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专家谈接纳和放下父母对我们的伤害

合集下载

张德芬

张德芬

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生都要去满足。但如果你一直委屈自己,那你在一生中,将会不停地去满足所有人的期望,而不仅只是你的父母。我以前,甚至觉得连家里阿姨的期望都要去满足。
这个改变是个慢慢的过程,我给大家一些建议:你要知道无法说“不”,是无法面对自己的罪疚感。那你的罪疚感在哪里?你能不能感受到它,你能不能不要逃避它?当你慢慢能接纳它,你的内在就越来越坚强,你的空间就越来越大。
“当一个人发现外在的一切都无法满足自己时,他就会向内探求。在探究的过程中,首先就会遇见未知的自己,察觉到自己的另一面。或是阴暗面或是潜藏的恐惧,或是才华或是贪婪。当你慢慢察觉到,慢慢整合,就能了解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采访过程中,张德芬回忆过往,缓缓而言。
当年,她就是在心灵修行中,慢慢了解到内在的自己:原来我一直背负着父母的愿望在成长,那份沉重早已压垮了青葱年少的自己,到现在她才慢慢觉醒;原来我一直都想讨好每个人,不懂得拒绝别人,于是给生活带来众多麻烦;原来我很多方面没有行为能力,人际交往很差。种种困扰,导致了生活得不开心。
现在想想,是我自己没有去争取啊。我没有办法面对他的愤怒,所以不敢坚持自己。如果我能笑着对他讲:“你们想吃牛排,很好啊。但我很饿很累,想就近吃点儿寿司,然后休息。祝你们有一个愉快的晚餐!”他可能会生气地和我吵。但不就是要面对他的一张臭脸吗?又会出什么事呢?
先生好为人师,也比较自我。现在,当他强势地要求我做不乐意的事时,我就会对他笑着说“NO”,然后拿出一本书悠闲地看,或者出去散步,自得其乐。
反而我这样坚持后,他也会懂得退后一步,尊重我的很多选择了。
因为有时,迫害者和受害者其实是一对完美的舞伴,你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才会有一个迫害者。当你转变后,夫妻关系就会转变。这就是常说的“吵架需要两个人,但和好只需要一个人。”

【父母教育】张德芬: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

【父母教育】张德芬: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

【父母教育】张德芬: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吗读到一首叫《不想》(alternative)的诗,很印心,用来每天提醒自己:不想,再迷恋于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只想,当一个,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于扮演一个拯救生命的英雄……只想,与你,平起平坐,望着你,听你说故事。

不想,要再去改变别人的生命……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层,深深地聆听……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沉迷于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曾经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说起母亲就流泪,说自己是典型的孝而不顺,十分厌恶自己的母亲一天到晚抱怨父亲。

她觉得母亲有一切的条件可以快乐(她超级会赚钱,可以让父母生活无忧),但是却不能好好过生活,而且一天到晚在她面前说父亲的不是,非常负面。

作为儿女,我们都希望父母过得好、过得开心,可是我们也真的需要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并且知道他们虽然身为我们的父母,而且对我们的恩德是我们无以回报的,但我们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他人”快乐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他要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不要为了拯救他们而让自己陷进去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你不应该批评爸爸,不应该不快乐),他们做不到,所以这会阻挡我们对他们的爱。

我的朋友说她无法开口对妈妈说“我爱你”,因为她对妈妈的要求,她妈妈做不到。

这不是很可惜吗?我们真爱一个人,就应该放下一切要求,接受她的本然如是(很难做到,我知道)。

要不然在妈妈有生之年,我们都没有办法穿越自己对她的要求,而看到妈妈真正的本来面貌,并且无条件地爱她。

为什么会对妈妈有要求?因为我朋友有很强烈的责任感,觉得她要为父母的快乐负责。

如果父母不快乐,就是她不够好,她做得不够到位。

我们看到这个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她自己身上,出发点还是自私的。

从小她父母就不停地赞美她有多乖、多懂事,但她的父母没有想到,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因为,为了要符合父母的期望,达到他们的理想以赢得或是符合他们的赞美,她的童年其实提早结束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经典语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经典语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经典语录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经典语录篇一1、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比、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2、每个父母也是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限制。

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

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

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

3、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

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

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4、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生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5、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6、现代的社会像个杀戮战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权力凌驾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7、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

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8、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是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

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

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

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9、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和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越不接纳父母,就会越像他

越不接纳父母,就会越像他

p 张德芬很多人恨父母,这是最傻的。

我知道天下有很多不是的父母,有的父母真的很坏,可是你永远不能恨你生命的源头。

所有东西都是能量,你自己本身就带着父母的能量。

父母给你生命的源头,如果你恨你生命的源头,你有快乐吗?你会觉得心安吗?不管小时候父母对你做了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跟他们和解,看到在当时的知识和教育程度,他们已经尽力了。

