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培计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国培计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教师的重点是教学设计,没有必要跟潮流学太多软件。

养成收集、整理、加工资源的习惯,每天积累一点点。

学会创造性利用资源,不要强求每个人去做资源。

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相信我们的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师生“共创学习环境,共享智慧资源“。

信息时代的资源建设、网络教学都不应该是个体行为,活跃在网络上的老师、学生应该联合起来,共建美好家园··

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目的是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新型教学模式不是要把教师累倒,给教师增加负担,添麻烦!最终的目的是让老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自如!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的层次

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的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方面,并没有进步。

该阶段可以细化为三个层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第1层)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第2层)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第3层)

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对资源是开放的,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

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第4层)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第5层)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第6层)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第7层)

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当前七个层次在我国发达地区较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使用时,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后,必然推动教育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构架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

阶段三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教育内容改革(第8层)

教学目标改革(第9层)

教学组织架构改革(第10层)

当今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中,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整合的第二层次的典型代表。

三、研究性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

目的不在于非要研究出什么重大的成果来,而在于研究过程本身。

通过研究活动,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学习目标的全面性与多元性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学习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研究结果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

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了其他两种方式的学习。

今天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否定接受式学习,而是提倡三种学习方式并重。

如何看待研究性学习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如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结果,更要评价过程,以及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所发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