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中易弄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下

合集下载

2017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2017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2017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体验化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我们要复习好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一)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 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二)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正确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错误,PH试纸不润湿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正确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正确8.准确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碱式滴定管错误,应用酸式滴定管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正确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高中16种化学反应总结归纳

高中16种化学反应总结归纳

高中16种化学反应总结归纳在高中化学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经常遇到的16种化学反应的总结和归纳:1. 电离反应:在溶液中,化合物会分解成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2.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后形成沉淀物的反应。

例如,银硝酸和氯化钠混合生成白色沉淀物银氯化物。

3. 双替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的反应。

例如,铜(II)硫酸与钠氢氧化反应生成铜(II)氢氧化物和硫酸钠。

4.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导致化学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例如,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5.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6. 分解反应:化合物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

7. 合成反应:两种或更多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8.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例如,燃烧木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9. 过氧化反应:过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水。

10. 不活泼金属和酸反应:不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盐。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

11. 金属与酸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例如,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12. 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一个金属置换另一个金属在盐中的位置。

例如,银与铜硫酸反应生成硫酸和铜。

13. 金属与水的置换反应:金属取代水中的氢。

例如,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

14. 金属与醇的置换反应:金属取代醇中的氢。

例如,钠与醇反应生成氢气和醇盐。

15.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例如,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16. 酸与金属的置换反应: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经常遇到的16种化学反应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物理变化知识点

高三化学的物理变化知识点

高三化学的物理变化知识点物理变化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其形态、状态或位置发生变化,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物理变化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化学中与物理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理变化的定义及特点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外部条件改变下,其形态、状态或位置发生变化,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包括:1. 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2. 不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放出。

3.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外部条件来实现。

二、物理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相变: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如固体→液体(熔化)、液体→气体(沸腾)等。

2. 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通过与溶剂相互作用而形成分子间作用力的过程。

3. 分散: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如悬浮液、乳液等。

三、物理变化的示例1. 相变示例:水的相变过程是常见的物理变化示例。

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即融化;当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沸腾。

2. 溶解示例:将食盐加入水中,食盐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液的过程即为溶解。

3. 分散示例:将油滴滴入水中,由于油与水之间互不相溶,油滴在水中分散形成乳液。

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变化前后的物质组成: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而化学变化改变了物质的化学组成。

2. 伴随的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能量的吸收或放出,而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放出。

3. 可逆性:物理变化通常是可逆的,可以通过逆过程恢复初始状态;而化学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五、物理变化的应用物理变化在生活和实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 冰敷:将冰袋放在受伤部位,通过冰的熔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局部温度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 引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存在的两种主要类型。

尽管它们都导致物质的变化,但其变化过程和结果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并对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没有改变。

典型的物理变化包括溶解、沸点和冻结等。

下面是几个物理变化的例子:2.1 溶解溶解是指将一个物质完全混合到另一个溶剂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例如将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食盐的分子结构没有改变,只是被水分子包围,形成离散的离子。

2.2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到另一个物态的变化,如液体到固体、固体到气体等。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3.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形成。

下面是几个化学变化的例子:3.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化学物质。

3.2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例如将木材放入火中,发生燃烧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木材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新的产物。

3.3 腐败腐败是指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化学反应。

例如食物变质是由于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发生腐败反应。

在腐败过程中,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恶臭气味等新的产物。

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4.1 分子结构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没有改变,而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到实验室中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常见的几种化学反应类型。

一、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发生了某种性质或组成上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改变了,但其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物理变化可以逆转,即改变条件后,物质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

在化学变化中,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产生气体、固体等的变化。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物质燃烧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

1.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 H2O → HCO3-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反应物,碳酸氢根离子是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化学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度。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物质的性质和催化剂等。

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停止进行,称为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释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

高中必考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高中必考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高中必考知识点及例题解析考点解析(一)1.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同学们易理解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是错误的。

因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被误认为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此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表现,单个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无法保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

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

3.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很多同学易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

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

4.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几种说法。

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这是易错点。

如:①分子大,原子小;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

例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错因分析:错选A是对分子的概念不理解;错选B是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没有掌握;错选C是不知道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解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离子等,故C错;物体受热或遇冷,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或缩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什么变化,故B错;由分子性质知,D是正确的。

