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样本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x j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p pc=∑P ci∗x jp pc=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T ci∗x jT pc=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p pr=pp pc=304.64=6.47对比温度:T pr=TT pc=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油藏工程计量单位及符号评议
油藏工程计量单位及符号评议
李传亮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8(029)002
【摘要】讨论了油藏工程的计量单位及符号问题,指出了使用SI的优点,也分析了目前油藏工程常用计量单位及符号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编号为SY/T6580-2004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新标准中的一些符号和单位进行了商榷,这对正确使用单位和符号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页数】4页(P264-267)
【作者】李传亮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5
【相关文献】
1.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计量单位与符号分析 [J], 毕枭杰
2.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纺织工程常用术语、计量单位及符号标准》的公告第659号 [J],
3.也谈《油气藏工程常用参数符号及计量单位》标准有关问题 [J], 沙润荣
4.关于工程设计文件正确合理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的探讨 [J], 徐文源;彭辉宇
5.常用工程计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和\r问题辨析 [J], 张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后习题作业部分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课后习题作业部分答案1-24. 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WiWLog d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重量d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1-30.岩石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a、?e、?f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有效孔隙度?e及流动孔隙度?ff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e>?ff。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免费下载】石油大学油藏工程习题加答案
一、选择题1、AA001 石油分为()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B)重质油和轻质油(C)成品油和原油(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2、AA001 从煤或油页岩中可以干馏出()。
(A)煤油(B)原油(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3、AA001 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4、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B)低于(C)等于(D)降低到5、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B)常压(C)地层(D)密闭6、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B)密闭(C)常规(D)高压物性7、AA003 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生产气油比(B)生产油气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8、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B)凝固点(C)熔蜡点(D)凝析点9、AA003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10、AA003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表面张力11、AA00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12、AA004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B)氧、氢(C)碳、氢(D)硫、氢13、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B)碳质(C)胶质(D)沥青质14、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是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15、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油藏工程课后题答案 李传亮版
1 ρo
d
=−
1 ρo
os
ρo ρo
=− 2.7 (1)该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1 d ρo − ρo 2 d ρo = dP ρo dP
dP
1 dP ρo
SC=61900+768+11900+119000+230+35=193833 mg/l (2)各矿化物的当量浓度如下: 当量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化学价 61900 N a+ + K + : ×1 = 2691.304 23.00 768 × 2 = 63.210 24.30 11900 Ca + + : × 2 = 593.812 40.08
从而,得出结论,1、2 与 3 层不连通; 计算 1、2 层的截距:
D1 = 10 − 7 × 1 = 3 D2 = 10.35 − 7 ×1.05 = 3 D1 = D2
故 1,2 层连通 ⑵也可以通过作图得出结论(略) ; 1.10、题干略 根据储量公式有:
N=
Ao hφ (1 − S wc ) ρ os 20 × 106 × 25× 0.15× (1− 0.25)× 0.85× 103 = Boi 1.2
= 3.984 ×107 (t ) 储量丰度: Ω0 =
N hφ (1 − S wc ) ρos 25 × 0.15 × (1 − 0.25) × 0.85× 103 = =1.992( t / m3 ) = A0 Boi 1.2
单储系数:
W0 =
N φ (1 − S wc ) ρos = = 79.68( kg / m3 ) A0 h Boi
ϕai =
ϕmax 14 = = 1.56 ϕmin 9
西南石油油藏工程原理答案
0.101325 18.01
1 0.008314 (273.15 20)
0.749kg/m3
(2)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g
piM g Zi RTi
30 18.01
0.94 0.008314 (273.15 80)
159.8kg/m3
地面条件天然气密度0.749kg/m3,而地层 条件为159.8kg/m3
为多少?
