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3315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c.png)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近年来,货币供应量成为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
货币供应量指的是整个经济中可流通的货币总量,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经济现象。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深入解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在宏观上,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由于货币是经济交易的媒介,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提高。
这将促使人们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若货币供应量过大,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时,市场上的货币过剩,商品需求持续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减少其消费能力,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在微观层面,货币供应量对个体经济主体和行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银行系统中的存款增多,银行借贷的流动性增加,从而促使贷款利率下降。
这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升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信贷能力。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提高银行体系中的信贷资金,使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能够获得贷款。
这对于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面临着融资难题,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货币供应量过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其中之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时,市场上的投资需求也会增加,导致资产价格暴涨。
这种涨价是被市场过度乐观情绪推动,而非真正的基本面驱动。
当泡沫破裂时,会给整个经济带来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此外,货币供应量过大还有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
当市场上的资金过多,而投资渠道较为有限时,资金可能会流入风险较高的领域,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货币供应量数据及分析
![货币供应量数据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0ec61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8.png)
货币供应量数据及分析经分一张博伦32009121206按季度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M1)流通中现金(M0)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2012年第一季867200.00 1.33 %270300.00 0.15 %51400.00 -14.05 % 2011年第四季855800.00 0.49 %269900.00 -6.88 %59800.00 17.84 % 2011年第三季851590.90 3.16 %289847.70 3.00 %50748.46 7.25 % 2011年第二季825493.94 1.06 %281416.37 1.76 %47317.26 1.58 % 2011年第一季816829.25 3.74 %276552.67 3.50 %46579.39 -1.20 % 2010年第四季787406.20 0.84 %267193.16 -2.27 %47145.29 2.99 % 2010年第三季780852.30 1.03 %273393.77 1.05 %45775.29 1.31 % 2010年第二季772923.65 -1.01 %270545.65 -1.50 %45183.10 1.59 % 2010年第一季780820.85 2.28 %274662.57 2.00 %44477.80 -0.28 % 2009年第四季763409.22 0.80 %269289.63 0.95 %44602.83 -1.95 % 2009年第三季757384.56 -0.10 %266766.91 0.19 %45489.03 1.44 % 2009年第二季758130.88 2.99 %266255.48 2.72 %44845.22 -5.13 % 2009年第一季736130.86 0.31 %259200.50 -0.98 %47270.24 -18.59 % 2008年第四季733884.83 1.11 %261765.01 -1.82 %58063.94 30.11 % 2008年第三季725851.79 2.18 %266621.54 2.78 %44628.17 5.62 % 2008年第二季710339.03 1.51 %259420.32 2.41 %42252.16 1.45 % 2008年第一季699776.74 0.47 %253313.17 3.89 %41646.21 -0.50 % 2007年第四季696471.50 1.30 %243821.90 -0.21 %41854.41 4.84 % 2007年第三季687506.92 2.00 %244340.64 1.53 %39922.76 0.96 % 2007年第二季674051.48 0.02 %240664.07 0.03 %39543.16 1.64 % 2007年第一季673921.72 1.59 %240580.00 1.73 %38904.85 0.65 % 2006年第四季663351.37 1.03 %236497.88 1.11 %38652.97 -2.53 % 2006年第三季656561.22 1.02 %233909.76 1.97 %39657.54 1.48 % 2006年第二季649947.46 2.18 %229397.93 2.28 %39080.58 -8.83 % 2006年第一季636072.26 1.67 %224286.95 -2.31 %42865.79 5.17 % 2005年第四季625609.29 2.52 %229588.98 3.68 %40758.58 6.57 % 2005年第三季610224.52 2.63 %221445.81 4.21 %38246.97 5.24 % 2005年第二季594604.72 1.36 %212493.20 2.38 %36343.86 1.72 % 2005年第一季586643.29 0.21 %207545.74 2.89 %35730.23 -2.88 % 2004年第四季585405.34 1.51 %201708.14 0.66 %36787.89 6.92 %2004年第三季576698.95 0.63 %200394.83 2.30 %34406.62 0.49 %2004年第二季573102.85 0.74 %195889.27 1.42 %34239.30 1.78 %2004年第一季568916.20 3.77 %193138.15 6.10 %33640.98 0.24 %2003年第四季548263.51 1.44 %182025.58 2.14 %33559.52 -2.04 %2003年第三季540481.21 1.86 %178213.57 0.95 %34257.27 1.51 %2003年第二季530626.71 4.72 %176541.13 6.25 %33746.42 -3.97 %2003年第一季506708.07 2.13 %166149.60 0.57 %35141.64 -14.46 %2002年第四季496135.31 4.41 %165214.34 -0.60 %41082.37 20.06 %2002年第三季475166.60 3.60 %166217.13 5.32 %34218.96 8.26 %2002年第二季458644.66 1.22 %157826.63 0.40 %31607.36 0.92 %2002年第一季453133.32 0.05 %157194.36 0.93 %31317.84 -1.28 %2001年第四季452898.71 0.90 %155748.97 -0.73 %31724.88 2.83 %2001年第三季448846.68 0.56 %156889.92 1.22 %30851.62 0.54 %2001年第二季446362.17 0.73 %154992.44 0.11 %30687.19 1.68 %2001年第一季443141.02 1.59 %154820.15 0.96 %30181.32 0.04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于是大家就开始计算中国GDP 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超过美国,乐观的估计2020年即超过美国。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62d1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5.png)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了现金、存款和其他短期证券等。
