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试题: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产生气体B. 产生沉淀C. 有新物质生成D. 有能量变化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氢气B. 氧气C. 水D. 铁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所有选项都正确5.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空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______。
7.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______性质。
8. 酸的化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9. 碱的化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______反应生成氢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12. 请解释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13. 请简述实验室中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30分)14. 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氢气?请写出实验步骤。
15.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 请描述如何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7.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3.3%。
请计算该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18. 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若反应中消耗了32g 的氢气,求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D5. A二、填空题6. 钠(Na)7. 导电8. 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9. 与酸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10. 酸三、简答题1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初中化学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牛奶变酸。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3、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有可燃性。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B)植物的光合作用。
5、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6、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7、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9、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氧化铝。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1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12、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C)澄清石灰水。
13、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小幅度改写每段话:1、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牛奶变酸。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3、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燃性、助燃性等化学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氧气有可燃性。
4、氧气是许多化学反应中必需的因子,但有些反应中不需要氧气,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B)植物的光合作用。
5、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氮气。
6、氧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中错误的叙述是(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7、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操作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个人安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D)。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面哪种物质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A. 纯净的金属B. 晶体状的石英C. 果糖D. 氯化钠答案:A2.下列物质的组成最复杂的是?A. 小苏打B. 纯净的水C. 纯净的氧气D. 红磷答案:A3.如果要将固体物质变成液体,可以利用以下哪种方法?A. 降低温度B. 增加压力C. 加热D. 通电答案:C4.下列实验中,哪个反应为化学变化?A. 溶解糖在水中B. 铁生锈C. 矿泉水汽化D. 酸碱反应产生气泡答案:D5.饮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A. 混合物B. 元素C. 合金D. 化合物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6. 在物质分类的方法中,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的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分类7. 一种物质的组成式为C6H12O6,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8. 下列不是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木炭9. 如果一种物质在过滤后还是只有一种物质,那这种物质只有一种__________。
答案:颗粒10. 混合物的性质具有可________的性质。
答案:分离第三部分:解答题11. 解释一下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答案: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后形成新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属性发生了变化,如铁生锈、酸碱中和等。
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和属性并未改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12.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可以有多种形态存在。
答案: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固态水为冰,液态水为液态水,气态水为水蒸气。
第四部分:应用题13. 燃烧木材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化?为什么?答案:燃烧木材属于化学变化。
因为燃烧木材是木材与氧气发生反应,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新物质,形成灰烬。
这是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14.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为纯净物质?答案:可以通过熔点和沸点来判断一个物质是否为纯净物质。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检测试题(试题满分50,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1分,共26分)()1. 下列是我国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2.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3.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4.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彩虹B.彩色图画C.夜晚霓虹灯D.节日焰火()5. 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冬瓜腐烂C.铁锅生锈D.煤气燃烧()6.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融化B.玻璃破碎C.树木折断D.钢铁生锈()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8.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还原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 ( )9. 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 石蜡融化B. 纸张燃烧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 )10.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给液体加热( )12.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B C D( )13.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14. 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A B C D()15. 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16.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1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18. 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1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入试管D.用嘴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20.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 B.海水晒盐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5.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 B C DX物理变化化合反应纯净物空气Y化学变化氧化反应混合物氮气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7.下列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 B.铁块热胀冷缩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铝丝能弯曲8.下列展品制造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A.用岩石打制石器 B.用泥土烧制青瓷烛台 C.用玉石雕刻玉印9.下列有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 处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D.取用液体药品时,没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10.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11.下列观点或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C.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2.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鲁教版九年级上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鲁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 ④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答案】C【解析】解: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因此上述①、②、③都是成功的关键.故选 C.2.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B.C.D.【答案】C【解析】 A.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 A错误;B.锥形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 B错误;C.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故 C正确;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能直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 D错误;故选 C。
