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环评问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常见问题探讨
![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常见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8f6d0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e.png)
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常见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1-03-08T10:42:03.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李勇美[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在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化工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制定具体的防范策略,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在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应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化工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制定具体的防范策略,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相关问题。
通过进行探讨,既可以改进工作质量,而且还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常见问题化工行业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污染物,容易引起化学污染事故。
此时,相关部门应重视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掌握其评价要点,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出现问题,防范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进而有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
1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1.1工程分析大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对于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并没有设置有效的防治和解决方案,导致在实际过程中对化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使这项工作不能顺利地完成。
相关负责人员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在环境评价编制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化工原料和辅料进行基本分析和了解,从材料的名称、性质、状态等各方面来展开分析,并通过基本的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反应的全部产物,从中分析出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质,确定污染物的具体种类。
其次,通过反应的基本类型来对所产生化学物质的比率进行计算,确定该反应的回收率和转化率,掌握污染物的产出量。
1.3-丁二烯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1.3-丁二烯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2ae1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1.png)
《1,3-丁二烯对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影响》1.3-丁二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对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着1,3-丁二烯的化学特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环境标准展开全面探讨。
1. 1,3-丁二烯的化学特性1,3-丁二烯,化学式C4H6,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共轭双键。
它常常作为合成橡胶和塑料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极易在大气中挥发。
其挥发性和化学活性使得1,3-丁二烯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 1,3-丁二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1,3-丁二烯是一种有毒挥发性有机物,它的存在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带来危害。
1,3-丁二烯的排放来源主要包括化工厂、炼油厂以及汽车尾气等。
而在大气中,1,3-丁二烯会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
3. 相关的环境标准为了控制1,3-丁二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各国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环境标准。
美国环保局(EPA)制定了1,3-丁二烯的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1,3-丁二烯的排放浓度限值,以保护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
而在我国,相关的环境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执行中,以应对1,3-丁二烯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总结回顾1,3-丁二烯作为一种有机物质,在空气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化学特性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而各国建立的环境标准,也为控制1,3-丁二烯的排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1,3-丁二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影响,不断完善环境标准和加强管理,以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个人观点我认为,1,3-丁二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而环境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该文大约字数为3650字)1,3-丁二烯在大气中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化工厂、炼油厂、汽车尾气等。
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与应对方式分析
![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与应对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797f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0.png)
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与应对方式分析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化工项目对环境所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的活动。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其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噪音、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
因此,进行EIA非常重要,以确保化工企业的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化工企业EIA面临的问题:1.信息公开度不高。
部分化工企业可能隐瞒实际情况,或者对EIA等相关信息保密,这使得社区居民难以真正获得化工企业的潜在环境影响信息,限制了他们参与公共环境决策的能力。
2. 损害社区居民利益。
化工企业在运营期间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影响可能无法可逆地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产,进而影响整个社区的发展。
3. 无法证明企业的实际环保效果。
在评估过程中难以确定一些化学质量指标的具体数值,要求操作人员坚持所有限制条件,同时检查腐蚀性泄漏和意外险情,以及许多其他影响实测iqap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式:1.建立公开的信息发布渠道,将EIA和相关信息公开发布给社区居民,为公众提供更多信息,让其能参与公众环保事务,以达到更为良好的环保效果。
2.扩大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
对于可能受到化工企业影响的社区居民,需要建立一个社区咨询委员会,让居民参与管理化工企业。
在这个委员会上,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分享知识和技能,可以将EIA结果作为报告,让大众理解化工企业的运营和环境影响情况。
3.加强管理与监督:对于已建立的化工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和负责人,监督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确保安全和透明度。
企业要严格执行当地政府的环保法规,主动公开企业所违反的法律法规并深入调查相关案件,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计划,防止出现危机事件。
