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商山早行》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颈联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已大亮,驿墙边白色的枳花明丽耀眼。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46.请你说出“客行悲故乡”中,诗人因何而“悲”?
【答案】45.C 46.诗人羁旅在外的艰辛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4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C.“天色已大亮”有误,应是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故选C。

4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赏析。

“客行悲故乡”的意思是: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可见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再结合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故乡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杜陵梦”,就是“梦杜陵”,杜陵是作者的故乡。

作者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诗歌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

《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

《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解析】A 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解析】C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

4、下列对《商山早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诗中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的综合描写,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3.下列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颌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14.本诗在写景抒情上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

【答案】13.C14.本诗实写早行之景,虚写梦回故乡所见,虚实结合,拓展了诗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

C.“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表述有误。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选C。

14.本题考查诗歌中对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这是诗人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虚实结合,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默写训练题

商山早行默写训练题

选择题
《商山早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温庭筠(正确答案)
D. 王维
下列哪句诗出自《商山早行》: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正确答案)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商山早行》中描述早行之景,以哪两种声音开篇?
A. 狗吠与鸡鸣
B. 鸡声与鸟鸣(正确答案)
C. 牛哞与人语
D. 虫鸣与风声
诗中“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的是何种景象?
A. 春日繁花似锦
B. 秋日山路寂寥(正确答案)
C. 冬日银装素裹
D. 夏日绿树成荫
下列哪项不是《商山早行》所表达的情感?
A. 旅途的艰辛
B. 对故乡的思念(正确答案)
C. 早行的孤寂
D. 对未来的憧憬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的“杜陵”指的是:
A. 一个地名,与诗人无关
B. 诗人的故乡(正确答案)
C. 一个远方的城市
D. 诗人的朋友所在地
《商山早行》中,“人迹板桥霜”一句,通过何种意象表现了早行的清冷?
A. 鸡鸣与月光
B. 人迹与板桥上的霜(正确答案)
C. 槲叶与枳花
D. 山路与驿墙
下列关于《商山早行》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是一首描写夜晚行路的诗
B.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正确答案)
C. 全诗未提及任何时间变化
D. 主要描绘了城市繁华景象
诗中“晨起动征铎”的“征铎”指的是:
A. 早晨的钟声
B. 行旅时马车上挂的铃铛(正确答案)
C. 早晨的鸟鸣
D. 路边的风铃声。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征铎”在诗中的含义,并说明其在本诗中的作用。

2. “茅店”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何种场景?请结合诗句说明。

3. “槲叶”和“枳花”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

4. “凫雁”在诗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其情感色彩。

2. 翻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并分析这句诗中的意象是如何表现旅途的孤寂。

3. 请翻译“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并讨论这句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三、默写填空与诗意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 请默写全诗,并解释“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中省略的部分所表达的情感。

2.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3. “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中的意象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旅途的艰辛。

2. 诗中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加深情感表达的?请举例说明。

六、句子赏析(15分)请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并讨论其如何巧妙地融合了梦境与现实,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情。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其反映了哪种社会现象。

2. 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如何服务于诗的情感表达。

3.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诗句传达出来的?八、主旨剖析(20分)1. 请剖析这首诗的主旨,并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全诗的结构和内容来体现这一主旨的。

2.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这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一、解释字词1. “征铎”在诗中指的是旅行时马车上的铃铛,用以警示行人或驱赶野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对以上两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提挈全诗,紧扣诗题,写早行之景;乙诗首联诗人登楼远望,忽生万里愁。

B.甲乙两首诗颔联均即景抒情,营造一种萧条冷落凄清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愁情悲绪。

C.乙诗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隐曲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D.两诗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如甲诗将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

2.甲、乙两诗分别以“悲”、“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分别..说说诗人“悲”、“愁”的原因。

3.阅读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知背景】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析场景】首联写出早晨旅店中的情景,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绘画面】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长沙过贾谊宅【乙】商山早行刘长卿温庭筠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交代了诗歌所写的地点,“过”与“行”点明了诗人身在旅途。

《商山早行》历年中考阅读真题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商山早行》历年中考阅读真题九年级语文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商山早行》历年中考阅读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2023 江苏海陵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初三三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答复以下小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杜牧①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释〕①杜牧(公元803—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关切,他的很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家乡”中的“悲”字,说明白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承受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

当僮仆埋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答复令人深思。

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

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1.C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了驿墙,衬托出了出行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前三联用诗人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通过环境渲染描绘了诗人早行时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孤独孤独的心理状态。

尾联用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

【解析】1.C.错在“远景近景相结合”。

应当是“近景远景相结合”,由于“霜”和“孤鹤”是近景,“月”和“远山”是远景。

应选C。

2.这道题考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枳花明驿墙”的意思是:淡白的枳花,明媚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由于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惹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遗忘“早行”二字。

