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
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dianliceng wuxian dianbo chuanbo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radio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ionosphere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早先着重于电波在电离层F2层电子密度峰值以下区域的传播问题,人造卫星上天以后,扩展到穿越整个电离层区域的传播规律问题。
基本理论电离层由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分子和原子组成,是部分电离的等离子体介质。
带电粒子的存在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其机制是带电粒子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随之振动,从而产生二次辐射,同原来的场矢量相加,总的效果表现为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指数小于1。
由于自由电子的质量远小于离子的质量,一般电子的作用是主要的,只要考虑电子就够了。
但如电波频率较低而接近于离子的等离子体频率时,离子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由于地磁场的存在,带电粒子也受它的影响,所以电离层又是各向异性的(见磁离子理论)。
电离层的形成和结构特性是受太阳控制的,因此它既随时间又随空间变化。
在这样复杂的介质中,分析无线电波传播问题必须建立相对简化的物理模型并根据电波的频率采用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电离层电波传播,介质的折射指数是一个最根本的参数,实验证明相当有效。
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磁离子理论表达的折射指数的公式称为阿普尔顿-哈特里公式,它是电离层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的函数,所以又被称为色散公式,而电离层则是一种色散介质。
对于短波和波长更短的电波传播问题,可以采用近似的射线理论,对长波和超长波则一般需要采用波动理论,有时可将地面和电离层底部之间看作一个同心球形波导。
折射和反射电离层的折射指数主要取决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电子密度愈大或电波频率愈低,折射指数愈小。
因为电离层的折射指数小于1,电波在电离层中受到向下折射,在垂直投射的情况下,折射指数等于零时,电波不能传播,产生“反射”。
在一定值的电子密度情况下,使折射指数为零的频率称为电波的临界频率,在地磁场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一频率就等于电子的等离子体频率。
长波通信原理
长波通信原理
长波是指频率范围为30kHz至300kHz的无线电波。
由于这种波长较长,能够很好地绕过地球曲率传播,因此长波通信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远程通信领域。
1.长波传播原理
长波依赖全电离层反射和地面波导两种方式来实现远距离传播。
全电离层反射:长波能穿透D层,在E层和F层发生反射,从而绕地球一周多次,实现远距离通信。
但此过程受电离层状态的影响较大。
地面波导传播:长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形成一个波导,在这个波导内以地波模式向前传播,距离随频率而定,可达数千公里。
这是长波实现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方式。
2.应用领域
(1) 航海通信。
利用长波可靠的远距离传播特性,航海长波通信一直是船舶与陆地通信的重要手段。
(2) 军事通信。
利用长波的遥测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能力,长波在军事通信系统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3) 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广播。
众多国家利用长波广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为导航等领域提供基准。
(4) 民用通信。
在偏远地区,长波通信可作为电话、数据和多媒体服务的备份通信方式。
3.优缺点
优点:传播距离远、频谱效率高、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
缺点:抗干扰能力差、频率资源有限、设备尺寸大、调制技术相对简单。
长波通信主要依赖于电离层反射和地面波导传播,可实现远距离无线通信。
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长波技术仍在特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一、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离开发射天线后,是经过不同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点的。
人们根据这些各具特点的传播方式,把无线电波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
1)地波,这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
2)天波,也即电离层波。
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存在着“电离层”。
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出现“折射”。
因为电离层折射效应的积累,电波的入射方向会连续改变,最终会“拐”回地面,电离层如同一面镜子会反射无线电波。
我们把这种经电离层反射而折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
3)空间波,由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点的电波,被称为直射波。
有一部分电波是通过地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到达接收点的,被称为反射波。
直射波和反射波合称为空间波。
4)散射波,当大气层或电离层出现不均匀团块时,无线电波有可能被这些不均匀媒质向四面八方反射,使一部分能量到达接收点,这就是散射波。
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运用最多的是“天波”传播方式,这是短波远距离通信向必要条件。
空间波和散射波的运用多见于超高频通信,而地波传播“般只用于低波段和近距离通信。
二、电离层与天波传播1.电离层概况在业余无线电中,短波波段的远距离通信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
短波段信号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天波,所以我们必需对电离层有所了解。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底层部分是“对流层”,其高度在极区约为九公里,在赤道约为十六公里。
在这里,气温除局部外总是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人们常见的电闪雷鸣、阴晴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但这些气象现象一般只对直射波传播有影响。
在离地面约10到50公里的大气层是“同温层”。
它对电波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