3.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制镁B. 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C. 煤的气化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答案】D【解析】 A.海水制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误;B.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误;C.煤的气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误;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正确;故选 D。
4.给 48毫升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 ①③④⑤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②④⑥⑦【答案】D【解析】加热 48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试管的容积较小,适合加热少量的液体,加热大量液体应该用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0分)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 、开发利用化石燃料B 、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 、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 、治理环境污染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B .火柴折断C .食物腐烂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稳定性B.酸碱性C.还原性4•某同学取8 mL 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 10 mL 量筒;②100mL 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 20 mL 的试 管;⑤容积30 mL 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严谨的科学态度B.科学的实验方案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D.偶然的巧合6.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 B .烧杯 C .烧瓶 D .锥形瓶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B.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8•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E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 1〜2 mL C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 45度角 D 、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0・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A ・汞(俗称水银)和铁B ・氧气和二氧化碳C ・白酒和白醋D ・铝和铜二、填空题:(共34分)11・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现有下列仪器:A,放块状固体" B.读液体体积- 闻气体气味.D.绐液那加热"(上)第一单元测试D .干冰升华D •挥发性(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洗涤试管应使用。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
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4。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花香四溢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6.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A.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7。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 C。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HgB. OC. CD. Al2. 物质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块融化B. 铁锈蚀C. 干冰升华D. 玻璃破碎3. 以下哪种物质不易溶于水?A. 食盐B. 糖C. 植物油D. 酒精4. 氧气的化学式是:A. O2B. OC. H2OD. CO25. 以下哪种气体可以支持燃烧?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氦气6. 化学反应中,通常作为催化剂的是: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催化剂D. 副产品7. 下列哪种物质是酸?A. 硫酸钠B. 氢氧化钠C. 盐酸D. 碳酸钠8. 以下哪种物质是碱?A. 硫酸B. 氢氧化钠C. 硝酸D. 氢氧化钙9. 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是:A. 铁锈B. 铁的氧化物C. 铁粉D. 铁的硫化物10. 下列哪种操作是实验室中取用化学药品的正确方法?A. 直接用手取药品B. 用嘴品尝药品C. 用镊子取块状药品 D. 用滴管取液体药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其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
2. 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水和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反应。
3. 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__________。
4. 在化学方程式中,__________表示反应物,__________表示生成物。
5. 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设备有酒精灯、__________和电热套。
6.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
7. 物质的溶解度受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8.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________。
9. 实验室中用__________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取一块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石由什么成分组成B、石的产地在哪里C、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石的微观结构如何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3、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劫机撞击世贸组织和五角大楼的事件。
研究事件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D、大楼倒塌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一般呈红色B、铜能导电C、铜能传热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铜绿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A、大于20 mlB、小于20 mlC、20 mlD、无法判断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10、量取76 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A、滴管B、10 ml量筒C、20 ml量筒D、100 ml量筒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2、①蜡烛的颜色、②烛芯的长短、③蜡烛的长短、④蜡烛的粗细,以上可以影响到烛火强弱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提示的容与化学有关的是()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14、古诗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答案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总共50分,每题2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实验。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磨杵成针。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潮湿的衣服变干。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放出大量热。
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氧气能做燃料。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医用的生理盐水。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10.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2.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
1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
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研究和发展基础是实验。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中,主要描述化学变化的是磨杵成针。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潮湿的衣服变干。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放出大量热。
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氧气能做燃料。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医用的生理盐水。
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其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汤姆生D、爱迪生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B、推理C、测量D、实验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A、翻放B、正放C、随意放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A、火焰的内焰B、火焰的外焰C、火焰的焰心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A B C D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二、我会填:(1分×18=18分)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
