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综述

合集下载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2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2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一、个体层面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1.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其对教学的把握和自信心。

如果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如果熟知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2. 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教师的情绪和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教学的投入和积极性。

如果教师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情绪低落或消极,他们在教学中就容易失去动力,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满怀激情和耐心的语文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环境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1. 学校领导和支持: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支持与鼓励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校领导关注教师的教学情况,给予他们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教师就会有更强的工作动力和满足感。

例如,学校领导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会,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增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 同事间的合作与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能够与同事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更加自信和有动力。

例如,教师团队可以共同备课、互相观摩课堂,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设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能感。

三、职业发展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1. 职业成长与晋升机会:教师的职业成长与晋升机会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有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认可和重视,进而增加教学效能感。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篇一:教师个人因素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一、引言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成果的评估和信心。

教师个人因素作为影响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等。

本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教师个人因素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二、性别与教学效能感1. 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异研究表明,男教师和女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男教师更容易产生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这可能与他们较强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有关。

而女教师则相对较为谨慎,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较低。

2. 性别角色认知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性别角色认知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一定影响。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认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女性则更多地承担家庭照顾者的角色。

这种观念可能导致男教师在职业发展上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感;而女教师可能因为家庭和事业的平衡问题,影响其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三、年龄与教学效能感1. 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能感相对较低;中年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能感达到峰值;老年教师由于身体和心理原因,教学效能感可能有所下降。

2. 年龄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机制年龄影响教学效能感的机制主要包括经验积累、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能感。

但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教师可能面临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下降,影响其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四、教育背景与教学效能感1. 学历与教学效能感研究表明,教师学历与其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学历较高的教师,其教学效能感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增强其教学效能感。

2. 专业背景与教学效能感教师的专业背景也会影响其教学效能感。

一般而言,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背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3篇一、教学经验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教学经验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越丰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也越大。

教学经验主要包括教学之前的准备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反思经验等。

(一)教学之前的准备经验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教学准备,准备教案、教具、教材等。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设计,加深了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的适切性。

同时,教师的准备经验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能感。

例如,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准备了一套丰富多样的教具,包括录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她灵活运用这些准备好的教具,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准备经验让教师更加自信,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二)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实践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互动、与教材对话、与教学环境交互等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的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互动、反思教育方法等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启发式教学风格。

她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实践经验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有信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三)教学反思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思考和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和认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效能感。

例如,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了一次实验课后,通过向同事请教、参考相关书籍等方式,深入分析自己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评价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主观感受。

本文通过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及对教师教学情绪、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师范教育因素的体现。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大量学者对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1.主观感受性教师教学效能感属于主观评价,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评价和感受。

这种主观感受性使得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2.多维度性教师教学效能感包含了多个维度,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

教师在不同维度上的教学效能感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分析和干预。

3.变动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动性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教师个人特征和经验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其中,教育背景、教龄、专业能力等都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此外,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也是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教学环境、学校文化等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学校支持、同事关系、工作压力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教学因素教学因素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都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良好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准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1.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情绪的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教学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引言:教师是社会的栋梁,是负责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

在教师的工作中,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信念和评价。

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教学效能感等方面进行浅谈,揭示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的评价和信念。

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包括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和自信,也包括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评价。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一种主观评价,它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的认可程度。

二、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1. 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会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开展教学工作。

2. 自我能力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准确和客观的评价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了足够的教学能力,他们会更加有信心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 学校支持:学校对教师的支持和关注也会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那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自然会提高。

4. 学生反馈:学生的反馈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来源。

当教师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学中取得成绩,被学生给予认可和赞赏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得到提升。

三、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1.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可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

2. 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互动和沟通。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能力和成效的评价和感受。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教育背景、教学经验等。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能感。

例如,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的熟练程度、教育教学理论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教学资源的充分性、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家长和学生的支持程度等。

如果教师所处的环境条件良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来自教育政策和家长学生的支持,那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更高。

