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绿化设计导则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12•【字号】吉政办发〔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2〕1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吉林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吉厅字〔2021〕18号)精神,推动我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平,加快美丽吉林建设,助力碳达峰行动,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为全面完成《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吉政办发〔2021〕11号)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政发〔2021〕7号)确定的林草生态修复任务,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31•【字号】•【施行日期】201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的实施意见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吉发〔2009〕32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快城乡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决定,在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过程中,在全省开展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活动。
一、充分认识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的重要意义开展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活动,是全面提升我省造林绿化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拓宽造林绿化形式和渠道,全面完成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任务的客观要求;是增强林业发展动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林业经济强省目标的有效途径。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实抓好。
二、创建绿化标准县(市、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开展绿化标准县(市、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为统领,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绿化美化质量为重点,全力打造山川秀美、景色独特、人居舒适的生态吉林。
绿化标准县(市、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2011年到2020年,利用10年时间,使全省多数县(市、区)达到绿化标准,使全省多数地方基本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屯林围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绿化美化目标。
三、严格把握绿化标准县(市、区)建设标准绿化标准县(市、区)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绿化模式。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吉政发[2010]38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意见(吉政发[2010]3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0年11月26日审议通过了《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做出了关于批准实施《规划》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精神,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国家富足、社会文明的标志,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造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首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生态文明充满期待。
我省是林业大省,生态建设备受关注。
多年来,特别是开展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以来,全省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未来一个时期全省生态建设的任务仍然紧迫而艰巨。
实施好《规划》,加快推进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的工作进程,既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维护我省生态安全,改善城乡面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未来十年实施《规划》的目标任务实施《规划》,要以扩大城乡绿化总量、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县)和省级绿化(美化)标准县(市、区)为重点,促进绿化美化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协调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和生态保障。
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

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发文单位: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日期:2005-1-28执行日期:2005-4-1(1998年7月26日吉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8年9月25日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2004年12月28日吉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2005年1月20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我市城乡绿化事业持续发展,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保护绿化植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吉林省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绿化,是指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以及提高绿化质量等绿化建设。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绿化国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绿化委员会,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绿化工作和义务植树运动。
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参与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总体绿化规划,指导有关部门制定绿化规划和发展花卉产业;(三)制定年度计划,下达城乡绿化任务,督促检查绿化工作;(四)审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绿化工程项目;(五)组织领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六)宣传普及绿化知识,组织绿化技术培训;(七)监督各系统、各部门绿化资金的使用,收缴与管理义务植树绿化费;(八)总结、推广绿化工作经验,组织评比奖励。
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水利、交通、铁路、煤炭、冶金、化工、轻工、教育、民政、驻军等绿化任务较重的系统和部门也应设立绿化委员会,负责本系统、本部门的绿化工作。
吉林市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条例