答案:D考点解析(二)化合价是物质构成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很多学生在标写化合价、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以及求化合物中加点元素化合价时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冰),挥发(如酒精、浓盐酸等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导电、导热等。

3、常见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4、两种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B、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三、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对4/5和1/5。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装置如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至室温,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理和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准确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还能为科学实验和问题解决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提供一些实例加深理解。

一、物理变化的特点与判断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后,其化学组成保持不变的变化。

换句话说,物理变化只改变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例如形状、颜色、状态、质量等,而不改变其分子结构。

下面是一些物理变化的特点:1. 状态变化:物质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

2. 相变:物质由一种固定的相转变为另一种相,例如冰变为水或水蒸汽。

3. 形状变化:物质形状的改变,例如调整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材料的形态。

要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物理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化学组成不变:物质发生变化后,其化学组成仍然保持不变。

2. 可逆变化:物理变化通常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逆向操作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 不伴随能量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般不产生或吸收能量。

例如,将一块冰放在室温下融化为水,这是一个物理变化。

冰融化后形成的水仍然是H2O分子,只是分子之间的排列发生了改变。

二、化学变化的特点与判断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物质性质的改变,例如颜色的变化、气味的改变、能量的放出或吸收等。

下面是一些化学变化的特点:1. 反应发生:物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原有物质被转化成一种或多种新物质。

2. 化学组成改变:通过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3. 伴随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如火焰燃烧、电解等。

要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物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例如酸碱中和、金属氧化等。

2. 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会生成新的物质,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气味的改变等进行判断。

高中化学知识、易错点、注意事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易错点、注意事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易错点、注意事项大全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蛋气味的气体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 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 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 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 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都有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都有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都有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考试的重点部分,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
(1)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

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分类
化学变化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S+O2=点燃=SO2;
(2)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
(3)置换反应:H2+CuO=高温=Cu+H2O;
(4)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主要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大家平时可以多做实验,这样可以更加加深我们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多做实验还能培养我们对化学的兴趣。

学习中不可能所有的知识自己都能掌握,针对不能理解的要及时的问老师,问老师是不丢人的,不懂装懂才是可耻的,一定要记住这点。

以上就是一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改变的两种基本类型。

虽然它们都涉及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改变,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本文将探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原有的物质被转化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化学反应的发生通常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如温度的升高、光的照射或催化剂的作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

化学变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物质的性质将彻底改变。

与化学变化相比,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的不伴随化学反应的改变。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的相变(如固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气体)、物质的形状变化、物质的颜色变化等。

物理变化是可逆的,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化学反应的发生通常伴随着物质的物理变化。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发生物理变化;而当水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蒸气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此外,化学变化也可以导致物理变化的发生。

例如,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可以导致容器内压力的增加,从而引起容器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物质的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性质的改变。

其次,化学变化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物质的性质将永久改变;而物理变化是可逆的,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此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而物理变化往往不涉及能量的转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例如,当我们烧木材时,木材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而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逐渐融化成水,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基础学习方法1、预习,听课,笔记想要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完全的了解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所以需要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要将下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的阅读以便,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可以试着做一些练习题,带着疑问进行听课,这样可以使学习的效率提升,高中化学的内容非常多知识非常散,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围绕重点进行,所以需要集中精神来听课,认真的做笔记,这样可以完全的理解重点并且还有助于回家之后的复习,还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课当中‘溜号’的问题,在记笔记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听清老师讲课的基础之上,将难点,重点统统都记下来。

2、复习下课之后需要记住复习,认真的写作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以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后复习等等,复习的办法有默写、复述等等,只有通过反复的记忆才可以完全掌握知识点,现在高中化学当中有很多的概念,需要了解的符号比较多,并且方程式以及很多的内容都需要记忆,这基本上都是在为以后打基础,如果学不好的话可能会对以后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解析)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解析)

