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历史知识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概述《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教师资格证文化常识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文化知识。

就是那些咱们平常可能在生活里、读书中会碰到的关于文化方面的一些常见的东西。

②重要程度:这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非常重要。

它就像是蛋糕上的樱桃,是你成为一个合格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

很多选择题、简答题可能都会涉及到这些文化常识。

通过考察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你是否有足够宽泛的文化知识面去胜任教师工作。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读懂那些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啥的。

也得对基础的地理知识有点概念,像知道一些著名的山川河流所在的大概位置等。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文化常识能让你的课堂变得无比生动。

我记得我小时候的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能穿插很多历史故事、文学趣闻,就是因为他了解很多文化常识。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属于综合素质这个大板块里面,就像一颗多面的宝石,与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等其他部分共同构成教师综合素质体系。

②关联知识:与教育基础知识、心理学等也有点关系。

打个比方,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要讲述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故事,你用到的就是文化常识,这同时也是教育基础知识中的人物部分。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文化常识涵盖范围广,根本不知道要考哪一点。

重点的话就是那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经典文学作品等。

像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这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大事肯定是重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尔也可能出现在材料分析中。

它就像个小精灵,经常冷不丁地出现来考察你。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就拿《红楼梦》来说,创作背景是清朝,那是一个封建礼教非常严格,但又有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家庭内部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琐的礼教规范。

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了这本书。

- 宋朝时期的诗词的繁荣,跟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文化风气浓厚有关,而且重文轻武的政策也促使很多文人墨客涌现出来创作诗词。

教资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资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资常考知识点汇总由于您没有给出具体的教资考试科目等相关信息,以下为您提供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克服只重视智育的倾向。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特长。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要遵循这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进行教育。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教师要宽容对待,给予引导。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地关注知识学习。

-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修养,更体现了教师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高频考点出发,介绍一些相关的内容。

一、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情感和理性。

例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教授相关的文学知识。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教资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轮等,这些改革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文化知识。

三、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介绍著名的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通过欣赏这首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四、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

教师应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地貌、气候、资源等,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相关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路径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影响。

教资考试中的文化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点,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作品以及掌握地理知识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文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文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文知识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考试。

其中,人文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养。

本文将从文学、历史、哲学及教育伦理等方面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人文知识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知识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会涉及文学史、名著解读、文学批评及文艺欣赏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名著,熟悉不同文学流派和时代的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情感,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二、历史知识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素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会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理解历史事件对今日世界的启示,以便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三、哲学知识哲学是对人类思维、存在和价值的探索,对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会涉及哲学原理、教育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解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教育思维方式。

四、教育伦理知识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会涉及教育伦理、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教育伦理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身份和权益的规定,提高自己的教育伦理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文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教育伦理知识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便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教学环境。

只有拥有扎实的人文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资科目一116个文化素养知识点梳理

教资科目一116个文化素养知识点梳理

教资科目一116个文化素养知识点梳理一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1)母系氏族: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

二上古神人1.盘古氏——开天辟地2.有巢氏——建造房屋3.燧人氏——人工取火4.女娲氏——补天造人5.伏羲氏——八卦6.神农氏——发明农耕;尝百草;炎帝;农业、医药之祖7.轩辕氏——黄帝三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巨鹿之战:项羽伐秦3.官渡之战:三国时期,曹操、袁绍4.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5.淝水之战:东晋,苻坚、谢玄四中国古代重要变法1.李悝变法:魏国——最早变法。

2.《法经》:魏国李悝,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成文法典。

3.商鞅变法:秦国——最彻底变法,持续时间最长。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4.吴起变法:楚国。

5.王安石变法:北宋。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

张居正。

7.戊戌变法:清末。

戊戌六君子。

五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春秋》、有教无类、德治、仁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性恶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道家老子:无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周梦蝶、庖丁解牛3.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结合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5.兵家孙子:《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膑: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6.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一字千金。

