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开国元帅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934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长征历时两年,红军精神百倍,走过了四个半个省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途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些。
故事一:王进喜的感人事迹王进喜,是一名壮年红军,同时也是一位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好人。
他在长征途中担任过前方侦查员,任务是寻找敌人的资料和情报。
一天,他和另一名侦查员驻扎在一个小村庄里,准备搜集情报,这时候村里来了一群瘦弱的村民,哭丧着面告诉他们说乡亲们饿死了,没有余粮,只能吃树皮和草根,而且还有几个小孩快要死了。
这时候他们的口粮已经只剩下一下半袋子了,王进喜决定将剩余的口粮全部交给村民们,为了不被破坏主义者发现,王进喜还冒着生命危险,将口粮匿藏在村子外的山洞里。
为了加强信任,他还拿出了自己的银元,给村民们留作缓急之用,村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说:“红军是好人。
”故事二:刘畅的感人事迹刘畅是红军的一名女战士,她在长征途中负责抗敌斗争。
有一天,刘畅的部队进入了一个村庄,村庄里的老人颈椎骨折,需要治疗,可是当地的中医已经离开很久了。
看到老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刘畅不忍心,就把老人扛到肩上,来到了另外一家农户的小院子里,按照自己的经验给老人进行治疗。
经过刘畅的汗水和耐心护理,老人终于恢复了健康。
老人感动得流泪说:“红军还救了我的命,谢谢你们!”故事三:小林的感人事迹小林是一个年轻的红军队员,他在军营里经常主动帮助弱势群体,受到了其他战士们的好评。
有一天他带着一个小红军,发现在麻森镇上有很多老年人和孤儿流落街头,没有人照顾。
他们一边安顿老人和孤儿,一边设法搜集食品、药品和衣物,协助村民进行重建。
终于,他们在麻森镇上硬是搞起来一个小小的医院,无论是食品、药品,还是其他急需物品,小林和他的队员们都特别紧缺,可是他们通过自己买、自己担任送货的工作,从附近的乡镇采购,最后成功转化了路边的一座废弃小屋为医疗站,成立了一支民办抗日救死队。
关于贺龙元帅

关于贺龙元帅——长征的故事第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
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长征中的伟大事例

长征中的伟大事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远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事例,其中包括:
1. 周恩来的英勇领导:周恩来是长征中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他在长征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决心。
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困境,但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红军的奋勇抗敌:红军在长征中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革命信仰,勇敢地与敌人作战。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养,向敌人展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勇气。
3. 刘伯承、邓小平的战略指导:刘伯承和邓小平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的军事指导,他们制定了战略计划,帮助红军成功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保持了红军的战斗力。
4. 毛泽东的领导才能: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他在长征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决策智慧。
他通过正确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指导,帮助红军在长征中走出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胜利。
5. 红军的人民群众基础:长征中,红军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补给和庇护。
红军通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伟大事例体现了长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的英勇奋斗精
神和革命意志,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长征旅途中的故事

长征旅途中的故事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路程,最终到达陕北,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新局面。
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1.毛泽东的筹谋:长征的前夜,毛泽东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重申了长征的目标和策略,并提出了“跑得快,打得好,再说话”这一口号。
毛泽东在这个会议上以他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领导能力为红军设定了前进方向。
2.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红军遭到了蒋介石政府军队的多次围追堵截。
红军经历了多次战斗和迂回,放弃了固守的战术,选择了灵活的游击战术,以小部队避开蒋军的大规模攻击,成功地突围。
3. 林彪的英勇: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环境和困境,许多人因饥饿、疾病和敌人的袭击而牺牲。
林彪是红军中的一位英勇战士,他不畏艰险,坚持领导队伍,保护红军士兵的安全,并在敌人的围攻中立下了许多战功。
4. 毛泽东的谆谆教诲:长征途中,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也是红军战士的思想导师。
他经常与士兵们进行谈话,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革命的理念和追求。
毛泽东的教诲鼓舞了红军士气,坚定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
