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网络原理实验中所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IP地址的配置、网络通信的测试等。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我们使用了三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首先,我们将三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连接到交换机。

然后,我们通过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将这三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2. IP地址的配置在搭建好网络拓扑结构后,我们需要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我们使用了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配置,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配置IP地址,我们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

3. 网络通信的测试在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和IP地址的配置后,我们进行了网络通信的测试。

我们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ping命令,我们可以发送一个网络数据包到目标计算机,并接收到该计算机的响应。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配置了IP地址。

在进行网络通信测试时,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ping命令的结果都为成功。

这表明我们的网络拓扑结构和IP地址配置是正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需要注意连接线的正确插入。

如果连接线插入不正确,计算机之间可能无法正常通信。

其次,IP地址的配置要确保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重复,并且属于同一个网段。

如果IP地址配置错误,计算机之间也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网络的工作原理。

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实验。

一、网络拓扑实验首先,我们进行了网络拓扑实验,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观察其性能表现和通信效率。

我们尝试了星型、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并通过测量网络中的传输时延、带宽和吞吐量来评估不同拓扑结构的优劣。

结果显示,星型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中央节点的要求较高,一旦中央节点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

而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则相对简单,但是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和数据冲突等问题。

二、网络传输协议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网络传输协议实验,重点研究TCP/IP协议的性能和可靠性。

我们通过改变传输文件的大小、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测试了TCP协议在不同情境下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对比了UDP协议的传输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TCP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能力,但是在高丢包率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传输延迟。

相比之下,UDP协议虽然传输速度较快,但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容易出现丢包和重传等问题。

三、网络安全实验随后,我们进行了网络安全实验,探讨了网络攻击与防御的相关技术。

我们采用了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来保护网络安全,通过模拟各种攻击手段,如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等,测试了网络的防护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阻止大多数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高级攻击手段,如零日漏洞攻击,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因此,网络安全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们对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传输协议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特性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而网络安全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习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4.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和网络协议的作用;5.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Packet Tracer;3.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实现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通过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并观察分组的传输过程。

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观察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类协议的使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一个场景,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2.使用网络配置工具,给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分配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计算机所在的网段加入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4. 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5. 同时,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并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

6. 观察Ping命令的结果,判断是否与路由器连通。

7. 分析Wireshark抓包结果,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网络配置工具,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IP地址,并设置了子网掩码。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了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Ping命令的结果显示,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正常。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TCP/IP协议的理解。

2.明确IP地址、域名的实质。

3.熟练配置DNS、HT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和流媒体服务。

二、实验预习内容1.写出非路由地址范围。

非路由IP地址是那些在Internet上不被分配的IP 地址,因为它们在Internet 上从来不被路由。

最常使用的非路由IP 地址包括:(1)10.x.x.x 网段,这是一个 A 类网址,从10.0.0.0 到10.255.255.255,共16777214 个可用IP 地址;(2)172.x.x.x 网段,这是一个 B 类网址,从172.16.0.0 到172.31.255.255;(3)192.168.x.x 网段,这是一个 C 类网址,从192.168.0.0 到192.168.255.255;2.写出Internet 常用协议和端口号。

http协议,端口号80;ftp协议,端口号 21;Telnet协议,端口号 23;电子邮件协议,端口号 25。

三、实验原理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1”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主要包括HTTP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还包含活动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s,ASP)、服务器端的包含文件(Server Side Include)等组件。

