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和比例尺_教案教学设计
比例尺数学教案《比例尺》(优秀5篇)
比例尺数学教案《比例尺》(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勤劳的小编sky帮大家找到的5篇数学教案《比例尺》,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比例尺》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脑筋急转弯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
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较简单的——画线段游戏。
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①橡皮长5厘米②圆规长11厘米③米尺长1米师:咦?怎么不画了?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
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比例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与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例尺运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运用。
2.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并标出两个地点A和B,问学生两地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比例关系,在地图上标注比例关系。
2.学习比例尺(15分钟)a.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放小册子,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比例尺的学习,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疑惑。
b.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小册子后,教师重点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精确地计算距离。
比例尺的格式为1:n,其中n表示实际长度与地图上表示长度的比值。
3.比例尺计算(30分钟)a.实例分析: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和一个实际距离,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表示长度。
b.练习巩固: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计算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比例尺。
4.拓展运用(20分钟)a.地图比例尺: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份地图,并设置比例尺,然后学生交换地图进行测量距离。
b.实际问题解决: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解决问题,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实际高度等。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2.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五、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比例尺的格式:1:n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主动思考和讨论。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案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解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生:长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和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的概念,强调比的两个数是相关联的,比值是两个数的比。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例、比的倒数等。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组成的等式。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等。
4.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5.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通过实例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概念,强调比例分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讲解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按比例分配、按比例求部分等。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比和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8. 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比和比例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设计
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比例尺和比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2. 比例的概念3. 比例尺的概念4. 实际应用:如何使用比例、比例尺和比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授新课(25分钟)(1)比的概念:- 介绍什么是比,以及比的表示方法。
- 举例说明如何求两个数量的比,并强调“比”的前项和后项不能为0。
(2)比例的概念:- 介绍什么是比例,以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比例尺的概念:- 介绍什么是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 举例说明如何用比例尺画图,以及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比例尺和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5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四、教学反思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案教学模板
小学数学《比例尺》优秀教案教学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比例尺的应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比例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比例尺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实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比例尺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作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习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举例说明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并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演示。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尺的应用方法,强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课堂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解题思路、方法和结果,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尺在地图、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 比例尺的历史发展:介绍比例尺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比例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例尺》数学教案
《比例尺》数学教案标题:《比例尺》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含义,学会计算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难点: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中国可以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地图中的大小和实际大小的关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二) 新知讲解1. 定义比例尺教师讲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一个数值,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值。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实际长度是10厘米,而它在地图上的长度是2厘米,那么这个地图的比例尺就是1:5。
2. 计算比例尺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比例尺,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三)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如计算给定比例尺下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巩固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比例尺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例和比例尺数学教案
比例和比例尺数学教案标题:理解和应用比例和比例尺
一、引言
1.1 教学目标
1.2 学生学习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资源和材料
二、教学内容
2.1 比例的概念
2.1.1 定义
2.1.2 比例的性质
2.1.3 等比数列
2.2 比例尺的概念
2.2.1 定义
2.2.2 常见的比例尺类型
2.2.3 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
2.3 比例和比例尺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
3.1 讲解和示范
3.2 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3.3 课堂练习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
4.1 课堂表现评估
4.2 作业和测试评估
4.3 反馈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
5.1 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方法的效果
5.3 对未来的教学计划的建议
六、参考文献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大纲,您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扩展。
在每个部分中,您都可以添加更多的细节和例子,以便使您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师: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大家来猜一下。
前两天老师去西安,乘坐的是从宝鸡到西安的动车,大约要一个小时左右。
可是一只小蚂蚁厉害了,从宝鸡到西安只用了5秒钟,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小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没错。
地图一般是将生活中的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到图纸上,那么在画时要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选取题材与本课研究内容息息相关,顺势引出新课,达到课始趣生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一)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1、师:淘气、笑笑分别根据下面的信息画了图,以便给新同学介绍他们学校及附近场所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认为他们画得合理吗?想一想,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图片图片图片同桌交流完毕,指生全班交流。
生:淘气画得不合理。
因为淘气画的三条线段看上去一样长,虽然标注了实际距离,但不能表示实际距离的差别。
而笑笑画的三条线段有长有短,能表示出这三个地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差异。
师:同学们再量一量笑笑画的三条线段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邮局到学校笑笑画了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超市到学校画了2厘米表示实际200米,书店到学校画了3厘米表示实际300米,三条线段都是按照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米来画的,所以笑笑画得合理。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比例与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比例与比例尺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与比例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与运用。
