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68期 265参考文献[1] 杨永丽,倪进东,柯行.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5):667-670.[2] 田平,田玲,曹睿丽.老年护理课程服务性实践教学的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5(12):51-52.[3] 刘娜.《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5.肠梗阻护理常规肠梗阻是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对患者肠内容物造成了阻碍而形成。

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肠梗阻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进行过腹部手术的患者,都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对肠梗阻进行预防。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肠梗阻可通过任何形式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形成,这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部分肠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诊断困难等特点,若是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死亡。

通常会因为患者肠梗阻而造成患者机体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患者内脏功能衰竭,从而对患者造成死亡。

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时,临床表现多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停止排气等。

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为了对肠梗阻进行有效的预防,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有极大的必要性。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通常需要从术前护理开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6 h需要停止饮食,并对患者采取肠胃减压,对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

1 肠胃减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采用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胃肠压力进行降低,对患者的肠壁、胃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从而使体内细菌与毒素及时排出。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胃管护理,确保患者围观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确保引流的通畅,并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提早进行预防。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道中的内容物受到机械性阻塞,使肠腔内压力增加,积聚的肠液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消化液、气体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针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腹部的肿胀、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排气排便情况。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要监测患者的水肿情况,及时给予适量的静脉补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种类和剂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3.维持气道通畅:患者肠梗阻时常会出现呕吐,容易导致误吸和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疏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控制腹痛: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可采用应对措施缓解疼痛,如采用俯卧位、半卧位等姿势,给予热敷或冷敷,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等。

5.协助排气排便:积聚在肠道的气体和粪便是造成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如胃管抽吸、灌肠等方法。

6.预防并发症:肠梗阻患者常伴有肠梗阻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处理感染。

7.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营养袋或经鼻胃管等途径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8.宣教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肠梗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肠梗阻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前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禁食,按医嘱补液。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量。

如有休克,立即按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进行血常规、生化等化验。

结果应立即通知医生。

4.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对于餐后急性梗阻的病人,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和气味。

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采取平卧位,腘窝垫枕,以减轻切口张力。

对于肠梗阻手术区,可使用0.5公斤沙袋压迫6-12小时。

3.使用丁字带提高阴囊,以防止阴囊血肿。

4.如病人出现咳嗽或便秘,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预防疾病复发。

5.术后卧床3-5天,然后逐步离床活动。

嘱病人术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6.保持切口无菌。

女病人应注意排尿,以避免污染切口敷料。

如果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删除段落:臣大疝手术前要求病人卧床数天,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利于手样后切口合愈合。

2、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液、尿液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

3、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颈部仰伸、去枕垫肩等体位训练。

4、对于高风险的病人,如甲状腺肿瘤巨大或胸骨后甲状腺肿切开术,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2、病人术后应取半卧位,以便引流和改善呼吸。

3、术后病人可进食全流食或半流食,但要注意观察进食情况,防止呛咳。

4、术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注意观察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如发现颈部肿胀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对于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人,应备好气管切开用物,以备不时之需。

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护理常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肠梗阻护理常规1、非手术治疗护理(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休克表现,无休克者取半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按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和脓毒症。

(4)若用重要汤剂治疗,先抽空胃内容物,从胃管缓慢注入汤剂,(5)按医嘱给予腹部热敷,观察感等。

(6)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或呕吐加剧,腹部触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及时通知医师进一步检查,如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应在短时间内作好术前准备。

2、术前护理:与腹膜炎手术前护理同。

3、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休克征象,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取半卧位(休克者除外)(4)禁食和胃肠减压,直至排气和肠鸣音恢复.(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术后,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技术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6)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7)如作肠造瘘术,护理要注意: ①造瘘口未开放前应禁食。

患者出现剧痛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不可随便放开钳子或注射新斯的明。

②造瘘口开放后,四周皮肤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以防皮肤糜烂,如有粪便外溢污染衣服,应立即清洗造瘘口,更换衣服。

③应根据肠瘘的具体情况选择营养支持的方法。

1 / 1。

肠梗阻手术配合

肠梗阻手术配合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 感染发生。如发生感染迹象,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 施。
设备故障
如遇设备故障,应迅速启动备 用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同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和
维修。
CHAPTER
04
术后护理与观察
患者术后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核 查制度,确保手术部位 、操作步骤和器械选择 正确。
04
医护人员需经过专业培 训,掌握手术安全操作 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
医护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01
02
03
04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 训,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 研讨,了解最新学术进展和技
医护人员职责与分工
医护人员资质要求
紧急预案
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 质和经验,能够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各种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相应 的紧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 采取有效措施。
职责与分工
医护人员应明确各自在手术中的职责 和分工,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 行。
CHAPTER
手术台位调整
根据手术需求,协助手术护士 调整手术台位,确保手术视野
和操作空间。
术中止血
协助医生进行术中止血,保持 手术野清晰。
标本处理
协助医生正确处理手术切除的 标本,确保病理检查的准确性