反之,如果教师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差,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政策不支持,家长和学生的态度不够积极,那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能会受到影响。

再次,组织因素也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组织因素包括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等。

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否民主、科学、公平,是否能够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另外,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如果教师能够接受定期的教学培训,通过评估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会得到提升。

此外,教师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也会对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教师个人的内在动机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书育人的愿望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关注等。

教师如果能够从内心愿意去教学,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那么教学效能感也会更高。

同时,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薪水、晋升机会等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如果教师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与激励,那么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以及个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等都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2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2篇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2篇一、引言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和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探讨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1. 个人因素(1)性别: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男性教师更容易产生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这可能与性别角色认知和社会期望有关。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逐渐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教师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更加熟练。

(3)学历:学历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学历较高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因为他们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更广泛的教育视野。

(4)职称: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地位。

职称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教学效能感。

2. 学校因素(1)学校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如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一定影响。

重点学校的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这可能与其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氛围有关。

(2)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水平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需求,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 社会因素(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对教师的关心和帮助。

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社会期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当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时,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压力,进而影响教学效能感。

(3)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教育政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自我效能感综述

教师自我效能感综述

教师自我效能感综述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它不仅关乎教师的个人情感体验,更深刻地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表现。

以下是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综述:1. 定义与理论基础:教师自我效能感最早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领导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

其主张个体的信念和期望会影响其行为,教师自我效能感即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教师的信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决策、努力程度以及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望。

2. 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个体的学科知识、教育背景、教学经验等直接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来自同事、领导和家庭的支持会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

成功经验:成功的教学经验能够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有信心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3. 教育实践中的表现:积极影响学生学业表现: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自信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创新:教师自我效能感高的教育者更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教学创新。

4.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参加培训和进修,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

经验分享与合作:与同事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讨问题,增进共同体验感。

积极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育管理层的作用:提供支持:通过提供培训、资源和社会支持,帮助教师建立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鼓励创新:鼓励和支持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更积极的教学环境。

6. 结语:教师自我效能感不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者提升个体和团队绩效的动力。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和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将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师效能总结

幼儿教师效能总结

幼儿教师效能总结1. 引言幼儿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的实现。

为了全面评估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本文将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专业素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构建教学效能的基础。

专业素养包括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操守等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要扎实。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游戏和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以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

他们应该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此外,幼儿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幼儿和家长有效地互动交流。

最后,幼儿教师的专业操守也是衡量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

他们应该对待每个幼儿都一视同仁,积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同时,他们也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3.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幼儿教师发挥教学效能的核心要素。

教学实施能力包括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他们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刺激进行学习。

其次,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他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水平,设计和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和增长知识。

最后,幼儿教师的教学评估也是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应该能够准确评估幼儿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4. 教学成果教学成果是评估幼儿教师教学效能的关键指标。

教学成果包括幼儿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等方面。

首先,幼儿的学习成绩是评估教学效果的直接指标。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

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2.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3.教学效应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题。

4.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

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5 .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6.教育机智:是教师存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7.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问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8.学习(广义):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9.联结学习论: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s —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0、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2.思维: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3.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个体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感受到自己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做出积极的影响并获得正向反馈的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观评价,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信和充实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具有以下特点:一、教师教学效能感具有浓厚的主观性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的心理状态。

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等个体因素有关,也与社会文化环境、教育政策和学生特点等外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师教学效能感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不仅与教师本身的个体因素有关,还与外部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教学效能感受受到教育政策、教育质量、学生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对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身的价值认同、教学目标和意义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满意度密切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与教学满意度密切相关。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可以带来教师自信心的提升,增强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满意度。

教师教学满意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使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素养因素教师的学科素养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则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缺乏学科素养的教师则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

二、学术自信心因素教师学术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学术自信心的高低是由其对于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人对学科发展前景的看法、对于学术趋势的了解以及个人在学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教师学术自信心的提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教师教学效能感_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_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_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言: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所产生的主观评价。

