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四、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举行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旨在提升我们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能够激发我们的教学热情,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课题研讨(1)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主讲人:张老师张老师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①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② 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③ 阅读教学评价的改革④ 阅读教学与德育、美育的融合在研讨过程中,各位老师积极参与,针对张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将德育、美育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课题:《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主讲人:李老师李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 写作教学目标的制定② 写作教学内容的安排③ 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④ 写作教学评价的改革在研讨环节,老师们针对李老师提出的观点进行了热烈讨论。

大家认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经验分享(1)优秀教师代表发言发言教师:王老师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经验:①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2)青年教师代表发言发言教师:刘老师刘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②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汲取他人经验③ 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4. 总结发言主持人:今天,我们进行了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课题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共同探讨了提升教学实效的方法。

三上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三上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深入探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五、活动内容:1. 活动开场会议开始,教研组长张老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强调了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探讨以及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性。

2. 教材分析张老师带领全体教研组成员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括课文、课后练习、阅读延伸等内容。

(2)教材特点: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教学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生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写作指导等方面。

3. 教学策略探讨针对教材分析,教研组成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生字词教学策略教研组成员一致认为,生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注重以下策略:①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游戏、故事、歌曲等。

②注重生字词的识记与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书写、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③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2)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教研组成员认为,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注重以下策略: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速读等。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指导教学策略教研组成员认为,写作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以下策略:①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如观察、思考、构思、修改等。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句式变化、段落结构等。

4. 教学经验交流在交流环节,教研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

大家一致认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方面:(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研记录三年级

小学语文教研记录三年级

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办公室三、活动主题: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参与人员: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成员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过程1. 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和目的教研组长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强调了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2. 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教学经验:(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阅读推荐、朗读比赛、课外阅读等,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教研讨论针对以上教学经验,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4)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4. 教研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语文三下教研活动记录(3篇)

语文三下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语文三下教材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内容:一、活动导入1. 由教研组长宣布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强调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活动主持人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探讨、教学方法交流等。

二、教材分析1. 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语文三下教材的特点,包括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等。

2.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三、教学策略探讨1. 针对教材特点,教研组成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4)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各位教研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如:(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交流1. 针对教学策略的落实,教研组成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如:(1)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3)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4)运用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教研组成员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4)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活动总结1. 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各位教研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三上语文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上语文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三上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研讨四、活动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领导致辞2. 教材解读3. 教学策略研讨4. 教学案例分析5. 教研总结六、活动内容1. 领导致辞首先,由学校教务主任发表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2. 教材解读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三上语文》教材的解读。

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1)教材内容概述《三上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故事、科普知识等多个领域。

(2)教材特点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④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策略研讨针对教材的特点,教研组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学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组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1)案例一:《狐假虎威》教学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对《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展示了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案例二:《秋天的雨》教学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对《秋天的雨》这首诗歌的教学,展示了如何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年级教研科组活动记录(3篇)

三年级教研科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研讨四、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五、活动内容:1. 语文教研活动(1)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 交流分享:教师们就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语文课堂,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3)活动总结: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数学教研活动(1)活动目的: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探讨教学方法。

2. 交流分享:教师们就教学中的难点、易错点进行讨论,分享教学心得。

3.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课堂,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3)活动总结:本次数学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对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英语教研活动(1)活动目的: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探讨教学方法。

2. 交流分享:教师们就教学中的难点、易错点进行讨论,分享教学心得。

3.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英语课堂,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3)活动总结:本次英语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对英语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六、活动成果:1. 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言,分享教学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年级校本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年级校本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实效性”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探讨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务处负责人、教科室负责人四、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 主题: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观摩- 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讲教师:张老师- 观摩教师: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3. 课后研讨- 主题:围绕“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实效性”展开研讨- 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务处负责人、教科室负责人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围绕《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大家首先分析了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即:(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3)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接着,老师们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教学设计。

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2)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课堂教学观摩张老师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张老师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风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张老师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

教研活动记载三年级语文(3篇)

教研活动记载三年级语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三年级语文备课室四、参与人员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秋天的雨》。

(2)分工合作:教师们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研讨教学环节:针对课文内容,教师们分别从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研讨。

2. 课堂观摩(1)观摩对象:三年级某班语文课。

(2)观摩内容:《秋天的雨》。

(3)观摩要求:教师们认真观察课堂,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教学研讨(1)教师们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针对《秋天的雨》一课,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3)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六、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秋天的雨》的备课任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教学目标,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环节,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了观摩课的亮点和不足。

观摩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

3. 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观摩课和《秋天的雨》一课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

(3)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创新。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活动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
活动记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活动主题: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

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

”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

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

“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

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
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

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

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

”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

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言虽简单,却道出了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

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