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实验报告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本文将围绕“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阐述。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系统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计和实现基本模型机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和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等相关概念。
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掌握CPU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理解汇编语言的底层执行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对计算机实现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中设计与实现模型机的步骤1、确定模型机性能要求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模型机。
此时,我们需要确定模型机的性能需求,如运行速度、存储容量和输入输出设备等方面。
2、设计和实现CPU在模型机中,CPU是核心部件,所以首先需要设计和实现CPU。
CPU需要包括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器和取指令等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逻辑电路实现,所以需要进行逻辑门设计,采用Verilog语言来实现。
3、设计和实现存储器存储器是CPU所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需要为CPU设计实现一套存储器,包括RAM和ROM两部分,其中RAM用于存储数据,ROM用于存储指令。
4、设计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在模型机中,输入输出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需要设计并实现一套输入输出设备,用于用户输入指令和数据,以及模型机输出结果。
5、编写汇编程序在完成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后,我们需要编写汇编程序来测试模型机的功能是否正常。
我们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汇编程序来测试模型机的运行速度和结果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本模型机,并编写了一些简单的汇编程序进行测试。
模型机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并且可以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功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指令与数据存储的冲突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完成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运作原理,提高了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实验四 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专业级班学号姓名实验报告实验四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目的1、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掌握在模型计算机上进行微程序编制、指令输入、运行调试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DVCC-C5JH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部件试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空间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四、实验内容1、模型机指令设计:(这里填写各模型机指令的指令助记符、指令机器编码、指令说明)DEC R0 0101 0000 (R0)-1→R0AND addr,R0 0110 0000 (R0) 与[addr]→R02、实验过程:先详细了解实验的原理然后进行以下步骤:(以下步骤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补充完整)⑴设计模型机的数据通路图,根据实际机器指令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下面绘制:①数据通路图;②微程序流程图及相应的微指令地址。
)1、2、PC A RPC AR RAM B US RAM B US SW R PC A RRAM B USR0BUS BUS R01 1103 04 12 07 31 10RAM B US02 R0DR1 05 (DR1)+(D R2)R006 PC A RRAM B US RAM B US32 17 R0DR125 13 PC A RRAM B US 26 14 R0DR1 (DR1)-1R0 PC A R RAM B US RAM B USR0DR1 (DR1)+(D R2)R01516 33 34 3536 37微指令代码PC AR PC+1(SW)BUS BUS DR1DR1RAMPC AR PC+1RAM BUS BUS DR1DR1LED21243020 2227⑵根据⑴的设计,编制好微程序;(下面写设计的微程序,要标出各微指令在控存中的地址,可以用联机调试中的十六进制形式编写)$ M00108101$ M0182ED01$ M0248C000$ M0304E000$ M0405B000$ M0506A201$ M06019A95$ M0719E000$ M08011000$ M0983ED01$ M0A87ED01$ M0B9AED01$ M0C96ED01$ M0D1BA201$ M0E9CED01$ M0F15A000$ M1092ED01$ M1194ED01$ M1217A000$ M13018001$ M14182000$ M15010A07$ M1681D100$ M17100A07$ M18118A06$ M19018202$ M1A0FE000$ M1B018AF5$ M1C1DE000$ M1D1EA000$ M1E1FB201$ M1F018AB9⑶根据⑴中的数据通路,连接好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⑷将编制好的微程序写入控存;⑸使用上面设计好的机器指令编写机器指令程序,存放在内存中;(下面列出编写的机器指令程序,可以用联机调试中的十六进制形式编写,要写明对应的内存地址和相应的内存内容,且要进行简要的指令说明)$ P0000 IN$ P0110 ADD[0CH] R0+[0CH] -> R0$ P020C 01$ P0320 STA[0BH] R0->[0BH]$ P040D$ P0530 OUT[0BH] [0BH]->BUS$ P060D$ P0740 JMP[00H] 00H->PC$ P0800$ P0950 DEC [R0]-1->R0$ P0A60 AND [R0][0DH]->R0$ P0B0D 05$ P0C01 内容为01$ P0D05 内容为05⑹执行⑸中的机器指令程序,并验证前面的设计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修改前面的设计和微程序;四、实验结果机器指令执行的情况:①第一次执行情况(记录实验时发生的情况包括何处错误):②第二次执行情况:……(调试过程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填写)五、实验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本科生课程实习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职称时间成绩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2)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 (2)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 (2)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 (3)2、数据通路图 (4)3、微代码定义 (4)4、微程序流程图 (5)5、微指令二进制代码 (6)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7)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 (7)(1)接线图 (7)(2)写程序 (8)(3)运行程序 (8)四、总结 (9)参考文献 (9).一、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不见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认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课程实习将能在为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课程设计采用六条机器指令:IN(输入)、AND(与运算)、DEC(自增1)、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跳转),其指令格式如下:其中IN、DEC为单字长,其余为双字长指令,********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模型机包括六条指令,输入、与运算、自增、存数、输出、无条件跳转。
