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报告范文
矿床学课间实践报告
矿床学课间实践报告摘要:主要介绍几种矿石的结构,组分,出产地等。
三方晶系,arh=0.5421nm,α=55。
17';Z=2。
ah=0.5039nm,ch=1.3760nm;Z=6。
刚玉型结构。
成分中有Ti的替代时,晶胞体积将增大;而Al的替代则使晶胞体积减小。
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D3d-3m(L33L23PC)。
完好晶体较少见。
常见单形:平行双面c,六方柱a,菱面体r、u、e,六方双锥n。
在晶面上有三组平行于和交棱方向的条纹、三角形凹坑或生长锥等晶面花纹。
依为聚片双晶,依(0001)为穿插双晶或接触双晶。
常呈显晶质板状、鳞片状、粒状和隐晶质致密块状、鲕状、豆状、肾状、粉末状等集合体形态。
物理性质钢灰色至铁黑色,常带淡蓝锖色;隐晶质或粉末状者呈暗红至鲜红色。
具特征的樱桃红或红棕色条痕。
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有时光泽暗淡。
无解理。
因双晶可具和裂开。
硬度5~6。
相对密度5.0~5.3。
偏光镜下:血红、橙黄、灰黄色。
一轴晶(-),No=2.988,Ne=2.759。
矿石形态单晶常呈板状,主要由板面(平行双面)与菱面体等所组成的聚形。
集合体形态多样:显晶质的有片状、鳞片状或块状;隐晶质的又鲕状、肾状、粉末状和土状等。
赤铁矿根据形态等特征,又有以下的一些名称:具金属光泽的片状集合体者,称镜铁矿;具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集合体者,称云母赤铁矿;呈鲕状或肾状的称鲕状或肾状赤铁矿;粉末状的赤铁矿称铁赭石。
赤铁矿的形态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是:一般由热液作用形成的赤铁矿可呈板状、片状或菱面体的晶体形态;云母赤铁矿是沉积变质作用的产物;鲕状和肾状赤铁矿是沉积作用的产物。
产状与组合形成于氧化条件下,规模巨大的赤铁矿矿床多与热液作用或沉积作用有关。
赤铁矿可成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由磁铁矿、赤铁矿、假像赤铁矿所组成,与石英、绿泥石等共生。
接触变质型的赤铁矿主要与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和石榴子石、透辉石、金云母、阳起石等共生。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矿床学实习报告矿床类型:岩浆矿床典型矿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班级:020151姓名:***实习日期:2017.09.29一、矿床地质背景简介1、大地构造位置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位于攀枝花境内,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是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
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上,西邻丽江台缘坳陷北段,西南接滇中坳陷,该区域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岩浆-构造带。
(如图1中方框内)2、区域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1)地层区内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
上三叠纪底层在本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基底为下元古代早期的米易群,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以及角砾状混合岩,夹少量的变粒岩;围岩地层为震旦系—寒图1(据25万综合)武系一套陆表海沉积[1],下部为观音崖组砂岩以及片岩,分布较少,上部主要为灯影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于基底地层之上。
矿区缺失寒武系—石炭系的地层,推测是由于基底地层的抬升,导致了寒武—石炭系地层变薄至消失[2],晚二叠世由于裂谷中裂隙构造发育到达顶峰,形成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的大陆溢流相火山岩,以及研究区层状含矿辉长岩体。
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裂陷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巨大的陆相类磨拉石—含煤建造,在矿区中主要以丙南组(T3b)和大荞地组(T3d)为代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以及上部的页岩和含煤层。
而到第三系主要为薄层砂页岩沉积,厚度巨大。
[3](2)岩浆岩该区位于康滇构造-岩浆带上,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呈南北向分布于地轴内,形成四川省内著名的岩浆杂岩带[4]。
①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含矿岩体以及研究区两侧的正长岩。
《矿床学》实验报告
《矿床学》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实验一岩浆分结矿床(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岩浆分异作用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标本:矿石: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石化橄榄岩、10-透辉岩蚀变岩:11-蛇纹岩、12-透闪石化蛇纹岩、13-滑石岩、14-蛭石岩超基性岩体的主要围岩:15-斜长角闪片岩次生作用产物:16-菱镁矿三、标本观察1.岩体围岩:注意岩体侵入围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变质时代。
2.含矿岩体:注意根据主要矿物粒度认识细粒和中粗粒纯橄岩的特征,并根据矿物成分和含量区别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
3.矿石:条带状构造:注意铬铁矿结晶粒度及组成条带在纯橄岩中的排列方向和规模判断是火成堆积或流动构造。
浸染状构造:铬铁矿晶粒大小、密集程度和在矿体产出的部位。
四、思考题1.超基性岩体的分布与大地构造的关系;2.岩体中岩相分带特点,各相间相互关系及矿化与岩相空间分布关系;3.岩体规模产状及其与围岩关系;4.岩浆分异矿体和岩浆贯入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5.矿体产状规模及其分布特点;6.分析带状构造矿石的成因。
参考数据:1.铬矿石工业要求原生矿工业品位:Cr2O3≥8~10%原生矿边界品位:Cr2O3≥5~8%砂矿工业品位:Cr2O3≥3%砂矿边界品位:Cr2O3≥1.5%2.铬铁矿:[(Mg,Fe)Cr2O3]含铬50~60%。
五、实验报告实验二岩浆熔离矿床(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一、目的要求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大冶铁矿矿床学实习报告
大冶铁矿矿床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矿床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加深对矿床学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我参加了大冶铁矿的实习活动。
