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节日:磨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红河县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磨秋”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红河县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磨秋”开展情况调查研究作者:张迎波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摘要磨秋运动源于早期哈尼族的原始祭神活动,而今是一项深受哈尼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过程就寓含着哈尼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哈尼民族进步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河县哈尼族磨秋运动现状以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族村寨——他撒村、作夫村、哈龙村、机然村、普咪村的哈尼村寨开展磨秋运动情况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生活在红河县哈尼村寨人民,对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磨秋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为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村寨对磨秋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及对策。
一、红河县哈尼族开展磨秋运动情况分析(一)场地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把磨秋场地设在寨神林旁的居多,占了比例的60.00%,通过了解得知,因为寨神林是哈尼族祭神的地方,而磨秋是祭神的重要活动之一,把磨秋场地设在寨神林旁边其目的在于让神看到哈尼人民对它的崇敬,祈祷它保佑全村人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
而把磨秋场地设在宽阔路边、自家庭院、树林河边多数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居多。
经调查得知,红河县哈尼人民进行磨秋活动场地的选择,只要有较宽的适合场地就可以进行磨秋运动。
磨秋运动使哈尼人民在从中自娱自乐,享受着农闲时所带来的快乐。
调查结果显示,有39.17%的问卷选中了场地不够宽,经查证,产生的最大原因是红河县哈尼族常年居住在山里,多选址与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上,因此,比较宽阔的场地较少,限制了场地的宽广度。
有25.00%的问卷选中了场地不平整,经查证,其原因是目前的磨秋场地大部分是土地,经常风吹雨打,使其磨秋场面容易被风雨冲刷,因而导致场地面的不平整。
有16.67%的问卷选择了场地不安全,经查证,是因为大部分磨秋场地选择在较宽阔的路边,人来人往较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安全性较低;另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磨秋场地设在公路上,其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各方面安全隐患值得注意。
哈尼族磨秋的历史流变与传承保护研究
现了, 兄妹 俩却 分别 被 烤 死 、 冻 死 在 太 阳和 月亮
时代的发展 , 很多 民族传 统体育项 目逐 渐消失 ,
而研究 哈尼 族 磨 秋 内在 的 民族 体 育 文 化 及 健 身
族磨 秋 发展 到一 定 阶 段 的 时候 已经 完 全 脱 离 了 原始 的 自然形 态 , 而成 为 一种多 神崇 拜 和万 物有
灵 崇拜 的物化 形态 . 至元 、 明时 期 , 受汉 文化 的侵
价值 , 形成哈尼族地区传 统体育民族特 色 , 让人
们 更进 一 步加 深 了解 哈 尼族 民族 特 色 , 从 而促 进
上. 人 们 为 了纪念 他们 , 于是 就 演 变 为 “ 苦扎扎”
节 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 0 7
1 . 1 哈 尼族 磨秋 的产 生
耕 民族之 一 , 总人 口有 1 6 3 . 0万 人 . 哈 尼 族 传 统 体育 的具 体表 现并 不 是一种 独 立 的 、 单 纯 的体育 形式 , 而是 渗 透 到 各 种 社 会 活 动 之 中 , 融入 了 哈 尼族 人 民的 理想 、 愿望 、 审 美观 和 价值 观 , 其 中磨 秋颇 具 民族 特 色 . 哈尼 族 磨 秋 作 为 哈尼 族 历 史 、 文化 的 承载体 , 是 哈 尼族人 民在 沥血 斑斑 的迁 徙 和 开发哀 牢 山、 无量 山, 创 造举 世 闻名 的 梯 田农 业 文 明进 程 中发展 起 来 的人类 文 明史上 的“ 活 化 石” L 1 J .它 源 自哈 尼 族 先 民 的生 活 方 式 、 宗 教 信 仰、 日常 习俗和 观念 意识 等活 动 .