利用此模型机可完成两个数的与运算,一个数从键盘输入,另个数从内存中读取,再将运算结果自增1,把最后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并且将运算结果输出2、数据通路图3、微代码定义C字段A字段B字段4、微程序流程图控制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控制台操作为P(4)测试,它以控制台开关SWB、SWA作为测试条件,共三路分支。
5、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将流程图转化为二进制代码表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1)接线图(2)写程序A、现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写入2816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专业:班级:
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由二进制数构成,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P(1),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
“指令译码器”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译码,强置微控器单元的微地址,使下一条微指令指向相应的微程序首地址。
本系统有两种外部I/O设备,一种是二进制代码开关,它作为输入设备(INPUTDEVICE);另一种是LED块,它作为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本实验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如下:
地址(二进制)内容(二进制)助记符号说明
0000 0000 0000 IN R0,SW "INPUT DEVICE"-->R0
0001 0001 0000 ADD R0,09H R0+「09H」-->R0
0010 0000 1001
0011 0010 0000 STA 0BH,R0 R0-->「0BH」
0100 0000 1011
0101 0011 0000 OUT BUS ,0AH 「0AH」-->BUS
0110 0000 1010
0111 0100 0000 JMP 00H 00H-->PC
1000 0000 0000
1001 0101 0101 自定
1010 1010 1010 自定
1011 求和结果。
基本模型机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2. 掌握基本模型机的搭建方法和调试技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指令系统、微程序控制器和存储器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则是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
本实验通过搭建一个基本模型机,模拟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基本模型机实验箱、连接线、电源、计算机等。
2. 实验软件:Dais-CMH/CMH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四、实验内容1. 搭建基本模型机(1)根据实验箱的说明,将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连接好。
(2)连接好电源,确保各部分电路正常工作。
(3)使用Dais-CMH/CMH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基本模型机的运行。
2. 调试基本模型机(1)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无短路、断路等问题。
(2)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基本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3)通过调试,使基本模型机能够按照预期的工作流程运行。
3. 实验步骤(1)搭建基本模型机1)将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连接好。
2)连接好电源,确保各部分电路正常工作。
3)使用Dais-CMH/CMH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基本模型机的运行。
(2)调试基本模型机1)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无短路、断路等问题。
2)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基本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3)通过调试,使基本模型机能够按照预期的工作流程运行。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搭建和调试基本模型机,成功实现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存储等步骤。
(2)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原理的理解,认识到硬件和软件的紧密关系。
2)掌握了基本模型机的搭建方法和调试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模型机设计实验报告
模型机设计实验报告模型机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模型机是一种能够模拟真实飞行器运行原理和机械结构的小型飞行器。
通过设计和制作模型机,可以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对飞行器的认知和掌握。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机,展示其基本原理和运行过程。
二、设计思路在设计模型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模型机的用途和目标。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模型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选择了倾转旋翼飞行器作为设计的基础。
三、模型机结构设计1. 机身设计模型机的机身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如碳纤维和铝合金,以确保机身的强度和轻量化。
机身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池和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以及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布局。
2. 旋翼设计倾转旋翼飞行器的旋翼是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关键部件。
我们选择了四旋翼结构,每个旋翼由一个电动机驱动,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旋翼的倾斜,从而实现飞行器的方向控制。
3. 控制系统设计模型机的控制系统由飞行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飞行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飞行控制算法的计算,然后通过执行机构控制旋翼的转速和倾斜角度。
四、实验过程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碳纤维板、铝合金材料、电动机、飞行控制器等。
2. 制作机身根据设计图纸,使用碳纤维板和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的框架和外壳。
确保机身的强度和轻量化。
3. 安装电动机和旋翼将电动机安装在机身上,并连接旋翼。
确保旋翼能够自由旋转,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倾斜控制。
