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考试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字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黄帝内经》B. 《山海经》C. 《说文解字》D. 《礼记》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切”指的是?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B4. “金匮要略”是哪位医家的主要著作?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5.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五运”指的是?A. 五行B. 五脏C. 五味D. 五色答案:A6.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其中“五行”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7.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肺答案:A8.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中“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B. 五脏、六腑、经络、气血C. 风、寒、暑、湿、燥、火D. 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答案:A9. “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脏腑”指的是?A. 五脏六腑B. 十二经络C. 奇经八脉D. 任督二脉答案:A10.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A. 银针B. 钢针C. 金针D. 铜针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著作属于中医经典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本草纲目》答案:ABCD12. 中医的“四诊”包括以下哪些?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13. “五行”与“五脏”相对应,下列哪些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水-肾答案:ABCD14.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15. “七情”是中医情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的整体。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D )A.天亮B.天黑C.太阳落山D.太阳西斜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D )A.东面B.北面C.屏风D.矮墙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B )A.洲中坟墓B.水中高地C.上古典籍D.山崖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B )A.担忧B.使用C.庸俗D.庸医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A )A.研究原理B.研究整理C.经典理论D.经过整理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B )B.久远C.高深D.犹且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C )A.远远地B.希望C.远远地看见D.想起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C )A.结打草绳B.捆扎草木C.报恩D.报仇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D )A.愿望B.愿意C.请求D.希望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A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B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B )B.沈括C.王世贞D.宋濂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D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D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C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 B C D E )A.之B.于C.其D.言E.云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B C D )A.马B.上C.末D.亦E.寒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D. 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 B D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 B C E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 C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四、词语解释题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选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答案:C2.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3. “医者意也”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代医家?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D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C7.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本草纲目》答案:A8.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中“四气”指的是?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风、寒、暑、湿D. 金、木、水、火答案:A9. “五运六气”理论最早见于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A. 经络学说B. 脏腑学说C. 五行学说D. 针灸学说答案:ABCD2. 《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六经”包括哪些?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少阴经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杂品答案:ABC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三焦”包括哪些?A. 上焦B. 中焦C. 下焦D. 外焦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本草纲目》的特点?A. 系统分类B. 图文并茂C. 药物功效D. 药物价格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病情D. 脉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答案:E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养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意义。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性、病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论述中医“整体观念”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观念有助于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整体健康。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四要?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内守D. 劳逸结合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医学家的主张?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孙思邈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望”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切诊,即诊脉4. “五味”指的是?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涩C. 酸、甜、苦、咸、淡D. 酸、甜、苦、辣、淡5. 下列哪项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A. 创立了中医基础理论B. 系统论述了伤寒病的治疗C. 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D. 制定了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6.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其中“四气”指的是?A. 春、夏、秋、冬B. 风、寒、暑、湿C. 喜、怒、忧、思D. 酸、苦、甘、辛7.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A. 人体的三个主要脏器B. 人体的三个主要能量系统C. 人体的三个主要排泄系统D. 人体的三个主要防御系统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是?A.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 描述人体结构C. 指导药物的配伍D. 描述人体的生理功能9. “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B. 酸、甜、苦、辣、咸、淡C. 喜、怒、忧、思、悲、恐D. 春、夏、秋、冬、长夏、短夏10. “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A. 七种基本情绪B. 七种基本病因C. 七种基本治疗方法D. 七种基本药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两部分。
2.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______,火克金。
3.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正气”和“邪气”的平衡有关,其中“正气”指的是______。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