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具有丰富的矿床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大冶铁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大冶铁矿的矿区、选矿厂和冶炼厂等重要部位,并听取了专业导游的讲解。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矿床露头、矿体形态、矿石结构等特征,并与地质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地质背景大冶铁矿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西端的鄂东南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发育。
区域上,大冶铁矿处于大冶向斜的南翼与鄂城一大磨隆起带的中脊以及姜桥一下陆断裂褶皱带的交切部位。
矿区内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2. 矿床地质特征(1) 矿体特征:大冶铁矿的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形态,产状较稳定,倾向北东,倾角30-50度。
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整合关系。
(2) 矿石特征:大冶铁矿的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和镜铁矿。
矿石结构以粒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结构和溶蚀结构。
矿石品位较高,铁含量平均在30%以上。
(3)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大冶铁矿的成矿期主要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阶段以磁铁矿为主,晚期阶段以黄铁矿为主。
成矿过程中,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地质构造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3. 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1) 成矿条件:大冶铁矿的成矿条件主要包括有利的地质构造位置、丰富的物质来源、高温高压的环境以及充足的成矿时间等。
(2) 成因分析:大冶铁矿的成因目前普遍认为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
岩浆活动中释放出的铁质物质在适宜的地质构造位置富集,经过交代作用和沉淀作用形成了矿床。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岩浆矿床实习,旨在了解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类型及特征,掌握岩浆矿床的勘探方法,提高对地质矿产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某地岩浆矿床三、实习内容1. 实习背景岩浆矿床是指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由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
本次实习主要针对某地岩浆矿床进行实地考察。
2. 实习过程(1)实地考察实习小组首先到达实习地点,对岩浆矿床的地理位置、地貌、植被等进行了初步了解。
随后,我们跟随导师对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
(2)岩浆矿床类型识别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岩浆矿床的类型、特征及形成条件,对实习地点的岩浆矿床类型进行了识别。
(3)岩浆矿床勘探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岩浆矿床的勘探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实地考察,我们对这些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岩浆矿床评价实习小组对实习地点的岩浆矿床进行了评价,包括矿床规模、品位、赋存状态等,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
3. 实习成果(1)掌握了岩浆矿床的类型、特征及形成条件;(2)了解了岩浆矿床的勘探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3)对实习地点的岩浆矿床进行了评价,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岩浆矿床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岩浆矿床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次岩浆矿床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伟晶岩矿床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23进行了伟晶岩矿床实习,这是我学习地质矿产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伟晶岩矿床的形成、特点和开采利用情况,对我国矿产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1. 伟晶岩矿床概述
伟晶岩矿床是一种硅酸盐岩浆矿床,主要由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结晶而成。
伟晶岩矿床具有较高的品位和大型规模,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2. 矿床地质特征
伟晶岩矿床地质特征表现为:矿床赋存于地壳深部,矿体形态复杂,边界不清,矿石结构致密,品位较高。
矿床主要由矿物、岩石和围岩三部分组成。
矿物成分以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为主,其次为白云石、黑云母等。
岩石类型主要为伟晶岩、细晶岩、花岗岩等。
围岩以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为主。
3. 矿床开采利用
伟晶岩矿床开采主要采用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式。
地下开采主要适用于埋深较大、矿体较稳定的矿区。
露天开采主要适用于地表覆盖较薄、矿体裸露的矿区。
开采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4. 实习感悟
通过实习,我对伟晶岩矿床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矿产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
同时,也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论