《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解析】A 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精品练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榔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 )A.棚叶落枳花开凫雁 B .霜棚叶落凫雁C.霜棚叶落枳花开 D .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榔树很多。

榔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 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 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 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商山早行习题答案

商山早行习题答案

商山早行习题答案商山早行习题答案商山早行是一本备受学生喜爱的习题集,它涵盖了各个学科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商山早行习题的答案,以便学生们进行自我检测和学习。

数学部分答案:1. 3x + 5 = 20解:将5移到等式的另一边,得到3x = 20 - 5,即3x = 15。

再将3除到等式的另一边,得到x = 15 ÷ 3,即x = 5。

2. 计算:(2 + 5) × 3 - 4 ÷ 2解:按照运算顺序,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得到7。

然后将7乘以3,得到21。

最后,计算除法,将4除以2,得到2。

将21减去2,最终答案为19。

3. 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是6cm,那么宽是多少?解:设矩形的宽为x,则矩形的长为2x。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2x = 6。

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3。

因此,矩形的宽为3cm。

语文部分答案:1.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他说:“我喜欢你”。

解: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引号内的句子是直接引语,需要使用双引号将其括起来。

2. 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是什么?她的作文写得非常漂亮。

解:句子中没有错别字,写得正确。

英语部分答案:1. 请用英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解: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2. 请用英语回答下面的问题:“你喜欢什么颜色?”解:What color do you like?科学部分答案:1. 请列举出水的三种存在形态。

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请简述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解: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它使得地球的季节发生变化。

历史部分答案:1. 请问下面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2.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商山早行+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商山早行+Word版含答案.docx

商山早行一、诗人名片温庭筠(?~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二、诗词故事机遇温庭筠是一个青楼隐士。

有一次,他遇到了匿名旅行的唐宣宗。

宣宗问他:“你知道我是谁?”温回答:“我想你是皇帝的侍卫。

”宣宗因此决不恕他,所以他仕途始终不顺。

三、文题背景商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又名商阪、楚山。

传说为汉初“四皓”隐居之处。

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诗人离开长安之时。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是一首羁旅乡愁诗。

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中间两联写景,抒发了早行之辛苦。

尾联写思乡,较含蓄。

二、悟读,诗情画境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伴着叮当作响的车马铃声,诗人离家远行。

晓月的余光笼罩着客店,早春的寒霜覆盖了板桥,荒山野路上枯黄的槲叶遍地,驿墙的旁边淡白色的枳花已在开放。

这美好的景象怎能不让人忆起梦绕魂牵的故乡?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哪些描写表现“早行”的“早”字?答案(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

(2)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白花在天蒙蒙亮时最为显眼)、“梦(醒)”。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精品练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解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语文:《商山早行》练习题(苏教版选修)

语文:《商山早行》练习题(苏教版选修)

语文:《商山早行》练习题(苏教版选修)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铎:马铃铛。

槲:树名。

老叶在春天长新叶时脱落。

枳:果树名。

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秦时为杜县,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

回塘。

曲折的池塘。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诗中的,韵脚是。

2,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联“,。

”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又有,如。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描写的景象有有(只能填一字),互相映衬.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训练和考查对诗句意思、特定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辨识。

第1题继续巩固基本知识,依据基本格律分析,可知此诗为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为āng.律诗首联为“起",颔联为“承”,共同点题.由诗来看颔联承接首联的“晨”,具体表现题目中的“早”。

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字,所以题2的答案应是颔联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景物有多种角度,从人的感觉来看,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

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

(或静态和动态也可)事物本身就是有动有静的,因此就有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如果动静有机结合,景象就会更加生动有致。

古代诗人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我们在读诗时也必须注意,并且能够赏析其艺术作用。

分析颈联,可以看到“落”和“明”为“动",“路”和“墙”为“静”,所以颈联描写景象是有动有静,互相映衬。

大雁是诗歌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

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必须依据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判定。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高考复习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同步测试 选修 试题

高考复习 专题六 长安晚秋 商山早行同步测试 选修 试题

专题六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长安晚秋?一诗,完成1~2题。

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描写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非常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荷花,一朵朵红衣尽脱,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赋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于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重的主观色彩。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那往日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仅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面对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田园的决心。

进一步反映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2.“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两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决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典,表示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典,“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二)阅读?商山早行?,完成3~4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这首诗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早行之早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客行悲故土〞。

