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一、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高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实验探究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理论认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教师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探究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思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化学实验课程而言,教师应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多种信息来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应尽可能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的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跨学科的应用能力。
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高中化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很紧密,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十分必要。
可以加强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交叉教学,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我探究和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一、思维品格的培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思维品格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化学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格,学习难以取得成效。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求知欲、探究心、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思维品格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我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思考、探究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不仅会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实践探究的推进实践探究是化学知识点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因此,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践探究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和思考,使学生自学、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更强。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等方式,简化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众多的交互式教学工具,通过展示、讨论、评价等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一起探究问题、分享经验、反思总结,让学生在与同学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五、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接触具体的生活情境或工作情境,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一、课程设计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应用展开。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强调学习的知识来源: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有哪些应用,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等。
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视频、图片等引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通过成功和失败的实验经验,帮助学生增强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3. 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包括言语、逻辑、空间、音乐、自然、人际智能等。
在化学教育中,通过设置五彩缤纷的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需求。
二、学科整合1. 化学与数学整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比例,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荷转移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化学与物理整合: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物理从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角度研究物质。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机理。
3. 化学与语文整合:化学领域中有许多专有名词和术语,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理解化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检索化学信息、整理知识结构和表达科学思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化学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有效地进行教学。
1.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然后收集、整理数据,进而进行总结性整理和归纳性概述,得出结论。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价值观。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故事情节等方式,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反应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二、强化实践性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现象,体验化学知识。
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
三、注重探究性学习化学是一门需要思辨和探究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机制。
四、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涵盖了构建情境化教学环境、强化实践性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科思维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1. 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实践探究是化学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与分享。
2.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模型建构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和原理,并引导学生参与模型的建构和探索过程。
通过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科学推理。
4.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实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5. 多媒体技术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概念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引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策略一:整合知识与探究能力化学教学应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多地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方法1:项目式研究通过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化学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方法2:实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技能。
策略二:发展科学思维化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
方法1:问题驱动研究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方法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化学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分析。
策略三:培养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化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应关注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方法1:情感态度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态度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应用。
方法2:伦理与安全教育在化学实验和实践中融入化学伦理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策略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
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形象、生动地展示化学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效果。
方法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化学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拓展研究渠道和内容。
结论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核心素养,使他们不仅学会化学知识,而且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进行探究,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研究体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一、引言在科学领域中,化学是一门核心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和反应。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对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取样、称量、混合、加热、冷却等,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3、科学态度:具备严谨、求实、创新、合作的精神,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对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4、价值观: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课堂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生活、生产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观察化学现象,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3、问题解决: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四、案例分析以高中化学课程中“原电池”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利用原电池原理制作的电子产品,如电子表、手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让学生亲手制作原电池,观察电流表的变化,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3、问题解决:通过设置问题,如“为什么原电池能够产生电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评价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策略3篇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策略3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五大素养之一,其内容具体包括: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进行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良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教学中有时候并不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我们很多时候会很随意地归结为某些不当操作导致的,随口带过,殊不知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的好时机。
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在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中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善于发现契机在胶体聚沉性质教学中,简单的讲解既生硬又难以记忆、理解和应用,做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
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分组布置了两项作业:制作豆腐和制作凉粉;展示成果并解释制作原理。
这堂课效果出其的好,并且班级的学生后来都能做豆腐和凉粉,这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合理引导,正确指导在“Na2O2与水反响”教学时,有个小组的学生在验证反响生成了碱的时候发现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后又褪色了,学生对红色褪去很疑惑。
抓住这个契机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实验试剂出了问题,还是课本内容出错了,亦或者是操作有问题,请做出合理的猜测并验证。
课后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可能:(1)反响生成的碱被消耗了;(2)酚酞被生成的其它物质消耗了。
通过再滴加酚酞还是先变红后褪色,学生一致认为是第二种猜测正确。
在此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是那种物质消耗了酚酞,请做出合理的猜测并验证。
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可能:(1)反响生成的氧气将酚酞氧化了;(2)反响中生成的别的物质将酚酞氧化了。
后经过“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氧气”实验和“向Na2O2与水反响后的溶液中加MnO2”实验证实了Na2O2与水反响机理为:Na2O2与水反响先生成NaOH和H2O2,H2O2再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逐渐遵循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力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知识应用策略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因此,老师应该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应用问题,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初中化学课程是一个充满创造和探究性的课程,教学策略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进而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案例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
三、课程互动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互动,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互相碰撞观点,开展探究性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问题。
同时,老师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互动,提问、回答,慢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在进一步探究中的学习热情。