哈尼族传统节日
哈尼族传统节日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承载着哈尼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既是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哈尼族人民欢度生活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传统节日。
一、水龙节水龙节是哈尼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的第六个星期三举行,持续三天。
这一节日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和除去不祥之气。
在水龙节当天,哈尼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聚集在村中广场上。
首先,村长会率领着村民们进行祭祀仪式,祭祀祖先和土地神。
随后,人们将龙灯舞蹈带到河边,龙灯由长达几十米的彩绸制成,龙头由竹子制作而成,逐渐地往下面的河流中沉入。
舞龙过程中,村民们手持各种乐器,敲击着锣鼓,让河水为之沸腾。
哈尼族人民相信,水龙可以带走一年来村庄里的晦气,也能为来年带来好运和丰收。
二、腊八节哈尼族的腊八节是为了纪念佛陀在腊月初八成佛的日子。
腊八节通常在农历腊月的初八这一天举行,也是哈尼族最重要的寺庙节日之一。
在腊八节当天,哈尼族人会前往寺庙烧香祈福,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人们还会准备腊八粥,这是由多种杂粮煮成的一道传统美食。
腊八粥有着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被认为具有祛寒、养生的功效。
此外,腊八节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那就是摔牛节。
摔牛节是哈尼族人通过摔牛的方式驱逐疫病的习俗。
哈尼族人认为,摔牛可以驱除一年来的晦气,带来健康和平安。
三、花山节花山节是哈尼族人民向春天敬礼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或三月的鸡年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在花山节期间,村庄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华丽的节日服装,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赛跑和跳戏。
赛跑是花山节最重要的传统项目之一。
人们一边穿着华丽的节日服装,一边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跳戏则是哈尼族人以歌舞表演的形式,讲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花山节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是独轿跳。
独轿跳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舞蹈,由选中的少女们负责表演。
她们手持彩绸,身着传统服饰,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哈尼族的习俗
哈尼族----历史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
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
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
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
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
哈尼族----礼仪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
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
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
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节庆哈尼族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
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
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
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
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
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
哈尼族传统节日
哈尼族传统节日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哈尼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节日自然有很多,你知道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哈尼族传统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哈尼族传统节日阿玛施阿玛施,哈尼语意为祭寨神树,云南省哈尼族民间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属龙日举行。
相传,远古时,人鬼是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鬼住草木丛中,人住杂草不长处。
鬼常跑去扰乱人,于是人到天神处告状,天神同情人类,遂让女儿变作树木给人类作护寨神,并叫人每年此日到鬼住的地方敲锣打鼓,生火烧灰盖住草木,以镇恶鬼。
久而久之,便成了祭祀节日。
祭寨神树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神树,届时,巫师先挥舞长刀,在寨内转游,意为将村里的火神、瘟神皆赶出去,然后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在村口,称为断路,认为这样鬼魂就无法进寨,外人见状也不能进褰。
然后,巫师带领寨人修理水井,各家取来清水冼净祭品,各户去一男子,大家一起在神树前杀一头纯黑毛大猪,用头和脚献祭,其余则平分给各户,意为与神共享。
