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 基 础(教案)
中职化学工艺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案: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知识(认识化学与化学反应)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
种元素组成,但其中碳是正价,因此不是碳化物,而是氧化物。
氮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负价氮的
化合物为氮化物,如BN、Si
3N
4
、Mg
3
N
2
等。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有的还含有氧、氮、硫、磷和卤素等。
所以也常把有机化合物称为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练一练:下列化合物那些事无机物,哪些是有机物?
思考四:什么是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示性式的统称。
思考五:如何书写化学式?
烷烃的分子式是CnH
(2n+2)
,
烯烃的通式为CnH2n
炔的化学式通为:CnH
(2n-2)
羰基(-C=O)、羟基(—OH)、羧基(—COOH)、。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流程。
(2) 学习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 实验要求(1)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中要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设备1. 实验原理(1)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解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
2. 实验设备(1) 列出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
(2) 介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流程与操作步骤1. 实验流程(1) 描述实验的整体流程和各个阶段的任务。
2. 操作步骤(1) 详细说明每一步操作的顺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1)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图表绘制、计算等。
2. 数据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总结实验规律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1. 报告结构(1)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备、流程、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2. 报告要求(1) 文字表述清晰、简洁。
(2) 数据准确、完整。
(3) 结论明确,有分析有总结。
六、实验安全与环保1. 安全注意事项(1) 介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2) 强调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应急处理方法。
2. 环保要求(1) 说明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的环保原则和措施。
(2)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
七、实验拓展与思考1. 实验拓展(1) 提供与本实验相关的更深入或延伸的实验项目。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2. 思考题(1) 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
八、实验评价与反馈1. 评价标准(2) 制定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2. 反馈机制(1) 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实验反馈渠道。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中职基础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案:原电池和电解池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1)装置:2)现象和结论: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导线上有电流;②从电流计指针的方向可以判断出:电子的流动方向为从锌流向铜。
固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③锌不断溶解,铜不断沉积在铜片上。
④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归零,插入盐桥,电流计指针偏转,盐桥的作用:构成电路的通路。
⑤发生的反应:锌电极(负极):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正极):Cu2++2e===Cu 发生还原反应总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Zn+Cu2+===Zn2++Cu (和锌直接插入硫酸铜溶液一样)(3)原电池: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4)原电池符号:(-)Zn∣ZnSO4‖CuSO4∣Cu(+)★当电对中无固态物质时,另加惰性电极。
如: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可加铂或石墨电极)(-)Zn∣ZnSO4‖H2SO4∣Cu(+)5)用原电池测定电极电势①将待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一个原电池。
②测出该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E○—=Φ○—(+)-Φ○—(-)③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例如:测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Zn∣Zn2+(1mol·L-1)‖H+(1mol·L-1)∣H2(100.0kPa)Pt(+) Φ○—Zn2+/Zn=Φ○—H+/H2- E○—=0.000v-0.763v=-0.763v三、电解池1.演示:实验6-6(1)装置(2)现象及原理:阳极有气体放出,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Cl2)阴极有紫红色的粉末附着在电极上。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氯化铜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基础化学教案(六)1-2
硝酸只能稍微有点过量, 这种稍微过量是为了检验重氮化反 应的终点, 稍微过量的亚硝酸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呈蓝紫色 以示重氮化反应已完成。过量的亚硝酸会促使重氮盐分解。 过量的亚硝酸可用尿素除去。
O H 2N C NH 2
+
2 HNO2
2 N2
+
CO 2
+
3 H 2O
河南工程学院教案(六)
备 注
三、重氮盐的性质 1.放氮反应 重氮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卤素、氰基、羟基、氢原子 等取代,生成相应的芳香族衍生物,并放出氮气。 (1)被羟基取代 放出氮气。
河南工程学院教案(六)
备注
4.芳胺环上的取代反应 (1)卤代 氨基是一个很强的第一类定位基,芳胺与
氯或溴很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如:
NH 2 常温 Br NH 2 Br
+
3 B r2 (水 )
+
Br 白色
3 HBr
应用: 该反应灵敏且定量进行, 为此可用于苯胺的定 性和定量分析。 如果要制取一元取代物, 必须降低氨基活化芳环的能 力。 如采用酰基化手段, 使氨基转变成致活能力弱的乙酰 氨基(―NHCOCH3),那么溴代几乎完全发生在对位。
-
Br
Br
Br
Br H 3 PO 2 H 2 O, Δ Br Br
Br
Br NaNO 2 ,H 2 SO 4 0~5℃ Br
)
河南工程学院教案(六)
备 注
(3) 被卤素取代 芳香族重氮盐与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或溴 化亚铜的氢溴酸溶液共热,重氮基可被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此 反应为桑德迈尔(Sandmeyer)反应。
3
NHCOCH HNO 3
3
2022化学第12章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的分类与基本结构知识梳理1.有机物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分类(2)根据碳骨架分类(3)根据官能团分类①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②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③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有机物类别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结构典型代表物(结构简式)烯烃碳碳双键CH2===CH2炔烃碳碳三键CH≡CH卤代烃卤素原子-X CH3CH2Cl醇醇羟基—OH CH3CH2OH 酚酚羟基-OH醚醚键CH3CH2OCH2CH3醛醛基CH3CHO、HCHO酮羰基(酮基)羧酸羧基酯酯基CH3COOCH2CH3氨基酸氨基、羧基-NH2、—COOH2。
有机物的基本结构(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a.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的现象。