长征旅途中的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感人的瞬间,这些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红军士兵的英勇斗志,对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其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
以下是一些长征中比较著名的感人故事:1.狼牙山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2.长征中的女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特殊队伍,她们不仅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还要面临生理上的挑战和困难。
在长征途中,女红军们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如恶劣的自然环境、极端的生存条件等。
她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长征任务,展现了女性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3.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是红军烈士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英勇牺牲的烈士。
他从小跟随养母生活,后来被送到重庆郊区的歌乐山托儿所。
由于缺乏营养和医疗保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小萝卜头的短暂生命虽然只有8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他用自己的勇敢和坚强诠释了一个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4.红军过草地:草地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它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地带,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给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然而,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前行,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任务。
以上只是长征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的一部分。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光辉历程,它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开国将领在长征途中的传奇故事

开国将领在长征途中的传奇故事叶介甫80年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一二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
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战胜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
本文收集整理了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的感人传奇故事,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程子华:躺在担架上长征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领下,经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进入商洛山区以后,即在庾家河与追堵之敌六十师展开了一场恶战。
敌六十师原为第十九路军旧部,是一支很能战斗的劲旅,在红二十五军进入伏牛山时,该师已由开封抵达卢氏,先于朱阳关一带布防堵截。
为防堵截,红军绕道转入陕境,敌六十师又跟踪追击,直扑庾家河。
激战中,程子华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态势指挥部队战斗,不料双手被流弹击中,伤了骨头,左手腕动脉血管破裂,鲜血直流,疼痛难忍。
医护人员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用一根牛皮绳将其左臂紧紧扎住,把动脉血管压紧,以防继续出血。
由于流血过多,当程子华被抬下火线时,已发起高烧,双手也红肿起来。
为防止细菌侵入骨髓,医护人员当即进行了消毒,并及时给他服用消炎退烧药物。
由于两手伤势严重,很难坚持徒步行军。
长征出发时,部队给程子华配了一头大黑骡。
为了减轻担架人员的劳累,程子华叫马夫牵来大黑骡,试着骑了两回,但都被随军医院的院长钱信忠制止住了。
因为他的双手不能活动,上下骡子均需有人搀扶,自己连缰绳也牵不住,万一骡子受惊或路上有个闪失,弄不好就是个“倒栽葱”。
想骑骡子又骑不成,程子华只好躺在担架上。
程子华用白布紧裹的残手,终日吊在脖子上面,一切动作都很不灵便。
由于伤了动脉血管和骨头,伤口里面留有死骨,总是感染出血、化脓,疼痛难忍。
他的两只手布满了大小疮口,每次换药包扎时,由于缺少药物,钱信忠只能用盐水简单消毒,以白布代替纱布,从疮口塞进去又拉出来。
如此反复,几乎每天都如此。
“钱院长,你还是给我截肢吧!”但钱信忠说什么也不答应。
红军长征中感人的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中感人的历史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感人的历史故事,欢迎收藏哦。
红军长征中感人的历史故事篇1:朱德的扁担“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
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
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
”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
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
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
”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
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红军长征中感人的历史故事篇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咱先来说说朱德元帅吧。
朱德元帅那可是个超级有范儿的人物。
他就像一座沉稳的大山,站在那儿就让人觉得踏实。
想当年啊,朱德元帅在战场上那可是指挥若定。
他经历的战斗数都数不清,不管情况多危急,他总是不慌不忙的。
