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7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锦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锦瑟》的意境与主题,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
2.掌握《锦瑟》中的词汇、句式等语言表达方式,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锦瑟》的意境和主题,理清文中情节和人物心理。
2.难点:掌握如何分析和欣赏古诗词,发现古诗词的美。
教学准备1.《锦瑟》原文及注释。
2.看图识词的图片,包括涉及到文中的地名、建筑等等。
3.PPT演示,包括文本解析和配合图片欣赏。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PPT演示,先讲解和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本(10分钟)学生读原文,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了解故事的情节。
3.文本解析(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解读,重点关注情感修辞和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的问题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在感受和精神状态,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感触和启示等等。
4.图片欣赏和语文知识的运用(20分钟)老师集中对照着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古文词汇,掌握基本的古文词汇拼写和用法,从而提高对古文的触感和感受。
5.思考与讨论(20分钟)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分享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和主题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作文指导与布置(15分钟)老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写出一篇对《锦瑟》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锦瑟》这首古诗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价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锦瑟》一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不同寻常的文学成就;2.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整体把握其意境和思想内涵;3.通过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4.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2.完整地掌握《锦瑟》的文学结构和意境;3.通过分析《锦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锦瑟》的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阅读方法: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发现文章创作手法,掌握作者呈现意境的方式。
2.听写方法:通过听写锦瑟部分文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知能力。
3.朗读方法:通过朗读,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节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4.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批评和审美能力。
1. 导入(10分钟)1.播放陶渊明简介的视频,并通过教师讲解,介绍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学巨匠的背景,引导学生对文学家及其作品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提问和介绍,分析《锦瑟》的故事背景,相应的文学背景,以及是否有其他作品中涉及到了类似主题等。
2. 理解(25分钟)1.朗读《锦瑟》全文。
2.阅读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理解和诠释文本涉及到的一些文化、思想、历史等。
如“况复”、“乐”等含义,以及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3.探索课文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对仗、排比等,分析这些技巧如何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分析(25分钟)1.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如总开头、中心、末尾,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细致分析,包括文章中的形象、意境、情感等,并挖掘这些表达技巧和意象在烘托思想内涵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锦瑟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锦瑟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1、教学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重点在于鉴赏诗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积累2、学情分析: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的把握,《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3、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所以走进作者,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所以我们以“名词对接”的方法导入新课一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二、作者简介:(见课件)解说: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鉴赏全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一个基础。
三、教学生方法:赏诗三步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换位移情。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让学生了解鉴赏基本鉴赏方法)四、教师引导:教师1、题解“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见课件)五、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解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诵读)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探究其名字含义,解读《锦瑟》。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赏析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多种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设计思路】1《锦瑟》是千古诗谜,采用诵读、赏析等多种形式鉴赏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诗经》诵读1《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2《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二导入:《诗经》中常常琴瑟并举,“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瑟和鸣,音韵和谐,寓示着夫妻恩爱,宾主融洽。
如果琴瑟分离,没有琴的合奏,只用瑟会弹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李商隐的《锦瑟》。
三作者简介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人。
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探究李商隐名字含义《礼》:子生三月,父亲名之,既冠而字之。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锦瑟》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2. 引导学生分析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3. 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锦瑟》的诗意和诗境。
2.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诗意解读。
2. 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准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读》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参考资料:李商隐《锦瑟》原文、注释、译文、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锦瑟》的诗歌形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朗读(5分钟)学生齐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5分钟)分析《锦瑟》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讲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诗歌鉴赏(10分钟)学生自主欣赏李商隐的其他诗歌,分析其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锦瑟》。
3. 自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分析其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以及诗歌鉴赏能力。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和点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估学生对《锦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分享的展示,评价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掌握程度。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下面来欣赏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懂诗歌的内涵,感悟该诗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教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结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回顾往事,百感交集的情绪。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
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片幽微窈眇、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参横斗转,月坠星残的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他的“无题诗”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二、检查预习1.知人论世:查阅资料,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早年,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2、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诗《锦瑟》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高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这首诗。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诗艺。
3. 通过对《锦瑟》的学习,了解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锦瑟》的诗意和诗艺。
2.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1. 《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商隐的《锦瑟》全文及其注释。
2.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锦瑟》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4. PPT或黑板等教学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锦瑟》全文,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
2. 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了解其生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二、诗歌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讲解《锦瑟》,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三、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锦瑟》的诗意和诗艺,如意象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锦瑟》的理解程度。
二、深入学习(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锦瑟》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如诗中的“无端五十弦一弦杂”等。
三、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比较《锦瑟》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五、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锦瑟》李商隐生活背景:唐朝晚期,政治动荡诗歌风格:含蓄、深沉、象征意象:五十弦、一弦杂、锦瑟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暗示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讨诗歌晦涩的内容,体会诗人哀怨、迷惘的情思。
2、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3、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体会其诗歌清丽的语言、哀怨的基调。
2、了解诗中的用典,体会诗歌朦胧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的晦涩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问答法、研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
(《无题二道》其一)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相关资料1、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本诗《锦瑟》据考证是作于他逝世不久前,我们且来学习。