如有不生育妇女,可到神树前抱抱供祭的猪脚,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子。
昂玛吐扎昂玛吐扎,哈尼语意为祭祀保佑村寨的山神。
云南省绿春一滞哈尼族支系稠定人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扎勒特节(农历十月)之后的属虎日举行,历时一天。
稠定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因得到了山神的保护才得以生存,所以每建立一个村寨,都要在村寨的附近选择一株枝繁叶茂的树为“昂玛阿波”(山神树)。
“昂玛阿波”旁的树木不得砍伐。
“昂玛吐扎”这天。
所有人家都要舂糯米杷粑,全村集资买一头猪、两只鸡,另准备一个蛋和九块糯米粑粑,各家出一人,到“昂玛阿波”处,杀鸡宰猪祭供。
祭祀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莫罢”主持。
凡参加者要共餐一顿,剩余的肉由“莫罢”平均分给各户。
然后把蛋和一碗米埋在“昂玛阿波”边,以此表示全村人一心祈求山神保佑村寨安宁。
宝瑞瑞宝瑞瑞,哈尼语意为祭龙,云南省哈尼族祭祀节日。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导读: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哈尼族:简介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
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
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
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
哈尼族:历史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
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
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
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
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
哈尼族:礼仪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
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
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
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传统节日及日常食俗
哈尼族传统节日及日常食俗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
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日常食俗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
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
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
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
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
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作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当咸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食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
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
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
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
西双版纳的僾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
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1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
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
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一般一个火塘煮小锅饭、炒菜用;一个火塘支有蒸锅,专门用来蒸制食品;还有个火塘只煮猪食,从不乱用。
节庆、礼仪食俗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
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
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对哈尼族传统体育项目“磨秋”的研究与分析
哈尼族是我 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 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 州、 思茅地区和玉溪市。每个民族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以及 自
乐, 有哈尼族传统体育磨秋 、 荡秋千 、 唱歌跳舞 , 哈尼 山寨到 是 处喜气洋洋 , 人们穿上五彩缤纷 的节 日盛装, 成群结队相聚到
t e o gn a d e s n eo eg e t e a t o rp s st a c o l h ud it d c e g me it t c r c u h r i n s e c f a , h u h r o o e h t h o ss o n r u e t a oi u r u m i h t m p s l o h n s il S h t h a a ep s e o n fo g n r t n t e eain n1 d af sw l t ep l yo ain l te s O ta eg meV b a s d d w rm e eai g n r t . i i e t el h i f t a n s t n o o o s i o c n o i f
