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资料
下图是一个包过滤模型原理图: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IP TCP Session
Application Data
与过滤规 则匹配吗?
审计/报警
转发包吗?
3 网络层
防火墙检查模块 2 数据链路层
还有另外 的规则吗?
发送 NACK
1 物理层
丢弃包
结束
•通过检查模块,防火墙能拦截和检查所有出站的 数据。
A 进 拒绝 M B 出 允许 *
*
E - mail
*
*
25
不信任
* 允许联接
C 双向 拒绝 *
*
*
* 缺省 状态
“*”代表任意值,没有被过滤器规则明确允许的 包将被拒绝。
(2)数据包过滤特性分析
•主要优点:是仅一个关健位置设置一个数据包 过滤路由器就可以保护整个网络,而且数据包过 滤对用户是透明的,不必在用户机上再安装特定 的软件
3.1 访问控制技术
3.1.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1. 访问控制的定义
访问控制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主要任务是 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
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核心策略之一。
2. 基本目标
防止对任何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 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做什 么。
3.1.3 访问控制的常用实现方法
访问控制的常用实现方法是指访问控制策略 的软硬件低层实现。访问控制机制与策略独立, 可允许安全机制的重用。安全策略之间没有更好 的说法,应根据应用环境灵活使用。
1. 访问控制表(ACL)
•优点: 控制粒度比较小,适用于被区分的用户数比
网络安全9-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三要素:
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系统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参见下图:
访问控制过程
访问控制由两个重要过程组成 1、通过认证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2、通过授权(Authorization)来限制用户 对资源的访问级别。 在认证和授权后,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 则允许的资源才能访问。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入网认证即入网访问控制。它为网络访问 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 入网认证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 并获得网络资源,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 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入网认证实质上就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 证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网络安全
刘敏贤 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入网访问控制、物理隔离、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实现原 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介绍了一些新型访问 控制技术。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9.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9.2 入网认证 9.3 物理隔离措施 9.4 自主访问控制 9.5 强制访问控制 9.6 新型访问控制技术
例:工行、建行(见备注)
身份认证技术方法
目前,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 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 USB Key认证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 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 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 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 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 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 式。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网络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许多组织和机构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最常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一、访问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对访问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获取到系统或网络中的资源。
它是保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访问控制能够确保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访问或篡改数据,从而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它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确保系统只对有权限的用户开放。
二、身份认证的方式与技术1.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自己的身份。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成功,则认证通过。
2.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识别和验证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音等)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抵制密码泄露和盗用的风险。
3.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一种基于公钥加密的身份认证方式,依赖于密码学技术和数字证书基础设施。
用户通过数字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确保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法被篡改。
4.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将两种或多种身份认证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方式,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双因素认证方式包括密码加令牌、密码加指纹等。
三、网络访问控制的常用技术手段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规则策略过滤网络数据包,限制网络访问。
防火墙能够保护网络内部的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是通过物理或逻辑手段将不同的网络环境分割开来,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不同的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分割,确保敏感数据不被外部网络访问。
3.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设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访问权限的技术手段。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教学配套课件彭新光第3章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3.1.1 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 身份认证的目的就是要确认用户身份,用户必须提供他 是谁的证明。