像我妈妈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忙碌,她根本没有时间管我,什么情绪不情绪的,但是她尽她的所能在爱我了。

也许你生下来就被送到姥姥家了,3岁就把你送全托了,但都是在他们当时那个状况之下,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决定,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这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父母对我们做的事情,永远不是针对我们个人的。

他不是说,我就是要故意害你,我故意讨厌你,所以我把你送走,我就讨厌你这个小孩。

我从小就是别人都很羡慕的女儿,功课好,才华出众,现在也孝顺父母。

可是就算如此,如果我生到那种父母家,他们也会那样对待我,所以非关个人。

跟你好不好,对不对,漂不漂亮,完全没有关系。

但你是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一定要跟他们的能量衔接上。

怎样才能衔接上?比如,当看到对他们的批判,愿意去和解,愿意去放下。

我和我爸爸关系非常非常好,我爸很爱我,甚至到现在,我都50多岁了,他老人家也80岁了,看到我还是一副“肝儿,爸爸抱抱”的样子。

那我妈妈呢?她也很爱我,可是我跟她的关系比较紧张。

因为我觉察到,我对母亲有很多批判。

可是反过来看,为什么我对她有批判?是因为她对我有批判,我母亲是非常非常喜欢批判人的人,我做得再好都没有用,她还是会批判我。

她现在的理由,是因为我不信耶稣,在乱七八糟写什么心灵图书,还说“女儿啊,那么多人愿意听你说话,你不要跟她们说那么多,都没用,就叫她们一起呼喊‘哦,主耶稣’就没事了,烦恼都解决了”。

她说“你为什么不帮主做一点事呢?搞什么心灵的东西”?所以她一直批判我,回家后也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把她对我的不认同写在脸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相关笔记摘录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相关笔记摘录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求。

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

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有限。

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你了解吗?“其实没有所谓的‘有一个人,在此生等着你,要和你完成你们累世的盟约’。

”若菱摇头,“不是这么罗曼蒂克的。

我们的人生,在适当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出现,提供你灵魂需要学习的课题,甚至帮助你完成这个课题。

”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个性变成泯然众生,千万不要以为年纪到了就该变成普通人,千万不要删掉公众号里面的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千万不要每天加班却忘了抬头看看那个有趣的自己。

这样你才能够去创造,去思考。

未来行业才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

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

怎么知道自己能量振动频率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你周围吸引来的人、事、物就知道啦,因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

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间百态,欣赏日出日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就是想要去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都是徒然无功,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处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的随之改变。

张德芬经典语录3 (2)

张德芬经典语录3 (2)

张德芬经典语录3最美妙的人生 ------你完全可以让家人更幸福一.怎样才算是真正有魅力的女人?1.21世纪是宝瓶座的世纪,是人类心灵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机,这个时代进化的动力是由女性来主导的。

女性的特质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上善若水”,水无坚不摧,但它却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和灵活性。

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就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男女特质对照表男性化/阳女性化/阴太阳热干月亮冷潮湿天父亲大地母亲光照亮黑暗影子脑理性思维身体本能本性性分析逻辑线性思考感觉流动的泾渭分明贴标签连结关系批判接受接纳结构控制秩序无秩序混乱可信赖的可依靠的即兴不可预料的根据资料得知直接知道直觉目标表现完美非竞争性的达到完成进行治疗关怀滋养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女强人”,就是男性特质非常发达的女人。

2.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势能够体现她内心的力量的,不是依靠外表的美丽妖艳的外形。

真正有女人味的女人能够活出自己的女性特质,在外温柔包容、善解人意,能够支持她所爱的人,而在内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可以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可以接纳一时的不如意。

3.一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必须来自内在对自己的肯定和了然,而不是外人的赞赏和艳羡,而不是来自你的外贸、身材、职业,或是你的豪宅、名车、高档服饰等这些外在的事物。

4.看到自己重要性的人,总能获得尊重和敬爱。

如果你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你如何在外面找得到?二.真爱是需要冒险的1.真爱:两个人都能放下心防,真诚地相爱。

真爱也许不是你最喜欢的那个人,因为他可能没有在你面前表露真正的自己,你也没有在他面前表露真正的自己,这种爱也许很有朦胧美,但是不能称为真爱。

真爱也不是单方面的相思和认同,必须双方心心相印,那才叫做真爱。

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坠入了情网之中,想象对方就是我们一生梦寐以求的真爱。

梦醒时分,我们又会责怪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种种需求,这样的恋爱,其实从头到尾都是我们一个人的秀,不是两个人的共同经历2.真爱第一个需要冒的险就是愿意让对方了解你的内心,让他清楚你的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

