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2 TS 码流编辑的原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MPEG2_TS打包AAC码流

MPEG2_TS打包AAC码流

MPEG2-TS打包AAC码流:MPEG-2系统任务包括:1、规定以包传输数据的协议,2、规定收发两端数据流同步协议,3、提供多个数据流复用和解复用协议,4、提供数据流加密协议。

该系统的要点是以包形式存储与传送数据流。

MPEG-2标准主要规定了传输流(TS)和程序流(PS)两种结构。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则主要应用于实时传送的节目,比如实时广播的电视节目。

Program Stream主要应用于存储的具有固定时长的节目,如DVD电影,可添加字幕等一些程序操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TS流的包结构是定长的,而PS流的包结构是变长的。

简单的说,你将DVD上的VOB文件的前面一截cut掉(或者干脆就是数据损坏),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文件无法解码了,而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

TS码流由于采用了固定长度的包结构,当传输误码破坏了某一TS包的同步信息时,接收机可在固定的位置检测它后面包中的同步信息,从而恢复同步,避免了信息丢失。

因此在信道环境较为恶劣、传输误码较高时一般采用TS码流。

TS格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封装格式”,BD蓝光原盘即采用TS封装,它在视频和音频打包时提供时间戳,保证了任何时间段(分离)的音画同步,TS封装支持几乎所有编码的高清视频和音轨编码。

本文的目的是将AAC编码出来的码流进行TS封装,具体过程是:AAC编码出来的码流属于基本流(Elementary Stream,ES);基本流加上PES头部信息打包形成打包的基本流PES,PES头部信息包含显示时间戳PTS和解码时间戳DTS;打包的基本流加上TS头部信息和系统信息后再分割成固定长度的包,就形成了传输流。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打包成RTP以便进行网络实时传输。

如下图:将ES流加上PES头部信息打包形成PES流,PES包的长度不是固定的,但是音频PES 包一般不超过64字节,视频一般一帧一个PES包,一个PES包由包起始码,包头和净荷组成,包起始码长度是固定的9个字节,PES包如下图:其中,PES Packet Length(PES包长度)表明该PES包的具体长度(尽管该值不是固定的),该长度域占两个字节,即16bit,因此该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字节,上面已经提到,用于音频码流时,该包长不超过64字节,而用于视频时一般一帧一包。

MPEG-2 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

MPEG-2 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

应字段 控制字段 ( 字段 ) 连 续性计数 器字段 ( 字段 ) 2位 . 4位
等 信 息 。PD指 示 存 储 于 分 组 有 效 负 载 中数 据 的 类 型 。 从 P I I D 可 以 判 断 其 后 面 负 载 的 数 据 类 型 是 视 频 流 、音 频 流 、P IS S/ I 还 是 其 他 数 据 包 ; 应 字 段 控 制 字 段 表 示 当 前 包 携 带 调 整 字 适
0,
EPG
节 的 Pce 后部 加 上 1 节 的 C C数据 . akt 6字 R 其他 格式 是一 样
的 ) S流 系 统 层 由系 统 层 信 息 和 有 效 负载 构 成 。 T 。T s流 系 统 层 信 息 就 是 在 PS包 组 成 T E s流 的过 程 中 . 了 使 码 流 适 合 于 为 信道传输 和接收端恢复数据而添加 的 T s包 头 和 其 他 相 关 控 制 信息 。 如 图 1 示 .T 所 s包 头 是 T s包 的 标 识 部 分 ,以 0 4 X 7标 志 一个 T s包 的 开 始 . 4个 字 节 , 含 了 与 当 前 T 共 包 s包 相 关
Ra i n dO a dTV o i rn M nt ig o
P S包 所 包 含 的 信 息 .E E PS包 被 分 段 后 用 来 组 成 丁 S包 . 带 携
况 . 有标识 具体 C 含 A系统的 C — yt _D和用于获取授权 A S se l m
分 析 了 MP G 2的 P I 息和 D E 一 S信 VB 的 s 信 息 中 的各 种 I
表 , 而 更 清 晰 地 了解 各 个 表 的 功 能和 作 用 。还 分 析 了 从
T 0 —9 R1 12 0错 误 监 测 的 各 项 内 容 。 充 分 应 用 了模 块 化 等 设 计 思 想 , 得 各 模 块 可 以 获取 码 流 中 对 应 的 数据 , 使 实 现 对 码 流 中各 种 信 息 的 分 析 , 完成 码 流 分 析 的 功 能 。 并

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

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

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MPEG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简称,其实质上的名称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的第29 分委员会的第11工作组,即ISO/IEC JTC1/SC29/WG11,成立于1988年。

其任务是制定世界通用的视音频编码标准。

因为,广播电视数字化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对存储容量、传输带宽、处理能力及频谱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使数字化难以实现。

为此,该专家组基于帧内图像相邻像素间及相邻行间的空间相关性和相邻帧间运动图像的时间相关性,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将那些对人眼视觉图像和人耳听觉声音不太重要的东西及冗余成分抛弃,从而缩减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数据量,提高了频谱资源利用率,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一系列MPEG标准,使数字化正在变为现实。

