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胰岛素
药理学 胰岛素
【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D860)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 特点:干扰肝输出葡萄糖并增加胰岛素受 体数目。氯磺丙脲兼有抗利尿作用 第二代: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 特点:降血糖作用强于第一代,久服不产 生蓄积作用
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
→血糖去路↑ 3.促进糖原合成、增加其贮存 4.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减少来源) 1.糖原分解↓ 2.抑制糖原异生
二.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血中游离脂肪酸↓丙酮酸↓ 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增加其应用
三.蛋白质代谢 氨基酸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分解↓
慢性抵抗防治: 可更换不同来源抗原性小的胰岛素制 剂;尽量避免间断性使用;注意减肥, 及时诊断和处理相关的慢性病,如肢 端肥大症、尿毒症等。
4.脂肪萎缩 注射部位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 换用高纯度制剂可减少该反应发生。
5、反应性高血糖 胰岛素用量略超需要时可引起轻度 低血糖,代偿性引起体内胰高血糖 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 的增加而形成高血糖,应与胰岛素 用量不足相区别。
假说:
1、认为胰岛素可诱导第二信使的形成,
他们模拟或具有胰岛素样的活性。 2、认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sR)的
α-亚单位结合,引起β亚单位的自身 磷酸化,进而激活β亚单位的酪氨酸 蛋白激酶,继而催化胞内其他蛋白的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磷酸化的连 锁反应,最终降低血糖
3、认为胰岛素可使葡萄糖载体蛋白 (glucose transporter)和其他蛋白 质从胞内重新分布到胞膜,从而 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血糖反应而随时提高警惕,在有先 兆症状是应立即服大量糖水或葡萄 糖,重者应静注或静滴50%葡萄糖 液50-100ml。
《药理学》辅导: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辅导:胰岛素及⼝服降⾎糖药 胰岛素及⼝服降⾎糖药 insulin and oral hypogl ycemic agents 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 饮⾷疗法: 药物治疗: 体⼒锻炼: 胰岛素 insulin 来源: 由β细胞分泌、为51个aa的⼩分⼦蛋⽩质。
由a、b链,为⼆硫键以共价键相连 65年我国⾸先合成⽜胰岛素 多由猪、⽜胰岛提取 也可通过dna重组技术利⽤⼤肠杆菌获得 体内过程: ⼝服⽆效。
ih 正规胰岛素可iv,余不能。
t1/2 9-10'作⽤可持续数⼩时 为延长时间,⽤碱性蛋⽩与之结合,再⽤少量锌使之稳定,注射后→沉淀→缓慢释放吸收 为混悬剂,不能iv. 药理作⽤: 调节⾎糖 促进合成代谢 1. 糖代: 1)促进组织对糖的转运与摄取 2)加速糖元合成,抑制分解 3)加速糖的氧化 4)抑制糖元异⽣ 2. 脂代: 促进合成、贮存、转化 减少脂肪分解和酮体⽣成 3. 蛋代: 促进蛋⽩质合成,抑制分解 作⽤机制: 胰岛素受体由2个α,两个β亚单位构成 为跨膜糖蛋⽩ α亚单位在膜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 β亚单位跨膜,有3个结构域,n端在膜外 c端在膜内,为蛋⽩激酶结构域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β亚单位上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胞内活性蛋⽩的磷酸化级联放⼤→⽣物效应。
临床应⽤: 治疗糖尿病的效佳药物,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免疫性损伤所致[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控制及⼝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者。
3)发⽣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渗性昏迷、胰岛切除后。
4)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热、妊娠、创伤及⼿术的各型糖尿病。
5)细胞内缺钾,⼼梗⼼律失常的防治。
不良反应: 1)过敏:⽜胰岛素发⽣率较⾼,可⽤猪、⾼纯度或⼈胰岛素代替。
2)低⾎糖:极易发⽣的并发症,短效类多见 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意识模糊、昏迷以短效类多见 3)胰岛素抵抗(耐受性) ⽆酸中毒及其内分泌疾病引起继发性尿糖情况下,胰岛素⽤量超过200µ者。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 急性抵抗性:应激原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
酮症酸中毒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存在妨碍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
❖ 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因,短期内加大Ins 的用量。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慢性抵抗性指每日应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而无并发症 。原因有三:①受体前异常:可能与体内产生的Ins抗 体有关,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症状;②受体水平变化:胰 岛素受体数目减少;③受体后异常: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三代药物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还可刺激 纤溶酶原的生成,恢复纤溶活性。对预防或减 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临床用途】
2型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Ⅱ 型糖尿病; 尿崩症:氯磺丙脲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伤: 4、持久的低血糖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三、双胍类
常用药物有: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药理作用】
特点: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而对胰岛功能正常或
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糖。
原理:
➢ 促进骨骼肌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 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降低糖原的异生; ➢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 阻碍食物的吸收。
2、 高血钾 :GS +Ins 3、细胞内缺钾(GIK)
GS +Ins+Kcl可促进血液中钾进入细胞内。
药理学第32章胰岛素
单组分胰岛素(McI):为高药纯理学度第32胰章胰岛岛素素。
【不良反应】