• 身份标识就是能够证明用户身份的用户独有的生物特征 或行为特征,此特征要求具有唯一性,如用户的指纹、 视网膜等生物特征及声音、笔迹、签名等行为特征;或 他所能提供的用于识别自己身份的信息,如口令、密码 等。
影响口令的因素(续)
• 拥有人(ownership):被授权使用该口令的人,用于身 份识别的个人口令只能由具有该身分的人拥有。
• 输入(entry):输入是指系统用户为了验证自己的身份输 入口令的适当方式。
• 存储(storage):在口令使用期限内存放口令的适当方式。 • 传输(transmission):口令由输入处传送到验证处的适
3.1.2 身份认证的过程
• 身份认证的过程根据身份认证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 身分认证的方法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 基于物理安全性的身份认证 基于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 利用数字签名的方法实现身份认证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过程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一般是指依赖 于所拥有的东西或信息进行验证。
• 口令认证 • 单向认证 • 双向认证
或使用所需的某项功能。
口令认证(续)
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
• 其安全性仅仅基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而用户 口令一般较短且容易猜测,因此这种方案不能 抵御口令猜测攻击。
• 攻击者可能窃听通信信道或进行网络窥探,口 令的明文传输使得攻击者只要能在口令传输过 程中获得用户口令,系统就会被攻破。
单向认证
• 通信的双方只需要一方被另一方鉴别身周期(authentication period):在一次数据访问过
• 相比较而言,后一种的安全系数较低,密码容易被遗忘 或被窃取,身份可能会被冒充。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简介-资料
2019/10/17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简介
8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与分布式计算机实验室(ID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续)
RBAC时态约束模型
为满足用户-角色关系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的动态性 要求,Bertino等人于2000年提出Temporal-RBAC模 型。该模型支持角色的周期使能和角色激活的时序依 赖关系
属性的易变性(mutable)和控制的连续性(continuity) 是UCON 模型与其他访问控制模型的最大差别。
2019/10/17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简介
14
使用控制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与分布式计算机实验室(IDC)
UCON现有研究分类:
UCONABC核心模型 授权策略语言、语法和框架 安全性分析 网格计算环境 授权框架 协作环境授权框架 面向普适计算环境 面向移动自组网 面向网络服务 面向数字版权管理 多自治域环境授权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简介
9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与分布式计算机实验室(IDC)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task-based access control,简称TBAC)
TBAC模型是一种基于任务、采用动态授权的主动安 全模型。它从应用和企业的角度来解决安全问题。它 采用面向任务的观点,从任务的角度来建立安全模型和 实现安全机制,在任务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安全管 理。 TBAC的基本思想:
现有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抽取风险因素 授予风险因素权重 简单累加得出风险等级
Jame BD 准备下一步将风险引入到访问控制中。
2019/10/17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简介
13
网络安全需要哪些基础技术
网络安全需要哪些基础技术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被窃取或被篡改的一种技术保护措施。
为了实现网络安全,我们需要一些基础技术。
以下是网络安全所需的基础技术: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
它通过过滤网络流量,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潜在威胁的侵害。
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将敏感数据转化为不可读的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系统。
访问控制技术则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以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4.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监控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攻击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入侵防御技术则可以对网络攻击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阻止入侵者的访问或卸载恶意软件。
5. 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可以检测和删除计算机系统中的病毒和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免受病毒感染和被篡改的风险。
6. 漏洞管理与安全审计技术漏洞管理技术可以帮助及时检测和修补系统中的漏洞,以减少系统受攻击的风险。
安全审计技术则可以对网络环境中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进行安全分析和调查。
7. 网络监控与日志管理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设备状态,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
日志管理技术则可以记录网络活动的日志,用于安全事件的追踪和分析。
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基础技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网络环境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保护网络安全。
同时,网络安全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网络安全控制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或干扰的一种方法。
在网络安全领域,存在许多不同的技术来控制和保护网络安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1.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通常位于网络边界处,监视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并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来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网络连接。
防火墙可以阻止潜在的恶意流量,如恶意软件攻击、网络钓鱼等。
2.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IDS是一种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的技术。
它可以检测并报警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如端口扫描、恶意软件传播等。
IDS可以帮助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3.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VPN 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连接。