张德芬:就爱自己的不完美

张德芬:就爱自己的不完美

张德芬:就爱自己的不完美张德芬的父亲是那种对孩子期待值非常高的家长,总给她过高的目标。

张德芬说自己几乎成了“追逐自己尾巴的小猫小狗”,最后都不知道该演给谁看。

反正总有个声音,在督促她一定要努力,要做到最好!也许这使她在众人眼里“很成功”,但她一点都不快乐。

“虽然父母对我非常好,但是管得太多。

念大学的时候,我喜欢文学,父母却不肯让我念外文系或者中文系,而叫我念工商管理。

”父母的理由听起来自然很充裕:将来出国,英语再好,总没有美国人好。

学商才能有竞争力。

“可是,我哪里是从商的料。

读商学系读得很不开心。

现在,我成了作家,这证明,人的天分是压制不住的。

”至于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大事,严格的父母自然管得更多:“我的婚姻,母亲是从头参与到尾。

大学时,她限制我,不许交男朋友,管得特别严。

有一阵,我非常恨她。

”可以说,这造成了她第一次婚姻的失败。

“直到现在,我爸爸还说,很多台湾人在大陆都要去北大读博士。

女儿啊,你只是硕士,现在儿女都大了,没那么忙,又正好住北京,要不要去拿一个博士学位?”张德芬笑:“我现在会说——爸,博士学位也许是你需要的,但我不需要。

”她坦承,直到现在,听到这种指令,她的心中仍然会“有一股无名火升起来”,可是,现在她已经能很自然地把它放下去,不带任何愧疚感,跟父母说出表达自己立场的话。

慢慢地,父母也就理解了她。

全然接纳自己时,就不会为别人而活张德芬说自己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生目标”,她已经能做到,不在乎自己的书卖得好与不好。

“我刚出道时,很在乎自己的书销得如何。

因为自己很会做营销,所以,到处找机会演讲,找媒体宣传。

我还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常常上网,看书的销售排行和评论……”书卖得很好,但是,整个人身心都很辛苦。

现在她认为,一本书写完之后,作者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

“如果这本书有生命力,书自己是会跑的,并不一定都是靠作者本身来带动销量。

”这使她感觉轻松快乐:“当一个人全然接纳自己时,就不会为别人而活,别人也不会为你而活。

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 德芬

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  德芬

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德芬文/ 张德芬接受自己的“坏”,才能看见真正的“好”小时候如果做错事情,母亲会用非常厌烦、鄙视的眼光看着我、骂我,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坏女孩”(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是你做的事情不好,不是你不好)。

从小我也有自慰的习惯,当时不懂,但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不是一件“圣洁”的事情,非常自责羞愧,后来长大以后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对婴幼儿来说,是很正常的行为。

小时候也有几次被严重的性骚扰,引起了对“性”的罪恶感和羞耻心,更让我觉得自己肮脏丑恶。

带着这样的心理,为了“赎罪”,长大以后,我很努力的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好女儿、好妻子、好媳妇、好朋友,要求自己一定要面面俱到,讨好每一个关系户,搞好每一个关系。

谁知道讽刺的是,那一年,我爱上一个男人,离开了自己的婚姻,成为不折不扣的“坏女人”。

前夫骂我是婊子,我对于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有非常深的罪恶感,对于父母和公婆的失望,我也深深地感到羞愧,不能原谅自己。

那一阵子我封锁自己,不见任何朋友,不对外活动,觉得羞惭不已,想死的心都有。

愈想做个圣女,却闯下了滔天大祸,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经过几年的磨难,我最终接受了自己“坏”的事实,放弃做一个好女人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我自由了。

我只是个女人而已,何必非要坚持做好女人?随着我善良天真的自然本性,我本来就应该流露出来女人最好的一面,不必刻意去表现、强求。

而且愈是用力地想要去做好,就愈做不好,这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定律了。

越努力证明什么,就越是匮乏我认得一些人(尤其是男的),他们特别想要表现自己“有用”。

我猜他们在童年时期,一定被父母用鄙视的眼光轻贱过,感觉自己非常“没有用”,所以,终其一生,他们都在逃避自己没用的这种感觉,就像我一直在逃避“我是坏女孩”的感觉一样。

他们的行为表现很明显,他们乐于助人,但是提供协助之后,会一直关切地问你怎么样了。

如果他们提供的东西或资讯派上用场了,你可以看到他们笑逐颜开的高兴。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最近两年常常收听雷鸣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

节目中屡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

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忧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

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

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我一定要和父母和解吗

我一定要和父母和解吗

张德芬女士曾在她的文章中说,要与我们的父母和解,然后生命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流动起来。

这句话没有错。

她以自身为例,只能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与自己的父母和解。

这些人比如像作家王朔(感觉不到母亲的爱的人,类似于一种心理上的被母亲抛弃),比如那些被父母抛弃者(像电视剧《母亲Mother》中的小女孩),比如那些幼年受虐者像路易丝海之类的人。

