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实验报告素材

七年级生物上册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实验报告素材

研究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一、活动目的(1)研究同一地域的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

(2)经过数据的丈量、办理和剖析,认识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从实践中追求真知。

二、资料器具干湿表、腕表、实验报告、笔等三、研究步骤(1)丈量:丈量时,干湿表悬挂于支架上, 开始记录时间,每 5 分钟丈量一次,将测得数据填在下表中,共测 3 次,取均匀值。

(2)读数:转动干湿表的计算盘,使干球温度刻度线瞄准湿球温度刻度线, 红色箭头所指示的读数即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读数时,视野要与水银柱液面相平,手勿握在水银球处;勿把手指放在水银柱液面指示度数。

(3)记录:第 1 组丈量地址:水泥地第1次第2次第3次均匀值干球温度计(℃)(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四、结论①②实验报告研究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组长:观察读数:记录数据:统计时间:计算均值:一、活动目的(1)研究同一地域的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

(2)经过数据的丈量、办理和剖析,认识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从实践中追求真知。

二、资料器具干湿表、腕表、实验报告、笔等三、研究步骤(1)丈量:丈量时,干湿表悬挂于支架上, 开始记录时间,每 5 分钟丈量一次,将测得数据填在下表中,共测 3 次,取均匀值。

(2)读数:转动干湿表的计算盘,使干球温度刻度线瞄准湿球温度刻度线, 红色箭头所指示的读数即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读数时,视野要与水银柱液面相平,手勿握在水银球处;勿把手指放在水银柱液面指示度数。

(3)记录:第 2 组丈量地址:水泥地第1次第2次第3次均匀值干球温度计(℃)(大气温度)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四、结论①②实验报告研究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组长:观察读数:记录数据:统计时间:计算均值:一、活动目的(1)研究同一地域的不一样植被对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

(2)经过数据的丈量、办理和剖析,认识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目的学习探究在同一地区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背景资料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反之亦然。

这就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

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对环境中其他多种生物产生影响,也就是会影响到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生物探究的过程。

难点:收集和处理数据。

实验关键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干湿计,计时器。

教学过程1.导入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会影响生物的生存,那么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又能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2.学案之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师: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第10页的资料。

然后回答思考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师: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大量的牛粪污染了澳大利亚的草原,破坏了植被,还导致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容易传播疾病,该地区生态失去了平衡。

中国屎壳郎以牛粪为食,清除了牛粪,还草原以生机,也切断了苍蝇等害虫孳生的场所,使环境变得清新优美。

师:为什么引进蜣螂?说说道理。

生:由于澳大利亚本地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用人工的方法处理大量的牛粪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又会带来杀虫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处理牛粪,这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

师: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生:有。

如蚯蚓能松土,增加土壤的肥力。

3.学案之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师:干湿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原理,干湿计由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和一个转动转盘(计算尺)组成。

温度计A叫做干球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温度计B叫做湿球温度计,它的水银泡上包着棉纱,棉纱的下端浸在水中。

初一生物题及答案

初一生物题及答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一、填空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是: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其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3、生物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4、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用的主要工具是干湿计。

分别测量了裸地、草坪、灌木丛中的温度和湿度,其中对照组是裸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8、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9、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它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0、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11、生物学家已命名了200 多万种生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动物。

12、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二、判断1、生物圈中各部分有明显的界线。

(×)2、生物体能生长、繁殖,所以一切由小变大的物体都称为生物。

(×)3、互助只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而斗争只会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剧烈运动后的出汗现象都属于新陈代谢。

(√)5、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根的向下生长都属于应激性。

(√)6、一块草地、一片沙漠、一群牛羊都属于生态系统。

(×)7、鹿以草为食,草是影响鹿生活的生物因素。

(√)8、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主要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9、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0、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和阳光。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七年级苏科版)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七年级苏科版)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注意爱护实验动物,珍惜生命。

实验结果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所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

A
B
C
D
E
F
G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WORD格式编辑整理
专业知识分享。

北师大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课时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课时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路】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

概念图盛行于欧美国家,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广概念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因此,概念图是一种有效教与学的策略。

本节内容试图以概念图的构建为线索,通过课堂讨论、探究、测量、观察等活动,让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生态学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②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难点: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教学方法】概念图、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由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一一新陈代谢引出生物离不开环境(例举人的呼吸:吸入的氧来自环境,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例举人类的活动一一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兴建城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耕地减少,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课题: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新课〗问: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环境?答: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问:鱼儿离不开水,是不是鱼儿只要在水中就能活下去呢?答:不一定,鱼儿在水中还需中空气、饵料等。

问:如果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鱼儿还能很好地生活吗?答:人们向池塘中乱倒污水和垃圾,会使水质变坏,鱼儿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就会死亡。

