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教案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知识,并培养其思政素养。
通过生理学的,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实例设计1. 实例名称: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通过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思辨能力。
- 内容: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 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验结果。
2.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健康生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 内容:介绍生理学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生理学原理和健康指导。
-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健康生活实践活动,如制定健康饮食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等。
- 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实例名称:生理学与社会责任- 目标:通过生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内容:介绍生理学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与生理学相关的社会议题。
- 教学方法:开展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专家讲座和社区调研,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结语通过以上课程实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遵循简单策略,确保教学过程中没有法律纠纷和不可确认的内容。
同时,教师应独立作出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微⽣物⽣理学实验教案实验⼀酸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实验⽬的学会并掌握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的技术进⼀步巩固⽆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采⽤溴甲酚绿(BCG)⽜乳营养琼脂平板分离法。
溴甲酚绿指⽰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在碱性环境中呈蓝⾊。
在分离培养基(pH6.8)中加⼊溴甲酚绿指⽰剂后呈蓝绿⾊,乳酸菌在该培养基中⽣长并分解乳糖,产⽣乳酸,使菌落呈黄⾊,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也变为黄⾊。
乳酸可⽤纸上层析法鉴别。
三、实验器材1、材料:市售酸奶2、培养基:(1) BCG脱脂乳粉培养基:A(溶液):脱脂奶粉100g,⽔500mL,加⼊1.6%溴甲酚绿(B.C.G)⼄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
B(溶液):酵母膏10g,⽔500mL,琼脂20g,pH6.8,121℃灭菌20min以⽆菌操作趁热将A 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2)10%脱脂乳粉培养基:脱脂乳粉10g,⽔100mL,121℃灭菌20min。
2、器材:涂布器、培养⽫、⽆菌⽣理盐⽔/⽆菌⽔四、操作步骤1、制备BCG⽜乳营养琼脂培养基。
①称取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中,加⼊1.6%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1mL,0.075MPa压⼒下灭菌20min。
②另取琼脂2g,溶于50mL⽔中,加酵母膏1g,溶解后调pH值⾄6.8,0.1MPa压⼒下灭菌20min。
③趁热将上述两液以⽆菌操作混合均匀,倒平板4个。
2、梯度稀释:将样品以10倍稀释法稀释⾄10-6,取其中10-5、10-6 2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0.2mL,分别置于上述各营养平板上,⽤⽆菌涂布器依次涂布2个⽫,置43℃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的黄⾊菌落及其周围培养基亦为黄⾊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3、将典型菌落转⾄10%脱脂乳发酵管,43℃培养8~24h,若⽜乳管凝固,⽆⽓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兰⽒染⾊呈阳性,则将其连续传代若⼲次,43℃培养,挑选出在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讲课学时:36学时授课教师:李侠技术职务:讲师工作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时间:2012年审阅意见: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3课时,选做)【原理】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 pH 指示剂,变色范围 pH6.4~8.0之间(由红变黄)。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细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成长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细胞的细胞质及其表层(质膜和液泡膜)有分别透性,细胞内部含有一个中央液泡,构成液泡的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溶质势。
当细胞与外界高渗溶液(即低水势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原生质体随着液泡一起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其后,当与清水或低渗溶液(即水势较高的溶液)接触,或当外面的溶质进入细胞时,具有液泡的原生质体重新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植物细胞常因原生质和细胞壁结合的紧密程度或原生质的粘性大小而表现不同的质壁分离形式。
质壁分离主要有两种形式:凸形和凹形,有时把严重的凹形质壁分离叫做痉挛形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最初由凹形开始,以后或保持这一形式,或逐渐转为凸形。
保持凹形质壁分离的时间长短与原生质的粘性关系很大,凡是原生质粘性大的,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凹形,甚至成为痉挛形,而原生质粘性很低的,则较快地转为凸形质壁分离。
本实验将观察由于Ca2+、K+对原生质粘性的不同影响而发生不同形式的质壁分离现象。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教师:***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实验一 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植物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等。
它们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可以通过催化植物体内的活性氧,防止发生氧化反应。
所以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逆境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经常被用来衡量植物的抗性强弱和衰老程度。
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O )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2反应产物H 2O 2可被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因此SOD 有保护生物体免受活性氧伤害的能力。
