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水工保护施工方案1

整理水工保护施工方案1
整理水工保护施工方案1

水工保护施工方案1

附件一:

《海口市如意岛时尚度假酒店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1、工程概况

海口市如意岛海滨城市公园项目属于海口市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第三期实施的15个项目之一,是如意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东区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申请用海总面积为22.4994公顷。本项目属于如意岛总体规划低碳风情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如意岛东南侧的安静区内,健康疗养用地主要为常年在职场打拼的成功人士创建一个具有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修养调整服务的绝佳之地。本项目作为规划区的一部分与规划区的其它项目一起填海形成陆域,采用先围堰后吹填砂的方式形成陆域。外围堰采用复式抛石斜坡堤结构,堤顶标高为5.80m;分隔围堰采用抛填袋装砂斜坡堤结构。工程总工期44个月,陆域回填总方量约7302万m3,其中石料用量约693万m3,吹填回填料为6609万m3,吹填砂主要来源于本项目海域东北方的西南浅滩。

2、工程分析

1.施工期

本项目作为如意岛的一部分,与如意岛其他项目是一次性施工形成人工岛。根据工程分析,如意岛填海工程对周围海域产生影响的主要环节是泥驳卸砂、绞吸船抽砂、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物,其产生悬沙的源强分别为33.73kg/s、10×1.35kg/s和3×0.20kg/s;此外,还有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工地污水和固体废物。生活污水应进行收集,或经船舶自带的简易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船舶产生的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要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处理。

2.营运期

营运期的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如意岛建成后,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厂,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先经公厕收集、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再进入污水管网。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再由环卫工人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因此,营

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水质现状

2015年4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海水中大部分站位检测要素评价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小于1,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铅均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1μg/L),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5μg/L)。

2014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所有样品中海水pH、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锌、镉、铜、汞、硫化物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符合调查站位所在海洋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涨潮时,个别站位溶解氧质量指数>1,略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表层超标率为5%,底层超标率为16.7%。而在落潮时,仅1个站底层海水溶解氧质量指数略高于1,超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但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为8.3%。

2.沉积物现状

2014年10月,海洋沉积物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和汞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规定的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该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为优。

3.生态状况

1)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0.78)μg/L,平均值为0.358μg/L;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6~0.59)μg/L,平均值为0.338μg/L。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范围在(21.39~327.61)mg·C/(m2·d)之间,平均值为189.797mg·C/(m2·d)。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各站点之间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涨潮,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7~0.98)μg/L,平均值为0.630μg/L;底层叶绿素a含

量的变化范围为(0.33~1.13)μg/L,平均值为0.816μg/L。落潮,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4~0.91)μg/L,平均值为0.474μg/L;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2~0.53)μg/L,平均值为0.312μg/L。涨潮,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范围在(15.01~112.94)mg?C/(m2?d)之间,平均值为36.978mg?C/(m2?d);落潮,其范围在(6.29~71.55)mg?C/(m2?d)之间,平均值为27.714mg?C/(m2?d)。涨潮时初级生产力略高于落潮时。

2)浮游植物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出现2门20属33种,其中硅藻门16属26种,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4.36~100.50)×104cells/m3,平均为19.51×104cells /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属中等水平,平均值分别为2.61和0.76。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监测海区共鉴定到浮游植物3门23属42种,其中硅藻18属32种。各站点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为(0.71~375.85)×104 cells /m3,平均为54.44×104 cells /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58和0.54。

3)浮游动物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12类30属36种,其中,桡足类最多。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26.1~3797.3) ind./m3,平均密度为629.0 ind./m3。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以原生动物(夜光虫)为主,平均生物密度为540.3ind./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各站点差别较大,范围为0.14~3.09,平均为1.17。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浮游动物共有10类32属40种,其中,桡足类最多。浮游动物生物密度范围为(2.06~439.51) ind/m3,平均密度为153.53 ind/m3。浮游动物各类别密度在各站点以桡足类为主,平均生物密度为77.48ind/m3。调查期间该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各站点差别较大,范围为0.98~3.35,平均为2.86。

4)底栖生物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采获5个生物类别中的39种底栖生物。其中节肢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18种。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5.64g/m2,该区域的底栖生物优势种类为鼓虾、东方棒眼糠虾、寄居蟹、红点团扇蟹、红星梭子蟹和中国毛虾。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

