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精选)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精选)
体形态。
木材
质地坚硬,纹理自然,易于加 工。适用于制作结构稳定的立 体作品,如小雕塑、模型等。
塑料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可用于制作复杂 的立体形态,如模型、装置艺 术等。
金属
质地坚硬,光泽度好,具有现 代感。适用于制作精细、小巧 的立体作品,如首饰、小雕塑
等。
材料选择原则与方法
根据作品主题和风格选择材料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时间分配
每周4课时,共16周,总计64课时。 其中,前8周进行理论讲授和实践训 练,后8周进行作品制作、展示与评 析。
02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与原理
立体构成定义及特点
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 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 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
根据作品的加工需求,选择易于加工的材 料,以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
表现技巧指导与实践
色彩运用
合理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等手法,增强作 品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注意色彩与作品
主题的协调性。
形态塑造
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手段,将 材料塑造出所需的立体形态。注意
保持形态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A
B
C
D
空间感营造
利用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手段,营造出 作品的空间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质感表现
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表现出 不同的质感效果,如光滑、粗糙、柔软等 ,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05
立体形态空间组合与变化规

空间组合方式探讨
线性空间组合
通过线性元素(如线条、杆件) 的排列、交错、叠加等方式,形 成空间感。这种组合方式简洁明

2024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2024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材质运用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例如,金属材质可 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 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2024/1/28
10
03
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
Chapter
立体感
通过塑造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等要素,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例如,运用光影效果和明暗对比,可以强调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细节,增强立体 感。
2024/1/28
9
色彩与材质运用
色彩运用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 定的氛围。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2024/1/28
22
06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Chapter
2024/1/28
23
学生作品展示环节
展示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实物模型、照片或数字模型等形式 展示作品。
展示时间
每位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 创作灵感、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等。
互动环节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提问或发表看法, 以促进交流和讨论。
2024/1/28
24
作品评价标准及流程
评价标准
作品的创意性、技术难度、美观度和 实用性将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评价流程
首先由教师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分数;最后由教师给 出综合评价和建议。
2024/1/28
25

立体构成的美术教案

立体构成的美术教案

立体构成的美术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训练2.1 观察与思考2.2 线条与形状2.3 空间与透视2.4 质感与量感第三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3.1 常见立体构成材料的特点与用途3.2 立体构成工具的使用方法3.3 材料与工具的选择原则3.4 材料与工具的购买与保存第四章: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与步骤4.1 创意构思与设计4.2 制作草图与方案4.3 材料与工具的准备4.4 立体构成的制作步骤与技巧第五章:立体构成的应用与实践5.1 立体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5.2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5.3 立体构成在建筑与环境艺术中的应用5.4 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形式与风格6.1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式6.2 立体构成的传统风格与流派6.3 立体构成的现代风格与趋势6.4 立体构成的风格创新与实践第七章:立体构成的色彩与光影7.1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与运用7.2 色彩搭配的原则与技巧7.3 光影对立体构成的效果与影响7.4 光影处理的方法与实践第八章:立体构成的表现与表达8.1 立体构成的情感表现8.2 立体构成的寓意与象征8.3 立体构成的视觉传达与表现8.4 立体构成的个人风格与表达第九章:立体构成的评价与鉴赏9.1 立体构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9.2 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与评价9.3 立体构成的鉴赏技巧与修养9.4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与交流第十章:立体构成的拓展与应用10.1 立体构成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10.2 立体构成与数字技术的结合10.3 立体构成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10.4 立体构成的未来发展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这些元素在空间中的组合与布局是立体构成的基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与空间组合教案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立体、空间造型要素课前导入设计不是艺术这里所说的设计不是艺术并不是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而是把两者的区别明确。

我们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审视设计作品,也可以用艺术的思想衡量作品的设计价值,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首先要尊重设计所能完成的功能与实现的作用。

设计绝不像艺术那样随心所欲。

比如建筑,我们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观念艺术的思想来衡量建筑的精神价值,但是建筑的居住功能却必须符合设计的理性标准——力学、结构、空间、人体、工学等等的。