2.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教学反馈器、小黑板、课件、纸与笔。
2. 教学环境:课堂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过程1. 探究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家具和设备的大小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解释介绍比例的概念和常见的表示方式,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演练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
随机选择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4. 练习巩固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讨论和总结,梳理比例与比例尺的应用要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和演练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比例和比例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下节课将做出相应调整,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应用能力。
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12篇)比例尺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尺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2、学生集体回答。
(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3、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学生情景表演。
(师播放动画)(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
(板书)(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8厘米和6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米)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叫实际距离。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比例尺》教案1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预设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
比例尺的教案范文
比例尺的教案范文【教案】比例尺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计算比例尺的比例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灵活应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一张地图,让学生发现地图上的尺度,了解比例尺的概念。
2.概念讲解(10分钟)向学生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示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张包含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个地点的实际距离,并互相检查答案。
4.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地图,根据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不同地点的实际距离,并交流答案,提出疑惑和解决方法。
5.总结讲解(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总结出来,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6.拓展练习(20分钟)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课堂总结(5分钟)向学生强调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鼓励学生在课下多观察和实践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板书法:板书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演示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互相检查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练习:布置拓展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评价:检查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课堂练习和拓展练习为依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计算比例尺的比例关系。
通过小组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比例尺教案
比例-比例尺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1.1 比例的定义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的意义,强调比例的两个基本性质: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说明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判断给出的例子是否成比例,并解释原因。
1.2 比例的表示方法学习目标:学会用符号表示比例,掌握比例的书写规则。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书写规则,包括冒号的使用和比例式的简化。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练习写比例式。
练习题:写出给定比例的符号表示,并进行简化。
第二章:比例的运算2.1 比例的乘法性质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乘法性质,学会用乘法性质解决比例问题。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的乘法性质,解释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乘法性质,让学生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根据比例的乘法性质,解决给定的比例问题。
2.2 比例的除法性质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除法性质,学会用除法性质解决比例问题。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的除法性质,解释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除法性质,让学生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根据比例的除法性质,解决给定的比例问题。
第三章:比例尺的概念3.1 比例尺的定义学习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解释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比例尺的两个基本性质:比例尺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说明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判断给定的比例尺是放大还是缩小,并解释原因。
3.2 比例尺的换算学习目标:学会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掌握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比例尺的换算方法,解释比例尺换算的原理。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练习用比例尺进行距离换算。
练习题: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换算。
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和复习教案
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 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的应用3. 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4. 比例尺的应用5. 比例和比例尺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3. 比例和比例尺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比例和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例题解析法,讲解比例和比例尺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复习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
3. 讲解比例和比例尺的应用。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通过例题讲解比例的应用。
2. 通过例题讲解比例尺的应用。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内容:1. 比例的应用场景,如购物、烹饪等。
2. 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如地图、设计等。
3. 比例和比例尺的综合应用,如工程预算、地理测量等。
八、教学重点:1.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例尺活动教案4篇
比例尺活动教案优秀4篇比例尺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意义构建篇二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
或者是长4厘米,宽3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4:3。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8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引导学生汇报:(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8米、宽6米。
”(3)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
其实这个问题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共10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共10篇)《比例尺》设计(共10篇)由大文斗范文网会员“xyj8”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出示投影)二.探究新知、1、计算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楚要求。
(课件显示):(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展示交流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诉大家。
(学生展示交流)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意见)(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互相碰撞,提高认识。
另外,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他们画得像吗?(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一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考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产生认知矛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4、揭示概念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比例-比例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比例-比例尺教案学科领域: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2. 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尺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2. 练习题:准备与比例尺相关的练习题。
3.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是如何对应的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2.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尺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比例尺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比例尺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实际问题:展示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地图导航、建筑设计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和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
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
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
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ll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