吉林市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09.19•【字号】•【施行日期】1988.0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城市建设正文吉林市城镇园林绿化管理条例(1987年8月28日吉林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87年9月19日吉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绿化管理第四章公园管理第五章奖励与惩罚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发挥园林绿化功能,建设清洁、优美、生态协调的现代化城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镇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指的城镇园林绿地包括:(一)公共绿地:指公园、陵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等绿地;(二)专用绿地:指工厂、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单位和居民庭院的绿地;(三)生产绿地:指为城镇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四)防护绿地:指用于隔离、卫生、安全、护堤、护岸、护路等防护性的林带、草坪;(五)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城镇管辖的国有山地。
第四条园林绿化设施包括:亭、廊、花架、喷泉、假山、休息凳(椅)、围栏、围墙、雕塑、园灯、园路及园林绿化宣传设施等。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居民都有植树、栽种花草,美化环境的义务。
同时,也有监督、检举、控告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权利;被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城乡建设部门,是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级园林管理部门,按各自分管范围,负责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城镇园林绿化详细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会同园林管理部门共同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时,必须按审批程序办理。
吉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吉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5.10•【字号】•【施行日期】1992.05.1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城市建设正文吉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2年5月10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绿化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我省城市规划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绿化管理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和绿地以外的树木、花草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其中城市绿地包括:(一)公共绿地:供群众游憩观赏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园、街心绿地、街道及通过市区段的公路两侧的绿地及其设施等。
(二)专用绿地: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中业单位以及居民庭院的绿地。
(三)生产绿地:为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绿地。
(四)防护绿地:城市中用于隔离、卫生、安全等防护目的的林带和绿地。
第四条城市绿化管理要贯彻为经济建设、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
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领导,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
绿化城市,人人有责。
居民要履行绿化义务,积极植树、种草、栽花。
所有单位都要搞好本单位的环境绿化,积极参加城市绿化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爱护和维护绿化成果和绿化设施;并有权时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或控告。
第七条省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省城市绿化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工作,其所属的园林管理机构负责城市绿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29•【字号】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4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4号)《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经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5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29日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2024年5月29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减少碳排放,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改造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推广、引导激励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产业纳入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鼓励扶持绿色建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制度。
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适当安排资金对绿色建筑发展给予支持。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和统计等有关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绿色建筑发展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和体系研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建筑创新体系,推动建筑相关产业绿色发展。
吉林市乡村绿化管理办法(2023年第二次修订)

吉林市乡村绿化管理办法(2023年第二次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2•【字号】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施行日期】2023.12.12•【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吉林市乡村绿化管理办法(2010年4月6日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204号公布根据2016年9月6日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236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23年2月1日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243号第二次修订根据2023年12月12日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244号第三次修订)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全市乡村绿化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巩固绿化美化成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乡村绿化是指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公共绿化,村、屯内外田边、水边、路边以及村、屯周边等公共活动场所的绿化,村、屯内房前屋后的绿化,乡、村、屯公路的绿化。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乡村绿化的规划、建设、管护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负责部署、指导本辖区乡村绿化工作。
绿化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负责乡村绿化的协调、组织工作。