4. 安装控制系统将飞行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安装在机身中,并进行连接。
确保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能够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飞行控制。
5. 调试和测试完成模型机的组装后,进行调试和测试。
通过遥控器进行模型机的起飞、降落和飞行控制,检查模型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我们成功地设计和制作了一个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本科生课程实习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职称时间成绩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2)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 (2)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 (2)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 (3)2、数据通路图 (4)3、微代码定义 (4)4、微程序流程图 (5)5、微指令二进制代码 (6)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7)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 (7)(1)接线图 (7)(2)写程序 (8)(3)运行程序 (8)四、总结 (9)参考文献 (9).一、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不见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认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课程实习将能在为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课程设计采用六条机器指令:IN(输入)、AND(与运算)、DEC(自增1)、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跳转),其指令格式如下:其中IN、DEC为单字长,其余为双字长指令,********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模型机包括六条指令,输入、与运算、自增、存数、输出、无条件跳转。
利用此模型机可完成两个数的与运算,一个数从键盘输入,另个数从内存中读取,再将运算结果自增1,把最后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并且将运算结果输出2、数据通路图3、微代码定义C字段A字段B字段4、微程序流程图控制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控制台操作为P(4)测试,它以控制台开关SWB、SWA作为测试条件,共三路分支。
5、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将流程图转化为二进制代码表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1)接线图(2)写程序A、现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写入2816中。
模型机设计与实现报告
模型机设计与实现报告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模型机的设计和实现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我们小组设计和实现的一台模型机,包括设计思路、硬件和软件实现,以及功能和应用。
二、设计思路我们的模型机以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冯·诺依曼结构。
核心思想是将计算机分为五大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输入设备(Input)、输出设备(Output)和控制器(Control Unit)。
CPU 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负责处理数据和指令。
Memory存储程序和数据。
Input和Output分别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
Control Unit负责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三、硬件实现我们的模型机采用了简化的硬件组件,包括:- 中央处理器(CPU):采用单核心的微处理器,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
- 内存(Memory):采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 输入设备(Input):采用键盘作为输入设备,用户可以输入数据和指令。
- 输出设备(Output):采用显示器作为输出设备,用户可以查看计算结果。
- 控制器(Control Unit):采用简单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各个硬件组件的工作流程。
四、软件实现我们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了一套简单的指令集,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和控制指令等。
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套操作系统,用于管理内存、处理输入输出和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
五、功能和应用我们的模型机具备基本的计算功能,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并可以支持条件判断和循环等控制结构。
同时,我们还支持了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可以调用指定的函数和库,可以进行简单的图形化界面设计等。
我们的模型机可以用于教学、研究和娱乐等领域。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模型机实验报告
模型机实验报告模型机实验报告一、引言模型机是一种用来模拟真实飞行器的小型飞行模型。
通过对模型机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可以深入了解飞行器的结构和原理,提高对飞行器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我所进行的一次模型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架模型机,探究其飞行性能和稳定性,并对模型机进行相应的调试和优化。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模型机的飞行原理,提高对空气动力学和飞行控制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a. 模型机组件:包括机翼、机身、尾翼、电机、螺旋桨等。
b. 遥控器:用于控制模型机的飞行姿态和动作。
c. 电池:为模型机提供动力。
d. 降落伞:用于模型机降落时减慢速度。
2. 实验方法:a. 搭建模型机: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将模型机的各个组件进行组装和连接。
b. 调试模型机:通过遥控器对模型机进行飞行姿态和动作的调试,确保模型机能够平稳飞行。
c. 进行飞行实验:将模型机投放到空中,观察其飞行状态和性能。
d. 数据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架模型机,并进行了多次飞行实验。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飞行性能:模型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在空中飞行,并且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如上升、下降、转弯等。
模型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调节和控制。
2. 稳定性:模型机在飞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即使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模型机也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飞行姿态,并能够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以保持平衡。
3. 飞行时间:模型机的飞行时间受限于电池的容量和电机的功率。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模型机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之后需要更换电池。
