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全诗翻译赏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全诗翻
译赏析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翻译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着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
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背景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咏梅王安石的诗
咏梅王安石的诗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幽静的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远远望去,知道那洁白的一片,不是雪花,因为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
作品鉴赏:作为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用比喻手法,借颂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这首诗脱胎於南朝苏子卿《梅花落》一诗。
原诗是:“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
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
”王诗对原作加以点化提炼,使全诗语句更为精练,意境更为深远。
这首咏梅诗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寒冬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梅花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前句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
与诉诸人们嗅觉形象的下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
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
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此诗中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
诗人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境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王安石《梅花》相关知识点
王安石《梅花》相关知识点以下是王安石《梅花》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如下:一、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翻译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三、注释1. 凌寒:冒着严寒。
2. 遥:远远地。
知:知道。
3.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四、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五、相关考点1. 对梅花形象的分析。
2. 对“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理解。
3. 作者以梅自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七、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 年),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诗词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
诗词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远远一看便知道那不是雪花,因为有淡雅的清香飘过来。
《梅花》王安石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赏析]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
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
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
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
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
二年级上册梅花古诗原文和注释翻译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词句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wèi):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白话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诗歌赏析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前两句写墙角梅花
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王安石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诗句
王安石的《梅花》赏析
原文:
《梅花 / 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顶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所作。
当时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尽管面临困境,但他仍借梅花的形象表达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
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古诗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赏析
古诗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赏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朝:王安石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líng hán dú zì kāi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古: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开【上平十灰】今:平通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开【四开,ai,uai】出自:宋·王安石《梅花》作品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简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问答】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的意思时什么?答:“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树枝和遥的意思?答: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王安石梅花的诗句
王安石的梅花诗中描写梅花形态的诗句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中描写梅花形态的诗句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内容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远远地。
③知:知道。
④为(wèi):因为。
⑤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赞美红梅的诗句古诗
一.赞美红梅的诗句古诗1、《梅花》宋-王安石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红梅》南宋-王十朋原文:桃李莫相妒,天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译文: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红梅和桃李开花茂盛的样子原来就是不同的,因为从冬天过来,红梅身上还留有傲霜斗雪的痕迹,虽然是红梅,但却不是很红。
3、《清平乐·烟轻雨小》北宋-晏几道原文:烟轻雨小。
紫陌香尘少。
谢客池塘生绿草。
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
重寻杨柳佳期。
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译文:春光归去匆匆,一夜细雨轻烟过后,池塘草绿,红梅变老,春天也就过去了。
离愁缠绵不断,只有通过做诗题句以追怀相聚的美好时光。
而当春寒去后,花信风轮番吹拂之时,那离别相思的愁绪更是难以排遣的。
4、《红梅三首》北宋-苏轼原文: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红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这是因为它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所以,只得故意妆扮出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
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孤独而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
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浅红的桃杏色,那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的面容上罢了。
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5、《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南宋-姜夔原文: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译文: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
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
梅花古诗带拼音
梅花古诗带拼音《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méi huāwáng ān shí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
yáo zhī bú shì xuě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
译文及注释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
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寒梅独自开的古诗
寒梅独自开的古诗
原文:
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凌霜傲雪,孤独地盛开。
远远地望去如雪般一片洁白,然而,我却知道这不是白雪,因有一阵阵暗香袭来。
赏析:
诗仅二十字,却写出了梅花所处的幽僻环境,凌寒独开的倔强坚贞性格,还写出她洁白之色与清幽之香,后二句虽化用前人诗句,但注入主观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因而意境远胜于前人。
造语随意,又字字精工,堪称咏梅佳作。
写寒士气节,抒志士情怀,所以突出这数枝梅花地处墙角,其位幽微,但凌寒独开,倔强挺出。
诗人赞美梅花色泽洁白,芳香清远,引人瞩目,令人闻知,不卑不亢,不由人不信服。
所以此诗确乎工于‘随意造语’,善于推陈出新,而能意蕴含蓄,辞采清新、平淡而巧丽,都见神情气势。
关于梅兰菊的3首古诗词
1、《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题画兰》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释义: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王安石《梅花》注释及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
家,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作品有《临川文集》。
