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的特定阶段。

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按劳分配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②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还建立在薄弱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决定了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按劳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来实行;b.市场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又要求按照市场规则来对个人进行收入分配。

c.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也要求有与之相联系的分配方式。

2.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答:(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它是对一切剥削阶级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剥削制度的否定。

但不允许任何有劳动能力的人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并不是拉平劳动报酬上的差别,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相同的时间内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因为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下,人们的劳动有差别,劳动者的体力、脑力不同,体质强弱不同,技能不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也不同。

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收入也必然会有差别。

这种收入差别并不违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恰恰反映了它的特点。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1.如何理解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谈谈你对社会分工及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认识。

答:(1)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的。

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既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又包括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内部分为纺织、造纸、食品、冶金、机器制造等等)。

社会分工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对社会分工作用的认识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

①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a.原始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发现了可以驯服和在驯服后可以繁殖的动物,于是有些部落就逐渐专门从事饲养牲畜,成为游牧部落,引起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便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金属加工、纺织、酿酒、榨油等生产活动开始发展,出现了手工业。

起初手工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副业,后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②正是因为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才会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才产生了商品经济。

(3)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认识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真正形成是在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之后。

18世纪70年代人类科技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机器被大量投入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空前提高,其特征表现在:①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由个人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在生产过程中,由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这两种商品具有同等的效用。

商品的效用越大,交换价值也就越大;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就越小。

这一观点对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商品具有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2)不同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其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两种根本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够交换,这是由于它们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3)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但是,商品作为价值,却是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4)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不是商品具有的同等效用。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论断能成立吗?答:该论断不成立,具体分析如下:(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成立的。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价值的实体。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3)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9)章【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9)章【圣才出品】
的特征能够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畅发展。 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意味着个人收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4)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意义 ①可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必须废除反映剥削关系的分配制度,确立按劳分配制 度;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③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按劳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 削制度的否定;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按劳分配的内容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 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 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主要 包括: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 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①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按劳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来实行; ②市场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又要求按照市场规则来对个人进行收入分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除了存在按劳分配这个主体外,还存在着其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圣才出品】

第七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1.对以下的说法作出辨析:(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各种经济规律都不会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消失。

答:此观点不正确。

具体分析如下:①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只要存在着这种经济条件,它就必然存在并在经济生活中发生作用。

人们不能创造、消灭经济规律,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这里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关系,它是由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性质所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一些经济规律会失去其效力,退出历史舞台,而另一些经济规律会产生和发生作用。

只有少数经济规律由于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共同本质,或者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某种共同性质,所以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或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

这样,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特有的经济规律和共有的经济规律。

②特有的经济规律是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现象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

它只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随着这种特定社会形态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代替,这种特有的经济规律也就会相应地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另一种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例如,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剩余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

而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就失去效力,退出历史舞台。

相应的,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如按劳分配规律等。

③共有的经济规律就是指那些不只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它包括两种情况: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由于共有经济规律表现了人类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共同本质,或者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某种共同性质,所以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或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0-12)章【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0-12)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10.1复习笔记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1.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在存在着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方式不能对相应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2)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①垄断由于生产和技术方面的特点,一些部门具有突出的规模经济效果,不适合竞争。

而只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往往就会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

②外部影响有些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外部性,因而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市场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包括社会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从而难以消除外部不经济。

③公共物品经济中存在许多不满足竞争性或排他性特点的商品,难以实行“谁付钱,谁消费”的市场原则,会出现不支付成本就得到利益的“搭便车者”。

④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场合,交易双方处在不平等的竞争关系中,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

(3)市场失灵的影响市场失灵是导致市场经济运行出现失衡的重要原因,当市场机制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时,需要政府来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改进市场效率,纠正市场失灵。

2.宏观调控的必然性(1)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控制和引导,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2)宏观调控体系的客观必然性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②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内在要求;③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市场存在的局限性①市场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化对局部经济利益进行调节,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带有较大程度的盲目性;②市场发挥作用的优势范围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它不能自动地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③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以至要为取得效率而牺牲一定的公平。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同期被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唯物主义2.上层建筑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4.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垄断利润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实践的基本类型是什么?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4.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2.试用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理论,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唯物主义答:唯物主义是指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上,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2.上层建筑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1.试对下列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析:(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特征的宏观调控,不能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手段。

(2)宏观经济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为了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4)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缓冲器”、“安全网”。

答:(1)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a.经济手段是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各种经济杠杆和制定经济计划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

b.法律手段是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法律和法规来规范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c.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以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