五、实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模型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机翼的设计、重心的位置、电机的功率等。
实验五 基本模型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2.装入机器程序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 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必须设计三个控制 台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KRD): 控制台开关SWB、 SWA为“00”时,按START微动开关,可对RAM 连续手动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KWE):控制台开关SWB、 SWA为“01”时,按START微动开关,可对RAM 连续手动写入。 本次将写好的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用联机软件的 传送文件功能(F4)将该格式文件传人实验系统 即可。
表5-1 SWB、SWA的状态
SWB 0 0 1
2011.5.20
SWA 0 1 1
计算机组成原理
控制台指令 读内存(KRD) 写内存(KWE) 启动程序(RP)
6
3.指令格式 微指令字长共24位,其控制位顺序如下:
2011.5.20
计算机组成原理
7
ALU控制字段:S3、S2、S1、S0、M、Cn, 它们的二进制组合用于控制ALU的工作模式,具 体含义参见运算器实训中关于ALU的介绍。 存储器读写控制字段:WE,用于控制存储器的 读写控制,详细的介绍参见存储器实验。 片选字段:CE,LDPC的组合将会对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片选。 A、B、C字段分别是3位二进制的组合,它们分 别作为译码器的输入,然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 其含义将如上表所示,A、B、C字段输入与输出 信号。
2011.5.20
计算机组成原理
9
5.系统微程序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见下图所示,当 执行“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 测试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指”微指令 是所有为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 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级用指令 寄存器的前4位(IR7-IR4)作为测试条件, 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微地址单元。
基本模型机实验报告
基本模型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基本模型机,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二进制表示、指令执行、内存管理以及简单的输入输出。
二、实验设备1. 微处理器(如 Intel 8080)2. 存储器芯片(如 Intel 2114)3. 输入设备(如开关或键盘)4. 输出设备(如LED灯或显示器)5. 电源三、实验步骤步骤一:构建模型机根据实验设备,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模型机。
确保所有连接正确无误,电源供应稳定。
步骤二:数据表示与存储在模型机中,使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
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观察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形式。
例如,使用开关模拟二进制数的0和1,将开关按下表示0,不按下表示1。
步骤三:指令执行编写简单的汇编指令,如加法指令,并在模型机上执行。
观察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和写回结果等步骤。
步骤四:内存管理模拟内存的读写操作,了解内存地址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观察内存地址的增加和减少对数据读写的影响。
步骤五:输入输出操作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数据,观察模型机如何将输入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然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数据,了解输出数据的表示形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二进制表示、指令执行、内存管理和输入输出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微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数据,输出设备用于输出数据。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内存地址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了构建简单模型机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增加更多的设备和功能,例如中断处理、多任务处理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同时,建议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细节和观察,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经过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计算机原理的知识,依照设计要求和指导,实现了一个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本模型机实现的功能有:IN(输入),OUT (输出),ADD(加法),SUB(减法),STA(存数),JMP(跳转)。
设计进行开始,在了解微程序的基本格式,及各个字段值的作用后,按微指令格式参照指令流程图,设计出程序以及微程序,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
设计的加法和减法中,被加数和被减数都由调试人员输入,而加数和减数都从存储器中读取.最后上机调试,各个功能运行结果正确。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机器指令;微指令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
2、实验设备-
3、课程设计步骤-
3.1、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3.2、指令系统-
3.3、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
3.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
3.5、微指令代码化-
3.6、组装和调试-
4、课程设计总结-
5、附录-8附录1:数据通路图-8附录2:微程序流程图-9附录3:实验接线图-10附录4:实验程序及微程序-11附录5:。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时间:2011.5.6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一、目的要求(1)在掌握单元电路实验基础上,将各部分组成系统,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
三、实验原理1、实验中所用的基本模型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模型机实验原理框图四、实验步骤1、写程序。
方法一:手动写入①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写入2816中。
②使用控制台KWE和KRD进行机器指令的装入和检查。
方法二:联机读/写程序(略)2、运行程序。
单步运行程序、连续运行。
五、实验现象、结果记录及整理首先验证微控制器的存储特性。
将编程开关置为“写入”状态,写入如表2微地址为06~0D的微代码。
每写入一条指令,按一下“启动运行”开关。
再将微地址和总清开关置0,编程开关置为“读”状态,即可验证是否存储正确。
若有错误,则需检查连线或者是重新输入。
经实验,成功显示。
最后,将编程开关置为“运行”状态,即可运行我们写入的微程序。
经实验,结果显示正确。