其中,MPEG-2是一组用于视音频压缩编码及其数据流格式的国际标准。

它定义了编解码技术及数据流的传输协议;制定了MPEG-2解码器之间的共同标准(MPEG-2编码器之间尚无共同标准)。

本文以MPEG-2的系统、MPEG-2的编码、及MPEG-2的应用为题,讨论MPEG-2压缩编码技术。

一、MPEG-2的系统1.系统的定义MPEG-2系统是将视频、音频及其它数据基本流组合成一个或多个适宜于存储或传输的数据流的规范,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符合ITU-R. 601标准的、帧次序为I1B2B3P4B5B6P7B8B9I10数字视频数据和符合AES/EBU标准的数字音频数据分别通过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之后,生成次序为I1P4B2B3 P7B5B6I10 B8B9视频基本流(ES)和音频ES。

在视频ES中还要加入一个时间基准,即加入从视频信号中取出的27MHz时钟。

然后,再分别通过各自的数据包形成器,将相应的ES打包成打包基本流(PES)包,并由PES包构成PES。

MPEG-2传输流的码流分析

MPEG-2传输流的码流分析
根 据 对 MP G 2和 D B标 准 以及 E R 9 E 一 V T 2 0标 准
的研究 , D B MP G一 S码流 的错 误 指示 分 为 3 将 V / E 2T 个等级 :第 一等 级 是正 确解 码所 必需 的几 个参 数 ; 第 二等 级 是 达 到 同步后 连 续 工作 所 必 需 的参 数 和 需要 周 期 监 测 的参 数 ;第 三 等级 是 依 赖 于应 用 的几 个参
04 x 7开 始 的 8 i字段 的同步 头 ,其 后 是 几 个重 要 的 b t
标 志 , “ 输 错误 指 示 ” “ 效 负 载起 始 标 志 ” “ 如 传 、有 、 传
送 优 先 指 示 ” “ I P c e ie t e ) 、 “ 整 字 段 、PD( ak t d ni r ” 调 i f
维普资讯
数字电视
有线 电视 技术
一 、 、 _ I

_ j
l l
__ l
蠹 1传瓣 盼 2 i ! . i  ̄ ! l
i 蔓薯 篙
哆辑
张 佳 电影频道 节 目中心
摘 要 : 文 介 绍 MP G一 本 E 2传 输 流 的 语 法结 构 及 复 用 , 及 E R 9 以 T 2 0标 准 规 定 的传 输 码 流 3级 错 误 检 测 参数 , 时 同
码 输 出压缩后 的基 本码 流 E ,它 含有 解码 器所 必需 S
的 、 于 恢 复 原 始 视 音 频 的 信 息 。 本 码 流 E 分 解 打 用 基 S

Ad u o厂 i
!厂 : : ] : : : :I
r ■] - = Ad S uo E iP
P S
da ! 厂 : : a l 望 ] ! : t ! : :l

MPEG-2压缩编码器原理分析

MPEG-2压缩编码器原理分析

MPEG-2压缩编码器原理分析导语:MPEG-2压缩编码器是将模拟电视视音频信号进行MPEG-2压缩编码输出实时TS流的前端设备,适用于数字电视的传输或前端信源编码以及会议电视、远程教育等各种应用,一台高级的编码器不仅具有DVB接口MPEG-2压缩编码器是将模拟电视视音频信号进行MPEG-2压缩编码输出实时TS流的前端设备,适用于数字电视的传输或前端信源编码以及会议电视、远程教育等各种应用,一台高级的编码器不仅具有DVB接口,还应当设有电信接口,以使该设备能方便地在HFC网络、微波MMDS或8GHZ系统、SDH或PDH 等网络中应用,如图1所示。

图1编码器的结构框图。

MPEG-2视频编码系统及关键技术MPEG-2图像压缩的原理是利用图像中的两种特性: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

一帧图像内的任何一个场景都是由若干像素点构成的,因此一个像素通常与它周围的某些像素在亮度和色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叫作空间相关性;一个节目中的一个情节常常由若干帧连续图像组成的图像序列构成,一个图像序列中前后帧图像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叫作时间相关性。

这两种相关性使得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冗余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就可以大大节省传输频带,而接收机利用这些非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解码算法,就可以在保证一定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恢复原始图像,一个好的压缩编码方案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

MPEG-2中的编码图像分为3类,分别称为I帧、P帧和B帧。

I帧图像采用帧内编码方式,即只利用单帧图像内的空间相关性,而没有利用时间相关性。

I帧主要用于接收机的初始化和信道的获取以及节目的切换和插入,I帧图像的压缩倍数相对较低,I帧图像周期性出现在图像序列中,出现频率可由编码器选择。

P帧和B帧图像采用帧间编码方式,即同时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

P帧图像只采用前向时间预测,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

MPEG-2 TS码流分析

MPEG-2 TS码流分析

MPEG-2 TS码流分析一、TS流概述ES流(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数字电视各组成部分编码后所形成的直接表示基本元素内容的流,包含视频、音频或数据的连续码流。

PES流(Pa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打包基本码流):是将基本的码流ES流根据需要分成长度不等的数据包,并加上包头就形成了打包的基本码流PES流。

PS (Program Stream,节目流):将一个节目的多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组织并加入各组成部分关系描述后的码流。