b.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系物命题点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及基本结构1.(2020·南阳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项,不是芳香烃,不是烃,错误;B项,属于酚,属于醇,二者不是同系物关系,错误;C项,属于酯类,错误。
]2.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 D.仅②④C[①为醇类,③为酯类。
]3.(2020·唐山模拟)烃(甲)、(乙)、(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为芳香烃B.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C.甲与甲苯互为同系物D.甲、乙、丙中甲、乙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乙不含苯环,不是芳香烃,A错误;甲、乙、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甲为烯烃含,甲苯中不含,二者结构不相似,C错误;乙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D错误。
中职化学基础教案
PA=PH2OXH2O
2、溶液的沸点凝固(熔点)
1剂中加入难挥发的物质沸点上升。
2熔点凝固点加入难挥发物质二者都下降
3应用
小结:
思考
35
14
课堂练习
P58----2 (10、11、12)
练习
35
布置作业
P58----2 (10)
记
1
板书设计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四拉乌尔定律
1.……
2.……
教学小结
授课班级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
10
5、3~5、8
6
第十章常见金属元素及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通论
化工设计 教案(全面)
化工设计教案(全面)第一章:化工设计基础1.1 教案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化工设计的概念、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化工设计的概念和任务。
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方法。
1.3 教学内容:1.3.1 化工设计的概念和目的1.3.2 化工设计的任务和分类1.3.3 化工设计的基本原则1.3.4 化工设计的流程1.3.5 化工设计的方法1.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化工设计的概念、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化工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工设计概念、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化工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化工过程设计2.1 教案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化工过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掌握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
2.2 教学目标:了解化工过程设计的重要性和任务。
掌握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掌握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
2.3 教学内容:2.3.1 化工过程设计的重要性2.3.2 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2.3.3 化工过程设计的原理2.3.4 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2.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化工过程设计的重要性、基本步骤和原理。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化工过程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设计的方法。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工过程设计重要性、基本步骤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化工过程设计方法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化工设备设计3.1 教案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化工设备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掌握化工设备设计的方法。
3.2 教学目标:了解化工设备设计的重要性和任务。
掌握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掌握化工设备设计的方法。
3.3 教学内容:3.3.1 化工设备设计的重要性3.3.2 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3.3.3 化工设备设计的原理3.3.4 化工设备设计的方法3.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化工设备设计的重要性、基本步骤和原理。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
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本文由NP剑客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设备部分)教案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绪言一、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压力容器的基础知识;掌握压力容器的一般设计方法,重点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说明:由于工业生产中约 10%~40%的设备为换热设备,而换热设备中最为常见、普遍的是管壳式换热器,故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以管壳式换热器为例,学习压力容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选择材料、结构设计,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设计、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等。
)二、本课程的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如下的内容: 1、掌握压力容器的类型与总体结构; 2、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形式与总体结构; 3、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 4、了解管壳式换热器各元件的强度设计(掌握筒体及封头的设计); 5、了解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振动与防振; 6、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以、制造、检验中的相关要求。
第二节化工容器概述一、压力容器的概念压力容器的概念化工设备——工艺过程中静止设备的总称。
1.化工设备容器——化工设备外壳的总称。
2.容器 3.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承受压力载荷作用的容器。
(由于化工容器几乎都承受压力载荷,通常直接称其为压力容器。
化工容器的特点:为高温、高压,介质易燃易爆、有毒。
)化工容器的结构组成二、化工容器的结构组成、接管、法兰(对外连接件)、人孔、手孔、液面计(附化工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支座(基本件)件)以及一些内构件等零部件组成。
筒体、封头:。
壳体按形状 1.筒体、封头:就如同房子四周的墙,它是构成容器空间的主要部件(属主要受压元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圆筒壳体、圆锥壳体、球壳体、椭圆壳体、矩形壳体等等。
而封头有椭圆形封头、半球形封头、碟形封头、锥形封头及平板封头等。
《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中职学校《电 工 基 础》教 案教 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R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教 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合金钢(全2课时)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教学内容(一)、产生发展合金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工业上较多地使用合金钢材大约是在19世纪后半期。
1868年英国人马希特(R.F.Mushet)发明了成分为2.5%Mn-7%W的自硬钢,将切削速度提高到5米/分。
1870年在美国用铬钢(1.5~2.0%Cr)在密西西比河上建造了跨度为 158.5米的大桥;稍后,一些工业国家改用镍钢(3.5%Ni)建造大跨度的桥梁,或用于修造军舰。
1901年在西欧出现了高碳铬滚动轴承钢。
1910年又发展出了18W-4Cr-1V型的高速工具钢,进一步把切削速度提高到30米/分。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不锈钢和耐热钢在这段期间问世了。
1920年德国人毛雷尔 (E.Maurer) 发明了18-8型不锈耐酸钢,1929年在美国出现了Fe-Cr-Al电阻丝。
1939年德国在动力工业开始使用奥氏体耐热钢。
(二)、合金元素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硼、稀土等。