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通过个体对自身在教学中能否取得成功的自我感知来反映。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福祉。

因此,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维度、人际互动维度和职业认同维度。

知识与技能维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这一维度主要反映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自信程度。

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际互动维度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师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中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动力的提高。

同时,教师与家长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也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职业认同维度是指教师对于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的认同程度。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角色的认同与承认,对于教师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职业的高度认同感会促使教师对于教学充满热情和动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

二、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自尊心以及对于自己能力的认知。

性格外向、乐观的个体倾向于对自己的教学效能感持高度自信,而性格内向、消极的个体可能会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

2. 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文化氛围、领导支持和同事间的合作关系。

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能够提升教师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提高教学效能感。

3. 学生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会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增强教师对于自己在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认知。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从教学效能感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提升途径和实践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能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和自信心,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就至关重要。

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特质、教学环境和支持体系等多方面因素。

而提升教学效能感可以通过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等途径来实现。

在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能,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教学效能感不仅是教师个体的内在感受,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通过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感,教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现个人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专业发展, 动力,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重要性, 影响因素, 提升途径, 实践体现1. 引言1.1 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期望。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满信心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的重要性、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提升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以及实践中教学效能感的体现,最终得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的结论。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2. 正文2.1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期望。

它是教师主观评价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成就的一种情感体验,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能力的认同程度、对教学成功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能够有效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念。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1.动态性:教师教学效能感存在着明显的动态性,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因为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和不同教学任务的差异而产生变化。

2.可能性:教师教学效能感既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缺失。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程度与稳定性与教师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3.多层次性:教师教学效能感不仅仅限于整体上的感受,还包括教师对于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教学方法等的教学效能感。

4.心理建构性:教师教学效能感是一种心理建构,不仅基于真实的教学实践,还受到教师的信念系统、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1.教师个体因素:教师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教龄、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等,都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男性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背景较高的教师和具有高教育参与度的教师往往有更高的教学效能感。

2.学生因素:学生的年级、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

教师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以及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班级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4.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和质量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教学资源的缺乏、不完善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扰和挫折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5.教育政策和管理支持:教育政策和管理支持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起到推动作用。

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良好的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持等都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可以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本人也可以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信念和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教师教育素质、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教师教育素质教师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保障,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教育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

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体素质设计合理的课程,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就难以让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理解。

2、教育理论基础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动态,了解行业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做到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

3、教育情感素质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敏锐的感知和高度的情感互动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高度的爱心、耐心、关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幼儿在课堂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诉求,积极参与学生教育和家校合作。

二、教学方法幼儿园老师教学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各种幼儿的不同学习需要。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幼儿的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以游戏为媒介的教学方法幼儿喜欢玩,游戏是他们学习活动的自然选择。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设计,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提高他们的协作与创造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幼儿具有接受视觉和听觉的天然优势,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幼儿教育视频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通过图形图像来加深体验练习。

三、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幼儿园老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师管理能力强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班级和教学活动,同时对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与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与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与效果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质量与效果。

一、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是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老师需要接受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能,能够利用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探索和学习。

二、师德与工作态度幼儿园老师的师德和工作态度对教育质量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责任感等素质,能够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时刻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持续优化教育方案和教育效果,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老师需要掌握多种教育方法,如游戏教育、活动教育、情境教育等,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还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如启蒙阅读、创意绘画、艺术欣赏等,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四、家园合作与师生关系幼儿园老师的家园合作与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

幼儿园老师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得到协同支持和关爱。

同时,还需要与孩子平等、尊重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和合作。

五、教育管理与评估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管理和评估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

幼儿园老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评估、教育质量监控等,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和发展。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

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浅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教师的自身情况的内部因素,学生状况和教育环境等外部因素。

自身情况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根本因素;学生状况和教育环境等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作用于教师的内部因素从而综合地影响教师效能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教育工作,实现教学教育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它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限制下,教育仍有能力改变学生。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是教师对本身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