六、分析讨论与思考题解答(两个解答选择一个填写,也可以自己修改一下填写)解答一:通过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时序信号发生电路组成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成原理、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也让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在课程设计中自己动脑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巩固和深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解答二:通过这次实践,我相信,只要自己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仔细思考,课程设计其实都不会很难,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认真思考,能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不是想着其他人的劳动果实,其次你还要多操作,只有多操作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书本中知识。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实验报告
____学院____专业_____班______组、学号______姓名_____协作者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_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组合成一起,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
3.通过CPU运行五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利用指令控制整机(输入、输出、运算、存储系统)的概念。
实验要求:记录程序运行过程的数据和结果,按记录填写答题框,完成练习操作题,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并记录运行结果。
2.实验方案:1.实验连线。
2.试验程序。
3.修改和编写试验仪RAM和ROM数据的方法。
4.结果测试。
3.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练习操作题记录表:(注意:题目不用写入实验报告)4.结论1.每条指令执行要分三步,第一步是取指令,由01、02微指令实现;第二步是判别指令,判别取的是什么指令,转到相应的分支去,由P (1)信号参与控制;第三步是具体执行指令,具体执行相应分支的每一条微指令。
2.每次运行前,都要拨动CLR开关清零(1→0→1)。
清零后,微地址显示灯应为000000。
3.窗口显示的EX1的源文件,包括机器指令程序和微指令程序的微代码,$P开头是机器指令程序,$M开头是微指令程序的微代码.5.问题与讨论及实验总结如何修改试验仪的RAM和ROM的数据?答:先选中要修改的该层,把该地址单元的内容全部输入,等光标自动移到下一个地址单元时才完成对该地址单元内容的修改。
接着使用该菜单栏中的“调试”菜单下的“刷新数据”或F5热键来对“程序RAM”“微指令ROM”进行刷新,把电脑上的数据传到实验仪中。
6.思考题:(1)上面程序的运行中,为什么每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微地址都要返回到01?取指令阶段是由那些微指令组成?它们完成了什么操作?因为微地址要返回到01,是应为为取下一条指令作准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基本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基本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设计1.引言2.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计算机模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然后我们将设计一个更复杂的模型,通过增加功能模块和优化设计,实现更高级的计算能力和更好的性能。
3.实验方法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核心模块:输入模块、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模块。
我们将使用VHDL语言来实现这些模块,并使用FPGA来实现整个基本模型机。
复杂模型机的设计在基本模型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优化。
我们将对CPU进行升级,加入多核处理器和并行计算能力,增加存储器容量和传输速率,优化控制器的运行效率。
通过这些优化,我们可以提高复杂模型机的计算性能和运行效率。
4.实验结果4.1基本模型机的实验结果基本模型机的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实现了输入输出功能,能够将用户的输入数据送入存储器,并通过CPU进行计算后将结果输出。
虽然这个模型的计算能力和性能较低,但是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实践项目。
4.2复杂模型机的实验结果复杂模型机的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实现了多核处理器和并行计算的功能,并大幅提升了计算性能和运行效率。
存储器的容量和传输速率的提升也带来了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
控制器的优化使得整个模型机的运行更加稳定和高效。
5.实验总结通过设计和实现基本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我们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设计和实践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计算机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性能和计算能力。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扩展,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高级的计算机模型,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1]《计算机组成原理》李文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学院____专业_____班______组、学号______
姓名_____协作者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_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组合成一起,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来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道。
3.通过CPU运行五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利用指令控制整机(输入、输出、运算、存储系统)的概念。
实验要求:
记录程序运行过程的数据和结果,按记录填写答题框,完成练习操作题,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并记录运行结果。
2.实验方案:
1.实验连线。
2.试验程序。
3.修改和编写试验仪RAM和ROM数据的方法。
4.结果测试。
3.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练习操作题记录表:(注意:题目不用写入实验报告)
4.结论
1.每条指令执行要分三步,第一步是取指令,由01、02微指令实现;第二步是判别指令,判别取的是什么指令,转到相应的分支去,由P (1)信号参与控制;第三步是具体执行指令,具体执行相应分支的每一条微指令。
2.每次运行前,都要拨动CLR开关清零(1→0→1)。
清零后,微地址显示灯应为000000。
3.窗口显示的EX1的源文件,包括机器指令程序和微指令程序的微代码,$P开头是机器指令程序,$M开头是微指令程序的微代码.
5.问题与讨论及实验总结
如何修改试验仪的RAM和ROM的数据?
答:先选中要修改的该层,把该地址单元的内容全部输入,等光标自动移到下一个地址单元时才完成对该地址单元内容的修改。
接着使用该菜单栏中的“调试”菜单下的“刷新数据”或F5热键来对“程序RAM”“微指令ROM”进行刷新,把电脑上的数据传到实验仪中。
6.思考题:
(1)上面程序的运行中,为什么每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微地址都要返回到01?取指令阶段是由那些微指令组成?它们完成了什么操作?
因为微地址要返回到01,是应为为取下一条指令作准备。
在每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第一个CPU周期,取指令阶段是由下列微指令组成:01 02。
它们完成的操作是:PC AR,M DR,DR IR,P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