市、县(市)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乡村绿化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绿化委员会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乡村绿化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和自然资源、财政、交通、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乡村绿化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对乡村绿化建设、管护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组织评比表彰。
第六条市、县(市)区绿化委员会负责编制本辖区乡村绿化规划。
第七条乡村绿化的建设、管护实行区域责任分工负责制,按照下列规定划分责任:(一)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农田防护林、荒山以及乡、村、屯公路,村、屯内及其周边,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边属于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区域内的,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3.03•【字号】吉政发[2002]8号•【施行日期】2002.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通知(吉政发[2002]8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巩固发展十年绿化吉林大地成果,全面提高全省城乡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1月18日审议通过了《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作出了关于批准《规划》的决定,把造林绿化的任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是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为贯彻落实好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保证如期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特作如下通知:一、充分认识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的重大意义“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的根本目的是适应生态省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十年绿化吉林大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层次,向造林绿化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整体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达到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高功能的目标,完成由绿化向美化这一质的跨越,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实现吉林山川秀美的宏愿。
通过《规划》的全面实施,必将进一步改善我省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力地推进生态省建设步伐,促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明确《规划》实施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具体要实现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一)林地、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全省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全部绿化改造起来,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沙化严重的耕地基本退耕停牧、还林还草。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吉建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吉建科〔2021〕3号各市(州)建委(住房城乡建设局),长白山管委会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吉林省绿色建筑创建实施方案》,顺利完成国家“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高品质绿色建筑比例稳步提高”任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依据《吉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组织编制了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22/T5055-2021),于2021年4月29日发布全省,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自发文之日起,全省城镇范围内的新立项及未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民用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一星级绿色民用建筑设计标准》(DB22/JT167-2017)同时废止)。
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二、鼓励各地制定财政补贴、绿色金融、商品房备案价格调控、评奖优先等政策,扶持星级绿色建筑发展,适当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比例。
三、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把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关,进一步提高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切实将我省绿色建筑工作落到实处。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6月9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吉政办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3〕1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4月1日吉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十一五”以来,我省推进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新建居住建筑从2008年开始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地级城市(含延吉市)设计与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累计改造面积9378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采用热泵技术供暖(制冷)建筑59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建筑165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省级能耗监测平台初步建立,完成1834栋建筑能耗信息统计工作;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开始启动,完成设计评价标识12项、示范面积139万平方米。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增长模式粗放,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逐年增高;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经济支持政策仍不完善;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重规模轻效率、重建设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
吉林垂直绿化施工方案设计

吉林垂直绿化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垂直绿化是一种将植被引入建筑垂直表面的方法,通过在建筑物立面种植适宜的植物,提供城市绿化空间,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能耗等多种优势。
本文将提出一项关于吉林地区垂直绿化施工方案的设计。