总之,只有建立完整的环保管理系统,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强对化工企业的领导和监测,以及公开化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才能真正保护周围居民的权益,达到化工企业环保的目标。
丁二烯装置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王岩
![丁二烯装置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王岩](https://img.taocdn.com/s3/m/27ef27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2.png)
丁二烯装置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王岩发布时间:2021-12-27T08:22:33.04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7期作者:王岩[导读] 丁二烯是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的天然原料,作为丁二烯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用于提取丁二烯。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具有自聚性和爆炸性,通过测量第二萃取精馏塔上部排放线丁二烯泄漏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扬子石化烯烃厂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摘要:丁二烯是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的天然原料,作为丁二烯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用于提取丁二烯。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具有自聚性和爆炸性,通过测量第二萃取精馏塔上部排放线丁二烯泄漏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对丁二烯装置的爆炸冲击进行多次分析,从工艺设计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关键词:丁二烯装置;危害分析;工艺安全;循环溶剂引言丁二烯是生产天然石化产品和橡胶单体的重要天然原料,在石化烯烃原料中,丁二烯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由于分子中存在等价双键,可以对其进行修饰、引入、循环、聚合等。
分析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设备安全生产。
1 循环溶剂水值偏高的原因自该丁二烯装置投产以来,循环溶剂的含水量往往很高,一般在 3000x 1െ06 ~9000x 10െ◌6 到 11000x 10െ◌6 之间,高于 900x 10െ◌6 的设计水平。
其主要原因如下。
1.1 溶剂精制塔运行不正常溶剂精制塔用于去除溶剂中的水,自投产以来该塔处于非正常状态,塔系统受到严重堵塞,尤其是塔顶、冷凝器、回流罐、回流泵等。
并且回流罐、塔顶、塔釜和灵敏板的温度不受控制,因此塔顶 DMF 含量达 15% 以上,溶剂损失非常高。
1.2 设备内漏内部泄漏导致循环溶剂的含水量增加,其内漏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循环溶剂中的含水量高,其甲酸能被溶剂分解,并得到碳钢,而生锈会导致内部泄漏并且会加剧,循环溶剂中还会产生酸,这酸会腐蚀机械并会使机械发生异常;二是设备生产上的缺陷,管道发生膨胀,设备模板丢失,焊缝的孔,以及裂纹;三是机械老化造成的问题,由于频繁的内部泄漏,这些机器被迫关闭。
六氟丁二烯原料路线中船特气环评
![六氟丁二烯原料路线中船特气环评](https://img.taocdn.com/s3/m/320d53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六氟丁二烯原料路线中船特气环评船特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非燃性、不可燃、稳定性极好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它的化学式为C4F6,是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同分异构体。
六氟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物理冷却剂、涂料、塑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六氟丁二烯的原料路线以及船特气的环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六氟丁二烯的原料路线。
六氟丁二烯的常用生产方法有三种:氟代氢化物法、六氟丁酸法和乙炔方法。
其中,氟代氢化物法是最常用的生产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氟代烃为原料,通过氢氟酸作为催化剂,在氢氧化钠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反应产物为六氟丁二烯和氟化钠,后者可通过再生回收使用。
该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但废液处理比较复杂。
六氟丁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以氯乙烯为原料,在四氯化钛和六氟丁酸的催化下反应生成六氟丁酸酐,再通过酐和氢氟酸的反应制得六氟丁二烯。
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物易得、过程相对简单,但废气中生成的六氟丁酸酐较难处理。
乙炔方法是六氟丁二烯的另一种生产途径。
该方法以乙炔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四氯化铜的催化下进行。
这些原料路线中,船特气的环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废气排放。
六氟丁二烯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包括有机氟化合物、无机氟化合物等。
这些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一定危害性,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废气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废水处理。
在六氟丁二烯的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废水中含有有机氟化合物和氟化物等,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再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
在六氟丁二烯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固体废弃物,如废渣、废料等。
这些废物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六氟丁二烯的生产过程中还涉及到能耗、资源利用等问题。
六氟丁二烯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但其生产过程能耗较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能源节约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丁二烯装置设计的安全措施
![丁二烯装置设计的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963e33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8.png)
丁二烯装置设计的安全措施丁二烯是一种有毒、易燃和爆炸性的气体,因此在丁二烯装置设计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应在丁二烯装置设计中纳入考虑:1. 设计合适的排气系统在丁二烯装置中,必须安装适当的排气系统以确保气体可以顺畅地离开设备。
这样做有助于减少装置内的丁二烯浓度,从而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排气管道应该安装在离设备较远的、通风良好的位置。
2. 采用高质量的防爆设备和材料在丁二烯装置设计中,应该选用高质量的防爆设备和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和爆炸发生的风险。
例如,应该使用具有高耐火性能的隔热材料,以及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管道、容器和阀门等设备。
3. 设置安全阀安全阀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
在丁二烯装置中,必须设置适当的安全阀以确保装置不会超压。
如果超压,安全阀会立即开启并释放压力,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风险。
4.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是确保丁二烯装置运行安全和顺畅的关键。
在预案中,应该列出可能的紧急情况,并提供响应方法和紧急联系方式。
此外,应该对员工进行紧急情况的培训,以确保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5.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丁二烯装置非常重要,以确保其稳定、可靠地运行。
在维护期间,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修理和更换,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应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检测任何潜在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在丁二烯装置设计中,必须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这些措施应该包括设计合适的排气系统、采用高质量的防爆设备和材料、设置安全阀、建立应急预案以及定期维护设备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丁二烯装置的无故障运行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性。
丁二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构型
![丁二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构型](https://img.taocdn.com/s3/m/37ba66e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1.png)