及锻炼健身价值 , 形成哈尼族地区的体育民族特 色, 民族 传 让 统体育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 , 为哈尼族地区人们提供一项 接着 , 邀请德高望重的长者“ 开秋”, 只有在他们象征性的甩了
几圈后 , 其它人方可以开始。第二天, 是节 日的高期, 磨秋场上 人山人海 , 磨秋时而飞速旋转 , 时而升降起伏 , 甩秋人的速度越
快, 围观的人越开心。打磨秋是 一项 哈尼人充满情 趣的体 育 活动 , 它要求磨秋两边 的人数要对等 , 坐的人用脚蹬 地 面, 骑
健康 、 娱乐的体育项 目, 实现“ 民健身计划” 健康第一” 全 和“ 中 的现代健身理念提供一个理想平台。
哈尼族节日:六月节(中国传统节日)
哈尼族节日:六月节(中国传统节日)六月节,哈尼语叫,"苦渣渣"节,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为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杀牛祭神,青年们聚集一起荡秋千、摔跤,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有些地方在这天夜里还要在家里点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
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沟边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
此外还有凉拌生鱼和苔要拌蚯蚓两样名菜。
过节期间、家家都割来芭蕉叶铺在桌子上,堆满各种菜肴。
除妇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
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内容的哈巴:过年,就唱过年的来历;盖房子、就唱房子怎么盖,最先在这里盖房子的老袒公是谁;结婚,哈巴歌手就告诫新郎和新娘应当如何相爱,如何生儿育女。
还要教人们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划分以及农活如何安排等等。
每当节日到来,又是青年人选择对象和充满浪漫色彩的、欢乐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牢山和蒙乐山装扮得花团锦簇。
成千上万的姑娘打着白伞、穿着白裤衩,象洁白娇艳的白杜鹃,飘落在树荫下,忽闪在绿茵里。
小伙子们也成群结队,吹着把乌,弹着琴弦,目光在姑娘们的脸上留连着,中意后即离开自己的伙伴跟踪而去。
片刻,绿茵中,岩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声飘起来了,双方开始询问姓名、年龄、家庭、或有关天上地下百科知识的考试,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则就分道扬鑣。
“阿茨”有别于“哈巴”情歌,是只适合在山上在这种场合唱的歌。
如果是一般询问和“考试”可大声地唱,如是情话,就只凑着对方的耳朵慢慢地说,不能让别人听去了。
关于六月节的来历、哈尼族民间传说,在远古时代,哈尼族崇拜一个“神爷”名叫威咀,每年五、六月间,他都要到各山寨巡视,看看人、牲畜和庄稼,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了表示对威咀的虔诚,哈尼人扛夹秋千,给他做骑的“白马”。
采回松枝、青草、皮菜、筹办丰盛的饭菜和马料,迎接他进寨,并架起飞转的“磨秋”,以驱害除邪,保护山寨的安宁。
写红河哈尼族过六月年作文450
写红河哈尼族过六月年作文450
苦扎扎节正解为“矻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
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
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
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打磨秋戏耍娱乐,欢度节日。
“苦扎扎”,其含义是迎接“俄咀”(一位仙人)到哈尼人间巡访,为哈尼人驱害降魔,祈求“俄咀”保佑山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尼族“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宗教节日,节日隆重的祭祀活动与哈尼人生产节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日活动是农事活动的时间表;“苦扎扎”活动主要展示了哈尼族宗教祭祀文化和娱乐交际礼仪文化。
在这个节日里,村村寨寨打秋千。
“苦扎扎”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打秋千。
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各寨要上山挑选一棵粗直的松树做磨秋杆。
秋杆有规定尺寸,长短每年相差不能超过3至5寸。
秋杆木黑夜砍好,黎明前扛回村。
第二天,家家杀两只鸡、一只鸭献秋木,然后立磨秋、竖转秋、架甩秋,并在秋场一侧略高于地面的土坎上安放牛皮鼓。
另外,还兴串寨、跳鼓舞。
“苦扎扎”过3至5天,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开始。
这时刚栽完秧,农活少,借此时机欢庆。
秧苗在田里由黄变绿,迎接薅秧季节的到来,预祝秧苗茁壮成长,长出粒大穗长的稻谷,家家户户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稻作文化背景下的哈尼族传统节日习俗
稻作文化背景下的哈尼族传统节日习俗作者:张培学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20期哈尼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千百年来,他们的祖先以高度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座座大山上开凿梯田,兴修水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梯田稻作文化。
梯田是哈尼族生活的核心,稻作文化影响了哈尼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哈尼族保留的节日习俗中窥见稻作文化的种种印记。
哈尼族传统节日的起源,有一半以上和稻谷的种植有关,如栽秧节、新米节、新谷酒节、黄饭节、苦扎扎等,从这一点足以看出稻米和哈尼族之间深厚的联系。