他们该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和解?每个孩子天生本能就爱着自己的父母,并本能地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当得不到之时,本能地会有愤怒和怨恨感,只是有没有被我们意识到和接受而已。

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极度自私或是爱无能。

若有可能,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可以修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的爱对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每个人内心都明白。

那些幸运的人们,从小可以拥有父母对他们的爱。

还有另一部分幸运的人,自己努力去沟通和成长,父母也愿意与自己共同成长和改变。

那么有可能会关系越来越好。

只是我们还有不得不面对的一些情况:父母自己没有办法改变,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他们。

那么当我们站在他们的面前。

我们在他们的个人内在模式的投射当中,在那个投射当中,我们或许就是他内在那个“坏我”的投射。

而他们对我们的态度会一如既往地令我们重复以往受伤的感受。

这个时候,你是要让自己站在那里被投射和重复这种受伤的感受,还是愿意离开(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取决于你当下的意愿。

若我们的“自我”已经修炼到那种宠辱不惊八风不动的境界,或是已经是“无我”之境,那么你的人格和内心已经强大到你面对情感如同是大海一般的内心。

涵盖万物。

你没有内在的小孩也没有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因而也无所谓的伤害。

你唯有如同佛菩萨或耶苏一样的慈悲和道人般的情怀。

然而若你还是一个普通人会为情感情绪而动的人,你无法不体验到这种受伤的感觉。

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无法用一个人的情况来说明所有人面对此境应该如何。

先觉察和理解自己所有对父母的感受,特别是那些负面的感受,那么你可以更加理解,更加接受自己所有的对父母真实的感受之后。

张德芬,清醒到炸裂的名人语录,句句扎心!

张德芬,清醒到炸裂的名人语录,句句扎心!

张德芬,清醒到炸裂的名人语录,句句扎心!以下是张德芬清醒到炸裂的名人语录:1.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2. 我们所招引的人、事、物,如果不是从内心出发,都是幻象。

3. 我们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同时成为天使和魔鬼的化身。

4. 每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5. 想要活得爽,大家都劝你要“断舍离”,把那些不合适的人、事、物从你的生活中剔除,然而很多人却什么都没留下。

其实,真正的断舍离,不只扔东西,更要会收拾心情。

6.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对一个人,陪你一起做你爱做的事。

7. 你要做自己的太阳,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8. 当你真心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9. 当你真心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时,首先你要以正确的方式振动自己的频率。

10. 想要幸福,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值得被爱的人。

11.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12. 人生最难得的是找到自己的内心,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13.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14.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和快乐,而不是金钱和地位。

15.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16. 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一起成长和进步。

17.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要珍惜时间,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18. 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一个真正的伴侣,可以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19. 人生最宝贵的是感恩的心态,要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眼前的一切。

20. 人生没有完美的答案,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意义。

21.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即使遭遇挫折和困难,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德芬谈小我(四)

德芬谈小我(四)

德芬谈小我张德芬:痛苦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人生都有很多痛苦,但是受苦是可以避免的,我们95%以上的受苦都是来自于刚才王老师还有王冬老师说你的心态上的抗拒,想起来印度的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村庄他们有一个习俗,有人死了丈夫的话,他们会对寡妇蛮严苛的,把寡妇拉到丈夫的尸体前面,暂时不把他下葬,让寡妇在尸体面前,他们还去推这个尸体,你看你老公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你今天开始你就没有老公了,寡妇哭的死去活来,一定要让寡妇面对那个事实,正视那个事实,真正把她的痛苦在那一瞬间放下了之后,她把她老公安葬之后,回到山上帮孩子煮饭是可以唱歌的,因为她已经把痛放下了,就不用再苦了,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那个苦当中,在那个抗拒当中,我自己也是因为上了很多灵修课,有的时候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胸口会很痛,然后就开始大哭,有很多悲伤情绪从意志里流出来,在那一刻如果大家有这种悲伤时刻的时候,可以找一个安静角落去做,感受你身体哪部分最痛,我通常会感觉心痛,我一边痛苦的时候一边哭,我有一个观察者的灵在意识,看到我在经历这个痛苦,可能是我小时候压抑的眼泪,悲伤、愤怒,很多东西压抑在身体里,此刻我带着爱的觉察去关照它,让他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让能量自然而然的流动,每次哭过之后胸口的痛会好很多,有的时候会觉得快窒息了,这个时候身体会缩的很紧很紧,那个时候会呼求一个更高层的力量来帮助我,当我自己觉得没有能力走过这个痛苦的时候,我会呼求光和爱来帮助我,在光和爱的帮助下,我可以穿越这个痛苦,去释放它,这是给大家参考的,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个灵性的觉醒,我们学习了灵修,我们还是会有痛,但是同样的作者也讲到有意识的受苦,就是你再苦的时候你有带着觉知看自己,这叫做有意识的受苦。