2、无题诗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朗读朗读节奏和情感流露。
2、找同学朗读,教师作指导,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缠绵悱恻、怅惘迷离的独特韵味。
2.鉴赏诗歌,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高超的表现手法。
3.拓展迁移,理解诗人秾丽精致,追求词美、音美、情美的诗歌风格。
4.感受形象,领悟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缠绵悱恻、怅惘迷离的独特韵味。
2.鉴赏诗歌,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高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3.拓展迁移,理解诗人秾丽精致,追求词美、音美、情美的诗歌风格。
4.感受形象,领悟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质疑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辅助】微视频、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勾连旧知创设诗境。
(幻灯1)1.诗意导入,进入新课。
师:盛唐飘逸洒脱的李白已经驾鹤西去,忧国忧民的杜甫也在孤船上结束了凄凉的一生;中唐的白居易随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长恨歌中长眠了,而风雨飘摇的晚唐,依然出现了一位风格清奇的诗人,他旖旎的情思和朦胧的诗意,让多少人如含香饮雪,唇齿留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商隐,去品读他那首绝世吟唱《锦瑟》吧。
(板书课题)。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一起听一听古人的吟诵《锦瑟》(幻灯5)。
1.初识诗文,吟咏诵读。
(第一遍吟诵)《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在这优美的吟诵中,我们仿佛进入了焚香抚琴、诗书吟唱的雅境。
吟诵是我们中国古人读诗的方法,借助旋律使情感深植于心,体现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美育思想。
接下来我们采用现代的朗诵方法来读这首诗歌,注重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来表情达意。
高中语文_锦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锦瑟》教学设计授课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学习使用典故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发挥想象,把握诗的高远意境。
3.感悟诗中哀婉凄美的真挚感情,获得精神成长。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所用典故和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放《无题》的音乐,由此引出李商隐并简单介绍李商隐。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感受华美清丽、清细朦胧的语言;2、品读典故,理解诗人借典故和象征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三、初读有感1、齐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2、两人合作互读,读清节奏。
3、指名学生读,学生点评。
4、读完之后,能否谈一下你们的初读感受?(字音、节奏读得可以,感情投入不够,引出诗的情感分析)四、把握情感1、读诗,首先读题目锦瑟,美丽的瑟,乐器。
形美而音悲。
Ppt展示资料。
这为我们读诗指明了一个方向。
2、老师总结这首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首哀婉凄美的歌,本词就是写愁绪的,他的情感基调是哀婉,感伤,惆怅,无可奈何的。
所以我们朗诵时要把这种哀婉,感伤,惆怅,无可奈何的愁绪读出来。
(由此引出下一个环节)五、再次诵读(读出情感)1、老师示范朗诵2、学生朗诵,学生点评3、老师总结:比上次读得好很多,相信随着对文本的进一步赏析,大家会读得更动情。
六、深入赏读1、试着压缩诗歌,把这首七律诗压成七绝、五绝、三言?(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五绝:“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
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3)三言:“五十弦,思华年。
成追忆,已惘然”2、合作探讨、品读典故、感悟情感1.探究诗的多义性和神秘性。
2.诗人是如何借典故来抒怀的?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3、要求学生从中挑选最喜欢的一句赏析,领会其艺术效果(学生赏析,老师点评并作补充,在赏析的过程中指导诵读,引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体味李商隐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诗风。
4、明确尾联直接抒情,让学生领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教案:《锦瑟》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学会理解和感受《锦瑟》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培养语言的感觉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锦瑟》所表达的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处理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关系。
2. 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述《锦瑟》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于诗歌的好奇心。
2. 诗歌分析(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这首诗歌,并交流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是什么?-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有何特点?3. 诗歌翻译(15分钟)将《锦瑟》的翻译分发给学生,请学生阅读翻译版本,并与原文进行对照。
引导学生讨论翻译的准确性和是否能体现原诗的意境。
4.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锦瑟》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相应例子,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 朗读和表演(15分钟)将诗歌分成小节,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进行分组朗读和表演。
引导学生创造出合适的语调和节奏,体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6. 总结和实践(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锦瑟》中的收获和体会,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词语或创作其他形式的作品表达自己对《锦瑟》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锦瑟》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写出个人感悟或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并注意修饰语言的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对于《锦瑟》的情感和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朗读和表演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诗歌翻译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翻译版本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增加对于诗歌语言的感受和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锦瑟》教案
《锦瑟》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
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
《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
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句填空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
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优秀9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锦瑟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一、名句导入,激发兴趣实践表明,由已知切入新课,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
名句是经过时间的洗涤,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
由熟悉的名句导入,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可谓一举多得。
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二、简介作者,奠定鉴赏必备条件“言为心声”,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
了解诗人简况,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
十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二十五岁中进士,入朝做官。
不幸卷入朋党之争,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做些幕僚工作,很不得志。
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结婚不到十二年,爱妻便去世。
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因此心情抑郁苦闷,四十五岁卒于郑州。
存诗约六百余首。
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
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颇有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基调凄凉伤感,音调和谐婉转,遣词用字严谨,对仗工致,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耐人寻味,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就属此类。
三、读读背背,初步感悟诗歌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锦瑟》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诗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亲近经典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知识,如作者、背景、风格等。
2. 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如忧愁、悲伤、无奈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解读。
2. 诗歌情感的深度剖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锦瑟》的文本、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锦瑟》,了解作者和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锦瑟》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无端五十弦一弦杂,五十弦上一弦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如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
(2)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5. 情感体会(1)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如忧愁、悲伤、无奈等。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锦瑟》。
(2)写一篇关于《锦瑟》的赏析文章。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让学生找出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春夜喜雨》等,进行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五: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了解本诗的创作意图。
2.自主鉴赏这首诗,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思索诗歌意旨,获得自我感悟。
3.在诵读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体会诗人幽怨难明的情绪,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典故的使用、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本诗的主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请全体同学放声齐读诗歌,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明确: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
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教师配上伤感的音乐。
请一学生朗读,把握诵读节奏,用感伤的语调来读。
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样的“华年”?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锦瑟》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三)
授课教师:张庆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
(感情基调:伤感哀怨)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四、合作探究诗歌解析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译写法,点读法.
一课时.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
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
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
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
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
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六、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七、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八、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