抗日战争时期重大战役一、中国现代史(建国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文化素养

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干货——让很多小伙伴头疼的科目一文化素养部分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历史知识
1、中国古代史
考点1 历史人物
考点2 政治制度
考点3 主流思想
考点4 著名战役
考点5 重要变法
考点6 民族关系
考点7 出游人物
考点8 农民起义
2、中国近现代史考点1 历史脉络
考点2 洋务运动
考点3 辛亥革命
考点4 抗日战争
3、世界史
考点1 四大文明古国
考点2 地理大发现
考点3 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4 世界大战
第二章科学素养1、中国成就
考点1 四大发明
考点2 医学成就
考点3 农学和科技
考点4 数学和地理
2、外国成就
考点1古代科技
考点2 物理成就
考点3 化学成就
考点4 生物成就
第三章文学素养1、中国文学
考点1 先秦文学
考点2 秦汉文学
考点3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4 唐宋文学
考点5 元明清文学
考点6 近现代文学
2、外国文学
考点1 古希腊文学
考点2 古典文学
考点3 近现代文学
第四章艺术素养1、美术
考点1 中国书法
考点2 中国绘画
考点3 外国美术
2、音乐
考点1 民族乐器
考点2 民族歌曲
考点3 外国音乐
第五章传统文化1、历法节日
考点1 历法
考点2 节日
2、民族地理考点1 民族
考点2 古地名
考点3 礼仪。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

教资文化素养高频考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资考试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是用来测评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考试。

文化素养是考生在教资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考点,也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考点。

文化素养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的高频考点。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演变、思想文化、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当代社会的;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各种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品和特色等。

这些知识点在教资考试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世界文化除了中国古代文化,考生还需要了解一些世界文化的知识。

世界文化包括了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文化、埃及文化等各种文明的内容和特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资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常见的高频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各种教育思想,如儒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民族主义教育思想、新儒家教育思想等,以及这些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在考试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考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教资考试中,文化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法规、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考生们认真备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6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1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12.科一 综合素质 第八章 文化素养-历史知识【中小幼通用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

12.科一 综合素质 第八章 文化素养-历史知识【中小幼通用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八章教师文化素养学霸笔记模块四教师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素养、传统文化、文学知识、艺术素养题目特点:知识广而浅考试形式:9道单选学习方法:多听,多看,多做真题做题方法:排除法第八章历史知识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区分:原始社会-工具:石器时代;奴隶社会-青铜器时代;封建社会-铁器时代一、先秦考点一: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记忆口诀:旧打新磨元谋人:最早、最南;蓝田人:陕西蓝田;北京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人工取火。

记忆口诀: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了毛茸茸的小手,一起学会直立行走(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母系氏族社会:半坡遗址(粟,陕西);河姆渡遗址(水稻,浙江)-中国是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父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一带(私有财产)。

记忆口诀:先母后父(三)上古神人(利用偏旁记忆)盘古氏:开天辟地;有巢氏:建造房屋;燧人氏:人工取火;女娲氏:补天造人;伏羲氏:八卦;神农氏:炎帝、农耕、尝百草;轩辕氏:黄帝;尧舜禹:禅让制。

考点二: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世袭制九鼎(象征权力、一言九鼎)二里头文化:青铜爵夏历:《夏小正》(我国最早的历法)考点三: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后母戊鼎:最大的青铜器甲骨文:最成体系的文字—《铁云藏龟》最早的著作(清朝刘鹗)考点四: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都城:镐京(西安)人物:周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最早以少胜多的战役)周公旦(制礼仪、周公吐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平王—平王东迁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核心)考点五: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争霸)齐桓公:第一个霸主(召陵之盟),管仲-经济,土地私有制晋文公:第二个霸主,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宋襄公:泓水之战楚庄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秦穆公:秦晋之好记忆口诀:齐诵记清楚(齐宋晋秦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西施)考点六: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吞并)三家分晋: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田氏代齐)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记忆口诀:喊赵薇出演齐秦)李悝变法:最早变法,魏国,《法经》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

教资文化素养知识点汇总一、历史常识。

1. 中国古代史。

-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 夏、商、周(西周、东周 - 春秋、战国)-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

- 秦、汉。

-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小篆)。

-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

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朝的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

- 隋、唐。

- 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创立科举制。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唐诗、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 宋、元、明、清。

-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科技成果。

宋词繁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南宋偏安,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盛世,但后期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世界古代史。

- 古埃及。

-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流域。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

- 古巴比伦。

- 古印度。

- 位于南亚次大陆。

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大总结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大总结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大总结一、引言文化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

本章旨在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试内容。

二、文化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文化素养指的是个人在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文化技能指能够运用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化情感对文化的热爱、尊重和传承的情感态度。

三、文化素养的主要内容文学知识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外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