性指数平均值较低,为1.94。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6个生物类别中的59种底栖生物。其中节肢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33种。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2.76 g/m2,优势种类为中国毛虾,海南细螯虾,中华仿对虾,以及浅缝骨螺。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低,为1.67。

5)潮间带生物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2个生物类别4中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2.8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9ind./m2。生物量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22.18 g/m2)最大;栖息密度的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3.56 ind./m2)最大。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共采获3个断面的潮间带生物2门12种,软体动物最多。调查平均生物量为55.62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2.6ind./m2;生物量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55.57g/m2)最大;栖息密度的分布状况为软体动物(3个断面各潮带平均值为31.33 ind./m2)最大。

6)渔业资源

①游泳生物

2015年4月调查结果显示,捕获到游泳生物38种,隶属于14目35科,总站点平均资源密度516.7 kg/km2。

2015年9月调查结果显示,捕获到游泳生物31种,隶属于12目32科38属,捕获鱼类中以鲈形目种类最多。总站点平均资源密度549.7 kg/km2。

②鱼卵仔鱼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鱼卵密度范围为1.6~35.0粒/m3,平均密度为9.9粒/m3。垂直网中仔鱼密度范围为0~0.3尾/m3,平均密度为0.2尾/m3。

2012年11月调查结果显示,鱼卵密度范围为0.00~7.27粒/ m3,平均密度为2.2粒/ m3。仔鱼密度范围为0.00~4.00尾/ m3,平均密度为1.56尾/ m3。

(4)海洋生物体质量现状

2015年3月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贝类)重

金属Hg、Cd、Cu、Zn、Pb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

2014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鱼类和甲壳类)重金属Hg、As、Cd、Cu、Zn、Pb以及石油烃的含量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对水质环境影响

用海规划的填海工程建设采取先建围堰后填筑的施工方式,围堤打桩施工和陆域吹填将造成悬浮泥沙的增加,将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下降,对海洋水质环境产生影响。但由于回填的物料是砂,砂的含泥量很小,而且吹填尾水经过多次沉淀后才外排,因此在回填溢流过程中落入围堤外的泥沙很少,不会明显影响人工岛附近的海水水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应统一收集处理。

营运期水质影响主要便体现在规划区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根据排水设计,排水工程设计采用分流制,新建污水管道系统收集污水,并采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方式。人工岛建成后,营运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区内浇洒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的补充,以及建筑内冲厕等用途。规划区中水用量约0.8万t/d(最高日),多余的中水应回输东海岸,不能直接排入周边海域。因此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基本不对海洋水环境产生影响。

(2)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填海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较少,因此施工期间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保持现有水平。

营运期间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岛内污水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区内浇洒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的补充,以及建筑内冲厕等用途。多余的中水应回输东海岸,不直接排入周边海域。因此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很小。

(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①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属于如意岛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由整体工程实施的影响来体现。如意岛建设后,受如意岛边界控制,局部海域的流速和流向发生较大变化。西向流时,如意岛西侧与南渡江河口之间水域为流速增大区域,流速增幅约0.15m/s左右,流向变化不大。同时,在人工岛东北侧水流在边界作用下往北偏转,流速增大值也在0.1m/s左右。而如意岛东侧和东南侧则成为流速减小峰值区域,越靠近人工岛堤岸,流速减小越明显,流速减小值可达0.6~0.8m/s。在如意岛的北侧,由于原有跨越浅滩的西北向流不复存在,其流向成为东西向为主,近岸处流速也减小了0.4m/s以上。

东向流的模拟结果显示,如意岛西侧与南渡江河口之间流量增大,其流速增幅可超过0.3m/s。对海峡深槽的流速影响则较小,仅在如意岛东北侧增大0.05m/s左右。而在如意岛的东侧和东南侧则是流速低值区,流速减小幅度为0.4~1m/s。另外如意岛北侧和南侧区域同样流速略减小,流向转为平行于岛屿的东西向。