会把苦转化成意识,是负面转化成正面的,必须面对它,承认它,带着光,带着爱,带着觉知去经历这个痛苦,就可以把它转化。

王冬:我补充一下德芬老师说的,当他有眼泪出来的时候,他是去看待身体的,而不是演绎故事,因为我是相信有一些心的印记,或者一些童年经历会在你身体上留下来,我接下来有一本书叫做深信合一,讲你的经历会影响你的身体体型,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在什么地方,就是你感受到那个痛的时候,你不是为这个痛找故事。

张德芬: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张德芬: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

张德芬:你装得下世界,世界才会容你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这个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内心的世界。

作者:张德芬本文摘自《爱到极致是放手》在我们的生命中,某些时候,我们可能会痛恨一个人,因为,我们对他(她)有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这就会演变成恨意。

仇恨和愤怒都是双刃剑,伤对方也伤自己,其实通常是伤自己来得多。

为什么会对一个人有愤怒?当然,一定是对方做的事或说的话让你受伤了。

这个伤通常是心里的伤:被抛弃、被背叛、被误解、失望等,继而引发伤心、痛苦、罪咎、羞愧、悔恨等情绪。

啊,找到元凶了,原来我们无法原谅的,其实不是那个人或是那件事,而是因它们而产生的情绪让我们无法招架。

当我们不愿意为自己内在的情绪负责,更不愿意去感受它们的时候,我们就去责怪、怨恨那些为我们招来这些情绪的人。

所以,爱人有外遇,不是他的行为伤害了你,而是你内心被激起的被背叛的感受让你无处可逃,痛苦不已,所以会采取一些手段对付他。

对方说的话让你生气,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的东西勾起了你内心被贬低、无价值、被误解等不同的感受,引发痛苦的情绪,让你无法承受,所以你用愤怒反击回去,目的在于让自己不要感受到这份痛苦。

有些人的怨恨还不仅止于此,甚至是“转嫁”情绪,自己无法承担面临的痛苦,所以迁怒别人。

记得有位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对夫妻,他们的大女儿在暑假的时候想和同学租车从东岸开到西岸,再坐飞机回东岸。

妈妈反对这个主意,认为太危险,不支持。

爸爸觉得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没什么不好,因此,用自己累积的飞机里程换了一张回程机票给大女儿。

很不幸,出事了。

孩子们晚上开夜车,太累了开始打瞌睡,车子滑入对面车道,和来车对撞个正着,大女儿当场死亡。

在停尸间里,爸爸流着眼泪亲吻女儿的遗体,妈妈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但是她有仇恨的力量,她宣称,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的丈夫,后来就离婚了。

这个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迁怒例子:自己承受不了失去女儿的痛苦,化悲愤为力量来对付自己最亲的老公。

怪罪孩子,是对自己的不满

怪罪孩子,是对自己的不满

怪罪孩子,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们经常对孩子不满,怪罪孩子,觉得孩子不够好!其实,根源在于我们家长自己的不正常心理!下面是台湾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的深刻分析!)在生活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不满意,责怪甚至惩罚孩子。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父母自己有情绪,发泄到了孩子身上;或者是自己不喜欢,不接受孩子的言行......这些责罚背后隐藏的是父母的不正常心理。

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认为——怪罪孩子,原来是对自己的不满,直入人的心理世界。

她说,很多时候,父母以“管教孩子”为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为“对他好”,却伤害了孩子的心。

这是在利用自己是父母的身份做掩护,把自己的负面东西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生来是帮助父母成长的,要想孩子好,父母先要“把你自己修好”。

孩子生来是帮助父母成长的,真的是这样。

出去演讲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忧心忡忡的家长,看到很多人小时候被制约、被压抑而祸害一生,都会问:我们怎么样帮助孩子让他不要从小遭受那么多的创伤?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把你自己修好,孩子就没问题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如此而已。

可是,哪个父母不觉得邻居的孩子长得比咱们家孩子高、跑得也快?隔壁的孩子比咱们家女儿聪明?孩子班上的某某每次都考一百分?亲戚家的女儿拿了竞赛第一名?哪个父母不曾管教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手这么脏还抓东西吃,一点卫生观念都没有?你看你,一点小事就哭,哪像个男孩子?从小,在这种“轰炸”之下,孩子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这个“不够好”和“不配得”的情结,就是造成我们大半辈子无法真正快乐的主因。

因为我下意识觉得不够好,所以容不得别人说我。

因为我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不如所有人,所以我必须强出头,在各方面都要有所表现,来安慰自己。

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得,所以很多事情我不会去争取,或是不自觉地破坏快到手的成功或是快乐。

有一天早上,我难得跟孩子们一起用早餐。

我和女儿吃了很久,十二岁的儿子还在楼上他的房间里东摸摸西搞搞。

张德芬 人生究竟是一回事 管理资料

张德芬 人生究竟是一回事 管理资料

张德芬人生究竟是一回事管理资料四十岁那一年,我很痛苦,很迷失,虽然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工作也是人人称羡的。