术中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
出血
如发生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协助止血和处理。

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的详细说明: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术后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二、伤口护理1.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 观察引流管有无堵塞、脱落,确保引流管通畅。

三、引流管护理1.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2.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3. 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小时可拔除。

四、胃肠减压1.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观察减压管有无堵塞、脱落,保持减压管通畅。

2. 引流液量逐渐减少,可根据医嘱调整减压管长度,直至拔除。

五、饮食护理1. 术后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2.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六、活动与康复1. 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防止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2. 术后3-5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肠道蠕动。

3.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等康复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八、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 观察患者有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预防感染。

3. 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九、出院指导1. 出院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 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肠梗阻的因素。

第十一章 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与急救

第十一章 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与急救

【护理要点】
❖ 胃肠减压 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
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 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胃肠减压一般采用较短的单腔胃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否出现较窄性肠梗阻? ①阵发性腹痛,间歇期缩短或持续性腹痛伴频繁的阵发性加
机械性、动力性肠梗阻的鉴别
机械性
腹痛
阵发性绞痛

腹胀
不对称
腹胀
原因 粘连、扭转、套叠、嵌顿疝
血肿
肠鸣音 高亢,呈气过水声
X线 梗阻以上肠管Hale Waihona Puke 气积液动力性 腹痛,无阵发
均匀对称,全
腹膜炎、腹膜后
减弱或消失 全腹肠管积气
三、护理评估 3.心理社会 4.辅助检查
❖ (1)化验检查 1)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2)血气分析和K、Na、Cl测定、肾功检查(了解酸
剧; ②病情变化,中毒症状加重,休克出现早或难以纠正; ③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上升,脉速,wbc计数增高; ④腹胀不明显,触及压痛性包块; ⑤移动性浊音或出现气腹; ⑥血性:呕吐物、胃肠减压、肛门排泄物或腹穿; ⑦X线征:孤立、胀大、固定的肠袢,假肿瘤或肠间隙增宽
本章小结
1.肠梗阻的病因与分类。
2.肠梗阻的典型表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 止排气、排便 。 3.常见肠梗阻的特点。 4.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5.绞窄性肠梗阻的观察。
血运性肠梗阻
❖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 血运障碍,肠蠕动功能减低或丧失。
2.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
一、 分类
单纯性 肠梗阻
绞窄性 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无血循障碍 ➢绞窄性肠梗阻:有血循障碍

肠梗阻护理计划

肠梗阻护理计划

肠梗阻护理计划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1科别:普外科病室:2 床号:3 病案号:080714入院时间:20xx年x月x日-10Am一.一般资料姓名:王斌性别:男年龄:28 民族:汉籍贯:甘肃白银婚姻:已婚职业:教师信仰:无文化程度:大学资料来源:患者自述入院方式:扶入病房可靠程度:可靠病历记录日期:20xx-07-12-10Am 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二、病人健康状况和问题(一)入院原因和经过1.主诉: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一天。

2.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中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腹胀较明显。

同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起病后,患者不思饮食,精神及休息均差。

(二)现在身体状况1.饮食、饮水情况:未进食水2.大小便情况: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色黄3.睡眠情况:较差,4.自理程度:不能自理(完全补偿系统)(三)既往身体状况1.既往病史:一年前在本院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史。

2.家族史:否认家族有各类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亦无此类疾病史。

3.过敏史:无4.月经生育史: 无5.嗜好: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四)心理社会状况1.人格类型:(请在相应的选项上划"√")独立√ /依赖紧张√/松弛主动√/被动内向/外向√2.精神情绪状态:精神较紧张,但情绪相对稳定。

3.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对本病的诱因及预后有一定的认知。

4.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适应能力(病人角色):6.住院顾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7.主要药物治疗(原则与药物名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三、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视诊:未见明显肠型和蠕动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作抗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停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短,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
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但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镀少而臭。

当病情好转及梗阻缓解时,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出血性大便,可晚为肠套叠或
发生绞窄。

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