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前言
如果把深圳比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命有机体,那么,具有丰富属性的沙河西路便是一条任重道远的城市动脉,它与城市融合、与人相伴、与产业发展共存,并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
因此,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已不单纯是一个市政工程的设计。
方案力图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等诸多方面,判断其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
方案基于“城市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对道路设计提出设计要求,从“道路交通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市政管网设计、市政管网设计及其它”等五个部分入手,探寻实施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路径和方式。
附设计框图
1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工程范围
1.3编制依据
深圳市2030城市发展策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2~2010);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中区法定图则;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2 现状及建设条件评价2.1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道路建设现状
2.1.2交通组织现状
2.1.3城市景观界面现状
2.1.4存在问题及对策
2.2建设条件评价
2.2.1现状建设条件
2.2.2建设条件评价
上层次规划解读
3 所承担职能判断
3.1深港城市链接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在《2030深圳发展策略》中,深圳提出2030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国际城市,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城市。
未来深圳发展的功能定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
)在区域发展的策略上强调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的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对外的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优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
明确提出应加强与香港在城市功能主面的协调和互补,促进跨境交通发展\口岸以及大型交通设施建设的合作。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整合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强深港的协作与联系。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是配合西部通道口岸建设的需要,是加深深港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的纽带。
3.2交通网络建构
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五横”从南向北依次是沿一线快速通道、南环快速通道、北环快速通道、南坪快速通道、外环快速通道;八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海滨大道、南河路、沙河西路、福龙-龙大路、龙观路、清平路、丹平路、龙盐路。
沙河西路是“五横八纵”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于西部通道口岸,终点到白芒检查站,主要承担后海\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以及南山区与石岩\光明\公明等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对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进行快速转换和疏散。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沙河西路是南北向的快速交通骨干道路,它承担南山与光明之间的快速交通,同时也是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主要通道。
3.3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整合(产业空间整合)
城市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是经济要素和产业集聚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反映,而道路交通则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
因此,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它既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影响者,也是生产与服务、市场联系的纽带。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
深圳市城市结构布局正向“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格局发展,在强化以特区为中心,西、中、东三条放射轴发展的同时,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方针,近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和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
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带西起南山前海区,东至龙岗葵涌—大鹏片区,一带七片,以及一个大学城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简称”9+2”片区。
(9+2片区由西向东依次为:南山前海片区、市高新技术片区、留仙洞片区、大学片区、宝安石岩片区、光明南片区、宝安观澜—龙华及坂雪岗片区、龙岗宝龙—碧岭片区,龙岗大工业区、葵涌—大鹏片区,以及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
南山区发区规划将南山区的发展定位描述如下:
“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物流业及教育科研基地;生态良好、环境优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生态滨海城区。
”总体空间布局上,构建“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合各大片区的用地布局,创造融合“山—海—城”于一体的整体意向,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将以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发展轴,传递城市东西轴向延伸的发展动力,成为珠江口东岸城镇与产业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南海大道、沙河西路为南北发展轴,整合全区城市空间。
在南山区产业空间的布局上,现状沙河西路一带分布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主要的三大片区—市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留仙油片区和大学城片区,但由于产业整体发展不明确,产业职能未能合理分区和协作,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尽其所有和提升。
因此,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
同时,强化优势产业在沙河西路走廊上的集聚,加强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为商贸、旅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等教育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结合南山区的“山—海—城”景观特色,整合并强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发展。
