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2015版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纲要索引2015版

近现代史纲要索引2015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索引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5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P8)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1.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作用、重农抑商、地主商人高利贷)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作用、皇权、中央集权)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独尊儒术、儒道释、法家、文化专制)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作用、特点)康雍乾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P9)1.英美法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2.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殖民主义)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殖民主义对东方的影响)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0)1.英国的背景(工业革命、对华贸易入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蓄谋已久)2.鸦片危害: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财政危机;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直接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3.战争结果和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4.中国逐步变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15近现代史纲要小知识点整理

2015近现代史纲要小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知识点1—7章汇编第一章(含综述)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3、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4、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5、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6、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

7、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8、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9、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第二章1、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3、《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国方案。

4、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分水岭。

5、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7、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8、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中没有包括开国会等涉及政体的内容。

9、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10、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的局限性和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第三章1、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

2、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1905年11月,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5、1911年4月27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6、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 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 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 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康有为1898年4月:“吾中国四万 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 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 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 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 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 之奇变。”
3、扶持各派系军阀首领,导致连年混战。 外国帝国主义对他们的支持,就成了对中国 独裁统治的支持,成了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 的严重的直接障碍。
4、践踏中国人权
• 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暴统治下,中 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平等 权都受到粗暴地践踏。
• “东亚病夫”、“猪仔” • 诗人丘逢甲:“英之在香港,以狗与华人
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 如对人民反帝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 叙用”。
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
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
3、扶植、收买代理人
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列强扶植曾国藩、 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军阀,并帮助他们购买、 制造洋枪、洋炮和练兵。
2、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 洋军阀政府。
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 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 “国中之国”。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 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勒索赔款 : • 《南京条约》,中国赔款2100万元。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英国、法国各赔
款800万两白银。 •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是清政府
并论;俄之在旅大,则人与牛马同税。” •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2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1)

2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纲要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分:2总学时: 32适用专业: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全校各专业课程类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任务二、课程目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的双重特点。

从学科特点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历史科学,从社会功能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揭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它通过具体、形象、生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历史现象来揭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所逐步积累、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它还从发展的角度,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阐述的内容和当前青年学生思想实际联系较密切,针对性较强。

因此课程内容既要有理论的讲解,又要有生动的历史史实的描述。

应创造条件采取多媒体教学,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近现代史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的理解。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这三部分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侵占中国领土 划分势力范围

俄将长城以北和 新疆划为势力范 围 德把山东作势力 范围 德 英 日 法 英吞食长江流域 作为势力范围 日把福建作势力 范围 法把两广、云南 作为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勒索赔款高达二亿三 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一亿多日元。而当 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 的日本外务大臣得意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 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 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 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沙皇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给尼古拉二世的条陈
各国的当前问题是如何从这些衰朽的东方国家 特别是庞大的中华帝国的遗产中,尽可能分得大的 一份。俄国从历史和地理上来讲,有着不可争辩的 权利,分得这个预期的猎物的最大部分。 由于我们和中国之间有着绵长的国境线,由于 我们有着特别有利的形势,除非中国能够自卫,否 则中华帝国的很大一部分能为俄国吞并,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罢了。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使这种 吞并自然地进行,不要引起轻率的事件,不要冒进, 不要侵占领土,以免有关的其他国家先机下手,瓜 分中国,因而使俄国得不到中国最富饶的省份。
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为侵略制造舆论 美化侵略 黄祸论
文化渗透与晚清“教案”
非法深入内地进行传教活动,仗势逞强 青浦教案、西林教案
热衷于间谍活动的德 国传教士郭实腊
扩大侵略特权、威逼“退还”教产、霸占田产房 屋 南昌教案、重庆教案、南京教案 践踏中国主权横行无忌招致地方官反教 贵州教案(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 各种民教纠纷成为教案的导火索 习俗与信仰的矛盾与冲突(湖南、江西)

2015近代史纲要

2015近代史纲要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2)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提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考点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②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历史任务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 两大任务的区别:内容不同
前者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秩序;后者是解决生产力问题,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工商业。
2. 两大任务的联系:
(二)粉碎图谋(列强图谋破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最典型);瓦德西 “瓜分一事,实为 下策”
②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新策略:“以华制华”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 侵占中国领土
①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 -九龙半岛 ②葡萄牙: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澳门 ③俄国: 《瑷珲条约》 -60万、《北京条约》-40万、《勘分西 北界约记》-44万、《改订伊犁条约》-7万 (总计150多万平 方公里) ④日本:《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赎回)-台湾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方式一: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方式)
1.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③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④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个封建王朝的由盛转衰(历史周期律)、危机四伏。

同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逐步确立,并逐步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结论:中国落后,西方列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原因:①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②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为扭转局面,走私和贩卖鸦片);③英国发生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④中国开始禁烟(虎门销烟)。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一些列不平等条约。

