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含答案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讲解含答案解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考纲解读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清单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__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_________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________ 、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劳动力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________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变化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____________ ,对农业区位影响______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_________ ,对农业区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自然因素:高地_____________ 和低地沼泽化,水果、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定T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 T灾害和市场:“_____________ ”大规模的生产受灾时的损失大,市场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农业地域的形成概念: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_________________ 、科技、文化和自然______________ 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湘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湘教版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xx海南海口调研)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
读“通化位置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2.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商品率较高B.机械化水平高C.农场经营规模小D.水利工程量大3.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答案:1.C 2.A 3.D解析:第1题,长白山区不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项错误;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项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林下产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
第3题,发展林下产业能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环境承载力。
林下产业对野生动物和地质灾害没有影响,也不会使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xx吉林长春一模)读“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完成第4~5题。
4.有关图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机械化水平低②生产规模小③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④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等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该农业地域类型所占耕地比重较低的国家是( )A.孟加拉国B.俄罗斯C.朝鲜D.泰国答案:4.A 5.B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水稻插秧,即该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其特点是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及答案因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B.我国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好C.我国蔬菜的质量好D.我国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高5.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平原为主的地形B.雨热同期的气候C.市场需求的扩大D.自然条件的变化解析: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重要对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地都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克服耕地紧张的劣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不可能完全摆脱地域的限制。
我国农业生产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蔬菜、水果、花卉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因此蔬菜的生产和出口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主要受市场及需求量的制约。
答案:3.D 4.A 5.C6.某城镇周围地区拟发展果树栽培、蔬菜和花卉业、林业、水稻种植业,如下图,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下列安排较合理的是()A.①林业②蔬菜和花卉业③水稻种植业④果树栽培B.①林业②水稻种植业③果树栽培④蔬菜和花卉业C.①林业②果树栽培③水稻种植业④蔬菜和花卉业D.①果树栽培②林业③水稻种植业④蔬菜和花卉业解析:选C。
①地海拔高,适宜发展林业;②地海拔相对较低,适宜果树栽培;③处为平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④处邻近城市适宜发展蔬菜和花卉业。
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期中练习)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解答本题关键是区域定位。
具体分析如下:答案:(1)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土层深厚。
水源。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农业的区位选择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太湖流城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 据上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 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 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 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 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2. 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 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 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 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1. C2. A[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业等产业。
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再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
第2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
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
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
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
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完成3-5题。
3.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A.①B.②C.③D.④4.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A.形状规整B.地形差异小C.分散细碎D.距离村庄近3.B4.C[第3题,材料中“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说明蔬菜种植所需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劳动频次高,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增加生产活动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种植蔬菜的是距离宅基地最近的②,①③④距离宅基地较远,不方便进行平时的管理。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9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区位的含义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区位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能结合实例一一列举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分析结合农业生产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准确判断主导因素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地域的含义、形成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农业地域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在区域图中,找准位置、分析特点(对应学生用书第148页)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特别提醒]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基本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地形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误区警示]__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因而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属于谷物家畜农业。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不利影响不合理生产强度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不合理生产方式过度放牧和垦殖,引起土地退化、沙化;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渍化农业技术改革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