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哲学知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艺术知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科学知识基础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科学发展史和科学精神。

教育学知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

社会文化知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

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化趋势。

四、文化素养的培养方法广泛阅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思想。

参与文化活动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

学习历史与哲学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

学习哲学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艺术实践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升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科学探究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跨文化交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和尊重。

五、文化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课堂教学将文化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教师自我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重要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目的、功能、价值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别等差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自身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遵循规律进行教育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讲义

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媒人为冰人、医学界为杏林、戏曲界为梨园、 教育界为杏坛。 四、神话故事与历史典故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梁祝化蝶 历史典故: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杀妻求将(白起) 五、其他文化常识 1.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2.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 3.干支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4.传统习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5.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昆曲、2003年古琴、2005年蒙古长调民歌、2007年木 卡姆、2009年22项、2010年京剧、中医针灸、2011年皮影戏、2013年珠算。 6.四大名绣:苏、湘、粤、蜀绣。
2.道家: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庄子《庄子》 列子《列子》
3.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命”。 4.法家:韩非《韩非子》
(二)汉代儒学 西汉时期董仲舒。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二、古代教育 国学:礼、乐、射、御、书、数 私学: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 官学: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始于汉武帝时的太学。 教育专著: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中的《学记》和《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
2-3岁——孩提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束发(男)——十五岁 弱冠(男)——二十岁 而立(男)——三十岁 不惑(男)——四十岁 知命(男)——五十岁 花甲(男)——六十岁 古稀(男)——七十岁 2.职业称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汇总

文化素养重点考点一、历史常识(一)历代变法1.管仲改革国别:春秋齐国,齐桓公内容: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制2.李悝变法国别:战国时期魏国,魏文王意义:第一次全国性变法,著作《法经》是第一部系统成文法典3.商鞅变法国别:战国时期,秦孝公意义: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内容:奖励军功,重农抑商,推广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二)重要选官制度1.先秦世卿世禄制度,官位世袭制2.秦朝军功授爵(商鞅变法)3.汉朝察举制(自下而上)征辟制(自上而下),举孝廉4.魏晋九品中正制(曹丕),形成了门阀士族制度5.隋唐明清科举制:隋炀帝始设进士科武则天开武举和殿试宋明时期分三级考试明朝开始八股取士戊戌变法提到废除八股清末新政时期,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科举易混概念:三试: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三元:解元(乡试第一),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殿试前三名)(三)诸子百家思想1.儒家思想孔子:“仁”“礼”,推行“德治”;主张“有教无类”孟子:提倡“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提倡“礼治”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孟中学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道家思想老子:提倡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道德经》庄子:提倡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南华真经),擅讲寓言故事,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都出自《庄子》3.法家思想韩非子:将“法”“术”“势”融合4.墨家思想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科学-小孔成像(四)三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中心:英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时代:蒸汽时代成果: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提升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的汽船试航成功;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旅行者号”。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中心:欧美标志: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时代:电气时代成果: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美国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留声机、有声电影等德国卡尔本茨研制汽车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心:美国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等历史时代:信息化时代成果:美国研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的重要事件1.夏、商、周约公元前 21 世纪,启继承了父亲禹的地点,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成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成立商代。

公元前11 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成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 771 年消亡。

2.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公元前 221 年一公元前 207 年)秦朝成立封建 ****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第一个一致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一致胸怀衡、钱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增强思想统治,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4.汉楚汉之争 :从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前 202 年,刘邦、项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以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自刎而死,刘邦成功而结束。

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公元前139 和公元前 119 年,两次委任张骞为使者,出使西域,开拓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5.隋581年,杨坚成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期间,开凿了大运河,全长2500 公里,南北贯串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域,交流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6.唐贞观之治: 627 年至 649 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期间。

在此期间,因为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平定,创始了唐朝繁荣鼎盛的场面,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称帝: 690 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进藏 :公元 7 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与吐蕃成立了亲近的关系。

7.北宋陈桥兵变 :960 年,赵匡胤在东京 (今河南开封 )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成立宋代,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经过一次酒宴,以威迫利诱的方式,成功地使高级军官交发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
文化素养考试大纲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文化素养: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素养、传统文化、文学知识、艺术素养
中国古代史
(重点,每次必考,最少一道)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西汉、东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西晋、东晋)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北宋、南宋)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先秦(次重点,选择题)
考点一:原始社会
区间:170 万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夏建立
(一)旧石器时代 ---- 打制石器(最早的):
元谋人(最早、最南);
蓝田人(陕西蓝田);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最后,北京周口店,人工取火)。