攫取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什么是半殖民地(成为半殖民地的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最终没能成功。

但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②虽然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2)逐步成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打破,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奥宗光(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 外务大臣)回忆录:《蹇蹇录》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时局图》是爱国人士 谢缵泰先生于 1898 年发表的 一幅漫画,生动地展现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原 件藏于美国国立档案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修订版)
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
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侵略 二、政治控制
传教士常被列强作为殖民
侵略的先驱,基督圣经被看做 是和炮舰同样有效的武器。鸦 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的传 教活动通过不平等条约确定下 来。
传教士正在向中国孩子传教
四、文化渗透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利用宣传宗教和 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黄 祸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黄祸论”在西方大行 其道。宣称中国人种低劣,人口增长快,适应能 力强,一旦中国人觉醒和发展了,将给西方文明 带来灾难和毁灭。在这种威胁下,西方人有必要 加大对中国的殖民奴役和统治。它是西方列强虚 拟假设的一种理论,其目的就是掩盖它们的侵略 行径,为扩大侵略制造借口。
第二节
——《启蒙的悲剧——“五四”运动批判》,《华人世界》1989年第3期
一、军事侵略
所谓“侵略有功论”
一些人美化殖民侵略,否定中国人民反侵略历史的目的,无非是企图通 过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否定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 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 史。”
三、经济掠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美国300 法国420
比利时650
英国2800
德国720
俄国1530
英国
俄国
德国
比利时
法国
美国
四、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 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规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一、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一系列惨案,犯 下了滔天罪行。
“此时得免杀戮之华人,(旅顺) 全市内仅三十有六人耳,……为供埋 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残留者”。
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在法 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 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 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 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 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率使团至 法国道歉。
天津望海楼教堂
二、政治控制
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 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 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 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 人。
抵 押 海关税 海关税 货厘 盐厘
三、经济掠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国资本控制中国中国近代工业、财政金融以及现代交通运输业,摧毁 中国传统农业,使中国经济丧失独立性,成了西方大国的附庸。
1913年外国资本对中国工业的垄断情况
79.6%
100%
41.2%
49.6%
机械采煤投资 新式采铁冶铁投资
纱锭数
织布机数
领法尔思德。 9 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 统领、美国人华尔。 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 ”统领勒伯勒东。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台湾人民抗击侵略
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1867年高山族人民击退了美军的进犯。1874年高山族人民迎头痛击日本侵略 者。1895年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 争从未间断过。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 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 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 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 计和宝石,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 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 竟被打碎。”
二、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 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 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上海法租界
一、军事侵略
勒索赔款、抢夺财物
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条约
赔款对象国
赔款数额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台事专条》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英国
英、法 日本 日本 11国
2100万银元
各800万两白银 50万两白银 2.3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军事侵略
所谓“侵略有功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近代对落后民族的殖民是一种进步, 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殖民化打开了一个个封闭的 地域,开拓了一个个商品市场和文化市场,使整个世界,特别是东西方 不再相互隔绝,而是相互开放。更重要的是,殖民化把原来只属于西方 人的人权、平等、自由、民主、竞争带给了世界,形成了国际性的自由 竞争。没有殖民化就没有世界化、国际化。的确,殖民化是不平等,人 类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没有这种不平等,那些落后愚昧的,处 在封闭的专制统治下的民族就不会有内部的民主、科学的要求;不为殖 民化付出代价,就要为专制主义付出更大的代价。”
屠杀中 国人民
侵占中 国领土
1937年日军华中方面军 司令松井石根进入南京
一、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大小侵略 战争有一百余次。
时 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1883-1884年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太平天国抗击侵略
台湾人民抗击侵略
义和团抗击侵略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 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 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台北人民闻讯后 鸣锣罢市,台湾绅民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 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人民与总兵刘 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从1895年6 月至 10 月,台湾军民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 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000多人。
刘永福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
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把中国变 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 价原料的基地。还在中国自由开工 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 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上海外滩满载美国棉花的驳船
三、经济掠夺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入 列强在华开设洋行数量 时间
1840年代
1864年 1872年 1893年 1894年
一、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通过侵华战争,资本-帝国主义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的驻兵特权。
上海租界的外国军队
列强在华的驻兵特权始于 《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 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 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 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旅顺 设置了 “关东总督府”,并派 兵驻守东北一些地区,这就是 后来的关东军。
1842年 《南京条约》 1858年 《天津条约》 1860年 《北京条约》 1876年 《烟台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三、经济掠夺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 关税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 进口税率“值百抽五”,使中国关税 税率成为世界最低。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
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
1863-1908年担任中国海 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三、经济掠夺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海关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 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变化
三、经济掠夺
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开始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
民抗击外国侵略扩张的斗争从来 没有间断过,争取国家富强的努 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太平天国抗击侵略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 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击 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在青浦活捉“常胜军”副统
——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