总之,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教育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十分重大意义。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不外乎有教师自身情况的内部因素和学生状况、教育环境等外部因素。

1、教师自身状况对其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教师自身情况是内因,是影响其教学效能感根本因素。

教师的教学动机、以前的教学教育成功或失败体验、知识技能、教学教育策略、情感焦虑和压力、身体状况、性别、教龄和学科等各种因素都综合地影响着教师教学效能感。

首先,教师只有在专业学校学好了专业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选择教师职业,走上教师岗位才会有能够胜任教师职业之能力信念;如果教师无广博精深的知识或所学非所用,他们即便勉强当上了教师,对能否教好学生也心存疑虑,不会对有多大的信心,当然教学效能感也高不了。

其次,教师的教学教育动机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动机因素是教师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因素,’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评价、反馈和调控……”①,何来教学教育信念呢,根本谈上有高的教学效能感。

浅谈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几个因素-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几个因素-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几个因素-最新教育文档浅谈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几个因素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班杜拉(A.Ban-dura)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教师教学效能感(thesense of efficacy)是从自我效能感引申出来的,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学生的发展,但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一、社会因素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社会、国家和政府如果能够尊师重教,就会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否则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不到提高,反而会降低。

二、学校因素一)学校的管理风格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学校校长感觉自己当了领导,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时不能够充分体现民主化,而是自己独断专政式的管理,这样只能是民怨国忧,导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降低。

个别教师因为某些原因请假不能上班,为了体现校长的权威,不管什么原因,把所有的工资津贴全部扣掉,就好像你请假了,就不属于这个学校的成员了。

教师主动给领导打招呼,而领导却把头转过去,趾高气昂的好像你这个小职员不存在似的。

这样的学校能充分发挥民主作风吗?教师能够广泛参与到学校一系列规章和制度的建设中吗?然而这样的学校领导会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吗?二)学校的校园文化同一所学校的教师经过长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整体的对教育的看法,有些学者称之为集体教学效能感,它的形成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

如有的学校的教师对差生形成一种共同的看法“朽木不可雕也”,于是就放弃了对差生的教育责任。

而有些学校的教师则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付出努力,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综述1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自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以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就引起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班杜拉(1977)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在某种情境中,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达到某种结果而进行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预期。

他认为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直接对活动和环境的选择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个体对成功的期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即如果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对于所要做的事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反之亦然。

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带来的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是否具有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四个信息来源分别是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和情绪唤起(emotional arousal),个体以此为根据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判断。

自我效能的信念是个体动机、情感和行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决定成分。

Armor 等(1976)第一次把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运用到教育学的领域当中,他们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业务的信念。

自Armor等人提出了教师效能感以来,众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Gibson 等(1984)发现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其教学方面的相关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Ashton(1984)认为教学效能感即教师对自己能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影响的看法和判断。

Hoover 等(1987)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准影响、帮助学生的信念。

Newman 等(1989)将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否成功影响学生的学习并增强其成就感的一种知觉。

Woolfolk 等(1990)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和学校教育能成功引导学生学习的一般看法与判断。

Simpson(1990)认为教学效能感包含教师肯定自身能力和排斥宿命论两个方面。

Hall(1992)将教学效能感定义为教师相信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

俞国良等(1995)明确指出教师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知觉)和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及教育对学生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主观判断)两个方面,而教学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引导学生学业、学习行为的知觉。

俞国良等(2000)将教学效能感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观判断。

该概念在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方面使用最为频繁也最具权威性,因此本文支持该概念。

李宁等(2005)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及行动的知觉。

张瑛鹦(2013)指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及教学价值的知觉。

2 教学效能感测量工具学者们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大多使用问卷法进行测量。

Gibson(1984)根据教学效能感的概念编制了《教师效能量表》。

Ashton(1985)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以及质性研究编制了《个人教学效能量表》。