药理学公开课教案:第三十六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六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β细胞所释放的调节糖代谢,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是一种酸性蛋白质,药用胰岛素为猪,牛胰腺提取品,目前可通过重级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大脑,血细胞等组织没有糖元贮存,它们必须时刻摄取血液中的Gln维持其功能,当Gln下降便会发生低血糖昏迷.当Gln上升超过肾糖阈糖尿.体内过程 1.本品口服无效.易被消化酶破坏,必须注射.2.皮下注射,吸慢迅速.但半衰期仅9分钟,作用时间短,溶解度小,沉积于注射部位,缓慢吸收,作用慢,维持时间长.药理作用 1.糖代谢(一)加速Gln利用①提高细胞膜对Gln的通透性,使其向细胞内转运上升.②促进Gln的激酶活性,加速葡萄糖酵介和氧化.③糖元合成酶活性上升,促进糖原合成.(二)抑制Gln生成①抑制糖原分解(对抗Adr和胰高血糖等兴奋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细胞内CAMP下降,从而减少糖原分解)②减少糖异生(抑制甘油,乳酸及氨基酸转变为糖原)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糖尿病时,血糖上升,能量不足,脂肪分解上升,酮体生成上升,导致酮症酸血症及酮尿,本品可纠正酮症酸血症)3.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作用机理详见P266用途 1.治疗糖尿病各种类型均可.主要用于①重型糖尿病(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经控制饮食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④合并重使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的各型糖尿病.使用注意:应根据病情轻重,病人具体情况及血糖,尿糖随调整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静注,快而短,反复使用如用于糖尿闰酮症酸血症,昏迷严重感染等.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皮下注射,不能静注(因为分子大)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慢而长,适用于中型及血糖波动在而不易控制者.2.其他①治疗高血钾症胰岛素+葡萄糖,可使细胞外钾进入胞内.②防治心肌梗塞时心律紊乱胰岛素+葡萄糖+Rcl,可纠正细胞内缺钾.③治疗精神分裂症胰岛素休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多为牛胰岛素所致)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可致过敏性休克.治疗轻者:抗组胺药重者:用猪胰岛素代替(因其与人较接近)或改服降血糖药.2.低血糖(过量所致)临床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治疗以早发现和摄食,或饮用糖水,严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意: 要区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3.胰岛素耐受性短时内大量应用胰岛素对抗急性耐受,多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所致.原因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加,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妨碍了Gln的摄取,利用.慢性耐受①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②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③革巴细胞上Gln转运系统失常.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特点口服易吸收,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型.一. 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药理作用 1.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使胰岛素释放增加.2.抑制胰高血糖等分泌.临床应用 1.糖尿病本品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对胰岛功能严重衰竭,先天性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完全切除胰腺者无效.2.治疗尿崩症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分泌,可治疗尿崩症.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2.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3.持久性低血糖症,常由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为甚.二.双胍类苯乙双胍作用 1.降低食物吸收.2.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下降,适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者,3.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特点不影响胰岛,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有效.不良反应 1.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口中金属味,口臭.2.乳酸血症(尤以苯乙福明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约为50%)三.α—葡萄糖甙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新型口服降糖药)1.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在小肠肠道刷毛抑制α—葡萄糖甙酶,从而减慢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Gln的吸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辅助治疗.四.胰岛素增敏药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面发挥降糖作用.。
药理学 第28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
降血糖机制 (1) 增加胰岛素释放 (2)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3) 增加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
临床应用 (1) II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尚存者 (2) 胰岛素耐受者 (3) 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 促进抗利尿素
的分泌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恶心、腹痛、腹泻
(2) 粒细胞减少
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4. 合并严重感染、高热、创伤 5. 胞内缺钾 胰岛素+葡萄糖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2. 低血糖症★ 3. 胰岛素耐受性
口服降糖药
1.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
2. 双胍类 甲福明、苯乙福明
分
3.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伏
格列波糖
类
4. Insulin增敏药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5. 其他类 瑞格列奈
一、磺酰脲类
•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 第二代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 第三代 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 格列美脲(glimepride)
