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学概论新修整理版
社会概论新修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就是从它特有的社会视野出发,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是社会静态和动态统一的客观事实。
(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理论:(1)社会孔德唯实论认为社会是真实的存在,源于孔德,认为社会十一个受自身规律支配的有机整体。
唯名论认为所谓社会规律最终都可以还原为个人行为规律,即社会只是名义上的存在,社会行为实质上是个人行为,源于斯图亚特·穆勒(2)社会关系索罗金(3)社会行为韦伯(4)社会制度,组织帕森斯(5)社会群体斯莫尔(6)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福武直(7)社会事实杜尔凯姆(涂尔干)( 8 )人们相互作用的形式齐美尔(9)社会问题芝加哥学派(10)社会调查与方法其他人3.杜尔凯姆的社会学地位(完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建立)社会学思想:(1)他是西方最富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确立了社会学学科地位,并成为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赋之于实践的第一人。
(2)思想: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事实”。
它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现实,社会事实分为两类:物质与非物质。
这两类都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如集体意识,社会潮流,集体表象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这和孔德用个人的行为动机来解释社会现象截然不同。
对应于“研究对象”杜提出社会学方法论的原则思想,一是坚持实证主义的原则,一是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物,一是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社会事实,一是必须把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区别开来,而且他以自杀论实践了这些原则,为实证研究提够了范例.3.杜的社会学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现实,及与方法论思想的一致,论述社会秩序杜使用的是社会团结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是指维持社会最基本的力量,即是什么把不同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即是什么纽带把不同的个人维系在社会之中,杜认为其既不是卢梭的理性契约,也不是孔德的国家力量,更不是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而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亦即“集体意识”,尤其是当信仰,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表现为宗教的教义和仪式时,就更具有强大的团结力量,另外杜还试图确定,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中的作用,至此,也就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学思想。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心整理超全版2014年考研必备)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
而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目前,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分为绿皮和蓝皮两个版本,它们究竟有何不同,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学习需求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对这两个版本进行全面评估。
1. 版本区别绿皮版本和蓝皮版本各自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在内容的编排和讲解上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绿皮版本注重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提炼,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而蓝皮版本则更注重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剖析和案例的详细分析,适合进阶学习者深入学习。
2. 深度评估绿皮版本作为入门教材,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和简明扼要的论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框架。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理论,绿皮版本的解释相对较为简单,深度不够。
相比之下,蓝皮版本以其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论探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广度评估在广度方面,绿皮版本对于社会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涵盖较为全面,但对于一些前沿研究和新兴话题的覆盖相对较少。
相反,蓝皮版本将视野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涉及了更多前沿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跟上社会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总结回顾:通过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两个版本的深入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分别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绿皮版本适合初学者入门,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而蓝皮版本则适合深入学习,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
在选择教材版本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学习。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绿皮版本和蓝皮版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绿皮版本可以迅速建立起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框架,而对于进阶学习者,蓝皮版本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2024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整理社会学概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正文: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学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3.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分支4.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家庭、教育、文化、政治等社会现象的研究二、社会学的理论1.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2. 社会行为主义:关注个体和个体行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3.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存在4.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符号的运用和解释在社会交互中的作用5. 现代化理论:探讨社会现代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非数字化数据3.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主动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环境4. 社会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大量数据5. 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四、社会学的重要概念1.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逐渐掌握和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2. 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犯罪现象以及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控制机制3. 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等问题4.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5. 文化与社会: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五、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1. 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2. 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学知识帮助个体和社区解决问题3. 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学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等问题4. 教育与社会: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社会、全球化和多元化社会对社会学的影响总结:社会学概论是探讨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重要学科,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理解社会和分析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概论新修整理版
一、全部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这个定义的观点浓缩为社会运行论。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
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因程度不同表现多样性。
3.社会的中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可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是一种良性,恶性运行之间、协调,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可能向前进、进化,可能向后者退化。
4.社会的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5.教育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科学。
第二章6.社会要素:要素是指,必要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孙文本把社会要素归纳为:地理的要素、生物的要素、心理等要素、文化的要素。
7.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
国家,法律,纪律等。
8.软控制: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制,使用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手段。
9.转型效应:主要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10.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基本含义:(1)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构造。
(2)指事物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
(3)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
11.◇社会运行机制: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说,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复习提纲一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复习提纲一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P2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唯实论与唯名论)p693.社会的要素:人口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P735.社会运行评价的三原则: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6.***微观社会结构: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理解)费孝通7.**试分析血缘,地缘,业缘关系?P85—88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的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指以人类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8.文化定义: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P90 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
5.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可习得性(2)文化具有共享性(3)文化具有象征性(4)文化具有全括性(5)文化具有整体性(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6.***文化的区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辨析题)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了解)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的辨析7.文化的构成: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文明8. 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习惯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三章社会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社会运行的概念: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2.社会运行机制的定义及机制运行机制: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
4.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宏观和微观;个人、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血缘、地缘和业缘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特征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变迁性和文化堕距3.文化堕距的概念: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和错位。