它可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并提供远程访问网络资源的安全通道。
4.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简称HTTPS):HTTPS是一种基于SSL/TLS协议的加密通信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的数据传输。
HTTPS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或篡改。
5.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简称ACL):ACL是一种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机制,用于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ACL可以根据用户身份、IP地址、时间等条件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
6.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密文,并通过加密算法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只有掌握正确密钥的人才能解密数据,从而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这些网络安全控制技术都是为了保护网络资源和用户数据的安全而设计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安全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以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第3章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
动作 拒绝
入
内部网络
拒绝
缺点:信息利用不完全。
3.2 防火墙技术基础
按服务过滤: 例:禁 止外部 主 机访问 内 部的 E_Mail 服务器 ( 协议 SMTP 端口25),允许内部主机访问外部主机,则:
规则 方向 A B C 入 出 双向 动作 拒绝 允许 拒绝 源 地址 M * * 源端口 * * * 目的地址 E_Mail * * 目的 端口 25 * * 注释 不信任 允许连接 默认状态
路由协议本身具有安全漏洞 路由器上的分组过滤规则的设置和配置复杂 攻击者可假冒地址 本质缺陷:一对矛盾,防火墙的设置会大大降低 路由器的性能。
路由器:为网络访问提供动态灵活的路由 防火墙:对访问行为实施静态固定的控制
3.2 防火墙技术基础
包过滤型防火墙
第二代: 用户化的防火墙工具套件
3.1 访问控制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olicies)
特点:取决于能用算法表达的并能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策
略。策略给出资源受到的限制和实体的授权,对资源的 访问取决于实体的授权而非实体的身份。RBAC决策在批 准一个访问之前需要进行授权信息和限制信息的比较。
(1)将主体和客体分级,根据主体和客体的级别标记来
安全策略之间没有更好的说法,只是一种可以比一种
提供更多的保护。应根据应用环境灵活使用。
3.1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策略与机制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policies), 也称基 于身份的访问控制IBAC(Identity Based Access Control) •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olicies),也称基于规则 的访问控制RBAC(Rule 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policies)
信息安全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内容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以及其中存储的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干扰的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漏洞管理和网络安全。
一、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石之一,它通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无法理解的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得敏感信息。
目前最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同一个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优点是加密解密速度快,但缺点是密钥的传输和管理相对复杂。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非对称加密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密钥分为公钥和私钥。
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
非对称加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加解密速度较慢。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来控制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访问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
身份验证通过验证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例如用户名和密码)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授权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确定用户能够访问的资源和操作权限。
审计记录和监控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行为,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安全事件。
三、漏洞管理系统中的漏洞是黑客攻击的突破口,因此漏洞管理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漏洞管理包括漏洞扫描、漏洞评估和漏洞修复。
漏洞扫描是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扫描,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漏洞评估是基于已知漏洞的影响程度和威胁程度对漏洞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
漏洞修复是针对已识别的漏洞进行修复和更新,以消除潜在的安全威胁。
四、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的能力。
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边界防御、入侵检测和防御、恶意代码防护和网络监控。
访问控制原理与实现
访问控制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限制对资源的访问的技术。
它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权限,而强制访问控制则是由系统管理员定义的权限。
在自主访问控制中,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权限,例如,他们可以定义哪些文件或目录他们可以读取、写入或执行。
这可以通过使用文件系统的权限机制来实现。
在强制访问控制中,系统管理员定义了所有文件的权限,并且用户不能更改这些权限。
这种类型的访问控制通常在大型系统中使用,因为它可以确保系统中的所有文件都受到适当的保护。
下面是一些实现访问控制的常见技术:1. 文件系统权限机制:这是实现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文件系统权限机制允许用户定义对文件的读取、写入和执行权限。
例如,如果一个用户被授予了读取文件的权限,则他们可以查看文件的内容,但如果他们没有写入或执行文件的权限,则他们无法修改或运行文件。
2. 角色和组:在许多操作系统中,用户被分配到角色或组中。
这些角色或组定义了用户的权限。
例如,管理员角色通常具有最高权限,而普通用户角色通常只能执行有限的操作。
这种类型的访问控制允许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角色或组分配权限,从而更好地控制系统的访问。