伟晶岩矿床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地质矿产知识水平,还培养了我现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运用实习期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做出贡献。
矿床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
矿床学实验报告矿床学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的特点正确性实验报告的写作对象是科学实验的客观事实,内容科学,表述真实、质朴,判断恰当。
客观性实验报告以客观的科学研究的事实为写作对象,它是对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虽然也要表明对某些问的观点和意见,但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确证性确证性是指实验报告中记载的实验结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复和证实,也就是说,任何人按给定的条件去重复这顶实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观察到相同的科学现象,得到同样的结果。
可读性可读性是指为使读者了解复杂的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写作除了以文字叙述和说明以外,还常常借助画图像,列表格、作曲线图等文式,说明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骤之间的关系,解释实验结果等。
二、实验报告种类按科目分类:大学物理实验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三、矿床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矿床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床学实验报告1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岩浆分结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了解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岩浆分异作用之间的关系。
3、分析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形成机理,了解矿床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陕西松树沟铬铁矿矿床标本:矿石:1-条带状铬铁矿、2-致密块状铬铁矿、3-稠密浸染状铬铁矿、4-中等浸染状铬铁矿、5-稀疏浸染状铬铁矿、6-星散浸染状铬铁矿。
矿体围岩:7-含斜辉橄榄岩、8-中粗粒纯橄榄岩、9-蛇纹石化橄榄岩、10-透辉岩。
矿床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矿床实习,深入了解矿床的基本特征、形成规律和勘探方法,掌握矿床勘探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5日三、实习地点XX矿业集团四、实习内容1. 矿床基本特征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矿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矿床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矿体形态、赋存条件等。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矿床主要赋存于沉积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厚度较大,品位较高。
2. 矿床勘探方法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矿床勘探的基本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探等。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钻探、坑探等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了不同勘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3. 矿床勘探现场实践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参与了矿床勘探的现场实践。
我们学习了钻探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了钻探作业,掌握了钻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坑探作业,了解了坑探作业的基本流程和安全措施。
4. 矿床资源评价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矿床进行了资源评价。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我们了解了该矿床的资源储量、品位、开采价值等,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五、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矿床勘探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习让我认识到,矿业生产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珍惜实习机会,为我国矿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总结通过本次矿床实习,我对矿床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矿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报告采矿(优秀范文)(二)
实习报告采矿(优秀范文)(二)引言概述:本文是采矿专业实习报告的范文,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和实践,总结了采矿实习的五个重要方面,包括:岩石矿床的勘探与开发、矿山安全管理、矿石选矿技术、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技术以及矿山环境保护。
通过实习报告的撰写,旨在总结实习经验,加深对采矿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专业实习的实践能力。
正文:一、岩石矿床的勘探与开发:1. 学习识别矿产资源的基本规律,掌握岩石矿床的勘探方法;2. 学习了采样和样品分析技术,对不同类型矿床的矿石样品进行分析;3. 参与实地勘探工作,熟悉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和方法;4. 学习了矿石的选矿试验和经济性评价方法,了解选矿工艺的基本原理;5. 熟悉了岩石矿床的开发流程,掌握了开发规划和安全管理的要点。