已知此酶活力与植物抗逆性及衰老有密切关系,故成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原理】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 )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可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2O ,•2O 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
后者在560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2O 从而抑制了甲的形成。
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
一个酶活性单位定义为将NBT 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仪器与用具】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反应试管处光照强度为4000lx );试管数支;黑色硬纸套。
【试剂】1.50mmol/L 磷酸缓冲液(pH7.8)。
2.提取介质50m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3.130mmol/L 甲硫氨酸(Met )溶液:称取1.939 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
4.750μmol/L 氮蓝四唑(NBT )溶液:称取61.33m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现配先用,避光保存。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案
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辅 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程安排与注意事项
实验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 掌握各项实验技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其 原因。
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掌握呼吸作用强度测定的方法。
植物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吸收氧气并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通过测 定单位时间内植物体消耗氧气的量,可以计算呼吸作用强度。
鼓励实验人员参加自救互救技 能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减少事故损失。
06
CATALOGUE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分配
课堂表现
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
实验报告
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30%。
鼓励实验室采用环保型实验 材料和方法,减少废弃物产 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应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
置等方面要求。
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火灾、 化学品泄漏等应急演练,提高
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灭火器 等应急器材,并确保实验人员 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葡萄糖和氧气,同时储存能量。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人体生理学教案 7教案实验七反射时测定、脊髓反射及其反射分析
1.反射时
用培养皿装0.5%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脚趾尖浸人疏酸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浸人时起至腿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人清水中浸洗,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实验,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注意:每个浓度测三次后休息3-5分钟)
2.总和
(1)同时总和(空间总和)
(2)按步骤1方法以硫酸液剌激右侧脚趾尖观察反射活动。
(3)在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在神经上作两个结扎,在两结扎之间剪断神经,重复步骤(2),结果如何?
(4)以重复电刺陬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观察腿的反应。
(5)以探针捣毁蟾蜍之脊髓后,重复步骤(4)。
(6)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观察同侧腿的反应。
5.抑制
按照步骤一的方法测反射时,然后用血管钳夹住一侧前肢,待动物安静后,反复测定上述后肢的反射时,关察其有无延长?每次测定反射时后,均需及时用请水洗净拭干皮肤。
6.搔爬反射
将浸以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蟾蜍腹部下段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爬,直到除掉滤纸片止。
7.反射弧分析
(1)绕左侧后肢在趾关节上方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重复步骤一,结果如何?
3.后放
用适宜强度的重复电刺激作用于蟾蜍后肢皮肤,至出现屈肌反射即停止刺诹,观察是否有连续的反射活动发生。并以秒表计算白刺激停止时起,到反射活动结束之间共持续多少时间。强刺激与璃刺激的结果有何不同。
4.扩散
以弱的重复电刺激蟾蜍的前忮,观察其反应部位如何?逐渐加大剌激的强度观察在强电刺激下其反应部位有无增加。
三、实验器材及实验对象
器材:BL-410 /420生物信号系统、刺激电极、支架、铁夹、蛙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玻璃分针、方盘、培养皿、小烧杯、棉球、小纸片、任氏液、0.5%硫酸、秒表、棉线
《生理学》电子教案
消化与
吸收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⑵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⑶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的成份及作用。
2.能力目标
根据相应理论解释胃不会发生自身消化的原
因,胃溃疡发生机制及
药物的治疗机制。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早节
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
第1章
绪论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本门课的研究内容。
⑵理解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⑶掌握生理学、兴奋性、内环境、稳态概念;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2.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研究人体功能的意义。
能进行反射弧测定;能制备坐骨神
经腓肠肌标本。
3.素质目标
神。
1.知识目标
1.理论教学内容
⑴了解神经元;感觉传导路。⑵理解中枢抑
⑴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
制;小脑的功能;突触抑制。
原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
⑶掌握突触、牵张反射、肌紧张、腱反射概
胞,突触生理,神经递质,
念;突触的传递过程;主要外周神经递质及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其受体,胆碱能和肾上腺能纤维。2.能力目
⑴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⑵通过实验物品的清点,养成物品、器械清点查对的职业行为规范。
⑶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理论教学内容
⑴概述:内分泌和外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⑵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