Windows 2003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6.0。

3.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它是Internet上支持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用于将文件从网络中的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姓名:班级:学号:教师: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PS:这里使用的是JAVA语言2.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背景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a)(b)图为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b)接受端(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5.实验环境(1)实验语言:JAVA(2)实验平台:Eclipse(3)引用库函数:.net库、随机(Random)库、计时库(Timer)6.类概览与描述(1)Send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发送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发送数据包B.Sender()——构造函数,分配并初始化窗口值C.Public void getack(in tack)——ACK接收函数,接收接收方返回的ACK并进行验证是否为期待的ACK值(若不是,则重发)D.Public void time()——定时器函数,初始化定时,计时并记录超时与否的状态(2)Receiv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接收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等待并接收数据包B.Void Receive(int data,Sender s)——数据包接收函数,功能强大!主要包括:接收数据包,验证数据包,判断与丢弃数据包等C.Public void respond(int ack)——ACK发送函数,发送当前接收到的最后一次正确的数据包对应的ACK(3)Timers类:继承于TimerTask(计时器)类,具有自定义定时与超时提醒的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计时(这里预设的是2秒的时间),超时后提醒并且停止计时器B.Public Timers()——构造函数,清0计时器,等待下一次启动(4)GBN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是主函数类,具有本程序的核心功能,这里先作一部分简单介绍,主要函数功能有:A.Static void senddelay(int x)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Public Timers()——随机延迟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传输过程中的随机延迟,常用延迟值分别为:300ms, 750ms, 1200ms,3000ms等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主函数,功能强大,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方面:①开启发送端与接收端(包括计时器)②超时或者ACK不匹配等情况导致的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包③(第一次)发送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④随机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过程中的丢包情况⑤实时更新与显示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情况⑥统计每一个数据包被发送过的次数(含重发)并最终显示出来7.代码展示与描述(一)Sender类import java.util.Timer;public class Sender extends Thread{public int windowsize=3; //发送方窗口长度设为3public String[] data={"data1","data2","data3","data4","data5","data6","data7"}; //模拟七个数据包public int sign[]={0,1,2,3,4,5,6}; //为7个数据包标号public int localack=-1; //保存最近收到的ACK public Timers litime=null; //定时器(这里定为2秒)public int switches=0; //超时标志,1为超时public int windowsign[]; //当前窗口内待发的数据分组的序号public int acksign=0;//为0表示收到正确ACK,为1表示收到错误的ACK,必须重发!public Sender(){windowsign=new int[windowsize];//给窗口分配指定大小的空间for(int i=0;i<3;i++)windowsign[i]=sign[i]; //窗口初始化时存放前3个序号}public void run(){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开始发送分组数据!");}public void getack(int ack){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收到了ACK,序号为"+ack+"并且开始加以确认!");if(ack!=localack+1){System.out.println("经验证,这不是发送方正期待的ACK,立刻重发序号为"+(localack+1)+"的数据分组!");acksign=1;}else{localack=ack; //表示正确确认了ACKacksign=0;}}public void time(){switches=0; //标志初始化为0litime=new Timers();Timer limit=new Timer();limit.schedule(litime, 0,100);}}(二)Receiver类import java.util.Random;public class Receiver extends Thread{public int lastdata;public Sender sender;public void run(Sender s){sender=s;System.out.println("接收方开始接收分组数据!");}void receive(int data, Sender s){sender=s; //发送方的参数传递System.out.println("接收方收到了序号为"+data+"的分组!");if(data!=0){if(data==lastdata+1){//数据包序号校验,若连续则是正确/所期待的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lastdata=data; //更新本地保存的数据包序号变量respond(lastdata); //回送该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对应的ACK }else{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不是接收方所期待的,该分组将被丢弃,接收方准备回送最后接受的数据分组对应的ACK!");respond(lastdata);//若不是所期待的数据包则丢弃并且重发上一次的ACK }}else{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lastdata=data;respond(lastdata); //首次接收数据包并且回送ACK }}void respond(int ack){ //回送指定序号的ACKif(sender.litime.limit<20){ //判断是否超时(2秒)ack=lastdata; //获取本场保存的数据包序号sender.getack(ack);}else{System.out.println("计时超时!!(未丢包但是时间超过2秒)发送方准备重发序号为"+ack+"的数据分组!");sender.switches=1; //如果超时,设置超时状态并显示警告}}}(三)Timers类import java.util.TimerTask;public class Timers extends TimerTask {public int switches;public int limit;public void run(){if(limit<20) limit++; //计时2秒else {switches=-1;this.cancel();} //开关为-1表示超时,并且停止计时器}public Timers(){switches=0; //启动计时器时全部初始化limit=0;}}(四)GBN类import .*;import java.util.Random;import java.io.*;public class GBN extends Thread{static void senddelay(int x)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if(x==1) {sleep(300); 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迟:300毫秒!"); }else if(x==2) {sleep(750); 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迟:750毫秒!");}else if(x==3) {sleep(1200);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迟:1200毫秒!");}else if(x==4) {sleep(3000);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迟:3000毫秒!");}el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Sender s=new Sender();Receiver re=new Receiver();s.start(); //发送端启动re.run(s); //接收端启动sleep(1000); //延迟处理int[] retimes=new int[7];//计算每个分组被发送的次数for(int i=0;i<7;i++) retimes[i]=0; //数据包顺次发送for(int i=0;i<=s.sign.length;i++){while(i>s.localack+1){ //尚有未确认的数据包,重发!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开始重新发送序号为"+(s.localack+1)+"的数据分组");retimes[s.localack+1]++;int ran=new Random().nextInt(3);int randelay=new Random().nextInt(5);s.time();senddelay(randelay);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传输延迟if(ran!=1) re.receive(s.localack+1,s);//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丢包过程else 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s.localack+1)+"的分组在传给接收方途中发生了丢包!");}if(i!=s.sign.length){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i+"的数据分组");retimes[i]++;if(i!=0){for(int k=0;k<3;k++){//表示至少成功发送并确认了一个数据分组s.windowsign[k]++;//这种情况下滑动窗口向前移动!}}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显示当前窗口内数据包情况for(int p=0;p<3;p++){if(s.windowsign[p]<=6)System.out.println("第"+p+"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s.windowsign[p]+"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elseSystem.out.println("第"+p+"号窗口已经空了,并且后续窗口、发送方没有要发送的数据分组了!");}System.out.println();int ran=new Random().nextInt(3);int randelay=new Random().nextInt(5);s.time(); //计时开始(2秒时间)senddelay(randelay);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传输延迟if(ran!=1) re.receive(s.sign[i],s);//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丢包过程else 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i+"的分组在传给接收方途中发生了丢包!");}}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以下是每个数据分组被发送过的次数的统计结果");for(int i=0;i<7;i++) //显示关于每个数据包发送次数的统计表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i+"的数据分组被发送过的次数为:"+retimes[i]);System.exit(0);}}8.程序运行结果部分截图。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实验一:局域网配置与通信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路由器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配置和通信的实验。