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深化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调控模式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主要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而不是计划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③但是,并不意味着应彻底放弃直接调控手段。

在面对市场失灵、环境保护等问题时,应灵活应用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有利于市场良好发展的政策,以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由于宏观调控手段各具特色,因此政府应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不同调控手段加以选择实施。

(2)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①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调节、控制和引导,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②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就是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解决市场失灵情况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达到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由康德开始、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到费尔巴哈那里宣告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导论)【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1.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因而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

你怎么评价这种看法?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马克思、恩格斯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写下了许多著作,还在马克思逝世后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他们二人都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体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而任何一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历史局限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他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而他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将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他们的理论还会为后人所纠正。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存条件来阐明和发挥。

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各国实践的主题也是在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对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列宁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上半期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成是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答:该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一、选择题1.[单选题]健全市场机制,要建立主要由()。

A.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B.计划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C.政府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D.消费者制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答案】A【解析】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提出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经营者是价格形成的主体,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供求,价格形成的基本形式是经营者自主定价,价格机制运行的基础是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单选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C.实行国有经营D.非国有化【答案】A【解析】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更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主体。

在我国,完善市场主体,首先就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或方向,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3.[单选题]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

A.业主制B.合伙制C.公司制D.股份使用制【答案】C【解析】企业是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利润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进行界定,可以将企业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类型。

其中,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都会采用公司制。

4.[多选题]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

A.自负盈亏B.追求利润的最大化C.自主经营D.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E.依法纳税【答案】ABCDE【解析】企业是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利润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从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看,企业是在内部分工协作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置自己所经营的财产,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依法纳税和独立承担财产经营风险及责任的经济实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配套练习题考研真题张雷声电子书下载说明:我们严格按照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的章节体系,共分13章(含导论)。

每章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人大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便于学员全方位备考。

导论一、选择题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B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此外,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单选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有用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又需要通过物质生产过程生产出来,因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4[单选题]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的产品【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在生产资料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四章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一、选择题1.[单选题]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答案】C【解析】社会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社会再生产按其内容划分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单选题]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答案】A【解析】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3.[单选题]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G´B.W…P…W’—G´·G—WC.P…W´—G´·G—W…PD.G´—W…P…W´【答案】A【解析】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循环实际上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G—W…P…W'—G'为货币资本的循环,P…W'—G'…G—W…P为生产资本的循环,W'—G'·G—W…P…W'为商品资本的循环。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劳动力B.原料C.厂房D.机器【答案】B【解析】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新产品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以及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题库(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圣才出品】

第七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一、概念题1.资本积累[昆明理工2017年研;中财2017年研;华侨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7年研;首都经贸2010年研;浙江师大2009年研]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财2016年研]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二、简答题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华南理工2010年研]相关试题:(1)怎样理解“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简答题,中山大学2017年研](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简答题,辽宁大学2016年研](3)资本是肮脏的。

[西北大学2012年研]答:该观点正确。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具体分析如下:(1)资本主义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导论)【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导论)【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导论1.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已不再是社会生产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①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②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4.1 复习笔记一、资本循环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P 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

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②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把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劳动力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结果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

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其中,P代表生产过程,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

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

③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换回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这时的货币量要大于最初资本家预付的货币数量,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W'-G'其中,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

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资本循环就是指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并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资本循环的完整公式是: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1)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循环实际上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公式表示如下:生产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其中,G—W…P…W'—G'为货币资本的循环,P…W'—G'· G—W…P为生产资本的循环,W'—G'·G—W…P…W'为商品资本的循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张雷声-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张雷声-课后答案

第二章1、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这两种商品具有同等效用。

商品的效用越大,交换价值也就越大;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越小。

这一观点对吗?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商品具有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其次,不同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最后,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不是商品具有的同等效用。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论断成立吗?这一论断不成立。

首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成立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其次,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有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满足他人需要而生产,也是没有价值的。

3、有人认为,“各种商品的价值之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它本身也包含一定的价值;但是各种商品的价值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相同的质,因而它们本身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只因为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才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

4、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能不能由此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不能。

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在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市场具有滞后性,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会偏离商品价值。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为什么我们一方面要形成抽象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性范畴,另一方面又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1)从市场的含义来说,它既不是社会主义性质,也不是资本主义性质。

本身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而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法和手段。

(2)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首先必须突破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天然联系的传统观念。

市场经济作为体制性范畴,只有与一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才是充分的、现实的。

并且,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其本身存在着诸多弊端。

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可以引导和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克服市场失灵等问题。