⑶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⑷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
生理学实验教案——反射弧分析
反射弧分析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了解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完整性。
原理: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是反射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即反射弧中的任一部分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
二、实验准备1.器材:铁支架、蛙类手术器械(剪刀、玻璃分针、蛙针)、电刺激器、铁夹2.物品:烧杯、纱布、培养皿、棉球、0.5% H2SO4溶液3.实验对象:蟾蜍4.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方法1.制备脊蛙(脊蛙,是指只有脊髓的青蛙)。
用抹布将蛙包好,只露出头部,左手拿蛙使其背部朝上,右手执剪刀,将剪刀的一叶由嘴角插入蛙口腔,另一叶翻转向上在鼓膜后横断蛙头(见图1)。
若用蟾蜍,剪时可能碰到眼后外侧的大毒腺,后者会喷出有苦味的刺激性分泌物,所以剪头时要使蟾蜍的前部朝下,以防分泌物射入术者的眼中。
在手术完毕后的短时间内,蛙身不能运动,对任何刺激不发生反应,这一现象叫做脊休克,稍过一会儿脊休克就会消失。
2.连接实验装置用铁夹夹住脊蛙下颌,再将铁夹固定在铁支架上(见图2)。
图1 用剪刀剪去蛙头部图2 用酸刺激蛙趾的方法3.实验观察①观察正常防御反射。
将一侧蛙后趾(左侧)浸入0.5%硫酸溶液中,可见该侧后肢很快缩回。
刺激另一侧后趾,也有同样的反应。
这是正常防御反射的一种,称为屈肌反射。
当出现屈肌反射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去蛙趾上的酸液,并用纱布块擦干蛙趾(以下同)。
②皮肤感受器的作用。
将左后肢的皮肤沿膝下剪一环形口,并将剪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去(注意:足趾皮肤要剥干净),再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为什么?(对照实验:用硫酸溶液刺激右侧趾端,观察有无屈曲反射)③外周神经的作用。
取下脊蛙,俯卧位置于蛙板上,在右后肢背面作一纵形皮肤切口,用玻璃针分开肌肉,钩出坐骨神经,并在其下穿线备用。
再将脊蛙挂起,待安静后,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然后,用剪刀剪断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再用0.5%硫酸液刺激该侧趾端,观察有无屈肌反射?为什么?④中枢的作用。
生理学实验教案——人体动脉血压测量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初步掌握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并实际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值。
原理:用血压计的袖带在所测动脉外施加压力,再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定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听不到声音,但如果在血管外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则血流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
当缠于上臂血压计袖带内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的血流,此时在肱动脉的远端(袖带下)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的脉搏。
当徐徐放气减小袖带内压,在其压力减小到低于肱动脉收缩压的瞬间,血液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迫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此时能在肱动脉的远端听到声音和触到脉搏,此时袖带内压力的读数为收缩压。
若继续放气,当袖带内的压力越接近于舒张压,通过的血流量也越多,血流持续时间越长,听到的声音也越清晰。
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的瞬间,血管内血流由断续的流动变为连续流动,此时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的压力为舒张压。
二、实验准备1.实验对象:人体2.实验器材:水银血压计、听诊器3.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1学时四、实验方法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2.测量动脉血压①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分钟以上。
②松开血压计上橡皮充气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然后再关紧螺丝帽,将袖带的橡皮管与检压计的橡皮管连接好。
③将水银贮槽开关打开。
④让受试者前臂平放桌上,手掌向上,使前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将袖带缠于上臂,使袖带下缘在肘横纹上2cm处,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⑤在肘窝内侧用手指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后(肱二头肌肌腱稍内侧),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⑥戴好听诊器,用右手捏动充气球,将空气充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的水银柱逐渐上升达160~180mmHg。
随后用右拇指和食指转动充气球开关的螺丝帽,徐徐放气(水银柱下降2mmHg/s),以降低袖带内压力。
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突然听到“嘣”的第一声时,水银柱所示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人体四大基本组织(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在显微镜下辨认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平滑肌、心肌、骨骼肌、软骨组织、骨组织。
观察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征。
[试剂和材料]显微镜、小肠切片(HE染色)、甲状腺切片(H染色)、气管横切片(H染色)、食管切片(HE染色)、肾切片(HE染色)、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经台盼蓝处理HE染色)、致密结缔组织(HE染色)、骨骼肌切片(HE染色)、心肌切片(HE染色)、骨(磨片)、小脑、脊髓、运动神经终板、有髓神经纤维组织切片。
[实验内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实验方法与步骤]见教材。
[实验要求]1. 仔细比较四大基本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
2. 实验报告:1)绘制一份镜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平面图,并表明组织结构,2)讨论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组织分布情况。
实验二运动系统、神经系统(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观察颅骨的组成与结构特征,了解人体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的骨连接。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脊髓的显微结构。
4. 掌握十二对脑神经所处的位置和主要功能。
5. 了解主要传导路。
[器材]人体肌肉、骨骼大体标本,人体肌肉、骨骼模型标本,骨连接标本、神经系统大体组织标本,大脑、小脑、脑干、脑血管、脊髓、全身神经分布组织标本,大脑、小脑、脑干、脑血管、脊髓、全身神经分布模型标本,颅神经、颅神经核、全身各传导束模型标本,脊髓、运动神经终板、有髓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组织片。