PS流是一种多路复用数字音频、视频等的封装容器,它一个或多个具有共同的时间基准的PES流合并成一个整体流,主要用于节目存储。

其包长不固定,且较长,一旦失去同步信息,接收机无法确定下一包的同步位置,会造成失步,导致严重的信息丢失。

PS流适用于误码小、信道较好的环境,如演播室、家庭环境和存储介质中。

TS流(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是将一个节目的多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组织并加入各组成部分关系描述和节目组成信息,并进一步封装成传输包后的码流。

TS流是将视频、音频、PSI等数据打包成传输包进行传送。

主要用于节目传输。

TS的传输包长度固定,一般为188字节。

TS流和PS流是MPEG-2标准中规定的两种输出码流。

TS格式中,从视频流的任意一片断开始都可以独立解码,而PS格式不可以。

由于TS流具备较强的抵抗传输误码的能力,因此目前在传输媒体中进行传输的MPEG-2码流基本上都采用了TS 流的包格式。

TS流的播放:播放前将TS流文件的后缀名该为.mpg或者.mpeg,用可以直接播放MPEG-TS流的播放器(一般的播放器都可以)打开播放即可。

TS流的优点:1、动态带宽分配:由于TS的传输包长度是固定的,因此可过PID可以将规定的信道总频带在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见进行实时的、灵活的分配。

利用这一特性,可在广播付费节目前实时地将解密钥匙插入到TS流中送给广大用户。

MPEG2-TS流文件的简介

MPEG2-TS流文件的简介

MPEG2-TS流文件的简介引用自/question/5502243.html随着从HDTV录制的高清节目在网上的流传,烧友们现在对TS这个名词大概已经不陌生了,但随之而来就是如何播放、如何添加字幕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应用操作。

先来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MPEG2-TS吧。

MPEG2格式大家都通过对DVD的接触而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DVD节目中的MPEG2格式,确切地说是MPEG2-PS,全称是Program Stream,而TS的全称则是Transport Stream。

MPEG2-PS主要应用于存储的具有固定时长的节目,如DVD电影,而MPEG-TS则主要应用于实时传送的节目,比如实时广播的电视节目。

这两种格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简单地打个比喻说,你将DVD上的VOB文件的前面一截cut 掉(或者干脆就是数据损坏),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文件无法解码了,而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

【MPEG2-TS流文件的简单回放】有一些播放器软件可以直接播放MPEG2-TS流,比如:=> 1.WinDVD 5.x=> 2.VLC Media Player=> 3.Elecard Player等等。

播放前,先将TS流文件的后缀名改为.mpg,以便播放器可以识别它是一个MPEG文件,否则一些\"以貌取人\"的播放器可能会拒绝提供服务。

修改了后缀名后,直接用播放器打开文件播放即可。

但是需要通过VOBSub外挂字幕的朋友,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在WinDVD里无法对MPEG 文件加载字幕,这是因为WinDVD在对MPEG文件解码的时候,用了内部的解码流程,而没有按照微软的DirectShow标准去搭建解码框架,这样自然就无法触发VOBSub这些基于DirectShow标准的外挂控件了。

数字电视MPEG-2码流解析及如何制作非标码流

数字电视MPEG-2码流解析及如何制作非标码流

数字电视MPEG-2码流解析一、方案背景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码流非标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给数字电视的正常解码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解码的可靠性,需要在测试方面建立一套非标的测试码流,来验证数字电视对异常情况的处理。

由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字码流仪为SFEBROADCASTTESTER,因此计划对现有的数字码流进行修改,再使用SFE加载播放来完成非标码流的模拟。

二、码流数据格式对于测试的数字码流格式,我们选择了MPEG-2TransportStream,简称TS流。

它是根据ITU-TRec.H.222.0|ISO/IEC13818-2和ISO/IEC13818-3协议而定义的一种数据流,其目的是为了在有可能发生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进行一道或多道程序编码数据的传送和存储。

这种错误表现为比特值错误或分组丢失。

TS流由一道或多道节目组成,每道节目由一个或多个原始流和一些其他流复合在一起,包括视频流、音频流、节目特殊信息流(PSI)和其他数据包。

其中PSI表有4种类型:节目关联表(PAT)、节目映射表(PMT)、网络信息表和条件访问表。

PSI信息是整个解码过程中涉及到的最关键的信息。

下面给出TS流的数据结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TS流是使用固定188个字节的TS包进行传输。

TS包则是由固定4字节的包头、可变长度的自适应区(可选)和包数据(净荷)构成,而TS包中的包数据(净荷)所传输的信息主要包括4种:(1) 视频、音频的PES包以及辅助数据。

(2) 描述单路节目信息的节目映射表(PMT)与描述多路节目服用信息的节目关联表(PAT)以及对CA系统所要求的条件访问表(CAT)(3) 各种业务信息(SI)表,包括强制性的网络信息表(NIT)、业务描述表(SDT)、节目段信息表(EIT)与时间和日期表(TDT),还保罗可选的业务组表(BAT)、运行状态表(RST)和时间偏移表(TOT)等。

(4) DVB数据广播信息,包括数据管道、异步数据报、同步、被同步数据流、多协议封装、循环数据、循环对象。

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及其应用

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及其应用

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及其应用1. 简介MPEG-2TS(MPEG-2 Transport Stream)是一种应用于数字视频和音频传输的标准格式。

它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高清视频广播、视频录制以及流媒体等领域。

MPEG-2TS码流编辑是对MPEG-2TS码流进行剪辑、合并、分离等操作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及其应用。