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阶段,明确设计于艺术的界限,能够有目的性地把设计的技术性学习与观念性学习分开,也许是我们学习这么课程的目的更加明确。

造型与空间并重很多时候学生会对造型和空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

从广义设计的角度思考三维造型占有了空间以后,必然也会对空间(正负形)产生分割,空间(负型)也会随着造型产生变化。

造型与空间就行形与影的关系,一个产生变化,另一个随之变化。

但是从狭义的造型与空间的设计出发,在每个造型中,设计师都要考虑到立体造型的正负关系(造型美感与空间美感共生),使其融为一体。

就像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一定有一个富有空间美感的建筑外观,进入室内,也必然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内部实用空间。

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思考,造型与空间都是共同产生、互相变化。

立体造型学习的由简至繁在整个课程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从造型简单的方式开始,逐步加大难度。

因为初学者往往会把最终的造型理解的很复杂,因为在最终结果体积不变的状况下,学生都会觉得越复杂越能弥补空间变化的匮乏。

其实空间变化的丰富并不是变化的数量、体块的细节数量决定的,真是使之产生丰富效果的是空间穿插的巧妙、整体空间的对比与细节的处理美感(体积感、空间感、视觉感)。

空间的丰富性往往不仅仅是复杂所造成的。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1 立体构成的定义1.2 立体构成的分类1.3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1.4 立体构成的原则与方法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2.1 观察与感知2.2 手工制作技巧2.3 模型制作与展示2.4 空间想象与创新第三章:几何立体构成3.1 立方体及其变形3.2 圆柱体及其变形3.3 球体及其变形3.4 几何立体的组合与分解第四章:有机立体构成4.1 生物形态的观察与分析4.2 有机形态的提炼与创意4.3 有机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4.4 有机立体构成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抽象立体构成5.1 抽象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点5.2 抽象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5.3 抽象立体模型的制作与展示5.4 抽象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第六章: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艺6.1 立体构成常用材料的特点与运用6.2 立体构成基本工艺介绍6.3 材料的创新应用与环保意识6.4 工艺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第七章: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7.1 立体构成与雕塑艺术7.2 立体构成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7.3 立体构成与空间设计的关系7.4 案例分析:著名艺术家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八章: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8.1 立体构成与产品设计的关系8.2 立体构成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8.3 立体构成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8.4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innovative 的立体产品第九章: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9.1 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的关系9.2 立体构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9.3 立体构成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9.4 案例分析:著名建筑与立体构成的关联第十章:立体构成的创意与实践10.1 立体构成的创新思维训练10.2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策划与实施10.3 立体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0.4 立体构成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立体构成,掌握基本元素的应用以及运用原则与方法进行创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学时数】2(90分钟)【教学内容】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二、立体构成的概念三、立体构成的起源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区别,初步建立体的观念。

【基本要求】理解立体构成的涵义、概念,掌握其构成条件,学会收集有价值的资料,由感性入手上升至理性的分析。

【教学要点】与平面构成的区别,与机械制图的区别,鉴别误区。

不是某种材料的堆砌,更不是某种技法的游戏。

分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建立体的观念。

【教学方法】1、理论部分的讲述。

2、“讲、学、观察”相结合: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和观察等方式。

使学生学会分析鉴别,理解其内部联系性。

3、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结合概念介绍●新课导入(提问)(10分钟)●新课内容(6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后思考与练习(10分钟)【作业要求】材料准备【教学小结】立体构成的概念、涵义、避免一般状态下会遇到的学习误区、满足条件第一节立体构成的涵义一释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延伸,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渐变以及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关系都将运用到立体构成中;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二)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三)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体的造型手段。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篇一: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师:杜晓坤第一课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认知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