【记忆口诀】F4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了毛茸茸的小手。

(二)新石器时代 ---- 磨制石器:口诀:旧打新磨
母系氏族社会:半坡遗址(粟,北方);
河姆渡遗址(水稻,南方)。

父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黑陶文化-陶器);
大汶口文化山东一带(私有财产)。

【记忆口诀】先母后父
(三)上古神人:利用偏旁记忆
盘古氏:开天辟地有巢氏:建造房屋
燧人氏:人工取火女娲氏:补天造人
伏羲氏:八卦
神农氏:炎帝、农耕、尝百草
(炎黄子孙、黎民百姓)黎民-奴隶【最早】
轩辕氏:黄帝蚕桑之祖:嫘祖
尧舜禹:禅让制大禹:铸九鼎,分九州
考点二:夏朝(约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16 世纪)
政治:国家性质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王位继承世袭制,禹--启;
地方治理九州: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
州、豫州(一言九鼎,制九鼎)
科技:最早青铜容器青铜爵(二里头文化)
仲康日食最早的日食记录,记载于《尚书》
夏历最早的历法,保存在《夏小正》
考点三: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政治: 战争鸣条之战
迁都盘庚迁殷(河南安阳)
科技:最大青铜器后母(黄天后土)戊鼎。

文化:甲骨文最成体系的文字(占卜记事)
清朝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有关甲骨文著作。

考点四: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0 年)都城:镐京
战争: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制度:地方治理分封制
土地治理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王位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核心)
典故:牝鸡司晨周武王- 妲已干预商纣王朝政
周公吐哺周公旦礼贤下士、招纳人才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褒姒
考点五: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
春秋五霸:五霸名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记忆口诀】齐诵记清楚
齐桓公第一个霸主,管仲,“老马识途”
晋文公第二个霸主,寒食节介子推,清明前一天大事件:城濮之战:晋文公、楚成王;“退避三舍”;以弱胜强三家分晋:韩赵魏
典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楚王问鼎:楚庄王
秦晋之好:政治联姻
考点六:战国时期(前 475 年--前 221 年)
战国七雄:七雄名称:秦韩赵魏楚燕齐(齐最后一个被灭)
【记忆口诀】喊赵薇出演齐秦(灭亡顺序)
变法:李悝变法:魏国,最早变法,《法经》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

商鞅变法:秦国,最彻底、持续时间最长的变法。

立木为信,作法自缚,燔诗书,明法令
吴起变法:楚国(魏武卒,建立军队制度)。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孙膑、庞涓,“围魏救赵”齐--魏(赵)
马陵之战孙膑、庞涓,“增兵减灶,诱敌深入”、齐--(韩)
长平之战:白起、赵括(纸上谈兵),秦--赵
【记忆口诀】桂在马前
识记(一)
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虚左以待
平原君赵胜:毛遂自荐
春申君黄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狡兔三窟,高枕而卧
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李牧、白起、王翦
识记(二)战国科技
都江堰:秦国李冰父子无坝引水。

仍在使用的年代最久的水利工程。

郑国渠:秦国,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维修(三个国)。

吴国邗沟:联系长江和淮河,最早的运河。

识记(三)战国思想--百家争鸣(重点)
儒家:孔子:《春秋》、有教无类、德治、仁、礼。

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性恶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道家: 老子:无为、上善若水《道德经》。

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庖丁解牛、庄周梦蝶
又称南华真人。

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结合。

李斯、商鞅。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小孔成像
(墨子量子卫星纪念墨子)。

兵家:孙子:《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孙膑: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二、秦汉(重点)
考点一:秦朝(公元前 221 年--前 206 年)第一个封建制王朝识记(一)秦朝政治
制度:都城:咸阳
创建帝制: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始皇帝
中央制度: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制度:郡县制
大事件:统一货币、度量衡:货币—方孔圆钱;
度—长度、量—容积、衡—轻重焚书坑儒:秦始皇
匈奴之战:蒙恬,万里长城(孟姜女哭长城)
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识记(二)秦朝科技
四大工程:阿房宫;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秦直道
识记(三)秦朝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