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计算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练习题
剩余价值的分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剩余价值全部归资本家所有B.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C.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D.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A. 企业主收入B. 利息C. 地租D. 工资A. 平均利润B. 生产价格C. 商品价值D. 剩余价值率二、填空题1. 剩余价值分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
2.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转化为______和______。
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______是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判断题1. 剩余价值分配只与资本家和劳动者有关,与土地所有者无关。
()2. 在剩余价值分配过程中,平均利润率是不断上升的。
()3. 利息、地租和企业主收入都是剩余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简答题1. 简述剩余价值分配的基本过程。
2. 解释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
3. 利息、地租和企业主收入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年剩余价值为100万元,其中利润为60万元,利息为20万元,地租为10万元,企业主收入为10万元。
请根据剩余价值分配原理,分析该企业的剩余价值分配情况。
六、计算题1. 假设某企业的年剩余价值为500万元,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为2000万元,可变资本为1000万元。
计算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
2. 如果一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为8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的利息为100万元,土地租金为50万元,企业主所得的利润为350万元。
计算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
七、名词解释1. 剩余价值2. 利润3. 利息4. 地租5. 平均利润率八、论述题1. 论述剩余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剩余价值分配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
剩余价值计算的例题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6.答案:P'=m/(c+v)=200/(200+800)=20%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9.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
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1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11.答案:(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15、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 D.贷放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7.不变资本是指()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不同形态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D.以上均不对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的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的报酬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5.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C.从100%增加到250%D.从100%增加到300%12.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A.采用先进技术B. 贱买贵卖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部价值D.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C.工人工资的高低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A.厂房、设备B.原材料C.劳动力D.货币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c+cB.c+v+mC.v+mD.c+m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A.上升B.下降C.与名义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D.与实际工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是()。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
常见公式中的字母含义:c--不变资本(机器+原材料)v--可变资本(工资)m--剩余价值(利润)p--利润(剩余价值)固定资本--机器、厂房、设备流动资本--原材料、辅材料、燃料+工资不变资本=固定资本+原材料、辅材料、燃料生产成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k(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所以数值上成本肯定是一样的,只不过分类方式不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题目没有明显说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算出生产成本。
1.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m′=m/v×100%(v表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工人工资=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题目中,通常描述为,投入100万,经过一轮生产后,有120万。
已知,支付工人工资10万,求问剩余价值率。
那经过一轮生产后多出的20万,对于资本家来说是利润,但是对于马克思(我们)来说,这就是资本家从我们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所以m'=20/10=200%2.年剩余价值量(M)、年剩余价值率(M′)(属于超纲,但是有个别卷子有,所以了解一下)年剩余价值:M=mn=m′.v.n(v表示可变资本,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 年剩余价值率:M′=m′.n(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3.利润率(p′)、平均利润p′=m/(c+v)×100%(m表示剩余价值量;c表示不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所以p'小于m'=m/v。
平均利润=成本×平均利润率随着资本家不断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社会逐渐形成了平均利润。
一般来说,题目中会给出平均利润率,让同学们计算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平均利润=生产资料的价值+购买劳动力的钱+平均利润5.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垄断利润6.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c/v测试题:1.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有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2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3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参考概念:1、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公式:剩余价值=总产值—预付资本=(C+V+M)—(C+V),其中,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
或者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商品售价-成本(原材料成本+生产资料折旧)-工人工资或者剩余价值m = m'.v (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2、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剥削率即剩余价值率公式: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或者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3、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公式: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4、利润率: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表示的是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它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利润率在数值上绝对小于剩余价值率。
公式: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 +v)5、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6、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叫做名义工资,以这些货币所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叫做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工资,而是同一工资的两个侧面。