二、矿山安全管理:1. 学习了矿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矿山安全的重要性;2. 参加了矿山安全培训,了解矿山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3. 学习了矿山通风、排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4. 参与了矿山现场巡查工作,了解安全生产各环节的管理;5. 掌握了矿山逃生技能,学习了处理矿山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三、矿石选矿技术:1. 了解了不同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选矿原理;2. 学习了常用的选矿设备和选矿流程;3. 参与矿石的选矿试验,掌握了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4. 学习了矿石品位和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掌握了评价选矿工艺的指标;5. 进一步了解了选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四、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技术:1. 了解地下金属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用的采矿设备;2. 学习了地下巷道的开挖和支护技术;3. 参与地下矿山的巷道测量和导线测量工作;4. 学习了短工作面开采技术和矿山深部开采技术;5. 了解了地下矿山环境和瓦斯防治等特殊要求。
五、矿山环境保护:1. 了解矿山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2. 学习了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3. 掌握了矿山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技术;4. 参与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5. 学习了矿山复垦和环境修复技术,了解矿山闭坑技术和绿色矿山建设。
矿床学实习报告—辽宁弓长岭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实习报告姓名:刚果河边草泥马班级:021131学号:3838438指导教师:丁振举一、区域地质简介图1弓长岭铁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南幔枝构造北部拆离滑脱带上,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包括:新生界第四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震旦系、上元古宇青白口系、下元古宇辽河群、太古宇鞍山群。
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
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
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
东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
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
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
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
奥陶系出露中下两统,岩性主要有竹叶状灰岩、薄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
不整合于寒武系之上,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矿区内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强烈发育,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十分常见。
鞍山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经过多期活动,形态较为复杂,由西向东组成一个复杂的复试褶皱,北部切割于寒岭大断裂,主要的褶皱有三道岭—下马塘背斜、弓长岭背斜。
褶皱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期断裂构造发育的影响,导致岩层缺失,或远距离错动,形态遭到破坏。
主要的断裂有汤河沿—南芬断裂、偏岭断裂、三道岭—陈家岭子断裂、寒岭断裂及东黄泥岗断裂。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以大面积出露的太古宙花岗岩为主,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辉绿岩仅呈零星小岩株状产出。
图2一、矿区地质概况弓长岭铁矿床位于辽东南幔枝构造的北部强烈抬升区边缘,下辽河凹陷与太子河凹陷交汇处,大地构造上位于鞍山凸起中。
四川力马河铜镍矿床实习报告
四川力马河铜镍矿床实习报告四川力马河铜镍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最重要的岩浆硫化物矿床之一,成矿岩体为一小型镁铁-超镁铁侵入岩体,由含斜长石的超镁铁岩和辉长岩类的镁铁质岩组成。
矿床富含硫化物,成矿元素为铜、镍。
其成矿岩体(力马河岩体)锆石SHRIMP年龄为260Ma。
1.区域地质1.1 大地构造位置力马河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四川攀西地区(图1),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
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1.2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1.2.1 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的最古老的地层层为康定杂岩群,以中元古界会理群、震旦系和三叠-侏罗系陆相湖海沉积岩层为主。
区内地层呈近南北向分布。
太古界-下元古界地层主要为康定杂岩群以及河口群。
中元古界地层主要为会理群地层,包括力马河组、凤山营组。
晚古生界震旦系。
寒武系至上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其中二叠系上统为峨眉山玄武岩,缺失上志留统和大部分上古生界地层。
上三叠系到白垩系为陆相图1 力马河区域位置河湖碎屑沉积,为红色砂页岩,形成会理红盆。
1.2.2 构造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制。
古元古代末,地壳强烈地褶皱,伴随剧烈的岩浆活动,产生区域性的褶皱变质,形成基底褶皱,其构造线大致东西向。
由震旦系到中生代地层组成的盖层褶皱和断裂,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和印支期,以及白垩纪燕山运动后期,产生了剧烈的褶皱断裂,其构造线接近南北,多形成开阔平缓的向斜以及较紧密的背斜。
海西晚期和印支期伴随岩浆活动,燕山期主要为断裂和坳陷。
中生代构造运动后期,褶皱断裂极为剧烈,在本区形成了互相交切的断裂带。
可分为:受南北向断裂带复活所控制的南北向平行断裂;北东向断裂常切割南北向断层;北西向一般规模不大。
1.2.3 岩浆岩究区域内的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极为发育,为一个伴随多期构造活动的岩浆杂岩带。