解:由题意,D=3000m, Ao=20km2, h=25m
φ=0.15,
Swc=0.25, ρos=0.85t/m3
Rsi=100m3/m3, Bo=1.20,ER=30%,C=100元/t
油藏石油地质储量:
N Aoh 1 Swc os 39.84106 t 3984.4104 t
油藏工程第一章作业
P20~21: 1.2 1.7 1.15 1.24 1.25
1.2 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圈闭充满系数定义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 即 VVcct 。 若β=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 若β>0,表明圈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 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在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 必定充满了油气; 若β=1,表明圈闭聚满了油气,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 溢出点溢出,并沿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上倾 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必定聚集了油气,形成油气藏
油藏溶解气可采储量:
GR Gs ER 14.1108 m3
溶解气单储系数:
Sr NR C 119.5108元
油藏工程第二章作业
P40: 2.1 2.2 2.8 2.9
2.1 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H4 (0.90),C2H6 (0.06), C3H8 (0.04)。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 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
油藏工程习题答案.docx
全书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对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叙述错误的是(A )。
A 、产量递减曲线B 、流入动态曲线C 、IPR 曲线D 、采油指示曲线2、 在径向流公式中,除了压力用MPa 单位外,其余都用达西单位,公式换算系数为(A )。
A 、86.4 B 、0.0864 C 、10 D 、14、 油井流动方程为P e -P f =Cq + Dq 2时,油井流入状态为(D )。
A )油气两相 B )段塞流C )雾流D )单相流5、 对Harrison 方法的适用性叙述错误的是(C )。
A 、流动效率1-2.5B 、适用于超完善井C 、适用于不完善井D 、适用于预测低流压下的产量6、 vegel 方程是(A )油井流入动态方程。
A )油气两相B )油气水三相C ) ~P r >P b >P wf 时D )单相流 7、P>P b >P wf 时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中,对么表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B )。
人)么=g°max 一弘 B )(?c = Fornax C)Qc =8、 采油指数的单位是(C )。
A ) t/d • MPaB ) m 3/d • MPaC ) t/(d • MPa )D ) m 3/MPa9、 在径向流公式中,单位换算系数为86.4时,单位使用错误的是(B )。
A 、压力—MPa B 、产量一n?/s C 、粘度一mPa • s D 、渗透率一un? 10、 单相井筒液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参数是(B )。
A )位置水头 B )速度水头 C )压力水头D )温度 11、 在井底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井中不会有(B )。
A )泡流B )纯油流C )段塞流D )雾流12、 自喷采油中在环流时,油、气流动的摩擦阻力比泡流时(D )。
(A )降低 (B )不变 (C )不能确定 (D )增大 13、 原油从油层流动到计量站,消耗压降最大的流动过程是(B )。
油藏工程课后题答案 李传亮版
1 ρo
d
=−
1 ρo
os
ρo ρo
=− 2.7 (1)该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1 d ρo − ρo 2 d ρo = dP ρo dP
dP
1 dP ρo
SC=61900+768+11900+119000+230+35=193833 mg/l (2)各矿化物的当量浓度如下: 当量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化学价 61900 N a+ + K + : ×1 = 2691.304 23.00 768 × 2 = 63.210 24.30 11900 Ca + + : × 2 = 593.812 40.08
2π K1h( p1 − pw ) R µ Ln 1 RW
Q2 =
2π K2 h( p2 − p1 ) R µ Ln 2 R1
Qn =
2π K nh( pn − pn−1 ) R µ Ln n Rn−1
2π K1 h( p1 − p w ) 2π K 2 h ( p2 − p1 ) 2π K nh ( p n − p n−1 ) = = R1 R2 R µ Ln µ Ln µ Ln n RW R1 Rn −1
Wg =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该气田为中型气田且为中丰度;
G可采 = G × 60% = 9.66 ×109 ( m3 ) ;
销售收入为: 9.66 × 109 × 1 = 9.66 ×109 (元)
第二章
2.1 (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 M=∑Mi*yi=16.043*0.9+30.07*0.06+44.097*0.04=18.01g/mol 此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rg=M / Mair =18.01 /28.97 = 0.62 气体拟临界压力: Ppc =∑y i*Pci=4.6408*0.9+4.8835*0.06+4.2568*0.04=4.64 MPa 气体拟临界温度: Tpc =∑yi*Tci=190.67*0.9+305.5*0.06+370*0.04=204.73 K 对比压力: Ppr =P / Ppc =30 / 4.64= 6.47 对比温度: Tpr = T / T pc =(80+273.15) / 204.73= 1.72 查图 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 0.93,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 1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G=AghФ(1-Swc )T scZ sc Psc/PiT iZ i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除偏差因 子外,其他各项可以消掉) : R= (1/1-1/0.93)/(1/0.93)= 0.08=-8%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 8%
