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中学教科研课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 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音乐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资 源不足,难以满足高质量音乐教学的 需要。
部分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 的多元化需求。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反馈 等多种方式收集实验数据,确保数据 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 果差异,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0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展示
实验数据统计
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共500名学生的音乐课堂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得 出以下实验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然而,我们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音乐学习成绩和参与度的影响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中学音乐课 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学生成绩提升情况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学生音乐成绩,发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升, 平均提升幅度达到10%。
学生参与度变化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更加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结果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有效性验证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学生成绩有所提升,参与度也有所提高,这表明新的教学方法在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有效的。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实效性,课堂也越来越生动,学生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争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然而,透过生活看本质,学生又真正掌握和会在实际中运用多少知识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对此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来讲,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一个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学习后,而达到的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想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使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甚至“高效”?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此,我们提出了《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文档包括: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
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
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
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
研究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增长和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观点界定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XXX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乐趣到感乐趣,这都透露表现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
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
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
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
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正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体验。
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他们开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该承认,这样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会取得一定效果。
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有一定知识功底、探究能力较强以及成熟程度较高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研究能力确实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而那对于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探究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却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把握得不好。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关键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果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而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势必将会严重限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事实上,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
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比如那些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比如那些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
我们深信,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方针、研讨内容、首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讨方针: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研讨,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讲授骨干教师,为学校发展积聚力量。
3、通过系统的参与式校本研修活动,自主更新有效讲授的观念,转变低效讲授的行为,掌握有效讲授的基本策略,养成有效讲授的反思惯,尽快摆脱“无效讲授和低效讲授”的为难境地,达成高效的讲授。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讨首要分以下五个局部:1、当前课堂讲授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讨。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1背景1.1课题的提出背景1.1.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2006年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在新课程中重塑自我。
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在已有的经验、方法的平台下展开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追求课堂创新,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广大教师虽已经过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但通识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实践新课程关键在课堂,而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1.2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2006年成立的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来至本市多所学校,从不同学校来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学理念,寻求风格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校长许大瑜长期致力于中学课程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和有效性教学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为学校以教研兴校,提升与发展我校提供了信心。
为此,我们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题,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改革为目标,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策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背景一:当前全球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影子是科技,科技和经济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其实就是教育的经济。
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当前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否真的有效?于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在教学中要植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背景二:教学是践行教师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现代课堂,教师急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素养。
一些教师在对新教材重难点的把控上还存在误区,在课堂的构建能力上还有薄弱环节,在达成课堂目标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存在着教师很辛苦,而教学效果确不尽人意的现象。
虽然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可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高不大,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
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背景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这一块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学校调动各方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虽然教师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创新思维不断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突破,教学的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课堂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强。
因为时代在飞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材难度、灵活度增强,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越趋明显,素质教育的涵盖面越来越广,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于泡桐树小学这样一所保持了多年的教育成果的优秀学校,必须保证有良好的教育出口,而良好的教育出口最根本要落实到每一堂课,在教学中,要研究如何面临大班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解决“高参与,低思维”的现状,如何更好的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这些要素与有效教学戚戚相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1、提出背景虽然我校”352”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已实施一段时间,但在现阶段我校物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由于耽心教学效果时常会降低甚至忽视学生的展示环节,特殊是点评环节,忽视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信息的提取、分析的思维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研究目的①.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352”高效课堂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导学案合理使用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物理课堂“352”教学效益的策略,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3 意义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每一位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也就是说,每一位学生有无进步或者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者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
教学是否有效,既是教师专业水平的表现,又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仅仅在知识传授上有效的教学远非真正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指标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体系。
(一)、研究内容针对现行“352”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益,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实证研究(1)教师教学目标制定清晰、完整。
(2)一切教学行为环绕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学手段的运用指向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X综合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而这些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另外,课堂提问还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改进教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
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合理地提问方式,充分把握有效的黄金时间,有价值的引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让每一个角落的学生进行课堂表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我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随意性大,提问缺乏互动性,提问重统一性,轻针对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把“提高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 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改变我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随意性大,缺乏互动性,重统一性,轻针对性等问题。
(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之实践探索——《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课题组执笔人:胡鹏一、背景与思路我校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一所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学生生源无法和四星学校相比较,因此学校提出“错位发展,超越自我”的办学目标。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必须在有效课堂上做文章,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
我校在高中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规律性的策略,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此我校申报了“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
同时,在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我们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挖潜增效,推进办学质量持续和谐发展,积极探索新增长点。
江苏省于2005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已经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学中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战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
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 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文档包括: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开题报告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
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
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
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
学习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陇县西大街小学马书明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等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研中也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
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有效性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一)研究内容: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立足本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
并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一) 研究方法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问卷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二)研究步骤本课题于2006年6月启动前期研究,2007年4月通过柯城区教研室中期评估,2007年10月结题。
主要过程如下:1、准备阶段(2006.6—2006.7)主要工作为:①精心挑选与组建研究队伍。
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③加强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
④完善方案设计。
2、调研阶段(2006.8—2006.9):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制定实验方案。
3、初步研究阶段(2006.9—2007.1):确立个别班级进行、早期实验研究,同时进行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完成中期实验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
4、整体研究阶段(2007.2—2007.8):进行整体实验研究及验证性研究,并推出事实性成果及理论性成果。
5、结题阶段(2007.9—2007.10):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会,全面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
推出理论性成果及实践性成果。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具体措施(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过程1、问卷调查,把握现状。
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调查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和教师教育思想。
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制定实验方案。
(附件调查表)2、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
通过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
3、实践体验,转变观念。
《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科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科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科学知识提问”、“学会向科学问题解决提问”。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交流研讨,分析对话。
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开展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为目的,就其中某一主题、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细节有效与否进行教学研究和研讨活动。
既学习成功的案例,从而揭示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规律。
也学习不成功的案例,共同寻求解决课堂低效或无效问题的方法途径。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在新教材中,编者捕捉小学科学的各类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科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科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科学情境。
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科学教学是有效的呢?(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1:科教版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有五个有结构的小活动:(1)我看到了什么?(图:一棵大树)(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3)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4)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教材中提到“我们看,我们听,我们摸,我们闻……”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与自然界的大树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
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要求学生用布将眼睛蒙上,进入树林,用除了眼睛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器官去认识它,和它交朋友。
孩子在不能用眼睛的情况下,进入到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发现了许多视觉占主导情况下所不能发现的更细微的情况。
小树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树的集合。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
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案例2:三上年级中溶解一单元,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探究活动时,从对重量、体积有关——无关——有关——无关的思维过程后,这节课下课了,那到底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的问题,学生再后续的研究中就会去找资料、问大人等途径寻找答案。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和推理。
我们将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视野。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
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案例3: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外,对课堂不便充分研究的学习内容可采取现场考察搜集信息、召开信息发布会问题研究、情境模拟、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社区家庭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如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林园中开辟“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