医古文及答案一、1.“ 邯,人,即下医”中,“ ”的意思是:(A 高B 尊重C 尊D 富B)2.“舍客桑君,扁独奇之”中的“奇”,可: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D ⋯⋯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C)D4.“扁乃使弟子砥石”中,“ ”的意思是:(A 研磨B 利C 害D 灸A)5.“太祖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号B 年号C 号D 号(C)6.“佗舍去,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C 很快D 一点儿(B)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重的病8.“得,班班可”中,“ ”的意思是:(B)A 念B 通“ ”C 回D9.“昔仲尼没而微言”中的“没” :(C)A .没有B.沉没C.死亡 D .没10.“今其要,以篇籍”中“ ”的是:(D)A .去B .减C.整D.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A .一向B.从前C.向 D .才12.“省病疾,在口”中的“口”意思是:A .才能出众B.明敏C.解高明(D)D.口才敏捷13.“ 百年之寿命,持至之重器”中的“ ”意思是:(B)A .奉献B.拿着C. D .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 使木材弯曲B 揉搓C 使方木D 柔15 “ 于先生郭子堂”中“ 堂”指(B)A 堂B 房C 卧房D 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 接B 属于C 种D 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羸劣以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 衣食粗劣之人B 品劣之人C 体弱多病之人D 境之人18 “幸遇真,式”中的“式”的意思是(A)A 用B 通“ ”C 法式D 形式19.“去圣寖,其学精”中“寖”的意思是A 浸B 久C 逐D 已(C)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 表副B 大德C 洪大(DD 句首气助)21.“后世有子云其余而之斤正焉”中“”的意是 A .金属之一 B.通“ ” C.帮助(D .B)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A .主宰B .治疗C.治理 D .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B)A .见识浅陋B .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 D .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C)A .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 D .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 .鄙人B.苍生C.平民 D .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A .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A “向隅而泣”的缩写B 面向窗口C 面向大家D 面向医生28“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 原谅B 确实C 诚实D 正直29“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 戴面具C 戴方巾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A“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A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自考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朝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3. “医圣”是指哪位古代医学家?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李时珍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5.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听病人的说话声音C. 询问病人的病情D. 触摸病人的脉搏6. 下列哪项不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分类?A. 上品B. 中品C. 下品D. 次品7. “四诊合参”是指哪四种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切、治D. 望、闻、问、药8. 中医中的“八纲辨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9. 下列哪项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的贡献?A. 编写了《本草纲目》B. 创立了温病学派C. 对药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D. 纠正了前人对药物的许多错误认识10.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其主要目的是: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加强病人的体质D. 缓解病人的症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医理论中的“精、气、神”被称为_________。
12. 《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的是_________。
13. 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肝对应的五行元素是_________。
14. “医圣”张仲景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_________的治疗方法。
15. 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强调的是_________。
16. “四气”在中药学中指的是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是______时期的经典医学著作。
2.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其代表作是______。
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______。
4. 在《神农本草经》中,药物被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5. 李时珍是明代的医学家,其著作《本草纲目》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法,其中“望”指的是______。
7. “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是______。
8.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______。
9.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法有______和______。
10. 《金匮要略》是东汉时期医学家______的著作。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A. 战国时期B. 东汉时期C. 秦朝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A2.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论述了:A. 外科疾病B. 内科疾病C. 儿科疾病D. 妇科疾病答案:B3.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孙思邈D. 神农答案:D4. “五行”理论中,火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A5.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物数量是:A. 1000种B. 1500种C. 2000种D. 2500种答案:C6. “望闻问切”中的“闻”指的是:A. 闻气味B. 闻声音C. 闻问诊D. 闻脉象答案:B7. 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D8. 心在中医理论中主:A. 血B. 气C. 津D. 液答案:A9. 针灸治疗中,常用的针法有:A. 刺络法B. 灸法C. 拔罐法D. 刮痧法答案:A10. 《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孙思邈D. 王叔和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答案:《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保健等内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A 谥号B 年号C 庙号D 别号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 A )A.主宰B.治疗C.治理D.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B )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 “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C )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 A )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 A )A “向隅而泣”的缩写B面向窗口 C 面向大家 D 面向医生28 “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原谅 B 确实C诚实D正直29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 A )A 仰面B戴面具 C 戴方巾 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 A )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 )A “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 “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 “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 “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 )A 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医家对于医道的理解?A.医者,意也,以意度者也B.医者,人之司命,不可不慎也C.医者,仁术也,仁爱之心也D.医者,科学也,以科学为指南也答案:D.医者,科学也,以科学为指南也(科学不属于古代医家对于医道的理解)2、“望闻问切”四诊法是由哪位医家提出的?A.扁鹊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答案:A.扁鹊(扁鹊是“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始人)3、下列哪一种中药材不是《本草纲目》所收录的?A.人参B.地黄C.白术D.胡椒答案:D.胡椒(胡椒是外来药材,不属于《本草纲目》的收录范围)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
答案: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阴阳学说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五行学说则与五脏、五味、五色等相配,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2、请介绍一下《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和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