工程实施以后,在人工岛的南侧形成掩护区,波浪从岛的东侧和西侧饶射进入掩护区,浪向发生变化,在掩护区东部往波向的右侧偏转,掩护区西部往波向的左侧偏转,东侧绕射浪和西侧绕射浪相汇区为N向浪。掩护区可覆盖铺前湾2/3以上的海域,铺前湾东海岸线在掩护区范围之内,导致该岸线沿岸浪高相对减小10%以上,该海岸线中段浪高相对减小30%以上。整个岸线沿岸2年一遇有效浪高较工程前小0.1m以上,50年一遇浪高比工程前小0.5m以上。随着浪向的改变掩护岸段发生移动,以中段受掩护最为显著,NW向浪形成的掩护区范围最大。NE向入射时,东段岸线浪高减小,N向浪入射时中段岸线浪高减小,NW向浪入射时中、西段岸线浪高都减小。人工岛南侧沿岸为掩护最强区域,工程后的浪高不到工程前的10%,尤其是人工岛南岸中段,2年一遇和50年一遇浪高工程后都比工程前小1m以上。

②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工程后周边海域的冲淤变化是比较明显的,从区域上划分,如意岛西南侧为冲刷区域。从变化的时间周期来分析,随着如意岛与南渡江河口之间的深槽逐渐刷深且过流能力加大,其侵蚀趋势将逐渐变缓;同时如意岛东南侧的淤积强度也将趋缓。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周边海域的地形演变需要十几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步恢复稳定。

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填海施工作业,栖息于上述范围内的底栖生物将全部损失,部分游泳能力差的底栖生物如底栖鱼类、虾类也将因为躲避不及而被损伤或掩埋,导致底栖生物资源损失。

本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泥沙,污染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使水体浑浊,也将对浮游生物产生影响。从水生生态角度来看,海水悬浮物增加将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溶解氧降低,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妨碍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数量,导致局部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降低,使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同时,浮游动物也将因阳光的透射率下降而迁移别处,浮游动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现状调查,项目所处海域浮游动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由于悬浮泥沙的影响仅在施工期大,且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不会产生长期的、累积的不良影响,本工程悬沙影响也仅在项目附近海域,因此,本工程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小。

悬浮物的增加也将影响到海域的渔业资源,悬浮物可以阻塞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因难;影响某些滤食性动物的摄食;低溶解氧对游泳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对游泳生物产生“驱散效应”。悬浮物对幼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阻碍,而且可导致死亡。悬浮物对鱼卵的影响也很大,水体中若含有过量的悬浮固体,细微颗粒会粘附在鱼卵的表面,妨碍鱼卵呼吸,不利于鱼卵的孵化,从而影响鱼类繁殖。

填海导致其所在海域的水体消失,填海区所在的浮游生物将全部消失,由于浮游生物暂无经济价值衡量标准,在此不进行生物量损失计算。

本项目将造成栖生物损失3.05t,游泳生物0.163kg,鱼卵8.34×104ind,仔鱼1.21×104尾。

营运期由于没有污水排海,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1)对旅游度假区的影响

项目南侧分布的三个旅游度假区均位于东海岸近岸海域,距离项目位置较远。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扩散污染范围远离这些旅游区,不会对旅游区的水质、沉积物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工程完成后,由于水动力场发生较大的改变,东海岸沿岸的冲淤环境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美丽沙度假区属于流速增大区、冲刷区,工程的建设将使美丽沙度假区的砂质岸线发生冲刷。工程建成后,东海岸度假旅游区形成了波浪掩护区,沿岸沙滩浪高将明显减小。七星岭滨海旅游区距离项目位置较远,项目的建设对其影响较小。

2)对南渡江河口区的影响

工程完成后,南渡江河口区形成一个强烈的冲刷区,局部年冲刷强度可达40cm/a以上,南渡江河口东侧海岸以及人工岛西侧区域同样将呈冲刷态势。因此,南渡江的横向沙咀将进一步往西退缩,该处的海滩侵蚀以及堤坝防护方面应该重视和加强。

3)对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铺前—新埠海滩涂养殖区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扩散不会对铺前—新埠海滩涂养殖区的海水养殖水质、底质产生影响。营运期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 标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区内浇洒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的补充,以及建筑内冲厕等用途,多余的中水应回输东海岸,不直接排入周边海域。因此无论施工期还是营运期对养殖区的影响均不大。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距离工程位置较远,本项目对其影响不大。

4)对定置网的影响

本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有可能占用周围海域内的定置网,使其失去相应的功能。开发活动

也将对渔民的捕捞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与这些用定置网捕捞的渔民进行友好协商,并对工程建设对渔民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赔偿,从而避免利益冲突。