货币供应量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对中国货币供应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7年,货币供应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
而在2018年开始,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回落,2019年更是仅有8%左右的增长。
这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关。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通过降息、减税等措施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组成结构。
从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广义货币M2组成。
然而,狭义货币M1和货币基准也同样重要。
货币基准是指央行在市场上发行的货币,通常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家票据。
狭义货币M1包括了现金和存款。
广义货币M2则包括了M1的所有项目以及其他存款和保险储备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首先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也会导致经济过热和泡沫化。
因此,掌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此外,货币供应量也会对汇率和利率产生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汇率往往会贬值,利率则会下降。
总之,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宏观经济数据,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货币供应量时,需将其与经济形势、政策和民生等因素结合分析,全面把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1e2cc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1.png)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摘要: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操纵、货币乘数不稳固、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实证分析一、引言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
然而,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模式。
按照经典的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要紧是利率与货币供应量。
凯恩斯等认为,利率是中介目标变量的最佳选择。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却认为,不能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而只能选择货币供应量。
美国经济学家普尔则又是另一种观点:当实际领域不稳固时,货币供应量是最适合的中介目标;当货币领域不稳固时,利率是最适合的中介目标。
从各国实践来看,常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通货膨胀率、利率、货币供应量与汇率。
Bernanke等(1998)的实证研究认为,通货膨胀率目标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率而不付出产出缺失的成本(即随着预期的形成,产出在经历短期下降后会恢复到潜在水平)。
但是,Ball与Sheridan(2003)比较了7个使用通货膨胀目标的OECD国家与13个没有使用通货膨胀目标的国家,却发现通货膨胀目标没有明显改进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Kim、Osborn与Sensier (2002)认为,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时,提高利率与降低利率对产出的影响效果显著不一样。
Lai与Chen等(2005)发现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名义GDP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
关于现行的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刘锡良(2003)等认为,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时,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上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解释力,这使得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9f1a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0.png)
降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央行会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需要来调整
利率水平。
其中,降息是一种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降息对货币供应
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降息会影响货币的流动性。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银行倾向于
减少存款利率,从而降低银行同业存款市场和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
水平。
这将导致存款人将资金转移至其他高收益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从而增加银行体系外的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上的流动性。
其次,降息还会对信贷市场产生影响。
降息会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使得银行更倾向于放贷。
在降息的环境下,企业和个人会更容易获取
低成本的资金,增加投资和消费的动力,推动经济活动的增长。
这将
进一步扩大货币供应量,加快货币在市场的流通速度。
此外,降息还会引发资产价格的变动。
由于降息会导致资金成本的
下降,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于资产市场。
这将推动股市、房地产市场
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带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资产价格的上涨会增
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扩大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影响经济运行。
总的来说,降息对货币供应量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降息,央行
可以改变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调控货币的流动性,引导资金流向,
并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合理运用降息
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至关重要。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0201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4c.png)
作者简介:张振强 (1974-),男,广西隆安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 事数量经济模型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无太大关系,前者的增长并不会引起后者 的增长[4]。而郭苏文、赵政安(2010)通过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与 经济增 长 之间相为互补 的关系,且 为正向促 进 [5 ]。虽 然 海内外 学 者影因分析对象、样本容量、分析方法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是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均衡点是大家一直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
南方金融,2005(10). [10] 卢授水.美国经验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与借鉴[J].
亚太经济,2004(01).