2.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在吉林地区推广垂直绿化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改善城市建筑环境,并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城市绿化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废气和粉尘;•改善建筑热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3. 方案设计3.1 选址和植物选择选择适合垂直绿化的建筑物,并在其立面上进行植物种植。
在选择植物时,需考虑以下因素:•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抗污染和耐寒性;•生长速度和植物高度;•植物绿化效果。
吉林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冬季严寒,因此选择抗寒性强、适应干燥环境的植物较为合适。
3.2 建筑立面改造在选定的建筑立面上,进行改造,以便安装垂直绿化系统。
具体改造措施包括:•表面清洁:清洁建筑立面以确保基材的平整和清洁,以保证后续的施工工艺顺利进行;•基材处理:如有需要,对基材进行处理,增加抗污性、附着性和耐久性;•结构加固:根据垂直绿化系统的重量和负荷要求,在建筑立面上进行结构加固,确保安全可靠;•安装支撑系统:在建筑立面上安装支撑系统,用于固定植物栽培床和养护结构。
3.3 垂直绿化系统安装垂直绿化系统的安装是整个方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以下步骤:•安装栽培床:在建筑立面上安装栽培床,用于种植植物和保持土壤;•安装养护结构:在栽培床上安装养护结构,用于维持植物的生长和管理;•种植植物:在栽培床中种植适宜的植物,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布局;•安装灌溉系统:安装灌溉系统,提供适量的水源供植物生长;•安装监测系统:安装监测系统,监控垂直绿化系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指标。
3.4 养护和管理垂直绿化系统的养护和管理对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吉林省绿化条例

吉林省绿化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05.22•【字号】吉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3号•【施行日期】1997.05.2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森林资源,城市建设正文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吉林省绿化条例》已由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1997年5月18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1997年5月22日吉林省绿化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我省城乡绿化事业持续发展,保护绿色植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绿化,是指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以及提高绿化质量等绿化建设。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绿化国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其各自的职责,分别主管农村和城市绿化工作。
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绿化工作。
各新闻单位应加强绿化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绿化委员会负责协调、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绿化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指导有关部门制定绿化规划和发展花卉产业;组织协调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督促、检查城乡绿化工作;监督绿化资金的使用;总结绿化工作经验,组织评比奖励。
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本级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城区也可以设在城建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条各部门、各单位和有法定植树义务的公民,都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加绿化活动,完成绿化任务。
第七条对绿化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16•【字号】吉政办发[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14〕1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城市园林绿化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增绿量、提功能、强管理、上品位”为主线,推动城市绿化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提升品位转变,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管养并重转变,实现城市绿化面积的拓展、绿地质量的提高和管养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7年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2平方米,园林城市(县城)的比例不低于60%。
基本形成科学生态、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均衡发展、功能完善、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
二、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一)提高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
1.增强绿地系统规划的强制性和可实施性。
各地要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依法报批。
绿地系统规划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和评审,按照规定程序报当地政府批准。
吉林中式立体绿化施工方案

吉林中式立体绿化施工方案1. 引言中式立体绿化是一种利用空中、立体空间进行景观绿化、环境美化的绿化方式。
吉林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因此在中式立体绿化的施工方案中需要考虑到吉林特殊的气候条件。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吉林中式立体绿化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方案2.1 方案设计在设计中式立体绿化方案时,需要结合吉林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考虑。
以下是吉林中式立体绿化方案的设计要点:1.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吉林寒冷气候的植物,主要包括耐寒的灌木和乔木。
同时,要选择具有中式特色的植物,如松树、柳树等。
2.结构设计:根据立体绿化的空间条件,设计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结构框架。
可以使用栏杆、围墙、花架等结构元素,营造中式园林的特色。
3.灯光设计:合理设置灯光,增加夜间的照明效果,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2.2 施工步骤在进行吉林中式立体绿化施工时,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无障碍物和污染物。
2.结构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建设,包括栏杆、围墙、花架等。
3.土壤处理:根据所选植物的特性,调整土壤的营养成分和酸碱度。
4.植物种植:按照设计方案,将所选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种植。
5.灯光安装:设置合适的灯光装置,提升立体绿化的夜间效果。
6.养护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保持绿化的良好状态。
2.3 施工注意事项在吉林中式立体绿化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气候适应:考虑到吉林的寒冷气候,选择适应寒冷条件的植物,并做好保温措施。
2.结构稳固:结构设计要稳固可靠,能够承受吉林的大风雪天气。
3.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工人施工安全。
4.养护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及时修剪、浇水、施肥,防止病虫害发生。
