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填空教材
第6章生物的进化课本原文填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答案)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膀很想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______。
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适应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2.适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适应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相信你能举出许多适应的实例。
3.适应是__________的结果。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物种不变论认为,各种生物都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
法国博物学家________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而是在______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不过他认为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_: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比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比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派不上用场,眼睛就会萎缩、退化。
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______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4.达尔文提出的______________对生物的______和______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的结果。
5.关于适应的形成,达尔文认为在一定______的______作用下,可遗传的__________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__________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填空题剖析
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填空题汇编第一章第一节1.孟德尔通过分析的结果,发现了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叫做。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用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用表示。
(2)体细胞中的是成对存在的,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中,配子中只含有的一个。
(4)受精时,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与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遗传给后代。
8.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豌豆是植物,在未开花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2)豌豆具有许多的相对性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3)豌豆的花较大,便于和。
(4)豌豆的生长周期短,易栽培。
(5)豌豆的籽粒比较多,用结果更可靠。
9.遗传学常用符号及意义符号P F2含义子一代自交杂交母本父本10.杂交实验操作要点去雄:花蕾期,将(填父本、母本)的全部雄蕊出去并隔离人工授粉:花成熟后,采集的花粉撒在去雄蕊的雌蕊柱头上,并。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表格。
第一次套袋的作用是。
第二次套袋的作用是。
1.豌豆杂交实验,生物遗传。
2.去雄。
3 相对性状。
4.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5.(1) 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2) 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纯合子,遗传因子;杂合子。
(3) 成对的遗传因子,不同的配子,每对遗传因子。
(4) 雌雄配子。
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填空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下一般都是纯种。
2、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上的过程叫做自花授粉,也叫。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
3、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传粉。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4、豌豆植株还具有的性状。
例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矮茎。
5、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
6、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7、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分离假设”: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
8、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其中决定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如F1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D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性配子的。
10、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再通过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11、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分离假设”是正确的。
测交实验:让F1与杂交。
1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们归纳为定律,又称为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遗 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2020版)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130页 0194页 0311页 0415页 0466页 0517页 0568页 0593页 0681页 0750页 0779页 0874页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1节 DNA是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
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进行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形状。
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三、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a.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套袋,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c.采集花粉。
d.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除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e.套袋,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四、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Cross)。
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
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2、孟德尔把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形性状,如矮茎。
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现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 )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形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 )来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
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
因为F1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在F1的体细胞中必然含有隐形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F1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Dd 。
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
2023届高考生物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月日1.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于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
(2)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
(3)花大,易于操作。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如矮茎。
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
(P4)3.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的研究方法是,两大定律的适用范围:。
4.分离定律实质:减数分裂Ⅰ后期。
5.判断基因是否遵循两大定律的方法:。
6.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7.测交实验结果能说明:。
8.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方法是;不断提高纯合度的方法是;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方法是(植物常用)、(动物常用)。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进入不同的配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P5)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月日1.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P10)2.孟德尔用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P11)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和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P12)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个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的基因可能是。
5.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选用了正确的实验材料:;②用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③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试验→分析→假说→验证→结论,即法。
④由的研究思路;⑤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有利于逻辑分析遗传的本质。
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提纲(填空版)
范文2020年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提纲1/ 8(填空版)生物高考必备知识手册(必修二)第 1~3 章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过程:P 高茎× 矮茎→ F1 全为高茎:矮茎= 。
,F1 自交得 F2,F2 中②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③验证:实验。
即让 F1 与杂交。
④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过程: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全为,F1 自交得 F2 , F2 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
②解释:(1)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是由控制的。
(2)F1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雌雄胚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 1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种。
性状表现有种,比例为。
③验证:实验。
即让 F1 与杂交。
④实质:位于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同时,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比的出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① 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的成活率相等;②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③不同基因型的合子的成活率相等;④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⑤子代的样本数目足够多。
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①适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
③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④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是二对(或二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23/ 83.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教材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与进化的应用等内容。