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以及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 实验步骤和结果首先,我们需要将两台计算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

我们使用了网线将计算机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在一起,并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置。

在计算机1上,我们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计算机2上,我们设置了IP地址为192.168.0.2,子网掩码同样为255.255.255.0。

配置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通信测试。

我们在计算机1上打开了一个命令行窗口,输入ping 192.168.0.2命令,发现能够成功与计算机2进行通信,返回了一些网络包的信息。

3.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局域网的基本配置和通信原理。

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Wireshark工具来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抓包和分析,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

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的是熟悉Wireshark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分析网络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和协议。

2. 实验步骤和结果首先,我们下载并安装了Wireshark工具,并打开了一个网络抓包会话。

我们选择了一个局域网接口作为抓包的目标,并开始了抓包操作。

在抓包过程中,我们访问了一些网站和进行了一些网络操作,以产生一些网络数据包。

抓包结束后,我们停止了抓包会话,并开始分析抓到的数据包。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信管1202班 0202张军李辉实验时间:实验一网线制作 XX-01-06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 直通线的制作1) 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

然后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 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 用测线仪测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 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测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端3号等都不亮○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主测试器不变:1-2-3-4-5-6-7-8-G 远程测试端为:1-4-3-2-5-6-7-8-G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测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 交叉线的制作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测试器也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双绞线制作好后,经远程测试器测试后,也制作成功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次制作完成后,双绞线有一个水晶头因为压接力度较小,使水晶头较大,很难放进测试器插口,勉强放进去后,测试器指示灯也没有正常亮起,后经重新制作后,指示灯正常亮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二 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组建工作组对等网XX-01-06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2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一、(1)右击桌面的【网上邻居】图标,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如图所示。

【网络连接】窗口(2)右击【本地连接】图标,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如图所示。

【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3)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选项,单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如图所示。

图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在图所示的【常规】选项卡中,可以看到下列选项:自动获得IP地址:允许客户利用DHCP服务器来快速获得网络参数的设置。

DHCP服务器被安装之后,启用这个设置的客户将自动获得可用的IP地址和系统管理员设置的其他属性。

使用下面的IP地址:这个按钮有三个文本框: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用户也能够通过DHCP自动获得。