Woolfolk 和Hoy(1990)将《教师效能量表》修订成短表版,包含个人教学效能分量表和一般教学效能两个分量表,共10个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法对其进行测量。

孙志麟(1991)对台湾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进行研究,编制了教学自我效能量表,共23个题目。

俞国良等(1995)参考Ashton 的《个人教学效能量表》和Gibson 的《教师效能量表》编制了更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含27个题目,由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组成。

经过广泛应用且通过大量检测,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也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对各项指标提出的要求,能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测量。

因此,本研究选用该量表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陈木金(1997)编制了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包括“自我效能信念、活动时段安排、师幼关系建立、呈现活动内容、多元活动策略、活动氛围营造”6个维度,36个项目。

李宁等(2005)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教学任务分析(5个分量表、21个子项目)和个人教学能力(6个分量表27个子项目)维度,编制了教学效能感量表,用来评价和测量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效能感。

3 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3.1 幼儿园组织气氛与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Croft和Halpin(1962)在研究当中把组织气氛概念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并提出了学校组织气氛的概念。

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在学校环境中校长行为和教师行为交互影响形成的一种持久性特质,这种特质为组织成员所知觉并影响成员的行为,可以通过成员的知觉加以描述和测量(Hoy, 1986; 曹艳琼, 2002)。

李晓巍等人(2017)采用组织气氛描述问卷(修订版)的改编问卷和Gibson(1984)编制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运用相关以及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幼儿园组织气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结果表明:组织气氛中的园长支持行为与教学效能感显著相关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组织气氛中的教师行为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更大,组织气氛中的教师疏离起到负向预测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3.2 主观幸福感与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迪纳(1984)认为,幸福感应该包含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生活满意三个维度。

其中,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判断;正向情感,是指快乐情绪出现的强度与频率;负向情感,是指厌恶情绪出现的强度与频率。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自我生活品质的评价,这种评价涉及到了情义与认知层面,包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评价。

刘鑫鑫(2019)用迪纳(1984)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陈木金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探究了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基本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研。

结果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493)。

研究还得出:教学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信念、系统呈现活动内容、多远有效活动策略、活动建立和谐师幼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都能够被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和正向情感预测。

3.3 情绪智力与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自Salovey和Maye r早在1990年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以来,情绪智力一词迅速成为研究热点。

Salovey(1990)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运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模型取向,是知觉情绪、浸入和引导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和情绪的意义,成熟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思维向更积极方面的能力。

刘鑫鑫(2019)采用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幼儿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辽宁省355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幼儿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的情绪智力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智力也随之增长。

而幼儿教师的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59)。

研究发现,年龄在46岁以上的幼儿教师情绪智力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这可能是因为经历越多,就越会辨别自己的情绪情感,然后调节情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辨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3.4 幼儿教师教龄与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但菲(2019)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调查。

发现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存在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发现教龄在16年及以上、教龄在11至15年和6至10年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5年及以下的幼儿教师。

随着教龄的增长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发展趋势向上,尤其在5年之前提升较快。

研究中发现11至15年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趋于平缓,应该关注该时期内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5 焦虑与幼儿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按照Bandura(1977)的理论,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知觉、思维和行动的方式都不同。

就感觉层面而言, 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

胡兰(2018)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幼儿教师的焦虑症状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做了研究。

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焦虑症状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4 不足与展望研究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以及其影响因素对幼儿教师的教学以及幼儿成长有实际意义。

但现存的问题有较多的理论解释教学效能感,使用不同理论基础、框架维度研究得出的理论结果可能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第二,测量教学效能感的问卷种类繁多,不同的问卷的信效度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也尚未得出学者较为公认的测量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问卷,大多是学者根据实际研究的情况利用已有问卷进行改变后测量。

再者,目前对于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大多处于研究其与另一变量之相关,回归。

对幼师教学效能感是否存在调节作用或中介作用仍无较多学者探讨。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应当适当增加研究变量的个数,研究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加贴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的心理情况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找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更为有效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