油藏工程中的若干问题——再与窦宏恩先生商榷
油藏工程中的若干问题——再与窦宏恩先生商榷李传亮【摘要】与窦宏恩先生讨论了低渗透储集层有无应力敏感性,岩石压缩系数,有效应力,启动压力梯度,孔隙度不变性原则等油藏工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数学表述.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对储集层研究和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6页(P477-482)【关键词】岩石;油藏;有效应力;压缩系数;孔隙度;启动压力;应力敏感;低渗透【作者】李传亮【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3;TE112.23窦宏恩先生在2012年第5期的《新疆石油地质》上发表了长篇论文“油田开发中岩石压缩系数和孔隙度相关问题探讨”(以下简称“窦文”)[1],该文主要针对笔者的一些学术观点进行了批评,论文涉及面极广,大到哲学,小到Hall图版,其中有些问题,是对作者观点的错误理解,为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笔者再次撰文与窦先生商榷。
1 关于对本文作者的误解窦文开篇就说“近10年来,有学者混淆岩石压缩系数和岩石孔隙压缩系数,从而推论出油田开发中低渗透储集层无应力敏感性、孔隙度不变和低渗透储集层开发无启动压力之说”。
这是对我观点的错误理解,我的论文题目是“低渗透储集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2],而不是说低渗透储集层无应力敏感性。
笔者也从来没有混淆过“岩石压缩系数和岩石孔隙压缩系数”。
储集层岩石有9个压缩系数[3],各有一个名称,但油藏工程只使用一个压缩系数,即孔隙体积对孔隙压力的压缩系数,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把孔隙体积对孔隙压力的压缩系数简称为岩石压缩系数,这样做是为了简洁和与流体压缩系数相对应[4,5]。
“孔隙度不变”是有条件的,它的全称是“岩石本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6],即在本体变形(压缩变形)过程中孔隙度不变,在结构变形(压实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是要变化的。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考试复习样本
第一章圈闭: 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 并能遮挡油气, 使其聚集起来的地质构造。
特殊地下储油容器构成要素: 储集层、 盖层、 遮挡物 盖层: 阻止油气向上运移 遮挡物: 阻止油气侧向运移储集层岩石有: 碎屑岩、 结晶岩; 孔隙度大 、 渗透率高; 盖层: 孔隙小、 渗透率低圈闭参数 : 溢出点 、 闭合高度 、 闭合面积 圈闭容积: V ct =A t hf (1-s wc) 油藏: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油藏参数: 油水界面 、 油柱高度(h o )、 含油面积(A o ) 油藏容积 : V c =A o hf (1-s wc ) 圈闭充满系数 ctcV V =β=0~1 b >0油气聚集 , 油气藏形成b =1圈闭充满 , 油气外溢 , 上倾方向聚集形成油藏 b >0圈闭有油 , 下倾方向来油, 可能有油气聚集形成油藏 油气的重力分异, 差异聚集 作用 勘探油气: 圈闭论、 源控理论圈闭理论: 圈闭、 油藏; 源控理论: 油源、 油藏源控理论: 油源、 油藏油气藏条件: 地质条件: 生, 储, 盖, 圈, 运, 保。
经过初运移和二次运移 生油岩: 富含有机质的暗色致密岩石运移: 源岩®圈闭储层: 有一定孔渗性质的岩石盖层: 弱渗透性质的岩石圈闭: 油气聚集场所保存条件: 油藏形成后不遭受破坏油气藏力学条件: 统一的油水界面; 统一的压力系统( 任一点的实测压力满足同一个方程, 任一点的折算压力都相等)岩石性质(储层):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碎屑岩( 砂岩、生物灰岩) 、结晶岩( 碳酸盐岩) )圈闭类型: 构造圈闭( 背斜、断层遮挡) , 岩性圈闭( 透镜体) , 地层圈闭( 地层不整合、潜山、地层超覆)构造圈闭: 因地应力变化导致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圈闭类型。
岩性圈闭: 因储集层周围的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圈闭: 因地层超覆、沉积间断或风化剥蚀等因素形成的圈闭。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相对密度:γg=M /Mair=17.96/28.97 = 0.62
气体拟临界压力:
气体拟临界温度:
对比压力:
对比温度:
查图2.1.2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
本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在应用该原则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时,直接采用地面岩心分析孔隙度即可,无需将其校正到地层条件,对油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3.15试导出裂缝介质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和裂缝开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解.采用裂缝的密度n和宽度b来表示裂缝的特征。
n定义为:渗透面内裂缝的总长度与渗透面积的比,即 n= (1)
解.(1)由图可知B点为自由水面,则C点深度为1500m,
(2)由题意可以得到各点静水压力:
所以
所以A.B,C,D点都是正常地层压力
(3)A、B、D三点的毛管力都为0;
C点为油藏
(4)A,B,D点的余压为
对于C点:
因为
所以,A、B、D三点无自喷能力,C点有自喷能力。
4.6某油藏3000m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31MPa,地层原油的密度为0.68g/cm3;3300m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33MPa,地层水的密度为1.0g/cm3。若油藏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3MPa,转折压力为0.5MPa,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方程,计算油藏的第一、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