(一)黄饭节黄饭节也叫“红蛋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個属鸡日(有的地方是属羊日)。
节日这天,家家户户要用染饭花的汁浸泡糯米,蒸出黄灿灿的糯米饭,煮出数十个染成红色的鸡蛋,敬献天神派来催耕的使者——布谷鸟。
布谷鸟是哈尼族最喜爱最崇拜的鸟。
相传布谷鸟是天上的神鸟,因远古时代哈尼人没有历法,分不清四季,种庄稼不知节令,种下的庄稼经常收获很少,度日艰难。
天神看到哈尼人过得很苦,心生同情,就派“阿波摩玛”神来帮助哈尼人。
“阿波摩玛”神化作布谷鸟,每年春耕时节来到哈尼人生活的地方,催促哈尼人快快耕作。
从此哈尼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哈尼人的收成有了保障,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哈尼人为了表示不忘布谷鸟的恩情,每年都要选择一个吉日用黄米饭或粑粑来祭献布谷鸟。
关于布谷鸟的传说如今仍然广泛存在于哈尼族的民歌吟唱中——布谷鸟从天宫中来/翅膀断了,尾巴断了/寨神说/翅膀断了不用怕/我们用丝线给你缝起来/尾巴断了不用怕/我们用糯米给你粘起来/布谷鸟到这里叫/我们就要栽秧......(二)栽秧节栽秧节也叫“开秧门”。
每到春耕的季节,哈尼族会选择属猴、龙、狗或马的日子举行“开秧门”仪式,宣告本年栽种的开始。
栽秧节这天,天还没亮,妇女们便起来烧火做饭,准备过节。
一大清早,由各户男家长将备好的糯米饭、煮熟的鸡蛋鸭蛋等祭品摆放于自家水田的水口处,然后在田中间最先插入三把秧,表示一把给人吃,一把给牲口吃,一把给祖宗神灵吃,插好后用簸箕盖住,围着田跑三圈,表示栽秧能圆满地结束。
哈尼族节日文化
• 哈尼族仍然保留着古羌戎父子连名制的传 统,即父亲名字后头的一个字或两个字作 为儿子名字的起头字,世世代代连续下来。 丧葬主要实行火葬。
• 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祭祀由巫师“贝玛” 主持。用巫术和草药治病。西双版纳的哈 尼族,每年祭祀象征寨神的“龙巴门”。 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 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但信教的人 不多,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上述宗 教活动已逐渐减少。
老人节
• 每年的农历冬月十五日,居住在新平县卡 多山区的哈尼族,都要欢度有着悠久历史 的民族传统节——老人节。早上,小伙子 上山挖松树,妇女们忙着准备节目的肴。 太阳偏西,圣自(专门过节的地方)已栽 满了棵棵青松,全寨的老人们都汇聚在青 松下。当主持者宣布节日仪式开始,锘锣 一齐击响。
青年男女捧着热气腾腾的米酒、茶 水,中年男女端着香气袭人的糯米饭、 鸡蛋等食物,敬给坐在青松下的老人。 接着,小伙子弹中央委员小三弦,姑 娘们唱起动听的歌,老人们也在欢声 鼎沸中跳起阳猛套(老人圆舞)。
• 住元江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和江城等 县的哈尼族,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 的阶段。这些地区还残余着土司制度。由于这些 剥削制度的存在,哈尼族人民长期以来受尽了压 迫和剥削,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特别是帝国主 义的入侵和国民党的统治,更使广大哈尼族人民 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 新中国成立后,哈尼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还建立了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从 1952年起进行了民主改革,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 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红河哈尼族地区通过和 平协商进行土地改革,在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区则 采取发展生产的方针。
哈尼族节日有哪些
哈尼族节日有哪些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
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
那么哈尼族的一些节日有哪些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哈尼族节日有哪些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哈尼族节日:六月年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
正月年过三至五天,有条件的人家杀猪祭祖,初一吃汤圆,亲友之间互相宴请。
端午和中秋节大体同汉俗。
过节分三天进行,六月二十三日,全寨要杀一头牛祭竜神,把祭竜的牛肉分给各户。
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在家休息一天,每人杀一只鸡,父母给子女们叫魂,先由寨外叫进屋里,叫魂的范围很广,日常生产劳动所到之处都要叫到。
野兽吓着,雷响惊着和跌倒过的地方都要叫到,不能让魂在受惊处躲下。
认为叫过,人的身体会强壮起来,六月二十五日晚,用牛筋骨敲打着簸粪,用干芦苇或易燃的树条扎成火把,点燃后从家里往外撵,把灾难和鬼怪邪魔撵出去。
然后把火把绑在树上,求火把神护佐庄稼和牲畜成长得好,不遭灾,不得病。
哈尼族节日:捉蚂蚱节六月二十四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一“昴玛突”,“昂玛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活动已成为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
“昂玛突”一般举行3—5天,活动中,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哈尼人不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儿尽情地跳舞,歌唱美好的生活。
沿街举行的宴会多达300多桌。
长达几百米,因此也称作长龙宴。
宴会上。
寨中德高望众的年长男子坐在龙首,女子坐龙尾,其余人坐中间。
全村人一起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各家主妇精心烹饪的食品。
哈尼族秋千节节目报幕词
