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字词句内容知识点全方位梳理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总结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成语积累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四、问题归纳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 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
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
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1.25)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柳宗元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移步换景)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③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点_文言文知识汇总
《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点_文言文知识汇总《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点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名词做状语,向西。
)②心乐之(形容词做意动词,感到喜欢。
)③下见小潭(名词做状语,向下。
)④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
)⑤斗折蛇行(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
)⑥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⑦凄神寒骨(形容词做使动词,使……凄凉,使……寒冷。
)3、省略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省略主语)坐潭上(省略主语)全石以为底(介词“以”的宾语“全石”前置)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心乐之(这里省略了主语“吾”。
)斗折蛇行(这句省略了主语“溪身”。
)4、倒装句:①如鸣佩环(这句应为“如佩环鸣”。
)②全石以为底(这句应为“以全石为底”。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新)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字词积累(一)重点注释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8.日光下澈.:澈,穿透。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捷的样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13.隶而..从:隶:随从。
而: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②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可①不可.知其源(能够)②明灭可.见(能够)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然①然.往来翕忽(然而)②怡然.不动(……的样子)⒋许①杂然相许.(赞同)②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③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5.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⒍之①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②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⒎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屿(成为)8.其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②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③不可知其.源(指小溪)9.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10.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三)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意动用法)三、朗读节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八年级《小石潭记》知识点 文档
八年级《小石潭记》知识点
一解释下词语
1篁 2冽 3 坻 4嵁 5岩 6翠蔓
7 披拂 8可 9百许 10佁然 11俶尔
12翕忽 13斗折蛇行 14明灭
15犬牙差互 16 凄神寒骨 17悄怆 18 幽邃
19清
二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课小石潭记 复习要点
10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篁(huáng)竹:竹林。
乐:以……为乐。
尤:格外。
清冽(liè):清凉。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岛屿。
嵁(kān):不平的岩石。
翠蔓(wàn):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浮。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类似来。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滴的石上。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qiǎo chuàng):忧伤的样子。
幽邃(suì):幽静深远。
清:凄清。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小生:年轻人。
二、文学常识《小石潭记》是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柳河东集》。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静谧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被贬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四、知识点1、古今异义小生: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行当。
去: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居:不可久居古义:待,停留。
今义:住,居住。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布:影布石上古义:映照。
今义:针织品。
2、句式倒装句如鸣珮环(谓语前置,如珮环鸣。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
)卷石底以出(谓语前置,石底卷以出。
)3、赏析(1)移步换景作者根据游览顺序记叙景物,一步一景,极具画面感。
探究的过程也极富趣味性。
(2)描写生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用词生动优美,丰富传神。
第10课《小石潭记》重点词句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重点词句梳理一、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2、心乐之乐:以……为乐3、伐竹取道伐:砍伐道:道路4、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5、卷石底以出卷:翻卷6、为坻坻:水中高地7、为堪堪:不平的岩石8、青树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9、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示约数10、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11、日光下澈澈:穿透12、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13、俶尔远逝俶尔:忽然14、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1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1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7、四面竹树环合环:环绕18、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9、悄怆幽邃悄怆:凄凉邃:深20、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21、不可久居居:停留22、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6、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
)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西:向西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4、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乐:以…为乐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近:靠近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隶:跟着。
四、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明灭可见(可以,能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可以)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环绕,围绕)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7.游同游者(游玩)秉烛夜游游山玩水滁人游也(出游)五、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景物的句子: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基础归纳】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二、解释词语1、重点词语:`(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2、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②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④影布石上(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⑤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3、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4、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洌(清凉)以其境过清(凄清)三、理解性填空1、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作家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一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现象】★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尤: 格外(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7) 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 (8) 悄怆幽邃 幽邃:幽深极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 (2) 意动用法心乐之:乐,在文中意思为以 为乐 (3) 形容词作动词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在文中意思为靠近 (4) 名词作状语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在文中意思为向西 ② 下见小潭: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 ③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9) 崔氏二小生 小生:年轻人 (10)(11) 参差披拂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12) 日光下澈澈:穿过、透(13)(14) 不可久居居:停留蒙络摇缀 蒙:覆盖络:缠绕 缀:下垂 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 明灭可见 明灭:或隐或现(1)乐:①心乐之以 .... 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2)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②不可久居 能够 (3)清:①水尤清冽 清凉 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 (4)环:①如鸣珮环 玉环②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 (5)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②隶而从者 跟从(6)以: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卷石底以出 而③全石以为底 用寒,在文中意思为使 .... 感到寒冷④日光下澈: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⑤俶尔远逝:远,在文中意思为向远处⑥潭西南而望:西南,在文中意思为向西南⑦斗折蛇行:斗,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爬行)那样⑧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一样★句子翻译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永州八记》)。
2.除了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捕蛇者说》;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黔之驴》。
二、词语意思1.心(乐)之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2.水尤(清洌)清洌:清澈3.青树(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5.日光下(彻)彻:透过、穿过6.影(布)石上布:映现7.(佁然)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9.往来(翕忽)翕忽:迅速10.(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七星那样11.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交错12.(凄)神寒骨凄:使……感到凄凉13.悄怆幽(邃)邃:深14.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三、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3)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③明灭(可)见:可以(5)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从②隶而(从)者:跟随四、句子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近岸,卷石底以出。
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玉制装饰物),心乐之。
伐竹取道(道路),下(在下面)见(出现)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寒冷。
)。
全石以(把)为(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为(成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堪(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蒙(覆盖,遮掩)络(缠绕)摇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头,皆若空(在空中)游无所依(依靠),日光下(往下)澈,影布(散布,铺开。
)石上。
怡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去,离开),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潭西南(向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那样)折(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行(前行),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可见。