(3)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下来,形成抽象意义的市场经济范畴,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2.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为什么说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答:(1)从计划和市场各自的含义来说,它们既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们本身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而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两种方法或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就否定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表现、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属性的传统观念,走出了计划和市场相互排斥对立的认识误区。

(2)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机制,并不排斥计划的作用。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哪些?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

(2)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预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其表现包括:①市场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a.一方面,市场经济在地理空间上扩展,它从一国范围内产生的经济体制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为国际性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在运行系统上扩展,它由本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系统向国外延伸,形成为全球市场经济运行系统。

b.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

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国内或地区内的市场经济,市场体制、市场发育日益具有全球性质,整个世界市场趋于统一,商品、劳务、技术、信息、知识等都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c.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市场经济的类型、发展速度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不成熟,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之路。

但是,无论怎样,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区域经济集团是指相邻的若干国家结合成一个范围较大的经济区,通过它们之间签署某种条约、协议而形成为区域性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经济集团的宗旨是为了增强和扩大集团内部的经济实力,提高集团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为集团成员国争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③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a.跨国公司着眼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哪里有业务,哪里有利可图,它就会涉足哪里。

因此,它又以其全球性生产经营的企业形态,以其相互间的联合与合作的形式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为了保持生产的连续性,产业资本循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不仅货币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下去,而且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也必须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下去。

因此,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循环实际上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2)产业资本的循环要连续不断,就必须使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连续地、并列地进行。

因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

就是说,产业资本家必须根据生产中的实际要求,按比例地把预付资本分成三部分,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及三种循环形式上。

只有这样,才能使产业资本家的一部分资本在离开购买阶段、进人生产过程时,另一部分资本则离开生产过程以商品形式进入销售阶段,第三部分资本以货币形式购买生产要素。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交替进行,才使资本循环得以不间断地进行。

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就是说,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都必须顺序地经过三个阶段,依次变换它们的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不停顿地循环下去。

如果任何一种职能形式或循环形式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产业资本循环发生中断或停顿,使价值增殖
不能正常实现。

如果在购买阶段发生停顿,货币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去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如果在生产阶段发生停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被闲置起来,不能相互结合进行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不能进行;如果在销售阶段发生停顿,也就意味着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家预付的资本就不能收回,剩余价值也不能得到实现。

2.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

试分析怎样通过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答:(1)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

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资本循环需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以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2)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

生产时间由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四个部分组成。

在这四个部分生产时间中,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起决定作用。

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那些非劳动时间。

(3)资本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

它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流通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通信和运输条件的方便程度等。

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尽可能靠近市场,拥有便利的交通、通信和运输条件。

3.按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这一说
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以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为依据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

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①以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使用价值形态的变化,价值也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虽然生产资料的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但是,它们都只能是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因此,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就叫作不变资本。

②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但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剩余价值。

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就叫作可变资本。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为依据的。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资本形态。

生产资本的构成,根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①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它在物质形态上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它的价值则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

②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以及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
资本。

以原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是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实物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一次性全部地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

但是,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在商品出售后,一次全部收回,所以也称为流动资本。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进一步说明其含义及实践意义。

答:(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含义、实现条件及实践意义
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含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指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它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基本的比例关系:第一部类所能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只有这样,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从这一基本条件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
a.Ⅰ(c+v+m)=ⅠC+Ⅱc;
b.Ⅱ(c+v+m)=Ⅰ(v+m)+Ⅱ(v+m)。

这两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要保持基本平衡。

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践意义
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谈及总供给、总需求概念时,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似乎总供求分析就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

实际上,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包含着总量分析的重要思想:一是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的平衡,二是供求总量内部构成比例的平衡。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问题。

这两大平衡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的根本前提,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出发点。

因此,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石,也是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雏形。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实现条件及实践意义
①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投入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②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从这一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以上三个实现条件,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践意义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所反映出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发生困难,从而生产相对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5.在1929~1933年和1973~1975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些奇怪的现象:1933年,美国有1040万亩棉花在棉田中被铲倒毁掉,有640万头猪被抛进密西西比河;英国的大批鲜橘子、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倒进了大海。

1974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亚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新鲜牛奶倒进了大海。

请问:资本家为什么要把牛奶倒进海里,毁掉棉花、粮食等,而不把它们便宜一点卖出去呢?
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尽管经济危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生产过剩是最基本的、共同的现象,其他经济上的混乱现象都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

但是,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实际购买力而显得过剩。

所以,一方面,商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甚至被销毁;另一方面,大批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缺衣少食。

(2)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就会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