其中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三)、作用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60年代,主要是发展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时代,由于航空工业和火箭技术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新钢种,如沉淀硬化型高强度不锈钢和各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等是其代表性的钢种。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第一章:化工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原理介绍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物质分离与提纯等。
解释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2 实验安全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讲解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规则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二章:实验基本操作与技巧2.1 实验操作规范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等。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 实验技巧与方法学习实验中的常用技巧,如滴定、色谱分析等。
介绍实验方法的选取和优化。
第三章: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3.1 实验数据采集讲解实验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
3.2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
第四章:常用化工实验设备与操作4.1 反应釜操作学习反应釜的使用方法,如启动、停止、温度控制等。
强调反应釜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离心机操作学习离心机的使用方法,如调整转速、平衡调整等。
强调离心机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典型化工实验操作与分析5.1 溶液配制与分析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如准确称量、溶解等。
强调溶液配制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5.2 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学习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六章:物理性质测定实验6.1 密度测定实验学习使用密度计和比重瓶等仪器进行密度测定。
介绍密度测定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6.2 熔点测定实验学习使用熔点测定仪进行熔点测定。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实验7.1 反应速率测定实验学习使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介绍反应速率在化工设计和操作中的应用。
7.2 化学平衡实验学习使用平衡釜进行化学平衡实验。
强调实验操作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第八章: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实验8.1 分光光度计实验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溶液浓度的测定。
化妆基础教案2
《化妆基础》教案
二、面部标准比例:
“三庭五眼”的比例为标准面型尺寸比例
所谓“三庭"是指脸的长度,由前发际线到下颌分为三等分:前发际线至眉毛为一庭,眉毛至鼻底为一庭,鼻底至下巴颌为一庭,它们各占比例的三分之一。
所谓“五眼”即指脸的宽度,以眼睛为标准,把面部的宽分为五个等分:两眼的内眼角之间的距离应是一只眼睛的宽度,两眼的外眼角延伸到耳孔的距离又是一只眼睛的宽度。
一般嘴的宽度约与两眼瞳孔间的距离相等。
从内眼角到鼻翼外侧边缘,到嘴角处常常成为一条斜线.面部的层次应是,鼻梁直而高,颧骨略为突出,前额与下颌成水平,眼窝略有凹陷。
移,眉尾适当加长。
重点是描画。
.。
基础化学-高职化工类《基础化学》电子教案[4页]
无机化学(理论)(第二版)
含氮有机化合物。 光盘操作简便,链接灵活;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
增减调整,既为使用该教材的广大教师备课和进行多 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参考。
光盘由王宝仁组织研制。制作过程中得到大连理 工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研制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光盘中不妥和错 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
无机化学(理论篇)(第二版)
前言
本光盘是为王宝仁 王英健主编的新世纪高职高 专化工类课程规划教材《基础化学》一书配套使用 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光盘内容紧扣教材,主要包括气体与溶液、化 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 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物 质结构基础知识、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脂肪 烃、环烃和杂环化合物、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基础化学
电子教案
主编: 王宝仁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1章 气体与溶液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4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5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第6章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8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9章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第10章 脂肪烃 第11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第12章 卤烃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第13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E-mail联系地址:wbrone1@ 编者
2010年8月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基础化学教案
基础化学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章物质的量第三章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五章电解质溶液第六章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七章烃第八章烃的衍生物第九章糖类和蛋白质第十章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四、课时设计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国画基础》教案
写意画
一名“粗笔",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指画法简率的画风,要求删繁就简,以精炼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出对象的意态神韵。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工笔画
与“写意画"相对的,一名“细笔”,指画法工细的画风,用细致的笔法制作,描绘形象精微入细。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
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和有关资料应制作成课件。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课堂示范与课堂讲评相结合、研究自然规律与研究艺术规律相结合以及阶段课程总结、组织教学成果观摩与教学讨论相结合。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尽可能体现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特殊性,加强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绘画技法的联系,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能独立完成中国画作品。
齐,是指笔尖润开用手指捏扁压平后,顶端的毫尖整齐而不出现长短现象。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呈圆锥状,不扁不瘦,恰到好处,也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健,是指笔毛弹性好,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揿弯后容易恢复原状。
工笔画一般分为勾线笔和染色笔两种。
勾线笔应选笔锋瘦长,尖细,富有弹性的狼毫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等.