三、论述题请谈谈你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答案:中医“治未病”思想是指在疾病未发生或处于萌芽状态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这种思想强调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通过饮食调理、锻炼等措施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治未病”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信息技术中的关键词?A.计算机B.网络C.D.数字2、下列哪个软件不是常用的办公软件?A. WordB. ExcelC. PowerPointD. Outlook3、下列哪个协议不是用于网络连接的协议?A. HTTPB. FTPC. SMTPD. POP34、下列哪个设备不是用于数据存储的设备?A. U盘B.硬盘C.光盘D.内存条5、下列哪个技术不是人工智能的技术?A.机器学习B.自然语言处理C.计算机视觉D.强化学习二、填空题1、______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它的英文名称是 ______。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者仁心”最早出自哪部医书?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答案:C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其中“望”指的是什么?A. 听诊B. 问诊C. 观察D. 切脉答案:C3.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哪位古代名医的主张?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C4. “药食同源”这一理念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千金方》答案:B5. “五味入五脏”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甘、咸C. 酸、甜、苦、辛、咸D. 酸、甜、苦、辛、辣答案:C6. “心主血脉”这一说法出自哪部古籍?A.《难经》B.《素问》C.《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B7. “肾藏精”这一理论在中医中有何意义?A.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B. 肾是人体储存精气的地方C. 肾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器官D. 肾是人体调节水液的器官答案:B8.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肝脏负责排除体内毒素B. 肝脏负责调节情绪C. 肝脏负责调节血液D. 肝脏负责消化食物答案:B9.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脾脏负责消化食物B. 脾脏负责调节情绪C. 脾脏负责调节血液D. 脾脏负责排泄废物答案:A10. “肺主皮毛”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肺脏负责皮肤和毛发的生长B. 肺脏负责调节呼吸C. 肺脏负责调节情绪D. 肺脏负责调节血液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病原则?A. 调和阴阳B. 治病求本C. 预防为主D. 对症下药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情志调摄D. 劳逸结合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按摩D. 草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A 谥号B 年号C 庙号D 别号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 A )A.主宰B.治疗C.治理D.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 B )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 “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C )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 A )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 A )A “向隅而泣”的缩写B面向窗口 C 面向大家 D 面向医生28 “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原谅 B 确实C诚实D正直29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 A )A 仰面B戴面具 C 戴方巾 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 A )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 )A “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 “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 “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 “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 )A 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古文”是指: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2.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3. “医古文”中“医”的含义是:A. 医学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4. “医古文”中“古文”的含义是:A. 古代文献B. 古代文体C. 古代语言D. 古代文化答案:B5. “医古文”的研究对象是: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6.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医古文”的研究目的不包括:A.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B.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C. 创新现代医学理论D. 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C8. “医古文”中“医”字的本义是:A. 治病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9.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指的是: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10.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现代医学文献的翻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医古文”的研究意义包括:A.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B.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C.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D. 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答案:ABCD12.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古代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答案:ABC13.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数学建模答案:D14. “医古文”中“医”字的引申义包括:A. 医生B. 医术C. 医药D. 医疗答案:ABCD15.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的含义包括: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A.天池之水B.上面的池水C.未沾地的水D.倒入池中的水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A.听随B.任从C.遵从D.盲从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A.条理B.条目C.分条 D、分条列出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A、衣服狭小B、心胸狭小C、心胸不正D、偏心眼儿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差B、起C、閒D、甦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A.介词,在B.介词,对于C.介词,被D.介词,比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A、阐发说明B、创造C、明显D、解释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A、伪劣B、凭借C、假冒D、使用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A.动词,刺B.量词,灸的次数C.名词,艾灸名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A、天资之聪明B、知识之完备C、方法之得当D、训诂之重要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A、稍、逐渐 C、缓慢 D、大略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 B、本、外、毛C、末、外、毛D、本、内、皮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C、男孩和女孩D、会咳嗽的女孩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A、开头B、防备C、原因D、道理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脸红的样子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A、士兵B、军队C、武器D、战争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A、趣味B、旨意C、兴趣D、趋向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A、常规和变化B、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义偏于“权”,变化19、以下喻废物利用的典故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断流之水可以鉴形C、壁影螢光,能资志士D、竹头木屑,曾利兵家20、“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中,“逆”之义为A、迎面B、背面C、转身D、不顺2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中,“没”之义为A、没有B、埋没C、去世D、停止22、“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中,“少时”是指A、小时候B、年轻时候C、时间很少D、没有时间23、“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之义为A、鲜明B、很少C、清楚D、新鲜24、“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中,“晨星”之喻义为A、喻人才难得B、喻人才稀少C、喻人才宝贵D、喻天降神才25、“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中,“冰壶玉鉴”是比喻《本草纲目》的内容显得A、珍贵B、美好C、精彩D、清楚明白26、以下“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的是:A.