3. 成本预算在进行吉林中式立体绿化施工前,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预算。
以下是成本预算的主要项目:1.植物费用:包括植物的购买费用和运输费用。
2.材料费用:包括结构建设所需的栏杆、围墙、花架等材料费用。
吉林绿化活动方案策划

吉林绿化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吉林省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吉林省决定开展绿化活动。
本次绿化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吉林省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景观效果,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二、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1. 活动内容(1)植树造林:在各个地区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松树、柳树、榆树等。
(2)城市绿化:对城市中的空地、街头、公园等进行绿化。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的景观。
(3)湿地保护:加强湿地的保护工作,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鸟类保护,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环境宣传:通过宣传活动,推广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可以选择举办环保讲座、举办环保比赛等方式进行宣传。
2. 时间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效果,本次活动将分为不同阶段进行:(1)春季植树:利用春季适宜的气温和降水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5月。
(2)夏季城市绿化:在夏季进行城市绿化活动,以应对高温天气。
时间为每年的6月至8月。
(3)秋季湿地保护:在秋季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鸟类保护。
时间为每年的9月至11月。
(4)环境宣传:全年开展环境宣传活动,持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实施和管理1. 活动实施(1)组织筹备:成立绿化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宣传和资金管理等工作。
(2)确定工作地点:根据各地的环境状况和需求,确定植树地点和城市绿化地点。
对湿地进行调查,确定恢复措施。
(3)树种选择: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
可以进行科学研究,选择具有适应性和生态价值的树种。
吉林省绿化设计导则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为促进吉林省城市绿地建设,突出吉林省的本地特色,提升全省的园林绿化水平,按照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体现生态、景观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城市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而达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建设地域文化内涵深厚、绿化景观特点突出的现代园林城市。
公园绿地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的通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市州、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局、公用局、城管局,长白山管委会规划建设局:根据工作部署和安排,我厅拟组织编写《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为使《纲要》编制更具指导性和可行性,请各地协助做好《纲要》编制的调研工作,结合本地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统筹兼顾,精心筹划,认真填报《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规划表》(见附件1),并提供2011-2020年及“十二五”期间本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等材料(调研提纲见附件2)。
请务必于2010年6月10日前将上述材料(正式文件,包括电子版)报送我厅城市建设处。
联系人:甘茂东电话:*************附:1、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规划表2、《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编制调研提纲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附件1:市(县)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规划表表1城市园林绿化现状2011-2020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总量其中“十二五”总量其中“十二五”总量其中“十二五”表2城市园林绿化现状2011-2020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量其中“十二五”2015年2020年2015年2020年附件2:《全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编制调研提纲一、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现状及分析1、本地“十一五”(2005-2010)规划实施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规划设计为促进吉林省城市绿地建设,突出吉林省的本地特色,提升全省的园林绿化水平,按照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体现生态、景观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城市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而达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建设地域文化内涵深厚、绿化景观特点突出的现代园林城市。
公园绿地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古树不得移栽,种植小乔木其胸径要求在6-10cm以上。
凡采用的乔木应有饱满的树冠,严禁种植无树冠光杆乔木,选用植物材料均应健康,无病虫害。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注重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树种配比得当,色叶和香花植物点缀其中,植物种植要疏密有致,以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园的春景效果公园的秋景效果(4) 公园绿地内公共活动空间应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铺装。
在大广场宜规划绿地、种植池,栽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将大尺度的铺装广场塑造成绿荫覆盖的大型公共休憩空间。
1.3竖向设计(1) 公园绿地竖向设计要因地制宜,做到高处堆山、低处理水,土方就地平衡,切忌为了追求景观效果挖湖堆山,破坏原有的景观风貌。
(2) 竖向设计应考虑当地土壤的沉降系数,营造地形的安息角不得大于20度,超过20度时,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工程措施。
(3) 在竖向设计中公园绿地应适当设置下凹绿地,比例占绿地面积的10%—30%,满足2年一遇的降雨不外排。
下凹绿地排水口(4) 营造地形时,应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周边环境,保护范围应为树冠投影外3m-8m,并不得更改树木现状覆土标高。
1.3园路系统主要园路系统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宽度不低于4m,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及饰面.园林小路宽1.2-2.4m,面层材质宜选择耐磨、防滑、透水型材料。
园路的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hm2之间;动物园路网密度宜在160~300m/hm2之间。
公园园路铺装示意1.4园林建筑注意把控建构筑物的形式、风格和体量。
建构筑物的风格力求统一,以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特色为宜。
大面积配套建筑宜化整为零,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建筑掩映于绿树丛中。