离地面约50到400公里高空的空气很少流动。
在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下,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即电离层。
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
电离原理的应用
电离原理的应用1. 简介电离是指将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其原来的轨道上剥离出来的过程。
电离原理的应用广泛存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
本文将介绍电离原理的一些常见应用。
2. 医药领域•电离辐射在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尤其是用于治疗癌症。
电离辐射可以杀死癌细胞并阻止其生长。
•电离原理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也很常见。
例如,通过电离可使药物分子离子化,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3. 大气科学•电离原理在大气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离层是位于地球大气中的一层带电粒子的区域,通过对电离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电离层的电离现象也与无线电通信有关,电离层的存在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使其传播距离更远。
4. 物理学研究•电离原理在实验物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利用电离原理可以加速粒子,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束,用于物理学实验研究中。
•电离原理还被应用于核物理学研究中的离子激发和碰撞等实验。
通过电离技术,可以控制和操纵粒子的能量和运动轨迹。
5. 环境保护•在环境领域,电离原理常被用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应用。
电离技术可以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电离技术还可以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消毒和净化,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机物质。
6. 其他领域的应用•电离原理在食品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杀菌和保存食品。
通过电离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电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中。
电离烟雾探测器可以感应到烟雾中的离子,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灭火措施。
•电离原理在半导体和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也不可忽视。
例如,电离技术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以及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产生所需的离子束。
结论电离原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从医药、大气科学到环境保护和食品工业,电离原理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福祉,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电离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其潜力并在更多领域发现创新应用。
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的基础物理问题
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的基础物理问题
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的基础物理问题包括:
1. 介质特性:电离层是由高度电离的气体组成,其电磁波传输特性与常规的空气或真空介质不同。
电离层中存在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对电波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和极化状态产生影响。
2. 折射和反射:电离层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使电波产生折射和反射。
表面反射和天线朝向的角度也可以影响电波的传输。
3. 大气异常传播: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与地球表面物理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相结合,会导致一些异常传播现象,例如超视距和多路径传播等。
4. 色散和吸收:电离层中不同频率的电波对等离子体的折射率有不同的响应,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
同时,在高频率下,电离层的吸收也非常显著,这将限制电波的传播距离。
综上所述,电离层中电波传播的物理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对空间中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电磁波的传输特性、落地大气的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补充思考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
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
2.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_吸__收__、散射和b_反__射__。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 的能量。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 水汽和二氧化碳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
的水汽和二氧 吸收_红___外__线, 度的增加而上升,地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 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
C 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1) 地 面 的 增 温 : 大 部 分 太 阳 辐 射 透 过 大 气 射 到 地 面 , 使 __地__面___增温。 (2) 大 气 的 增 温 : 主 要 以 _地__面__辐__射__ 的 形 式 向 大 气 传 递 热 量。
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 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
平均_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__不同。 (2)_下__垫__面__因素:下垫面状
地球外部圈层
外 层
电
热 层
中 间 层