四、实践教学策略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化学课程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现象产生兴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发扬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其实践操作与思维能力。
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实验习惯与安全意识,落实一切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让实践教学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评价与反思策略评价与反思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提供详细的反馈和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下一步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的互评等方式,营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自我反思的氛围。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围绕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探究,并强调教学的互动性,以评价与反思为重要环节,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基础学科的化学教育应当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三是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借助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知识丰富而复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绘制,帮助他们理清各种复杂的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和案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一、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情感意识、情感价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1. 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有趣实例或者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环保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示范和启发,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1.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模型和思维导图:通过概念模型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维整合能力。
3. 利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思考,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1. 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阅读和理解教材,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利用科技手段和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科技手段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科技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科学思维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地说,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具有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对化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运用。
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紧密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
具体地说,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应该包括化学的基本技能,如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化学实验结果分析等;应该包括化学的科学应用和科学前沿,如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化学在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等。
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灵活化和互动化的。
具体地说,教学方法应该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法向学生展示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通过讨论法向学生提出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可以通过探究法引导学生展开化学实验和化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评价。
具体地说,教学评价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的考查和科学素养的考察。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进行考核;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科研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进行考察;可以通过课堂表现、问题解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进行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和核心素养,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化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化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化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教学中的关键能力和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研究效果。
策略一:问题导向的研究问题导向的研究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策略二:启发式研究启发式研究是一种基于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似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启发思维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机理,从而解决更复杂的化学问题。
策略三: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一种基于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策略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多种媒体工具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材、视频、实验演示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化学知识。
这种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化学概念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结论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研究效果。
问题导向的研究、启发式研究、合作研究和多媒体教学是可以采用的有效策略。
希望本文提供的教学策略可以对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启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学科能力。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不存在引用他人内容的情况。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提出几条有效策略。
1. 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运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组织实验操作的讲解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教师应该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常见的实验技巧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下面提出几条有效策略。
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课外拓展化学是一门联系生活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培养其学科综合素养。
3.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前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1.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在教学中利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形成科学的思考和推理过程。
2. 开展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化学实验、科普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培养其创新和发散的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近年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界逐渐被重视和推广。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利用机会的能力。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探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化学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化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元素的性质,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化学理论,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化学溶液浓度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亲手配制酸碱溶液,并进行中和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教案-2021-2022学年化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教案-2021-2022学年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及掌握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质微观结构、变化过程、化学实验、质量能守恒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考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研究真实的化学问题和应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关注和探究化学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化学与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化学与大气环境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微观结构、变化过程、化学实验、质量能守恒等。
2. 介绍大气环境和化学学科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大气问题的探究兴趣。
第二步:讲解大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介绍大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 讲解大气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物质的理化性质等。
第三步:探究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 介绍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类型,包括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硝化物等。
2. 分析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包括工业、交通、燃烧等。
3. 探究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排放控制、净化技术、节能减排等。
第四步:实验探究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例如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实验或净化实验等。
2.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
第五步:课后深化1. 指导学生在课后深化学习,深入了解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自身生活中大气环境的变化和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研究和探究成果。
教学步骤:1. 态度营造: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入化学与大气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大气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等知识,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直观展现和讲解。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开始关注和探究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核心素养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表现。
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情境体验、探究发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比较适合化学这一实验性课程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设计相应的实验或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体验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融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综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学科中,化学知识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相互关联的部分,通过融合式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碱性时,可以涉及到pH值的概念,结合数学中的指数运算等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三、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指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加以应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建立具有情境性质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认知化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化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结合现实情景中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式教学五、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解答、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答辩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等工具进行课堂扩展,让学生在学校外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
以上为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提高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素质,助力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有效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1. 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化学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基本概念背后的本质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