存款虽然不多,但是我知道我们始终会有足够的钱过,因为老公跟我学历、能力都不错。

那一年,我陷入抑郁之中,觉得即使有一百万美金放在我面前,我都会说:拿来做什么呢?虽然当时我的所有财产跟一百万美金还差的远呢!我被逼到墙角,无处可退,太不开心了,只能开始向内寻找答案。

五、六年后,我成了“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家庭更加美满、幸福,财产也多了(虽然我这几年都没在追逐金钱),身体也更,与父母的关系也更好。

这一切,都是我追求灵性成长的结果。

有人说,我还在为五斗米折腰呢,哪有闲情逸致来谈灵性,不像你。

因为,你其实可以走不同的道路,由改变内在世界开始,让你的外在更加地美好。

当你的内在改变时,外在的环境不得不变。

如此一来,你会获得双嬴。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们并无二致。

现在我试着用有限的语言来为大家解释当年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我是谁的答案,就像玫瑰花香那样无法言传。

试着用指向月亮的手指来试图描述的话,我可以说:我知道我是身心灵的组合体,这是现在我的模样。

但是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或是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生我之前我是谁?我死之后谁是我?),我都是一个灵体,一个意识的存在。

当我们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前,就像一个没有闻过玫瑰花香的人一样,人家怎么样说字句语言形容给你听,你也只是头脑上的理解、知晓。

只有亲身闻过之后,你一辈子就不会忘。

如果同一科目我被当了,我就必须重修。

如果本来一学期修四门课,我特别努力,修了六门,学分提早拿到,我当然可以提早毕业。

比方说,有人婚姻就是,婚姻是他要修的科目。

原来命中注定可能要被当三、四次他才能过关,但是这个人很努力,第二次就修过了。

婚姻这门功课他就可以放下。

同样地,金钱、事业、健康、父母关系等等,都是这样。

当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修科目、学功课这样的被动的。

张德芬: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

张德芬: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

张德芬: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张德芬: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文/张德芬你有没有想过,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能为别人的生命带来一点儿什么东西?即使不一定是实质的东西,但可能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

或是跟你谈一谈心,心结就解开了,或是在你身上看到一些他没有的特质,能够鼓舞他。

这些就是我说的“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交往是有所图的,那人家图你什么?比如说我们家阿姨,她来我家工作,我除了付她薪水之外,还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因为我付这份薪水,别人也可以付同样多,为什么她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我为她的生命中加了什么东西?从这个观点看,每一个跟我来往的人,我都希望,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加号,他们的生命能够因为我而变得更丰富、更多彩。

你的存在让对方受益,自己也会很开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一心一意想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加号,这反而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负担。

如果走到哪里都要为别人着想,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面,那就太累了。

因此,这个尺度要拿捏得很好。

我很喜欢与人分享,也很喜欢给予,但是当我觉得给到一定程度已经够了的时候,就会适可而止。

不要非得做别人的加号,非得为人家付出,因为你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也是要有缘分的,前提是人家愿意接受,有些人是没有这个空间去收容的,那你给予得再多也没用。

那怎样做别人生命中的加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需求都满足。

只有自己的需求都满足了,才能轻装上阵,这样,你为别人做事情时才能端正心态——不图获得你的感恩,只要你跟我说句谢谢就好了。

如果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也可以去跟别人要。

但前提是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状态,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能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及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觉察。

幸福的人就是一个能跟自己好好相处的人,只有对自己非常了解,才可以做自己最忠实的支持者和观察者。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每天浑浑噩噩地像机器人一样过日子,没有把注意力拿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去觉察自己到底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此刻,我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皆祸害?在豆瓣上有个十万人的群,名字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

如果你在那里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估计要被口水淹死,被板砖砸死不止十万次。

实际上,就算在这个群之外,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这句话。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出自古代蒙学教材《幼学琼林》,是一句在古代尽人皆知的话。

这句话的确是说给做为子女的人听的,不是说给做父母的人听的。

这篇文章不是来传播封建余毒的,而是还“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几个字一个真面目,因为这几个字说出了很多人生命受阻,痛苦无助背后的真相,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宝。

在我们生命最初的几个月,父母通常竭尽所能地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和奉献。

我们还是小宝宝时是非常可爱的,有这样珍贵、可爱的小生命降临到他们生命中来,父母大概觉得幸运极了。

如果我们够幸运,有一位“还过得去”的母亲——照顾我们,这也许是我们首次沐浴在爱的纯洁无碍的阳光中。

而对父母而言,我们变成“他们的孩子”,他们期望和恐惧的对象。

他们的接纳和支持与否,要看我们是否合乎他们的期望。

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动摇了我们的信任:于己,我们不相信真实面目可被接纳;于人,我们不相信他人了解、珍视真实的自己;于爱,我们不相信爱是始终不渝的。