离 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 厚度随季节和纬度 变化;气温随高度 递减;各层中最薄, 但集中了大气质量 的3/4和几乎全部 的水汽和杂质;空 气对流强烈,天气 复杂多样。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大气中臭氧 的主要分布区。因其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 射,所以气温随高度 递增。空气做平流运 动,大气平稳,天气 晴朗,有利于航天飞 行。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 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 圈层。
大 圈 生 地 壳 地气 物圈水壳圈
圈
水
地
幔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 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 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 最具活力的圈层。
案例研究:
美国“生物圈2号”实 验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 称外层,是地球大气向星 际空间过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 气温随高度上升很 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 快,空气稀薄,以氧原 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利 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 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 于通信。 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 射而增温。 天晴气朗。 气温随高度递减; 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 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 下热,空气对流剧烈,也称 气现象复杂多变。 高空对流层。
电离层及通信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 为实现未来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最直接的是采用EHF频段和更完善的星上处理 技术, 以及使天线更好地适应战术情况的变化需要,提供灵活覆盖,改善抗干扰性, 具 备为 生存而重构网络的能力, 以及更有效的按需分配技术和抗核效应与抗实际进攻的保 护能力。 4.1提高星上处理能力 因为存在许多小型终端来的跳频上行链路信号和按频分多址方式 工作的许多站址,所以 采用EHF频段的宽频带是有效的,那束需要采用抗大量战术终端干 扰的保护措施是预科中 的事。其他的星上处理技术,如基带解调和星上数据路由选择也是可预见要发展的技术。 将来发展的关键是天线技术。除发展下行链路天线,包括电子扫描多波束天线外,对于 上行链路接收将需要更完善的阵列天线。这些技术与高增益和星上频率复用技术一起,可 提 供高的抗干扰性。采用自适应方案也将有助于识别干扰信号和所需信号,而所需的信 号可以 通过采用保密与扩展频谱方式加以识别。在航天器上,相控阵天线会得到预期的 发展。 4.2 E1tF技术 当今大部分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工作在SHF (7/8GHz)频段,预计EHF频段将在 未来 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中大量开发。使用EHF额段将会对军事用户带来很多好处,它的 频段 分配是上行链路43.5到45.5GHZ, 下行链路是2O.2到21.2GHz。2GHz的上行链 路带宽 将使处理增益提高j而处理增益将由于星上消去扩展技术而进一步得到改善。为了 电子反干 扰的需要,EHF频段在对小型终端随频率提高而增大EI RP的方面很有优势,对于 大型终 端(干扰源)却达到了实际上的限制。EHF的宽频带还可以允许具有较高的业务容量, 以 及具有不受卫星轨道间隔限制的相对自由度。小型战术终端天线将可具有窄的波束。 较小的 硬件尺寸和重量将更有助于星上采用完善的自适应天线。开发先进EHF技术的费用, 预计 将随着今后几年内少数几个国家开始EHF频段的卫星通信而下降。
大气层的组成和作用
大气层的组成和作用一、大气层的组成1.按照从地面向上依次排列,大气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2.对流层:距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厚度约为10-15千米。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中含有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等。
3.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厚度约为50千米。
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这一层中含有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4.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厚度约为50千米。
在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热层:距离地面约500千米以上的区域,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热层中含有地球磁场捕获的高能粒子,形成了范艾伦辐射带。
6.外层空间:距离地球表面约1000千米以上的区域,属于地球的太空环境。
二、大气层的作用1.保护地球生物:大气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其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同时,大气层还能够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生物生存。
2.维持地球气候: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从而影响地球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
3.天气现象: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尘埃等物质参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影响我们的生活。
4.声音传播:大气层作为声音的传播介质,使得我们能够听到远处的声音。
5.航空运输: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气流稳定,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电离层:大气层中的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使得无线电通信能够跨越海洋和陆地。
7.生物圈:大气层与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相互作用,为生物提供氧气、水分等生存必需品。
综上所述,大气层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环境。
习题及方法:1.习题:大气层可以分为哪几层?请简要描述每一层的特点。
方法:回顾大气层的组成知识,按照从地面向上依次排列,列举每一层的名字和特点。
答案: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关于电离层