7、不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完整版)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A.25%B.50%C.200%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A.100B.120C.160D.200 答案:160【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 ==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A.4200B.2400C.42000D.420000 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 10==4200(亿)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A.6次B.8次C.10次D.12次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与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综合选择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A.商品个别价值B.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D.商品社会价值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是高利贷资本C.是货币资本D.是职能资本14.股票价格是: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7.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平均利润率的大小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剩余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资本量的大小18.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C.土地好坏的不同D.土地投资的不同2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C.美国式的革命道路D.普鲁士式的改良道路22.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矿山地租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资本4.商业利润5.借贷资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资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三、分析判断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 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叫W=k+m,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14.90)×1.88×30-437.10(元),再求m'=m/v-437.10/32.34×100%=1351.58%,从而得出答案。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22.65-14.90 *1.88 *30=437.1437.1/32.34*100%=1351.58%政治经济学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第六题有修改)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答案: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
即w=k +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不同形态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D.以上均不对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的报酬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5.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C.从100%增加到250%D.从100%增加到300%12.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A.采用先进技术B. 贱买贵卖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部价值D.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C.工人工资的高低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A.厂房、设备B.原材料C.劳动力D.货币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c+cB.c+v+mC.v+mD.c+m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A.上升B.下降C.与名义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D.与实际工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是( )。
剩余价值计算的例题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6.答案:P'=m/(c+v)=200/(200+800)=20%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1)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M'是多少?9.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
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1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11.答案:(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15、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剩余价值率的三个公式例题
剩余价值率的三个公式例题剩余价值率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比率,通常用以下三个公式表示:1.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假设一家工厂雇佣了10名工人,每名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为20元。
一个工作日8小时,工厂每天生产100件商品,每件商品售价为50元,原材料和机器等固定成本为2000元。
那么这个工厂的剩余价值率可以计算如下:- 每天可变资本 = 每名工人每小时工资×工作时间×雇佣工人数 = 20 × 8 × 10 = 1600元- 每天总产值 = 每件商品售价×生产数量 = 50 × 100 = 5000元- 每天剩余价值 = 每天总产值 - 每天可变资本 - 固定成本 = 5000 - 1600 - 2000 = 1400元- 剩余价值率 = 每天剩余价值÷每天可变资本 = 1400 ÷1600 ≈ 87.5%因此,这个工厂的剩余价值率约为87.5%。
2.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总劳动时间在上述例子中,每天生产100件商品,每件商品需要0.5小时的劳动时间。
因此,每天生产过程的总劳动时间为100 × 0.5 × 8 = 400小时。
根据剩余价值率的定义,可以计算出:- 剩余价值率 = 每天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总劳动时间 =1400 ÷ 400 ≈ 3.5元/小时因此,这个工厂每小时创造的剩余价值约为3.5元。
3. 剩余价值率 = 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投入资本假设这个工厂的年利润为50万元,固定资本为200万元,可变资本为100万元。
则根据剩余价值率的第三个公式,可以计算出: - 剩余价值率 = 年利润÷可变资本 = 50 ÷ 100 = 50% 因此,这个工厂的剩余价值率约为50%。
剩余价值练习
巩固练习:(一)某皮鞋厂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是57600元,某月开工30天,共雇佣工人50名。
每个工人平均劳动10小时,每5小时生产皮鞋1双,价值22元,其中,每双皮鞋消耗原材料10元,工具及设备折旧6元,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工资2.40元。
求(1)资本家该月实际消耗的预付资本(2)每天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一个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剩余价值(4)该月全厂总产值(5)一个工人一天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6)剩余价值率(1)资本家该月实际消耗的预付资本C:(10+6)× 2 × 30 × 50 + 2.4 × 30 × 50 = 51600元(2双)月工人数工资月人数(2)每天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10+6)×2×50=1600V=2.4×50=120(3)一个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新价值 = W — C(V+m )=(22×2)-()[]元122610=⨯+一天两双皮鞋价值m =12-2.4=9.6元(4)该月全厂总产值()元660005030222=⨯⨯⨯皮鞋价值1人一天两双(5)一个工人一天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10小时(一天)创造新价值 12元每小时 创造 价值 1.2元工资2.4元 需2小时剩余时间:10-2=8小时(6)剩余价值率%4004.26.9v m m'=== 或 %40028=小时小时课堂练习:计算题:某皮鞋厂雇佣工人100人,每天劳动12小时,每1小时创造新价值1元,1人4小时生产1双皮鞋,每双皮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20元,每个工人1天工资6元。
①1天该厂消耗资本多少?C、V各多少?②一天该厂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剩余价值率各是多少?③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④每双皮鞋价值是多少?①1天该厂消耗资本多少?C 、V 各多少? 1双消耗C =20元1个工人4小时产1双,一天12小时产3双(1天厂生产300双)∴1天共消耗C =100×3×20=6000元V =100×6=600元1天该厂共消耗资本C +V =6600元②一天的m ?m ’?每人每天创造的新价值V +m =12元(每小时1元,12小时)6+m =12元,∴m =66×100=600元 %10066m'== ③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④每双皮鞋价值总价值(1天)=C +V +m =6600+600=7200 7200÷300(每天300双)=24元计算:1人1天3双创产值24×3=72元成本20×3+6=66m =72-66=6元。
剩余价值率计算例题
剩余价值率计算例题
题目1:
某资本家工厂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8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
A. 50%
B. 100%
C. 150%
D. 200%
题目2:
若工人日工资为100元,日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则资本家每小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
A. 16.67元
B. 20元
C. 25元
D. 33.33元
题目3: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若资本家将工作日从8小时延长至10小时,而必要劳动时间保持不变为4小时,则剩余价值率将:
A. 不变
B. 下降
C. 上升
D. 无法确定
题目4:
某资本家预付资本总额为100万,其中不变资本为80万,可变资本为20万,剩余价值率为150%,则该资本家一年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假设资本周转一次)为:
A. 15万
B. 30万
C. 60万
D. 120万
题目5: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两者总是相等
B. 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
C. 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
D. 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题目6:
若资本家将工人的工资从每日100元提高到120元,同时工作日从8小时延长至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仍为4小时,则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题目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若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但总价值量保持不变,则剩余价值率会: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剩余价值率的三个公式例题
剩余价值率的三个公式例题