丁二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构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丁二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构型在聚合化学中,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单体,其聚合过程涉及多种构型的形成。
丁二烯环评问题(最新整理)
![丁二烯环评问题(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217ce3915f804d2a16c1aa.png)
答:外排废水量:C101-1 水冷洗酸塔一线外排废水 63.吨/h 四条线共计 252 吨/时
每年外排废水:201.6 万立方
主要成分:水 99.8%,CO2 0.1% ,1,3-丁二烯 0.1%
4、水冷洗酸塔顶所产生的生成气的主要成分、产生量(m3/h);为何需要设置水冷
酸洗塔,就是说该部分废水中的酸是从何处产生的,主要是何种类型的酸性物质。
和工艺图
答:尾气去 C304A/B 轻炔吸附塔。吸收排放其中含有的油气,回收到吸收油缓冲罐内。
这是个节能项目。
3、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表
(1)废水或者废液环节
产污环节
废水或废液排放量 小时排放量(t/h) 年排放量(t/a)
典型组分比例 (wt%)
性质
有部分轻油连续
尾气分离罐 V-301
正常排放为 0
3、丁二烯水洗塔 C-406 中为何要加入亚硝酸钠,在该水洗塔内主要发生什么样的反 应(文字描述或者化学方程式); 答:该塔不加入亚硝酸钠,用水吸收乙腈。从而达到回收乙腈提纯物质的目的。
4、丁二烯脱水塔 C-407 怎么进行脱水 答:通过 V408 进行脱水。
5、丁二烯精馏塔内主要发生何种反应,也就是将怎么才为精馏? 答:将 1,3-丁二烯与顺丁烯分离,使得塔顶得到 1,3-丁二烯产品,塔釜得到以顺丁烯为主 的重油。
8、丁二烯精制工段中出现丁二烯脱水塔回流罐 V-408 中不凝气排入气柜,该处不凝 气的年产生量,典型组分比例分别是多少?是否排入气柜还是送入含氧火炬? 答:正常情况下不排放,主要成分就丁二烯。
9、丁二烯抽提——溶剂回收单元工艺流程图中 “乙腈回收塔回流罐(C-410)产 生不凝气去放空管网”,该处不凝气的年产生量?、典型组分比例分别是多少?最终去向 是去火炬还是放空? 答:正常不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e5f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a.png)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提高建议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提高环评报告中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根据行业的不同,建设项目开展之前,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行业类别判定是否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相关报告,对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多数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采用国家发布的质量公报数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项目需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掌握项目所在地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水平,了解受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源等,以环境监测结果作为背景值,进行后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重要章节内容,而环评报告是对项目建设进行审批的重要依据。
但目前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数据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1环评报告中现状监测存在的问题1.1.监测指标不全环评报告中的引用的现状监测数据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没有引用的监测数据时,需进行补充监测,对于目前国家目前尚未发布检测方法的部分监测因子,无法进行现状监测,主要为项目特征污染因子所对应的指标,比如塑料制品行业产生丁二烯等。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作为环评报告中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内容,环评报告环境质量现状背景值不全,导致后续环评报告内容预测准确性降低。
1.1.个别数据无法采样因为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非常多,而我们目前的监测技术比较有限,有一些物质无法准确监测。
对于一些难以用物质进行衡算的污染源,一般都会被放弃监测,或者无法采样调查,而这也成为环评单位减轻工作负担的理由。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丁二烯项目环评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丁二烯项目环评](https://img.taocdn.com/s3/m/c6cd0d55b9f3f90f77c61b48.png)
1 概述..................................................... 1-1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3 项目建设特点.................................................... 1-21.4 评价任务由来.................................................... 1-2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21.6 报告书主要结论.................................................. 1-32 总则..................................................... 2-12.1 编制依据........................................................ 2-12.1.1 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文件 .......................................... 2-12.1.2 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文件 .......................................... 2-22.1.3 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规范.............................................. 2-32.1.4 项目相关文件........................................................ 2-32.2 评价执行的标准.................................................. 2-32.2.1 环境质量标准........................................................ 2-32.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2-72.2.3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2-82.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92.3.1 大气................................................................ 2-92.3.2 地表水............................................................. 2-102.3.3 地下水............................................................. 2-102.3.4 噪声............................................................... 2-102.3.5 生态环境........................................................... 2-112.3.6 环境风险........................................................... 2-112.4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112.4.1 大气............................................................... 2-112.4.2 地下水............................................................. 2-122.4.3 噪声............................................................... 2-122.4.4 生态环境........................................................... 2-122.4.5 环境风险........................................................... 2-132.5 环境保护目标................................................... 2-132.5.1 大气............................................................... 2-132.5.2 地下水............................................................. 2-152.5.3 声环境............................................................. 2-152.5.4 环境风险........................................................... 2-152.6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182.6.1 相关规划........................................................... 2-182.6.2 环境功能区划....................................................... 