有一次战斗,敌人来势汹汹,那炮火打得震天响,周围的士兵都有点紧张。
可是朱德元帅呢,他就站在那儿,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局势,然后有条不紊地布置作战任务。
他说话的声音就像有一种魔力,士兵们听了就充满了信心,觉得跟着朱老总准没错。
而且朱德元帅特别亲民,他经常和士兵们一起吃苦,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一点没有元帅的架子。
士兵们都亲切地叫他“朱老总”,这称呼里可全是敬重和喜爱呢。
再讲讲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元帅那可是个火爆脾气,像个直筒子,心里有啥就说啥。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彭德怀元帅那可是让敌人闻风丧胆。
面对强大的美军,他可没怕过。
有一回,美军的飞机在头顶上嗡嗡直叫,狂轰滥炸。
彭德怀元帅站在指挥所里,眼睛瞪得大大的,愤怒地说:“美国佬想吓唬我们,没门儿!”他指挥志愿军战士们巧妙地跟美军周旋,把美军打得节节败退。
彭德怀元帅虽然脾气大,但是对士兵们可好啦。
他看到士兵们生活艰苦,就想尽办法改善条件。
要是发现有军官欺负士兵,那他可不会轻饶,肯定会大发雷霆,把那军官狠狠教训一顿,让他知道士兵才是军队的根本。
还有林彪元帅。
林彪打仗那是非常有一套的。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总能找到敌人的弱点。
林彪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常常能想出一些奇奇怪怪但是又特别有效的战术。
比如说在东北战场上,他就善于利用东北的地形,把部队隐藏得严严实实的。
敌人在明处,他在暗处,等敌人一露出破绽,他就像猎豹一样扑上去,一下子把敌人打得稀里哗啦。
不过林彪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整天就琢磨打仗的事儿,他的那些战术思想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像精心打磨的宝剑一样,一出鞘就威力无比。
再说说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那可是个传奇人物,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那是家喻户晓。
长征中走出的开国元帅和大将

红色记忆WenHua 文化责任编辑/王和平长征中走出的文/肖石忠曾涛孙杰成了直接对日作战的战略集结,使党和红军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中国革命奠定了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长征前,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南方,党和红军的影响也偏重于南方。
红军长征数万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一支庞大的武装宣传队,广泛宣传党的主张,使沿途亿万人民懂得了“红军这篇大道理”,认识到“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播撒了革命种子,准备了雄厚的群众力量。
正是在长征期间,各地各族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组织起来,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强大的抗日救亡阵营。
长征促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为革命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证。
红军长征前,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党中央达4年之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屡遭打击与排斥,党和红军陷入危机。
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成为“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在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后,党和人民军队终于得以在自己所自主选定的领袖的指引下,乘风破浪,从惨痛失败走向了辉煌胜利。
长征实现了主力红军的集中与统一指挥,为中国革命战争的顺利发展保存和锻炼了基干力量。
长征前的各路红军,分散于各个苏区,因相距较远和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只能各自为战。
经过长征,各路红军云集中国西北,完全统一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指挥之下,为下一步集中出师抗日准备了条件。
初到陕北时,许多人看不起红军,看不到这几万人经过长征熔炉的锻造和淬火,“要比三十万更强大”。
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一些枝叶,保存下的是树身和树根。
这时的红军,已成为中国革命的精华,是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坚强核心和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坚强保证。
长征故事英雄事迹简短

长征故事英雄事迹简短长征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自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决定用长征来逃避国民党的追杀,全面展开了一段光辉而艰难的历程。
这条道路是漫长而危险的,路上经历了无数险阻和挫折,但这些英雄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前方,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从英雄们的事迹中领悟其中的力量与精神。
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领袖,他的事迹更是千古流芳。
他在长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因此他一直关注着中央红军的士兵培训与军事战役。
但是,他并不局限于这种水平,他还具有丰富的哲学与文学知识。
在长征中,他通过掌握这些知识,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加全面。
最终,毛泽东成功地给予了中共起草新中国的框架,使中国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德: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负责人,他在长征中充满着灵活性和勇气。
当时中央红军遇到了强大的国民党军,朱德提出了在地形上战斗的策略,士兵们能够把握住战机,不断突破追击的国民党军队。
同时,他的出色领导能力为红军的胜利添加了积极的因素。