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

例如建筑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

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

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

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

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
抽象立体构成
欣赏点
通过巧妙的几何形态组合,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作品二:《流动的光影》 作者:XXX
创作年代:XXXX年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材质
01
纸艺、LED灯
风格
02
光影立体构成
欣赏点
03
运用纸艺和光影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体验,探索了光与
影的交互关系。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及点评
0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组
织。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
03
的问题。
学生动手制作现场指导
2. 巡视与指导
1
2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巡视各小组,关注学生的 制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3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鼓 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特性。
块材的切削与堆积
通过切削、雕刻等手法,将块材加 工成所需形状,并进行堆积、组合 。
空间与质感表现
利用块材的体积感、质感表现立体 形态的厚重、轻盈等感觉。
04 创意实践案例分 析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作品一:《空间之塔》 作者:XXX
创作年代:XXXX年
经典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材质
金属、玻璃
风格
创意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二
《未来之翼》
实践目标
探索未来科技主题下的立体构 成表现。
实践步骤
确定科技主题;设计未来感强 烈的几何形态;运用透明材质 和光影效果;完成作品并展示 。
创新点
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展现 了立体构成的未来感和前瞻性

2024版年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x

2024版年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x

15
折纸艺术表现技法
01
02
03
基础折纸技法
学习基本的折纸技巧,如 山峰折、山谷折、内折、 外折等,掌握纸张的基础 变形方法。
2024/1/30
复杂折纸造型
通过组合基础折纸技法, 学习制作复杂的折纸造型, 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创意折纸设计
鼓励学员发挥想象力,自 主设计具有创意的折纸作 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29
鼓励创新和探索精神
鼓励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构成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提倡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造型手段和技术,探索立体构成的新领域和 新应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参与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锻炼能 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
• 线:线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等属性。线的形态多样,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可以表达不同 的情感和动感。线的运用可以丰富立体构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 面:面是立体构成中二维的形态,具有长度和宽度。面的形态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割、折叠、 弯曲等手法形成丰富的立体形态。面的运用可以增强立体构成的视觉冲击技法
拼贴材料选择
介绍适合拼贴的各种材料,如彩纸、 布片、树叶、金属片等,让学员了解 不同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效果。
创意拼贴设计
鼓励学员运用所学拼贴技法和构图技 巧,自主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意的拼贴 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拼贴构图技巧
学习拼贴的构图方法,如对称、均衡、 对比等,掌握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和色 彩进行构图。
2024/1/30
透视原理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优秀教学案例
4.体的构成:体的形状、大小、组合、空间关系等在立体作品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立体构成原理。
2.分析一个你喜欢的立体艺术作品,阐述其立体构成技巧。
3.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如何运用立体构成原理创作一件具有创意的作品?
4.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布置、生活用品设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立体构成的魅力,提高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
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立体构成的知识。
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立体艺术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针对立体构成的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等。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立体构成的内涵和技巧。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3.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层次与序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立体物体,感知立体构成的存在。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构立体物体。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立体物体进行分析和解构,写成小论文。

2. 评估学生的论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切割、拼接、弯曲、缠绕等。

2. 介绍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刀具、胶水、电线、纸张等。

3.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演示。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立体创作的技巧。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和材料,进行一个小型的立体创作作品。

2. 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技巧运用准确性、创意性和完成度等方面。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的方法和步骤。

3. 介绍一些成功的立体构成应用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4.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的定义及其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如组合、叠加、切割、旋转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3.针对不同方法,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注意事项。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立体构成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建议,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4.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提高创作水平。
1.空间想象力: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创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技巧掌握:立体构成涉及到多种技巧和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示范。
3.创新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突破传统框架,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立体构成方法,讨论其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1、自然形态2、人为形态3、偶发形态4、抽象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1、形态要素2、材料要素3、形式美法则4、“重力”和“移动”问题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的点2、立体构成中的线3、立体构成中的面4、立体构成中的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1、空间2、色彩3、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1)折屈(2)压屈(3)弯曲(4)切割(5)随意加工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2)多切多折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4、创造肌理效果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立体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

3. 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包括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立体作品,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立体构成的图片、案例、教学视频等。

2.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工具: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案示例: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导入:展示一组立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构成。