就算父母在内心最深处无条件地爱我们,由于他们身为人类的局限,也不可能每时每刻向我们表现出爱。

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说他们是不称职的父母或坏人,他们像每个人一样,也有他们的恐惧、忧心、耿耿于怀、重担,还有爱的创伤;像所有人一样,他们是盛载完美之爱的不完美之器。

孩子进入这个世界,自然希望世界以无条件之肯定来迎接他,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这完全可以理解。

但即使父母可提供这种肯定到某一程度,却不能持久。

这也容易理解,因为每个人都难以开放并肯定自己和生命,能维持无条件之肯定是人类高层次的能力,只有经由不移的信愿和精神修持方能达到。

我们的父母无法完全开放,自然不能传达无条件之爱给我们。

但当儿童发现爱有条件、不可靠、有操纵性,会在心中形成恐惧的结,因为他们只能得出“我没有真正被爱”的结论,这造成恐慌或“惊吓”,使身心僵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德芬专家谈接纳和放下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导读: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会伴随终生。

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子女的关系,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作用。

孩童时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爱的人,内心深处会感到匮乏和不安;长大后,这些阴影也会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

然而,我们还要为了父母无心的伤害责备他们多久?谁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如果一直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笼里。

所以,请放下伤害,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赢得父母的尊重,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

1、与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吗?很多书上都说,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更会影响到我们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以,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

是这样吗?张德芬: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之后,最让我惊奇的就是发现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一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

这主要与我们的内在小孩有关。

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

我的父亲非常爱我,虽然他年轻的时候爱玩,很少花时间在家里,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一回来就对我又抱又亲,而且始终无条件地支持我、爱我。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全,即使是害我的人,最后也会帮我。

果然,这个世界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这样的面貌,而且我对金钱没什么匮乏感,虽然从小家境算得上清贫,出国留学时连保证金都拿不出来,可是我一直觉得钱不是问题,只要我想要,就会有。

果然,我跟金钱的关系总是很顺畅,这都得力于我父亲的爱与支持,让我对物质世界很有安全感。

我后来注意到,有些朋友可能因为父亲早逝或离家,或者即使在家却毫不关心孩子,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从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对金钱的匮乏感也比较强烈,而且跟金钱的关系不太顺畅(即使赚了很多钱也会挥霍掉,或是把到手的钱往外推)。

自我和母亲的互动关系。

我更注意到,太强势且占有欲很强的母亲特别容易养出内在懦弱的儿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夺取了他的能量,没有尊重他应有的成长历程。

这种内在懦弱的男人找对象时还偏偏喜欢强势的女人。

结婚之后,有些人当然过得幸福愉快,因为他们找到与自己母亲相似的女人,所以很有安全感,相处起来也很容易——如果对方可以提供这些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所要的东西的话。

但有些人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小男人”会不自觉地把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在伴侣身上。

所以,当你嫁给这种男人时,就要觉知到你可能不幸成了代罪羔羊。

请记住,每个人都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不要指着丈夫的鼻子骂他:“我又不是你妈,你那么气我干吗!”其实,你永远不是因为你认定的理由而生气。

每一件让我们愤怒的事情都有渊源,都是因为内在的旧伤痛被触动了。

所以,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心里真诚地对父母说:“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我爱你。

”请把生命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爱与包容去对待自己的父母,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福报会增加很多!马丁纳:每一段关系都是灵性上的关系。

首先,我们选择了某两个人作为父母,父母也选择我们作为子女,这是双向的。

第二,我们父母的角色是为了这一世而选的(也就是说,你面对的是在今生扮演你父母的灵性存有),也许上一世你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你们的角色变了。

而最糟糕的业力是你和今生扮演你父母的人之间在上一世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他们是你最痛恨的敌人——但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这一世他们成了你的父亲或母亲,你还是要处理好这段关系;如果这一世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就会被带到下一世。

一旦了解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我会有较多动力在这一世更努力地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永恒之中无处可逃。

有人会说“下一世再解决这个问题吧”,不过也许下一世这个问题会变得更糟。

所以,如果你和父母之间真的有问题,例如你痛恨父母,可能就是你从前世带来的,希望你能从中学习、成长,并把这个问题解决。

你和父母之间也许有冲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问自己:“我要如何处理这些冲突?我能从冲突中学到什么吗?我是不是要想办法聊一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我需不需要找到接受父母的方法,并且不要让他们的所作所为触发我的情绪?”我从我母亲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应该让她所做的任何事影响我。

比方说,我母亲非常爱抱怨,是扮演受害者的专家,非常善于让人产生罪恶感。

我爱她、尊敬她,但不会被她影响。

这不仅对我和她的关系,也对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有帮助,因为她是我遇见的其他受害者的原型。

