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职业化的历程与变迁 农民职业化顺应了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向的大趋势,它能够为我国农民走出传统束缚与 偏见提供出路。我国农民职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 进 的 过 程 ,也 是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体 制 改 革 的 渐 进 性 结 果。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化发展可分为 三个阶段。 (一)农民职业化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9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都将农民的农业科技技术培训工作放在了突出位 置,坚持教学、科研与实践三位一体,使农业发展的新 产品、新科技、新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农民不仅掌 握了农业科学技术,还学会了农产品的营销与农业的 经营与管理,从而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骨干。例如, 1985-1988 年,国家科委、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实施了 “星火计划”“丰收计划”以及“燎原计划”等农业科技推 广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994 年, 农业部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旨在培养乡村农 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专业户、示范户等技术性较强的从 业农民。到 1999 年,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覆盖了全国 1 200 多个县、1 029 万人,其中有 458 万人获得了绿色 证书。因此,伴随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家一系列农民项 目的实施,我国农民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极大地 激发了农民对农业科技与技能科学技能学习的积极 性,培养出了一大批的新型科技农民,这也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由先天赋予转变为后天自由选择并被社 会所承认与尊重的一种职业,为推进中国的农民职业 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农民职业化试点改革阶段(2000-2011 年) 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 向纵深发展,把身份农民向农民工转型的浪潮推向了 最高点,同时我国农业面临转型升级,此时新型农民的 培育与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农民职业化正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提出来的。例如,2000 年,国家农业部和财政 部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农村 16-35 岁的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希望培育一批“有文 化、懂技术、善经营、觉悟高”的跨世纪青年农民和科技 兴农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 年,农业部在《关于实施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指出,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进入新时代,农民职业化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三农”现代化的重要 议题。我国新时代农民的职业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促进更多的社会成员成为职业 农民;二是不断提升农民职业认同、职业知能等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素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农民职业化经历了初步探索、试点改革、加快推进三个阶段的变迁。基于新时代农民职业 化的个体特征与发展趋势,新时代农民职业化路径可以从农民个体素质提升、外部环境塑造两 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农民热爱农业、结合个性、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 认定,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农民职业薪酬,拓宽宣传渠道,关注农民个体发展, 最终提升新时代农民职业化水平。
收稿日期:2018-05-04
当代职业教育/2018 年第 5 期
9
专题研究
户籍的城市工人。[2]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思想 观念的解放,也有很多非农民户籍居民和大学生加入 了农民的队伍。因此,当前农民的概念内涵变得更加 多元复杂,相互之间又多有交叉,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 种:一是户籍农民,即拥有农村户籍的农民;二是职业 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劳动者;三是农村居 民,即居住在农村的人。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 受到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农民除了其本身的职 业,还衍生出来包括生活阶层、观念价值、行为方式和 文化心理等诸多意涵。在新时代,要想让农民成为有 吸引力和受人尊敬的职业,要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 产业,就必须抛弃农民固有的、异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新时代农民;职业化;职业化路径;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8)05-0009-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在这个全新的 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让农业成为有 奔头的产业。要想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 惑与问题,其关键在于澄清与解决农民的问题。农民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是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发达国家 80%的耕 地需要依靠职业农民来耕种,职业农民对农业产值的 贡献率在 50%左右,由此可见职业农民对于现代农业 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在 1 500 万名左右,而《“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 划》中要求到 2020 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要发展到 2 000 万人。如何让更多的人当职业农民,如何当好新 时代的职业农民,农民的职业化问题已经成为推进新 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三农”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农民职业化的对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群体:一是 农村务农人员,俗称“老农”。他们具有较为稳定的务 农意愿,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家庭农场主、种养殖 大户等。第二类是农技人员,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一技 之长。第三类是在农业企业工作的工业工人,这一类 群体比较稳定,应该是农民职业化的主力军。二是进 城返乡回流农民,可称“新农”,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 是有资金有技术技能的,有志于回乡创业的农业创业 人员;另一类是无法适应城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高 节奏的生活压力的农民工,他们是新时代农民职业化 主要对象,主要是帮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三是 农业创业人员,主要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 主要是凭着对农村农业及创业生活的热情与向往,希 望能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综上所述,新时代 农民职业化的对象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中青年农民, 曾经在外打工的返乡者,还有怀揣大学文凭的创业者, 以及一些纯粹的非农人,或有一技之长,或来投资创 业。这些不同的群体,也赋予了新时代农民职业化鲜 明、多元的个体特征。
