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10、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2)课程内容3)教学活动4)学习评价5)信息技术
11、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1)《课标(2011年版)》对学段划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
2)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个层次
3)课程内容仍分四个领域,领域名称及各部门内容作了修改。
12、提出数学核心概念的意义:
1)是在”课程内容“栏目下提出的,是课程内容的核心和聚焦点
2)是课程目标的关注点
3)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性质上体现了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
13、《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提出三维培养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
1)直接的活动经验2)间接的活动经验3)设计的活动经验4)思考的活动经验14、学段目标表述的四个方面:
1)知识技能:掌握初步的技能到掌握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到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教师指导到学生主动尝试,由尝试解决到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层层深入
4)情感态度:由好奇心到愿意了解,由能参与到主动参与,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自觉,范围也从“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到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变得更加广泛。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课标(2011年版)》首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表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15、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时期:百废待兴,全面学习苏联,以及大跃进后的精雕细琢,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探索。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6年:十年动乱后的拨乱反正,适应四化建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1986年至2000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一纲多本”
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进行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6、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演变的主要特点:
1、从以本待纲到一纲一本。
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文件名称交替出现
3、借鉴仿照外国,到逐步增强中国特色
4、精简算术内容,充实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出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基)到“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5、由注重计算和推理,到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删减偏深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小学数学教材
1、小学数学教材的含义:
广义: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师生公用的教科书,练习册,以及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
狭义:指小学数学教科书,亦称课本。
2、小学数学教材的组织单位是“课”和“单元。
3、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
1)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
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
)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4.
4、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应用性原则
5)可读性原则
5、课标实验教材的主要特色:
1)教材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
2)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过程性
3)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