2. MPEG-2TS码流格式MPEG-2TS码流是由一系列的同步的MPEG-2TS包组成。

每个TS包的长度为188字节,其中包括4字节的头部、184字节的有效数据以及4字节的误码检测。

TS包可以携带视频、音频、字幕、导航信息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通过解析TS包的头部信息,可以确定包中数据的类型及其位置。

3. MPEG-2TS码流编辑原理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是通过对TS包进行增删改的操作来实现对码流的编辑。

常见的编辑操作包括剪辑、合并、分离等。

3.1 剪辑剪辑是指从原始的MPEG-2TS码流中选择需要的部分进行提取。

通过解析TS包的头部信息,可以确定需要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并将这些TS包提取出来,生成一个新的MPEG-2TS码流。

剪辑操作常用于视频广播中对广告等内容的剪辑。

3.2 合并合并是指将多个MPEG-2TS码流合并成一个新的码流。

通过解析每个TS包的头部信息,可以确定TS包的顺序和对应的PID(Packet Identifier),然后将不同码流的TS包按照顺序进行合并。

合并操作常用于视频编辑软件中对多个视频文件的合并。

3.3 分离分离是指将一个MPEG-2TS码流中的不同PID所对应的TS包分离出来。

通过解析每个TS包的头部信息,可以确定TS包所属的PID,然后将同一PID的TS包提取出来,生成一个新的码流。

分离操作常用于从视频录制设备中对视频、音频等进行分离。

4. MPEG-2TS码流编辑的应用MPEG-2TS码流编辑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MPEG-2中TS码流包结构和功能应用

MPEG-2中TS码流包结构和功能应用

MPEG-2中TS码流包结构和功能应用【摘要】本文就有线电视数字信号TS流的形成原理和包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ES;MPEG-2;TS;复用/解复用技术;包结构一、概述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MPEG-2系统复用技术的地位亦发凸显,根据传输媒介的质量不同,MPEG-2中定义了两种复用信息流:传输流(TS)和节目流(PS:ProgramStream)。

TS流与PS流的区别在于TS流的包结构是固定长度的,而PS流的包结构是可变长度的。

TS码流由于采用了固定长度的包结构,当传输误码破坏了某一TS包的同步信息时,接收机可在固定的位置检测它后面包中的同步信息,从而恢复同步,避免了信息丢失。

而PS包由于长度是变化的,一旦某一PS包的同步信息丢失,接收机无法确定下一包的同步位置,就会造成失步,导致严重的信息丢失。

因此,在信道环境较为恶劣,传输误码较高时(如:有线数字电视),一般采用TS码流;而在信道环境较好,传输误码较低时(如:家用DVD碟片),一般采用PS码流。

此外,采用固定长度包格式的TS码流在将多路数据进行复用时提供了许多灵活性和一些显著的优点,譬如:a、动态带宽分配;b、可分级性;c、可扩展性;d、抗干扰性;e、接收机成本低廉。

以上的这些都让我们必须对TS流有一个更深层次了解和认识,以备能够在日后更好地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PES(PacketizedElementaryStream,打包基本流)及其包基本结构在讲TS码流包结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MPEG-2复用系统结构(见图1)。

由系统图可见PES码流是图像和声音信号经编码后生成了各自的基本流(ES:ElementaryStream)成为TS码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PES是打包的基本码流(ES流),是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直接连接形式。

通常PES包的长度不固定,音频PES包一般不超过64byte,而视频一般一帧一个PES包。

同时在PES包中加有DTS和PTS数据。

MPEG-2 系统的传输流复用方式

MPEG-2 系统的传输流复用方式

MPEG-2 系统的传输流复用方式MPEG-2标准可分为三部分:视频、音频和系统。

上面所述的MPEG-2视频、音频编码是针对每一路电视信号的图像和伴频进行的。

视频编码和音频编码部分输出的是视频或音频基本码流(称为ES流)。

ES流再经过打包后输出的是包基本流( 称为 PES) 。

包基本流的包长度可变的,视频通常是一帧(即一幅图像)一个包;音频包长度通常为一个音频帧,不超过64KB 。

打包的视频、音频基本码流再经过复用打包,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码流,即节目流(PS:Program Stream)和传送流(TS:Transport Stream)。

从打包开始便属于MPEG-2系统的范围。

节目流和传送流的码率都是可变的,但节目流的速率是由系统时钟参考(称为 SCR)定义的;而传送流的速率则是由节目时钟参考(称为PCR)定义的。

由于节目流(PS)一般适用于误码比较小的演播室、家庭环境和存储媒介(如DVD光盘)等场合使用。

但在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传输信道中存在较大的干扰,容易产生较大的误码,故需要采用传送流(S)进行传送。

2.5.1 MPEG-2传送流结构MPEG-2传送流结构是为系统复用和传输所定义的,属于系统传输层结构中的一种。

通过与MPEG-2系统时序模型的建立、节目特殊信息(PSI)及服务信息(SI)共同作用来实现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中灵活可靠的复用、传输与解复用。

MPEG-2系统部分给出了多路音频、视频的复用和同步标准。

系统传输层的结构可以用图2-35来描述。

其中,ES流是经过压缩编码的音视频码流,PES流是打包后的音视频编码流,而信道中传输的码流有两类——适用于DVB-S系统这种有可能发生严重错误(如比特值错误或分组丢失)的应用环境的码流是TS。