在压实阶段,随着深度的加大,沉积物受到的上覆压力也越来越大,疏松的沉积物受压不断趋于致密,骨架颗粒由疏松排列趋于紧凑排列,岩石孔隙度不断减小,孔隙度呈指数规律变化;在压缩阶段,岩石的排列方式不发生变化,岩石的孔隙度保持为常数;在压熔阶段由于太高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岩石固体骨架颗粒开始熔化,孔隙度骤减直至为0,岩石矿物特征也开始消失。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油藏工程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采和生产等方面。
在学习油藏工程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油藏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一门研究石油藏地下储集层特征、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石油勘探、油藏评价、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的储量、开发方式和开发效果,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油藏工程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油藏模拟、油藏开发和油藏管理等。
4.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地质、物理和工程参数的分析和计算,评估油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等。
5. 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油藏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石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6. 请简述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
常用的油藏开发方式包括自然驱动开发、人工驱动开发和辅助驱动开发等。
自然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如地层压力)推动石油向井口流动;人工驱动开发是指通过注入水、气体或其他物质来增加油藏内部的压力,推动石油流动;辅助驱动开发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等方法改变油藏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促进石油的流动。
7. 请简述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
油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藏生产管理、油藏改造和油藏维护等。
油藏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措施,控制油井的产量和产能,实现石油的高效生产;油藏改造是指通过注水、注气等方法,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油藏维护是指对油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
8. 请简述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 1H4(0.90),C 2H 6(0.06)和C 3H 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 a ,地层温度为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i ∗x jM =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γg =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 p pc =∑P ci ∗x jp pc =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T pc =∑T ci ∗x jT pc =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 对比压力:p pr =p p pc =304.64=6.47对比温度:T pr =T T pc =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油藏工程 李传亮 第二版课后答案
2
N=
Ao hφ (1 − S wc ) ρ os 20 ×106 × 25 × 0.15 × (1 − 0.25) × 0.85 ×103 = Boi 1.2
7
= 3.984 × 10 (t ) (2)油藏储量丰度:
Ω0 =
N hφ (1 − S wc ) ρ os 25 × 0.15 × (1 − 0.25) × 0.85 ×103 3 = = =1.992( t / m ) A0 Boi 1.2
P 10.07 − 10.00 1−P 0 = = 7 MPa / Km H1 − H 0 1.01 − 1 P −P 10.42 − 10.35 G2 = 1 0 = = 7 MPa / Km 1.06 − 1.05 H1 − H 0 P −P 12.73 − 12.7 G3 = 1 0 = = 3MPa / Km H1 − H 0 1.21 − 1.2 G1 =
从而,得出结论,1、2 与 3 层不连通;
D1 = 10 − 7 ×1 = 3 D2 = 10.35 − 7 × 1.05 = 3
计算 1、2 层的截距: D1 = D2 (2)也可以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如下图) ;
,故 1,2 层连通。
压力梯度
9.95 -990 -1000 -1010 -1020 深度(m) -1030 -1040 -1050 -1060 -1070 -1080 压力(MPa)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0.30 10.35 10.40