当我因为母亲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憎恨她时,我也对其他自认是受害者的人抱持批判的态度;而当我接受母亲本来的面目、接受她是由业力和教育等因素所造就的一个人时,我也能接受其他有同样受害者心态的人了。

因此,想办法利用你和父母的关系来让自己成长并变得更强大,是很重要的事。

此外,要为了父母亲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尊敬他们。

有时候,你必须原谅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或你认为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时候,你得为你加在他们身上的事寻求原谅。

这些事情很重要。

张德芬:我觉得没有人打从心底真正恨父母,潜意识里,每个人都非常爱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我们的本性,你无法否认。

如果你说你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喜欢他们,那是因为你受的伤多到让你感觉不到对他们的爱。

每个人小时候都迫切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毕竟我们那么弱小、无助,如果被丢到外面的世界,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没有被要求必须考取执照才能为人父母?这很有意思。

在当今社会,做什么事都需要执照,有驾驶执照、行医执照、会计师执照等等,要从事某项专业工作就需要执照。

但为人父母如此重要,是影响下一代命运的大事,竟然不需要执照,甚至连“职前教育”都没有!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可以成为父母,担负起养育下一代的责任,这真是太草率了!世上的确有很多不称职的父母,那我们无疑就是受害者了。

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已经形成,抱怨会改变这一切吗?重要的是,你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度过余生吗?想要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放弃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这是唯一的路;如果处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笼里。

然而,你是可以走出受害者模式的,就像马丁纳一样,虽然他的父亲很冷漠,从不表达对他的爱,母亲则在情绪上虐待他,他几乎肯定会成为受害者,但他还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问:“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要改变什么?我必须处理哪些事情?”这就是负责任的态度。

2、如何放下父母对我的伤害?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将我寄养在外婆家。

我从没见过父亲,母亲也经常不在家,虽然外婆很爱我,但我心里依然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长大以后,我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疏离,她再婚,有了其他的孩子。

我觉得母亲根本不爱我,也痛恨她。

我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可是我的父母这样对我,叫我如何爱他们,原谅他们对我的伤害呢?张德芬:无法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对你和父母来说,尤其是对你自己,没有一点儿好处。

你是否曾经承诺或承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却做得很糟糕呢?考虑到你父母当时的生活状况和知识能力,你觉得你会是一个比他们更好的父母吗?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犯下和他们同样的错误吗?天下的确有不够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很多人自顾不暇,甚至完全无力顾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会了然于心。

你说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其实是违反天性的。

我并不是说你不对,而是你压抑了对父母的爱。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父母,爱父母是人类的天性。

不过,小孩子并不知道如何爱自己,通过与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时候照顾他们的人)的互动,才渐渐学会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和爱自己。

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潜意识中,你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而由于失望,你否认了对父母天生的爱慕和渴望——在这种压抑和否定的情绪中,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内在的平安喜悦要由自己负责,你还是可以在内心平静理解的情况下知道父母当年的所作所为对你是不好的,在这种状态下与他们互动,会比心里带着怨恨去尽义务好得多;也就是说,区分是非不必和负面情绪掺杂在一起。

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与自己的源头和睦相处、就越能爱他们,你的人生就会越顺遂。

做不到没关系,但要察觉自己没做到。

不要以别人的作为当借口,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你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渴望父母呵护的孩子,而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缺乏关爱、非常不满足、不快乐的内在小孩。

请你在每次察觉到他的时候安抚他——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关爱、接纳并包容你的内在小孩。

而面对父母,你要知道,他们怎么对待你是他们的事,但你如何对待他们则取决于你。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光是为了这一点,你就该感激他们。

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头,会为你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

试试看吧!马丁纳:认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种舒适区,一种你赖以生存的心理模式。

你在内心编造了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戏,这样你就能不停地重复播放,然后利用它作为借口,说你的生命被困住了。

你到底还要为了自己的不快乐怪罪父母多久?这一切必须有个停止的时候。

大部分人都会回顾过去,为自己现在的不幸找个借口:如果过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适当的教育,我就会很快乐;如果我没有遭受情绪上的虐待,一切都会很完美。

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人接受过完美的教养,因此,也许这种养育环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和你的不完美,对灵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设计。

片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爱,而这种对父母的爱的需求,最终必须被爱自己的需求取代。

如果把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替换成对孩子、伴侣、家人或朋友的爱的需求,我们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给其他人了。

即使面对神,如果你只要神爱你,却忘记寻找让自己更爱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寻求外部力量。

所以在某一刻,你必须开始成为自己的父母,成为你想要的那种父母。

1、那些美丽的誓言,一概输给了时间。

2、轻易得到的,不会长久。

长长久久的,不会来得那么容易。

3、如果爱我,就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如果不爱,就请你走远一点,再走远一点。

4、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幸福》5、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6、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7、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生喜。

所以,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这些没什么可执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