2-182.7 评价因子....................................................... 2-222.8 评价重点....................................................... 2-223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3-13.1 自然环境........................................................ 3-13.1.1 地理位置............................................................ 3-13.1.2 地形地貌............................................................ 3-13.1.3 气候特征............................................................ 3-53.1.4 水文特征............................................................ 3-63.1.6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74 依托单位概况............................................. 4-14.1 基本情况........................................................ 4-14.1.1 主要生产装置及规模.................................................. 4-14.1.2 平面布置图.......................................................... 4-14.1.3 产品方案及加工流程.................................................. 4-44.2 现有装置主要污染物状况.......................................... 4-44.2.1 废气排放情况........................................................ 4-44.2.2 废水排放情况........................................................ 4-44.2.3 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4-64.3 2已批在建/未建项目.............................................. 4-94.3.1 柴油加氢装置........................................................ 4-94.3.2 酸性气处理装置..................................................... 4-104.3.3 催化烟气净化项目................................................... 4-124.3.4 锅炉、燃机烟气脱硝................................................. 4-154.3.5 乙烯4#、8#裂解炉炉管更新改型项目................................... 4-154.3.6 乙烯6#、7#裂解炉炉管更新改型项目................................... 4-164.3.7 污水处理场异味治理................................................. 4-164.3.8 芳烃低温热利用改造项目............................................. 4-194.4 与本项目有关的环保设施情况..................................... 4-204.4.1 废水处理........................................................... 4-204.4.2 废气处理........................................................... 4-244.5 福建联合石化“以新带老”措施................................... 4-25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5.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5-15.1.1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5-15.1.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5-15.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5-65.2.1 监测点布设.......................................................... 5-65.2.2 监测时间............................................................ 5-75.2.3 监测项目............................................................ 5-85.2.4 分析方法............................................................ 5-85.2.5 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5-95.2.6 小结............................................................... 5-115.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5.3.1 监测点设置......................................................... 5-115.3.2 监测方法........................................................... 5-125.3.3 监测项目........................................................... 5-125.3.4 监测时间、频次..................................................... 5-125.3.5 调查结果与评价..................................................... 5-125.4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25.4.1 监测点位布设....................................................... 5-125.4.2 监测项目及方法..................................................... 5-135.4.3 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5-135.5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35.5.1 监测项目........................................................... 5-146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6-16.1 工程概况........................................................ 6-16.1.1 项目基本情况........................................................ 6-16.1.2 原辅材料及产品方案.................................................. 6-36.1.3 各类平衡............................................................ 6-66.1.4 公用工程............................................................ 6-76.1.5 储运工程............................................................ 6-96.1.6 辅助工程............................................................ 6-96.2 工程分析....................................................... 6-106.2.1 工艺流程........................................................... 6-106.2.2 污染源分析......................................................... 6-106.3 拟采用的环保措施............................................... 6-156.3.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6-156.3.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6-166.3.3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6-166.3.4 噪声防治措施....................................................... 6-166.4 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6-166.4.1 废气达标排放分析................................................... 6-166.4.2 废水达标排放分析................................................... 6-176.5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6-176.5.1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6-176.5.2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6-186.5.3 固体废物排放量核算................................................. 6-186.6 清洁生产分析................................................... 6-186.6.1 工艺技术选择....................................................... 