剩余价值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衡量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与其所获得报酬之间的比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份额以及资本家的利润。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有多个公式,其中最常用的包括以下三个:
公式一: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100%
公式二: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100%
公式三:剩余价值率= 资本家总收益/ 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付出的全部成本× 100%
下面通过三个例题来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公式计算剩余价值率:
例题一:某工厂每年的总产值为100万元,可变资本为60万元,不变资本为30万元,剩余价值为10万元。
根据公式一,剩余价值率= (10万元/ 60万元)× 100% = 16.67%。
例题二:一家公司的总收入为200万元,其中利润为60万元,可变资本为80
万元,不变资本为60万元。
根据公式二,剩余价值率= 60万元/ (80万元+ 60万元)× 100% = 37.5%。
例题三: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500万元,其中利润为100万元,不变资本为200万元。
根据公式三,剩余价值率= 100万元/ (200万元+ 500万元)× 100% = 14.29%。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剩余价值率的大小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分配关系,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残剩价值的分配二、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平均利润3.商业成本4.商业利润5.借贷成本6.利息7.利息率9.虚拟成本10.级差地租11.绝对地租二、综合选择1.残剩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率是残剩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率决定残剩价值率〔〕2.在成本主义条件下,部分内部竞争形成:〔〕3.在成本主义条件下,部分之间竞争形成:〔〕 B.出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4.价值转化为出产价格后: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认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认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出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5.出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6.利润率上下与成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A.成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成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成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成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D.也不料味着成本总量在不竭增加〔〕8.在成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C.掩盖了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D.掩盖了残剩价值的来源和成本主义抽剥本色〔〕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置价格的余额〔〕〔〕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成本家的欺诈手段〔〕10.商业成本的利润率应:A.高于财产成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财产成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财产成本的获利程度无关〔〕11.商业成本中,能缔造价值的有:A.为购置商品而预付的成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创办处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12.商业畅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13.成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成本:〔〕 B.是高利贷成本〔〕C.是货币成本〔〕D.是本能机能成本〔〕14.股票价格是:〔〕 B.利息和借贷成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成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5.借贷利息的本质是:〔〕 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成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成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6.生息成本的两种形态是:〔〕〔〕D.商品成本〔〕17.决定利息率上下的因素是:〔〕〔〕C.残剩价值率的大小〔〕D.可变成本量的大小〔〕18.成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A.地盘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地盘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缔造的全部残剩价值〔〕C.农业成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1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地盘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物个别出产价格低于社会出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残剩劳动〔〕2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B.地盘经营权的垄断〔〕C.地盘好坏的不同〔〕D.地盘投资不同〔〕21.成本主义地盘所有制的形成有两条道路:A.法国式的道路〔〕B.英国式的革命道路〔〕〔〕〔〕22.地盘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 B.地盘价格与地租量成反比〔〕〔〕 D.地盘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23.成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A.级差地租〔〔〕〔〕〔〕三、阐发判断1.在成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1.答案:M'=m'×n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2.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5.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6.答案:P'=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7.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
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8.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
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
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
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
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9.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
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
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10.答案: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
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1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
(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
(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11.答案:(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3)m=2×4×50=400(元);m’=400/400=100%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12、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
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
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12.答案: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13、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
问:
(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
(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13.答案:(1)n=U/u=12/3=4(次)
(2)n=U/u=12/0.5=24(个月)=2(年)
14、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
计算: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
(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14.答案:(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M甲'=M/v=100/10=1000%
M乙'=M/v=150/10=1500%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n甲=2.08(次)
n乙= 9.08(次)
15、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计算:
(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
(2)剩余价值总额
(3)利润率
(4)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
(6)生产价格
15.答案:(1)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4+30+30=64(亿元)
(2)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10/100=10%
P'丙= m丙/C丙=10/100=10%
(4)平均利润率= 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平均利润=28+20=48(亿元)生产价格乙= K乙+ 平均利润=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平均利润=64+20=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