1.13、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 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 (1)油藏的内含油面积方面 如果油藏的内含油面积为0,即油藏的整个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这样的油藏称作 底水油藏。 如果油藏的内含油田积不为0 , 即油藏只有部分含油面积与底水接触, 大量的地层水位 于含油边界以外的区域,这样的油藏称作边水油藏。 (2)储集层厚度与油藏的含油高度方面 如果储集层厚度小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层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层状油藏。显然,边水油藏就是层状油藏。因此,边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层 状边水油藏。 如果储集层厚度大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块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块状油藏。显然,底水油藏就是块状油藏。因此,底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块 状底水油藏。 1.14、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 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 如果储集层厚度小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层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层状油藏。显然,边水油藏就是层状油藏。因此,边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层 状边水油藏。 如果储集层厚度大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块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块状油藏。显然,底水油藏就是块状油藏。因此,底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块 状底水油藏。 1.16、简述并图示“裂缝一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深层异常高压气顶油藏”的主要性质。 的主要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储集层岩性。
储集层岩石为砂岩, 则为砂岩油气藏, 如果为碳酸盐岩, 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 2) .圈闭类型。
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 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潜山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 3) .孔隙类型。
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 如孔隙介质油藏; 双重介质油气藏, 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 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 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 4) .流体性质。
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 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 5) .接触关系。
如底水油藏, 边水油藏; 层状油藏, 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 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 裂缝, 溶洞等) , 则能够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 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 一般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
有以下几点区别: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 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
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
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 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 且后生作用复杂。
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
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2.1某天然气样品的摩尔组成为C1H4(0.90), C2H6(0.06)和C3H8(0.04)。
若地层压力为30MPa,地层温度为80℃, 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 若把天然气视作理想气体, 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解.(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M =∑M M∗M MM=16×0.9+30×0.06+44×0.04=17.96相对密度: γg=M / M ai r =17.96 /28.97 = 0.62气体拟临界压力: M MM=∑M MM∗M MM MM=4.6408×0.9+4.8835×0.06+4.2568=4.64MP a气体拟临界温度: M MM=∑M MM∗M MM MM=190.67×0.9+305.50×0.06+370×0.04=204.73K对比压力:M MM=MMM=304.64=6.47对比温度:M MM=MMM=353204.73=1.72查图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0.92,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1在此处键入公式。
(2)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M=M M MM(1−M MM)M MM∗M MMM MMM M M M M M由此公式能够计算, 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M=1M MM−1M1M MM=11−10.9210.92=−0.08=−8%因此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8%。