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通信流量。
防火墙可以基于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实施访问控制。
它们可以阻止恶意软件、网络攻击和其他威胁进入系统。
4. 虚拟专用网络(VPN):VPN是一种加密的通信通道,它允许远程用户访问公司内部网络。
VPN通常基于访问控制列表(ACL)实施访问控制,以限制远程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
5. 数据库访问控制:在许多系统中,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主要存储介质。
数据库访问控制允许管理员定义哪些用户可以读取、写入或执行数据库中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权限机制来实现。
6. 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审计是一种监控系统活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了解哪些用户正在访问系统以及他们正在执行哪些操作。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通过安全标签、安全上下文等方式,对信 息进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的安 全性。
基于内容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判断,从而决 定是否允许访问,适用于智能信息处理系 统。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规则的策略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规则可以基于用 户、角色、资源、时间等多种因素。
基于角色的策略
将角色与权限相关联,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控制 。
04 安全审计与监控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定义
安全审计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 评估和改善的过程,目的是发现系统 中的漏洞和弱点,预防潜在的威胁和 攻击。
安全审计方法
安全审计结果
安全审计的结果应该包括漏洞评估报 告、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这些结 果可以为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人员提供 参考和指导。
安全审计的方法包括渗透测试、漏洞 扫描、代码审查等,通过这些方法可 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安全性状况。
02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
总结词
用户自主决定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主地设置和调整访问权限。这种控制方式灵活度高,但安 全性较低,因为用户可以随意更改权限,容易引发安全风险。
强制访问控制
总结词
系统强制实施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策略,强制性地为用户分配访问权限。用户无法自主更 改权限,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较低。
动态决策能力
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行为、 资源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 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智能决策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 够自动学习和优化访问控制 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 效率。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在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中,将安全级别进行排序 ,如按照从高到低排列,规定高级别可以单向 访问低级别,也可以规定低级别可以单向访问 高级别。这种访问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或修 改。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主要有4种方式:
向下读(rd,read down)。主体安全级别高于客体信息资源的
842日志的审计4?审计事件查阅l审计查阅2有限审计查阅3可选审计查阅842日志的审计5?审计事件查阅l受保护的审计踪迹存储2审计数据的可用性保证3防止审计数据丢失843安全审计的实施?保护审计数据?审查审计数据1事后检查2定期检查3实时检查?用于审计分析的工具85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与安全审计?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windowsnt中的安全审计851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windowsnt的安全等级为c2级
5.1.3 访问控制的内容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的实现首先要考虑对合法用户进行验证,然后 是对控制策略的选用与管理,最后要对非法用户或是越 权操作进行管理。所以,访问控制包括认证、控制策略 实现和审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证: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认证和客体对主体检验 认证。 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如何设定规则集合从而确保 正常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既要防止非法用户, 也要考虑敏感资源的泄漏,对于合法用户而言,更不能 越权行使控制策略所赋予其权利以外的功能。 安全审计:使系统自动记录网络中的“正常”操作、 “非正常”操作以及使用时间、敏感信息等。审计类似 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它为系统进行事故原因查询、 定位、事故发生前的预测、报警以及为事故发生后的实 时处理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或支持。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网络安全包括哪些
网络安全包括哪些
网络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访问控制、漏洞管理、防火墙等技术,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数据安全:涉及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处理,包括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等技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涉及用户身份验证、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策略等技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4. 应用程序安全:涉及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包括输入验证、安全编码、漏洞修复等技术,以防止应用程序被恶意利用。
5. 网络流量监测与入侵检测:涉及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建立,以及恶意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应对措施。
6. 恶意软件防护:涉及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的识别、阻断和清除,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
7. 物理安全措施:涉及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物理设施的防护措施,以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8. 员工教育与安全意识:涉及教育员工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减少安全风险。