关于电离层关于电离层:短波无线电远程通信依赖于高空电离层反射的天波路径,了解电离层的生成、结构和变化规律,了解电离层不同时段对不同频段的短波段电波的反射规律,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太阳紫外线照射、宇宙射线的碰撞,使地球上空大气中的氮分子、氧分子、氮原子、氧原子电离,产生正离子和电子,形成所谓电离层,其分布高度距地面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
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呈层状分布,对短波通信影响大的有 D 层、E 层、F1 层、F2层,各层的中部电子密度最大,各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各层的电子密度 D〈 E〈 F1〈F2 ):由于电离层的形成主要是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结果,因此电离层的电子密度与阳光强弱密切相关,随地理位臵、昼夜、季节和年度变化,其中昼夜变化的影响最大。
D 层:高度 60—80公里,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E 层:高度 100—120公里,白天电子密度增加,晚上相应减少;F1 层:高度 180公里,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F2 层:高度 200—400公里,下午达到最大值,入夜逐渐减少,黎明前最小。
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和反射:电离层可看成具有一定介电常数的媒质,电波进入电离层会发生折射。
折射率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有关。
电子密度越高,折射率越大;电波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小。
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随高度的增加电子密度逐渐加大,折射率亦随之加大。
可以将每一层划分为许多薄层,每一薄层的电子密度可视为均匀的。
电波在通过每一薄层时都要折射一次,折射角依次加大,当电波射线达到电离层的某一点时,该点的电子密度值恰使其折射率为900,此时电波射线达到最高点,尔后沿折射角逐渐减小的轨迹由电离层深处折返地面。
当频率一定时,电波射线入射角越大,则越容易从电离层反射回来。
当入射角小于一定值时,由于不能满足900 的折射角的条件,电波将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不再返回地面。
当入射角一定时,频率越高,使电波反射所需的电子密度越大,即电波越深入电离层才能返回。
电离层对波段
电离层对波段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较大,其影响主要涉及以下波段:
1.短波段(3-30MHz):这是实现远距离广播和通讯的适宜波段,在电离层处
于正常的状态下,它正好处于最高可用频率和最低可用频率之间。
但此波
段多径效应的存在会使电波信号衰落过大;电离层突然骚扰和电离层暴,
对电离层广播和通讯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使信号中断。
2.中波段(300-3000KHz):广泛应用于近距离广播和通讯。
电离层中经常存
在尺度为几十米至几百千米的不均匀体,能引起中波与短波的快速衰落、
甚高频段电波的前向散射和卫星信号的相位闪烁。
这些随机的传播效应会
对电子系统的精度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传播时,会受到折射、反射、散射并被吸收而使部分能量损失于传播介质中。
为什么在电离层中可以传播无线电信号?
为什么在电离层中可以传播无线电信号?一、什么是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传播无线电信号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方式。
而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经过大气层中的电离层。
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某些高度范围内存在大量离子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由于阳光的辐射作用,大气层中的气体会产生离子和自由电子,形成离子层和电子层。
当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时,会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从而实现了信号的传播。
二、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原理1. 折射作用:当无线电波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会由于电离层中气体密度的不均匀分布而发生折射,使得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
2. 反射作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在与电离层边界相交时会发生反射。
这可以使得信号沿着大气层顶部的离子层反射,传播到较远的地区。
3. 散射作用: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会与自由电子和离子发生散射作用。
根据散射的角度不同,信号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传播。
三、为什么只有在电离层中才能传播无线电信号由于电离层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使得电离层成为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中,由于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繁,无线电波很难通过。
而在电离层中,由于气体分子相对较稀薄,无线电波能够较为自由地传播。
此外,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也对无线电信号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离层的高度一般在50-1000千米之间,不同的频率对应着不同的电离层层次。
不同的电离层层次对无线电信号的传播起到了筛选作用,使得不同的频率的信号能够在不同的层次中传播。
从而实现了长距离的无线电通信。
综上所述,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传播是通过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实现的。
由于电离层中存在大量的离子和自由电子,使得电离层成为了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
而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则由于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繁,无法有效地传播无线电波。
因此,电离层中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在现代通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离层概述
电离层概述
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一层,它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电离层的存在对于人类的通讯、导航和气象预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离层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X射线等高能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形成了电离层。