2.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立体构成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体会立体构成的乐趣。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1. 讲解:介绍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具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效果的立体作品。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1. 讲解:介绍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创作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方法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运用创作方法创作的立体作品。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立体构成的原理:空间、形态、材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原理,创作出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2. 掌握点、线、面的特点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2. 点、线、面的运用和组合;3. 点、线、面在立体构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点、线、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点、线、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点、线、面创作出一些简单的立体作品。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原理;2. 掌握空间、形态、材质的特点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空间的定义和特点;2. 形态的定义和特点;3. 材质的定义和特点;4. 空间、形态、材质在立体构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空间、形态、材质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详细讲解空间、形态、材质的定义和特点;3. 练习:学生通过绘制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空间、形态、材质的作品,加深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2、学时学分:72学时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4、指定教材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

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3.本章教学重点: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

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

5. 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立体构成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立体物体,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三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1. 复习:回顾本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章概述一、立体构成的概念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

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

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

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

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

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

并且在康定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 (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我国的构成教育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在国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构成教育也逐步进入我国。

首先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开设了色彩构成,随后陈钰盛和辛华泉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教学。

到20世纪80 年代末,构成教育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育,已在大专院校普及,并以确定了三大构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构成教学与其他美术基础教学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构成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与风格,培养严谨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提高审美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在三大构成中立体构成的重点是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和研究,包括立体空间中的空间,立体形态的机能和意念的理性分析,进而在形式美构成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立体形态的设计和创造,并掌握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制作技巧。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和法则,了解造型观念,能够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塑造表现美的形式,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启迪设计灵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创新能力。

立体构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空间、形态、色彩、肌理一、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被忽视的要素。

在上课的时候当我把手伸展在空中,问我手中有什么时,多数的同学会说什么都没有,有的同学会说有空气,几乎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有空间,而当我手中有一物体时,同学们对它的空间体量的存在是肯定的。

这就是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差别。

我们往往很容易注意到物理空间,因为其具体而实在,在空地上盖一幢房子,它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大小空间感。

建筑物内墙壁所围合的空间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大小空间感。

因此,物理空间是物质形态实体所限定的空间。

物理空间是依靠物质形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表达,并与物质形态一样客观实在。

空间和物质形态是相互的,物质形态依存于空间当中,空间也要依据物质形态作限定。

心理空间也称虚空间,是指空间的心理感受。

它是物质形态的空间实体向四周扩张或延伸的结果,即实空间以外的空间部分。

心理空间是人们对空间概念的宽泛意义上的联想。

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留给人们更大的创造空间。

空间在立体构成中起着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以一组静物来讨论,在静物的形态色彩肌理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改变静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静物场景组合。

而就同一个静物场景而言,要是我们用不同的空间视角去观看,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静物画面。

这是我们和静物的空间关系所起到的作用。

就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在空间上。

立体构成研究的是三度空间,而平面构成讨论的是二维空间。

正因为立体是三度空间造就了立体形态与平面形状的区别。

形状只是形态无数面向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

形态(shape)形状(figure)当你看平面设计或绘画时只能从正面一个角度去欣赏。

可看三维物体时却可以前后左右围绕着观察,还可以从上下来看。

所以想要认识一个立体的形态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此设计一件立体形态的作品必须从不同角度距离观察造型,无论怎样转动其角度,都能给人以美感,那么这件立体造型就是一件符合形态整体美感的作品。

二、形态形态是物质的表象,从物质的现实性来说形态又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的形态。

自然形态是在客观自然环境里因自然的力量成就的形态,如山川、树木、岩石等,人为形态是人类根据需要而创造的物质形态,如建筑、家具、日用器皿。

无论是自然形态、人为形态都是丰富多彩,但我们可概括为点、线、面、体。

从而系统的研究理解所有形态。

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要占有一定的三度空间体积。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因此,立体构成训练的材料有被称为线材、面材、点材、块材。

点在几何学中是个纯粹的抽象概念,只有位置,没有长度、宽度、深度的变化,更没有大小、形状、方向的变化。

而在立体构成中,点具备长度、宽度、深度(三次空间)的实体,点的感觉是有环境所决定的,是与周围的环境相对而言的。

我们在机场看到飞机是庞然大物,而我们抬头看天空中的飞机时,真可谓是一个小点。

点事立体构成所有形态的基础。

是形态中最小的单位。

点的排列可以产生线感,如珍珠串成项链,点的堆积可以产生体感,点具有吸引人注意的作用,如黑夜中的一盏孤灯,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2、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学中,线是具有位置和长度的一次元,没有宽度和深度,而在立体构成中线是具有长度、宽度、深度的三度空间实体。