教材编写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教学活动、互动情况等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完成时间等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遗传物质的变异和进化
基因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概念:DNA分子上的特定片段,包含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实现
遗传信息的表达: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
遗传信息的调控: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实现
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适应环境,获得生存优势。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分析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教材概述
Part Three
教学内容
Part Four
教学方法
Part Five
教学资源
Part Six
教学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教材概述
PART TWO
教材简介
教材名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 DNA分子上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遗 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沪科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2020版) 遗传与进化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029页 0031页 0033页 0035页 0037页 0039页 0041页 0043页 0045页 0072页 0074页
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第二章 有性生殖中的染色体变化 第二节 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第一节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第三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第五章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
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力方面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
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共95道题,每题1分,共95分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3.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4.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5.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7.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8.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9.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位于X、Y上的基因,其遗传与性别有关,但不是都与性别的形成有关10.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1.DNA两条单链不仅碱基数量相等,而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2.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
() [单选题] *A.是(正确答案)B.否13.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 [单选题] *A.是B.否(正确答案)1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ptx
(生物科技行业类)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学案与答案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定律一、遗传杂交实验中的基本概念1.杂交技术: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A A×aa)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AA×AA、aa×aa、A a×A a)测交: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A a×aa)正交:♀高茎A A×♂矮茎aa(显性为母本、隐性为父本)反交:♀矮茎aa×♂高茎A A(隐性为母本、显性为父本)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I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⑶基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⑷个体: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纯合子:由含相同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6.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⑴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⑵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基因型表现是有一定影响的:♦秃顶:BB无论男女均表现秃顶,bb无论男女均表现正常,Bb男性表现秃顶,女性表现正常♦藏报春:AA25℃条件下开红花,30℃条件下开白花♦曼陀罗:夏季高温时F1的茎为紫色(紫色对绿色为完全显性),温度较低、光线较弱时,F1茎为浅紫色(紫色对绿色为不完全显性)⑶显性现象在生物界是广泛存在的,但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三生物 必修2《遗传与进化》综合练习
高三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综合练习一、判断题(× )1.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2.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 )3.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4.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 )5.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 )6.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 )7.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 )8.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 )9.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 )10.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
(× )11.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 )12.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 )13.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1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15.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 )16.对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向外排放转基因细菌等必须严加管制。
(× )17.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18.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 )19.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20.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 )21.人的某一器官用得越多,就会越发达,反之就会退化;由于使用多少而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 )22.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 )23.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精编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知识点带课后题答案
高中生物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②有许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传给后代;③花大,便于操作;④生长周期短,子代较多,容易统计分析。
2.人工异花传粉过程:①去雄→②套袋→③采集花粉→④传粉→⑤套袋①去雄:先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
(时间:花蕾期,花未成熟前)——防止自身花粉的干扰。
②套袋:套上纸袋。
——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③采集花粉: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④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
——实现杂交。
⑤套袋:再套上纸袋。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所获)1.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都属于粒形一个性状的两种表现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教材中F1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7.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8.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9.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10.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11.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12.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13.杂合子:由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14.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2》背诵知识(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2》背诵知识(填空)班级:___ _____ 姓名:_____ ___ 座号:_____ ___ 成绩:______ __第1章孟德尔杂交实验一、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且是的植物。
②豌豆植株有易于区分的。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茎×茎F1:茎F2:茎茎比例: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高茎)×(矮茎)配子:F1:(高茎)配子:F2基因型:F2表现型:茎茎茎茎基因型比例:假说:①性状是由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③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用于验证基因型的方法。
测交: F1 隐性纯合子(高茎)×(矮茎)配子:测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茎茎比例::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
发生的时间:在。
三、相关概念1.性状类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和的总称。
如:植株的高度。
②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类型。
如:植株的高茎和。
③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的亲本性状。
如:植株的高茎。
④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的亲本性状。
如:植株的矮茎。
⑤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和性状的现象。
如,有高茎和有。
2.个体类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的性状。
如:植株的高茎、。
②基因型:指与有关的组成。
如:DD、、。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 = + 条件③纯合子:指遗传因子的个体。
如: DD的个体和的个体。
④杂合子:指遗传因子的个体。
如: Dd的个体。
纯合子:稳定的遗传,后代性状分离;杂合子:稳定的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3.基因类①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如:D和d。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如:D。
③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如:d。
四、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F1:F2:比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P :(黄圆)×(绿皱)配子:F1:(黄圆)配子雄配子:、、、雌配子:、、、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 9 : 3 : 3 : 1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用于验证基因型的方法。
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苏教版19版新教材本节和本章练习及参考答案(整理)
苏教版教材练习【21年8月第2版22年12月第4次印刷】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P13一、思辨题1.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是判断正在分裂的细胞所处时期的重要标志。