电离层的高度大约在50公里到1000公里之间,其中以海拔300公里左右的F层最为稠密。
电离层的存在对于无线电通讯和卫星导航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电离层中的离子会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因此可以利用电离层来进行远距离的无线电通讯。
同时,电离层的存在也会对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产生影响,因为电离层中的离子会使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导航精度。
电离层的存在还会对气象预报产生影响。
由于电离层中的离子会影响大气层中的电场和电流,从而影响大气层的运动和变化。
因此,对于气象预报来说,了解电离层的变化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它的存在对于人类的通讯、导航和气象预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电离层的研究和了解,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线电波频率运动对电离层通信影响探索
无线电波频率运动对电离层通信影响探索电离层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离层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
然而,电离层通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无线电波频率运动。
本文将探讨无线电波频率运动对电离层通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电离层通信。
电离层是地球上大气层的一部分,在大约60至1000千米的高度上存在。
电离层由大量的游离气体分子组成,可以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
由于电离层的特性,电离层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例如雷达、无线电广播和卫星通信。
然而,无线电波频率运动对电离层通信产生了影响。
这是因为电离层中的游离气体分子的运动引起了无线电波频率的扰动。
具体而言,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无线电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这种频率变化称为电离层频率扰动。
电离层频率扰动对电离层通信产生了多种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信号衰减。
频率的变化会导致信号与接收器之间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信号损失。
其次,频率扰动还会导致信号的时延。
由于频率变化,信号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接收器,这会影响通信的实时性和延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验,以提高电离层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离层的参量测量和模型来调整波束方向和形状的技术。
通过实时跟踪电离层的频率扰动情况,可以调整波束形状,从而减轻频率扰动对通信的影响。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多路径传播。
电离层通信中的多路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的多条路径传播,其中一条路径受到频率扰动的影响较小。
通过利用多条路径传播,可以降低频率扰动对通信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信号处理技术来抑制频率扰动。
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接收到的信号中检测和补偿频率扰动,从而恢复信号的原始频率。
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电离层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频率规划和频率管理来减少电离层频率扰动对通信的影响。
电离层——精选推荐
电离层电离层dianliceng电离层ionosphere从离地⾯约50公⾥开始⼀直伸展到约1000公⾥⾼度的地球⾼层⼤⽓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由电⼦和离⼦,能使⽆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折射、反射和散射,产⽣极化⾯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的电离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和X射线所致。
此外,太阳⾼能带电粒⼦和银河宇宙射线也起相当重要的作⽤。
太阳辐射使部分中性分⼦和原⼦电离为⾃由电⼦和正离⼦,它在⼤⽓中穿透越深,强度(产⽣电离的能⼒)越趋减弱,⽽⼤⽓密度逐渐增加,于是,在某⼀⾼度上出现电离的极⼤值。
⼤⽓不同成分,如分⼦氧、原⼦氧和分⼦氮等,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它们为不同波段的辐射所电离,形成各⾃的极值区,从⽽导致电离层的层状结构。
在电离作⽤产⽣⾃由电⼦的同时,电⼦和正离⼦之间碰撞复合,以及电⼦附着在中性分⼦和原⼦上,会引起⾃由电⼦的消失。
⼤⽓各风系的运动、极化电场的存在、外来带电粒⼦不时⼊侵,以及⽓体本⾝的扩散等因素,引起⾃由电⼦的迁移。
电离层内任⼀点上的电⼦密度,决定于上述⾃由电⼦的产⽣、消失和迁移三种效应。
在不同区域,三者的相对作⽤和各⾃的具体作⽤⽅式也⼤有差异。
在55公⾥⾼度以下的区域中,⼤⽓相对稠密,碰撞频繁,⾃由电⼦消失很快,⽓体保持不导电性质。
在电离层顶部,⼤⽓异常稀薄,电离的迁移运动主要受地球磁场的控制,称为磁层。
电离层的主要特性,由电⼦密度、电⼦温度、碰撞频率、离⼦密度、离⼦温度和离⼦成分等基本参数来表⽰。
研究概况 1902年,O.亥维赛和A.E.肯内利为了解释⽆线电信号跨越⼤西洋传播这⼀实验事实,提出了⾼空存在能反射⽆线电波的“导电层”的假设,当时称为肯内利-亥维赛层。
1925年,和M.A.F.巴尼特⽤地波和天波⼲涉法最先证明了电离层的存在。
次年,和M.A.图夫⽤⼀部雏型雷达测量了⽆线电脉冲从电离层垂直反射的时间,验证了上述结论。
随着对电离层及其对电波传播影响的深⼊了解,30年代初,S.查普曼提出电离层形成的简单理论(查普曼层理论)。
电离层反射短波原理
电离层反射短波原理
电离层反射短波原理是指利用电离层反射短波信号进行通讯传输的技术。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可以反射较短波长的无线电信号。
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之间进行通讯,而不需要使用地面电缆或卫星等其他设备。
在电离层反射短波通信中,发射机向天空发射短波信号,这些信号会被电离层反射回地球,然后再被接收机接收到。
接收机会将这些信号转换成声音或图像等信息,使其成为可读的通讯信息。
电离层反射短波通信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之间进行,并且不容易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通信方式在远程通讯、危险地区通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电离层反射短波的传输受到太阳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并不是一种完全可靠的通讯方式。
- 1 -。
无线电通信利用了哪层大气的特性?