6-186.6.2 能耗利用分析及节能措施............................................. 6-226.7 小结........................................................... 6-23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7.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17.1.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7-17.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17.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57.2.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7-57.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7-317.2.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317.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497.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547.2.6 声环境影响分析..................................................... 7-548 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8-18.1 施工期环保措施.................................................. 8-18.1.1 施工期扬尘防治措施.................................................. 8-18.1.2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8-18.1.3 施工废水............................................................ 8-28.1.4 固体废物............................................................ 8-28.2 营运期环保措施.................................................. 8-28.2.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28.2.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8-58.2.3 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 8-88.2.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8-188.2.5 噪声防治措施....................................................... 8-198.3 环保“三同时”一览表........................................... 8-19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9-19.1 总量控制项目.................................................... 9-19.2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9-19.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9-19.2.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9-29.3 总量替代的减排措施.............................................. 9-29.3.1 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 9-29.3.2 水污染物减排措施.................................................... 9-39.4 小结............................................................ 9-410 环境风险评价........................................... 10-110.1 总则.......................................................... 10-110.1.1 评价目的.......................................................... 10-110.1.2 风险评价工作内容.................................................. 10-110.2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210.2.1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10-210.2.2 评价等级.......................................................... 10-610.2.3 评价范围.......................................................... 10-610.3 风险识别...................................................... 10-610.3.1 国内外石油化工风险事故统计资料及分析 .............................. 10-610.3.2 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 10-1110.4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10-2010.4.1 风险事故情形设定................................................. 10-2010.4.2 源项分析......................................................... 10-2110.5 风险影响预测................................................. 10-2410.5.1 紧急事故处置措施及危险物质的输散途径 ............................. 10-2410.5.2 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10-2810.5.3 地下水环境风险分析............................................... 10-5810.6 环境风险管理................................................. 10-5910.6.1 环境风险管理目标................................................. 10-5910.6.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5910.6.3 风险应急措施..................................................... 10-6310.6.4 风险防范措施“三同时”检查表和投资 ............................... 10-6510.7 应急预案..................................................... 10-6610.7.1 福建联合石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10-6610.7.2 本项目应急预案................................................... 10-7010.7.3 风险事故时应急撤离体系状况 ....................................... 10-7010.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 10-7310.8.1 项目危险因素..................................................... 10-7310.8.2 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 ......................................... 10-7310.8.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 10-7510.8.4 结论............................................................. 10-7610.8.5 建议............................................................. 10-7611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1-111.1 环境保护管理.................................................. 11-111.1.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 11-111.1.2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1-211.2 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11-211.2.1 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 11-111.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1-111.2.3 废水治理措施监理.................................................. 11-111.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1-211.2.5 噪声治理措施...................................................... 11-211.2.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1-211.2.7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1-211.3 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 11-311.3.1 污染物排放清单.................................................... 