5)溢油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根据船舶碰撞溢油数模分析结果,只有在大潮东向流速、NE风向、风速4.3m/s时,油膜扫海面积达到40.87km2,15个小时后将达到东海岸,登岸地点为南渡江口。其余风况和潮流组合情况下溢油均不会达到陆地。但在SE风向(2.9m/s)大潮东向流情况下,溢油将对项目东侧的七星岭滨海旅游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余敏感目标距离本项目较远,本工程对其基本无影响。

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对项目南侧的东海岸度假旅游区内的开发活动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一定要采取措施严防溢油事故的发生。

5、环境风险

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从工程的性质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由本工程建设直接引发的对周边环境风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而外部的环境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灾害性天气入暴雨、大雾、热带气旋等,施工过程中决堤溢流风险。

本项目通过采取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和完善溢油应急设备等方式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

6、清洁生产

在本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合适的施工方案,使用先进的工艺装备、使作业高效、节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也就降低了对环境的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以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文明施工,爱护环境,这些都是清洁生产原则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体现。因此,从总体上说,本项目施工期的清洁生产水平较高。

7、环保措施

(1)施工期环保措施

1.防止施工期污染水域措施

1)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填海工程产生的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

2)抛填的石块应较均匀,并且石块不应太大,主要便于地基整平,也可以减少抛石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的量。

3)严格控制吹填区溢流口泥浆浓度:本工程陆域吹填过程中的外溢泥浆入海后的污染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吹填区附近的海水水质,因此陆域回填时严禁先溢流,应先在吹填区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设分格,使泥浆能逐级沉淀,围堰内侧敷设土工布,排水口内设防污帘,使排水悬浮物浓度尽量减小。

4)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护岸、围堰修筑一定标高后再进行回填。

5)避免意外的泥浆泄漏入海污染事故,在进行陆域吹填作业中,应定期对排泥管、挖泥船及二者的连接点处进行维修检查,一旦发生管道损坏或连接不善,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意外的泥浆外溢入海污染事故。

6)提高防患意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风暴潮、台风及暴雨时,应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围堰重点地段实施必要的加固强化手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抵御风浪等的影响,避免发生坝塌导致砂土外溢的泄漏污染事故。

7)施工期间施工船舶要配备适量的化学消油剂、吸油剂等物资,以防不测。防止船舶的溢油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收集溢油,缩小溢油的污染范围。

8)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并对溢流口流出液的浓度的变化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9)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船舶的数量和施工位置等,尽量避开鱼类洄游繁殖、幼鱼索饵以及其生长的高峰期,减少工程实施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复。

2.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施工期垃圾由各施工单位负责处理,不得随意抛弃或填埋。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招标书中提出相应的条款和处罚制度。

2)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和环保教育,施工垃圾定点集中堆放,尽量分类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应运往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

3)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等处理干净,建设单位

应负责督促。

(2)运营期环保措施

1)项目运营期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酒店、餐饮、工作人员、居民区住户和绿化用水。本项目生活污水先经生活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再通过污水管网统一排入如意岛上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2)生活垃圾推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集中处置。

1.海洋生态环保措施

①施工期间

1)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的作业主要是回填造陆工程。施工作业会对海洋生物栖息地造成破坏,但应当尽可能防止超出施工范围,以及防止不可恢复的破坏和影响。

2)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泥沙悬浮、排放船舶含油污水、车辆冲洗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向海域倾倒,都将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加以实施,认真落实,严格管理。

3)施工机械应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避免带病作业。

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施工人员对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的意识;建议施工单位制定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奖惩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5)施工期间和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②营运期间

1)根据农业部《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的有关规定,对项目附近水域的生物资源恢复做出经济补偿。具体的补偿措施和方案与当地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主管部门采取可行的生态补偿措施,对本工程造成的

海洋生态损失进行合理补偿。

2)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营运期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措施,禁止直接排海,可减轻对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在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工程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将成倍增大,资源的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也同样以倍数增加;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使建设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进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损失。因此,建设工程污染防治措施的环境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本工程的实施,对海口市强力优化旅游环境和条件以及增加就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作用。

9、总体结论

本工程为海口市如意岛海滨城市公园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一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打桩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等,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其SS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可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并且项目建设存在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切实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的情况下,妥善协调项目用海冲突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