初中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检测姓名成果一、选择题(总共50分,每题2分)1.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探讨和开展化学科学的根底是( )A. 计算B. 试验C. 测量D. 推理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珍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化学变更的是()A.磨杵成针B. 木已成舟C.死灰复燃D.积沙成丘3.下列变更中,属于物理变更的是A.铁制品生锈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生米煮成熟饭D.火药爆炸4.推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更的根据是()A.生成白色固体B.放出大量热C.固体质量增加D.发出刺眼的强光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绘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B.氧气能供应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氧气能做燃料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7.下列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 )A.冰水 B.医用的生理盐水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D.雪碧饮料8.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视察到火焰熄灭、接着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9.下列反响属于分解反响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C.铁在氧气中燃烧 D.蜡烛燃烧10.下列化学现象描绘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马上燃烧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1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响速率 B.能减慢化学反响速率C.改变更学反响速率 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响12.在下列变更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响,也不属于氧化反响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1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试验完毕时,发觉试管炸裂。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大安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1. 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 计算B. 实验C. 测量D. 推理3.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 均匀地被烧黑B.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4.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 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D. 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5. 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树“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 绝热B. 隔水透气C. 导电D. 透水6.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A. 0. 5mLB. 1mL~2mLC. 3mL~4mLD. 5mL~6mL7.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8.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9. 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面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 )A. 相等B. 偏小C. 偏大D.无法判断10.在下列被媒体爆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1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未吃完的饭菜变馊 B.天然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水沸腾 D.菜刀生锈1.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C.用砂子、石灰石和纯碱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玻璃D.用铝箔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发热发光B.生成新物质C.颜色发生变化D.生成新物质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9.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2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6.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A. 0. 5mLB. 1mL~2mLC. 3mL~4mLD. 5mL~6mL7.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8.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 用水冲灭B. 用嘴吹灭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扑灭1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石蜡受热会熔化C.酒精挥发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15.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2、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3、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蒸气锅炉爆炸;酒精燃烧 B.灯丝发光;石蜡融化C.火药爆炸;铁生锈 D.高粱酿酒;汽油挥发6、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7、将人呼出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其他气体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B.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10、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空在试管上方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12、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b)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14、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B.酒精灯的火焰可用嘴去吹灭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上灯帽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15、下列关于加热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该先进行预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面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完毕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D.给试管内固体或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要擦干净16、有一盛有20mL水的量筒,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按下图所示方法读出体积数。
初一化学1单元试题答案
初一化学1单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纯净水C. 果汁D. 矿泉水答案:B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铁B. 氧气C. 水D. 氢气答案:C3. 化学式H2O表示的是:A. 氢气B. 水C. 氧气D. 氢元素答案:B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嘴直接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B. 取用化学试剂时,应使用药匙或胶头滴管C. 实验室中可以直接用手触摸任何药品D. 实验室中可以使用明火加热易燃易爆物质答案:B5. 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 天平B. 量筒C. 烧杯D. 试管答案:B二、填空题1. 物质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答案:混合物;纯净物2.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3. 在化学实验中,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应当遵循“三不”原则,即不尝、不闻、不摸。
答案:不尝;不闻;不摸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生成新物质,而物理变化则不会。
答案:新的物质;不会5. 实验室中,当我们需要加热液体时,应该使用酒精灯,并注意使用时的火焰大小,一般使用________。
答案:外焰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答:纯净物是由单一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它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种成分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2. 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不能直接尝任何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或其他危险性质,直接尝试可能会导致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为了实验者的安全,实验室中严禁尝试任何化学试剂。
3. 描述一下实验室中如何正确取用化学试剂。
答:在实验室中取用化学试剂时,应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药匙、胶头滴管等。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单质?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答案:A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比为:A. 1:1B. 2:1C. 1:2D. 2:2答案:B3.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氧气B. 氮气C. 氯化钠D. 氩气答案:C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哪种量是不变的?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种类D. 物质的总质量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氧化物?A. 二氧化碳B. 氢气C. 氧气D. 氮气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酸?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氢钠答案:A7.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硫酸C. 氯化钠D. 碳酸氢钠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盐?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氢钠答案:C9. 金属元素通常在周期表中位于哪个区域?A. 左上角B. 右下角C. 左下角D. 右上角答案:B10. 非金属元素通常在周期表中位于哪个区域?A. 左上角B. 右下角C. 左下角D. 右上角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其中第一周期包含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
答案:212. 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
答案:放热13. 根据化学式H2O,水分子由_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_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2,114. 金属钠的化学符号为Na,其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