周恩来:周恩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一位重要的领导人物,他在长征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智慧上的决策,帮助红军战胜了许多难关。
为保护中央红军的安全,他带领志同道合的人挑选了一条较为难走但相对安全的路线,成功穿过险阻,到达了远离敌人的安全地带。
这说明了他的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决策能力。
邓小平:邓小平的长征之路是坎坷的。
他曾遭受过枪伤,这个伤口伴随着他数年的治疗,但是,这并没有阻拦他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为了不影响红军行动,他曾将自己的家人留在黔中,成为了流浪的孤儿。
在黔北任务区的争取中,邓小平在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此后,他继续领导中央红军前往西北,寻找到了最终的大本营。
总之,长征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章。
这个光辉的历程,代表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我们的贺主席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
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
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
”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
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
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
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
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
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
”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80年前,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习伟大长征精神,为此,店铺分享几篇关于长征的小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1:董必武一、董必武的“特制草鞋”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
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
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
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长征十大英雄人物事迹

长征十大英雄人物事迹
1.毛泽东:是长征的领袖之一,他制定战略,指挥全军,保持了队伍的团结,成功完成了长征。
2.刘伯承:是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长征中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负责指挥和保护红军,保证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3.朱德:是红军中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长征中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他干练果断的领导和独特的战略眼光,为红军顺利完成长征立下汗马功劳。
4.张国焘:是红军领导人之一,但他从一开始就与毛主席的战略方针不同,并在途中拆解了红军,离开了长征,这一行为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5.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长征中通过笔记和文章来支持红军,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
6.叶挺:是中国革命的杰出将领和亲密盟友,他在长征中表现出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和领导才能。
7.贺龙:是红军领导人之一,长征中担任了红一方面军的队长,他的英勇和果敢为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彭德怀:是中国革命的杰出将领,他担任了红一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和军事指挥,长征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毅力,并最终成功到达目的地。
9.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长征中负责红一方面军的后勤工作,通过精准的智谋和坚决的决心保障了军队和平民的生存和发展。
10.陈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长征中负责红三方面军的后勤保障,他尽心尽力、不惧困难的精神态度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
开国将军的八个故事

开国将军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八个故事,每个故事大约500-800字。
1. 故事一:长征中的英勇表现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开国将军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他带领着队伍,穿越了荒漠、雪山、草地等险恶地形,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到达了目的地。
这位将军在长征中表现出了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2. 故事二:战火中的兄弟情在解放战争中,有一位开国将军和他的兄弟一起参加了革命。
他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
在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了家乡,一起创办了企业,共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段兄弟情谊成为了他们一生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
3. 故事三:一颗子弹的故事有一位开国将军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敌人打中了一颗子弹。