它是若干188B长度的TS包的串联,发生传输误码时它可以从固定长度的包结构中方便地找出同步字,恢复同步;而PS是不定长度的,一旦失去同步,就会失去整帧数据,故只适用于相对无误差的环境。

MPEG-2_TS_原理与测量剖析

MPEG-2_TS_原理与测量剖析


TS header
Payload of TS packet
P
P
P
P …..
I
I
I
I
D
D
D
D
1
2
3
4
PID=0x00
Pointer to PMT1
Pointer to PMT2
Pointer to PMT3
Pointer to PMT4
MPEG-2 TS流 PMT表
每个节目一个,每500ms重新发送一次
PMT的PID由PAT传送。
例如要接收节目3时,先从PAT的payload中的所有PID列 表中选出节目3的PID为1FF3hex,然后查找包头中PID= 1FF3hex的TS包,就是节目3的PMT。
PMT包含该节目中所有ES流(视频、音频或数据)的PID。
TS header
Payload of TS packet
PAT:
节目联合表(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用来检索和定位TS流 中的节目,PAT表的PID值永远为0x0000
PMT 节目映射表(program map tables),对特定节目检索子流
CAT
条件接受表(conditional access table),用于需要认证的环境,CAT 表的PID值永远为0x0001
Pid = 0x000032
Pid=0x000033
TS流的复用特性
支持多路节目的合成复用 复用的节目通过节目编号(program ID)进行标识,该信息在
PAT表中传送
MPEG-2 Multiplexer
Video 1 Audio 1 Video 2 Audio 2 Video 3

MPEG-2 TS流处理及其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

MPEG-2 TS流处理及其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

MPEG-2 TS流处理及其网络传输技术的研究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和最关键技术,其中数字视频技术已成为目前通信、多媒体、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等各种产业发展的焦点。

MPEG-2标准的推出使数字视频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以MPEG-2标准为基础的数字电视不仅集中体现了最新技术成果,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计算机和通信三网合一的进程。

本文主要研究了MPEG-2系统层的原理、算法和应用。

MPEG-2标准相对于MPEG-1的一个重要扩充是提出了系统层传送流的概念,所以本文重点对MPEG-2传送流(T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TS流的复用、再复用、解复用是目前TS流应用的一个难点,本文在研究了MPEG-2传送流(TS)的复用、解复用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TS流复用和解复用的难点,研究了实现的关键技术。

视频在Internet上的传输是图像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目前广泛应用的TCP协议是针对实时性不敏感的数据通信而提出的,不适合对时间敏感的视频通信。

UDP+RTP协议简化了传输层的控制规程,把QOS放在高层实现,特别适合视频通信。

本文对网络视频传协议(RTP)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TP协议传输方案,软件模拟了一个在局域网(LAN)中MPEG-2TS over RTP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TP的MPEG-2TS视频数据组播方案。

MPEG-2_TS

MPEG-2_TS

MPEG-2 TS流复用算法库技术报告MPEG-2 TS流复用算法库libmpegts.a对应的源代码目录是.\src\libmpegts_v1.2,该库是在Linux下用C语言编写的,如果要在Windows下编译运行,需要做适当修改。

MPEG-2 TS流的结构、语法、语义等可以参考ISO 13818-1,梁毅宏硕士毕业论文的3.4.1节对此也有简单介绍,在此不再累述。

1.目录结构.\src\libmpegts_v1.2│Makefile│README.TXT -该库的相关说明├─libmpegts -MPEG-2 TS流复用算法库源代码│Makefile│common.h 公用数据类型和宏定义│ts_muxer.h TS流复用相关的的宏定义│bitstream.h 读写比特流│psi_ts.c PSI信息处理函数的实现│psi_ts.h PSI信息处理函数的头文件│mpa_ts.c MPEG-1/2音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实现│mpa_ts.h MPEG-1/2音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头文件│m2v_ts.c MPEG-2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实现│m2v_ts.h MPEG-2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头文件│m4v_ts.c MPEG-4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实现│m4v_ts.h MPEG-4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头文件│h264_rbsp.c H.264 RBSP相关处理函数的实现│h264_rbsp.h H.264 RBSP相关处理函数的头文件│h264_ts.c H.264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实现│h264_ts.h H.264视频流复用处理函数的头文件│libmpegts.h libmpegts.a库头文件└─apps -使用该库的一些例子Makefilem2v_mpa_ts_mux.c mux MPEG-2 video and MPEG-1/2 audiom2v_ts_mux.c mux MPEG-2 video onlym4v_mpa_ts_mux.c mux MPEG-4 video and MPEG-1/2 audiom4v_ts_mux.c mux MPEG-4 video onlyh264_mpa_ts_mux.c mux H.264 video and MPEG-1/2 audioh264_ts_mux.c mux H.264 video only2.基本功能libmpegts.a库实现了若干路音视频流的TS流复用算法,基本功能包括:(1) 将一路或多路节目的所有基本流复用成一路TS流,每路节目由视频流和(或)音频流组成。

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与应用

MPEG-2TS码流编辑的原理与应用

MPEG-2 TS 码流编辑的原理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媒体不断发展、新媒体业务不断涌现的前提下,实践证明襁褓中的新媒体只有两种经营方略可供选择:或是购买并集成整套节目,或是低成本深加工新节目,再不可能去按照传统生产模式去自采自编。