2018年3月 03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Finance 金融视线
金融视线 Finance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①
—— 基于我国 1995 年~ 2014 年数据的检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管学院 张振强
摘 要:当今,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课题倍受研究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方法,选取了
1995年~2014年我国年度货币供应量(M1、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货 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效应。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为GDP的Grange原因,货币供应量M1和M2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实施冲击, 短期时间里略有波动,但长期是趋于平稳,为正相关。
多样化。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村金融表现出需求旺盛的态势,社区银 行进入农村,发展农村金融,不仅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可行 途径,并且也能够为社区银行自身创造巨大的价值,成为社区银行 转型突破口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3.3 携手互联网企业,开展普惠金融
基础货币数量及货币供给量的数量关系分析
![基础货币数量及货币供给量的数量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86d94b2e3f5727a5e962bd.png)
4.79
4.58
4.08
3.76
4.34
4.00
RDR
7.5%
7.5%
9%
14.5%
15.5%
%
18.5%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2、国外净资产数额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 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 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 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 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 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 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 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 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透过表1、表2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 得出如下结论
(2)相邻两年存款准备金率相等,则后年的货币乘数要大于前一年的 货币乘数。表1中,2004年与2005年存款准备金率均为7.5%,但2004 年货币乘数为4.31倍,2005年为4.79倍;2008年与2009年存款准备金 率均为15.5%,但2008年货币乘数为3.76倍,2009年货币乘数为4.34倍。 从表2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不变,2005年基础货 币出现增速大幅下滑(由39.5%下滑至5.8%);2009年存款准备金率与 2008年保持同一水平,2009年基础货币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由27.9%下 滑至11.4%)。两个时间段的基础货币增速明显小于广义货币供给量增 速,2005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为17.6%,快于基础货币增速11.8个百 分点,2009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为28.5%,快于基础货币增速17.1个 百分点。
298756 24032 62423 4.79 7.5%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e55f03a300a6c30c229fa9.png)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
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
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417846.17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
![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9f4a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4.png)
6月份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提示:2011年6月份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情况分析内容提示: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逐渐低于适度宽松时期,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1-2015年)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我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80820.87亿元,同比增长15.86%,增幅比上月末高出0.78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74662.58亿元,同比增长14.17%,增幅比上月末上涨0.3个百分点,但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0.3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4477.8亿元,同比增长14.32%,增幅比上月末下降1.07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33个百分点。
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逐渐低于适度宽松时期,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
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
![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6bb07d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png)
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一、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分析】货币供应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各种货币形式的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
因为当货币供应量增多时,使得货币投入市场过多,易导致需求超过供给,货币贬值,最后引起价格升涨,通货膨胀的情况日趋明显。
二、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分析】外汇储备是指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和黄金等国际储备资产,用于维持流动性和支付国际债务等。
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间接的。
当外汇储备的规模越大,随着其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形成支持该货币的网络。
这样一来,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与价值稳定,相对于外部贸易来说,也非常有优势。
所以,外汇储备的充实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三、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的互动【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是经济重要指标之一,二者可相互影响。
货币供应量增多时,往往导致通货膨胀,而增加外汇储备可以遏制货币过量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是因为外汇储备可以提供货币的稳定性,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使得经济保持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国家机构,对于货币供应量、货币类型、货币流动性进行调控,以此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影响极大,一方面调控货币供应量与总体通货膨胀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维护外汇储备水平,确保货币价值和购买力的稳定。
五、全球经济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全球经济影响因素对于货币供应量水平、外汇储备情况、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因为全球经济的运作是相互的,如果遭遇全球经济危机或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对各国的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造成影响。
这就需要各国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1. 中国经济在2010年左右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但这种增长过于过量,致使货币供应量过大,通货膨胀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峰值,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大幅度下滑。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8807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6.png)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内可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对物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体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增多。
这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增加,引发消费需求的增加。
由于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
此外,企业会加大生产和投资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成本增加,也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很难被控制住,影响会比较深远。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经济体减少货币供应量时,人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减少,购买力下降。
这会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跌。
企业面临销售不畅和下降的利润,可能会减少生产和投资,进一步导致经济扩张受限。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债务负担,加重经济衰退。
然而,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线性关系。
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需求也在影响着物价水平。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购买商品,那么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水平可能并不会上涨。
反之,如果货币需求减少,人们更倾向于消费和投资,那么即使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也可能保持稳定或上涨。
此外,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还与经济结构、产出水平等因素相关。
在发达国家,由于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更加精细,所以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通胀风险。
总结起来,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有着显著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非是影响物价水平的唯一因素,货币需求、经济结构和产出水平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此,在货币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详解
![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724fc0da38376baf1fae1a.png)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及依据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 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 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 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 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 能力。
——浅谈m0,m1,m2,m3等指标
高美玲
金融学中的M1,M2,M3,M4都是货币层次的划分
那么, 什么是货币层次? 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什么是货币层次?
