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演员必看——戏剧表演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演员必看——戏剧表演学习演员必看——戏剧表演学习
[一]走出“我”的圈子
对于初学表演或是对于即将步入成熟演员行列而又未在这一行列中的人来说,“自己”永远是最大的敌人,演员在表演中无意识地演出自己,而不是角色。在元素阶段看来,演出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表演专业是一种量化的、循序渐进的专业,从“我演我”逐步上升到“我演他”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随着演员成长其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同,演员本身就不拘泥于演自身,而是想方设法地想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从“自身”到“角色”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本色演员向性格演员过渡的过程,其中的艰辛只有演员本人知道。所以,今天笔者要提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走出…我?的圈子,”也就是说:“怎么可以不演自己,而是塑造一个角色,” 要成功地塑造好一个角色,首先必须面临的问题就是构思,具体地说是对将要演出的人物的构思。谈到构思,必定要引入“想法”这个名词,什么是构思,什么是想法,其中又有怎样的区别,以表演的角度来说,构思决定表现力,而想法决定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动作,语言动作。两者的区别在于构思是系统的,全面的;而想法却是图解的,片面的。前者具有完整性的特点,而后者就显得支离破碎。例如有这样一个练习,老师要求以5幅画为素材,构思一个5分钟的小品,很多同学慌忙去图书馆找画,更有甚者竟拿出5幅世界名画,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同学做的时候,远远脱离了正常的想象,而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即杜撰。想象和杜撰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象是有根据的,所想象的客体在某时某刻的行动是真实的,形体动作、心理动作、逻辑顺序都很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规律。建立中国话剧正规的表、导体制的洪深先生就说过:“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倘使真能设身处地,想象某种境界,生理会自然起变化,身体各部皆然,于是许多表情,面部或身上其他部分的,因为
肌肉的动作微妙而演员自己做不来主又用不出力气的,此时无不恰到好
处。”(《洪深文集》一卷,P485),而杜撰只是在胡编乱造,演员的行动没有依托,甚至于背离生活逻辑。剧作家或许可以杜撰他的作品,小说,但演员不能,这或许也就是演员的局限性吧。
北京人艺著名演员于是之在回忆《茶馆》排练情况中说到:“要想塑造好一个与自己相差甚远的角色,就要生活于角色;要想生活于角色,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要创造形象,首先得有心象。”所谓“角色生活于演员”指的是演员必须首先获得对扮演的角色的感性认识,或者说,要让角色的形象在演员心中具体、感性的呈现,而心象必须是内外的统一,形神的兼备。此刻,我们就可以给心象下一个全新的定义:心象就是在演员通过对角色的一个虚拟的、感性的认识,在心中形成的形象,它是演员通过构思和想象,从“我”走出的一个有力途径,但是心象只是角色塑造的第一步,因为要把这种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还需要一段漫长而又痛苦的阶段。我给这一阶段取了一个名字--“寻”,要走出“我”,首先要寻找角色与我的异同,角色与我曾饰演过的角色的异同,打个比方,我在饰演话剧小品《看海》中的一名女大学生时,一拿到剧本,我就努力地寻找“我”--“她”的桥梁,即找寻角色与演员自我之间能重叠的地方,首先角色是名军艺文学系的大学生,与我身份相似,从大陆到一个海岛体验生活,这一点与我也不尽相同,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这也就是我,所以留给我的难题就是寻“异”,寻找我与“她”相背离的一面,如果单从重叠的方面饰演的话,那演出的还是我,而不是角色,在“我”的圈子里,我艰难地找寻我与角色的不同,在分析和不断的排练中,我发现角色与我所不同的是,角色比我更热爱生活,更拥抱生活,她生活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她决不是单单的体验就能饰演好,因为她是军艺文学系的实习生,所以会经常“诗人抒情怀”,从表演的角度分析,在塑造她时,要借用布莱西特的“间离”,在“诗人”与“大学生”双重身份的基础上跳进跳出,她时而面对着大海,