2. 鼓励学生发展实验技能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阅读与科学化学相关的文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科学化学相关的文献,如科学论文、科普读物、科学资讯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
4. 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药研发等,引导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或项目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组织能力。
6.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资源、模拟实验软件等,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7.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应定期提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借鉴,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和进步。
8.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化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
教师可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生物、物理、数学等,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系统性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
教学内容涉及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变化等知识点,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是指以问题为引导,以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1. 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探究。
可以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探究式学习:设计一些化学实验或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中逐步建立起化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践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建构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基于实践探究的教学策略:1. 开展化学实验: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现象,体验化学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进行案例分析:引入一些真实的化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化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如调查研究、课外实践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项目合作是指将学生组织成小组,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一些化学项目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基于项目合作的教学策略:2. 组织项目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项目展示,让他们在展示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得到创新发展,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高中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新形势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具体策略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
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产物,指在学习和实践某一学科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该学科特征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品质以及学习经验的综合。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和叠加,而是渗透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将其成功转化为一种思考方式。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笔者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
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旨在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和微观的高度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明白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是基于一定的基础、并遵循相关的规律;旨在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伴随一定的能量转化,从而生成新的物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的去分析化学反应,充分利用化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利用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层层分析、逐步推理来证实自己的假设,处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推理法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解释化学本质与规律。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发现;组织学生去明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执行探究方案,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异常”现象,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树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一)立足于化学教材,高度整合和利用教材内容第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权威地位,转化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课堂表现时间。
第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对化学教学有效性影响非常大,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切忌过分依赖化学教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选择学生感兴趣内容,以此作为实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第三,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充分整合化学教材内容,创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二价铁与三价铁”章节知识点时,化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预习、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章节重难点和疑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自己不懂的知识,然后教师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后组织学生自己做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本课时的具体知识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前沿的化学科研成果、与本章节知识有关的化学家门的真实故事。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如,在学习“铝单质的性质”章节知识点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铝制品,如,易拉罐等等。
旨在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物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身边处处是化学的理念。
再如,在正式上课前10分钟,向学生介绍我国铝制餐具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使用铝制品的注意事项:铝制品不宜与酸性、碱性物质长时间存放在一起,铝制餐具不能用于蒸煮食物等等。
旨在激发学生对研究铝制品的性质,从而主动去探究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笔者创设良好的、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境,旨在利用这些教学情境来让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在我国经济发展、环保事业、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动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主动观察、关心人类发展、关心科技发展,从而组织学生去梳理和拓展化学教材中与人类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如,氨气容易液化,因此用来做制冷剂;硅是半导体,可做太阳能电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放在一起能生成氧气;氧化铁能用作红色涂料;氢氧化铝由于能与盐酸产生反应,医学生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患者等等。
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笔者就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如,笔者曾经利用氨气的性质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哈勃、波什、艾特尔这三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详细资料,利用三位毕生的化学科研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介绍他们的心路历程,从而用他们的奉献精神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再如,利用化学家用氨气来制造化肥,大大提高世界粮食产量,解决世界温饱问题这一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等等,致力于用化学手段来造福人类。
另一方面,笔者贯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社会理念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青花瓷的制作中学习硅酸盐工业,从青铜器等文物中感受金属冶炼的魅力等等。
笔者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高度结合起来,从化学的角度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科技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高度重视化学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始终围绕化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出题。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
这些考点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发挥了导向作用,无疑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核心。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构建知识体系,建立模型,利用模型来掌握知识。
纯净物模型二: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思路与方法笔者发现,在带领学生建立起如上述的化学模型后,学生在后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未知的物质,也会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去分辨未知物质的类别,在此基础上去预测未知物质的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慢慢了解他们的用途。
另一方面,当鼓励学生自行研究相关物质性质时,笔者会借机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来站在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在分析物质所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变化与平衡思想。
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有效性。
综上所述,化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在化学学科知识当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挖掘。
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将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为教学的重点。
如,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例子反应、盐水分解、电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与结构等等知识。
学生只有牢记、理解掌握了这些化学核心知识,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化学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实现终身发展。
(四)积极组织开展化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化合物 酸、碱、盐 两性氢氧化物AL AL 2O 3 AL(OH)3分类法预测性质预测两性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酸碱性 特性两性氢氧化实验研究验证预测 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结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大改变了传统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高考化学侧重于考查化学探究内容、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中,有针对化学实验的,也有针对理论知识的。
在考查化学实验这方面,主要涉及仪器的操作使用、化学实验原理、化学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等内容。
在考查理论知识这方面,多是提供相关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素材来回答相关问题。
笔者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卷的选材,发现,这些选材多是教材上实验的改进或者组合、某个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与工业流程背景高度结合起来。
不难发现,这些素材综合程度非常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能直接检测出学生的思想是否与21世纪化学核心素养保持高度一致。
不难发现,这些考试内容、考查方式都在告诫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教材中某一化学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探究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再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教师予以评价,对不正确的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如,在研究有机物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化学课堂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验事实、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和推理,进而得出有机物的结构。
综合上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学内容表面上简单、易懂,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那些细节的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总结探究规律和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归纳实验数据,切身经历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合作讨论的过程,去探究化学元素、分子式、有机物。
有效凸出了化学核心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掌握化学学科思想与方法,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