货币分层,也称为货币层次。 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 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 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 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 次。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 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 作。
因此,同样的M0、M1、M2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 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 此外,我国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与西方 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中 占30%以上,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 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 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 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分析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 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 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 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 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 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 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 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 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 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 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fbbf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c.png)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M0:这是指通货净额或现金,也就是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总和。
这个指标是货币供应量的基
础,可以通过央行发行的现金总额减去银行机构的库存现金来推导。
M1:这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以及商业体系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也就是M0加上活期存款。
这里的活期存款指的是单
位活期存款。
M1反映了人们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资产。
M2:这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在M1的基础上加上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保证金存款以及其他存款等。
M2是最常用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它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
和潜在购买力。
M3:这是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在M2的基础上加上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
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增设了M3这一层
次。
请注意,这些统计口径主要是基于我国的货币供应情况进行划分的,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口径。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8164601eb91a37f1115cca.png)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a9960079563c1ec5da7119.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061141班闫志伟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
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一、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
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
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
各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各国货币供应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632d1c227916888486d7c5.png)
决策层级
• • • • 各国M1和M3 各国人均M1(人均资源) M1和M3增长率 货币对价位
实际操作举例
• • • • EURCHF长期看跌,GBPUSD长期看涨 高级基本面和货币供应量决策大方向,确定大局观 不要界定长线和短线,只要有赢利就可以出来 既然通过高级基本面分析出大的趋势是下跌,那么下跌的 力度和时间都要比反弹大,所以只要坚持空单时间足够长 就能赢利 • 技术分析有很多缺陷,比如指标滞后性,概率市场,主观性强, 没有价位的概念.止损后价格很可能又回去.而高级基本面 是客观的,所以赢利有确定性 • 最好把高级基本面和部分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达到完美交易 • 要提高交易心态的训练以及资金管理以及分仓交易策略
人民币印刷量揭秘
• 我国人均手中约有60张100元纸币
各国M3
EUR USD JPY RMB AUD CHF 9.52 9 1078 81 1.4 2
EUR USD AUD CHF GBP
GBP 2 结论:M3数值大的货币趋于贬值
各国M3/M1货币乘数
EUR USD JPY RMB AUD 2.03 4.65 2.19 3 5.19
EUR USD JPY RMB AUD
结论:M3/M1数值大的国家经济泡沫化严重
各国人均M1(单位万 4.94 0.33 1.31 2
EUR USD JPY RMB AUD
GBP 2 结论:人均M1小的国家货币趋于升值
各国人均资源分析
欧元货币供应量
• • • • • (单位万亿) M0=0.79 M1=4.7 M2=8.39 M3=9.52
• M3/M1=2.02; M1/M0=5.94
人民币币供应量
• • • • • (单位万亿) M0=4.7 M1=28 M2=83 人民币印刷量约等于10,为M0的一倍
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
![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d25e4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3.png)
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也成为了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
M0M0是最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称为基础货币。
它是指银行体系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M0是货币政策的基础,也是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M0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市场利率。
M1M1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也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1所包含的货币是最活跃的货币,因为它们可以被用于日常交易。
央行通过控制M1来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
M2M2是包含M1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时还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2是央行用来衡量整个经济体系内货币供应量的指标。
M2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活动的变化,同时也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M3M3是包含M2的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同时还包括其他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如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债券等。
M3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整个金融市场的情况,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放贷创造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越大,说明银行放贷创造的货币量越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而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乘数,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是衡量整个经济体系内货币总量的重要指标。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来说,了解货币供应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
谈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与对策
![谈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4a1f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a.png)
谈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与对策一、提论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区域内发行的货币总量。
作为经济专家,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与对策。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性货币供应量是反映货币体系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货币市场现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而货币供应量的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股市下滑等经济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货币供应量政策制定的原则货币供应量政策是处理货币供应量问题的基础,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优先考虑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保持通货膨胀率低而稳定;鼓励银行业在符合市场准入原则前提下,增进银行业竞争;着力开展货币供应量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科学的方式调控货币供应量。
四、货币供应量监测与分析货币供应量监测是货币政策实行的基础和支撑,它需要长期的、有系统、有持续性的监测工作。
货币供应量的调节需要系统地分析各项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问题都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分析要具备全面性、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经验性,并与其他经济指标相互协调。