无线电通信利用了哪层大气的特性?
无线电通信主要利用了电离层这一大气层的特性。
电离层位于大气中的热层中,主要由电离气体组成。
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使它们得以在地球之间传播。
电离层的反射和折射特性使得长波、中波和短波无线电信号能够遭遇电离层后被反射回地球表面,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具体而言,当无线电信号进入电离层时,它们会遇到电离层中的电离气体,导致部分能量被吸收和散射,同时也使部分能量被反射或折射。
这种反射和折射使得无线电信号可以在电离层中以弧形路径传播,并折回地球,实现远距离通信。
电离层的特性对于长距离通信和短波广播非常重要。
由于电离层具有不稳定性和变化性,无线电通信受到太阳活动、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电离层的状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起来,无线电通信利用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实现远距离信号传播。
这在国际短波广播、卫星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一)、大气组成
N2:生物体的基本成份 O2:维持生命活动 CO2: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 O3: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2.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红外线 3.固体杂质: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成份的变化:
1、由于大量使用煤 、石油等 矿物燃料,致使二氧化碳 含 量增多,将会造成温室效 应,全球气温上升。 2、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制冷 剂——氟氯烃,破坏了臭氧层, 出现了臭氧空洞。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分组阅读讨论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2000-3000km
80-500km高空有若干电 离层,对无线电通信传 输的重要作用。
练习巩固
1、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增;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C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 B、臭氧层的存在 C、电离层受到耀斑爆发的干扰 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层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递减, 递减率为 0.6°C/100m
对流运动显 占有整个大气质量3/4 著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天 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 类关系最为密切。
高纬8-9km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迅速递 减
以水平运动 含水汽、杂质极少,无 为主 天气现象;大气平稳,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 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是 人类自下而上的天然屏 障。
4、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F A B E C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2000-3000km
80-500km高空有若干电 离层,对无线电通信传 输的重要作用。
练习巩固
1、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增;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C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 B、臭氧层的存在 C、电离层受到耀斑爆发的干扰 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
1.干洁空气:
(一)、大气组成
N2:生物体的基本成份 O2:维持生命活动 CO2: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 O3: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2.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红外线 3.固体杂质: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成份的变化:
1、由于大量使用煤 、石油等 矿物燃料,致使二氧化碳 含 量增多,将会造成温室效 应,全球气温上升。 2、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制冷 剂——氟氯烃,破坏了臭氧层, 出现了臭氧空洞。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 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 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 是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 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 人类有何关系? 6、读图,说明电离层与人 类的关系。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大气分层
高度
特点 气温的垂直变 化 空气运动特 点
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分组阅读讨论
5、有关臭氧的叙述,正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臭氧含量的最大值在22-27千米高空 C、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大气 层中的臭氧 D、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作业:列表归纳
高度 温 度 垂直变化 原因 大气运 与人类 动特点 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分布
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
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份(25千米以下)
气体成份 氮(N2) 体积分数 (%) 78.08 质量分数 (%) 75.52
氧(O2) 氩(Ar)
二氧化碳 (CO2)
20.94 0.93
0.03
23.15 1.28
0.05
一、大气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