答案:115. 化合物中,正价元素的化合价用正号表示,负价元素的化合价用负号表示,例如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答案:+2,-2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描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2022年初中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2年初中九上化学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沙里淘金 B.滴水成冰C.立竿见影D.火上浇油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3.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4.下列性质与其他三种性质不同的是()A.可燃性B.导电性C.腐蚀性D.还原性5.下列有关常见仪器使用或用途的说法恰当的是()A.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B.胶头滴管:滴瓶上的滴管用水冲洗C.烧杯:加热时直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能导电,用于制导线B.干冰易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能燃烧,用作燃料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8.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9.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燃烧C.铁具有导电性铁生锈D.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在水中溶解10.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9 mL B.小于9 mL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1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思想方法的是()12.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直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1~4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为了让你更好地复习化学第1~4单元的知识,我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份测试题和答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A. 氧气B. 水C. 二氧化碳D. 石灰石【答案】A2. 以下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氮气B. 氧气C. 水D. 氯气【答案】C3. 化合物由()组成。
A.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B.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D.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答案】A4.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水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5.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守恒是由()总结出来的。
A. 法拉第B. 阿伏伽德罗C. 费曼D. 洛仑兹【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1. 元素是由()组成的。
【答案】相同种类的原子2. 物质分为()和混合物。
【答案】元素、化合物3. 化合物是由()组成的。
【答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4.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等于反应后得到的()。
【答案】产物的质量5.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用()表示。
【答案】化学符号第三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元素?请举例说明。
【答案】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例如氢气(H2)、氧气(O2)、铁(Fe)等都是元素。
2. 什么是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答案】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硫酸铜(CuSO4)等都是化合物。
3.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律?【答案】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产物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是由拉瓦锡于1789年提出的,在反应物质量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化学式不断迭代,这样就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部分:综合题1. 请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回答问题:氢气(H2)+ 氧气(O2)—> 水(H2O)(1) 请问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氢气的化学式是H2,氧气的化学式是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卷前语:九年级化学学习已经开始,准备好了吗?仔细而沉着地应对你的第一次检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而又充满乐趣的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
C.用砂子、石灰石和纯碱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玻璃
D.用铝箔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2.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研制新药物②使环境变得更加美好③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④研制印染工业中的新型染料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欲量取30ml稀盐酸,最好选用的量筒是()
A.10ml量筒 B.10ml和2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
4.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 B C D
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未吃完的饭菜变馊 B.天然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水沸腾 D.菜刀生锈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发热发光B.生成新物质C.颜色发生变化D.生成新物质
8.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9.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量筒B.烧杯C.试管D.燃烧匙
10.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4.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
15.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6. 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17.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 .铁的熔点高达1535。
C ,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 .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18.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药品的用量有要求,下列药品用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没有规定用量时,液体取1-2ml
B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四分之三
D .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通常应该稍小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量程
19.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 )
A .一定是物理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一定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0.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 的食盐 B.用10mL 量筒量取8.76mL 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D.用10mL 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7小题,共60分)
19. (5分)下列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
用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③
_________。
(2)口部或内壁经过了磨砂处理的仪器是
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
(3)请在上述仪器中任选一种仪器,说明使用该仪器时应该注意的一点事项 。
20.(8分)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洗涤试管应使用 (填仪器名称)。
(2)(2分)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 。
(4)取用一定量...
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 。
21.(6分)请给出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具体方法(请写出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
) (1) 水和酒精
(2) 二氧化碳和空气
22.(6分)市场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
请推测做涂层的聚四氟乙烯的物理性质(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性质(至少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
30 40 50 20 mL C
23.(10分)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24.(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
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你还能得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有。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
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4)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类型是。
24.(13分)有人喜欢在凌晨天朦朦亮时到森林公园中锻炼身体,这种做法对人体好吗?雨辰同学认为对人体有利,因为凌晨空气清新;江一杰认为对人体有害,因为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对人体有害,应该等日照以后再进入其中锻炼。
根据你学习的生物知识判断,你认为的观点正确。
为了研究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与日照后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分别收集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和日照后公园中空气各一瓶到实验室。
收集日照后公园中空气的方法是。
(2)为比较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你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3)为比较两瓶气体中氧气含量的高低,你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三.附加题(本题5分,计入总分)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氧气,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答案
二.21.量筒;漏斗;④;②
22.胶头滴管,试管刷;量筒;胶头滴管,量筒;胶头滴管,
23.略
24.略
25.漂浮,小,难溶于水;外焰,内焰,焰心,水雾,变混浊,水和二氧化碳,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6.江一杰;(下略)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