问: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27个。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分组实验,记录单,27个。

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一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实验效果: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教后记:学生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物种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后记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备注:任课教师:闫寒分组实验记录单分组实验记录单2014 年10 月 16 日 2014 年 10 月 21 日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四种基本组织)实验名称:解剖观察鸡翅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班级:七年二班学生人数:38 天气:晴实验目的: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含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含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一)(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1.(1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厥鱼肥。

”这句诗中描写的美景不属于生物的是( )A.白鹭B.桃花C.流水D.鳜鱼2.(1分)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

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用途B.形态结构C.生理功能D.生活环境3.(1分)紫薇,俗称“痒痒树”,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它的树干(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1分)大自然中的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

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能够生长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繁殖后代D.能进行光合作用5.(1分)同学们调查校园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A.抽样调查草坪植物的密度B.可根据生物特征简单分类C.停留的昆虫小鸟不作记录D.尽可能不打扰和伤害生物腾飞学习小组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他们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的空气湿度6.腾飞学习小组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丛中的湿度,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A.场地对植物水分需求的影响B.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C.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D.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7.根据对曲线图的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的测试地点最有可能在( )A.裸地B.灌木丛C.草地D.其他地方8.(1分)针对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裸地作为对照组B.该实验的变量是湿度计的精度C.测量的地点不能靠近水源D.可以说明生物影响环境9.(1分)“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 )A.最大值B.最小值C.平均值D.任何一个数据10.(1分)下列环境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A.撒哈拉大沙漠B.内蒙古大草原C.关中平原的农田D.西双版纳森林公园11.(1分)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分析、归纳植物对环境的影响;(2)经过小组合作,得出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产品说明和实际操作,掌握干湿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数据统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环境测量和调查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养成坚韧的品质;(2)通过调查研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

〖课程资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节课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课时,现从第2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包括“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小资料:我国的自然保护法规;课外读:湿地生态系统;思考与练习;章的小结等内容。

教材的基本资源较丰富,尤其是“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探究活动,是继“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后的第二个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完成的程度直接影响下一个探究活动,即“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顺利进行,因此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如我市的气候特征(刮风),学校周围环境,市一中校园植被的调查等都是本节课应开发的课程资源,为此在深入研究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
4.根据你绘制的曲线图,提出对问题的结论。
根据自己组实验的情况进行演示即可。
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降低温度 和增大湿度的作用,绿色植物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我 们要提倡植树造林和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
蚯蚓能疏松土壤
植树后,当地 降雨量增多
活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小组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 近叶片的部位。在裸地上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主要考虑到下述两个原因:方便、避免人的干扰。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A 6.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永远都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感谢您的观看!
C 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家居环境中,常常摆放一些绿植,来净化环境,这很好地说明了 生物能影响环境 B.秋天的稻田地里,蚱蜢多是土黄色或棕黄色的,这是生物对环境 的一种适应 C.北极狐不能生活在热带,耳廓狐不能生活在寒冷的极地,说明它 们对环境是不适应的 D.植被丰富的地方,往往空气湿度较大,这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一次测量的数据可能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可能有其他的未知因素同时影响实验 结果。所以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较少误差,使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因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应该应该只改变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你所要研 究的,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所以对照组应该选择没有植被的裸地。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步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步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2.2.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作业1.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3.蜣螂滚粪球,草生长旺盛,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选择环境4.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茂密的灌木丛和树林中的湿度。

获得的数据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A.裸地树林B.树林C.茂密的灌木丛D.任意一组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6.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活动中,最好选择在哪种天气条件下进行( ) A.B.C.D.7.测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所用的仪器是( )A.干湿计B.湿度计C.气压计D.温度计8.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时段,以下环境中,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裸地B.草丛C.灌木丛D.森林9.以下哪种情形是生物改变环境的实例( )A.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C.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D.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10.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11.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D.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1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一览表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一览表
观察枝瘤 观察导管和筛管 用图或表描绘植物的生活史 观察种子的结构
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 氢氧化钠溶液 分光三棱镜 叶 鲜嫩的植物叶片 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 碳酸钠、氢氧化钠 种子 种子,澄清石灰水 温度计、种子 种子 黄瓜、天平
小麦或玉米根毛 玉米幼苗 水仙鳞茎 枝条 柳、槐、小麦等 红墨水、杨树枝
蚕豆等植物的幼根 芽
桃花
页码 备注
104
有时间做
104
探究
106
探究
有时间做 107
108
同上
109
同上
110
模型观看
111
模型观看
1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时间做
116
实验室
生物七年级(上)实验一览表
实验名
主要材料
页码 备注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显微投影、一滴水
11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馒头
15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干湿计一套
18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鼠妇、不透光的空瓶
29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
34
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口腔上皮细胞)
36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树枝 南瓜茎纵切片
大豆和玉米种子
73 74 75 76 77 80 81
84 84 85 85
87
88 89 91 92 93 96
97 98 101 102
多媒体演示 代表参加 有条件做 探究重点 使用重点 和下一实验 同做 同上
多媒体演示 有条件做 学生实验 挂图或多媒 体 有条件做 探究活动 演示和下几 个 有时间做 同上上 学生自己做 同上 实验室做 探究活动 兴趣组做 演示下合并 可与上合并 与上合并 口述 探究重点