其岸势(姿态)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能)知其源(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无人,凄(使……凄凉)神寒(使……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
以(因为)其(这里)境(环境)过(过于,太)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就。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最新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10.小石潭记(一 )课文字词详解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①从:自,由。
②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③ 篁(huáng)竹:竹林。
④ 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
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仿佛佩戴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鸣,发出声响。
②乐 (l 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之:代水声。
③ 伐:砍伐。
④ 取:这里指开拓。
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边。
⑥水尤清冽 (li )è:水分外清冷。
尤,分外。
冽,凉。
①全石认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①全石认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 以全石为底” 。
认为,作为。
② 近岸:凑近潭岸的地方。
近,凑近。
③卷 (qu 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翻卷。
以,而。
④为坻 (ch í):成为水中高地。
⑤为屿 (y 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
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 ( 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
②青树:青翠的树木。
③翠蔓:葱绿的藤蔓。
④蒙络摇缀(zhu )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 )蒙盖环绕,摇摆牵涉,错落不齐,随风漂动。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概。
许,表示约数。
②皆:全,都。
③ 若空游无所依: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赖也没有。
空,在空中。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照耀。
澈,穿透。
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来往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②俶( chù)尔远逝:突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突然。
逝,走开。
③来往:来来常常。
④翕 (x ī)忽:轻盈矫捷的样子。
翕,迅疾。
⑤ 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行知其源。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复习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水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水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áng)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坻(chí)〕水中高地。
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⑬〔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⑯〔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小石潭记》
密封线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第1页,共8页第2页,共8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小石潭记》【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字,河东人,世称“”,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八篇文章,即《》。
【原文填空】2.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动态的句子是。
3.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
4.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
5.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6.写潭上景物的句子是:。
7.表明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是。
8.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字词复习】9. 词类活用【西】【空】【西南】【斗】【蛇】【犬牙】【凄】【寒】10. 古今异义【小生】古:今:11. 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知其源12.常规词语【尤】【清冽】【以为】【卷】【坻】【嵁】【蒙】【络】【缀】【参差】【披拂】【许】【依】【澈】【布】【佁然】【俶尔】【逝】【翕忽】【明灭】【势】【差互】【源】【环合】【寂寥】【悄怆】【幽邃】【境】【过】【乃】【隶】【从】【问题探究】13.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14.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15.作者怎样表现小石潭水的特点?16.我们学过许多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17.“似与游者相乐”一句中的“乐”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19.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20.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要想表现怎样的思想?。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知识点考点精细讲解【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释文】西行:向西走。
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文言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文言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与“逃”;“步”是两只脚各跨一次的距离。
篁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
篁:读作huáng,竹林;丛生的竹。
如鸣珮环:比喻句,把“水声”比喻为“鸣珮环”,也就是水声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如:动词,像,如同。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就是玉制的装饰品。
乐之:以之为乐,对此感到快乐。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
之:代词,代指“如鸣珮环”的“水声”。
【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释文】伐:动词,砍伐。
取:动词,开辟。
道:名词,道路。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见:动词,看见。
尤:副词,尤其,特别。
冽:读作liè,形容词,寒冷。
清冽: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洞穴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释文】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全石”前置,应理解为“以全石为底”,意思是“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注意古汉语语法现象: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比如成语“一以当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英勇善战。
这里的宾语“一”就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当十”;“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宾语“一言”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言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一、一词多义一、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够,能够)二、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从)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4、差:(1)参差披拂(犬牙交错,形容词)(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织,动词)、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份是后(3)面动词的状语,能够不译)六、乐:(1)心乐之(以……为乐)(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游玩)二、词类活用(一)名词做状语一、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爬行)二、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4、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二)使动用法一、鸣:使……发作声音如鸣佩环二、凄:使感到凄凉凄神寒骨。
3、寒:使感到严寒凄神寒骨。
三、翻译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仿佛身上挂在的玉珮、玉环彼此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我的)内心快乐起来。
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专门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良莠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仿佛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阳光直射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六、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织不齐,不明白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汇总一、作者作品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四、字音字形篁.竹( ) 清冽.( )卷.石底( ) 为坻.( )为嵁.( ) 佁.然( )幽邃.( ) 参差..( )俶.尔( ) 翕.忽( )悄怆..( ) 寂寥.( )huánɡlièquán chí kān yǐsuìcēn cīchù xī qiǎochuàng liáo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冽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用。
为,作为。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翻卷。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可百许头:有一百条左右。
可,大约。
许,左右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
澈,穿过,透过。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速。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互相交错。
寂寥无人: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骨脊寒冷,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深邃极了。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隶而从者:跟着我一同去的。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隶,作为随从,动词。
崔氏二小生: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小生,年轻人,对读书人的称呼。
(二)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5、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蛇那样爬行)6、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三)一词多义。
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可以,能够)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3、环:(1)如鸣佩环(玉环)(2)四面竹树环合(环绕)4、乐:(1)心乐之(以……为乐)(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5、道:(1)伐竹取道(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6见:(1)下见小潭(通“现”,现出)(2)明灭可见(看见)7、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凄清)(3)明灭可见(能够,可以)8、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9、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10、居:(1)不可久居(停留)(2)居十日(过)(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四)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五)重点虚词1、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全石以为底(用)(3)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2、而:(1)乃记之而去(表承接)(2)潭西南而望(表修饰)(3)隶而从者(表并列)(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吾)心乐之。
(省略主语)②(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2)倒装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六、重点语句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挂在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我的)心里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感到悲哀。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七、理解默写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
八、内容理解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答:清、澄。
侧面描写。
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答: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还是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
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例如:开头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8、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处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