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这个按钮有两个文本框,即【首选 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

这是人工设置DNS服务器计算机地址的入口。

没有这两个文本框,这台计算机就不能通过域名与该局域网或者Internet上的计算机进行通讯。

(4)单击【确定】按钮以关闭【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再单击【关闭】按钮以关闭【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二、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网络的参数配置,尤其是在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自动获取网络参数后,可以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所获取的IP地址、子网掩码、DHCP 服务器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1)命令行如下所示:ipconfig /all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图 ipconfig命令(2)参数如下所示:/all:产生完整显示。

在没有该开关的情况下Ipconfig只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每个网卡的默认网关值。

如果没有参数,那么Ipconfig使用程序将向用户提供所有当前的TCP/IP配置值,包括IP地址和子网掩码。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2.掌握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二、实验器材1.计算机2.网线3.路由器三、实验过程1.实验一:理解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是光纤、双绞线等物理媒介。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帧,并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层负责寻路和分组转发,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连接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服务,负责通信协议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功能。

2.实验二:数据传输过程-数据从源主机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送、传输和接受。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层级结构封装,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层级结构进行解封装和处理,最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使用。

3.实验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主机和链路两部分组成。

-主机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结点,终端设备有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网络结点有路由器、交换机等。

-链路是连接主机之间和主机与网络结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地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个层级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达到了实验的目标。

六、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然而,实验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实验训练的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原理:3.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5.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6.分析、建议、问题讨论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课程_ _ 实验名称 _姓名_________ ________ 实验日期:学号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报告日期: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人学号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一.实验名称二.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三.实验目的""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流程和说明,分工说明)五.实验结果六.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模版)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级周术成老师2014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姓名:学号:实验课程:_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2.实验原理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

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以及学习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内容1.搭建实验环境2.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3.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4.实现文件传输功能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a.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

b. 安装并配置Ubuntu操作系统。

c.配置网络适配器,设置网络参数。

2.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a.在虚拟机中创建一个服务器程序和多个客户端程序。

b. 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服务器程序与客户端程序之间的通信。

c.测试一对多的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3.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a.修改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使其能够接收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b.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实现服务器程序与多个客户端程序之间的并发通信。

c.测试多对多的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4.实现文件传输功能:a.修改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增加文件传输的功能。

b.实现服务器程序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在本地磁盘。

c.实现客户端程序向服务器端传输文件。

d.测试文件传输功能是否正常。

四、实验结果1.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能够成功建立起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2.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能够接收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实现并发通信。

3.实现文件传输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能够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在本地磁盘,同时客户端能够向服务器端传输文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搭建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并成功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多对多的网络通信和文件传输功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连接不稳定、数据传输速度较慢等,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网络技术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网络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路由器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和计算机B分别连接到路由器的两个端口上,路由器通过交换机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四、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路由器和计算机A、计算机B连接起来,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2. 在路由器上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些配置将决定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

3. 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它们与路由器的配置相匹配。

4.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确保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局域网,并实现了计算机A和计算机B之间的通信。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包括ping命令和文件传输等,结果均显示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正常。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网络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我们了解了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配置错误导致网络无法通信等。

通过仔细排查和调试,我们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解决了它们。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网络配置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细节和正确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网络的更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五静态路由及RIP协议配置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方向类型:设计型班级:1003班姓名:段艳辉(2010100318)日期:2012年12 月11 日一、实验目的1、理解路由协议的分类2、掌握静态路由和RIP协议的配置方法二、实验原理2、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由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

这种方法适合在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

它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的性能;减少路由器的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

但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如果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或网络链路发生故障,用手工的方法配置及修改路由表,对管理员会形成很大压力。

3、RIP路由协议在动态路由中,管理员不再需要像静态配置那样对路由器上的路由表进行手工维护,而是在每台路由器上运行一个路由表的管理程序。

这个路由表的管理程序会根据路由器上的接口的配置(如IP地址的配置)及所连接的链路的状态,生成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项。

RIP协议就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它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即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互相交换整个路由表,并进行矢量的叠加,最后达到知道整个网络路由。