[实验内容]1.脊柱、胸廊、上下肢骨与连接、颅骨2.头颅肌、躯干肌、上下肢肌等3. 神经系统大体结构观察4. 脑干观察5. 观察脊髓显微结构6. 传导路观察[实验方法与步骤]见教材。
[实验要求]1.熟记人体骨骼的构成。
2.熟记十二对脑神经及常见传导路。
3. 实验报告:1)绘制一份左肱骨和左股骨前面观结构图,标明其组织结构。
《生理学实验》教案
学生操作为主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四“讲解
演示
思考与练习
1.给人快速静脉注射钾离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连线的松紧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课后记
1.时间略显紧张,关键步骤及时指导演示,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本实验。
2.顺利进行蛙心插管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5)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1﹕l0 000肾上腺素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6)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l﹕10 000乙酰胆碱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处理
(1)返演实验、剪辑结果,记录实验结果
(2)返回视窗界面,关闭计算机。
每室分5组
每组4-6人
(3)将心脏上翻,辨认心房,静脉窦,腔静脉,然后结扎腔静脉。
(4) 用左手提起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部3mm处剪一“v”型口。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将套管堵住,以防套管中的任氏液流出)从“v”型口插入动脉球底部,然后稍后撤套管,再将蛙心管尖端转向蟾蜍的背侧及左下方,于心缩期插入心室内。插管如已进入心室,可见管中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此时即可将预置线的活结扎紧,并验教案(首页)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实验课课程编码:xxxxx教案编写人:xxx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不同运动对身体产生的生理效应。
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简介: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2. 运动生理实验装置和常用仪器介绍;3. 实验一:心率和运动的关系;4. 实验二:肌电图在运动中的应用;5. 实验三:运动的代谢效应;6. 实验四: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启发学生对运动生理实验的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实验装置和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一:心率和运动的关系a. 实验目的:了解心率和运动的关系,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对心率的影响;b. 实验步骤:i. 学生自愿参加实验,并记录自己的静息心率;ii. 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例如快步走、慢跑等,每次持续10分钟;iii. 每次运动结束后,测量心率并记录下来;iv. 分析心率和运动强度的关系。
c. 实验讨论:学生讨论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生理机制。
4. 实验二:肌电图在运动中的应用a. 实验目的:了解肌电图在运动中的应用和原理;b. 实验步骤:i. 将肌电传感器粘贴在腓肠肌上;ii. 进行简单的运动,例如屈膝和伸膝动作;iii. 通过肌电图仪器观察和记录肌电信号变化;iv. 分析肌电信号和运动动作之间的关系。
c. 实验讨论:学生讨论肌电图的应用前景和运动肌肉控制的原理。
5. 实验三:运动的代谢效应a. 实验目的:了解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b. 实验步骤:i. 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静息代谢率;ii. 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例如步行、慢跑、跳绳等,每次持续10分钟;iii. 运动结束后,测量学生的体温和代谢率;iv. 分析运动强度、体温和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生理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生理学二、授课对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3)熟悉生理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内容:1. 生理学概述2. 细胞的基本功能3. 神经系统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生理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技术。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 生理学概述:(1)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3)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3. 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内物质代谢;(3)细胞信号转导。
4. 讲授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基本功能,并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1. 继续讲解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内物质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
2. 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神经递质和受体。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神经系统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4.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操作,如神经传导实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生理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生理学实验设备。
生理学实验教案——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1.初步学会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及心音听诊方法,熟悉心瓣膜的听诊部位,学会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2.培养尊重、关心和爱护受试者的职业习惯。
原理:心音是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流冲击血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而产生的声音。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心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心音。
在每个心动周期,通常可以听到两个心音,即S1和S2。
S1表示收缩期开始,其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
二、实验准备1.实验对象:人体2.实验器材:听诊器3.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1学时四、实验方法1.确定听诊部位(1)受试者取坐位或卧位,解开上衣,裸露前胸。
检查者坐在受试者对面或站在受试者卧床的右侧。
(2)确定心音的听诊部位,见下图(结合课本P200图1、表5)2.听取心音①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皮肤上,按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②心音听诊内容:◆听诊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为60~100次/分),判断心搏节律是否整齐,有无时快时慢的现象。