【2021高考地理】农业专项选择题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农业专项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光照C.坡度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丙地区荒漠化C.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易招募劳动力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接近消费市场5.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兼顾务工务农B.扩大种田规模C.从事商业活动D.留守子女上学6.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8.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活,便于农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土壤C.光照D.农业科技10.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D.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的区位选择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的区位选择一、选择题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
“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
据此回答1~2题。
1.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2.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香料作物华尼拉原产美洲,马达加斯加引种后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华尼拉适宜生长环境:气温21~32℃,年降雨量1 500~3 500毫米(要求9个月雨季,3个月旱季),海拔1 500米以下的坡地。
读马达加斯加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3~4题。
3.华尼拉的原产地最可能在( )A.加拿大 B.墨西哥 C.秘鲁 D.阿根廷4.上图中最适宜华尼拉生长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烤烟是云贵高原种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
烤烟的生长习性是喜光、喜热、不耐寒。
土壤条件红壤最好,黄壤次之。
黔中高原一带分布有黄壤,而滇中高原一带则为红壤。
读黔中高原的贵阳和滇中高原的玉溪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5~6题。
5.下列不属于云贵高原发展烤烟种植业的区位优势的是( )A.气温适中,降水适量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C.土层深厚,多有机质 D.技术成熟,经验丰富6.滇中玉溪香烟久负盛名,使玉溪香烟质量优于贵阳香烟的主要因素是( ) ①市场②土壤③科技④光照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农业区位因素(2021高考选择题+详细解析)

农业区位因素(2021高考选择题+详细解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一、选择题[2021·北京卷]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图1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1、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图1[2021·大纲全国卷]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2~3题。
2.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3.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图2[2021·新课标全国卷Ⅰ]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2完成4~6题。
图24、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5、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6、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2021·江苏卷]图3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双选)7、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B.地形更平坦C.土壤更肥沃?D.水源更充足图38、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B.提高机械化水平C.选用优良品种?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图4[2021·江苏卷]20__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练习:农业区位的选择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泰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该国有600多万人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和贸易工作,占全国人口近1/10,92%的橡胶产品供出口。
中国是橡胶消费大国之一。
据报道,中国某大型电子商务集团打算与泰国合作,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
据此完成1~3题。
1. 与中国相比,泰国橡胶生产的优势是A. 劳动力更充足B. 消费市场更广阔C. 橡胶收割期更长D. 机械化水平更高2. 在橡胶收割时,若市场胶水价格低于一定水平,胶农就会放弃割胶。
中国橡胶的弃割成本(胶农弃割时的临界胶价)要高于泰国,其原因是中国A. 劳动力成本高B. 土地成本高C. 市场供大于求D. 橡胶质量差3. 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后,对泰国的好处是A. 减少种植总面积B. 扩大销售量C. 提高橡胶质量D. 加快产业升级【答案】1. C 2. A 3. B【解析】1.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区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与中国相比,泰国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所以橡胶树产胶期较长,从而收割期更长,据此分析选C。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泰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较高,割胶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即劳动力成本高;中国的土地成本不比泰国高,市场也并非供大于求,橡胶质量也不差,据此分析选A。
3. 本题考查网络交易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网络交易扩大市场范围,从而扩大橡胶销售量;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可以扩大销量,刺激扩大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橡胶质量,也不会加快产业升级,据此分析选B。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尤其冬季不耐冰雪霜冻。
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广西。
经专家考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却产自于北纬28°的合江县。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是我国荔枝晚熟基地,也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
据此完成4~5题。
4. 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A. 多紫色土,土壤深厚肥沃B. 于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C.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D.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5. 合江荔枝售价比其他产地高2~3倍,其原因可能是A. 纬度高,成熟晚B. 劳动力成本高C. 光照好,质量高D. 土地成本高【答案】4. D 5. A【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4. 荔枝种植最北界的原因,主要考虑热量条件,再结合材料“冬季不耐冰雪霜冻”可知,荔枝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冬季的低温,由于合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入侵,使这里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温暖,故自然原因是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故选D。