哈尼族秋千节节目报幕词引言哈尼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秋千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秋千节目。
在这个节目报幕词中,我们将带您了解哈尼族秋千节的特点和节目的内容。
一、秋千节的背景1.1 哈尼族概况哈尼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
1.2 秋千节的由来秋千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人们相信,秋千可以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丰收。
二、秋千节的庆祝活动2.1 秋千节的时间和地点秋千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地点是哈尼族的村庄或集市。
2.2 秋千节的庆祝方式在秋千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蹈、音乐表演、体育竞技和民俗游戏等。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秋千节目。
三、秋千节目的特点3.1 秋千节目的形式秋千节目通常是由一对男女搭档进行表演,他们会在秋千上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翻跟头、空中旋转等。
3.2 秋千节目的服饰表演者会穿上传统的哈尼族服饰,包括鲜艳的衣裙、头饰和饰品等。
这些服饰不仅美丽而且富有民族特色。
3.3 秋千节目的音乐秋千节目通常会配以传统的哈尼族音乐,如竹笛、木鱼和手鼓等。
音乐的旋律欢快而激昂,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
四、秋千节目的意义4.1 祈求好运和丰收人们相信,在秋千上荡过可以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丰收。
因此,秋千节目被视为祈求丰收和幸福的象征。
4.2 传承民族文化秋千节目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节目,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哈尼族的文化遗产。
结语秋千节是哈尼族的重要传统节日,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人们祈求好运和丰收,并传承民族文化。
秋千节目作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哈尼族的勇敢和灵活。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个独特而美丽的节目吧!。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哈尼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哈尼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丰富多彩的风俗。
1.龙华节(火把节):龙华节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穿
着节日盛装,集会在村庄广场上,以舞蹈和歌唱来庆祝丰
收和祈福。
2.剧场节:哈尼族的剧场节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通常在
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五的时间举行,庆祝农历新年。
人们会
进行精彩的剧场表演、歌舞和竞技活动,以展示民族文化
的独特魅力。
3.泼水节:哈尼族的泼水节是为了迎接新年而举行的,通常
在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人们手持水壶或水桶,相互泼水,表达喜庆和祝福,同时也寓意洗净一年的不顺和晦气。
4.千年会:哈尼族千年会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举办时间较为
灵活,通常在人们重大决策或遭遇重大困难时举行。
千年
会以舞蹈、歌唱和饮食等形式进行,集体祭祀祖先,寻求
祝福和保佑。
5.老年人祭祀:哈尼族尊重老人,传统节日中往往有特别的
祭祀活动供奉祖先和神灵。
在这些祭祀仪式中,老年人会
起到重要的角色,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除了以上节日,哈尼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和活动,如傩
戏、糖节、婚礼等。
这些节日和风俗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传承和展示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方式。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打磨秋习俗的多维审视
与古代北方戎狄民族的山戎之戏///秋千有着天壤之别) 打 磨秋活动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的彝族,哈尼族等民族中较 为盛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世纪 +# 年代初#云南省博物馆在滇中地区江川县进行 的考古工作中#发掘出土了一批西汉时期古代' 滇人( 的墓葬
在云南彝族地区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人烟 稀少#彝族始祖每当夜幕降临#便因孤寂而哭泣) 一天#凄凉的 哭声传到天上#感动了星神#星神就变成美女下凡#来教他荡 秋) 后来为了纪念星神#彝族人就以此仪式来祭奠她#并世世 代代荡秋*(+ ) 这一传说#表明了作为古老游牧民族的彝族与行 星间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关系) 同时也表明彝族始祖对运动, 娱乐活动的身心需要#促进了彝族磨秋活动在其民间形成,传 承与开展)
另一类则表明打磨秋习俗的起源与原始民族娱乐和精神 需要是密切相关的) 原始民族由于日常劳作的艰辛与生活乏 味#也需要一定的文化体育活动来进行娱乐调节人的身心#满 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而云南彝区流传的星神到人间教会 彝族始祖打磨秋的神话传说与- 尚书3臬陶谟. 有关' 击石拊 石#百兽率舞( 的记载同出一辙#表明原始人类通过身体活动自 娱自乐的特殊需要) 也再次印证了熊晓正先生曾经在- 体育探 源. 一文中对人类精神需求是促进体育形成,发生,发展的动机 与动力的论述**+ ) I?西南少数民族打磨秋习俗的田野考实