低成本的节目生产制作与发布,不仅成为数字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传统媒体“改革工作流程”的重要举措,进而促成了对新型工作母机和简捷快速流程的迫切需求。

在辽宁新媒体多业务综合服务平台上,先于国际和国内应用了MPEG-2传输流快速剪辑编辑系统(以下简称码流快编)。

这项由辽宁电视台与深圳奥维迅公司在2003年10月联合开发的新技术,为数字媒体低成本节目的制作、推广和运营提供了高效生产工作母机。

尽管担负此项目源代码开发的奥维迅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在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发生梗塞,但并不能说明此项技术走到了尽头。

回顾3年的应用实践及研发成果,需要的不是扬弃,而是演进的升级,否则就是对可调控资源的莫大浪费。

特别是针对第二代信源编解码国标AVS-P2的更新换代,很可能成为多业务内容整合的新一代产品的突破口。

一工作原理1. 功能目标码流快编的应用目标是,通过对开放视频的采集,将DVB-S或C的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节目作为信源,直接进行剪辑处理,再经过人工创意后,整合为新主题内容的新节目,以便直接进入频道集成或编辑频道节目播出,快速实现数据层的内容整合,不仅简捷了采集制作的工作流程,而且为丰富媒体内容资产开辟了一条捷径。

因为码流快编的工作流程无需先以解码后的视频记录于磁带,再以磁带上载编辑机,经编辑后再下载成为磁带,再编码复用成为新内容的新节目。

即便数字化完成以后,视频数据流仍不能用于经复用的数字传输,还需编码、转码、打包等传输格式化以后,才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

而采用码流快编以后,不仅避免了解码后再采样编码所形成的视频损耗,还避免了在1∶1时间的上下载中所造成的效率损耗。

mpeg-ts详细介绍

mpeg-ts详细介绍

//8bit //1bit //1bit //bit //13bit //2bit //2bit //4bit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 '11') { adaptation_field()
} if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 '01' ||
//8bit
for(i=0;i<transport_private_data_length;i++){
private_data_byte
//8bit
}
}
if(adaptation_field_extention_flag == 1) {
adaptation_field_extention_length
marker_bit
//1bit
DTS_next_au[14..0]
//15bit
marker_bit
//1bit
}
for(i=0;i<N;i++) {
reserved
//8bit
}
}
for(i=o;i<N;i++) {
stuffing_byte
//8bit
}语义说明
adaptation_field_length : 记 录 紧 跟 在 此 字 段 之 后 的 调 整 字 段 的 长 度 。 如 果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为 11 时 , adaptation_field_length 应 该 在 0-182 之 间 , 如 果 adaptation_field_control 为 10 时,adaptation_field_length 应该在 183 之间.

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四)

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四)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技术文章 > 多媒体与因特网 > 正文[图文]MPEG-2压缩编码技术原理应用(四)hc360慧聪网广电行业频道 2004-06-04 11:55:22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 教授 郭斌二、MPEG-2的编码编码是MPEG-2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涉及到MPEG-2视频流层结构、MPEG-2帧间编码结构、MPEG-2的类与级、MPEG-2运动估值等技术。

1. MPEG-2视频流层结构为了便利于误码处理、随机搜索及编辑,MPEG-2用句法定义了1个层次性结构,用于表示视频编码数据。

MPEG-2具体的视频流层结构如图10所示:将MPEG-2视频流分为图像序列层(VSL-Video Sequence Layer)、图像组层 (GOPL-Group of Pictures Layer)、图像层(PL-Picture Layer)、宏块条层(SL-Slice Layer)、宏块层(ML-Macroblock Layer)、块层(BL-Block Layer)共6个部分,每层都有确定的功能与其对应。

1) 图像序列层(VSL)VSL是由数据头及一系列图像组(GOP)组成的视频数据包,具体是指一整个要处理的连续图像。

用于定义整个视频序列结构,可采用逐行或隔行两种扫描方式。

其中,数据头给出了有关图像水平大小、垂直大小、宽高比、帧速率、码率、视频缓存校验器的大小、量化矩阵、层号(Layer-id)、分级法(Scalable mode)等,为解码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图像组层(GOPL)GOPL是图像序列层中若干图像组的1组图像,由数据头和若干幅图像组成,用于支持解码过程中的随机存取功能。

图像分组是从有利于随机存取及编辑出发的,不是MPEG-2结构组成的必要条件,可在分组与否之间灵活选择。

其中,数据头给出了图像编码类型、码表选择、图像组头部开始码、视频磁带记录时间及控制码、涉及B帧处理的closed GOP、broken link。

MPEG-2视频信号的编辑原理

MPEG-2视频信号的编辑原理

MPEG-2视频信号的编辑原理
赵文斌
【期刊名称】《中国有线电视》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MPEG-2采用帧间和帧内压缩编码,论述用硬件实现从压缩域到时域转换进行编辑,从而使数字电视从数据采集到播出都采用MPEG-2而无需格式转换.【总页数】4页(P183-186)
【作者】赵文斌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1.1
【相关文献】
1.AAL适配MPEG-2视频信号的效率 [J], 朱伯春;全子一
2.MPEG-2视频信号错误控制和错误掩盖技术 [J], 曹继华;王兆华
3.基于DirectShow/DES的MPEG-2音视频编辑软件的实现方案 [J], 郭映月;黄焱
4.MPEG-2音视频编辑软件的实现方案 [J], 陈志峰;田裕鹏;王珊珊
5.基于MPEG-2 TS流的数字视频信号可变延时器 [J], 谢华栋;唐普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PEG-2 TS 码流编辑的原理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媒体不断发展、新媒体业务不断涌现的前提下,实践证明襁褓中的新媒体只有两种经营方略可供选择:或是购买并集成整套节目,或是低成本深加工新节目,再不可能去按照传统生产模式去自采自编。