矿床学实习报告—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实习报告姓名:刚果河边草泥马班级:021131学号:3838438指导教师:吕新彪一、区域地质简介力马河镍矿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会理县小关河地区,处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范围内(图1),其成矿岩体(或称为力马河岩体)为一小型的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其锆石SHRIMP 年龄为260 Ma ,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岩浆活动时限256 Ma 一260Ma 相对应,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有关研究认为,力马河镍矿成矿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的产物力马河镍矿原勘探储量有镍品位1.11%的矿石量2.49×106吨,所在的会理小关河地区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硫化物矿床矿化岩体出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密集分布数十个岩浆硫化物矿化岩体,主要有杨合伍、核桃树、青矿山等,形成一个以力马河镍矿为代表的矿化岩体群,集中在以小关河为中心的基底出露区,出露基底地层为下元古界会理群石英岩、石英钠长片岩、砂板岩、白云片岩、灰岩等。
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安宁河、磨招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制。
古元古代末,地壳强烈地褶皱回返,伴随剧烈的岩浆活动,产生区域性的褶皱变质,形成基底褶皱,其构造线大致东西向。
由震旦系到中生代地层组成的盖层褶皱和断裂,主要形成十海西期和印支期,以及白平纪燕山运动后期,产生了剧烈的褶皱断裂,其构造线接近南北,多形成开阔平缓的向斜以及较紧密的背斜。
海西晚期和印支期伴随岩浆活动二燕图1 力马河镍矿产出背景、成矿地质简图 图2 力马河矿区地质图1.凤山营组硅质灰岩2.力马河组石英岩夹板岩 3.辉石辉长岩 4.辉长岩 5.闪长岩 6.矿化橄榄岩 7.断层及编号8.过渡界线 9.明显界线 10.剖面位置及编号山期主要为断裂和坳陷。
中生代构造运动后期,褶皱断裂极为剧烈,在本区形成了互相交切的断裂带。
可分为:受南北向断裂带复活所控制的南北向平行断裂;北东向断裂常切割南北向断层;北西向一般规模不大。
矿床学实习报告铬铁矿
矿床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矿区实习内容:铬铁矿矿床调查与采样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铬铁矿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我国铬铁矿资源相对匮乏,且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因此,对铬铁矿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铬铁矿矿床的特点、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掌握矿床学的基本知识和采样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床调查和采样。
矿床调查主要包括对矿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岩性、矿石类型、矿体形态、矿体规模、矿石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采样主要包括采取矿石样品和围岩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矿物学研究。
实习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观察、采样、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
野外观察主要采用肉眼观察和摄影记录,采样主要采用机械采样和手工采样相结合的方式,室内分析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探针等仪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主要采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了该矿区的铬铁矿矿床特点。
该矿区铬铁矿矿床属于沉积型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矿石质量较好,但矿体规模较小,分布较广。
我们对矿石样品和围岩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样品中Cr2O3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5.6%,MgO、Al2O3、SiO2等杂质含量较低,矿石样品中主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其中磁铁矿为主要矿物,含量约为60%。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矿床学的基本知识和采样技巧,对铬铁矿矿床的特点、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矿物学研究,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矿床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矿床学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使学生了解矿床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0日,地点为我国某大型矿山。
三、实习内容1. 矿床地质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矿床地质调查,了解了矿床的成因、分布、规模和类型。
通过对矿山地质资料的查阅,掌握了矿床的地质构造、矿物成分、品位等基本特征。
2. 矿床勘探与开采在矿床勘探方面,我们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等,并参观了矿山勘探现场。
在矿床开采方面,我们了解了矿山开采的基本工艺,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并参观了矿山开采现场。
3. 矿床加工与利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矿床加工厂,了解了矿石的加工流程,包括破碎、磨矿、选矿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矿床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尾矿综合利用、废石综合利用等。
4. 矿床环境保护与治理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方法,如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
四、实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矿床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团队协作精神实习期间,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