9. 网络安全管理与监管:涉及建立网络安全政策、定期演练、风险评估和合规审计等管理与监管机制,以确保网络安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10. 数据备份与恢复:涉及定期备份数据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访问控制技术作为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访问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谁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以及他们能够进行何种操作进行管理和限制。
它就像是一道门,只有被授权的人员能够通过这道门,进入并使用网络中的特定资源。
为什么我们需要访问控制技术呢?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网络没有任何访问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查看、修改甚至删除其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那将会带来怎样的混乱和灾难。
无论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的隐私信息,还是政府的敏感文件,都可能面临被窃取、篡改或破坏的风险。
因此,访问控制技术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网络中的资源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自主访问控制(DA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自主决定谁有权访问以及他们能够进行的操作。
比如,你在自己的电脑上创建了一个文件夹,你可以决定哪些用户可以读取、写入或修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
然而,DAC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权限的传递可能会导致权限失控,以及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审计。
强制访问控制(MAC)则是一种更为严格的访问控制方式。
在MAC 中,访问权限不是由资源的所有者决定,而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安全策略进行分配。
系统会为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和每个客体(文件、数据库等)分配一个安全级别,只有当主体的安全级别高于或等于客体的安全级别时,主体才能对客体进行访问。
这种方式虽然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将用户与角色相关联的访问控制方式。
系统管理员定义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
用户被分配到特定的角色后,就能够获得该角色所拥有的权限。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指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采用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应对网络威胁和攻击。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识别与认证、访问控制策略、权限管理等手段,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易被窃取和篡改,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位于网络边界的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阻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通过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检测并识别可能的入侵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阻止入侵者对系统进行破坏和攻击。
5. 安全审计与监控技术:通过对系统、网络和应用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排查安全隐患和异常行为。
6. 恶意代码防御技术:包括反病毒技术、反间谍软件技术等,用于检测和清除恶意代码,防止计算机系统和数据被病毒和恶意软件感染和利用。
7. 安全策略管理与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机制,对全体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和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
8. 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确保关键数据的备份和定期测试恢复,以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如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
9. 物理安全技术:对关键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进行物理保护,防止非法侵入和破坏。
10. 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对系统和应用进行定期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避免被黑客利用。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来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涵盖了访问控制、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安全审计与监控、恶意代码防御、安全策略管理与培训、备份与灾难恢复、物理安全和漏洞扫描与修复等各方面的内容,为网络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对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可以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列表、角色授权等。
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读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数据加密、传输层安全协议(TLS/SSL)、磁盘加密等。
3. 审计和监控:审计和监控技术可以对数据库的操作进行记录和监控,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威胁。
常见的审计和监控技术包括日志记录、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等。
4. 安全漏洞扫描和排查:安全漏洞扫描和排查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数据库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防范。
常见的安全漏洞扫描和排查技术包括漏洞扫描器、安全评估工具等。
5. 心脏滴血技术:心脏滴血技术可以探测并阻断数据库中的恶意操作,包括SQL注入、跨站点脚本攻击(XSS)等。
常见的心脏滴血技术包括Web应用防火墙(WAF)、入侵防御系统(IPS)等。
6.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是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可以及时恢复因攻击或意外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
常见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包括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灾备等。
7. 安全认证和授权管理:安全认证和授权管理技术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
常见的安全认证和授权管理技术包括单点登录(SSO)、多因素认证、细粒度访问控制等。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审计和监控、安全漏洞扫描和排查、心脏滴血技术、数据备份和恢复、安全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可以综合应用,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遭未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和篡改的威胁。