建构筑物的设计应体现景观、游览、休憩、服务等功能,除应执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外,建筑与山水、植物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不应破坏景观和植物。
1.5水景公园的水体面积不宜过大,除特殊要求外,宜控制在绿地面积的30%以内。
应以节约用水为原则,以天然水源为主,提倡使用中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和安全提示牌。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戏水池最深处的水深不得超过0.35M,池壁装饰材料应平整、光滑且不易脱落,池底应有防滑措施。
水景水岸宜采用坡度为1:2——1:6的缓坡,水位变化较大的水岸,宜设护坡或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宜种植具有护岸及净化水质功能的多种水生植物。
公园水景1.6配套设施1.6.1给排水(1)给水:给水用量应根据各类设施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水景补水、管网渗漏水等确定总体用水量。
绿地内生活给水系统不得与其他给水系统连接。
确需连接时,应有生活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的措施。
景观游泳池应有补水管、泄水管和溢水管。
(2)排水:排水应根据当地市政排水系统、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绿地排水宜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
排放的污水应接入城市污水系统,不得地表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湖水体或渗入地下。
绿地内雨水的排放宜利用地形,以地面径流方式排入雨水收集系统或道路雨水系统等。
绿地排水宜采用明沟、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等集水、排水措施。
山头绿地宜采用地表排水,在无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段应设置排水管沟。
环山道路应设置排水沟。
1.6.2电气夜间开放的绿地应配备照明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庭院灯,草坪灯,泛光灯,壁灯等灯具,园灯设计应与环境协调一致。
绿地景观照明应考虑生态和环保要求,宜采用LED等节能光源。
安装在水池、旱喷泉中的灯具必须采取防触电措施,电压小于等于12V 。
室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金属外壳,灯具的金属外壳及金属灯杆,除具备安全措施外,应兼顾景观效果。
1.6.3服务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座椅、垃圾箱、公厕、警示牌、导向牌、安全防火以及音响、监控设施等以人为本的服务设施。
公园服务设施公厕应注重外部形态与公园环境和谐统一,符合文明、卫生、适用、方便、节水、防臭的原则,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满足残疾人使用;宜单独设立老年人厕位及母婴独立卫生间。
座椅根据人流量设置,一般按每公顷20-50个进行设置;垃圾箱主路上每100米应设置一个,游人集中处适当增加;导向牌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公共信息图形设置。
2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2.1居住区附属绿地2.1.1 居住区在城市用地中一般占有40%-50%的用地面积,新开发的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2.1.2 居住区绿地应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种植比例,慢生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2.1.3 居住区内绿地宜采用开敞式,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
2.1.4 充分利用绿地以外其他可利用的地面进行绿化,包括架空层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和停车场绿化。
(1)屋顶绿化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生态条件不同,选用耐旱、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援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比较强的花木为主。
坡屋面绿化屋顶绿化(2)停车场在主要满足停车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进行充分绿化,应选择高大庇荫的落叶乔木形成林荫停车场。
2.1.5居住区绿地树种规划应尊重居民的喜好,住宅窗前植物栽植应避免挡光,同时适当加大花灌木的比例,减少乔木用量,可适当考虑香花树种的栽植。
儿童活动场地避免使用有毒、针刺类植物,防止对人体产生伤害。
2.2单位附属绿地2.2.1 单位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总体上应提倡以乔木为主的原则。
以乔木为骨干进行多层次配置,尽可能在单位面积内增加绿量,尽快形成绿化效果。
2.2.2 单位附属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建亭台楼阁、叠石、亭架等园林建筑尺度应做到均衡适宜,体量得当。
绿地中各种硬质铺装面积应小于绿地总面积的30%.2.2.3 单位附属绿地的硬质铺装,特别是林下铺装,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气透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2.2.4 单位附属绿地新建或改造现有绿地时,必须依法保护和充分利用用地范围内的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和大树。
2.2.5 单位附属绿地边的围墙若与城市道路毗邻,应做到拆墙建绿,与城市景观融合。
2.3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案例解析以大规格乔木种植,突出绿量为主的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以乔木为骨干的多层次配置3.防护绿地应加强工业区内部、工业区与生活区等之间的防护林带建设;城市道路、铁路两侧绿化带要按有关规定实施;严格控制并保护城区的绿化空间隔离带。
其中老城区内河、湖、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周边的防护林带绿地根据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防护绿地植物选择应满足防护要求,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深根系、萌芽力强、抗性强、抗倒伏的乡土树种。
防护绿地的种植形式一般采用行列式的种植形式,成品字型栽植,树种一般选用大乔木,如樟子松、银中杨、小乘黑、蒙古栎、垂柳等。
行列式栽植的防护绿地4.道路绿地4.1总体规定4.1.1 城市道路绿地首要考虑庇荫与绿量。
提倡将城市道路建成浓荫密布的林荫路,提升城市整体绿量,让市民出行掩映在绿荫之中。
4.1.2 城市道路绿地宜推广植物群落式栽植方式,大幅度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体现生态自然。
城市道路绿地群落式的栽植方式4.1.3依据城市道路分级和不同道路绿地的绿化特征,城市道路绿地可分为出入口与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道路交叉口等四种类型。
4.1.4出入口与快速路绿地宜采用路侧绿带混交林、中央分车带群落式栽植的绿化方式。
4.1.5 主次干道绿地宜采用中央分车带群落式栽植、行道树双排栽植的绿化方式。
4.1.6 支路绿地宜采用行道树下带状树池的绿化方式。
4.1.7 道路交叉口绿地可在交通导流岛种植小巧精致的植物组合、交叉口路侧采用群落式栽植的绿化方式。
4.2 道路绿地分类规定4.2.1行道树推荐的行道树树种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冠大荫浓。
(2)、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
(3)、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NO2、SO2、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病虫害少。
(4)、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5)、深根性、花果无污染的树种。
(6)、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常绿树种。
(7)、同一条街路上的行道树,树木规格应尽量做到统一,整齐化一。
(8)、主干道行道树的规格应达到胸径12cm以上、分枝点范围为不低于3m;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以上、分枝点范围为不低于2.5m。
(9)、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宜为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