低成本的节目生产制作与发布,不仅成为数字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传统媒体“改革工作流程”的重要举措,进而促成了对新型工作母机和简捷快速流程的迫切需求。

在辽宁新媒体多业务综合服务平台上,先于国际和国内应用了MPEG-2传输流快速剪辑编辑系统(以下简称码流快编)。

这项由辽宁电视台与深圳奥维迅公司在2003年10月联合开发的新技术,为数字媒体低成本节目的制作、推广和运营提供了高效生产工作母机。

尽管担负此项目源代码开发的奥维迅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在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发生梗塞,但并不能说明此项技术走到了尽头。

回顾3年的应用实践及研发成果,需要的不是扬弃,而是演进的升级,否则就是对可调控资源的莫大浪费。

特别是针对第二代信源编解码国标AVS-P2的更新换代,很可能成为多业务内容整合的新一代产品的突破口。

一工作原理1. 功能目标码流快编的应用目标是,通过对开放视频的采集,将DVB-S或C的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节目作为信源,直接进行剪辑处理,再经过人工创意后,整合为新主题内容的新节目,以便直接进入频道集成或编辑频道节目播出,快速实现数据层的内容整合,不仅简捷了采集制作的工作流程,而且为丰富媒体内容资产开辟了一条捷径。

因为码流快编的工作流程无需先以解码后的视频记录于磁带,再以磁带上载编辑机,经编辑后再下载成为磁带,再编码复用成为新内容的新节目。

即便数字化完成以后,视频数据流仍不能用于经复用的数字传输,还需编码、转码、打包等传输格式化以后,才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

而采用码流快编以后,不仅避免了解码后再采样编码所形成的视频损耗,还避免了在1∶1时间的上下载中所造成的效率损耗。

更重要的是在视频内容整合中,一次性完成音/视频同步剪切、字幕处理和音/视频数据打包复用等连续作业。

所以,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60%以上。

必要时还可进行节目包装的特技编辑,直接创建数据级和文件级的互联互通内容交换平台,在媒体资产管理下,顺利实现网络化与智能化的节目配送与发布。

由于码流快编是针对以TS为信源的再编辑系统,所以实行“高来高走,低来低走”,或是“高来低走”的应用策略,即高码率对应高码率(包括兼容高清),低码率对应低码率,但码率连续可调,以适应高码率对应低码率的应用。

理论和应用都说明,对比源节目和成品节目,经剪切和编辑处理的图像保持了同等的视频质量,成为不劣化图像的创新工作流程和新型工作母机。

2. 设计特征码流快编的低成本与高效率来自它的主要特征。

常规的非线性编辑机是在编码一侧做文章,通过采集编码卡实现视频图像多层多轨的非线性编辑;而码流快编则是在解码一侧下功夫,通过对TS拆包还原为基本码流(Elementary Stream,ES),而后经编辑再封包成为TS,快速实现视频内容整合的业务应用。

因而,码流快编除了运用非线性图像处理技术外,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MPEG-2和DVB的系统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处理的应用开发。

通过图1的系统概念,可以看出码流快编运用了一个逆向思维的方法,利用DVB系统传输的发/收互逆关系,将收端的单节目传输流(SPTS)作为信源,通过ES实现以视频非线性处理的目标功能。

这时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在TS基础上直接进行图像处理的基础开发,实现与常规非编一样的操作界面和编辑习惯,这样虽好,但是没有参照模型以及可利用的技术资源,必须从零开始的重写源代码;二是将TS转码为ES,以ES帧结构和句法格式还原成为符合ITU-R.601建议的原始视频帧,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或附加现有的常规非编技术,以无卡站形式实现编辑。

码流快编同时采用了两种方案,一方面独立开发新产品系列,以适应于快速发展的数字电视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向后兼容传统非编,有利于在媒体资产管理下实现互联互通和投资保护。

图2说明了方案二的ES还原并显示原始视频的GOP帧结构。

通过图2可以认为,既然能够形成IBBP的句法帧,再转换成为全I帧格式并不难。

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原有的非线性编辑技术,连续处理长与短GOP、全I帧与IBP帧结构、可变与固定码流的节目素材,实现不同节目格式的快编与混编。

由此可见,码流快编的开发技术难点,是结合DVB系统与MPEG-2标准,从译码过程中读出元数据,实现基于解码器的图像处理技术,并能兼容以编码卡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技术。

因而被业内称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3. 数据变换既然要把TS作为节目源进行编辑,就需要将TS包中的数据变换为非线性编辑所能使用的元数据和视频流。