《咏梅》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样,梅花不择地势,不择土壤,方寸之地足以,尽管并无人眷顾与赏识。第二句是第一句意思的进一步加深。“凌寒”,即迎着严寒,冒着风雪。“独自开”,即孤独地默默地开放,意在告诉人们,那梅花不仅不择地势和环境,更可贵的是它还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之“暗香”一词,但其目的在于赞美梅在“香”这方面胜雪一筹的特点和梅花不畏严寒、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贵品格。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主要得力于语句的朴素自然。全篇没有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语句浅显平白,如话家常,而意蕴却深远悠长,耐人回味。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严寒默默地开着。 “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换言之,就是告诉人们,这几枝“梅”所处的环境不佳,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正如陆游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不难体会诗人的用意了,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 )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 5、无物以相(xià ng)之 6、何可胜(shē 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 “华(huá)”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 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 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 飘过来。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 酒名。元 日时喝屠苏酒能去除疫气。曈曈: 太阳初升, 光亮的样子。 桃符: 古人用桃木在门上刻符驱鬼, 后人改用门联。 【白话:】在爆竹声中, 一年又过去了, 春风送来的和煦也 溶进了屠苏酒里, 就在旭日东升, 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 所有的人家都以新桃符代替去年的旧桃符, 以迎接崭新的 一年。 【欣赏:】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每年的春节, 家家户户都 会燃放爆竹、张贴门联, 以驱邪避鬼。 从字义上来看, 这首诗是写春节, 然而作者却另有用意, 当时他正拜相推 行新政, 因此想借着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才大志, 在 他的心目中, 新政犹如春风有助屠苏酒的酿造。 后段则 影射百姓引颈祈盼的心情, 全诗寓意深长, 在不违反“一 语道破”的情况下,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与期望。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诗歌名句,就是其中之一,这两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原诗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如题,王安石的《梅花》一诗,赞咏的对象就是梅花,也就是诗歌中常见的咏物诗。
所谓的“咏物诗”,简单来说就是以物为吟咏、赞咏对象,借此抒发诗人各自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情怀、不同的心境。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借赞咏梅花清高、顽强的品质,来比喻自己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决心。
王安石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后因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抱负未能实现,于是写下了不少以诗言志的作品。
王安石的诗风遒劲清新,立意超卓,他喜欢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如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磊落坦荡的苍松,耿耿直节的劲竹等。
这首《梅花》诗,可以说是王安石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人起笔就物我交融,表面看似是诗人在咏物,实为写人。
描写出在这冰天雪地的严冬,几枝生长在墙角的梅花悄然独自开放。
“凌寒”二字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
“凌寒独自开”是对梅花凌寒绽放的赞美。
寒冬时节,群芳落尽,只有梅花开放,报道着春天的气息。
诗人所欣赏、赞美、肯定的就是梅花的这种傲寒而立、凌寒绽放的精神。
这样,诗人自己就进入了诗歌创设的意境中,所咏的是“有我之境”,这首诗就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摹了。
因此,在墙角的、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的这几枝梅花,才是这首咏梅诗的核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
《梅花/ 梅》是宋朝王安石的诗作。
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为: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王安石的梅花中描写雪的诗
王安石的梅花中描写雪的诗
王安石的《梅花》诗中并未直接描写雪,而是通过对比和暗示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的情境。
以下是王安石的《梅花》全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这首诗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雪景,但第四句“遥知不是雪”巧妙地与雪形成了对照,以否定的方式提及雪的存在,从而突出了梅花洁白的颜色以及它在寒冷冬季傲然绽放
的特性,同时也点出了即使在白雪皑皑之中,梅花仍能凭借其独特的香气被人们辨识
出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原文、赏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 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 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 飘过来。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屠苏: 酒名。元旦时喝屠苏酒能去除疫气。曈曈: 太阳初升, 光亮的样子。 桃符: 古人用桃木在门上刻符 驱鬼, 后人改用门联。 【白话:】在爆竹声中, 一年又过去了, 春风送来的和煦也 溶进了屠苏酒里, 就在旭日东升, 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 所有的人家都以新桃符代替去年的旧桃符, 以迎接崭新的 一年。 【欣赏:】一年复始, 万象更新, 每年的春节, 家家户户都 会燃放爆竹、张贴门联, 以驱邪避鬼。 从字义上来看, 这首诗是写春节, 然而作者却另有用意, 当时他正拜相推 行新政, 因此想借着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才大志, 在 他的心目中, 新政犹如春风有助屠苏酒的酿造。 后段则 影射百姓引颈祈盼的心情, 全诗寓意深长, 在不违反“一 语道破”的情况下, 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与期望。
• 思考题: • 1 第三段可以分为几层?
可以分为五层: (1)借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引出下文 的议论 (2)以游山为喻,突出“志”的重要。 (3)说明“力”的重要。 (4)说明“物”的重要。 (5)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 2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 “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 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 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作者简介
• 第二段补充注释:
• 侧:名词作状语 ,从旁 • 以:与 “上”“下”“东”“西”连用,表示 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 穷: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头,形容词 作动词 • 其进:那向前进(的事) • 其见:那见到的(景致) • 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 或:有的人
• 第三段补充注释:
• • • • • • • • 观(于天地……):观察 非常:不寻常(古今异义) 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 (罕至)焉:语气词 至于:到达。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 (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 所得:得到的,即收获。
• 第四段补充注释:
• • • • • • • • 于:对于 (古书)之(不存):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存:保存 后世:后代的人 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传:动词作名词, 指流传的文字 此所以……: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学者:求学的人
为什么说“华(huá )山”是“音 谬”? •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 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 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 才读“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 “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所以 “华”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 成“huá ”。
• 第一段补充注释: • 舍:名词作动词 ,建造屋舍 • 址:山脚 • 卒:死后 • 名:名词作动词,起名 • 阳:山的南面 (也可指水的北面)
王安石难倒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 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 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 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 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 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 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 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 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 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游 褒 禅 山 记
王 安 石
游 人 游 览 褒 禅 山
褒禅山(华山)
华山洞 慧空禅院 石碑
褒 禅 山 示 意 图
• 学习本文步骤: • 1 阅读课文。 •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 线索。 •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 用法。 •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 6 背诵。 课文诵读
3 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 第三段: • 第二段 • 夫夷以近,则游 • 入之愈深,其进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 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 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 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 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 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 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 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 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褒 禅 山 洞 口
• • • • • •
•
• • •
思考题: 1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简介前洞和后洞 第二层:记叙自己游后洞的经过 2 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为什么?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
写作顺序(各段主要内容)
• 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 2 记游洞经过 • 3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 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 5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 思考题: 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 称和仆碑写起? • 便于下文写游 洞、游洞的感想以 及对仆碑的感想, 它是文章记叙和议 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