11-311.3.2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11-511.3.3 信息公开.......................................................... 11-611.4 环境监测...................................................... 11-611.4.1 环境监测机构设置.................................................. 11-611.4.2 环境监测设备配置.................................................. 11-611.4.3 日常监测.......................................................... 11-711.4.4 应急监测.......................................................... 11-811.5 “三同时”验收监测............................................ 11-911.5.1 管理要求.......................................................... 11-911.5.2 验收内容.......................................................... 11-911.5.3 验收监测项目...................................................... 11-911.6 设备维修记录要求............................................. 11-1011.7 小结......................................................... 11-1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112.1 目的.......................................................... 12-112.2 经济损益分析.................................................. 12-112.2.1 投资估算.......................................................... 12-112.2.2 财务分析.......................................................... 12-112.2.3 敏感性分析........................................................ 12-112.2.4 经济效益分析...................................................... 12-212.3 社会效益分析.................................................. 12-212.4 环境损益分析.................................................. 12-212.5 小结.......................................................... 12-313 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 13-1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3-113.1.1 与国家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 13-113.1.2 与闽政[2013]56号文的符合性分析.................................... 13-113.2 相关环保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13-213.2.1 与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 13-213.2.2 与国家相关环保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 13-613.2.3 与福建省相关环保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 13-813.3 与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符合性分析............................. 13-1213.3.1 与《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修编(2011-2020)》相符性分析....... 13-1213.4 小结......................................................... 13-3014 结论与建议............................................. 14-114.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4-114.1.1 工程概况.......................................................... 14-114.1.2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4-114.2 环境质量现状.................................................. 14-114.2.1 环境空气.......................................................... 14-114.2.2 地下水............................................................ 14-214.2.3 声环境............................................................ 14-314.2.4 土壤.............................................................. 14-314.3 环保措施...................................................... 14-314.3.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4-314.3.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4-414.3.3 固废处置措施...................................................... 14-414.3.4 噪声防治.......................................................... 14-414.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414.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4-414.4.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4-514.4.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614.4.4 声环境影响评价.................................................... 14-614.4.5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4-614.4.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614.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4-714.6 环境风险评价.................................................. 14-714.7 环境管理与经济损益............................................ 14-814.7.1 环境管理.......................................................... 14-814.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814.8 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14-914.9 公众参与情况.................................................. 14-914.10 结论与建议................................................... 14-914.10.1 结论............................................................. 14-914.10.2 建议............................................................ 14-1015 附件................................................... 15-1附件1:委托书...................................................... 15-1附件2:立项文件.................................................... 15-2附件3:福建联合石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15-2附件4:福建联合石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15-21概述1.1项目建设的背景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联合石化”)现有炼油装置原油设计处理能力1200万吨/年,乙烯装置设计规模99万吨/年,公司还建有7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90万吨/年聚乙烯、5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8/40万吨/年EO/EG装置和一套部分氧化/汽电联产(POX/COGEN)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设施和相关的厂外系统工程(供水、排水、供电、码头、化工铁路),成为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丁二烯环评问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丁二烯环评问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5c7db725c52cc58ad6be05.png)