【一轮重难点专题】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3 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一轮重难点专题】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3 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一轮重点·难点专练】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3 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一、选择题1.绿色植物对环境的空气湿度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

此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是()A.植被B.温度C.光照D.土壤2.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应是()A.不同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量B.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C.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D.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种类的影响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如果将草地上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A.草地、裸地、灌木丛的温度差异B.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C.草地一天内的湿度变化D.草地、裸地、灌木丛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4.某小组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B.裸地组作为对照组,不用测量实验数据C.用干湿计在每组的不同地点分别测量5次,取平均值D.分析表中数据,草坪组周围的空气湿度最大5.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选择测试的地点是裸地、草地和灌木丛B.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量空气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C.可以测带某一地点一天中早、中、晚的平均值,然后绘成曲线D.在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6.某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探究活动,将测得的相对湿度(%)的数据绘制成了下图所示的空气湿度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可用同一个干湿计测量B.测量时,重复测几次,取平均值,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C.测量每处的空气湿度时,都应该将干湿计放置于地面上D.图示曲线说明同一时间的空气湿度:灌丛>草地>裸地7.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湿度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A.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B.裸地的早、中湿度和灌丛的晚、中湿度C.裸地的早、晚湿度和草地的晚、早湿度D.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8.在进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时,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

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实验

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实验

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实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探究植物对这两个因素的反应。

实验设计:实验中选取了一种常见的植物——向日葵作为实验材料。

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实验步骤:1. 温度实验:a. 分别设置高温(30℃)、常温(25℃)、低温(20℃)三组实验组。

b. 将向日葵种子播种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培养皿中,并保持稳定温度条件。

c. 每天记录向日葵的发芽率、生长速度和株高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2. 湿度实验:a. 分别设置高湿度(80%RH)、常湿度(60%RH)、低湿度(40%RH)三组实验组。

b. 将向日葵种子播种于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培养皿中,并保持稳定湿度条件。

c. 每天记录向日葵的发芽率、生长速度和株高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温度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向日葵的发芽率显著下降,生长速度减缓,株高较矮小。

相比之下,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向日葵的生长状态较好,生长速度较快,株高较高。

2. 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也很明显。

在高湿度条件下,向日葵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都较高,株高较大;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向日葵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减慢,株高较低。

讨论和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高温和高湿度对植物的生长不利,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则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植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种植或养殖植物时,需要了解不同植物对温湿度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此外,本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如光照强度、土壤pH值等。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实验论文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实验论文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天峨县中学邱伟洪摘要:通过测量校园内不同植被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引导学生分析植被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何影响,感受植被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不同植被,温度相对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增大环境湿度前言本实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的世界>中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的第二个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以后接触到的第二个实验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特别是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理解生物可以影响环境,以及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实验操作简单,只需要干湿计测量仪,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就能在校园内完成,安全简易,非常适合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组织交流能力以及对生物兴趣爱好的建立。

一实验原理:植物的叶片能够散失水分,进而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不同植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呢?二实验目标:1.学会使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三材料器具干湿计一套、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在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如下表),分别用于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2.实测记录表时间______________2.本组同学分成3个小组,确定好3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与7:00、12:00、18:00实测三次,记录干球温度值和湿球温度值。

3.每个实测地点每次要测量3个数据,间隔时间5分钟,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表格中。

4.测量结束后,再分别换算成相对湿度。

将同一地点测得的数据绘成曲线,再把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曲线绘在同一坐标图上。

五实验活动实验活动是在生物兴趣小组内展开的,没有占用课堂时间,我们的实验分为三个小组, 每组人数在三到四人.一人做记录及计时员, 一人拿干湿计,一人讲解,查干湿度,报数时两人一起报数,早上的数据如下:早上第一组早上第二组早上第三组中午第一组中午第二组中午第二组中午第三组下午第一组:下午第二组下午第三组六实验分析观察图线,我们发现这三条湿度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早上都是最高的。

初中生物实验细要

初中生物实验细要

初中生物实验细要七年级生物实验一、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实验原理:二、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注:干湿球湿度计又叫干湿计。

利用水蒸发要吸热降温,而蒸发的快慢(即降温的多少)是和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这一原理制成的。