3. 环保意识实习期间,我们了解到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增强了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参与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本次矿床学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我国矿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矿床学读书报告[1]
内生金属矿床之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矿床学》实习课上,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系统的学习了内生矿床的各种矿床,对它们的成矿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后翻阅资料时偶然发现我们所实习的一大部分矿床都是小岩体矿床,例如:金川硫化物矿床岩体的面积只有1.34 km2, 却赋存了545& 104 t 镍储量( 镍1.06% ) 和350 & 104 t 铜储量.于是我开始了对其的关注。
资料表明,我国没有发现100 km2 以上的大型层状矿床。
赋存矿体的岩体面积一般都在几平方公里以下, 大多数小于1 km, 只有攀枝花这类岩体规模较大和少数铬铁矿岩体如罗布莎的面积达到70 km(中国的小岩体岩浆矿床,汤中立,2002)。
所以, 我国是以小岩体岩浆矿床为主。
我国及世界的成矿斑岩体积都很小,最小的只有0.101km2 ,一般多小于1km2 ,如此小的岩体却携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吨的金属堆积,与其本身不成正比。
由此“小岩体成大矿”理论顺应而生。
小岩体的体积与成矿作用的规模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也就导致了引入透岩浆流体假说的必要性。
由于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都与小岩体有关,故以“小岩体,成大矿”为切入点,选择“小岩体成大矿”这一客观事实来阐述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以东沟钼矿为例,如果流体中MoO3溶解度取最大值29ppm(Rempel et al.,2006)或含钼18.5ppm,含钼流体的密度取1.3 g/cm3,则形成65万吨的超大型钼矿需要流体体积约为27km3,是东沟斑岩体估算体积8.1 km3的3.34倍(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导论,罗照华等,2009)。
如此巨量的流体显然不是被溶解或包含在熔浆中的,要求岩浆仅仅是一个通道而不是流体的来源,这就为引进透岩浆流体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透岩浆流体是非岩浆体系析出的流体,它与岩浆体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只是相互需要而走在一起(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罗照华等,2007)。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矿床学实习报告矿床类型:岩浆矿床典型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班级:020151:勇辉实习日期:2017.09.29一、矿床地质背景简介1、构造位置省钒钛磁铁矿床位于境,在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是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
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上,西邻台缘坳陷北段,西南接滇中坳陷,该区域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岩浆-构造带。
(如图1中方框)2、区域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1)地层区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岩互层。
上三叠纪底层在本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
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基底为下元古代早期的米易群,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以及角砾状混合岩,夹少量的变粒岩;围岩地层为震旦系—寒图1(据25万综合)武系一套陆表海沉积[1],下部为观音崖组砂岩以及片岩,分布较少,上部主要为灯影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于基底地层之上。
矿区缺失寒武系—石炭系的地层,推测是由于基底地层的抬升,导致了寒武—石炭系地层变薄至消失[2],晚二叠世由于裂谷中裂隙构造发育到达顶峰,形成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的大陆溢流相火山岩,以及研究区层状含矿辉长岩体。
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裂陷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巨大的陆相类磨拉石—含煤建造,在矿区中主要以丙南组(T3b)和大荞地组(T3d)为代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以及上部的页岩和含煤层。
而到第三系主要为薄层砂页岩沉积,厚度巨大。
[3](2)岩浆岩该区位于康滇构造-岩浆带上,区岩浆岩十分发育,呈南北向分布于地轴,形成四川省著名的岩浆杂岩带[4]。
①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含矿岩体以及研究区两侧的正长岩。
含矿辉长岩体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与上部(西侧)及东北端与三叠系地层及部分正长岩呈断层接触,与下部(南东侧)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呈侵入接触,西部局部地段见有角闪正长岩穿插于辉长岩体之中,东南侧局部见花岗岩与辉长岩产生同化混染作用。
矿床学实习报告总结
矿床学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矿床学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矿床学这一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首先,实习让我对矿床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实习之前,我对矿床学的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矿床的形成、类型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我明白了矿床是由矿物质沉积、堆积和富集成矿作用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矿床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同时,我也了解了矿床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成矿元素的地壳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对矿床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其次,实习让我掌握了矿床学的实践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地考察,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矿石、矿物和岩石,并了解了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分析地质图、矿床图等资料,这对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最后,实习使我对我国矿产资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这使我更加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为我国矿产资源事业做出贡献的决心。