比如长长的轨道、长条的木材,线不仅有粗细长短的变化,还因材料的强度特性不同,有软与硬的区别。

线有多样的形态造型和丰富的情感性格。

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曲线有丰富的变化,有弹力和动感,富于柔软、优雅的情调,具有女性化性格,同时曲线有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有规范、理性、单纯冷漠。

自由曲线伸展富有变化。

直线显得率直而简洁。

强直而有力度,具有男性化性格。

直线可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

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向上强直的性格,水平线较静止,安定,平和、伸展。

垂直线和水平线都给人稳定感,在物质形态中起到规定调和的作用。

斜线有前进、飞跃、冲刺的动感,可以使造型充满活力。

线要塑造有体量感得空间会比较麻烦,通常需要线排列呈面,通过面得围合产生空间,或通过线堆积成体量。

同时,线具有方向性,不同方向的线交织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间。

3、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也是体块的断面、表面的外在表现,面在立体构成中同样具有长度、宽度、深度的三度空间的实体。

一张纸,一块木板都可以是立体构成的面。

面有较强的延展性,只要对面进行简单加工就可以形成体块,把一张纸卷起粘合在一起就形成圆柱。

把六块画板围在一起形成方体。

面有比较好的表现能力,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还有自由和偶然形。

面材经过有目的的剪裁和挖切会产生一定形状的立体造型。

比如贺年卡。

剪纸艺术等。

面有较强的视觉感,能很好表达立体构成中的肌理要素。

我们知道在视觉要素中,物体的色彩和肌理都要附着在物体的表面才得以显现,也就是说面是色彩、肌理的主要载体。

根据面材的表面是否有高低起伏又可以分为直面和曲面。

不同形状的面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直线面得简洁、硬朗。

几何曲线面得饱满、圆润。

完美,自由曲线面的自然、活泼。

4、体块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三次元的实体,有很强的体量感。

在立体构成中体块与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体是物质的有三度空间体积的外在;而量是由体所赋予的物理和心理的特征。

物理的特征通常指物质的重量、容量、数量,心里的量是通过物质的外貌、色彩、肌理等要素,对物质的体及量得直观判断。

体由面得包围,闭合而形成体积感的,我们把体块分为:平面几何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曲面体,自然形体。

平面几何形体由4个或4个以上的平面,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如,正三角锥,正方体、长方体、多面体、其特征是,形体表面为平面,有直线、棱线,给人简洁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心理感受。

几何曲面体由几何曲面构成的回旋体,如圆柱、圆锥,特征是规范、完美。

自然形体是自然形成的偶然形体,特征是淳朴自然,亲切。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占有三度空间的物质形态的表面色彩。

这些色彩因为三度空间的存在,作用而互相影响。

由于在同一光照下,物体的各个面相背不一。

立体构成中材料的运用更大程度上是物质材料的本色。

物质材料的本色更好的展示材料的属性和质地美感。

色彩还会带给我们心里上的联想,软的还是硬的,重的还是轻的,冰凉的还是温暖的。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还可以是人为的色彩,这要考虑色彩心里的作用。

四、肌理肌理是材料表面的纹理及组织构造带给人的心理感受。

一般通过人的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

经常通过物质材料表面的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特征。

比如光滑与粗糙,轻与重、软与硬、干与湿等,同时表面肌理还能引发人的冰凉与温暖,轻快与笨重、精致与粗狂的心理效应。

现代艺术家很重视肌理的作用。

画家通过刮、擦、刻等手法寻求绘画材料的视觉肌理。

立体构成的肌理更多是不同材料的肌理表达。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形式美法则)一、对比与统一二、对称与均衡三、节奏与韵律四、比例与习惯五、稳定与轻巧第四章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在立体构成中材料是立体构成的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