三、实验步骤(一)静态路由配置1、连接网络实验设备,配置各主机和各路由器。

图一实验环境构建2、配置各个路由器的静态路由(1)基本配置命令:Router(config)#ip route 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增加一条静态路由Router(config)#no ip route 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删除一条静态路由(2)Router 静态路由的配置图二router0的路由配置过程图三Router1的静态路由配置结果(3)pc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配置、图四pc0的配置图五pc2的配置3、pc0 ping pc2验证静态路由配置图六pc0 ping通pc2(二)RIP协议配置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IGP,采用Bellman-Ford算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6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6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特定的概念、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直观认识,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若干台计算机,安装了最新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模拟软件。

每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环境。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首先,我们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中心节点是一台交换机,周边节点是若干台计算机。

通过配置交换机和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如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

(二)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接下来,我们使用网络分析工具捕获了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了数据包的结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关键信息。

这让我们对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然后,我们配置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服务,如 DHCP 服务和 DNS 服务。

在配置 DHCP 服务时,设置了 IP 地址池、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等参数,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 IP 地址等网络配置信息。

在配置 DNS 服务时,创建了域名和 IP 地址的映射关系,以便实现通过域名访问网络资源。

配置完成后,进行了测试,确保这些服务能够正常工作。

(四)网络故障的模拟与排除为了提高我们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我们模拟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如网络线缆断开、IP 地址冲突等。

然后,通过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和排查方法,逐步定位和解决了这些故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构建结果成功构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ping 测试结果显示网络连接正常,数据包传输延迟在合理范围内。

(二)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我们发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遵循了特定的协议规则,如 TCP、UDP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校:中原工学院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网络092学生:李东杰学号:************日期:2010年12月25日实验1 WIN32网络配置命令使用一、实验内容: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网络配置查看程序—IPCONFIG.EXE网络链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地址解析工具—APR.EXE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二、教学目的、要求:了解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功能的命令。

熟悉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命令输出项的含义三、实验步骤1、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作用: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原理: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1)(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1)判断本地的TCP/IP协议栈是否已安装Ping 127.0.0.1 或Ping 机器名说明:若显示Reply from 127.0.0.1....信息则说明已安装。

(2)判断能否到达指定IP地址的远程计算机C:\>Ping 192.168.0.1 或202.102.245.25说明:若显示Reply ...信息则说明能够到达,若显示Request timed out.则说明不能够到达。

(3)根据域名获得其对应的IP地址C:\>Ping 回车说明:显示的Reply from xxx.xxx.xxx.xxx…信息则xxx.xxx.xxx.xxx就是域名对应的IP地址。

(4)根据IP地址获取域名C:\>Ping -a xxx. xxx.xxx.xxx.xxx说明:若显示Pinging [xxx.xxx.xxx.xxx]...信息则就是IP对应的域名。

(5)根据IP地址获取机器名C:\>Ping –a 127.0.0.1说明:若显示Pinging janker [127.0.0.1]...信息则janker就是IP对应的机器名。

此方法只能反解本地的机器名。

2、网络配置查看程序-WINIPCFG.EXE(Win 95里)或IPCONFIG.EXE(Win 98/Me里)作用:该工具主要用于发现和解决TCP/IP 网络问题,可以用该工具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等。

用法:(1)查看所有配置信息:Winipcfg 或Ipconfig /allHost Name(计算机名):jankerDescription(描述):PPP Adapater (点对点数据传输协议)Physical Address(MAC地址):00-A0-0C-18-31-4CIP Address(IP地址):202.96.168.10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255 (用于识别是否在同一局域网内)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202.96.168.10 (沟通不同网络的接点)DNS Server(域名服务器):202.96.199.162 (提供域名到IP的查询服务)NetBIOS over Tcpip(NetBios协议):Enabled (能)说明:如果计算机配置的IP 地址与现有的IP 地址重复,则子网掩码显示为0.0.0.0。

(2)刷新配置:对于启用DHCP 的Windows 95客户,请使用winipcfg 命令的release 和renew 选项,而Windows 98/Me客户用而不是ipconfig /release_all 和ipconfig /renew_all 命令,手动释放或更新客户的IP 配置租约。

3、网络连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作用:该工具显示了您的计算机上的TCP连接表、UDP监听者表以及IP协议统计。