它们是以码流快编作为工作母机进行生产的真正原料。

数据变换的第一个过程是拆DVB复用包。

如图3所示,DVB的解码流程中分层译出了许多数据信息,如同步字节(Sync Byte)、节目特定信息(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PSI)中PAT、PMT、NIT等列表、包识别(Packet Identification,PID)、节目时钟基准(Program Clock Reference,PCR)及PTS/DTS(后详解)和业务信息(Service Information,SI)等部分。

这些信息不仅与DVB PSI/SI直接相关,与MPEG-2的句法结构也直接相关,它规范地传递了再生码流中音/视频所需的MPEG-2列表数据,通过这些信息的引导,准确进入MPEG-2系统层的进一步译码。

第二个过程是拆MPEG-2系统复用包。

MPEG-2系统定义了一个的码流层次化结构句法规则,以便于误码处理、随机搜索以及内容编辑。

它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图像序列层(Video Sequence Layer,VSL)、图像组层(Group of Pictures Layer,GOPL)、图像层(Picture Layer,PL)、像素条层(Slice Layer,SL)、宏块层(Macro block Layer,ML)、像块层(Block Layer,BL)等6个层次,分别赋予每个层次不同的功能。

图4说明了MPEG-2 体系的句法结构,通过这种分层排列的结构特征,MPEG-2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使得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支持一个特定的功能。

码流快编大部分应用于VSL、GOPL、PL层,特别是在GOPL,需要在还原时规范翻译PID、PCR、PTS/DTS 等信息,将同步信息、闭合标记、断链标记等数据准确插入GOP图像组,以形成每组GOP 数据流的起点,才能保证图像帧的精确和连续帧的同步接续。

第三个过程是将拆包后所得数据信息,以规范的装填还原MPEG-2 ES以及元数据,因而装填数据是码流快编的重要技术环节。

(1)装填复用的基本码流包依据MPEG-2 TS规范结构(如图5所示),复用的基本码流包(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PES)是由包头、自适应区的ES特有信息和包数据3部分所组成。

由于包头和ES特有信息二者可合成1个数据头,因而可认为1个PES包是由包头和包数据(有效载荷)2个部分所组成。

对有线、卫星、地面广播网接收的TS,经过解调和解扰处理后选取包长为188B的SPTS,并从包头中提取相关信息,以PID区别不同SPTS 包,以连续计数器的顺序计对标注PID的TS包重建一个独立分组的PES。

根据自适应区中的填充数据,装填到不为TS包整数倍的PES包中,以保证PES变长包的完整性。

同时,依据包头及自适应区内的同步字节、原始程序参考时钟(Original Program Clock Reference,OPCR)、PCR等同步和识别信息,提供27MHz的解码同步时钟,装填共同时间基准、独立时间基准、可变包长和有效载荷等数据。

装填成为PES对码流快编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因为PES包内含音/视频的ES以及包括PID的12个包头识别标志,当对PES包的起点不能精确定位、对PES包头标志符不能准确识别时,就不能保证拆包后再打包的图像无缝接续和声画同步。

这是在初期研发过程中遇到并获得突破的技术难点。

(2)装填基本码流根据MPEG-2规范的PES包结构(如图6),还需进一步装填为连续ES流。

ES是指只包含1个信源的数据流,即视频数据流或音频数据流。

每个ES由若干个缓存器的特定存取单元(Access Unit,AU)所组成,而每个视频AU或音频AU都是由头部和编码数据的2部分。

1个AU相当于编码的1帧视频图像或1个音频帧的取样。

PES的包头为恢复ES提供了向导。

对于PES包头,具有ES特有信息的显示时间标记(Presentation Time Stamp,PTS)、解码时间标记(Decode Time Stamp,DTS)标志、基本流时钟基准(Elementary Stream Clock Reference,ESCR)信息标志、基本流速率信息标志、数字存储媒体(Digital Storage Media,DSM)的特技信息标志等等,其中,唯有PTS/DTS标志,是解决视音频同步显示,防止输入缓存器上溢或下溢的关键所在。

在装填过程中,数据定位指示符引导PES还原所包含的视频、音频及所属其它数据流(如同步、数据和数据通道等),包头识别标志的PTS/DTS指示了可变长度包数据的帧同步时间,当区分音/视频和其它数据以后,依据PTS/DTS对视频帧分配给特定的AU。

其中尤以独立时间基准是还原ES的同步基础。

对于PES包数据,一方面通过扩展标志的数据包计数器,引导恢复数据流,另一方面利用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辅助检测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数据包丢失。

4. 精确帧定位帧定位是精确编辑的基础,而精确的帧定位来自于精确的帧同步。

在ES上实现逐帧精确的编辑,首要问题是实现精确帧的同步。

如前所述,装填后的ES变成仅含有1种性质的PES包,或视频ES,或音频ES。

以视频为例,图7表明了在PTS/DTS标示的独立同步时间基准指示下,顺序装填再顺序读出,形成连续ES的I1P4B2B3P7B5B6(N=7)GOP组帧顺序。

由于PES的数据分组是可变长度的数据包,但它的最大包数据容量为65526Byte。

因此,在码流快编中必须为每个AU准备必不可少的缓存空间。

如图7所示,PTS表明图像帧出现在目标解码器(System Target Decoder,STD)的时间,DTS表明将存取单元全部字节从STD的ES解码缓存器移出的时刻。

当以PTS/DTS为独立时间基准,定位和标志PES的AU起始点后,对UA依次组成图像帧序为I1P4B2B3P7B5B6 I10B8B9的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