在医务人员的救治下,他幸存了下来,但身体留下了残疾。
然而,这位将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4. 故事四:从农民到将军有一位开国将军出身于农民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将军。
他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色,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5. 故事五: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位开国将军在革命战争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他从不放弃,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是正确的,并为之奋斗到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6. 故事六:军民鱼水情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一位开国将军非常注重军民关系。
他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
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
7. 故事七:谦虚谨慎的品格有一位开国将军非常谦虚谨慎,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三位开国元帅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三位开国元帅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8周年。
78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人类史上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场人类史上的奇迹,留给人们的,除了当年“马嘶人叫号角吹,万面红旗天际挥。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横空出世人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
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的史实和不朽的“长征精神”外,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彭德怀为饥饿的战士杀坐骑1935年8月,红三军团艰难地跋涉在川西北泥泞的草地上。
与战士们一起行进的彭德怀深知,更危急的是全军已经断粮。
部队开始以野菜、树皮充饥,后卫部队甚至连野菜、树皮也吃不上。
因为饥饿,不知多少红军硬汉子倒在了渺无人烟的草地里!一天傍晚,望着饥肠辘辘的战士和空空如洗的行军锅,彭德怀找来了老饲养员,脸色凝重地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
”彭德怀把手一挥,非常坚决地下令:“杀掉,杀掉!全部杀掉,保战士的命要紧!”“把大黑骡子留下吧,它伴你走了多少路,为革命立过功呀!”老饲养员流着眼泪说。
彭德怀是性情中人,何尝不爱自己的“无言伙伴”!多少年来,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有时还会悄悄地从自己的那份干粮里分出一块,塞到它的嘴里,高兴地看着它吃完。
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乖乖地卧下,等着主人骑上去再慢慢起来。
打仗时,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
长征以来,大黑骡子不是驮着粮食、器材,就是驮着伤病员。
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拽过来的。
老饲养员不止一次心疼地说:“这样下去,骡子也要累死的呀!”如今,为了革命,为了战士的生命,彭德怀只好让大黑骡子作最后的牺牲了。
彭德怀的命令虽然下了,但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都低着头,默默地站着。
红军长征简短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简短感人故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我们纪念长征,重温那些红军长征路上感人的故事吧。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简短感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简短感人故事篇1:谢振华将军讲述长征爬雪山的故事人物档案:谢振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崇义县上堡镇甲子村。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北京、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兼军区党委书记,中顾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还是在孩童时代,就听大人讲谢振华的故事。
说他少年得志,18岁就当红军的团政委,说他32岁便担任纵队司令和军长,说在上海战役时,他以一个军吃掉国民党美式装备的一个军,并活捉敌中将军长……后来阅读红军战斗故事,知道了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沼泽大草地,抵达吴起镇,告捷直罗镇,这些举世罕见、惊天动地的人间壮举,谢振华将军都亲身经历过……12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万寿路一座静谧的院子,见到了敬仰已久的老前辈。
听这位传奇将军讲述了70年前长征路上爬雪山的故事。
“长征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我们能够翻越大雪山、穿过沼泽草地,就是因为我们红军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将军90岁高龄,身材魁梧,思维清晰,眼睛里充满着睿智,讲起话来声若洪钟。
1935年6月中旬,红三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
夹金山是一座海拔4500米高的大雪山。
它横亘于四川西部的宝兴与懋功交界处,山岭逶迤,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行人呼吸困难。
年仅19岁的谢振华由团政委改任红三军团保卫分局执行科长,负责军团的收容工作,主要是把掉队人员和遗散的武器装备收拢起来,妥善处理,并随时报告敌情,还要保证自身和部队的安全。
在出发前,谢振华向大家特别强调了军团叶剑英参谋长提出的翻山四点要求:一不能快走,二不能说话,三不能坐下来休息,四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搞好团结互助。
