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吉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8号

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正文:---------------------------------------------------------------------------------------------------------------------------------------------------- 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8号)《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经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997年3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1997年4月9日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内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城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严禁浪费用水。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组织实施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三)编制用水计划及定额,下达城市用水计划,并考核执行情况。
(四)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审核工作。
(五)负责自建供水设施和生产、安装、使用中水设施、节水设施、设备、器具的审批管理工作。
(六)负责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节约用水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七)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征收各种规费。
《吉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吉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的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及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以及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源节流并举、利用与重新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厉行节约用水。
第四条省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供水工作。
市(州)、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五条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承担部分城市供水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
第二章供水水源第六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总体规划。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八条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该水源地的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
第九条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的规定,不得污染水质。
第三章供水工程建设第十条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应与城市发展速度相适应,其建设规模应达到在设施运行后可满足5年以上供水需求的水平。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应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
禁止设计、施工单位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的等级和范围承揽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水资源【发文字号】吉政办发[2013]47号【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12.09【实施日期】2013.12.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13〕4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2月9日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第一条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吉发〔2011〕1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2〕44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政府、公主岭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工作。
各市(州)政府对所辖县(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的考核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系统综合、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和奖罚分明的原则。
第四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分级考核制度。
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政府、公主岭市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由省水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审计厅和省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第二次修正)

第十八条 城市水资源费、给水工程建设费、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收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截留、挪作他用。
第十九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供水设施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应资质证书,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后报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备案。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组织实施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三)编制用水计划及定额,下达城市用水计划,并考核执行情况。
(四)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审核工作。
(五)负责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节约用水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单位自建供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必须先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
单位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城市水资源费(以下称城市水资源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七条 因基本建设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到城市用水管理机构申请临时用水计划指标。临时使用公共供水的,还应当到公共供水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申请人除提交临时用水计划指标外,还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临时用水申请报告,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报告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临时用水计划指标进行审查,申请的用水量符合定额规定的,予以批准;不符合定额规定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经国家批准的节水型设备和器具。
吉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保护条例(2012年修正本)

吉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保护条例(2012年修正本)(2007年1月12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5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的《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2年5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泉水勘查评价、鉴定、开采、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者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者二氧化碳的地下矿水。
第四条矿泉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破坏或者污染。
第五条对矿泉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第六条矿泉水水源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矿泉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泉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环境保护、林业、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泉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矿泉水资源勘查开发保护规划,在征得省水利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九条勘查评价矿泉水资源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
第十条矿泉水勘查单位对矿泉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应当按照《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和有关勘查规范进行。
第十一条矿泉水水源水质检验单位应当具有计量认证合格证。
矿泉水水源微生物指标检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矿泉水水源样品采集、保存、送检以及测试,应当执行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的规定。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是指在辽河流域范围内,采取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生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一系列措施,维护辽河流域水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第三条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资源节约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涉及吉林省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与之相关的土地、湿地等。
第五条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当依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监测等工作。
第六条政府应当加强对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确定辽河流域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对辽河流域内的污染源进行准入审查,并对排放许可证的管理进行监督。
第九条水污染物排放单位应当依法申请排放许可证,按照排放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标准实施治理措施,定期监测排放物浓度和总量,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和监督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一条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散,降低对水环境的损害,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三章水生态修复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制定辽河流域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修复目标、修复措施和责任单位,并逐步实施。
第十四条水生态修复工作应当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采取合理的水量调节和水质改善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管理的通告-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管理的通告正文:----------------------------------------------------------------------------------------------------------------------------------------------------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管理的通告为加强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国办发〔2004〕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城区地下水管理相关事宜通告如下:一、本通告所称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管理是指吉林市城市规划区域内地下水的管理。
二、城区地下水的管理实行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
三、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城市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勘察和评价工作,建立城市地下水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变化情况,为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四、凡从事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通告的规定。
五、在市政供水管网到达区域内严禁开采地下水。
对餐饮、洗浴、建筑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一律停止地下水的审批;对已开采地下水井,没有取水许可证的,要予以取缔;对已开采地下水井,有取水许可证的,许可到期后要进行封闭;对已经报废和长期停用的水井,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起用。
六、在市政供水管网不能到达区域内开采使用地下水井的,应将井位、井径、开采量、有关地质水文资料等先报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符合条件的,再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审批。
七、对有取水许可、正在使用的地下水井实行计量收费。
由收费单位安装计量水表,按表计量收费。
对于不安装水表的用户,要依法处理。
八、对使用地下水用户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委托地下水经营公司收取。
吉林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23年修改)