PPARγ 临床应用: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倍欣) 1. 机制 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 → 减慢产生葡萄糖 的速度 →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2. 临床应用 糖耐量减低的轻症病人 3. 不良反应 胃肠道
五、其他药物
1965年9月17日,首次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胰岛素系列知识学习
动物胰岛素 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普通胰岛素
诺和灵 甘舒霖 优泌林
预混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动物源胰岛素
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各类胰岛素的比照
第1代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l 猪胰岛素、牛胰岛 素可用于人类;
l 可能产生过敏反响 ,或产生抗体后药 效降低;
l 来源广泛,价格廉 价
第2代胰岛素 〔人胰岛素〕
根据来源分类
第3代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l 基因工程技术合成;
l 与人胰岛素相比更好 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 分泌;
l 与人胰岛素相比低血 糖发生危险性低,平 安方便
2.按作用时间分 ①速效〔超短效〕②短效③中效④长效⑤预混
种类
短效 超短效
中效(NPH)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餐时胰岛素
0.5-1h
2-3h
短效 诺和灵®R
黄色
中效 诺和灵®N
绿色
预混 诺和灵®30R
红棕色
预混 诺和灵®50R
灰色
各种胰岛素制剂的外观特点
• 每次注射前应检查胰岛素液的外观,正常情况下速效和短效胰岛 素外观清亮,一旦混浊或颜色变黄就不得使用了。其他规格的胰 岛素呈均匀的雾状,出现团块状沉淀物则不能使用。
各种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及注意
No Image
No Image
记忆方法
• 1、普通胰岛素是动物源胰岛素
2、药品通用名称中含“人胰岛素〞字样--为人胰岛素
3、预混胰岛素、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为胰岛素类似物
4、超短效胰岛素 主要包括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商品名: 诺和锐)。餐前即用
5、短效胰岛素--商品名中含“R〞 又叫做普通胰岛素或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动物源胰岛素〕,重组人胰岛 素注射液〔甘舒霖R、诺和灵R、优泌林R〕要在餐前30分钟注射,〔以 后看到胰岛素后面带“R〞的标志记记得是餐前30分钟注射哦〕
胰岛素相关知识
胰岛素相关知识第一章:胰岛素的基本概述一、胰岛素的发现和历史胰岛素是由加拿大科学家贝斯特和麦克莱德于1921年发现的。
他们首先从犬的胰腺中提取到了胰岛素,然后成功治疗了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小女孩。
这次重大发现奠定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并为贝斯特和麦克莱德赢得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具有多种作用。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促进血糖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合成,并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氧化,从而增加脂肪的储存。
3.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储存。
胰岛素的这些作用有助于维持血糖和能量代谢的平衡,对于正常人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胰岛素与糖尿病一、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变异来增加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饮食结构、体重、运动习惯等,这些因素会增加胰岛素的需求和胰岛素分泌的负担。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如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原理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患者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水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
胰岛素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1.降低血糖: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外源性胰岛素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血糖水平。
3.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增加胰岛素对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敏感性。
药理学总结:胰岛素和抗糖尿病药
胰岛素和抗糖尿病药糖尿病• 由遗传、环境等因素所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 显著高血糖的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糖尿病分型以病因为依据:(四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由于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自身免疫性(免疫介导糖尿病)(2)特发性糖尿病(原因未明确)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其他特定类型的糖尿病(Other specific types of diabetes)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怀孕前并无糖尿病病史,妊娠时发现或者发生的糖尿病。
怀孕前已有糖尿病史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胰岛素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1. 胰岛β细胞分泌2. 基础分泌率低3. 多种刺激作用下,快速分泌刺激信号• 葡萄糖• 氨基酸• 激素(GLP-1、GIP、胰高血糖素)• 脂肪酸• β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活性抑制信号• 激素(胰岛素自身、生长激素、瘦素)• α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 葡萄糖长期缓慢升高• 低脂肪酸浓度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肝脏: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促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存骨骼:促进葡萄糖转运糖原合成(诱导糖原合成酶,抑制磷酸酶)脂肪:促进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胰岛素的来源及类型1、根据胰岛素来源:人胰岛素、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2、根据制备工艺:(1)由动物胰腺提取(2)半合成或全合成(3)胰岛素类似物利用重组DNA技术,对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时相和作用3、注射用胰岛素(1)超短效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优点:①皮下注射吸收较人胰岛素快3倍,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也可与中效胰岛素合用控制晚间或晨起高血糖。
