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踏莎行·雪似梅花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诗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诗词翻译赏析欧阳修《踏莎行》诗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踏莎行》诗词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青山,而你的远行人,更比青山远,你想看上一眼,可怎么会看得见。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译文及鉴赏
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译文及鉴赏《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由王旭瘲的,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译文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
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注释风流:风度、标格。
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着(zhāo):等次。
薄(báo):厚度小的。
散彩:放射出光彩。
帘:窗帷。
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创作背景早春时期,词人外出游玩,途中观赏到梅花的精致与雪花的灿烂,因而兴致大开。
于是词人借物咏志,写下了这首词。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赏析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
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
一会是一个平台上的比较,一会是各自舞台上的辉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
从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阕的结构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总领全段;三四五句,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把这异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笔下、袒露在读者眼前;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
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怎样的诗能够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强烈的美感效果,诗作中包含着怎样的愁绪呢?踏莎行候馆梅残⑴,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⑵。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⑶。
寸寸柔肠⑷,盈盈粉泪⑸,楼高莫近危阑倚⑹。
平芜尽处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白话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赏析】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原文及赏析篇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熏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
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
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喜朝天”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篇1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④。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①红稀:花儿稀少。
②绿遍:草多而茂。
③阴阴见(xiàn):显露出浓绿树荫。
④游丝:欲散未散的香炉轻烟。
翻译: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
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
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
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
“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
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
一方面,词人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年华已然过去,为下文作了铺垫。
《踏莎行》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秦观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作品原文:踏莎行⑴·郴州旅舍雾失楼台⑶,月迷津渡⑷,桃源望断无寻处⑸。
可堪孤馆闭春寒⑹,杜鹃声里斜阳暮⑺。
驿寄梅花⑻,鱼传尺素⑼,砌成此恨无重数⑽。
郴江幸自绕郴山⑾,为谁流下潇湘去⑿?作品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词写离情。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
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
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
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
《踏莎行·雪似梅花》,宋代词人吕本中雪天赏梅,以词言情,藉景映托,意蕴深婉流美
《踏莎行·雪似梅花》,宋代词人吕本中雪天赏梅,以词言情,藉景映托,意蕴深婉流美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大地唯有寒梅能让其锦上添花,加之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此后历代文人多有题诗“踏雪寻梅”图。
梅、雪所具有的诗情画意在诗家词人、画家笔下结成不解之缘。
宋代诗词中,雪与梅花常连在一起,卢梅坡笔下的雪与梅花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说在气质与气势上难分伯仲!无独有偶,宋代词人吕本中则大赞雪与梅花“似和不似都奇绝”。
只是这绝美的景象反而勾起了他一段踏雪寻梅往事,追悔莫及。
《踏莎行·雪似梅花》宋代: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这首词为宋代词人吕本中赏雪观梅而作。
他眼中的雪像傲然绽放的梅花一样洁白,而那梅花又像清丽的雪一般晶莹,像与不像并不碍其丰姿,都是那样的绝美。
可这绝美的雪与梅,却勾起了词人的愁思。
这愁思除了观景的词人,也只有南楼上的明月知道因何而起了。
词人追忆往夕,去年这个时节,和心慕之人一起踏雪寻梅,有明月相伴,浪漫而幸福。
时光耗去了青春年华,历经流年的旧事,没人再提了!词人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却是为了谁?此时他追悔莫及,悔恨当初那样轻易地离开了心慕的那个人!《文心雕·名诗篇》有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也就是说,人的情感复杂多样,在受到外物的刺激下,便会产生一定的感应。
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
古典诗词,多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关,他们身处特定的处境,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思乡怀人、或勾起离愁别恨。
作为自然物象中的雪与梅花,更是在诗家词人的“感物吟志”中吟出千般景象,引发万种情思!吕本中的《踏莎行·雪似梅花》景虽美,其离恨情思却因景而生!“踏莎行”为词牌名,作者拟题“雪似梅花”,看似是写雪和梅花的景致,然而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却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描景,而是着重言情。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出自宋代吕本中的《踏莎行·雪似梅花》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1全文赏析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
“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
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
“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
那幺为什幺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
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
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
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秦观《踏莎行》的翻译赏析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 郴江水啊本是绕着郴山而流,为它要离开郴山流往潇湘去呢?[出自]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释:津渡:渡口。
可堪:那堪。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为什么。
【译文】层层浓雾遮住了楼台,朦胧月色认不清渡口,天涯望断也难寻桃源在何处?谁能忍受寂寞客舍的料峭春寒,杜鹃声声一天又到黄昏晚暮。
驿站转寄来的梅花,还有远方捎来的家书,在我心中堆砌成无穷愁苦。
郴江本就围绕着郴山,如今是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2:夜雾茫茫遮掩了楼台,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理想的桃源仙境啊,望断了天涯也无处可寻。
怎能忍受,在春寒料峭中独自幽闭在孤寂的旅舍,听杜鹃鸟在日暮斜阳里一声声悲鸣着“不如归去”。
远方的朋友寄来慰问的礼物,牵挂我的亲人捎来安慰的书信,这样的关怀更引起我无限的愁苦,新愁旧恨重重堆积,难以计数。
郴江水啊本是绕着郴山而流,为什么它要离开郴山流往潇湘去呢?译文3: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
我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
斜阳下,杜鹃声声,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
译文4: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月色朦胧,渡口消失不见,我拼命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我哪堪在孤独的房屋中躲避春天的寒冷,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在夕阳下响起。
受到了远方的问候,接到了朋友的问候,但越是受到来自朋友的慰籍,越是增添重重愁绪。
郴江本来应该围绕着郴山流的,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评点】本篇为词人被贬谪郴州途中抒写羁旅愁情之作。
词人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与打击,导致一再变动和颠簸,这彻底毁灭了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词人。
宋词《踏莎行·雪似梅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宋词《踏莎行·雪似梅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踏莎行·雪似梅花》是由吕本中所创作的,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踏莎行·雪似梅花》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踏莎行·雪似梅花》宋朝: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踏莎行·雪似梅花》古诗简介《踏莎行·雪似梅花》是南宋词人吕本中的作品。