过夹金山时的两个细节令谢振华终生难忘:在山脚下,他看见彭德怀军团长亲自抽查一些连队的准备情况;行至半山腰,他又看见彭军团长的骡子上驮着文件,而他自己则与战士们一起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走。
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

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途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事迹,以下是其中一些:
1. 邓小平:长征过程中,邓小平担任红军第一军军长,他勇敢果断地领导着部队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保护了红军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2. 朱德:长征中,朱德担任红军总指挥,他始终坚持并引领着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成为红军的坚强后盾。
3. 周恩来:长征途中,周恩来担任红军政治部主任,他深入贯彻毛泽东的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为红军士兵们提供政治、军事和精神上的支持。
4. 红军战士张云逸:在长征途中,张云逸率领一个游击队袭击了敌军后方要塞,炸毁了敌方铁道,封锁了敌军补给线,为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
5. 刘伯承:长征期间,刘伯承率领红军成功穿越了无数险要山岭,并指挥迂回作战,在战略上取得了一系列战役胜利。
这些英雄事迹是长征历史中的一部分,他们顶住压力和困难,坚持斗争,最终完成了长征的任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英勇壮举和革命精神,不仅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军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路上的五个感人传记

红军长征路上的五个感人传记
1. 苏荪良:逆行营教育家
苏荪良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教育家。
他在逆行营中承担起教育工作,尽力为孩子们提供知识和希望。
面对艰难的条件,他依然坚持不懈地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红军后代。
苏荪良的故事感人至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坚定的意志。
2. 彭德怀:红军精神代表
彭德怀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坚守着红军的和纪律,引领着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他的坚韧毅力和顽强拼搏精神,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3. 周恩来:红军支持者
周恩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人物,他始终坚定地支持和关心红军。
他为红军提供了必要的支援和援助,保障了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周恩来的无私奉献和深情厚意,感动着每一个红军战士。
4. 卢德铭:牺牲奉献的红军战士
卢德铭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他以自己的生命践行
了对党忠诚的誓言。
面对敌人的追捕,他选择留下来掩护同志撤退,最终英勇牺牲。
卢德铭的英雄事迹让人们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鼓
舞着后人。
5. :红军道路的探索者
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领导人,他对于红军道路的探索发挥了重要
作用。
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带领红军克服了一个又一
个的困难,最终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令人敬佩。
这五个感人传记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各个方面的艰辛与奉献,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
着我们前行,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长征中的人物故事

长征中的人物故事长征,这是一段载入史册的传奇历程。
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开始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场信仰的考验。
在这漫长的征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
毛泽东,作为长征的领导者,为红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长征初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坚决主张采取游击战的战略,使红军得以在困境中生存下来。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不断鼓励战士们坚定信念,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努力奋斗。
周恩来,一位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为长征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不仅亲自指挥红军作战,还在艰苦的条件下,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和思想。
周恩来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成为了红军的楷模。
红军战士们是长征胜利的主力军。
他们跋山涉水,穿越草地,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为实现革命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长征途中,无数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精神始终未曾动摇。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长征的辉煌篇章。
长征途中的故事感人至深。
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他们严守纪律,团结一致,生死与共。