吉林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23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6.28•【字号】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3〕第1号•【施行日期】2023.06.28•【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吉林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09年3月31日吉林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27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2022年9月20日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2023年5月30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的管理。
第三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县(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规划和自然资源、水行政、生态环境、价格、卫生健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供水工作坚持合理开发使用水源,计划用水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保证城市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鼓励利用再生水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供水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和水源保护第六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规划和自然资源、水行政和供水等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从城市发展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二)根据当地情况,科学确定用水水源次序,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用水。
第八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全文)

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2年3月23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镇饮用水水源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用于城市和建制镇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井(泉)等生活饮用水地表、地下水源。
第三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综合防治、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应当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作为对下级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水利主管部门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城镇饮用水水源,并有权检举污染、占用和破坏城镇饮用水水源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保护城镇饮用水水源。
对在保护城镇饮用水水源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
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包括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卫生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卫生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

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8.09.26•【字号】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号•【施行日期】2008.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号)《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经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9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2008年9月26日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吉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例》经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9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水能资源,是指蕴藏在水中,可以用于水力发电的能量资源。
第四条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水电管理机构的,由水电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地震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水能资源普查和调查评价,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编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经批准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需要调整和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按照下列管理权限负责:(一)国际界河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编制;(二)省管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三)省内跨行政区域河流或者边界河流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四)其他河流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
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4年修改)

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4年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30•【字号】•【施行日期】2024.09.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2年3月23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月22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改根据2024年9月30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吉林省道路运输条例〉等11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第三章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公布和水源保护区划定第四章城镇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第五章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监督管理第六章城镇饮用水水源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镇饮用水水源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用于城市和建制镇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井(泉)等生活饮用水地表、地下水源。
第三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综合防治、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应当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作为对下级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水利主管部门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建制镇、独立工矿区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按市政供水管理权限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政府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发布的《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本办法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时,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按规定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或节水设施竣工后经验收不合格的,应当限制用水量,责令其限期完善节约用水设施,并可按从该项目投产之日起其应节约水量的水费额一至三倍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在规定的期限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除责令限期缴纳外,并按日加收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5‰的滞纳金。
第十四条日用水量达30立方米以上的工业用水单位必须进行水平衡测试,并定期进行复测;但当产品结构或工艺发生变化时,应当在半年内及时复测。其它用水单位,有条件的也应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
第十五条有条件的用水单位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有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用水单位对耗水量较大的旧式或应淘汰的用水设施应当有计划的进行改造或更新。
产生间接冷却水的用水单位,其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应当达到60%以上。
第十六条用水单位应当保持节约用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国家和省确定的定型节水器具;仍使用属应淘汰的非节水器具的其它用水单位,也应当逐步进行更换。
各有关行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和本系统的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节约用水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

吉林省⽔⼟保持条例⽬录第⼀章总则第⼆章规划第三章预防第四章治理第五章监测第六章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流失,保护和合理利⽤⽔⼟资源,减轻⽔、旱、风沙灾害,改善⽣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保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条在本省⾏政区域内从事与⽔⼟保持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保持⼯作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针;开发和利⽤⽔⼟资源,坚持谁开发利⽤谁保护、谁造成⽔⼟流失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持⼯作的统⼀领导,建⽴和完善⽔⼟保持领导协调机制,将⽔⼟保持⼯作纳⼊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将⽔⼟保持⽬标责任制纳⼊政府考核体系,建⽴年度和领导任期内⽔⼟保持⽬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六条省⼈民政府⽔⾏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的⽔⼟保持⼯作。
市(州)、县(市)⼈民政府⽔⾏政主管部门主管本⾏政区域的⽔⼟保持⼯作。
县级以上⼈民政府林业、农业、国⼟资源、环境保护、发展改⾰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职责,做好有关的⽔⼟流失预防和治理⼯作。
乡(镇)⼈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做好本辖区的⽔⼟保持⼯作。
第七条各级⼈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保持宣传和教育⼯作,普及⽔⼟保持科学知识,把⽔⼟保持纳⼊⼲部培训和公众教育内容,增强公众的⽔⼟保持意识。
第⼋条各级⼈民政府应当⿎励和⽀持⽔⼟保持科学技术研究、试验和先进技术推⼴,提⾼⽔⼟保持科学技术⽔平,培养⽔⼟保持科学技术⼈才。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都有保护⽔⼟资源、预防和治理⽔⼟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资源、造成⽔⼟流失的⾏为进⾏制⽌和举报。
第⼗条各级⼈民政府应当⿎励和⽀持社会⼒量参与⽔⼟保持⼯作。
吉林省节约用水条例