染色笔需选兼毫笔,如大,中,小号白云笔。
每次使用前应先将笔毫浸入清水中,等发开后再用。笔毛不能用开水浸泡,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而失去弹性。
毛笔使用完以后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也不宜用碱性很强的肥皂、洗净剂、去污粉等,否则笔毛会因此失去脂质而发脆折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基础教案课程名称化工基础学时学分学时专业班级1503化工技术类授课教师王蕊兰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化工基础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0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化工基础是以定性阐述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进行少量必要的定量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物理化学上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运用使学生对化工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印象。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课程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单元操作"的概念,培养学生工程分析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化工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章节题目:绪论,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学时分配:2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发展史;主要研究方法;单元操作;单位和单位换算。
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诸如:流体输送:流速的选择,管径的计算,输送机械选型。
流动参数的测量:压强(压力)、流速(流量)等。
其它: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绪论,第一章流体流动(1.1概述)(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能量守衡控制体的选取边界层概念等。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一节概述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特点:(a)具有流动性(b)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流体流动基本原理的应用一、流体的输送(1)确定输送管路的直径,选择适宜的流动速度(2)选用输送设备,需要确定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应加入的外功二、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量三、为强化设备提供适宜的流动条件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1.2流体静力学(4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一、流体的压强及其特性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第二节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内部压力变化的规律一、流体的压缩性液体的形状与容器相同,其体积几乎不随压强和温度而改变。
气体的形状与容器完全相同,完全充满整个容器,其体积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
流体的体积随压强和温度而变的这个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1、理想液体:体积绝对不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流动时分子之间没有摩擦力二、2、理想气体:高温、低压下的实际气体。
所以通常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来计算。
三、流体的主要物理量1.密度、相对密度和比体积(1)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密度一般从物化手册或相关资料中查得。
①气体的密度1、从手册中查得的气体密度往往是某一指定条件下的数值一般当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来处理计算混合气体的密度,应以混合气体的平均千摩尔质量M均代替M②液体的密度1、实验方法测定2、工业上测定液体密度最简单的方法使用比重计(2)混合液体的密度(若体积变化不大)(3)相对密度(4)相对密度为流体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之比,习惯称为比重(5)比体积定义: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体积称为流体,习惯称为比容,其单位为m3/㎏2.压强(压力)(2)定义: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3)压强的单位及其换算1、1atm=101.3kPa=1.033kgf/cm2=760mmHg=10.33mH2O1、1atm=101.3kPa=1.033kgf/cm2=760mmHg=10.33mH2O(3)液柱高度表示流体压强(4)压力的表达方式①绝对压强(简称绝压)②表压强(简称表压)表压=绝对压强-(外界)大气压强③真空度真空度=(外界)大气压强-绝对压强在以后的讨论中规定,对表压和真空度均加以标注,如果没有注明,即为绝压三、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形成(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讨论(2)在静止的液体中,液体任一点的压力与液体密度和其深度有关。
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大,则该点的压力越大。
(3)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此压力相等的截面称为等压面。
(4)(3)当液体上方的压力或液体内部任一点的压力p1有变化时,液体内部各点的压力也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3、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1)测量流体的压力或压差①U管压差计其特点是:构造简单,测压准确,价格便宜。