(二)职业与职业化 农民的职业化实质是让人成为职业农民的过程与 状态,因此从职业与职业化两个方面来阐释农民职业 化的意涵。职业在英语中有两种译法,Profession 和 Occupation。英语大辞典称“Profession 是指这样一些 职业,需要在文科或理科方面有一定的教育程度,具备 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才从事的职业,通常指脑力劳动而 不是体力劳动”。过去,Profession 专指三种职业:法 律、医药、神学。Occupation 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经 常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工作。职业由社会分工而来, 通常是指人们所从事的特定的工作,例如会计师、律 师、医生、护士、工程师、电工、木匠等。一般能够称之 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的人,肯定是从事了上述 特定的职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认为,职业是 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而构成 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工作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则认 为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工作。黄炎培认为职业就是“用劳力或劳心换取生活 需求的日常工作”。 综上所述,职业具有几个特性:一是目的性,即有 人专职从事此业赖以谋生;二是社会性,即为他人提供 产品或服务;三是规范性,即合乎法律规范;四是群体 性,一般要求有不少于 5 000 人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应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技术性。虽然对于职业的意涵有 诸多解释,但却体现了职业的一些共同特征。首先,职 业以专业技能为基础。职业具有一定的标准,只有经 过一定规范训练和拥有相关资格认证的从业人员,才 可 以 正 式 成 为 职 业 工 作 者 。 其 次 ,职 业 具 有 社 会 价 值。从业者必须服务于社会,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
(三)新时代农民的职业化 新时代农民的职业化,就是让农民回归农民职业 意涵的本来面目,让农民职业与其他职业具有一样的 职业内涵,让农民和社会中其他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 具备较强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知能。新时代的农民职业 化的过程,体现在农业从业人员能在农业生产方式、行 为价值和社会认同等方面越来越接近于非农产业和其 他职业。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非自 愿为前提的获得,农民可以选择非农职业,城市居民同 样也可以成为职业农民。因此,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我国新 时代农民的职业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促进 更多的社会成员成为职业农民;二是不断提升农民职 业认同、职业知能等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素质,即全面提 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与质量。 二、新时代农民职业化的个体特征 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而言,现代社会里所有具有 职业能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农民职业化的对象。由于 不同的职业选择动机与群体差异,新时代农民职业化 也具有其独特的个体特征。
位,是从业者社会价值的体现。再次,职业是自我实现 的途径。职业从业者不仅可以得到物质回报,还可以得 到社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关于职业化,首先解析“化”。所谓“化”,《现代汉 语词典》的解释是“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一般 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通俗地讲,“职业 化 ”就 是 由“ 职 业 ”(Occupation)演 进 为“ 专 业 ” (Profession)的过程。[3]职业化赋予从业人员特定的身 份认可、普遍的价值观念与共同的行为规则。[4]艾洪 涛认为,职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已被人们所认同并成为 一种相对固定的社会职业,且从业人员将以此作为介 入社会、谋求生活的唯一方式。[5]朱红春界定的职业 化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中部分人谋生的 主要方式。二是该工作方式具有稳定性。三是没有形 成现实的固态状,而是处于理想追求的动态状。从人 力资源的角度来看,职业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职业人具 有较强的职业认同;二是职业人掌握较好的职业知能; 三是职业人遵守本行业的行为规范。因此,职业化指 人们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工作,并掌握相应的专业规 范、知识以及技能的过程,主要包括了职业认同、职业 技能、职业规范等内容。
10
专题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具体来说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 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因此,新时代农民 职业化的特征将非常多元复杂,但是职业农民作为一 种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作为一个理性人秉持自身利益 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原则所做出的理性职业选挥。新 时代的农民职业化,外部推动固然重要,但内部个体因 素才是真正影响职业化的核心要素。通过梳理新型职 业农民从业动机,或许能大概确定新时代农民职业化 的个体特征。对于现今的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的心路历 程来说,进入农业成为农民的契机是背后诸多不同原 因所造成,基本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农民工作的自 由与收入的提高;二是家乡父母需要帮忙协助;三是对 农业农村乡土单纯的热爱。加之当前我国对农业发展 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许多人 有更多的机会回乡从事农业。在人生不同阶段,个人 特质、职业特质与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人的职 业选择。职业选择的个体差异的原因根源于个人特 质、家庭因素、社会互动机会、工作观念、社会价值、比 较工资和总体社会有限资源分配的差异。因此,职业 选择动机的多元造成了新时代农民职业化丰富、复杂 的个体特征。
一、新时代农民职业化的内涵 农民职业化看似是个不辩自明的概念,但是在新 时代的背景下,农民职业化拥有了全新的内涵。要推 进新时代农民的职业化,首先要从源头上厘清对农民
的理解。 (一)农民 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曾指出农民是一种职
业,但与其他职业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他指出“:农民 是一种存在,是对自我的一种整体的和静态的规定,而 其它的职业是人们获得的和占有的‘所有物’。”[1]在中 国,农民自古代起就被视为一种职业。《谷梁传》中写 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是 古代四大职业之一。建国以后,尤其是 1958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行,使得农村户籍成为 了农民身份的主要象征,至此,农民不再仅仅是职业, 而是变为了一种身份象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使得从事农业生产不再是农 民的唯一职业选择,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民职业开始 分化和异化,他们进入社会职业的各个领域。例如进 城务工的农民有了新的称谓——农民工,即拥有农村
*基金项目:2017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型职业农民核心素质模型构建及培育路径研究》(编号: 2017SJB1738);2017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模型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编 号:17YJC880115)。
作者简介:俞冰(1984-),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杨海华(1981-),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 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