【考点训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的认识】(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煤的气化C.石油分馏D.石油裂化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裂解C.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D.古代植物变成煤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C.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4.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HNO3呈黄色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C.鸡蛋白遇浓HNO3呈黄色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H2时,火焰呈黄色5.现有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油脂的硬化④蛋白质的盐析⑤蛋白质的变性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③⑥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7.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馏B.干馏C.裂化D.裂解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过滤B.氧化C.蒸馏D.分液10.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总能量⑤物质的总质量.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B.甘油加水作护肤剂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用明矾净化水13.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1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1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考点训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煤的气化C.石油分馏D.石油裂化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裂解C.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D.古代植物变成煤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裂解(深度裂化)是高温时,以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使长链烃断裂为各种短链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煤焦油分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古代植物变成煤有新物质煤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B.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C.过滤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D.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三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所以可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过滤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溶于液体的物质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共存的混合物中分离,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因盐类物质的沸点比水高,则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根据物质沸点的差异,可用蒸馏的方法获得,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题目较简单.4.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HNO3呈黄色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C.鸡蛋白遇浓HNO3呈黄色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H2时,火焰呈黄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B.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质,碘水是黄色溶液;C.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D.玻璃中含有钠元素.解答: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久置于空气中若变黄色,是因溶解了二氧化氮的原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错误;B.碘化钾溶液具有还原性,久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碘单质,使溶液为黄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错误;C.鸡蛋白是蛋白质,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呈黄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错误;D.玻璃中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该颜色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5.现有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油脂的硬化④蛋白质的盐析⑤蛋白质的变性⑥橡胶的老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③⑥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等,化学变化如煤的干馏、油脂的硬化、蛋白质的变性等.解答:解: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②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③油脂硬化是油酸加氢气加成生成硬脂酸甘油酯,属于化学变化;④蛋白质的盐析是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属于化学变化;⑥橡胶的老化是橡胶及其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橡胶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的逐步变坏,最后丧失使用价值,属于化学变化;故属于物理变化的为①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需要对相应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解并进行分类,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以此解答.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油污的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收水分,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题目难度不大,该题各个选项与现实生活接触紧密,比较新颖,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7.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氯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盐类水解的应用;氯气的物理性质;硅和二氧化硅.专题:化学应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水变澄清,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液氯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故C 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馏B.干馏C.裂化D.裂解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分馏是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过滤B.氧化C.蒸馏D.分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分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0.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总能量⑤物质的总质量.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以及原子的种类.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根据其意义: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明确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实质来解答.1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过氧化钠使某些染料褪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SO2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B.甘油加水作护肤剂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用明矾净化水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化学应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铁锅烧菜,出现红棕色斑迹是因为生成三氧化二铁,故A错误;B.甘油与水混溶,甘油吸水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C.料酒的有效成分是乙醇,而食醋的有效成分是乙酸,两者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题目简单,判断时抓住有无新物质的生成.13.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胶体的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B.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其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HCO3)2,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空气为胶体,能有利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和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发生化学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③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核素;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钠的化学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②焰色反应为物理反应;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⑤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相似;⑥糖类中的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不能生成新核素,故①错误;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物理反应,故②错误;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故④错误;⑤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⑤正确;⑥糖类中的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1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中易弄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下

高中化学中易弄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下

高中化学中易弄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下: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的催化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爆炸既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气球的爆炸,又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的爆炸;
溴水的褪色,既可能是物理变化如通过萃取使其褪色,又可能是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硫、乙烯等使其褪色;
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
说明:①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如O3与O2间的相互转化;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

10个物理变化和10个化学变化

10个物理变化和10个化学变化

10个物理变化和10个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常温下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剧,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以克服相互间的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形成蒸气。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逐渐脱离原有的组成,与溶剂分子相互混合。

3. 磁化:磁化是指物体在外加磁场下,内部的微观磁矩被重新排列,使整个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外加磁场能够使物体内部的磁矩朝向一致,形成磁化。

4.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状改变,但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过程。

物体受到外力后,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变化,形成临时的形变,一旦外力消失,分子重新排列,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5. 熔化:熔化是指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固体受热达到熔点时,其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增加,逐渐克服相互间的吸引力,形成液体。

6. 融化: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融化与熔化类似,但融化一般用于非晶态物质或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物质。

7. 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作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或能量激发时,会发生振动现象。

8. 扩散: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传播过程。

扩散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热运动使物质逐渐混合和分散。

9. 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10.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涉及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键的断裂和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变化: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燃烧、金属与酸反应等。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原子或吸收氢原子,发生电子转移,还原为较低氧化态的过程。