尖于苟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7万t/a氧化脱氢制丁二烯项目环评生产工艺相尖问题—、MTBE生产单元1、希望贵方根据MTBE生产工艺流程图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其中应关注以下儿个问题:(1) R-501、C-501A、C-501B、碳四残液水洗塔(C-502)及其它主要反应塔的主要反应方程或反应机理说明;(主要涉及到催化反应原理、产品分离原理和中醇回收原理)答:反应方程式:醛化反应方程式:屮醇+异丁烯----中基叔丁基離+水(2)醇烯比、反应温度;答:指的甲醇:原料C4中的异丁烯含量物质的量的比值(3)催化剂的种类及主要成分答:(树脂催化剂)(4)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碳四残液聚集罐(V-504)中所产生的碳四残液是否就是可研中所提到的瞇后C4»答:这就是瞇后C4o只要控制指标是异丁烯的含量。
2说明:可研中所谓的年使用16.5万吨的離后C4是否就是指上表中的产出量。
假若按照7万吨设计:醋后C4年使用量为18.3万吨。
3、说明该工段中反应塔回流罐(V・503 )和甲醇/水塔回流罐(V-505 )中进入火炬系统的量•具体见下表碳四残液水洗塔外排的废水量(小时量以及年排放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答:外排废水量179kg/h 1432吨/年主要污染物为:甲醇,浓度为0.09%o4、该工段的设备表。
二、丁烯分离单元1、在该单元中乙月青缓冲罐中加入氮气,此处氮气主要起何种作用;答:补压的作用,当缓冲罐压力偏低时用氮气进行补压。
2、丁烯萃取塔C-601顶部排出的丁烷等轻组分,主要包括哪些物质(只要提供物质名称即可);答: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反丁烯-2、丙烯等3、丁烯萃取塔内、丁烯解析塔内、丁烯水洗塔以及丁烷水洗塔主要发生何种反应,可以文字描述;答: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只是简单的萃取精係过程,在C601塔内主要是脱除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反丁烯-2、丙烯等杂事。
在C602塔内主要是解析萃取剂乙月青,在丁烯水洗塔以及丁烷水洗塔内只要是水洗气体中的乙月青,使之溶解于水,回收乙睛。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1f74073561252d380eb6e3d.png)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2.了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3.了解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4.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体会绿色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阅读教材P95~P100,思考并填空1.2.3.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1)三大合成材料:①塑料;②合成橡胶;③合成纤维。
(2)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加聚反应①定义:在适当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不饱和化合物发生自身加成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相关概念单体——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结构单元。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的链节的数目。
例如:聚乙烯的生成自我测评►———————————————————(做一做)1.判断正误:(1)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利用的原理是物质的沸点不同,其他为化学变化。
(2)石油的裂化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从而获得裂化汽油。
(×)分析:石油的裂化是将含碳原子数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含碳原子数较少,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3)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分析: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含量过大时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4)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就是作燃料。
(×)分析:天然气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作燃料,但在工业上主要作化工原料,如合成氨、生成甲醇等。
2.思考:(1)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CH2—CH2 )的单体和链节的组成和结构都相同吗?提示:不同。
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链节是高分子中的重复的结构单元。
聚乙烯的单体是乙烯(CH2===CH2)分子,链节是“—CH2—CH2—”,二者组成相同,结构不同。
16万吨丁二烯抽提装置塔内件设计方案的评价意见
![16万吨丁二烯抽提装置塔内件设计方案的评价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19f896f84868762cbaed5cb.png)
16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塔内件设计方案的评价意见截至XXXX年1月18日,SEI和XX业主一起与以下单位对丁二烯装置的11台塔进行了技术方案讨论与澄清:●长沙市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XX)●上海XX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北京XX化学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3家厂商分别对11台塔进行了水力学计算,推荐了自己的塔内件设计方案。
经过两轮的交流与澄清,SEI认为以上3家基本上能满足请购书的要求。
但由于丁二烯装置的特殊性,萃取精馏体系复杂,易爆聚、爆炸、有毒,每个塔的特殊性又各有不同,而且由于与理想体系偏差很大,不易达到设计分离要求,对内件结构设计水平要求高。
因此SEI建议,一定要优先选用有丰富丁二烯方面经验、相关业绩较好的技术提供者和制造商,一定要求内件商在充分了解丁二烯体系的各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内件本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制造,才能满足SEI作为丁二烯专利商的技术要求。
XX和XX在国内都有数套丁二烯装置应用,在经验、业绩以及其设计方案与丁二烯特点的针对性方面,各有特点基本不相上下;XX仅有一套改造装置的业绩,其经验与前两者相比略显逊色,在设计方案上多为对询价文件的核算确认,没有明显体现出自身技术的特点。
对这三家公司的方案,具体评论如下:1、XX除几个水洗塔采用筛板外,对其他8台浮阀塔,XX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的导向浮阀塔板进行投标。
华东理工大学的导向浮阀在丁二烯装置中的业绩如下:上表可见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的导向浮阀在多套新建及改造的丁二烯装置中有应用,说明其对丁二烯装置的特点有一定了解。
其中除兰州石化橡胶厂丁二烯扩能改造装置采用乙腈法外,其余均为DMF法丁二烯抽提装置。
华东理工大学的导向浮阀在萃取及精馏系统塔系中均有应用,兰州丁二烯装置由1.5万吨/年扩能至3.5万吨/年,由于原料来源不足,该装置长时间在50%负荷下运转,分离效果较好。
从华东理工大学提供的水力学计算结果来看,所有8台塔的塔径、板间距适当,可满足工艺包规定的操作弹性要求和压降要求。
abs文具外壳注塑环评
![abs文具外壳注塑环评](https://img.taocdn.com/s3/m/aa1032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e.png)
ABS文具外壳注塑环评一、导言注塑成型是指将塑料加热熔化后注射到模具中,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产品。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常用的注塑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文具外壳的制造。
然而,注塑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环境评估的角度探讨ABS文具外壳的注塑过程,并分析其环境影响。
二、ABS文具外壳注塑过程2.1 注塑工艺概述注塑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和注射、冷却固化等步骤。
在ABS文具外壳注塑过程中,首先需要将ABS颗粒经过预处理后送入注塑机的喂料口,然后通过加热和熔融,将ABS熔化为可流动的塑料熔体。
接着,熔融的ABS塑料经过注射过程,被注入到模具中的腔道中,待冷却后形成所需的产品。
最后,产品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如除门、除毛刺等。
2.2 注塑设备与能耗注塑设备通常包括注塑机、温控装置、冷却系统等。
其中,注塑机是注塑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注塑机的能耗主要来自加热、制冷和传动过程。
加热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电能或燃料,来将塑料加热至熔融温度;制冷过程消耗电能来维持模具的冷却温度;传动过程中的电动机和液压泵等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的能耗。
2.3 原料选择在ABS文具外壳注塑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原料对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ABS颗粒作为注塑材料。
其次,应选择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的辅助材料,如增塑剂、稳定剂等,以确保制造的文具外壳符合安全要求。
此外,对于可能产生污染的废料,应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回收再利用或安全处理。
三、ABS文具外壳注塑环评3.1 材料资源消耗ABS是通过合成方法获得的塑料材料,其生产需要消耗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
注塑过程中,对原料的消耗量对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在注塑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原料的使用量,降低材料资源消耗。