其构造是用两支温度计,其一在球部用白纱布包好,将纱布另一端浸在水槽里,即由毛细作用使纱布经常保持潮湿,此即湿球。

另一未用纱布包而露置于空气中的温度计,谓之干球(干球即表示气温的温度)。

如果空气中水蒸汽量没饱和,湿球的表面便不断地蒸发水汽,并吸取汽化热,因此湿球所表示的温度都比干球所示要低。

空气越干燥(即湿度越低),蒸发越快,不断地吸取汽化热,使湿球所示的温度降低,而与干球间的差增大。

相反,当空气中的水蒸汽量呈饱和状态时,水便不再蒸发,也不吸取汽化热,湿球和干球所示的温度,即会相等。

使用时,应将干湿计放置距地面1.2~1.5米的高处。

读出干、湿两球所指示的温度差,由该湿度计所附的对照表就可查出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因为湿球所包之纱布水分蒸发的快慢,不仅和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还和空气的流通速度有关。

所以干湿球温度计所附的对照表只适用于指定的风速,不能任意应用。

例如,设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是22℃,湿泡温度计所指示的是16℃,两泡的温度差是6℃,可先在表中所示温度一行找到22℃,又在温度一行找到6℃,再把22℃(干球温度)横向与6℃(干湿差度)竖行对齐,找到数值54。

它的意思就是相对湿度是54%。

空气湿度在40%~60%是人们适宜的环境湿度,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而5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

三、探究影响鼠妇的环境和分布四、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准备工作:首先将显微镜的工作台擦干净,然后将要观察的标本和各种器具准备好;显微镜的使用⒈取用:将显微镜从镜箱取出,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底座将其轻放在离工作台边缘8-10厘米处,偏左的位置。

⒉低倍镜的使用⑴对光:对光前,先安上合适的目镜(一般采用10×目镜),将10×、40×、100×物镜按照顺时针安在物镜转换器上,逆时针转动转换器使10×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精品】实测灌木丛、操场、和林地的湿度差异29

【精品】实测灌木丛、操场、和林地的湿度差异29

实测灌木丛、操场、和林地的湿度差异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草木繁盛的地方感觉到凉爽舒适。

很明显,植物可以影响空气的温度。

但是,植物能不能影响空气的湿度呢?不同的植被类型的地表空气湿度是不是一致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实验假设:植物能增加空气的湿度,不同的植被类型可能影响空气的湿度。

实验器具:湿度计、笔、记录纸。

实验步骤:
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篮球场操场作为裸地的代表,我校操场是400米跑道的操场,塑胶面。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操场正中央为测试地点。

周围比较开阔,最近的树木据观测点有30米以上的距离,每天的日照时间比较长,没有高大树木和楼房的遮挡。

老师建议我们选择灌木丛作为另一个观测点。

在我们学校教学楼后有一大片以黄杨和低矮的侧柏为主的花坛,花坛直径有15米左右。

我们选择的观测地点在花坛正中央的黄杨中间。

在城市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林地。

我们在我市的步行街中间找到一片主要由国槐、法国梧桐组成的小片林地。

林地不大,但树木比较密集,周围有250多棵树。

我们选择的观测点在林地中央。

为了防止实验中的误差,我们选择离地距离都是1米,观测时间是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6:30三个时间点。

我们组的6位同学每两人一个小组,分别观测操场、灌木丛、林地的湿度值。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和可信,我们准备连续测定一个星期。

时间从2010年5月10至5月16日。

下面是我们设计的表格和数据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影响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环境中植被类型不同,蒸腾作用的程度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6人。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3.练习使用坐标图表示实验结果。

【材料器具】
干湿计一支、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阴物。

【方法步骤】
1.在你的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如下表),分别用于早、中、晚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

日期:时间:测量者:
2.在你们的校园里或住所周围选择三个植被环境差异足够显著的测量地点,你们的选择是:()、()、()。

3.分别在一天之中的早、中、晚确定三个可能的测量时间,你们的选择是:早()、中()、晚()。

4.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个数据,间隔时间8 min,将3个数据和其平均值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5.实验开始之前,你们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
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反复练习,熟练使用干湿计;
测量时应将干湿计摆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讨论一下)
6.进行测量。

7.根据测量记录绘制曲线图(取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下面两个坐标图,横轴表示早、中、晚三个测量时间;纵轴分别表示温度和湿度。

将同一地点(如草坪)在早、中、晚测量的温度(湿度)平均值用圆点的方式标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将三个点连线便可以绘出一条曲线。

你可以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曲线表示三个不同的测量地点(如下图)。

8.针对三种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4.你们认为在测量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干扰实验的结果?
1.你们认为在同一实测地点,随时间的变化,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是如何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假如在你们实测地点的周围有同学活动,你们认为这是否会影响测量结果?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