总之,这次矿床学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实习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我国矿产资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矿床学实验报告实习八
矿床学实验报告实习八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矿床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矿床地质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针对岩浆矿床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岩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方面内容。
二、实验内容1. 标本观察:观察实习八所提供的岩浆矿床标本,分析其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
2. 实习思考题:根据实习八的标本观察,回答相关思考题,深入分析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3. 实习作业:根据实习八的要求,完成相关实习作业,进一步巩固对岩浆矿床的认识。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标本:仔细观察实习八所提供的岩浆矿床标本,记录其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信息。
2. 分析数据:根据标本观察结果,分析岩浆矿床的地质特征,如岩浆岩的岩性变化、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特征等。
3. 解答思考题:结合实习八的标本观察,回答相关思考题,探讨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4. 完成实习作业:根据实习八的要求,完成相关实习作业,进一步巩固对岩浆矿床的认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本观察:实习八所提供的岩浆矿床标本具有以下特征:a. 地质特征:岩浆矿床位于岩浆岩侵入区域,矿床周围的地层受到岩浆热液的影响,发生蚀变。
b. 矿物组合:岩浆矿床主要由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其中橄榄石和辉石含量较高。
c.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呈自形晶结构,矿物颗粒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岩浆充填裂隙现象。
2. 实习思考题:a.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岩浆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侵入、岩浆热液活动、围岩蚀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b. 岩浆矿床的成因:岩浆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岩浆中的成矿元素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富集,形成矿床。
3. 实习作业:a. 描述岩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
b. 分析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c. 讨论岩浆矿床的勘查和开采方法。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岩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矿床学实验报告磷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磷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2. 掌握磷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3. 学会磷矿床的勘探和开采技术;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磷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中。
本实验主要研究磷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磷矿床的成因和勘探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磷矿石标本、显微镜、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化学分析试剂等;2. 实验设备:实验台、显微镜、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化学分析仪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磷矿石标本(1)肉眼观察磷矿石的形态、颜色、结构等特征;(2)显微镜观察磷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晶粒大小等;(3)光谱仪分析磷矿石的化学成分。
2. 磷矿石物理化学性质测定(1)测定磷矿石的密度、孔隙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质;(2)测定磷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含量等化学性质。
3. 磷矿床成因分析(1)根据磷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磷矿床的成因;(2)结合磷矿床的地质背景,探讨磷矿床的形成过程。
4. 磷矿床勘探技术(1)介绍磷矿床的勘探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等;(2)分析各种勘探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磷矿床的勘探技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磷矿石标本观察磷矿石标本呈灰白色,呈块状、粒状结构,主要由磷灰石组成。
显微镜下观察,磷灰石晶体呈柱状、针状,粒径0.1-1mm。
2. 磷矿石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磷矿石密度为2.6-2.8g/cm³,孔隙度为10%-20%,吸水率为1%-3%。