3.2 能源消耗注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加热和制冷过程。
加热过程消耗大量的电能或燃料,而制冷过程则需消耗电能来维持模具的冷却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7 万t/a 氧化脱氢制丁二烯项目环评生产工艺相关问题一、MTBE 生产单元1、希望贵方根据MTBE 生产工艺流程图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其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R-501、C-501A、C-501B、碳四残液水洗塔(C-502)及其它主要反应塔的主要反应方程或反应机理说明;(主要涉及到催化反应原理、产品分离原理和甲醇回收原理)答:反应方程式:醚化反应方程式: 甲醇+异丁烯------甲基叔丁基醚+ 水(2)醇烯比、反应温度;答:指的甲醇:原料C4 中的异丁烯含量物质的量的比值(3)催化剂的种类及主要成分答:(树脂催化剂)(4)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碳四残液聚集罐(V-504)中所产生的碳四残液是否就是可研中所提到的醚后C4。
答:这就是醚后C4。
只要控制指标是异丁烯的含量。
2、给出本装置的物料平衡表假若按照7 万吨设计:醚后C4 年使用量为18.3 万吨。
3、说明该工段中反应塔回流罐(V-503)和甲醇/水塔回流罐(V-505)中进入火炬系统的量,具体见下表碳四残液水洗塔外排的废水量(小时量以及年排放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答:外排废水量 179kg/h 1432 吨/年 主要污染物为:甲醇,浓度为 0.09%。
4、该工段的设备表。
二、丁烯分离单元1、在该单元中乙腈缓冲罐中加入氮气,此处氮气主要起何种作用; 答:补压的作用,当缓冲罐压力偏低时用氮气进行补压。
2、丁烯萃取塔 C-601 顶部排出的丁烷等轻组分,主要包括哪些物质(只要提供物质名称即可);答: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反丁烯-2、丙烯 等3、丁烯萃取塔内、丁烯解析塔内、丁烯水洗塔以及丁烷水洗塔主要发生何种反应, 可以文字描述;答: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只是简单的萃取精馏过程,在 C601 塔内主要是脱除正丁烷、异丁烷、丁烯-1,反丁烯-2、丙烯 等杂事。
在 C602 塔内主要是解析萃取剂乙腈,在丁烯水洗塔以及丁烷水洗塔内只要是水洗气体中的乙腈,使之溶解于水,回收乙腈。
4、该部分内容“来自C -603回收再生塔(C-605)塔底循环洗涤水换热后向 C-605 塔进料。
C-605 塔底再沸器(E-610)用蒸汽加热,乙腈从塔顶馏出,经 C-605 塔顶冷凝器(E-611)冷凝后进入 C-605 塔回流罐(V-605),然后用回流泵P-605 部分回流,部分送至V-602。
C-605 塔底循环洗涤水经E-609与进料换热后进入循环水洗涤罐 V-606 部分循环使用,多余污水排出。
” 找不到相应的工艺流程图,能否提供与上述内容相配套的工艺流程图。
并提供“多 余污水排出”的废水量、典型组分比例。
答:上述叙述式错误的,不是我们的工艺。
正确的是:来自 C-603、C-604 塔底含有乙腈的洗涤水进入 V410,通过 P415ab 进入乙腈回收塔C410 回收乙腈。
2、污染物排放情况表(1)废气环节(2)废水或者废液环节三、氧化脱氢单元1、可研中所谓的B-02 催化剂是指何种?答:我们采用的是DX-02 型催化剂,该种催化剂有Fe,氧、和第二代金属组成的正八面体的尖晶石结构,通式为MeFe2O4,故又被称为铁系尖晶石催化剂。
2、该单元中在一段反应器(R-101)和二段反应器(R-10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主反应和副反应);答:主反应:反应方程式:C4H8 +1/2O2 ---- C4H6+H2O+126KJ/mol3、水冷洗酸塔外排废水量(t/h、t/a)其主要成分比例;答:外排废水量:C101-1 水冷洗酸塔一线外排废水63.吨/h 四条线共计252 吨/时每年外排废水:201.6 万立方主要成分:水99.8%,CO2 0.1% ,1,3-丁二烯0.1%4、水冷洗酸塔顶所产生的生成气的主要成分、产生量(m3/h);为何需要设置水冷酸洗塔,就是说该部分废水中的酸是从何处产生的,主要是何种类型的酸性物质。
答:塔顶产生的主要成分:水、氮气、氧气、丙烷、1-丁烯1,3-丁二烯、正丁烷、反式2-丁烯、顺式2-丁烯等产生量:8185m3/h从何处产生:氧化脱氢单元副反应产生。
1、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甲醛和水CH3OH+1/2O ------- CH2O+H2O2、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甲酸和水CH3OH+1/2O ------- CH2O2+H2O四、生成气压缩单元1、该工序最终所产生的生成气主要成分是什么?给出一个大致比例。
答:氮气:54.7%、氧气 1.1%、二氧化碳 6.4%、1-丁烯 1.4%、1,3-丁二烯27.7%正丁烷1.6%、反式2-丁烯4.1%、顺式2-丁烯2.2%2、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1)废水(2)废气环节五、油吸收解析单元1、生成气在油吸收塔内的主要反应、油吸收塔顶部产生的吸收尾气的主要成分、尾气分离罐所排放的不凝气的主要成分;答:1、吸收油塔顶排放气体:氮气87.72%、氧气 1.74%、CO2 8.13%2、尾气分液罐所排放的不凝气:氮气88.11%、氧气1.74%、CO2 8.16%、一氧化碳0.35%、C6 1.51%、C7 0.13% 。
2、吸收油解析塔的主要反应(可以用文字内容叙述);答:在吸收油的作用下将氧化脱氢单元所产生的生成气中不凝气全部析出。
以氮气和CO2为主。
从而到了较为纯净的油气。
3、尾气分离罐V-301 所产生的不凝气区尾气回收单元,但是没有该部分内容的文字和工艺图答:尾气去C304A/B 轻炔吸附塔。
吸收排放其中含有的油气,回收到吸收油缓冲罐内。
这是个节能项目。
3、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表(1)废水或者废液环节六、丁二烯抽提精制单元1、第一萃取精馏塔上塔(C-401A)和下塔(C-401B)分别发生何种反应(可以文字说明);答:主要作用是萃取C4 中,含有的正丁烯、正丁烷、反丁烯、顺丁烯等组分。
2、C-401 塔回流罐V-403 废液的主要成分(文字说明,不需要具体数据);答:含有微量乙腈的废水。
3、丁二烯水洗塔C-406 中为何要加入亚硝酸钠,在该水洗塔内主要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文字描述或者化学方程式);答:该塔不加入亚硝酸钠,用水吸收乙腈。
从而达到回收乙腈提纯物质的目的。
4、丁二烯脱水塔C-407 怎么进行脱水答:通过V408 进行脱水。
5、丁二烯精馏塔内主要发生何种反应,也就是将怎么才为精馏?答:将1,3-丁二烯与顺丁烯分离,使得塔顶得到1,3-丁二烯产品,塔釜得到以顺丁烯为主的重油。
6、丁二烯精馏塔塔底重组分的产生量(t/a),其主要成分组成比例?答:330kg/h,约2640 吨/年。
主要成分:顺丁烯98.8%、丁二烯0.8%、反丁烯0.4%。
7、工艺流程图中出现“丁烷来自甲乙酮”进入C-405 回流罐(V-406),不知道该处的“丁烷来自甲乙酮”是什么意思?答:流程叙述完全错误。
8、丁二烯精制工段中出现丁二烯脱水塔回流罐V-408 中不凝气排入气柜,该处不凝气的年产生量,典型组分比例分别是多少?是否排入气柜还是送入含氧火炬?答:正常情况下不排放,主要成分就丁二烯。
9、丁二烯抽提——溶剂回收单元工艺流程图中“乙腈回收塔回流罐(C-410)产生不凝气去放空管网”,该处不凝气的年产生量?、典型组分比例分别是多少?最终去向是去火炬还是放空?答:正常不排放。
10、丁二烯抽提——溶剂回收单元工艺流程图中二聚物水洗塔C-409 塔顶会产生丁烷、二聚物等,该处的产生量是多少(t/a),其中丁烷比例?二聚物指何种物质,年产生量大约多少?答:丁烷82.7%、乙烯基乙炔12%、C5 2.7% C6 0.7% 乙醛0.5%年产量为:584kg/h x 8000h=4672 吨/年。
11、可研报告中“萃取精馏塔(工艺流程图中没有这个设备?)底富含丁二烯的乙腈溶液送往溶剂解析塔(也没有这个设备),乙腈和水由溶剂解析塔塔底采出,作为回收乙腈循环使用。
丁二烯、碳四、炔烃由溶剂解析塔(是否指工艺流程图中的汽提塔C-402?)塔顶采出送往第二萃取精馏塔,再次与乙腈溶剂在塔内进行逆流萃取精馏(给出在第二萃取精馏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文字描述或者化学反应时),塔顶采出的粗丁二烯送往丁二烯精制单元。
炔烃萃取塔塔底富含炔烃的乙腈溶剂送往溶剂回收单元的炔烃蒸出塔。
答:丁二烯、碳四、炔烃由溶剂解析塔不是工艺流程图中的汽提塔C-402。
炔烃蒸出塔为C405 塔,第二萃取精馏塔为C403 塔‘作用在脱除C5、乙腈等组分,使之得到纯度较高的丁二烯。
12、能否详细描述溶剂回收工序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字内容七、关于原辅材料的情况说明:1、给出原料C4 的年使用量(可研中是提供的醚后C4 的量,应该不是这个数据)、规格?2、乙腈的年使用量、规格500 吨GB3、亚硝酸钠的年使用量、规格?1 吨/年;亚硝酸钠在生产工艺中起何种作用?作用:防止乙腈自聚4、吸收油是否分轻吸收油和重吸收油,如果区分的话其年使用量分别是多少吨?并且轻吸收油和重吸收油的作用是什么(即为何分为轻、重吸收油)答:吸收油不分轻重,吸收油的主要成分为C6/C7 其中C668.78% C7:31.11%5、生产工艺中是否用到阻聚剂(TBC),如果用到的话提供其年使用量和规格;答:用到TBC ,用量3kg/h6、可研中产品丁二烯规格表中出现“胺值<0.5%”,此处的胺指何种物质?答:所谓胺值就是中和1g 碱性胺所需要的过氯酸和当量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八、关于不合格产品量的问题:1、主要副产品中分别给出不合格丁二烯、MTBE、重组分、丁烷含二聚物以及废油的量答:MTBE、丁烷含二聚物、重组分上面已经给出.废油的量:约10kg/h 主要成分为C7/C8其中:C7 : 39.46%C8 : 60.46%九、提供项目水平衡图(其中含去离子水),10、蒸汽平衡图(注意平衡图中应体现出副产蒸汽)11、附加:装置的流程叙述:(1)MTBE 及丁烯分离单元来自液态烃罐区 C4 至碳四原料罐(V-501A/B)中,来自罐区甲醇至原料罐(V-502A/B)中。
甲醇原料罐(V-502)中的甲醇,按照醇:烯比 1.02 确定甲醇的进料量,由甲醇原料泵(P-502A/B)输送,经甲醇进料流量调节阀,与碳四进料泵(P- 501A/B)送来并经流量调节阀调节的碳四定量混合,然后从反应器顶部进反应器 R-501,反应后的物料进入反应精馏单元。
原料预热器(E-501)用蒸汽加热,由预热温度调节阀控制进反应器 R- 501 的物料温度。
预热后的原料从固定床外循环筒式反应器 R-501 的顶部进入,在树脂催化剂床层上进行 MTBE 的合成反应。
反应器通过原料预热温度、循环温度和循环量来控制床层温度,反应后的物料通过流量控制后采往反应精馏单元。
反应后的物料经反应器底部流量控制调节阀调节反应器压力,再经进料/产品换热器(E-503)与来自反应塔下部(C-501B)塔釜的 MTBE 产品换热后,从反应塔下部(C-501B)第23 层板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