这些感人事迹成为了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包含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等伟大品质。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长征胜利80多年过去了,但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让我们铭记长征历程,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开国元帅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8周年。
78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人类史上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场人类史上的奇迹,留给人们的,除了当年“马嘶人叫号角吹,万面红旗天际挥。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横空出世人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
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的史实和不朽的“长征精神”外,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彭德怀
为饥饿的战士杀坐骑
1935年8月,红三军团艰难地跋涉在川西北泥泞的草地上。
与战士们一起行进的彭德怀深知,更危急的是全军已经断粮。
部队开始以野菜、树皮充饥,后卫部队甚至连野菜、树皮也吃不上。
因为饥饿,不知多少红军硬汉子倒在了渺无人烟的草地里!
一天傍晚,望着饥肠辘辘的战士和空空如洗的行军锅,彭德怀找来了老饲养员,脸色凝重地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
”彭德怀把手一挥,非常坚决地下令:“杀掉,杀掉!全部杀掉,保战士的命要紧!”“把大黑骡子留下吧,它伴你走了多少路,为革命立过功呀!”老饲养员流着眼泪说。
彭德怀是性情中人,何尝不爱自己的“无言伙伴”!多少年来,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有时还会悄悄地从自己的那份干粮里分出一块,塞到它的嘴里,高兴地看着它吃完。
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乖乖地卧下,等着主人骑上去再慢慢起来。
打仗时,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
长征以来,大黑骡子不是驮着粮食、器材,就是驮着伤病员。
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拽过来的。
老饲养员不止一次心疼地说:“这样下去,骡子也要累死的呀!”如今,为了革命,为了战士的生命,彭德怀只好让大黑骡子作最后的牺牲了。
彭德怀的命令虽然下了,但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都低着头,默默地站着。
10分钟过去了,没人动手。
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像在小声说什么……2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听到枪声。
彭德怀发火了,在他的命令下,副官抓过一挺机枪,对准6匹骡马,一闭眼就是一阵扫射。
5匹骡马倒下去了,唯有那匹大黑骡子还在那里安详地站着,好像在等待执行任务。
“把大黑骡子给军团长留下!”老饲养员叫喊着就要扑过去。
“人比牲口更重要,不要留下它!”彭德怀提高了声音命令道。
“啪、啪、啪!”又是一个点射,大黑骡子慢慢地倒了下去。
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拼命地扑上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这时彭德怀再次发出命令:“军团部只留下一些杂碎,把6匹骡马的肉都留给后面的部队”。
事后当彭德怀得知这些肉救了很多红军战士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贺龙
为伤病员牵马坠镫
1936年4月底的一天,长征中的贺龙率前卫四师开始翻越哈巴雪山。
部队艰难行进快到山顶时,东南方突然飞来了乌云,转瞬间狂风怒吼,山头上积雪被刮起几丈高,哈巴雪山顷刻淹没在昏暗之中。
转眼间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雪越下越大,风不停地呼啸,分不清哪是天上落下来的雪,哪是从地上刮起来的雪,哪里是路,哪里是沟,只觉得白茫茫的一片在眼前飞舞、旋转。
指战员们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互相搀扶,蹒跚行进,有的同志被锋利的冰壳划破了腿,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
有的同志草鞋掉进雪窝,一时寻找不到,光着脚板行走。
有的同志看不清路,一脚踩空,滚下山坡。
有的同志早已冻僵,挂满冰雪的身躯向着前方重重叠叠的雪峰,样子像在继续前进。
这时,队伍中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同志们,将背包打开,把被子披起来!”山谷里马上有了回声:同志们、同志们……将背包、将背包……打开、打开……
“是贺老总!”
指战员们还没有从雪雾中看到人,就已经从声音中辨认出自己的总指挥了。
贺龙裹着一条薄毯,迎着刺骨的风雪,双腿站在深雪里,向雪中行进的队伍在喊话。
他的身上落满了雪花,眉毛、胡子全是白的,变成了一个雪翁老人,只有那双黑亮的眼睛闪耀出火一般的光芒。
“同志们加油!快到山顶啦,不要停下来,危险!”他在继续喊……
在贺龙的鼓舞下,四师的大部分队伍胜利地越过了山垭口,向雪山下走去。
经过翻越垭口的拼搏,大家都感到疲惫不堪,贺龙总指挥也不例外,可是,当他发现还有不少同志掉在后面,还没有翻过垭口,又毅然带上警卫员,牵上牲口,一步一喘地向垭口二次攀去。
这时山坡上的一个雪窝里挤了八九个负伤生病的战士,正在为跟不上大部队而心急如焚,他们心里明白,在这里不要说在山上过夜,继续冻上一两个小时也就完了。
正在他们以为会牺牲在雪山上的时候,突然发现垭口边出现了几个移动着的黑点。
近了,更近了。
“啊,是贺老总!”负了枪伤又患着重感冒的四师供给部通讯员曾云钦首先喊出声来,其余同志被喊声惊动,也撑起身子向外张望。
当他们抹去眼里的泪水时,贺老总已经站在面
前了,他戴着六角形的红军帽,穿着单薄的灰军装,腰间皮带上别着驳壳枪,身后跟着一个战士,牵着两匹骡子。
贺老总仔细打量着这几个困在雪窝里的战士,样子是那样亲切,神态是那样慈祥。
“呀,这不是曾伢吗?”他认出了曾云钦——这个经常到军区指挥部来的通讯员。
“军团长……”曾云钦呜咽着喊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贺龙看着他们快要冻僵的样子,心里一阵阵发酸,但他马上笑了,打着手势诙谐地说:“喂,同志们,这儿可不是休息的地方。
大雪山,风雪猛,一坐下来要冻掉鼻子哟!”
说话间,暴风雪又来了。
峡谷里狂风呜呜吼叫,有几处雪峰变得像豆腐渣一样疏松,嘎嘎地倾塌下来,发出惊心动魄的雪崩声。
贺老总伸出温厚的大手,扶起坐在地上的同志,他们刚一起身,屈股下面的小水窝就变成了冰坨。
“瞧瞧!”贺老总挤挤眯缝的眼睛,指指冰坨,做了个怪样,把几个有气无力的小鬼逗笑了。
贺龙赶紧招呼一起来的战士说:“快,曾伢负伤了,感冒又很重,把骡子给他骑上!”