区域的道路交通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
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
南山区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建构“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沙河西路是南北发展轴之一,将起着整合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的作用。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
3.4城市景观塑造
《南山区分区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以沙河西路为城市景观主轴,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形成集“山城海”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轴。
在步行系统上,规划沿大沙河设计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
“山--海--城”相依交融的城市特色是深圳风貌的集中体现,而沙河西路作为城市景观主轴,集中体现了“山—海—城”景观特征,它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展示海的博大、山的秀丽、城的多姿、河的新清。
因此,不管是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城市门户形象的塑造、城市空间的整合,沙河西路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4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
4.1功能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方案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四个方面,将沙河西路的功能定位描述为,
--链接深港城市和深化深港合作的纽带;
--深圳市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份,城市南北向交通的骨干快速路,西部通道口岸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交通廊道;
--集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走廊;
--融合“山-海-城”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主轴,是展示山海生态景观和城市现代风貌的迎宾大道。
4.2建设目标
4.2.1整合与融合
整合
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突出沙河西路产业布局、空间组织和建筑形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保证城市空间的紧凑性和交通联系便捷性,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
(融合)
以人为本,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营建舒适的行车感受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强调功能的多元化,将沙河西路的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完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和街道设计,创造具有人性尺度和氛围的和谐城市空间。
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彰显城市的特征和精神,构建文化长廊。
4.2.2链接与展示
(链接)
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是配合西部口岸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凭借其重要的空间区位,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起着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提升深圳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改善后的沙河西路无论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整合还是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发展“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多种属性和综合功能的线型空间组织。
(展示)
沙河路作为“内联外引”的城市联系纽带,将起着城市“橱窗”的作用,展示城市门户形象和建设品质。
设计应强化“山-河-城-海”等景观要素的自然属性,展示连续又富有韵律的“显山、露水、面海”的城市景观;关注植物配植的季相和色相变化,展露沙河西路步移景异的景观视觉效果;塑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建筑界面,展现多元复合的现代城市景观。
融合与整合
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
以人为本,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将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
链接与展示
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是配合西部口岸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凭借其重要的空间区位起着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
同时,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改善后的沙河西路无论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整合还是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发展“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多种属性和综合功能的线型空间组织。
沙河路作为“内联外引”的城市联系纽带,将起着城市“橱窗”的作用,展示城市门户形象
和建设品质,展露设计应强化“山-河-城-海”等景观要素的自然属性,展示连续又富有韵律的“显山、露水、面海”的城市景观;关注植物配植的季相和色相变化,展露沙河西路步移景异的景观视觉效果;塑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建筑界面,展现多元复合的现代城市景观。
5道路城市设计
5.1设计原则
方案基于对沙河西路所承担职能的判断,以人为本,从生态化、人文化、人性化和安全性等四个方面提出道路的设计原则。
5.1.1生态化
道路设计应兼顾对生态景观因子的利用,并延续山--河--海等自然景观特色,塑造融山-河-城-海”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
5.1.2人文化
通过主题雕塑、小品、广告、标识系统以及植物配植等,赋予道路设计一定的城市文化内涵,以彰显一座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使城市道路具有可读性。
5.1.3人性化
以人为本,道路的细部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对残碍人的关爱;城市空间应体现宜人的尺度和舒适的环境。
5.1.4安全性
道路设计应全面考虑人行和车行的安全,通过人行天桥、斑马线、减速带、防撞墙和红线灯、导向岛的设置,营建安全的人行和车行环境。
5.2现状特征和功能分区
方案在分区规划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分析不同地段特征、现状功能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提出分区段整合功能的改造策略。
依据道路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特点和已有建筑物的特点,方案将沙河西路全线分为三段北段—西丽湖路至白芒检查站;中段—西丽湖路至茶光路;南段—滨海大道至茶光路,并分别从道路断面设计、绿化配植、建筑退界、步行系统、标识系统和道路设施设计等进行讨论和阐述。
➢北段—西丽湖路至白芒检查站,生态景观区
该路段穿越羊台山和西丽水源保护区,界面开敞,自然景观优越。
道路改造和建设时应考虑对山体/植被和水源的保护;山体边坡采用护坡代替挡土墙,关注护坡的绿化设计和局部陡坡的文化浮雕设计。
➢中段—西丽湖路至茶光路,居住功能区