5. 合江县较其他产地纬度高,荔枝生长周期较长,晚熟上市较晚,可以错峰销售,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故售价比其他产地高,A正确;合江县廉价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B错误;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河谷,光照条件较差,C错误;合江县经济欠发达,土地成本较低,D错误。
故选A。
冰糖心苹果主要产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的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糖心”。
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及某果农的网店销售图。
读图回答6~7题。
6. “冰糖心”形成的独特地理条件是A. 天山冰雪水的灌溉B.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C. 海拔高生长期气温低D. 河谷地区湿度较大7. 阿克苏地区的果农借助互联网销售苹果,获得巨大成功,其主要改变了该地区的A. 市场因素B. 交通因素C. 科技因素D. 劳动力因素【答案】6. B 7. A【解析】6.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是形成冰糖心的独特条件,B正确。
7. 互联网销售扩大了市场范围,改变了该地区的市场因素,A正确。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000米以上的冰封峭壁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昆仑雪菊冲泡后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一种饮品。
读图完成8~9题。
8. 材料示意昆仑雪菊生长的自然条件是A.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B.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C.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D. 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9. 近年来,昆仑雪菊人工种植取得成功,产量明显提高,然而大量的雪菊却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制约当地雪菊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A. 当地市场小B. 劳动力不足C. 价格高消费者难以接受D. 产品体积大运输成本高【答案】8. A 9.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8. 读图可知,昆仑雪菊主要生长在该区域高山地区,该区域高山地带由于海拔较高,冬季严寒,夏季凉爽,A正确;主要生长在冰封峭壁上,土层浅薄贫瘠,B错;高山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C错;海拔高,热量条件不足,D错误。
9. 该地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当地人口较少,本地市场较小,A正确;劳动力不足不是制约当地雪菊发展的主要问题,B错;由于人工种植产量提高,然而出现雪菊滞销,说明并非因价格高而导致消费者难以接受,C错;雪菊的产品体积小,D错误。
坛紫菜喜高温,原产于福建沿海海域,经科学家不断试验,目前坛紫菜已北引至江苏沿海大规模种植。
据此完成1~2题。
10. 制约坛紫菜北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土壤B. 地形C. 水源D. 热量11. 与福建相比,江苏种植坛紫菜的优势条件有①土壤肥沃②生长周期长③昼夜温差大④降水丰富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10. D 11. B【解析】10. 坛紫菜喜高温,福建纬度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热量条件好,适宜坛紫菜的生长。
11. 江苏较福建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如福建好,坛紫菜的生长周期更长;江苏昼夜温差较福建大,利于坛紫菜积蓄更多养分。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农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12~14题。
12.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B.热量C.水源D.光照13.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积温的年际波动B.生态退耕的需要C.灌溉技术的改良D.市场需求的变化14.农业种植结构(一个地区或国家农作物种类比例)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A.粮食总产量下降B.棉花价格下降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解析】12. B 13. D 14.C【解析】12. 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故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13. 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故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地区积温的年际波动不大;生态退耕的需要不影响播种面积的比例;灌溉技术的改良与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4. 新疆气候干旱,区域内农业类型主要是灌溉农业。
不同农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和需水时间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所以即便新疆粮食种植面积减小,但粮食总产量不一定下降。
棉花价格受市场调节,棉花价格下降可能会导致棉花种植面积缩小,由此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与题干因果颠倒。
农业生产如果做到合理用水,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
二、综合题。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祠大米被誉为“皇家贡米”,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稻田灌溉用水是地下岩溶排泄出的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的晋祠难老泉泉水。
晋祠镇周边地区的地表覆盖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蓄水性强。
在煤炭经济的影响下,难老泉泉水逐年减少,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1994年难老泉泉水彻底断流。
难老泉断流后,稻农只能用地下井水和汾河中流来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晋祠大米这千年“皇家贡米”基本绝迹。
近几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加强关井压采、加快造林绿化等多种手段修复水生态。
从2010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专项奖励补贴政策,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和技术人员,培育“晋稻7号”“晋稻8号”“晋稻10号”三个优良新稻种,开始保护性复种晋祠大米,到2016年已经复种4000多亩,经农业部门检测,稻米品质已恢复至30年前的标准。
(1)简述难老泉断流前晋祠大米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导致晋祠大米基本绝迹的主要原因。
(3)说出该地在晋祠大米复种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4)晋祠大米现在的销售模式主要走高端礼品路线,走商店、超市路线缺乏竞争力。
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处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用难老泉泉水灌溉,灌溉水质好。
(2)稻田灌溉用水的水质下降,稻米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受外地大米的价格冲击,稻农经济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丧失。
(3)通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控制煤炭开采量、植树造林等手段,提高地下水水位;政府出台种稻补贴政策,提高稻农种粮积极性;培育优良新稻种;防治水污染,严格管控稻田灌溉用水的水质等。
(答出三点即可)(4)晋祠大米的种植面积小,总产量少;晋祠大米的种植成本较高,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大米。
【解析】(1)农业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角度分析。
(2)可从当地优势自然条件丧失,以及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冲击角度分析。
(3)直接获取材料中相关信息即可回答。
(4)审清问题,对比分析即可回答。
高端路线适宜量少、质优、价贵的产品,商超适宜大众化产品。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窝村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上沙下黏的土壤孕育的青萝卜形成了“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谈。
沙窝村种植青萝卜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天津名牌农业产品。
沙窝村青萝卜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以由高到低为佳,并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沙窝青萝卜外形均匀整齐,表皮光滑细腻,颜色翠绿,质甜辣可口,鲜嫩多汁。
其食用范围广泛,可生食、炒食、腌渍、干制等;肉质根和种子含菜菔子素,为杀菌物质,有祛痰、止泻、利尿等功效,且耐冬贮,深受人们青睐。
作为天津的传统出口商品,沙窝青萝卜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沙窝萝卜种植面积达5000亩。
下图示意辛口镇地理位置。
(1)指出辛口镇沙窝村种植青萝卜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辛口镇沙窝村所产青萝卜能远销海外的原因。
(3)为保护好沙窝村青萝卜品牌,说明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有人建议在现有种植规模下,继续扩大沙窝村青萝卜种植面积,请对此提出你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大,气温适宜;土壤上层疏松,有利于青萝卜地下部分生长;有河流流经,灌溉便利;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