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总结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总结1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初三化学上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区别、联系与举例

初三化学上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区别、联系与举例

初三化学上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区别、联系与举例化学中物质主要发⽣两种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成的变化,即物质本⾝的组成成份没有发⽣变化。

例如:位置、形状、状态、导热、导电、密度、磁性、溶解、挥发、吸⽔受潮、吸附、焰⾊反应、原⼦弹与氢弹爆炸等。

举例:1.1、物质的三态(固、液、⽓)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结成冰,冰化成⽔,⽔变成⽔蒸⽓,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组成他们的成分没有发⽣变化,都是⽔分⼦(H2O),没有⽣成新的物质。

1.2、焰⾊反应属于物理变化:焰⾊反应是指⼀些⾦属离⼦在⽕焰灼烧下,由于原⼦中的电⼦发⽣能级变化,⽽产⽣不同的颜⾊,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成。

1.3、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如酒精与汽油的挥发:酒精和汽油由液体变成⽓体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

1.4、吸附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指⽓体或溶液中的杂质等物质被吸附在固体或液体的表⾯过程(可以想象成磁铁吸铁屑)。

整个过程没有新的物质产⽣。

最常见的具有吸附性物质的是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吸附有害⽓体、去除臭味、吸附⽔中的杂质、除甲醛、除冰箱⾥的异味、净化⽔质等。

1.5、⼈⼯降⾬属于物理变化:⼈⼯降⾬⼀般采⽤向空中喷洒⼲冰(固体⼆氧化碳),后⼲冰升华吸热,使空⽓中的⽔蒸⽓受冷,凝结成⽔滴,形成⾬⽔。

整个过程没有新物质产⽣。

1.6、原⼦弹与氢弹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原⼦弹爆炸是原⼦(铀原⼦)裂变成很多⼩的新原⼦,并释放能量引发爆炸,氢弹爆炸是氢原⼦聚集成⼤的新原⼦,并释放能量引发爆炸,两种爆炸都是原⼦的种类发⽣变化。

⽽化学变化是原⼦或离⼦的重新组合过程,原⼦的种类始终不变。

所以两者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也称化学反应):有新物质⽣成的变化。

例如:燃烧、呼吸作⽤、光合作⽤、酿酒、⾷物发霉变质、⾷物发酵、铁⽣锈、蜡烛燃烧、⾦属冶炼等。

2.1、燃烧:燃烧过程中会产⽣新的物质,如碳在燃烧过程中会产⽣⼆氧化碳。

蜡烛的燃烧会产⽣⼆氧化碳和⽔,有新物质产⽣。

高一的物理变化知识点梳理

高一的物理变化知识点梳理

高一的物理变化知识点梳理导言:高一阶段是学生们正式进入高中阶段的开始,同时也是物理学科变化知识点的学习阶段。

物理变化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学科的变化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物质的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在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物质的一些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等,使物质发生状态、形状、体积等方面的变化。

高一物理学科中常涉及的物质的物理变化有以下几种:1. 相变相变主要指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相之间的相互转化。

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变称为熔化,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变称为凝固;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相变称为汽化,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变称为液化;固体与气体之间的相变称为升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变称为凝华。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可以实现物质的相变过程。

2. 膨胀与收缩物质的温度发生改变时,会引起其体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膨胀或收缩。

常见的物体膨胀包括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常见的物质收缩包括线收缩、面收缩和体收缩。

在高一物理学科中,会学习到线膨胀系数、面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等相关概念。

3. 散射散射是指光在不透明物体表面或传播介质中遇到不均匀的物质,发生改变方向、传播和频率的现象。

散射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散发出特定的光线。

在高一物理学科中,会学习到散射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是指当物质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化学性质的改变,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物质的燃烧、氧化、还原等。

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更加复杂,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原子或离子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通过重新排列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而形成新的物质。

三、物质的状态方程物质的状态方程是用来描述物质状态和性质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在高一物理学科中,学生会学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中易弄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下: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的催化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爆炸既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气球的爆炸),又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的爆炸)。

溴水的褪色,既可能是物理变化(如通过萃取使其褪色),又可能是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硫、乙烯等使其褪色)。

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
说明:①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如O
3与O
2
间的
相互转化。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