◆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
根据心音的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区别S1和S2。
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心音的同时,用手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为S1。
五、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结果;心率:次/分;脉率:次/分;心律(心跳节律):(是/否)规律。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实验项目与结果听诊项目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特点最佳听诊部位有无杂音临床意义六、思考1.比较你所听到的S1和S2有什么不同?S1:低沉有力,持续时间长;S2:音调高音弱,持续时间短。
2.心音听诊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心率、脉率、心律、心音3.心音听诊顺序。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实验名称:肺通气功能测定学时数:2学时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实验内容和方法: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
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
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升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
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
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注意事项:(一)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了解测试指标,掌握测试方法。
(二)受试者使用吹嘴前,应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吹筒,避免交叉感染。
(三)在测试时,要戴好口嘴及鼻夹,不要漏气。
(四)每一单项指标测完后,需平静呼吸几次,然后再测下一个指标。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二)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实验名称:运动过程中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学时数:2学时目的:掌握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及动脉血压的影响仪器:听诊器、节拍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弹簧式血压计、电子感应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实验内容和方法:1.心率的测定。
生理学实验教案——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测定动物的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脆性。
原理:将红细胞放置于等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不发生改变。
放置于高渗和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均出现改变,至于高渗液中,红细胞出现皱缩;置于低渗液中则发生膨胀,最后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入血浆或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可以检查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约0.40%~0.45% NaCl溶液),而完全溶血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约0.30%~0.35% NaCl溶液)。
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小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大,反之表示脆性小,最大抵抗力到最小抵抗力的范围,称脆性范围。
二、实验准备1.实验对象:家兔2.实验药品:1%氯化钠、蒸馏水3.实验器材:5ml试管10支、2ml滴管2支、5ml注射器、试管架、棉签4.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1学时四、实验方法1.低渗盐溶液的配制取试管10支,洗净烤干,编号后依次排列于试管架上,参照下图向各试管中加入1% NaCl溶液,然后再加入蒸馏水,每管溶液均2ml。
2.采血从家兔颈总动脉取血2ml,立即向每个试管各加血液1滴,轻摇试管,使血液与盐溶液充分混合。
静置30分钟。
3.实验观察按各试管液体颜色和透明度判断是否溶血、部分溶血或完全溶血。
①未发生溶血试管内下层为混浊红色,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说明红细胞尚未破坏。
②部分溶血试管内下层为混浊红色,上层为透明淡红色,表示红细胞部分溶解,最先出现部分溶血的盐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即最小抵抗力)。
③完全溶血试管内溶液呈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说明红细胞全部破裂。
最先出现完全溶血的盐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小脆性(即最大抵抗力)。
五、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观察项目试管编号未发生溶血部分溶血完全溶血六、思考1.什么是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一般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性能,称为渗透脆性。
xu《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案
xu《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案《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实验实验一四种基本组织的自制临时装片及观察※目的及内容1.学习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及骨骼肌新鲜材料的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2.学习神经组织涂片的制作方法。
3.观察自制临时装片,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
※材料与用具材料:青蛙或蟾蜍、猪膈肌、新鲜牛脊髓用具:常用解剖器械一套、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染液:1%甲基蓝、1%醋酸溶液1、单层扁平上皮组织的平铺片制作用尼龙网袋装好青蛙或蟾蜍放入桶中加水,在水中浸泡0.5小时,表皮自然脱落。
用镊子将黏附在尼龙网袋格子上的表皮夹入培育皿中存放备用。
取一小块表皮放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展平,待铺片干后,用1%的甲基蓝染色3分钟,将多余的染液用吸水纸从边缘吸干即可镜检。
特点: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边界清晰,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疏松结缔组织的平铺片制作将蟾蜍处死,剪开皮肤剪取一小块皮下结缔组织置一载玻片上,然后左右各持一解剖针,将组织撕开平铺载玻片上,用甲基蓝染色15分钟,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
特点:①成纤维细胞—数目最多,胞质染色淡,轮廓不甚明显,仔细观察细胞呈梭形或扁的星状,胞核大,多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
②巨噬细胞——数量多分布广,细胞不规则,胞体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小,为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核染色为深蓝色。