但玻璃管易碎,不耐高压,测量范围狭小,读数不便。
②微差压差计特点:内装有两种密度相近、且互不相溶的指示液A和B两侧臂顶端各装有扩大室用途:测量气体的微小压力差。
工业上常用的双指示液有石蜡油与工业酒精;苯甲醇与氯化钙溶液等。
(2)液位的测量①玻璃管液面计②液柱压差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1.2流体动力学(8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实际流体流动的机械能衡算式;实际流体流动的机械能衡算式的应用一、第三节流体动力学二、流量方程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体的流量。
2.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流过的距离(1)平均流速:流体在同一截面上各点流速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流速。
符号:u,单位为m/s。
(2)质量流速质量流量与管道截面积之比称为质量流速。
以符号G表示,其单位为kg/(m2·s)流量和流速——流量方程式当流量为定值时,必须选定流速,才能确定管径。
适宜流速由输送设备的操作费和管路的设备费经济权衡及优化来决定。
二、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1.稳定流动:流体在流动时,任一截面处流体的流速、压力、密度等有关物理量仅随位置而改变,不随时间而变。
2.不稳定流动:流体在流动时,任一截面处流体的流速、压力、密度等有关物理量不仅随位置而变,又随时间而变。
三、流体稳定流动时的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作稳定流动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管路任一截面的流体质量流量应相等。
物料衡算式为:若流体是不可压缩性的液体,且为圆形管子,连续性方程可写为:若流体是不可压缩性的液体,且为圆形管子,连续性方程可写为:流体稳定流动时的能量衡算——伯努利方程流体流动时所具有的机械能质量为m(kg)流体的总机械能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理想流体:无黏性、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的流体。
理想流体进行稳定流动时,在管路任一截面的流体总机械能是一个常数。
即将流体由截面1-1输送到截面2-2时,两截面处流体的总机械能相等。
即流动的流体在不同截面间各种机械能的形式可以互相转化。
流体在任一截面上,各种机械能的总和为常数。
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其他形式的衡算方程:以单位重量(1N)流体为衡算基准其物理意义为:每牛顿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通常将其称为压头以单位体积流体为衡算基准其物理意义为:单位体积不可压缩流体所具有的能量1、伯努力方程的应用2、截面选取:两截面应与流体流动的方向垂直(此条件下的流体流动速度为u),并且流体在两截面之间是连续的。
3、基准面:基准面必须是水平面。
通常把基准面选在低截面处,使该截面处值为零,另一个值等于两截面间的垂直距离。
4、伯努利方程中各项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流体的压力可以都用绝压或都用表压,但要统一。
5、如果两个横截面积相差很大,如大截面容器和小管子,则可取大截面处的流速为零。
6、不同基准柏努利方程式的选用:通常依据习题中损失能量或损失压头的单位,选用相同基准的伯努利方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1.4流体阻力(6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边界层的概念;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第四节流体阻力一、流体的黏度流体流动如何产生的阻力?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对壁面有附着力作用,因此在壁面上粘附着一层静止的流体,同时在流体内部分子间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当流体流过壁面时,壁面上静止的流体层对与其相邻的流体层的流动有约束作用,使该层流体流速变慢,离开壁面越远其约束作用越弱,这种流速的差异造成了流体内部各层之间的相对运动。
由于流体层与流体层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流得快的流体层对与其相邻流得慢的流体层产生一种牵引力,而流得慢的流体层对与其相邻流得快的流体层则产生一种阻碍力。
上述这两种力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
因此,流体流动时,流体内部相邻两层之间必然有上述相互作用的剪应力存在,这种力称为内摩擦力。
内摩擦是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
此外,当流体流动激烈呈紊乱状态时,也会损耗流体的机械能,而使阻力增大。
可以说,流体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因。
所以,流体具有内摩擦力是产生流体阻力的内因,流体流动时受流动条件的影响是流体阻力产生的外因。
另外,管壁粗糙程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的大小有影响。
2.流体的黏度定义:流体流动时流层之间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特性。
衡量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1)黏度的单位1、在物理单位制中黏度的单位为(dyn·s/cm2),(泊)用符号P表示。
1P=100cP2、在SI制中黏度的单位为(N·s/m2)或(Pa·s)。
3、黏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Pa·s=10P=1000cP=1000mPa·s或者1cP=1mPa·s4、流体的黏度随温度而变化。
二、混合液体的黏度(对于分子不缔合的液体混合物)三、流体流动的类型1.雷诺实验当玻璃管内水的流速较小时,红墨水在管中心呈明显的细直线(a)随着逐渐增大水的流速,作直线流动的红色细线开始抖动、弯曲、呈波浪形(b)速度再增大,红色细线断裂、冲散,全管内水的颜色均匀一致(c)2.流动类型及其判定层流或滞流:当流速较小时,流体质点沿管轴做规则的平行直线运动,与其周围的流体质点间互不干扰及相混。
湍流或紊流:流体流速增大到某一值时,流体质点除流动方向上的运动之外,还向其他方向做随机运动,即存在流体质点的不规则脉动,彼此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