2.2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解. M M=M MM MM (1) ,M M=MMMMM(2) , M MM=M MM MMMM MM(3)由( 1) ( 2) ( 3) 式得: M M=M MMM MM M MM MM M3.4岩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各个阶段的孔隙度变化机制如何? 本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有什么意义?答. 岩石孔隙度随深度变化能够分为:压实阶段、岩石的压缩阶段和岩石的压熔阶段。
在压实阶段, 随着深度的加大, 沉积物受到的上覆压力也越来越大, 疏松的沉积物受压不断趋于致密, 骨架颗粒由疏松排列趋于紧凑排列, 岩石孔隙度不断减小, 孔隙度呈指数规律变化; 在压缩阶段, 岩石的排列方式不发生变化, 岩石的孔隙度保持为常数; 在压熔阶段由于太高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 岩石固体骨架颗粒开始熔化, 孔隙度骤减直至为0, 岩石矿物特征也开始消失。
本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度不变性原则在应用该原则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时, 直接采用地面岩心分析孔隙度即可, 无需将其校正到地层条件, 对油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3.15试导出裂缝介质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和裂缝开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解.采用裂缝的密度n和宽度b来表示裂缝的特征。
n定义为: 渗透面内裂缝的总长度与渗透面积的比, 即 n=MM( 1)裂缝的孔隙度M f=MMM=MM ( 2) , A-裂缝岩样的渗滤面积渗滤端面上单位长度裂缝的液体流量: M=M312M MMMM(3)若端面上裂缝的总长度为l, 则岩石端面上流过全部裂缝的液体流量为:M=M∗M=M3M12M MMMM( 4) 带入(2)式得M=M M MM212MMMMM(5)另一方面, 假设该裂缝岩石的等效渗透率为Kf ,按达西定律:M=M M MMMMMM(6),由以上各式得M M=M M M2124.1试计算3000m深度处正常压力地层中的上覆压力、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
假设地层岩石的孔隙度为20%,地层水密度为1g/cm3,骨架密度2.65g/cm3。
解.M M=MM M+(1−M)M M=0.2×1+(1−0.2)×2.65=2.32g/cm3 M MM=M MMM+M MM M=0.1+2.32×9.8×3=68.38MPaM M=M MMM+M w MM=0.1+1×9.81×3=29.53MPaM s=M air+MsMM=0.1+2.65×9.81×3=78.09MPa4.4试分析地层产生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的原因。
答: 一般认为地层异常低压是由于从渗透性储层中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而人为造成的; 地层异常高压是由于地层压力系统基本上是”封闭”的, 即异常高压地层与正常压力层之间有一个封闭层, 阻止或者至少限制了流体的沟通, 具体成因有以下几种: 沉积物的快速沉积, 压实不均匀; 渗透作用; 构造作用; 储存的结构。
4.5某地层中聚集了密度为0.6g/cm3的原油, 已知A点的深度为1000m, B点的深度为 m, C点距FWL的垂向距离为500m, D点的深度为3000m, 试计算A, B, C 和D点的地层压力; 试判断A, B, C和D点的压力状态; 试计算A, B, C和D 点的毛管压力; 试分析A, B, C和D点地层流体的自喷能力。
解. ( 1) 由图可知B 点为自由水面, 则C 点深度为1500m,M fA=M wA=M air+M w MM A=0.1+1×9.81×1=9.91MPaM fB=M wB=M air+M w MM B=0.1+1×9.81×2=19.72MPaM fC=M fB−M o MM BC=19.72−0.6×9.81×0.5=16.78MPaM fD=M fB+M w MM BD=19.72+1×9.81×1=29.53MPa( 2) 由题意能够得到各点静水压力:M MM=M MM M MM=M MM M MM=M MM因此M M=M M=M M=M MM MM wC=M air+M w MM C=0.1+1×9.81×1.5=14.82MPaM C=M fCM wC=16.7814.82=1.13<1.2因此A.B,C,D点都是正常地层压力( 3) A、 B、 D 三点的毛管力都为0;C 点为油藏M0o−M0w=(M w−M o)MM BM0o−M0w=7.84MPaM cC=M0o−M0w+(M o−M w)MM C=7.84−0.4×9.8×1.5=1.96MPa ( 4) A,B,D点的余压为M MM=M MM=M MM=M MMM对于C点:M0M=M MM−M M MM M=16.78−0.6×9.81×1.5=7.95MPa因为M0C>M air因此, A、 B、 D 三点无自喷能力, C 点有自喷能力。
4.6某油藏3000m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31MPa, 地层原油的密度为0.68g/cm3; 3300m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33MPa, 地层水的密度为1.0g/cm3。
若油藏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3MPa, 转折压力为0.5MPa, 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方程, 计算油藏的第一、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 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
解: 油相余压:M0M=M M−M M M M=M M−M M MM M=31−0.68×9.8×3=11.008MPa水相余压:M0M=M M−M M M M=M M−M M MM M=33−1×9.8×3.3=0.66MPa油相压深关系方程:M M=11.008+6.664D o水相压深关系方程:M M=0.66+9.8D w第一油水界面深度:M MMM1=M0M−M0M−M MMM M M M M=11.008−0.66−0.5=3.14km第二油水界面深度:M MMM2=M0M−M0M−M MMM M M M M=11.008−0.66−0.3=3.20km自由水界面深度:M MMM=M0M−M0M(M M−M M)M=11.008−0.66(1−0.68)×9.8=3.30km油水过渡带厚度:∆M=M MM−M MM(M M−M M)M=0.5−0.3(1−0.68)×9.81=64m。