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开磨灭的贡献。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然而,新时代的高中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传统文化在高中写作中魅力无穷。
近两年来,我与同仁一起承担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央教科所科研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尤其在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弘扬传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努力构建自由写作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大放光彩呢?这里提供几个方法:
一、古诗词、名句的引用
好的古诗词、名句巧妙地引用到写作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写作过程中碰到合适的语境,引用古诗句。
如,描绘清新优美的自然,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离别相思的悲伤,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隐居山林的闲适,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次,把古诗句借用到每段的开头,总领全段。
这样,形式别具一格,意境优美,内容有铺排之势,美不胜收。
曾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叫《走过四季》,描绘自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开头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述自己视角、感受的独特,然后分述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领自己对百花盛开、大地穿上绿装的春季美景的喜爱之情;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总领自己对热闹、孕育希望的夏季的憧憬;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总领自己对成熟、收获、奉献的秋季的赞美;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领自己对冰清玉洁的冬季的尊崇,最后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结万物在四季尽情展示自己,奉献自我的精神,托万物言自己为人类贡献一生之志。
这样的作品,怎能不叫人赞不绝口?
其三,把古诗句作为作文主体部分的小标题。
有一篇文章就采用这种方法,题目是《用心聆听》,其四个小标题依次是“落红不是无情物”、“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菊东篱下”、“梅花香自苦寒来”.该文“思绪飞扬,底蕴深厚,层次清晰”。
可见,学生如果能把古诗句巧妙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文章魅力四射。
二、观察生活,叙写民俗,体验民族情结
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我们把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用我国富有特
色的民族文化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例如,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包粽子,介绍粽子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奋发学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作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汲取到可贵的民族精神营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其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先烈,让学生表达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重阳节到敬老院拜望老人,能让学生写出一份孝敬之心,一份和谐亲情。
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一个节日,一种意义,一种情怀,我们若一一细加体会,写作的素材怎么不丰富,立意怎么不深远?
三、文言文的活学活用
学过文言文,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
像《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样的短篇,道出的却是无尽的美景,叫人久久不能忘怀。
毛泽东主席曾饱读诗书,得文言文之真传,他的《沁园春长沙》曾让天下文人折服,让万民传诵。
我们不妨粗略玩味一下:写景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语惜墨如金,意境雄浑开阔;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概括性强,且形象生动;点睛之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质朴的赞语,激起了广大革命志士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我们教学生学习文言文,就要把文言文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才能写出有丰富内涵的文章。
当然,有些好的文言文名句,作文时语境所需可以直接引用。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可起到言简意赅、语言丰富、形象生动的作用。
四、传统名人的引用
我国历代名人有许多是大家公认的某一方面的典范,所以引用到作文中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千万不能忽视。
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的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岳飞的精忠报国;屈原的爱国;文天祥的舍生取义;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旷达洒脱;刘备的礼贤下士等等。
这些典范人物牢记在心,选材时信手拈来,说服力强,且生动形象,从此不用再愁作文难写。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平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辉煌璀璨,介绍祖国山川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唐宋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记述活动过程,抒写感受。
又如迎新年活动,可以让学生写对联迎新年,为学校或班级、家庭写一副联语,学生热情高涨,气氛活跃,把作文教学创新实验自然地融入到传统节日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此外,以“感谢社会关心我” “感谢文化熏陶我”等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
传统文化熏陶,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六、经典名著导读
我国古典名著当推《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学生阅读之后收获多多。
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典型事件的叙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为了学以致用,我们要把握文章的选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选材方面: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靠材料再现出来的,通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共同反映人物的多个层面。
因此,学生写文章选材时,写多件事,则要注意详略得当;若只写一件事,则要写清其来龙去脉,挖掘其意义,给人警示。
在塑造人物方面:学生要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塑造的关键是写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像《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美女,人人美的不一样;《水浒》中的108个好汉,个个英雄,但英雄本色不一样。
围绕特点,用多件事来突出再现,性格就鲜明起来,再用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加以描绘,形象就会逼真。
长期这样坚持写作,慢慢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人,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因此,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大胆镶嵌传统文化因子,能使文句有意蕴有文采,文章富有厚实典雅的磅礴之势,能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备受青睐。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