词中作者借梅怀人,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对此佳景,更惹相思。
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
《踏莎行·雪似梅花》翻译/译文这雪像梅花一样洁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无论是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
可这绝美的雪与梅,却勾起我的愁思。
这愁思,有谁能知道呢?只有南楼上的明月是我的见证。
记得往年,也是这样时节,我却是和你一起踏雪寻梅,那明月照着我们俩,时间流逝,人亦渐老,事也成了旧事,没人再提了!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却是为了谁?唉,直到现在,我还在悔恨,悔恨当初那样轻易地离开了你!《踏莎行·雪似梅花》注释①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②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③阿谁:谁,何人。
④去年:往年。
《踏莎行·雪似梅花》赏析/鉴赏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胡仔说:“吕居仁诗清駃可爱。
如‘树移午影重帘静,门闭春风十日闲’,‘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而吕本中的艺术风格在词中则体现得尤为明显。
像《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菩萨蛮(高楼只在斜阳里)》等词中,都鲜明地表现了词人这种艺术风格。
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
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1、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
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
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2、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秦观《淮海集》原文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1]。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古代诗词鉴赏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古代诗词鉴赏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诗人王旭所写的一篇古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踏莎行;雪中看梅花鉴赏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
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
“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
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
“雪花不似梅花薄。
”“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原文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注释①风流;;风度、标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③萼;;花萼。
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④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⑤着(zhāo);;等次。
⑥散彩;;放射出光彩。
⑦帘;;窗帷。
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简介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全词翻译赏析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候馆:旅舍。
②征辔(pi):马缰绳。
③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④平芜:平坦的草地。
【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点】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片写远行人在春日离家后随着行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行人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气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家日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人以春水迢迢比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生动,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片则从闺人着眼,悬想闺中人思念远行人的情态,表现闺中人相思的痛苦。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两对句、八字即写出闺中人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
接下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深情的嘱托,又表现了闺中人倚楼望远而又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无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寻。
即使望断春山也是徒然,更见闺中人的失望和感伤。
此二句既刻画出闺中人的神态,又揭示出其内心深处悠远缠绵的情思,为宋词中的名句。
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赞曰:“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
写来极柔极厚。
”明王世贞《艺后卮言》说:“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诗词鉴赏:【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诗词鉴赏: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
⑴风流:风度、标格。
⑵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⑶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⑷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⑸着(zhāo):等次。
⑹薄(báo):厚度小的。
⑺散彩:放射出光彩。
⑻帘:窗帷。
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译文】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
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赏析】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是元代词人王旭所写的一首咏物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
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
古代诗词鉴赏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古代诗词鉴赏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踏莎行·雪中看梅花鉴赏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
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
“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
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
“雪花不似梅花薄。
”“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原文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注释①风流——风度、标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③萼——花萼。
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④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⑤着zhāo——等次。
⑥散彩——放射出光彩。
⑦帘——窗帷。
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简介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
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
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踏莎行·雪似梅花翻译赏析
《踏莎行·雪似梅花》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吕本中。
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前言】
踏莎行·雪似梅花是南宋词人吕本中的作品。
首词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
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
然对此佳景,更惹相思。
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
【注释】
①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
②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
③阿谁:谁,何人。
④去年:往年。
【翻译】
这雪像梅花一样洁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无论是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
可这绝美的雪与梅,却勾起我的愁思。
这愁
思,有谁能知道呢?只有南楼上的明月是我的见证。
记得往年,也是这样时节,我却是和你一起踏雪寻梅,那明月照着我们俩,时间流逝,人亦渐老,事也成了旧事,没人再提了!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却是为了谁?唉,直到现在,我还在悔恨,悔恨当初那样轻易地离开了你。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
“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
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
“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
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
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ORg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
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
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
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
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