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系统的抗攻击和防御能力,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机密信息,维护网络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和技术手段,限制非授权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安全策略配置等。
2. 加密技术: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等。
3. 防火墙技术:通过设置网络边界的安全防火墙,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检测和阻挡恶意攻击和不良行为。
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两种类型。
4. 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通过检测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及时发现和响应网络入侵和攻击事件。
常见的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漏洞扫描等。
5. 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技术:记录和分析网络系统的安全事件
和操作日志,跟踪和追溯网络安全事件的来源和过程,为安全事故的处置和调查提供依据。
6. 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和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减少内部安全威胁和外部攻击的风险。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网络系统的抗攻击和防御能力,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越发重要,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常用方式。
本文介绍了研究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主流的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安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0.引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愈加广泛。
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
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商业、金融和国防等领域的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必须有效得到解决,否则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一般而言信息安全探讨的课题包括了: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etion)、加密(Encryption)、认证(Authentieation)、访问控制(Aeeess Control)以及审核(Auditing)等等。
作为五大服务之一的访问控制服务,在网络安全体系的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即为判断使用者是否有权限使用、或更动某一项资源,并防止非授权的使用者滥用资源。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访问主体的身份进行限制,对访问的对象进行保护,并且通过技术限制,禁止访问对象受到入侵和破坏。
1.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飞快的发展,正式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网络依然成为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神经中枢,网络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一个国家的领域不仅包含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而且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中交流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和部门间的协作日益增多。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访的过程逐越来越多,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也越发担忧。
因此,如何保证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互相操作,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信息要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才会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更多更高效的利用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谁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就能更好的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由于MAC通过将安全级别进行排序实现了信息的单向 流通,因此它一直被军方采用。MAC模型中最主要的 三种模型为:Lattice模型、Bell LaPadula模型(BLP Model)和Biba模型(Biba Model)。在这些模型中, 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分别考虑的,因而对读、写的 方向进行了反向规定。 保障信息完整性策略。为了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低级别 的主体可以读高级别客体的信息(不保密),但低级别 的主体不能写高级别的客体(保障信息完整),因此采 用的是上读/下写策略。 保障信息机密性策略。与保障完整性策略相反,为了保 障信息的保密性,低级别的主体不可以读高级别的信息 (保密),但低级别的主体可以写高级别的客体(完整 性可能破坏),因此采用的是下读/上写策略。
5.1.1 访问控制的定义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是指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 或是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访问控制包括三个要 素,即主体、客体和控制策略。 主体S(Subject)是指一个提出请求或要求的实体,是 动作的发起者,但不一定是动作的执行者。主体可以是 某个用户,也可以是用户启动的进程、服务和设备。 客体O(Object)是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客 体的概念也很广泛,凡是可以被操作的信息、资源、对 象都可以认为是客体。在信息社会中,客体可以是信息 、文件、记录等的集合体,也可以是网路上的硬件设施 ,无线通信中的终端,甚至一个客体可以包含另外一个 客体。
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
决定该用户可以对某一系统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
7种访问控制策略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入网访问控制。 网络的权限控制。 目录级安全控制。 属性安全控制。 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
5.1.2 访问控制矩阵
带有组和通配符的访问控制表示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Oj Cai•TEACH•rwe *•TEACH•rw Li•*•r *•*•n
上图的第二列表示,属于TEACH组的所 有主体都对客体oj具有读和写的权限;但 是只有TEACH组中的主体Cai才额外具有 执行的权限(第一列);无论是哪一组中 的Li都可以读客体oj(第三列);最后一 个表项(第四列)说明所有其他的主体, 无论属于哪个组,都不具备对oj有任何访 问权限。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系统三个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可以用一个访问 控制矩阵来表示。对于任意一个si∈S,oj∈O,都存在 相应的一个aij∈A,且aij=P(si,oj),其中P是访问权 限的函数。aij代表si可以对oj执行什么样的操作。访问 控制矩阵如下:
其中,Si(i=0,1,…,m)是主体对所有客体的权限集合 ,Oj(j=0,1,…,n)是客体对所有主体的访问权限集合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在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中,将安全级别进行排序 ,如按照从高到低排列,规定高级别可以单向 访问低级别,也可以规定低级别可以单向访问 高级别。这种访问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或修 改。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主要有4种方式:
向下读(rd,read down)。主体安全级别高于客体信息资源的
但是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或是系统的安全需求出于变化 的过程中时,那么就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授权变动,系 统管理员的工作将变得非常繁重,更主要的是容易发生 错误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漏洞。
角色的概念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角色( role)定义为与一个特定活动相关联的一 组动作和责任。系统中的主体担任角色, 完成角色规定的责任,具有角色拥有的权 限。一个主体可以同时担任多个角色,它 的权限就是多个角色权限的总和。基于角 色的访问控制就是通过各种角色的不同搭 配授权来尽可能实现主体的最小权限。最 小权限指主体在能够完成所有必需的访问 工作基础上的最小权限。
5.2.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自主访问控制的最大特点是自主,即资源的拥有者对资 源的访问策略具有决策权,因此是一种限制比较弱的访 问控制策略。这种方式给用户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 来了安全隐患。 和DAC模型不同的是,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odel,MAC Model)是一种多级访问 控制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系统对主体和客体实行强制 访问控制:系统事先给所有的主体和客体指定不同的安 全级别,比如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无密级。在实 施访问控制时,系统先对主体和客体的安全级别进行比 较,再决定主体能否访问该客体。所以,不同级别的主 体对不同级别的客体的访问是在强制的安全策略下实现 的。
2.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Object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OBAC Model)。 OBAC模型从受控对象的角度出发,将主体的 访问权限直接与受控对象相关联,一方面定义 对象的访问控制表,增、删、修改访问控制项 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当受控对象的属性发生 改变,或者受控对象发生继承和派生行为时, 无须更新访问主体的权限,只需要修改受控对 象的相应访问控制项即可,从而减少了主体的 权限管理,减轻了由于信息资源的派生、演化 和重组等带来的分配、设定角色权限等的工作 量。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第5章 访问控制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的三个要素、7种策略、 内容、模型 访问控制的安全策略与安全级别 安全审计的类型、与实施有关的问 题 日志的审计 Windows NT操作系统中的访问控 制与安全审计
5.1 访问控制概述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原理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是通过定义角色的权限 ,为系统中的主体分配角色来实现访问控制的 ,如图所示。 用户先经认证后获得一个角色,该角色被分派 了一定的权限,用户以特定角色访问系统资源 ,访问控制机制检查角色的权限,并决定是否 允许访问。
5.2.4 其他访问控制模型
5.2 访问控制模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其他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
5.2.1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Model ,DAC Model)是根据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建立的一种模 型,它基于对主体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来限制对 客体的访问,也就是由拥有资源的用户自己来决定其他 一个或一些主体可以在什么程度上访问哪些资源。 自主访问控制又称为任意访问控制,一个主体的访问权 限具有传递性。 为了实现完整的自主访问系统,DAC模型一般采用访 问控制表来表达访问控制信息。 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基于访问控 制矩阵中列的自主访问控制。它在一个客体上附加一个 主体明细表,来表示各个主体对这个客体的访问权限。 明细表中的每一项都包括主体的身份和主体对这个客体 的访问权限。对系统中一个需要保护的客体oj附加的访 问控制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5.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在上述两种访问控制模型中,用户的权限可以变更,但 必须在系统管理员的授权下才能进行。然而在具体实现 时,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主要问题在于:
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以不同的权限访问系统,而变更权
限必须经系统管理员授权修改,因此很不方便。 当用户量大量增加时,系统管理将变得复杂、工作量急剧增加 ,容易出错。 不容易实现系统的层次化分权管理,尤其是当同一用户在不同 场合处在不同的权限层次时,系统管理很难实现。除非同一用 户以多个用户名注册。
5.1.3 访问控制的内容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的实现首先要考虑对合法用户进行验证,然后 是对控制策略的选用与管理,最后要对非法用户或是越 权操作进行管理。所以,访问控制包括认证、控制策略 实现和审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证: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认证和客体对主体检验 认证。 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如何设定规则集合从而确保 正常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既要防止非法用户, 也要考虑敏感资源的泄漏,对于合法用户而言,更不能 越权行使控制策略所赋予其权利以外的功能。 安全审计:使系统自动记录网络中的“正常”操作、 “非正常”操作以及使用时间、敏感信息等。审计类似 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它为系统进行事故原因查询、 定位、事故发生前的预测、报警以及为事故发生后的实 时处理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或支持。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1、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Task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TBAC Model)。 TBAC是从应用和企业层角度来解决安全问题 ,以面向任务的观点,从任务(活动)的角度 来建立安全模型和实现安全机制,在任务处理 的过程中提供动态实时的安全管理。其访问控 制策略及其内部组件关系一般由系统管理员直 接配置,支持最小特权原则和最小泄漏原则, 在执行任务时只给用户分配所需的权限,未执 行任务或任务终止后用户不再拥有所分配的权 限;而且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当某一权限不再 使用时,将自动收回该权限。
Oj
s0 r
s1 w
s2 e
……
sxrwe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