曾伢慌乱地连摇头带摆手,一叠声地说:“不,不不……”
“听话!”贺老总声音有些严厉了,一只大手抓住了曾伢的胳膊。
曾伢使劲地往外挣,还不断地嚷:“不行啊,首长。
不行……”
“你就来吧!”贺老总不容曾伢再多说,左手扶着他的腰,右手托住他的屁股,双手用力一举就把曾伢放到了骡背上。
“我不能骑首长的骡子!”曾伢挣扎着要下来,这时贺龙沉下脸,有些生气地说:“老实点,不许闹啦!”
看着贺老总气喘吁吁的面孔,曾伢趴在骡背上失声地哭了。
在贺老总的指挥下,另一名重伤号也被架上了牲口背。
当两匹骡子的背上都坐好了人,贺龙牵起缰绳转过身,抱歉地对剩下的几个同志说:“骡子少,大家慢慢走几步,收容队马上就来。
”又回头嘱咐同来的那个战士:“你留下照顾他们,一个也不能丢下。
”说完,亲自牵着牲口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三、罗荣桓
唱湖南花鼓戏为战士们驱寒
1935年8月,红军从毛儿盖出发,不久便进入了水草地。
那时天老是阴沉沉的,空气中飘动着经久不散的雨丝和雾霭,不时又会来上一阵倾盆大雨或是栗子般大小的冰雹。
带领战士们艰难行进的罗荣桓,虽然戴了一个破斗笠,可既不挡风,也不遮雨。
他和战士们一样,
衣服紧贴在身上,几乎没有干的时候。
到晚上露营时,也只能找一块高一点的地方,拣来一些枯草,将线毯铺在上面,一半垫,一半盖,裹着毯子入睡。
一天午夜,风比前几天大了许多,连绵细雨把他的毯子打湿了。
北风一吹,冻得他像是掉进了冰窟窿,无法入眠,他只好起身到哨兵那烤火。
这时篝火边已经围坐了一些冻得睡不了觉的战士。
他们一会儿讲故事、说笑话,一会儿唱一支歌,用歌声笑语来驱赶潮湿和严寒。
他们看到罗荣桓来了,便给他让了一个“座”,又继续互相拉歌。
拉着拉着,有人提议:“请首长唱一段湖南花鼓戏好不好?”
“好!”战士们轰然响应,热烈鼓掌。
那时的罗荣桓,十分腼腆,历来不喜爱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说唱唱。
但看着茫茫寒夜中受冻的战士,他欣然同意唱一个。
唱什么呢?他推一推眼镜,咳嗽了几声,沉思片刻,便操着浓重的乡音开了腔:
我要当红军,把话告亲人,全家乐呵呵,老少都送行。
要听党的话,好好闹革命。
叔伯嘱咐说,行动听命令,
打仗要勇敢,多多杀敌人。
姑嫂嘱咐说,穷人心连心,
处处为群众,当好子弟兵。
弟妹嘱咐说,咱家冤仇深。
不报冤和仇,就不转回程。
老少说得对,句句讲得明,
决心跟党走,永做革命人。
罗荣桓的嗓音并不圆润,甚至还有几分沙哑,可他的歌声却含有真挚的感情。
战士们望着那在他眼镜片上不断跳动、闪烁的火光,听着那十分熟悉的湖南花鼓戏的曲调,也跟着哼唱起来,自己参军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决心跟党走,永做革命人”——当年父老兄弟的嘱托,在这风雨弥漫的草地长夜里听起来,字字都有千钧之力。
罗荣桓的歌声为大家驱走了寒意,带来了温暖……
如今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尊敬的开国元帅们,中国革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