吉林省节约用水条例(2010年9月29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5号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用水是指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措施,调整用水结构,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废水排放,制止浪费,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四条节约用水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
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制定的用水计划是用水总量控制的依据,行业用水定额是编制企业用水计划的基本依据。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运行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水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省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节约用水工作。
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及其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关的节约用水工作。
乡、镇农村水利管理机构负责本乡、镇节约用水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创建节水型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节水产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产品。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阻止、举报或者投诉浪费水的行为。
吉林市市政供水管理条例

吉林市市政供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12.07•【字号】•【施行日期】1994.0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吉林市市政供水管理条例(1993年9月23日吉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3年11月12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1993年12月7日公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供水管理,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政供水和供水设施的管理。
本条例所称市政供水,是指由市、县(市)自来水公司(以下称供水部门)通过市政供水管网向单位或居民(以下称用户)提供的生活、生产等各项用水。
本条例所称供水设施,是指取水头、引水管、泵站、水处理车间、井群、管网、消火栓、闸门、水表、井盖等设施。
第三条市、县(市)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供水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市政供水管理工作。
水利、环境保护、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分工配合供水主管部门做好市政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政供水部门必须坚持为用户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搞好科研,提高水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第五条任何单位、个人都要遵守本条例,依法用水,保护水源,爱护供水设施;对违章用水、污染水源、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有权举报、制止。
第二章水源保护第六条供水水源设置防护地带,并按下列规定划分:(一)地表水水源为江河水的,其限制地带界定为取水点上游一千米,下游一百米以内的水域及沿岸;戒严地带为取水点周围半径一百米以内的区域和水厂厂区。
(二)地下水源限制地带界定为取水构筑物周围半径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第七条在地表水源限制地带内,严禁从事下列活动:(一)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二)捕鱼、养殖;(三)挖砂、取土、采矿、放牧;(四)倾倒废渣、垃圾、粪便、有毒有害物品;(五)旅游、野浴及其他危及水源的行为。
吉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吉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11.07•【字号】•【施行日期】1993.0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吉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1992年9月14日吉林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7日吉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节约用水的管理。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生产和使用市政供水、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用水应采用和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
第四条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参与编制并组织实施城市节水规划。
(三)按规定编制各类用水定额草案。
(四)按职责权限审批、下达用水计划指标和节水计划指标,考核用水计划和节水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管理城市节水项目发展资金。
(六)监督、检查、指导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七)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工作。
(八)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经验。
(九)指导各县(市)、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
市有关行政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分工,配合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节水管理部门,应搞好节水宣传教育,普及节水常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并有对浪费水的行为进行制止、揭发、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对在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吉林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3号

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正文:---------------------------------------------------------------------------------------------------------------------------------------------------- 吉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3号)《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由吉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于1996年11月20日通过,经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997年3月28日批准,现予公布施行。
1997年4月22日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管理。
第四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对水资源实行有偿使用。
第六条各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参与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规划,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监测、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城市节约用水、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吉林市水土保持条例