该路段穿越西丽镇中心区,沿线土地使用以商住和居住用地为主,且混杂着一些工业用地。
西丽镇中心区核心地段两侧的建筑密集,界面连续,人流集中,具有较典型的城镇中心区的空间特点。
沙河路的改善工程应充分考虑周边的土地使用的高效性和市民出行的便捷性,采用降噪路面、隔音墙、防护绿带以减少道路的光污染和声污染;通过高架桥的绿化槽设计,增加垂直绿化,以花墙软化道路高架的硬质景观。
➢南段—茶光路至滨海大道,产业功能区
该路段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东临大沙河、名商高尔夫球场和沙河高尔夫球场,西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筑界面面海、面河开敞。
产业区的现状建筑缺乏统一的韵律和秩序,建筑轮廓不清晰,部份地段城中村与工业建筑混杂,建筑界面和风貌均与高新产业区的定位不相匹配。
道路的城市设计应突显其高科技、国际化和现代化特征。
5.3景观规划
沙河西路的景观规划将深圳的历史、人文、艺术和精神做画卷式的辅陈。
通过视觉走廊和对景节点的设置,营建步移景异的道路景观;依据不同的功能区和地形植被特点,每区段各有两种主色调,并运用植物配植、道路辅装、建筑轮廓和色彩、雕塑小品和道路设施等设计突出效果,达到环境宜人、尺度近人、设施引人的效果,使人们感受深圳自然之美与奔放的城市热情。
5.3.1自然景观与视觉走廊
沙河西路北起羊台山、南至深圳湾,与大沙河相依相伴,与塘朗山、石鼓山相望,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特征和对景节点。
方案充分现状的城市主干道和交通走廊,结合山、河、海等自然生态因子,建构滨海大道、深南大道、广深高速走廊等多条垂直于沙河西路的交通绿轴;同时,沿沙河西路的车行线路和视点,以山峰、公园雕塑、标志性建筑等为对景点,形成多条景观视觉通廊,使山景、水景、河景、海景等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一同纳入视线范围,显山露水,构建步移景异的道路景观。
5.3.2开敞空间与绿化配植
➢开敞空间
方案通过道路绿化有机串接滨河绿带、街头公园、绿化广场以及高尔夫球场、羊台山/塘朗山/石鼓山山体和深圳湾等开敞空间,形成点、线、面有机融合的绿化景观系统。
通过滨海大道、白石路、深南大道和留仙路等主要节点空间的建筑退让和整合,建构一系列不同等级、特色各异的城市广场群。
通过对干道沿线开放空间系统的整理,现状大型绿地的改造和整治,形成沙河西路的绿核和横向绿轴。
从道路红线至建筑退界形成的区域均统一配置小品、铺装、绿化和城市设施,这些分散的、小面积的绿色空间,形成一条绵延连续的纽带,将城市广场、绿核有机串联在一起。
➢绿化设计
道路的绿化设计将彰显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貌特征。
沙河西路的道路绿化设计在满足道路交通视线要求的前提下,使植物的配置各得其所、高低错落且疏密有致,不同区段的植物景观各异,季相丰富,且整体搭配自然。
(1)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满足人车安全的枝下高要求
种植在车行道分车带的行道树枝下高应大于4.5米,种植在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枝下高不得
小于2.5米。
树形要求
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蔽荫。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病虫害少。
抗有毒气体、粉尘及水涝能力
能力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NOx、SO2、Pn、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
(2)行道树的配植原则
以深圳地带性的观花植物为主,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间种植,形成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多彩的季相变化的生态花廊。
5.3.3城市轮廓线与街区景观
➢城市轮廓线的控制原则
(1)显山露水,充分尊重自然特征
现状地形地貌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色,而城市轮廓线则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以保证建筑与山体轮廓线的协调。
(2)结合区段功能,描绘街景天际线
方案结合功能定位,通过建设高度控制,使沿街建筑界面起伏有致,秩序井然,且富有韵律。
其中,北段生态景观区重点展现山的秀丽和水的新清,道路建设应注重对山体和水源的保护,白芒检查站广场周边的建筑应与羊台山的山体轮廓线相呼应。
中段为西丽中心区,沿线的土地利用以居住及商住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以多层、中高层建筑为主。
南段为产业功能区,以商务办公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80米左右;滨河大道交叉节点为南山区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筑为整段的制高点,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街景风貌特色的考虑
沙河西路作为南山区贯穿南北的经济、文化走廊和交通动脉,南与西部口岸相连,是城市的门户和橱窗。
因此,规划对沙河西路的风貌特色定位考虑如下:
(1)整体风格面向未来,表现城市活力。
沙河西路作为深圳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和窗口,应展现一个国际大都会的蓬勃涌动的繁荣和活力。
因此,总体的风格定位是“面向未来,充分展现大都会的现代气息和活力。
”
(2)区段风格突出,特色鲜明
沙河西路作为一条有多种功能和属性的城市快速路,其功能分区是清晰和明确的。
规划设计力求在不同的区能艺术馆段中,塑造风格突出,特色鲜明的街景形象。
北段的生态功能区突
显山体的生态特征,以绿色为主色调。
中段居住功能区,建筑风格以坡屋顶红瓦为基调,总体时尚而充满生活的温馨,色调以暖色调为主。
(3)强化街道的节奏感,突出重要节点
一条街道的立面景观,犹如一首乐曲,一篇乐章,在平缓舒展的过程中,有重点的节奏突出点和高潮点,方能增加美的感受。
对道路的城市景观而言,道路交叉口的重要节点,就是节奏的突出点和高潮点。
在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中,规划突出了七个重要节点,作为全路乐章中的强音与高潮。
道路细部设计—以人为本道路断面设计
道路断面设计不仅
上层次规划解读
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1~2010)
南山区的城区性质和发展定位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物流业及教育科研基地;生态良好、环境优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生态滨海城区。
在总体空间布局上,构建“双十字”型号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合各大片区的用地布局,创造融合“山—海—城”于一体的整体意向,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将以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发展轴,传递城市东西轴向延伸的发展动力,成为珠江口东岸城镇与产业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南海大道、沙河中路为南北发展轴,整合全区城市空间。
在产业空间的布局上,突出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强化优势产业在这个走廊上的集聚,加强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为商贸、旅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等教育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结合南山区的“山—海—城”景观特色,整合并强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设计上,以沙河西路为城市景观主轴,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形成集“山城河海”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轴。
在步行系统上,规划沿大沙河设计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沙河西路不仅是一条城市的快速干道,同时也是
突出了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设施的衔接,还将天桥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要求设计单位注重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我们不但要求天桥必须有绿化、遮阳功能,与周边设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