《药理学》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乙醇抑制糖原异生和肝葡萄糖输出,故患者饮酒会导致低血糖。 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均可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须注意。
二、双胍类
常用的有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苯乙双胍(phenformin,苯乙福明)。
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醋酸普兰林肽 是胰淀粉样多肽(胰淀素,淀粉不溶素)的一种合成类似物,与内源性 胰淀粉样多肽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也是至今为止继胰岛素之后第二个获准用于治疗1型 糖尿病的药物。较好地克服了天然胰淀粉样多肽不稳定、易水解、黏稠性大、易凝集的缺 陷。主要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辅助治疗,但不能替代胰岛素。
五、临床应用
分类: (1)速效胰岛素:包括普通胰岛素及经分子改构获得的赖脯胰岛素。特点是:①溶解度高; ②可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糖尿病初治及有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者;③皮下注射起效迅 速,作用时间短(维持6~8小时)。 (2)中效胰岛素: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珠蛋白锌胰岛素。 (3)长效胰岛素:如精蛋白锌胰岛素,近乎中性,注射后逐渐释出胰岛素,作用延长(维 持24 ~ 36小时),但不能静脉给药,采用皮下给药的方式。 (4)单组分胰岛素:为高纯度胰岛素(纯度大于99%)。
五、临床应用
➢ 1型糖尿病。 ➢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
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 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药理学第37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 恩格列酮
药理作用
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3. 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4.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临床应用
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1.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2. 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脂肪细胞总数 3. 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4. 降低脂肪细胞瘦素和TNF-的表达 5.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6. 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1及转运体4等 的转录和蛋白合成
Cell-surface receptors: a subunits contain insulin binding sites
plasma membrane b subunits have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Phosphorylation of other substrates
一、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环格列酮 pioglitazone
吡格列酮 ciglitazone,恩格列酮 englitazone
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能改善B细胞功能,显 ( pioglitazone) 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相 吡格列酮 ( ciglitazone) 关的代谢紊乱,对Ⅱ型 恩格列酮 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 englitazone) 疗效明显
适于急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
作用较强、较久,灵活性较大; 适于中、轻型糖尿 病以及血糖波动较大而不易控制者。
药理学胰岛素
2.细胞内缺钾
与葡萄糖、氯化钾联合组成GIK, 纠正细胞内缺钾,防治心肌梗死 时的心律失常。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 皮下或肌内注射 T1/2 2~9分钟 肝肾灭活 尿排出 中效及长效制剂:吸收延缓,起效时间 推迟,作用维持时间延长(均为混悬剂, 不可静注)
主要在肝、肾灭活
胰岛素制剂分类: 速效:正规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也可降低血清糖原含量或增加胰岛素与靶组
织43; 膜电位↓
Ca2+ +
葡萄糖
细 胞 膜 氨基酸
β
K+
ATP— ADP
+P
cAMP
Ca2+
磷酸化
胰岛素
磺酰脲 类药物
的 钾 通敏 道感 受体
性电 钙压 通依 道赖
ATP
胞吐 释放 INS
胰岛 B细胞膜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度2型 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者
氧化、
酵解
升高血糖
降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胰岛素 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insulin)
来源:动物胰岛素:猪、牛胰腺提取 人胰岛素: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
利用大肠杆菌合成,或将猪胰岛素B链30 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优点:减少过敏反应与胰岛素抵抗 局部注射脂肪萎缩少
药理作用
1、降低血糖:利用↑生成↓→血糖↓ 2、脂肪代谢:促合成 ,抑分解 →游离脂
老年人“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
2、过敏反应:多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
• 机制:刺激机体产生IgE等相应抗体。
• 症状:一般轻微而短暂,偶见过敏性
•
药理学 胰岛素
【药动学】
吸收 口服无效,需Sc、iv给药 代谢 肝、肾。被谷胱甘肽胰岛素转氨酶还 原二硫键成巯基,使 A、B二链分开而 灭活,进而被蛋白酶水解。
【临床应用】
1.糖尿病:治疗各型糖尿病。 (1)IDDM (2)NIDDM (3)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 娠、分娩、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用于各型糖尿病,可单用或合用。
伏格列波糖
四、胰岛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thiazalidinedione)类
主要有: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药理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
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临床应用
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尤适用于肥胖病 人。 可单用或合用。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二甲双胍,降低LDL、VLDL水平
【不良反应】
1. 消化道症状
2. 酮尿或乳酸血症
由于增加糖的无氧酵解,使乳酸产 生增多。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acarbose ) 降低饭后高血糖
在小肠中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少碳水 化合物分解和吸收。