吉林市水土保持条例第一条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土流失是指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资源、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损失。
水土保持是指对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水土保持工作坚持统一管理、共同防治和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按分工负责本辖区水土保持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并组织实施;(三)开展水土保持的科学研究,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四)预防与组织治理水土流失;(五)监督和协调水土保持工作;(六)负责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日常工作由本级水土保持机构负责。
各级农业、林业、土地、畜牧、城建、环保、交通、矿管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第六条市城市规划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具体分工由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要职责,采取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依据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数额的水土保持资金,并要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中提取百分之二十用于水土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取水管理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社会总需水量增加而又无法另得水源的;
(四)出现需要核减或者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取水工程项目,按下列规定领取取水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必须附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取水许可预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持设计任务书等有关批准文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单位方可进行施工;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
第二十八条 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由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做好水质水量监测工作。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水文、环保、地矿等有关部门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监测数据和资料。
第十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并举的原则。首先应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间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十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和跨县(市)的江河流域的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县(市)和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市)区域和其他江河流域的综合规划,由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吉林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19970422(颁布时间)
19970422(实施时间)
吉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6年11月20日吉林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28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1997年4月22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三十条 在本市城区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在地下水已经超采的地区,禁止开凿新井。
第三十一条 开发矿藏和兴建地下水工程,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枯竭或者地面塌陷,对其它单位和个人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的,采矿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水体用途,划定保护区;对生活饮用水水源必须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水质符合规定标准。
第二十六条 水资源费按月征收。各取水单位或个人在接到征费通知后,应在每月30日前足额缴纳,不得拖欠、拒缴。
第二十七条 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额上交同级财政。
征收水资源费时,应持有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水资源费专项资金的使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年度用款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拨款。
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挖砂、取土、采矿、挖泉、截流、考古挖掘、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危害水源行为。
第三十三条 严格控制向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排放污染物。在河道、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或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在向环境保护部门报批前,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排污单位或个人,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的同时,应抄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取水口处装置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鉴定合格的计量设施,同时做好水质、水量监测。无力进行水质监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费用由取水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应当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六)负责征收水资源费;
(七)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工作。
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九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综合规划应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并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业规划应符合综合规划。
(二)违反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按取水许可证规定取水的拒不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取水量进行调整、限制等规定,以及未在取水口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进行取水的,责令限期纠正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予以暂扣或吊销取水许可证;
(三)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转让取水许可证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直至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模范遵守本条例,对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由吉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地方性法规(类别)
(三)年取水量超过市审批权限的,由市审查同意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或免予申领取水许可证:
(一)为家庭生活和家庭饲养的畜禽饮用取水的(以经营为目的的除外);
(二)日取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的;
(三)为防御、消除对公共安全或公共利益的危害必须取水的;
Y(采用标识)
1(级别)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管理。
第四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国家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对水资源实行有偿使用。
第三十四条 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水体设置旅游点,增加机动船只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审批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十三条、第十七条、第三十条规定,未按规定申领取水许可证,责令其改正或停止取水,限期补办取水许可证;
(四)违反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拒不缴纳水资源费的,按拖欠数额每日加收5‰滞纳金;
(五)违反第三十二条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内擅自进行挖砂、取土、采矿、挖泉、截流、考古挖掘、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危害水源的,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必须使用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取水许可证及有关表格。取水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买卖、出租或转让。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水的长期供求计划和年度取水计划、节约用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十三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根据年度取水计划和节约用水计划取水,并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强化节水措施,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十四条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标准审批并发放取水许可证:
(一)地下水年取水量36万立方米以下;地表水用于生活、工业年取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下;其他用水年取水量1000万立方米以下,由县(市)审批并发放取水许可证。
(二)地下水年取水量36万立方米至180万立方米;地表水用于生活、工业年取水量100万立方米至1000万立方米;其他用水年取水量1000万立方米至1500万立方米的,由县(市)审查同意后,报市批准并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三章 取水管理
第十三条 在全市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凡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按取水许可证的规定取水。
直接从城市规划区内地下取水的,应先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审查同意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领取取水许可证。需要先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取水许可证可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对急需取水的,应当在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对急需取水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查处违法行为;
(二)组织编制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三)负责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组织编制水供求计划、取水计划和节约用水计划;
(四)负责制定地下水开采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井点总体布局和开采层位;
(五)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发放取水许可证;
专业规划,由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专业主管部门备案。
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按批准的规划执行。规划确需修改的,应按编制规划程序重新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蓄水、引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兴建的建设项目,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或者航道水量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采取补救措施或者予以补偿。
(四)为农业抗旱应急必须取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