在蝗虫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A.染色体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C.同源染色体分离;D.中心体复制2.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A.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四个卵细胞;B.一个极体形成两个极体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交换;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3.马(体细胞有32对染色体)和驴(体细胞有31对染色体)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交配产生骡(体细胞有63条染色体),骡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吗?二、应用题1.在下面反映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图片中,隐含着一些重要的生物遗传信息,请观察下图并积极思考。
(1)在上图中的方框里画出所缺阶段的图像,并在图中标注出重要的结构名称。
(2)根据图示,说明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分别反映在上图的哪些阶段?2.人的精原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一半源自父亲,另一半源自母亲。
如果由一个精原细胞直接进行减数分裂,即染色体不复制,46条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进入两个子代细胞,这样进行减数分裂可行吗?尝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P13一、思辨题1.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是判断正在分裂的细胞所处时期的重要标志。
在蝗虫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A.染色体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C.同源染色体分离;D.中心体复制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的重要特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A.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四个卵细胞;B.一个极体形成两个极体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交换;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案:A 解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马(体细胞有32对染色体)和驴(体细胞有31对染色体)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交配产生骡(体细胞有63条染色体),骡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吗?答案:骡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重点知识点填空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重点知识点填空题(含答案解析)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而细胞。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叫一个四分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
6、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另一半来自。
7、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关系。
8、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有的基因位于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1、因为,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骨架安排在螺旋部,安排在螺旋部。
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DNA中,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这叫做。
1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的过程,复制需要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
14、遗传信息蕴藏在之中;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二会考知识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b)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时间:在(原始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实质: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结果:分裂产生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联会:减数第次分裂期,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含有个姐妹染色单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2、卵细胞的形成三、精子和卵子形成的区别1:形成部位,精子的形成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卵巢;2,结果: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个卵子和个极体3、精子的形成变形,卵细胞变形。
4、初级卵母细胞及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后期。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意义: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遗传的分子基础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后来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
九、DNA分子的结构层次:1.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等。
2.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3.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种不同的核苷酸,即(A)脱氧核苷酸;(G)脱氧核苷酸;(C)脱氧核苷酸;(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4.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5.DNA的结构:DNA分子由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结构。
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侧,形成两条主链构成DNA的。
碱基排列在侧。
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连结形成,碱基配对的规律:,叫做。
十、DNA的特性:1.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2.多样性:DNA4n(n为碱基对的数目)3.特异性:每个特定的序就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十二、基因与DNA,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遗传信息:基因上的特定就代表遗传信息。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所以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有()的()片段;由于基因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十三、DNA的复制①时期:②场所:③a、模板:;b、原料:;c、能量:;d、酶: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母链为模板,以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随着解旋的进行,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
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十四、中心法则:密码子: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转运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即),都只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
DNA(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遗传的基本规律十六、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2、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6、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7、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8、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9、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如AA、aa,AAbb)11、: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如Aa,AABb)F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十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十八、判断显隐性(一对基因)(1)甲性状×乙性状F1 都是甲性状(结论:甲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2)甲性状×甲性状F1 甲性状:乙性状=3:1(结论:甲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十九、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进行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产生的F2有四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比值为9:3:3:1,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重组。
其中A_bb和aaB_ 为新性状,各占3/16。
二十、生物性别决定类型:XY、ZW型。
人类染色体:44+XY,44+XX 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X、Y精子比例为1:1)二十、伴性遗传的种类:(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二十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生物的变异一、可遗传变异来源的比较1、基因突变的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①因素:X射线、激光等;②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③因素:病毒、细菌等。
3、染色体变异,这类变异有2种(1)、染色体变异: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多倍体(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同源染色体的条数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育种方法比较原理方法特点举例杂交育种杂交、自交、选育直至不出现性状分离集不同优良性状于一体、年限长抗倒、抗病小麦诱变育种物理、化学因素诱变提高突变频率、大幅改良性状、盲目性大、处理大量材料青霉素高产菌株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获得营养器官粗大、营养物质丰富的新品种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缩短育种年限抗倒、抗病小麦基因工程育种提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分泌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23.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人类遗传病类型(1)单基因病(5种):受控制的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神经性耳聋、糖元沉积病1型)、常染色体显性(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家族性心肌病?高胆固醇血症)、X连锁隐性(血友病、色盲)、X连锁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Y连锁(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病:受控制的遗传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3)染色体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染色体结构变异病(猫叫综合征)、染色体数目变异病(21三体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病判断方法判断显隐性:口诀: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图示如下: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aa)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A_)24.简述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防治(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患者家族中研究遗传方式。
监测和防治: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选择性流产基因治疗:为细胞补上丢失的基因或改变病变的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25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22对常染色体的各一条和X、Y(即22+XY)是彻底破解疾病基因密码的国际性科学研究工程,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的伟大工程。
26.物种,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b):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7.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进化的实质是。
28.隔离与物种的形成(b):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物种的形成标志是隔离的形成,29.自然选择与适应(b)30.协同进化的实例(a)协同进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驱动进化的因素,使生态上密切相关的物种发生相互关联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