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B.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C.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D.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27、《类经》序的作者是:A.张介宾 B.王冰 C.张从正 D.李时珍28、在“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之义为()A、钱财B、凭借C、根据D、持29、“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之义为A、只是B、增加C、多了D、还是30、“固非敢弄斧班门,然不屑沿街持钵” ,“沿街持钵”是指A、喻乞讨B、化缘C、此谓一味地依赖他人D、指和尚31、“忘躯徇物,危若冰谷”中,“冰谷”的喻义为:A.寒冷B.深渊C.险境D.困苦32、在“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贰”之义为:A.基数词,二B.序数词,第二C.可疑D.分歧,不一致33、“世俗乐其浅近,相与宗之,而生民之祸亟矣”,“亟”的意思是A、急切B、快速C、频繁D、非常34、“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的“所全济”是A、主语B、谓语C、宾语D、定语35、“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工徒”的意思是A、工匠B、木匠C、医生D、庸医36、以下不含有宾语前置的语句是A、翁穷昼夜是习B、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C、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D、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37、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中,“企踵”之义为()A、踮起脚跟B、仰慕C、盼望D、渴求38、下列句中,“之”用作宾语前置标志的是: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B.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C.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D.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39、“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的“一切”意思是:A.一般的B.全部的C.完整的D.简单的40、在“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中,“参差”之义为()A 、不齐 B、差错 C、交互 D、混乱41、在“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忒”之义为()A、特别B、虚假C、差错D、过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42、下列构成古今字的关系的是()A、齐-剂B、蚤-早C、荒—肓D、见—现E、燿—耀43、以下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是A、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B、一以参详,群疑冰释C、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D、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E、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44、下列句子中的“故”可释为“特地”的是A.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B.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怱怱不忍从求。
C.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D.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E.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
45、下列文句中属于通假字的是A、“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的“厉”B、“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的“蚤”C、“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的“穰”D、“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的“蹷”E、“搦髓脑,揲荒爪幕”的“荒”“幕”46、下面划线的词属“名词作状语”的是()A、始皆心服口誉B、并是书且弁髦置之C、余欲针除其疾病D、处判针药,无得参差E、圣学莫如仁47、下面的文字属于“会意字”的是()A、日B、休C、武D、盥E、江48、以下表时间短暂义的词语有A、少选B、有间C、须臾D、斯须E、不暇49、以下有偏义复词的是A、佗常在左右B、士大夫不耐痛痒C、询谋得失,深遂夙心D、扁鹊谓左右曰E、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50、具有“死亡“义的词语是A、“昔仲尼没而微言绝“的”没”B、“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的“弃捐填沟壑”C、“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的“卒”D、“高年不禄”的“不禄”E、“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的“夭札”51、“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中,与“良”同义的有A、若B、实C、信D、谅E、诚52、下列句中有形容词词尾的是A.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
B.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C.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D.仰观俯察,莫不皆然。
E.翁闻之,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53.属于词义范围缩小的是A 闻 B涕 C 禽 D 走 E丈夫三、繁体字写简体字(略)四、词语注释题1、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垣:2、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间:3、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三期:4、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
婴:5、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以管窥天:6、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
消息:7、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三坟:8、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蠲:9、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参差:10、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
丝竹:11、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12、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
率:13、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
稔:14、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黔首:15盖义有深邃,而言不能该者,不拾以图,其精莫聚该:16、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删:五、翻译题1、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2、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3、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
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4、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
5、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6、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7、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一言一字,偷隙毫端。
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于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9、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10、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六、句读题(用“o”号断句。
)抱朴子曰俗民既不能生生而务所以煞生夫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凡人利入少而费用多者犹不供也况无锱铢之来而有千百之往乎人无少长莫不有疾但轻重言之耳而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然後方求量表之益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间无不通道之民也患乎升勺之利末坚而钟石之费相寻根抵之据未极而冰霜之毒交攻不知过之在己而反云道之无益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抱朴子曰o俗民既不能生生o而务所以煞生o夫有尽之物o不能给无已之耗o江河之流o不能盈无底之器也o凡人利入少而费用多者o犹不供也o况无锱铢之来o而有千百之往乎o人无少长o莫不有疾o但轻重言之耳o而受气各有多少o多者其尽迟o少者其竭速o其知道者o补而救之o必先复故o然後方求量表之益o若令服食终日o则肉飞骨腾o导引改朔o则羽翮参差o则世间无不信道之民也o患乎升勺之利未坚o而钟石之费相寻o根抵之据未极o而冰霜之毒交攻o不知过之在己o而反云道之无益o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o(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参考答案:一、单选1-5CCDBD 6-10DABBD 11-15BDACB 16-20CBDDA21-25CBBBD 26-30AADAC. 31-35CDCAC 36-41BBAABC二、多选42AD 43ACD 44BD 45BCDE 46ABC 47BCD 48ABCD 49BCE 50ABDE 51BCDE 52ABCE 53CE四、词语注释垣:矮墙间:病愈三期:三年婴:缠染、遭受以管窥天:比喻诊察片面消息:斟酌、增减三坟:泛指古代典籍蠲:消除参差:差错丝竹:音乐收:拘捕率:比例稔:年黔首:百姓该:包括删: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