饮食控制: 控制进食的总热量, 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 药物疗法:遵医嘱, 教育:学习糖尿病相关的知识
监测血糖水平:
Thanks
(8-10h),低血糖的可能性小。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 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
【作用机制】
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与之 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 通道阻滞,膜去极化而使 电压敏感性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而引起胰岛 素释放。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有效,但对胰岛功能 丧失或胰腺切除者无效。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考点复习(一)
一、甲亢 二、甲减 三、糖尿病 四、骨质疏松 五、佝偻病 六、痛风 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 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 命题点4: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值 知识点5:降糖药——种类 命题点6:降糖药——不良反应 命题点7:肾功能——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知识点8:胰岛素——种类 命题点9:胰岛素——治疗方案 命题点10: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命题点11: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知识点12:骨质疏松——药物分类 命题点14:骨质疏松——用药指导 命题点13: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案 命题点15:钙与VD——需要量与补充量 知识点16:痛风——药物治疗 命题点17:痛风——用药指导 命题点18:痛风药物治疗——启动时机及治疗目标 知识点知识点1:甲亢——药物治疗[一线治疗]√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1.治疗期:大剂量起用,至症状显著减轻,T3、T4接近正常;2.减药期:每2~4周递减,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3.维持期:最低有效量,维持约1~1.5年※ 注意:避免间断服药。
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甲亢术前准备√第一步:硫脲类——用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第二步:大剂量碘制剂——术前两周给甲亢危象√大剂量的碘制剂——可迅速抑制T4释放√糖皮质激素 命题点命题点2:甲亢——用药指导 (1)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2)抗甲状腺药物: √ 白细胞数偏低、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慎用。
(3)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4)避免碘摄入过多 避免服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碘盐等。
避免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西地碘等。
命题点命题点3:甲减——药物治疗药物左甲状腺素钠(L-T4)、甲状腺素片治疗目标生理剂量、终生替代治疗剂量★儿童需要剂量——较高★老年患者需要剂量——较低★妊娠时需要剂量——更高,需增加30%~50%治疗速度◆小于50岁、无心脏病史——可尽快达完全替代量;◆大于50岁、有心脏病史——慢加剂量。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26章:胰岛素药物
口服无效,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有 口服无效,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有 速效、中效、长效胰岛素制剂之分。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降低血糖 . 2.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 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促进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抑 制蛋白质分解。 4.促进钾离子进人细胞内,血钾浓度降低。
第二节 其他调节血糖的药物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磺酰脲类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不良多, 少用。 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 :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格列喹酮 (糖适平)、格列波脲等。用的多。 糖适平)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 糖尿病: 糖尿病: 重症糖尿病(IDDM, ① 重症糖尿病(IDDM,I型)。 II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 ② II 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 未能控制者,以及口服降糖药不能耐受者, 未能控制者,以及口服降糖药不能耐受者, 最终需用胰岛素作联合治疗或替代治疗。 最终需用胰岛素作联合治疗或替代治疗。 ③糖尿病继发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 ④ 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 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给药后应随时根据血糖、尿糖的变化调整用量。 给药后应随时根据血糖、尿糖的变化调整用量。
(二)双胍类
包括甲福明(metformin,二甲双胍) 包括甲福明(metformin,二甲双胍)、苯乙福 明(phenformin,苯乙双胍)。 (phenformin,苯乙双胍) 【降血糖的机制】 ①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②加速外周 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③减少肝糖 原的异生;④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 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药理学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113
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
两条肽链通过两个二硫键共价结合 药用胰岛素根据来源分为两类:
①动物胰岛素:从牛、猪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 ②人胰岛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可静脉 注射。 口服易被消化酶破坏——皮下注射
14
现在是14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4
现在是4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5
现在是5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细胞内缺钾者,Ins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17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胰岛素
制剂分类
胰岛素注射剂
速效胰岛素:包括正规胰岛素和经分子改构获得的。 共同特点:
溶解度高、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维持 6~8h)。 中效胰岛素:包括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珠蛋白锌胰岛素,维持
2
现在是2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血压的调节
糖尿病足
现在是3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二
糖尿病湿性坏疽
3
WHO推荐的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准
空腹血糖(FPG)≤6.1mmol•L-1 餐后血糖(PPG)≤8.0mmol•L-1 老年DM患者一般要求
空腹血糖(FPG)≤7.0mmol•L-1
餐后血糖(PPG)≤10.0mmol•L-1
胰岛素
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执业药师药理学知识点:胰岛素
胰岛素(insulin)是一个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
组成(A、B链),其间通过两个二硫链以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一般多
由猪、牛胰腺提得。
当前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而获得人胰
岛素。
【体内过程】口服无效,因易被消化酶破坏,所以所有胰岛素制
剂都必须注射,皮下注射吸收快。
代谢快,t1/2为9~10分钟,但作
用可维持数小时。
因其分布于组织后,与组织结合而在其中发挥作用。
主要在肝、肾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氨酶还原二硫键,再由蛋白水解酶
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也可被肾胰岛素酶直接水解。
严重肝肾功能不
良者能影响其灭活。
为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制成中效及长效制剂。
用碱性蛋白质与之结合,使等电点提升到7.3,接近体液pH值,
再加入微量锌使之稳定,这类制剂经皮下及肌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
发生沉淀,再缓慢释放、吸收。
所有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
静注。
见表36-1。
表36-1 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时间
分类药物注射途径作用时间(小时)给药时间
开始高峰维持
短效正规胰岛素(Regular Iusulin)静脉立即0.52急救
皮下0.5~12~36~8餐前0.5小时,3~4次/日。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Isophane Insulin)皮下2~48~1218~24
早餐或晚餐前1小时,一日1~2次
珠蛋白锌胰岛素(Globin Zinc Insulin)皮下2~46~1012~18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rotamine Zinc Insulin)皮下3~616~
1824~36早餐或晚餐前1小时,一日1次
【药理作用】胰岛素对代谢过程具有广泛的影响。
1.糖代谢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动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胰岛素能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动脂肪合成并抑制
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可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包
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作用机制】已知胰岛素受体为一糖蛋白,是由两个13kD的α-亚单位及两个90kD的β-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物。
α-亚单位在胞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其胞内部分含酪
氨酸蛋白激酶,胰岛素需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一系列的
生物效应,对产生效应的机制有以下假说,一认为胰岛素可诱导第二
信使的形成,它们模拟或具有胰岛素样的活性。
二认为胰岛素与α-亚单位结合,移入胞内后可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继而催化受体蛋白自
身及胞内其他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因而启动了磷酸化的连锁反
应(phosphorylation cascade)。
三认为胰岛素可使葡萄糖载体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和其他蛋白质从胞内重新分布到胞膜,从而加
速葡萄糖的转运。
【临床应用】胰岛素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IDDM)的药物,对胰岛素缺乏的各
型糖尿病均有效。
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重症糖尿病(IDDM,I型);②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s mellitus,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
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要建立
和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
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多数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它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人
体后可产生相对应抗体如IgE并引起过敏反应。
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偶可引起过敏休克。
可用猪胰岛素代替,因其与人胰岛素较为接近。
2.低血糖症为胰岛素过量所致,正规胰岛素能迅速降低血糖,
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较慢,不出
现上述症状,而以头痛和精神情绪、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为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以便及早发
现和摄食,或饮用糖水等。
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
必须在糖尿病患者中鉴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及非酮症性糖尿病
昏迷。
3.胰岛素耐受性产生急性耐受常因为并发感染、创伤、手术、
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
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
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有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出现急性耐受时,需短时间内增加胰岛素剂量达数千单位。
产生
慢性耐受的原因较为复杂(系指每日需用200U以上的胰岛素并且无并
发症者)。
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对此可用免疫
抑制剂控制症状,能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也可能是胰岛
素受体数量的变化,如高胰岛素血症时,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
减少;还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此时换用其他动物胰
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常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