③胶原纤维——排列成束彼此交织吻合, 纤维束常有分支。
1④弹性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略呈黄色,折光性强,富有弹性,一般较胶原纤维细, 纤维有分支,排列散乱。
3、神经组织涂片制作将解剖针在脊髓灰质前角挑取半米粒大小的组织,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成均匀而薄的一层,晾干后加2-3滴甲基蓝,约2-3分钟,用清水清洗后镜检。
特点:神经组织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组成。
胞体—有圆形、梨形、梭形、锥体形及星形等。
神经元树突:多个,呈树枝状突起,内含尼氏体。
突起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圆锥形隆起,着色较浅,称轴丘,没有尼氏体。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思政教案《生理学》中的课程实例
一、课程背景
《生理学》是一门涉及人体生理机能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维、增强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理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生理机能,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不同系统的生理机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
2. 掌握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原理和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法:引入真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记录,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实验能力;
3. 课程论文或报告,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
1. 课本:《生理学导论》;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七、教学周计划
以上是《生理学》课程的教案实例,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人体生理机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方法及辅助手段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观察钠、钾、钙离子,酸碱度以及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蟾蜍
四、实验器材和药品: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血管钳、蛙心套管、蛙心夹、双凹夹、试管夹、万能支架、滴管、任氏液、0.65%氯化钠、2%氯化钙、1%氯化钾、1:10000甲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等。
(5)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1﹕l0 000肾上腺素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6)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l﹕10 000乙酰胆碱1~2滴,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处理
(1)返演实验、剪辑结果,记录实验结果
(2)返回视窗界面,关闭计算机。
每室分5组
每组4-6人
(5) 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脏,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将心脏连同静脉窦一起剪下。
(6)吸去管内的血液,并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的余血,以防血液凝固而影响实验的进行。用连有细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心尖大,夹组织少,不易损伤心脏)
2.连接实验装置
将蛙心插管用试管夹固定于支架上,蛙心夹的连线连接在机械换能器上。换能器的输出线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打开计算机,进入“蛙心灌流”界面。调节实验参数,开始记录心脏收缩曲线。
(3)将心脏上翻,辨认心房,静脉窦,腔静脉,然后结扎腔静脉。
(4) 用左手提起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部3mm处剪一“v”型口。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将套管堵住,以防套管中的任氏液流出)从“v”型口插入动脉球底部,然后稍后撤套管,再将蛙心管尖端转向蟾蜍的背侧及左下方,于心缩期插入心室内。插管如已进入心室,可见管中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此时即可将预置线的活结扎紧,并固定于插管壁的小钩上。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教案(首页)
专业
临床医学
班级
14级五年制本科班
教学时数
4学时
科目
机能学实验
使用教材
《机能学实验》常全忠主编
章 节 名 称
实验四 离体蛙心灌流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钠、钾、钙离子,酸碱度以及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3.实验观察项目
(1)记录心脏在仅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作为正常对照。
(2)吸去管内的任氏液,换以等量0.65%Nacl,观察并记录心跳的变化。
(3)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2%Cacl 1—2滴,记录观察心跳的变化。
(4)等量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加入l%Kcl 1~2滴,记录观察心跳的变化。
学生操作为主
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四“讲解
演示
思考与练习
1.给人快速静脉注射钾离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连线的松紧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课后记
1.时间略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关键步骤及时指导演示,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本实验。
2.顺利进行蛙心插管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制备蛙心标本
2.进行蛙心插管
教 学
手 段
多媒体课件、讲解、演示、分组指导关键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分配
1.重点讲解实验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2.演示关键步骤
3.分组实验
4.实验小结
5.整理实验用品打扫卫生
5分钟
10分钟
155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参考资料
1.《医学机能实验学教程》胡还忠主编
2.《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杨洪艳、黄幼田主编
五、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
1离体蛙心标本制备
(1)取1只蟾蜍,破坏脑和脊髓,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外科剪由剑突处向两锁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开皮肤,用粗剪刀剪开胸壁,用图钉固定两前肢,用镊子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将其剪开,暴露心脏。
(2)在两个主动脉干下各穿两根细线(一根用来结扎腔静脉,另一根用来结扎蛙心插管和主动脉),并将其中一根打一活结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