡常。
悠然谢台鼎,“骑龙白云乡”。
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
千秋定军垒,岌嶪遥相望。
贱子来岁阴,烈风振高岗。
下马九顿首,抚膺泪淋浪。
山颓今几年,志士日惨伤。
中原尚腥膻,人类几豺狼!公还浩无期,嗣德炜有光。
恭惟宋社稷,永永垂无疆。
温泉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温泉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
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
好处金章不换。
忆秦娥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
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赋水仙花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
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水口行舟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念奴娇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
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
放教春涨绿浮天。
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
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
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
几时还得去寻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脱却儒冠著羽衣。
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
生羽翼,上烟霏。
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忆秦娥梅花发。
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
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
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
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
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
莫道前非今是。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
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
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
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
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长。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
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
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
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
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
芳馨杂悄蒨,俯仰同鲜荣。
我来偶兹适,中怀淡无营。
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游烂柯山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偶题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咏蕙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