商山早行练习题

商山早行练习题

商山早行练习题一、填空题1.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作。

2. 诗中“鸡声茅店月”一句,描绘了诗人在______时分的景象。

3. “人迹板桥霜”中的“板桥”指的是______。

4. 诗人在诗中提到“槲叶落山路”,槲树是一种______。

5. “枳花明驿墙”中的“枳花”是______的颜色。

二、选择题1. 商山早行的作者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2. 下列哪项不是商山早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A. 鸡声B. 茅店C. 板桥D. 荷花3. 诗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壮志未酬C. 喜悦之情D. 悲伤之情4. “凫雁满回塘”中的“凫雁”指的是什么?A. 一种鸟类B. 一种植物C. 一种动物D. 一种昆虫5. 根据商山早行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诗人所经历的?A. 清晨起床B. 听到鸡鸣C. 看到月光D. 遇到大雨三、判断题1. 商山早行是一首描写商山早晨景色的诗。

()2. 诗中“鸡声茅店月”描述的是诗人在夜晚的所见所闻。

()3. “人迹板桥霜”中的“人迹”指的是诗人自己的足迹。

()4. “槲叶落山路”中的“槲叶”是秋天的景象。

()5. “枳花明驿墙”中的“枳花”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商山早行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商山早行中有哪些意象是诗人用来描绘早晨的景象的?3. 诗人在商山早行中是如何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五、论述题1. 请结合商山早行的内容,分析诗人温庭筠的创作特点。

2. 商山早行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六、翻译题1. 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翻译成英文。

2. 请将“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翻译成英文。

七、创作题1. 假设你是温庭筠,你正在商山早行,你将如何续写这首诗?2. 请以“商山早行”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你对早晨的感悟。

八、综合题1. 请结合商山早行的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商山早行练习题(打印版)

商山早行练习题(打印版)

商山早行练习题(打印版)### 商山早行练习题一、填空题1.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______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商山早行时的所见所感。

2. 诗的开头“晨起动征铎”,“征铎”指的是______。

3. “鸡声茅店月”中的“茅店”指的是______。

4. “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板桥”是指______。

5. 诗中“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商山早行中“枳花明驿墙”的“枳花”指的是()- A. 梅花- B. 桃花- C. 杏花- D. 梨花2. 诗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官职3. 根据诗的内容,诗人在商山早行时,他的心情是()- A. 兴奋的- B. 忧郁的- C. 欢快的- D. 沉重的三、简答题1. 请简述《商山早行》中诗人所描绘的商山早行的景象。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四、翻译题1. 翻译以下诗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2. 翻译以下诗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五、拓展题1. 请结合《商山早行》的内容,谈谈你对古代文人行旅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庭筠2. 行进的铃声3. 简陋的旅店4. 木板搭建的桥5. 秋天二、选择题1. C2. A3. B三、简答题1. 诗人描绘了清晨商山的宁静景象,鸡鸣声中,茅店的月光,人迹稀少的板桥上覆盖着霜,落叶铺满山路,枳花在驿站的墙边显得格外明亮。

2.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中所见景物的感慨。

四、翻译题1. 槲树的叶子落在山间小路上,枳花在驿站的墙边显得格外明亮。

2. 回想起在杜陵的梦境,野鸭和大雁在池塘里游弋。

五、拓展题1. 古代文人行旅生活往往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

《商山早行》中,诗人通过对商山早行的描绘,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古代文人行旅生活的诗意和哲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阅读练习及答案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高中商山早行鉴赏 选修1 试题

高中商山早行鉴赏 选修1 试题

商山早行鉴赏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土。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混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此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鉴赏】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一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分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土〞这句诗,很可以引起读者情感上的一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原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假设强排硬叠,不管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附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铎:马铃铛。

槲:树名。

老叶在春天长新叶时脱落。

枳:果树名。

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秦时为杜县,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

回塘。

曲折的池塘。

1,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诗中的,韵脚是。

2,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联“,。

”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又有,如。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描写的景象有有(只能填一字),互相映衬。

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之情。

[解析]]
此题主要训练和考查对诗句意思、特定意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辨识。

第1题继续巩固基本知识,依据基本格律分析,可知此诗为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为āng。

律诗首联为“起”,颔联为“承”,共同点题。

由诗来看颔联承接首联的“晨”,具体表现题目中的“早”。

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字,所以题2的答案应是颔联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写景物有多种角度,从人的感觉来看,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

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

(或静态和动态也可)
事物本身就是有动有静的,因此就有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如果动静有机结合,景象就会更加生动有致。

古代诗人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我们在读诗时也必须注意,并且能够赏析其艺术作用。

分析颈联,可以看到“落”和“明”为“动”,“路”和“墙”为“静”,所以颈联描写景象是有动有静,互相映衬。

大雁是诗歌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

至于究竟是哪一种,必须依据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判定。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