哈尼族在打磨秋时#人们还要在秋场边聚集进行赛歌活动# 歌声随着磨秋飞荡#唱歌的形式有对唱,领唱,合唱等#使整个打 磨秋活动格外地热烈,欢快) 在打磨秋的日子里#哈尼族村寨的 人们要自动聚拢#组成一支支串寨的队伍#参加各村举行的撵磨 秋竞赛活动) 人们每到一个村寨的磨秋场#小伙子们都会争先 恐后地跃上秋杆打秋#以比试人们打磨秋技艺的高低)
哈尼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和禁忌_哈尼族的饮食习惯
哈尼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和禁忌_哈尼族的饮食习惯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历史悠久,远在唐代以前即在宁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约、卡多、阿木自称。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哈尼族有哪些礼仪习俗和禁忌,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哈尼族的习俗介绍传统节日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
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
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
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
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
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
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
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
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
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嘎汤帕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嘎汤帕”是哈尼语,意为万物复苏或万象更新。
过节的时间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人的“新米节”。
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表示庆祝“五谷”、“六豆”丰收。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哈僧族的习俗习气哈僧族:简介哈僧族是尔国东北边陲今嫩的平易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僧、卡多、俗僧、碧约、布皆、皂宏等,续年夜局部散布正在云北省北部红河取澜沧江的外间天带。
此中哀牢山区的元江、朱江、红河、元阴、金仄、绿秋、江乡等县,是哈僧族人心最散外的地域,占本地人心的一半以上,占哈僧族总人心的76%,其他散布正在无穷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僧族取彝族、推祜族等异源于今代的羌族,现次要散布正在云北东北部哀牢山战受乐山之间地域新仄、镇源、朱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僧族有本人的言语,并有三种圆言,彼此差距很年夜,不克不及相互通话。
已往不断出有文字,曲到1957年才创造了以推丁字母为根底的拼音文字。
村寨年夜多修正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战半山区。
住房正常是土木构造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仄顶、单斜里战四斜里几种。
哈僧族次要处置农业,借擅长种茶。
哈僧族栽种茶叶的汗青长远,哈僧族地域的茶叶产质占云北齐省产质的三分之一。
哈僧族崇奉多神战崇敬先人。
哈僧族:汗青哈僧族取彝族、推祜族异源于北迁的今代南方的羌人。
羌人本去游牧于青匿下本,后逐步背北迁徙。
私元前3世纪,其先平易近曾经寓居正在古四川年夜渡河北岸及俗垄江以东的池沼天带。
7世纪未寓居于古哀牢山、无穷山区一带。
唐、宋时隶属北诏、年夜理国,当前又前后被元、亮、浑启修王前所统乱,此间一些领袖曾被授予世袭启修土司官职。
哈僧族:礼节哈僧族已往以为水是野庭的熟命,对水很畏敬,必需掩护水种恒久没有息。
每一野皆无数个差别的水塘。
水塘的水不只要炊火一直,并且每一个水塘的用途也不克不及搞混。
哈僧族有同享猎物之习,当猎脚们入山捕猎返来,无论猎几多,齐寨子人皆否去支解猎物,各野皆否分享一份。
若是猎物太长,便间接煮孬,各人一同分享。
哈僧族从来殷勤孬客,只有有主人去,皆要以酒相待。
主人落座后,客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年夜片肉,称“喝焖锅酒”。
筵席期间每每酒歌一直。
主人分开时,借要奉上一块年夜粑粑战一包用芭蕉叶包孬的腌肉、酥肉、豆腐方子等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尼族节日:磨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磨秋节,是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的猪日或狗日(十二生肖属相记日)举行,又称“五月年”。
关于磨秋节的来历,哈尼族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
很久以前,哈尼族山寨住着两兄妹,哥哥叫呵朗,妹妹叫阿昂。
阿朗武艺过人,阿昂聪明秀丽,两个都爱帮助乡亲们做事。
那时候,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出没不定,有时一出来就是几天,有时几天不出来,使庄稼不能正常生长。
阿朗和阿昂兄妹商议到天上去分头说服太阳和月亮有规律地出没。
这天,兄妹俩砍来栗木,创制了磨秋,他们骑上磨秋,磨秋秋飞快地旋转起来,把阿朗和阿昂送上了天空,找到了太阳和月亮。
兄妹俩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太阳和月亮,商定太阳白天出,月亮晚上出。
从此,太阳和月亮就有规律地出没,庄稼生长得很好,年年丰收。
可是,两兄妹再也没有回来。
为了纪念他们,每年农历五月的猪日或狗日,哈尼山寨都要开展转磨秋的活动,同时,各家各户还杀鸡杀鸭,春糯米耙粑,祭拜天地和磨秋的发明者——阿朗和阿昂。
从此形成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