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4.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文化丛:因功能上互相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5.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了解概念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6.文化的功能:重点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得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得条件与机制得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她内容得关系第三节社会学得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得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得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得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得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得功能第五章社会学得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得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得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得社会化第三节人得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得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得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得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得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得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得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得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得特征第五节我国得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得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得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得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得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得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得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得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得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得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得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得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得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得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
《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答案1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2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4一、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5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6社会条件:7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
18世纪英8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9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10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11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12会革命。
13历史材料:14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
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15想。
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16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17会学的思想来源。
18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
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1920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21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论自杀》是代表作。
2223二、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24➢国外看法25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
实证主义。
26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韦伯。
反实证主义。
27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2829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30➢国内看法31A.社会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
社会32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33(费孝通)。
34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目录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第三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第三节文化的构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六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四节婚姻与家庭第九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结构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第十章社会制度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第三节社会分层级制第四节社会流动第十二章社区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第二节社区要素与发展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特征第四节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第一节越轨行为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第十五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发展第十六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期末复习点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开创了社会学学科。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注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规律,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提出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对应的社会发展“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他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
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实证主义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提出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针锋相对,主张社会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本质。
社会整体观: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
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噫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代表:帕森斯(创始人)、默顿。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七章可编辑全文
二、文化失调理论
•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在《社会变迁:关于 文化和先天的本质》一书中,奥格本指出社会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从人的文 化方面而不是人的生物本性中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
• 另一类是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生的社会 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即属于这一类社会问题。
二、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
• (一)社会问题的交织性 •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全面转型,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互相牵连,所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困难和棘手,往往是要解决这个社会 问题,必须以另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或者双方互为解决的前提。 • (二)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 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速度很快,所以许多社会问题会在短时期内大量地产 生。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政府部门,其职能和行政方式、行政手段也在不断转 变,有许多社会问题是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是政府部门从未遇到和处理过的。 • (三)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充斥着社会,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不 一、评价不一。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 周期性源于社会冲突的永恒性。虽然我们可以调解社会冲突但不可以消除社会 冲突,因为社会冲突也是社会运行的动力之一,没有社会冲突也就不会有社会 运行。
• (三)破坏性和集群性 • 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
的破坏性作用。 • 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这使得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2022新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整理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重点整理一、全部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这个定义的观点浓缩为社会运行论。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
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因程度不同表现多样性。
3.社会的中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可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是一种良性,恶性运行之间、协调,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可能向前进、进化,可能向后者退化。
4.社会的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5.教育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科学。
第二章6.社会要素:要素是指,必要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孙文本把社会要素归纳为:地理的要素、生物的要素、心理等要素、文化的要素。
7.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
国家,法律,纪律等。
8.软控制: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制,使用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手段。
9.转型效应:主要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10.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基本含义:(1)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构造。
(2)指事物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
(3)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
11.◇社会运行机制: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说,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论述)★答:①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②条件:(自己概括)(1)经济、政治条件: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发生转型,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的是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端,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思想理论条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
(3)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4)社会调查条件: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即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的概念和解析:(简单了解)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在这个概念中,“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所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涉及的领域例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