化学成分中,P2O5含量为20%-30%,SiO2含量为30%-40%,Fe2O3含量为1%-5%。
3. 磷矿床成因分析磷矿床成因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沉积物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经过化学沉积、生物沉积等过程形成磷矿床。
4. 磷矿床勘探技术磷矿床勘探主要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铜陵地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多金属
矿床
一、区域地质背景:
铜陵地区位于江南古路东部北缘凹陷带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均有分布。
志留系和泥盆系以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占优势,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以碳酸盐岩为主,累计厚度达3000米,矿区北部有侏罗-白垩纪火山岩。
印支运动使本地区地层形成一系列褶皱构造,构造线呈北东方向,大致平行排列,由西向东有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向斜,载公山背斜等。
区内主要有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基底构造断裂。
二者交切,构成本区菱形构造格局。
矿床分布于北东倾伏的铜官山背斜的北西翼,近倾没端部位,并环绕老庙基山石英闪长岩接触带发育。
二、矿区地质
①地层
区域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至三叠系地层均有分布,志留系和泥盆系以浅海相碎屑岩为主,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以碳酸盐岩为主
②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这些断裂控制了铜官山地区岩体的分布。
③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属燕山期石英闪长岩类,呈小岩株状产出,计有虎山岩体,金口岭岩体,青山岩体,天鹅抱蛋岩体和老庙基山岩体。
脉岩类有长英岩脉、云斜煌斑岩两种,均为岩浆晚期的产物。
④蚀变分带
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变质、交代、蚀变作用强烈。
自石英闪长岩至石灰岩大体可分为如下两个带。
内蚀变带:蚀变闪长岩,宽0~20米
外蚀变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宽10~20米
透辉石矽卡岩,宽10米
含硅灰石透辉石大理岩,宽30米
大理岩,宽100~300米
老庙基蚀变带长2000米,平均宽20-30m,最宽达100余米。
水平分带性明显,自岩体到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蚀变石英闪长岩—石榴矽卡岩—磁铁矿—蛇纹石—滑石—角页岩—石英岩。
该接触带还见石英闪长岩与C2底部白云质灰岩接触,出现以透辉石为主,并含阳起石等含镁矿物的镁矽卡岩,且还叠加有强烈的滑石、蛇纹石化蚀变。
三、矿体地质特征:
①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体赋存于石英闪长岩与C2~P1q灰岩的接触带中。
矿体呈似层状与底板D3W石英砂岩产状一致,倾角自北东至南西逐渐变陡,从17°~88°,矿体沿走向全长1200米,最大厚度达120米,平均厚约
40米,埋深为+100米~-300米之间,主要为硫化物为主的黄铁矿体。
②矿石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除了原生硫化矿石外,还有次生富集的氧化矿石。
原生硫化矿石有含铜铁矿矿石,含铜磁黄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矿石,含铜滑石—蛇纹石,含铜黄铁矿矿石,此外尚有极少量的含铜石英闪长岩,含铜大理岩,含铜角页岩等。
其中以含铜磁铁矿矿石、含铜磁黄铁矿矿石和含铜矽卡岩矿石为主要类型,占矿石总量75%以上。
矿石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的金属矿物有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次要矿物有镜铁矿,赤铁矿,辉铜矿,方铅矿,辉钼矿,毒砂,白钨矿,闪锌矿,自然金等。
矿石主要为浸蚀结构(黄铁矿交代黄铜矿,呈港湾状)、骸晶结构、镶边结构等典型的交代结构。
矿石以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主。
③围岩蚀变
除矽卡岩外,在硫化物矿体发育地段,还伴有绿泥石化,透闪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
四、成矿作用分析
①矿床成因类型
属于矽卡岩矿床类型:该矿床岩体主要为燕山期石英闪长岩类,侵入到志留系至三叠系含灰岩地层,在其接触带上进行交代作用而行成的。
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共同控制,围岩蚀变强烈,形成了大量的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
矿体主要产
于接触带的凹部,具捕掳体构造、超覆构造等。
矿石矿物主要产于接触带中的矽卡岩中,主要有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等。
矿石主要为浸蚀结构、骸晶结构、镶边结构等典型的交代结构。
以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主。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通过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形成。
②成矿过程分析
接触变质时期:石英闪长岩倾入后,与围岩发生热力变质作用,灰岩变成大理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变成含硅灰石、透闪石大理岩,页岩变成角页岩,石英砂岩变成硅质绢云母角岩和石英岩
气成热液期:早期硅酸岩阶段---首先形成透辉石矽卡岩,随后是气成高温热液的扩散和交待作用,形成了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矽卡岩(Cu-Fe),并穿插透辉石矽卡岩。
氧化物阶段---有大量磁铁矿出现,磁铁矿常交代石榴石,呈石榴石假象,同时尚有少量黄铜矿、磁黄铁矿浸染与磁铁矿中。
晚期硅酸盐阶段---磁铁矿形成后又有矽卡岩(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形成,并伴生有黄铜矿、磁铁矿
热液硫化物期:硫化物阶段---形成大量的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并穿插于早期形成的磁铁矿和石榴石裂隙中,伴生有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
碳酸盐阶段---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矿物,呈脉状穿插于矽卡岩及含铜磁铁矿矿体中。
在石英脉中有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等金属硫化物。
表生期:氧化阶段---硫化矿体在地表经氧化淋滤作用,形成大量的褐铁矿堆积,并形成铜的氧化物、次生硫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