用法:可以使用netstat 命令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的TCP/IP 连接。

netstat -a 命令将显示所有连接,而netstat -r 显示路由表和活动连接。

netstat -e 命令将显示Ethernet 统计信息,而netstat -s 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信息。

如果使用netstat -n,则不能将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名称。

示例:(1)显示所有连接C:\>netstat -a(2)显示所有协议的统计信息C:\>netstat -s4、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作用:该工具用于显示和控制您的机器IP的路由表,主要显示的信息有:目标地址、网络掩码、网关和本地IP地址等。

用法: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subnetmask] [gateway] [metric costmetric]]参数说明:(1)参数-f 清除所有网关入口的路由表。

该参数与某个命令组合使用,路由表将在运行命令前清除。

-p 该参数与add 命令一起使用时,将使路由在系统引导程序之间持久存在。

(2)command :print 打印路由;add 添加路由;delete 删除路由;change 更改现存路由;destination 指定发送command 的计算机。

mask subnetmask 指定与该路由条目关联的子网掩码。

如果没有指定,将使用255.255.255.255。

gateway 指定网关。

名为Networks 的网络数据库文件和名为Hosts 的计算机名数据库文件中均引用全部destination 或gateway 使用的符号名称。

如果命令是print 或delete,目标和网关还可以使用通配符,也可以省略网关参数。

metric costmetric 指派整数跃点数(从1 到9999)在计算最快速、最可靠和(或)最便宜的路由时使用。

示例:(1)显示全部路由信息:C:\>route print说明:route print和netstat –r具有同样的效果。

(2)添加一个路由C:\>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METRIC 3 IF 2说明:若IF参数没有给出的话,系统将尽力为网关157.55.80.1找一个最好的网络接口。

(3)删除一个路由C:\>route DELETE 157.0.0.05、地址解析工具-ARP.EXE作用:该工具用于查看和处理ARP缓存,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的意思,负责把一个IP地址解析成一个物理性的MAC地址。

用法: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arp -d inet_addr [if_addr]arp -s inet_addr ether_addr [if_addr]参数说明:-a 通过询问TCP/IP 显示当前ARP 项。

如果指定了inet_addr,则只显示指定计算机的IP 和物理地址。

-g 与-a 相同。

inet_addr 以加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比如:202.102.245.32。

-N 显示由if_addr 指定的网络界面ARP 项。

if_addr 指定需要修改其地址转换表接口的IP 地址(如果有的话)。

如果不存在,将使用第一个可适用的接口。

-d 删除由inet_addr 指定的项。

-s 在ARP 缓存中添加项,将IP 地址inet_addr 和物理地址ether_addr 关联。

物理地址由以连字符分隔的 6 个十六进制字节给定。

使用带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

项是永久性的,即在超时到期后项自动从缓存删除。

ether_addr 指定物理地址。

示例:(1)显示当前ARP 项C:\>arp –a(2)添加一个静态入口C:\>arp -s 157.55.85.212 00-aa-00-62-c6-096.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跟踪路由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Tracert 命令用IP 生存时间(TTL) 字段和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Tracert 工作原理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IP 生存时间(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 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

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TTL 递减1。

数据包上的TTL 减为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

Tracert 先发送TTL 为 1 的回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TTL 递增1,直到目标响应或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

通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

某些路由器不经询问直接丢弃TTL 过期的数据包,这在Tracert 实用程序中看不到。

Tracert 命令按顺序打印出返回“ICMP 已超时”消息的路径中的近端路由器接口列表。

如果使用-d 选项,则Tracert 实用程序不在每个IP 地址上查询DNS。

选项描述-d指定不将IP 地址解析到主机名称。

-h maximum_hops指定跃点数以跟踪到称为target_name 的主机的路由。

-j host-list指定Tracert 实用程序数据包所采用路径中的路由器接口列表。

-w timeout等待timeout 为每次回复所指定的毫秒数。

target_name目标主机的名称或IP 地址。

当我们不能通过网络访问目的设备时,网络管理员就需要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不仅仅会出现在最终目的设备,也可能出现在转发数据包的中间路由器。

有3种方式用来探测一个数据包从源点到目的地经过了哪些中转路由器,这3种方式分别是:基于记录路由选项的路由探测,基于UDP协议的路由探测,基于ICMP Echo Request的路由探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