吟诵高尔基的《海燕》,看着远处的小岛兴奋地手舞足蹈,时而鼓励老兵考军校,学文学。在找出角色与我的异同后,我就开始寻找角色与我曾饰演过的角色的异同,有人就问我:“有这个必要吗,为了这个小角色而如此劳师动众,”这一道程序是必须的,清`李渔说:“若人人如是,事事皆然,则彼未演出而
我先知。”(李渔《闲情偶记》)在我饰演的一些角色时,我赋予角色一些习惯性的动作,但在塑造新角色的时候,我必须完全地放弃那些习惯性动作,而赋予角色其他更新更适合角色身份的动作,女大学生决不是我曾饰演的金子,首先年龄阶段不同,她没有金子的成熟,泼辣,她有的是单纯,调皮,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类型的女性,这样区别开来,对塑造角色有着推动的作用。
任何角色的塑造都是以“我”为基石,从自我出发去塑造多种性格的人物,但演员在创作中不应失去自身魅力,至始至终保持自我的创作优势,同时却又不能因为重视展现自我魅力,仍徘徊于“我”的圈子,两者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抵制。高行健在《文艺研究》杂志上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表演便是回到说书人的地方,从说书人再进入角色,又时不时地从角色中自由地出来,还原为演员自身,因此在成为说书人之前,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演员自己,一个好的演员善于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又保持一个中性的说书人的身份,再扮演他的角色。”此种表演,是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再去扮演另一角色,完完全全地从“我”的角度超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对演员是种挑战,也是一种要求,走出“我”的圈子,溶入角色的生活。
[二]漫谈舞台紧张
剧场是使观众放松娱乐的地方, 但对于许多表演者(演员)来说,剧场的中心,舞台确让他们感受到舞台紧张的折磨。大学剧社的一些朋友和课堂学生有时问我如何克服舞台紧张。我至今难忘第一次当众表演时的那种感觉。那是在小学4年级时的一次班会上,大家表演小节目。我当时是被安排讲一个小笑话。可从班会开始那
一刻,我就开始听到自己的心跳在加剧。到了表演的时候,自己的双手,嗓音都在不住地颤抖。引起观众笑声的并不是笑话本身,而是我紧张的窘态。我想许多初次登台的朋友都会有过我这种经历。这种感觉就是舞台紧张,俗话说是“怯场”。舞台紧张对表演者是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的。首先,它会破坏演出效果甚至整个戏剧作品的质量。可以说,表演者是舞台的核心,是阐述作品内涵的最主要表现要素。但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表演者的紧张,说错台词,动作僵持,嗓音沙哑……即使有一个不错的剧本,灯光布景都很好,演出质量也大打折扣。其次,舞台紧张会给表演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成为每次演出的一个心病。由此可见,舞台紧张应成为表演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要引起表演教学的足够重视。有人认为舞台紧张是表演者(演员)经验不够成熟的表现,随着演出的增加,是可以自然克服的。这种看法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够全面的。在古今中外有许多表演艺术家都存在舞台紧张的问题。艾德蒙•基恩是英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曾经这样对他妻子讲述他在一次伦敦演出时的紧张:希望在上场之前能被人用枪毙掉。还有一个关于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的有趣故事。没有演出经验的年轻的女高音梅森在一次演出前在后台紧张的不得了,无意中她看到了卡鲁索,另她吃惊的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歌唱家像寒风中的叶子一样正在瑟瑟地发抖。梅森不解地问他:难道您也怯场吗,卡鲁索回答说:当你演唱时,观众的期望值是百分之百,可对我的演唱,他们的期望值是百分之一百五十呀。说着他颤抖地向舞台走去,但当他上场后,漂亮的男高音立刻响彻了整个剧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可见,舞台紧张是当众表演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身体反应,不仅是舞台新手,表演大家也会遇到。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当然,这种紧张有时候是有一些可以避免的,因为许多的紧张是由于演出准备不足或缺少演出经验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台词没有认真记好等。对于这些方面,我们要通过细心准备和增加演出经验来避免。在平时,要勇于在各种人多场合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