五、货币供应量调节的政策手段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是改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在调节货币供应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调节政策,并坚持科学的态度,结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调整。
六、经典案例分析1. 欧盟货币政策协调问题欧盟货币政策协调是三代欧元组成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关键问题。
通过多个货币政策协调机构,如欧洲中央银行、欧元组织理事会等机构协调货币政策,以实现欧盟货币各项指标的稳定不变。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58ed144a7302768e9939cd.png)
对我国货币供给量M1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我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是国家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货币供应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制定日益频繁,货币供应调控难度不断加大,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货币投放过多或者过少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风险,对于资本市场,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其剧烈的反应,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变动与资本市场的变动的相关性最强。
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的预测可以使投资者预期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以降低买卖证券的风险。
本文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结合Eviews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建立关于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预测组合模型,通过预测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预期相比较,有效规避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模型设定本文研究货币供给量M1,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本文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数值越大,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c9f3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2.png)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许多国家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本文将分析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几种途径,并讨论其优缺点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常见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存款的一部分必须保留在储备机构的比例。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从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优点:1.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促进银行放贷,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
2. 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
缺点:1. 过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2. 长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导致银行风险增加,不利于金融稳定。
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通过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资金,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出售政府债券则可以收回市场上的资金,缩减货币供应量。
优点:1. 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调控货币供应量,具备较高的灵活性。
2. 调节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缺点:1. 过度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能导致利率波动,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 不当的公开市场操作可能引发资产价格过热或过冷,破坏金融市场平衡。
三、降低利率降低利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市场利率来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降低利率可以促进借款的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优点:1. 降低利率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增长。
2. 激活资金市场对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促进经济活动。
缺点:1. 持续降低利率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增加流动性过剩风险。
2. 利率过低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失衡,引发金融不稳定。
综上所述,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降低利率等。
不同的措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正确运用这些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需要注意防范潜在的风险,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应量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
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
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
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
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直接投放通货;二控制改变黄金以及外汇储备;三实施货币政策。
1.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额起初在1992年的时候只有217亿美元,然而到2014年6月就达到了万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的最高值。
而17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提高了亿元,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上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最关键方式之一就是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目的。
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自然中国也不例外,此时中国就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激经济复苏。
近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我国相应进行调整了货币政策,即由之前的“适度宽松”改为现在的“稳健”。
2008年经济危机使全世界经济损失惨重,中国也不能幸免。
08年央行多次降低利率,到年底我国的活期存款利率已从%降至%。
2008年11月、12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较前几月份的数值明显增长分别为%、%,国家的政策正在慢慢的得以实施。
在此之后,2009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旧是我国调节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我国全年的货币供应量上升的速度峰值为%,12月货币供应量M2达到亿元。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回好,国内居民的需求开始加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的良好形势。
(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体现了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两者的倍数关系,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货币扩张系数。
如果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供给的总额大小就取决于货币乘数的大小。
货币乘数较大的时候,那么货币供给量就会越多;同样货币乘数较小的时候,那么货币供给量就会越少。
因此,货币乘数也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然而,不同于基础货币的是,货币乘数为内生变量,主要是因为货币乘数的确定并不取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是取决定于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
在2008年末的时候,我国的货币乘数呈下降趋势;因此在9月份之后,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所调整由原来的“从紧”变为了“适度宽松”。
根据货币乘数的波动情况,在08年10月份时候我国的货币乘数仅仅只有,到2009年开始的时
候,我国的货币乘数有回升趋势,8月份的值为。
然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的超额准备金率下降。
随后至今货币乘数先有一个小幅下降,随后从14年至今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5点多。
三、总结
从上面一系列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下面结论,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趋势变化从08年到现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08年到14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阶段,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基础货币的投放加大,而货币乘数在3-4倍左右,说明影响其变化主要是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我国货币变化具有一定的外生可控性。
而第二阶段,14年至今,伴着的经济复苏,以及我国的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同时控制通货膨胀的产生,对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大量严格控制,使其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此时的货币乘数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大小,而其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这也就表示货币的内生性的再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裴科峰.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陈少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需适度[J].中国发展观察,2012.
[3]邢学艳.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13.
[4]张瑞.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流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